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探索论文摘要(10篇)

2023年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探索论文摘要(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7 09:38:05
2023年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探索论文摘要(10篇)
时间:2023-03-27 09:38:05     小编:zx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探索论文摘要篇一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素质,就必须高度重视对他们进行心理卫生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审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认为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无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教育内容上来看,语文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具有得很大的优势。教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所含的有关因素,自然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渗透式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不断得到全面、主动、和谐、健康的发展。

一、挖掘课文内涵,寻找渗透基点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语文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语文教材涵盖的内容广泛,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在语文教材中挖掘心理渗透点,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字、思想兼美的课文。其中有不少课文蕴藏着心理健康渗透因素。如: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开学第一天》,就指导学生在学期一开始就要具有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在三年级上册的课文里,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的课文有《两只小狮子》《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助学生排遣嫉妒情绪的课文。特别是《爱发脾气的孩子》《我能行》《掌声》等课文,渗透了健康的心理品质教育,让学生学会关爱,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以及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待人处事、与人交往的道德观念和能力。在这些饱含深情的文字作品中,只要把握住这些文章的人文性质,就能很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小学生的情感正处于逐渐发展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其实,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渗透不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赖于相应心理知识的掌握,更需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修养能力。这样,个体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保证心理健康,发挥心理潜能。因而,语文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教材与教学,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

二、把握教学契机,活化渗透方法

在语文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上心理健康课。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仍是语文课的主要内容。那么何时巧妙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

我们不仅从课文中挖掘心理健康因素,还从“口语交际教学”“作文教学以及读写例话教学”中有新的发现。例如一年级口语交际《有趣的游戏》的渗透目标是:体验无助和受助,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是组织学生做贴鼻子的游戏,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把渗透契机设在游戏过程中。

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把作文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倾诉自己的感受,拿起手中的笔,在作文日记中倾诉烦恼、痛苦,自己开导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战胜自己,增强自己的独立自主意识和抵抗挫折的能力。教师通过学生的作文,及时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灵就能得到净化,同情心、爱心得到培养,正义感、道德观得到确立,慢慢地学会该怎样去领悟生活。如:描述心理情感的有:《我真后悔》《假如我是》;写人:《我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让人难忘的人》;寫事《这件事教育了我》《我相信我能行》等等。通过这些内容记载,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督察、自我调控。学生会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作文,认识自我,把作文与自身的成长紧紧结合起来,使自己的人格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同时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作文,及时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在语文课文和作文教学中只要把握了教学契机,就一定能找准心理健康渗透的突破口。

三、创新语文活动,拓展渗透渠道

在语文课中向学生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就应有强化巩固。那么强化的形式主要是根据课文、根据学生设计一些精巧的活动,开通心育通道,搭建心育平台。如:游戏活动、角色扮演、讨论活动、警言提示等。设计活动应遵循“少而精”注重实效,切不可加重学生负担。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课文《争吵》,帮助学生排遣嫉妒心理的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个强化活动:讨论“当别人成功时,你对自己怎样说,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有的同学说:“他成功了,是他通过努力得来的,我要向他学”。有的说:“这几天我的状态不佳,如果调整好,我也会成功。”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实际上道出了排遣嫉妒心理的一些主要方法:友好竞争,学习欣赏,自我安慰等。这样学生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下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强化,实现了自我教育。

总之,纵观在小学阶段开设的多门学科中,无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教育内容上来看,笔者认为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具有得很大的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语文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探索论文摘要篇二

1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自身修养,注重人格的表率作用。教育中的一切教育活动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的,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品质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注意利用人格的张力感染和教育学生,去消除学生的心理、情绪和学习障碍,以逐步增强学生对人、对社会、对自然强烈的责任感和建设未来的使命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不仅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更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力求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营造和谐氛围,优化心理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这一精辟见解不仅强调了师生交往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师怎样才能善于与学生交往。

以朋友的身份走进课堂。试想:一位摆着架子,整天板着脸不与学生沟通的教师,怎能让孩子们没有心理负担地与你接触?又怎会使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呢?小学生心理状态还不成熟,遇事容易受挫折,便会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就更需要教师做他们的知心人,耐心倾听他们倾诉,敞开心扉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减轻压力。那样,他们才能逐渐学会与人沟通,敢于面对挑战,适应社会。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如若建立起了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发言必将积极许多,因为他们没有太多顾虑。他们在语文课上回答问题是完全不拘束的,胆子特别大,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没有了心理负担,思考的环境也轻松了,自然,效果也就更好了。

以长辈的身份开导学生。教师的身份应是多重的,教师的责任也是多方面的,朋友式的平等关系让学生有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然而学习上的困难等还会使他们产生忧虑。如有的孩子,父母对其学习的期望值很高,这些学生每次考查前都会忧心忡忡,怕万一“失手”,该如何是好?教师此时就应以长辈的姿态出现,告诉学生成绩并不代表全部,它只是我们平时学习的一次并不全面的检查,况且,语文这门功课不是一个分数或等第所能测量出来的,只要你认真学习,学得能力,学到本领,不要太在乎这一两次成绩,如果我是你的父母,我会理解你的,相信你的父母也会的。细心开导,孩子们逐渐会对此忧虑慢慢减轻。

2提高教学质量的新举措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正处在最开始的学习阶段,小学阶段所养成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从小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受益。习惯都是一点点养成的,是在人的学习和生活当中逐步养成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就能够轻松教学。比如,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规范书写、认真写作业、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多少差生的学习习惯都不好,上课不专心听讲,也不会独立完成作业,所以,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抓好考试和后进生的学习

考试前给孩子们讲答卷的要求,从一年级时,就给孩子们总结考试要做到“字迹工整、仔细审题、认真答卷、反复检查、不准漏题”这20个字。阅读题怎么答,说话写话怎么审题,写句子要加标点。考试当天的早上,我们还关注孩子们的精神状态是否饱满,如发现谁精神不振作,一定要及时鼓励,让每个孩子都精力充沛地参加考试。考试后及时总结,对成绩出色的、进步大的孩子给予鼓励和嘉奖。

教师要备好课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设计好教学的情境,还要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应对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遇到的特殊情况;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教师的素质有很大的提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设计一些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用鼓励的目光来让学生变得胆大,这种亲切和信任的感觉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上课时候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面向所有学生,以人为本,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还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放下架子,让学生感觉到亲切;还要能够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作用,要积极投入到教学过程当中,通过自己的经验寻求更加合适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营造语文课堂良好氛围

营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营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 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敢于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往往能产生一种宽松、新奇、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高涨,从而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语文课堂的无限活力。

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4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影音相结合进行导入

在教学《火烧圆明园》这篇课文之前,我就给学生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电影中清政府与英法联军两方势力交涉时的不同丑态,交战时清政府的节节败退,英法侵略者强取豪夺园中珍贵物品时的贪得无厌,火烧圆明园时的火光冲天等。对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愤慨与无奈,对侵略者的愤怒与反抗以及当时社会环境下普通百姓的懦弱与胆小怕事,学生都会在观看电影时体会出来,并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心里,想用自己的力量将我们的祖**亲建设的更加强大、不再受外国侵略者欺侮的美好愿望。影视画面有时所起到的作用要远远超过文字。给学生一个视觉上的强烈冲击,让学生的视野不仅仅区停留在白纸黑字上,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妙语佳句吸引学生

语文不同于数学的理性,它具有很强的历史承载性与情感性,极具特色的语言文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妙语佳句。如在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我就给学生朗读一段朱自清的《春》,让学生在朱老先生的“春风”里,软绵绵的草地上去感受春天的生机盎然,让学生带着春的气息走进“春风又绿江南岸”时另一种势不可挡的春的生命力。让学生懂得语文不是一潭深不可测的死水,而是一股清澈流动的小溪,能够给人带来灵动与欢乐,是我们能够去接近与喜欢的。

3.通过故事引入新课

在八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罗布泊这个名词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是模糊的,如果学生对其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就不会对罗布泊这个仙湖究竟是如何消逝的产生学习兴趣。我想,如果在讲课前给学生讲一个有关余纯顺等探险家的冒险故事,就会使学生对罗布泊抱有一种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课本中进行一次解密罗布泊探险活动。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好的课堂导入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探索论文摘要篇三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渗透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基础教育各学科中,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以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借助文章主题提炼,进行教育引申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在篇目上大都贴近生活,反映真善美,注重培养科学人生观和健全人格,强调内在真情实感的感化教育,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课文中有许多中外文学名篇,也有古诗文欣赏,还有精品至情散文等等。这些文章都强调了文学本身的美感,注重了优美的语言情景和精巧的布局构思对学生的感染。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文章时,应该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通过视觉(幻灯、影视)、听觉(录音机)、想象(绘画、描摹)等方面的感受来体味其中的真谛,从而领悟文章的主旨。在此基础上,教师若再适当引申和迁移,联系实际生活,跟学生讲一讲人的进取心、爱心、真情等等,把这些内容在文章主题的分析中不知不觉的表现出来,学生既受到了美德教育,也提高了对人生的认识。

2抓住语文阅读欣赏,进行熏陶感染

阅读能力是现在语文教学中和写作能力同等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教学中必须时刻关注的问题。古人的“涵咏”法受到了许多教育专家的青睐,它提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求学生对文章的反复阅读来感知它的主题,进而弄懂它的意思。这种整体感知法在语文阅读欣赏中作用很大,同样,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语文教材中选编较多的古文、白话文中的抒情散文、现代诗歌等内容,都需要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去感悟领会,使情感受到熏陶、感染。

3坚持课内外练笔,完善自我人格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通过指导学生写日记、作文的方法是之排遣不良的情绪,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心理保健筑起一道“防线”。日记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是学生心灵的密语。教学中坚持让学生写“心灵日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鼓励学生在日记中要说真话、诉真情。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和升华情感,克服消极的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与此同时,教师往往能够透过日记这扇反映学生心理活动的“窗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线索。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有效的发现、纠正一些学生的错误观点,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超越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

4重视口语交际课,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新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课不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而且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加强了交流与沟通,能够让学生的不良情感得到解脱,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形成良好的个性,使自己健康成长。如口语交际课《成长的烦恼》里三项活动都是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主题展开的,“说一说自己的烦恼”要学生尽可能的列出自己曾经有过或正在有的烦恼,这样才能消除烦恼,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妈妈(爸爸、老师、朋友……)少年时期的烦恼”引导学生了解到烦恼并不是自己独有的,关键是怎样对待烦恼,并通过成年人对当年烦恼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得到生活上的启示。“替朋友解脱烦恼”则是想办法帮朋友解脱烦恼。这三项活动的设计既易化解学生心中的烦恼,又让学生体验到爱心的重要性,使学生安全度过心理上的不舒服,快乐、健康地成长。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让学生能愉快地面对每一天,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赛群。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与渗透[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3)

[2]钟鸿雁。 责无旁贷 势在必行――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和紧迫性[j].科技风。(19)

[3]施小红。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渗透作用[j],生活教育,.10

[4]张凯。初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06)

[5]李文杰。试论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s1)

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探索论文摘要篇四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决定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程度的重要条件。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变化发展最为迅速的关键时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每位语文教师来说是责无旁贷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融洽师生关系,愉快教学,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是关键。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课堂上,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健康的学习气氛,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这就要求教师摒弃“师道尊严”的观念,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树立民主意识,面带微笑以朋友的身份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情感基础上与教师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关系,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个性品质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新课标的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大都文质兼美,既有表现对祖国深深的爱,对民族浓浓的情;也有对生命价值的思索,对理想信念的追求;语文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真、善、美,明辨世间的假、丑、恶。让每篇文章熏陶、感染着从中走过的每一个学生。挖掘和利用教材本身的心理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

(一)以榜样为动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以具体生动和崇高的理想形象教育和感染学生,对学生行为以及心理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总理......这些人物通过教师情真意切的描述,无一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深深的思考,从内心迸发出对这些人物由衷的钦佩,产生对真善美高尚情操的向往和追求。 (二)以逆境为契机,磨练学生受挫的心理。

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突如其来的不幸、挫折、困苦,甚至是灾难,让人防不胜防,何况当前学生心理疾患的比例呈现不可忽视的上升趋势,迫切需要科学、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以逆境为契机,磨练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让学生有一颗健康的心。我设置一个环节,让同学们谈感想,有的学生说:“纵观中外名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经风雨哪能见彩虹。”有的学生说:“我们遇到挫折时,不应该怨天由人,应该树立正确态度。”从身处逆境不屈服的人物身上学生可以汲取力量,增加面对困难的勇气和面对失败的不屈服。

三、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在21世纪,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人的重要素质,未来社会竞争将更加激烈,但竞争愈激烈,合作的意识就愈重要,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所告诫的“一个人如果不能学会合作之道,必然会走向孤独之途,并产生强烈的`自卑情绪”。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能有效调动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增强认知兴趣。小组中以合作为主,组员十分珍惜时间,紧张而密切合作,彼此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听取、分析、同化别人的想法,开放的思想不断融合、鲜明,不知不觉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习得了人与人交往的更多技能。合作学习时,学生还学会了组织协调、学会了情感交流、学会了团结交往、学会了取长补短、学会了谅解接纳、学会了奋力拼搏。

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延伸。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仅仅靠课堂上的几篇文章是不够的,应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紧扣形势要求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形成健康的心理,实现心理素质的提升。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开设阅读课。把学生带进图书馆,以文学经典为载体,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由阅读。阅读的过程中,他们的词汇量增加,语感增强。在与作者对话中,思维激活。穿过层层叠叠的语言外衣,拥抱了别人的思想和情思的同时,也感悟了语言之美,领略了人性之美;在厚实文化底蕴的同时也净化了灵魂、陶冶了情操。如,读冰心,读通了母爱的崇高,学会了去爱别人;读鲁迅,读得一副傲骨,敢爱更感恨......让学生努力追求用几本好书,美丽自己一段青春岁月的人文境界。也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演讲。

五、对学生多元化评价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法宝。

新课程明确规定:“评价的目的应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变为激励和调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语文教学的目标要着眼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培养和优化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更关注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转变观念,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改变过去评价体制中一贯运用的“一把尺子,一个标准,一刀切”的做法,进行评价体制的多元化改革,评价要倾注教师的真爱,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应贯穿在评价过程的始终。

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只有充分地做好了这一点,才能真正体现语文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新一代人才。

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探索论文摘要篇五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摘要:作为基础学科重中之重的小学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优厚的条件。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积极因素,敏锐捕捉课堂中的心理教育契机,充分开展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在渗透式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地发展。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学校教育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个学科的教学也都负有此项任务。这当中,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它的工具性、交际性、人文性的特点,把它与人的生活经历、内心体验、个性情感等因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艺术特征:随机性、多样性、丰富性。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师生间情感的相互交流、思维的相互碰撞、兴趣的相互牵移、语言的相互启迪,是师生共同开发和利用语文资源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平台”。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在渗透式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的发展。

1 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小学语文教材涵盖的内容广泛,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还包含着各种丰富的心理因素信息。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因素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体验并内化自身品质。

1.1直接与文本对话,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有些教材心理教育因素比较明显,可以直接利用文本,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教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我让学生先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小马为什么第一次过不了河,第二次过了河呢?”再角色扮演小马、老马、老牛、小松鼠进行对话。通过反复朗读小马与老牛、松鼠、妈妈的对话,学生体会了小马两次过河时的不同心态,同时也感悟到面对困难要思考,勇于实践,不能依赖别人。这样,通过学生的自我感悟会促使他们自觉地树立自立意识,有助于他们消除凡事都依赖父母、老师等人的心理。

1.2寻找结合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有些教材所包含的心理教育因素不明显,就需要拓展,努力找出言“此”与“彼之间的结合点,例如《落花生一文,教学时,我采用中央电视台人生ab剧栏目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落花生组和苹果组,并进行讨论和争辩:在当今社会,你愿意当苹果那样的人,还是愿做花生那样的人呢?学生在辩论中各抒己见,通过争辩使学生领悟到:像苹果那样的人和像花生那样的人两种人各有自己的优点,也各有自己的缺点:像苹果那样的人美丽大方,勇于展示自我,但显得浮华,而花生朴实无华、品质可贵,但缺乏自信、缺乏展现自我的勇气。最后,我指出:像花生、苹果这两类人都是需要的,就看你怎样去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教师巧妙的设计和引导,以教材为载体,把心理陡康教育寓于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客观全面地去评价别人,领悟到做一个新世纪的孩子既要做到外表美,又要做到内心美,要勇于展示自我,恰当地表现自我。

2 捕捉课堂中的教育契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课堂教学占据的时间最长。那怎样充分利用这个黄金时间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一般来说,教材出现心理健康渗透因素的时候,自然是最好的契机,但有时候又不能割裂课堂教学的整体,把语文课上成健康教育课,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捕捉恰当的教学契机。课堂上的教育契机,往往出现在四种时候:其一是兴趣激发的时候。有了兴趣,才会使思考更主动,产生的.教育效果就好。其二是在情感勃发的时候。当情感处于饱满状态的时候,激昂、敬佩、震憾等都有助于学生去选择键康有益的心理品质。其三是在思维萌发的时候。其四是学习的主动性产生的时候。总之,教学中的契机的出现有时是偶然的,随机的,这就要教师自己去用心捕捉,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3 开展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同样蕴含着许许多多心理教育的契机。老师要善于把握机会,随时随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这种见缝插针的教育渗透,耗时少,针对性强,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小学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的语文社会实践活动和口语交际,由于学生实际参与实践,在制作、设计、组织、表演、辩论等活动中,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有着丰富的体验,或品尝成功、分享喜悦,或经历挫折、体验失败,学生的心理状态是随着活动的过程和参与程度而呈发展变化的状态。我在教学中,以“活动”为“教材”,敏锐地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用行动去感染学生、影响和暗示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愉快地感悟、体验。例如: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让我来露一手”的实践活动,把自家的炊具拿到劳技教室来,让学生分组合作,自备材料,进行烹调大赛。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既分工又合作,有的煮面条,有的炒菜,有的包饺子五花八门。在活动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体会实践感受: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遇到挫折的懊丧这样的实践活动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促进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不仅有利千提高每个学生与人共事的能力,更为重要的,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合作心理品质的养成,使他们从小便能树立起集体主义的观念。

总之,教学是一个非常个性化和艺术化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而这就更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开辟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片天地,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就像古诗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像春雨润物那样,悄无声息地去滋润学生的心田。

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探索论文摘要篇六

历史课程的教学功效可以体现在很多不同的方面,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对于史实有更为全面而清晰的认知,合理的展开教学过程的设计也能够很好的渗透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而言很有意义。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生的性格、价值观与是非判断标准都会在这个时期慢慢形成。教师如果能够透过有效的教学引导来渗透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很多教学知识点的领会,这也会促进学生内心的成长与成熟,这才是高质量的历史课堂教学应当发挥的积极功效。

一、充分了解学生,找到合适的渗透点

渗透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教师如果缺乏对于学生性格的了解,盲目的采取一些并没有实际效果的教学模式,这不仅难以展开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可能会收获负面的教学结果。因此,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这个时期学生的性格特点,并且要了解学生的一些想法与观念,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找准教学内容的有效渗透点,进而更好的实现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本中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素材,不少内容都是很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蓝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的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这样才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在课堂上得以渗透。这个时期的学生通常情感非常丰富,容易被很多人或者事所感染,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对于一些典型的人物事迹加以渲染,并且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学生,这将会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比如:可以给学生们讲鉴真东渡的史实,讲述鉴真的经历,“鉴真东渡,历时十年,第一次东渡,在官府干预下,东渡胎死腹中;第二次东渡,在狼沟浦遭遇巨浪,危急中鉴真镇定自若,高诵经文,安定了众人的情绪,终于将船驶回……第五次东渡,这次很不幸,遇到飓风,船被吹到了海南岛,历时一年才返回扬州,鉴真也因病双目失明,65岁时东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这个故事中有着很积极正面的教育意义,让学生们感受到了鉴真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顽强的意志力,这也是很值得学生们学习的一种品质。这类故事也会带给学生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积极的心理素养与意志品质能够慢慢得以滋生。

二、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好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作为依托,这也是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的一点。教师要尽可能的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要创设更多能够凸显学生教学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并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更好的环境与空间。学生在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会感受到各种困难,这是对于学生克服困难能力的一种培养。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间的积极的合作交流,这不仅能够集合众人的智慧,这也会让学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沟通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团队的力量。这些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并且能够为知识教学带来辅助。我在讲《夏、商、四周的兴亡》一课时,首先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材中找一找夏、商、西周兴亡涉及到的时间、人物、地点等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性;然后又采用了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来探讨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在合作交流中,学生锻炼如何沟通交流,当遇到困难时,由学生自己合作解决,使学生体会到了与他人合作的重要,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透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让课堂教学更有吸引力,这也会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好的基石,这才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应当有的模式。

三、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教学评价

教师的教学评价不仅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的一种客观评定,教师的评价内容与评价形式也会对于学生的心理因素带来一些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教学评价,这同样能够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很好的辅助功效。教师要看到学生身上的优点与进步,要多给予学生鼓励与认可。同时,在教学评价时不要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看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内容,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关注的要素。在积极的教学评价下,往往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并且能够不断完善学生的健全人格,让学生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社会、看待生活。教师的积极评价还会影响学生的心态,并且能够很好的转变学生的观念。在课堂上,教师有时可以适当增加自评或互评环节,如:让学生谈谈你认为今天谁表现的最出色?设计这样的环节,不仅让学生谈出理由,深入的学习知识,也让学生学到了如何正确的、真诚的对待他人。教师要善于透过积极正面的教育评价给予学生更多有效的教学引导,这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并且促进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点有更深入的吸收,都会带来很好的辅助。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合理的展开教学环节的设计将会很好的实现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这样才能够找到合适的教学渗透点。同时,教师要有意识的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氛围,这样才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得以渗透。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教学评价也很重要,这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并且促进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点有更深入的吸收都会带来很好的辅助。

【参考文献】

[1]苗登.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s1期

[2]钱钧.初中历史教学语言的设计新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03期[3]王美华.初中历史教学创新之我见[j].科学大众期

[4]牟新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索师生互动―――以“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程为例[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年04期

[5]王剑方.以情育人以境树人―――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和塑造[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年06期

[6]蔡晓玲.浅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几种方法[j].才智2009年09期

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探索论文摘要篇七

浅谈体育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体育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课程的目标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我们体育一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从学科角度讲,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学校体育课程中蕴涵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见体育教学对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极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中学体育课程的价值。

另外,现代学校体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增强他们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运动将健康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健体、审美、生活、创造,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

2.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1 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情绪

情绪是人的某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体验,而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标志是情绪状态。学生生活在学校这个关系错综复杂的小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比如说中学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而产生焦虑反应,体育锻炼可以转移学生不愉快的情绪和行为,使学生摆脱烦恼和痛苦,也可使学生的焦虑降低。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体育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需要克服身心疲劳,消除消极情绪,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一定程度的肌肉紧张等,这都是对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的严峻考验,也是学生培养和形成坚强意志品质的过程。

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克服各种困难的积极情绪,坚持参加体育活动,这样时间久了,从锻炼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就能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2.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

目前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对家庭有强烈的依赖心理。面对集体生活,很多孩子表现出束手无策,不善于与人交往,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既需要交往与合作,又存在相互竞争的现象,大多数体育项目只能在与他人发生联系的条件下方可进行,在体育活动环境中,学生可以以更直接、生动、集中的方式接触,体验近似于社会上所能遭遇到的各种情景,比如竟、冲突、分享、合作、共处、避让、包容、角色转换等,学生在常期的体育活动中适应了相互之间的竞争,理解了交往与合作的重要性,因而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活。

2.4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心理承受力

中学阶段的体育活动与人生其他阶段的体育活动相比,更多地表现在不断遭遇障碍和挫折,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和提高方面,现行的中学体育课程中设立了社会适应学习领域,体育教师们也更加注意改进教学,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探索、创新精神,提高抗挫折能力。有不少中学生由于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的抑郁症、焦虑症,通过体育锻炼大多得以缓解或消除。

3.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1 体育教师要营造宽松的体育课堂心理环境

宽松的课堂心理环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活跃课堂气氛。对于中学生来讲,他们不是不爱练习,而且不喜欢枯燥、压抑的练习环境。

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式决定体育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体育教师如何减轻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呢?

首先,体育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以幽默的神态、诙谐的语言营造出宽松的课堂心理环境,这样学生就可以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情绪,以轻松的心态参与到课堂练习中去,这就使学习活动充满兴趣。

其次,教师还要善于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对于学生技术练习要给予充分肯定,尤其对体质差、弱或动作运动能力偏差的学生应多鼓励少挑剔,这样可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

最后,体育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展示自己的体育才能,张扬自己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2 体育老师要创设以形激情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能力最初是通过打开视觉这扇“窗户”来发展和提高的。因此,课堂上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激励的话、一个动作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希望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暗示,这样在他们心中也会升腾起一种特殊的感受--自信。由此,课堂上会出现一种追求新的满足的情感氛围。由于体育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各种身体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这更需要教师动作的示范和语言的鼓励。有些教师却忽视这份信息的传递。非但自己不身体力行,而且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一声命令,一句否定,把整个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扫而光,就会引起学生心理烦躁、紧张,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妨碍了学生轻松自如地掌握技术动作和接受知识。反之教师准确优美的示范,亲切和蔼的态度,会使学生产生许多联想。

3.3 体育教师要营造平等的环境

平等的课堂心理环境,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都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体育老师的管束。

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会直接影响课堂内的平等。怎样营造平等的课堂环境?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其次,教学过程要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主体积极性才能彼此尊重,互敬互爱,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从你赞美的目光,赏识的注视,肯定的点头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信任。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在体育课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团结合作、互助互学的心理环境。可以在体育教学中组建合作小组“兴趣小组”,采取“集体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步。

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探索论文摘要篇八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贵州省仁怀市江村小学    陈钊

我从学校毕业后,分到江村小学当了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原来的理想和远大抱负顿时间化为乌有,看着每天都是刚刚从一年级升上来的一群小朋友时,我的心都凉了半截。但是我还是庆幸组织给了我一次锻练的机会,我把在学校学的有关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在教学中,在一个经过多月的教学实验后,我觉得这样很有必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认为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

一、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教师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如果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口授和板书都有板有眼,铿锵有力,学生听课的情绪也会为之一振,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愉快的心情听课。反之,若教师无精打采、随随便便,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不在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群体活动中主动交流,寻找时机进行自我表现,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

总之,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个性品质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潜在心理教育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只要真正树立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就会发现语文课本处处皆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

1、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在新课标二年级语文的课文中,有许多都是教导学生以祖国的.强大和富饶来命题的,这样既激发了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崇敬之情,也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不止是二年级 ,小学语文的其它教材中也有许多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义务感,对社会集体的荣誉感,对同学的友谊感及国际主义情感等,而这正是道德感的主要内容。

2 以榜样为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良好性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教育的过程,在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也教导了同学们怎样去做人。学了课文后,可以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让他们在读后进行简单的写作,这同时又给写作教学做了一个极好的铺垫。在写作教学中及时发现、恰当肯定、正确鼓励与引导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渗透。

三、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进行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学会协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目前在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农村子女,因为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自私,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2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较高的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说“我能行,我能克服困难”,并创造机会,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有一次学习小组在汇报成果时,小组中其中一名学生成绩较差,平时很少发言,在其他成员都作了精彩发言,轮到他发言时,由于紧张也由于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说错了,同学们会笑他,不敢说。这时,教师发动小组其他成员对他说鼓励的话,“别害怕,你一定行”,“别紧张,你再想一想”,“我们支持你”。可这个学生还是一言不发,教师又让全体学生鼓掌鼓励他,“我们全体同学相信你一定行”。教师又适时降低要求,让他先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在他读了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教师又鼓励他说说为什么最喜欢这个句子,他在教师和同学的信任和鼓励的目光中,慢慢地讲起来。在他讲完后,教师又带领同学们再次热烈鼓掌。这样既使他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信心,也使更多的学生在分享成功喜悦的同时受到感化。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作出判断和决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教育既是一种情感交流,也是一种认知活动

刘江

远程教育教育既是一种情感交流,也是一种认知活动。完整地说,教育是认知和情感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活动和过程。有的论者批评教育的知识中心主义,说它只强调以知识为目的,只教人“逐利”的本领,把人当作工具,忘记了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忘记了对教育主体的人文关怀,忘记了对人性提升的作用。这从抽象概括的角度是不无道理的。但当人们这样尖锐地指出问题的同时,千万不要走到另一个极端。教育教学实质上是人类由低到高的认知过程,所谓人的灵魂的教育则是相伴着这种由低到高的认识过程,依次有序呈螺旋状态实施和展开的。

教育教学过程从总体上应当是一种统一的认识活动和认识过程,教师教的过程也就是学的过程。从教学过程的实施、实践来审视,教与学并不是始终迭合在一起的。学校教育中课堂面授教学固然如此,远程教育的教与学更是如此。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师生双方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教师处于导修、导学地位,学生主要依靠多种媒体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果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全是送合在一起的话,那么就无法理解远程教育师生教与学的双边关系,远程教育就不复存在。如果说教与学没有一定的分离,那么课堂教学结束之时也就是学生学习结束之日。很显然这是不符逻辑,也不合实际的。事实上,教与学一定的分离,正是体现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空间与余地。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生有个理解、消化和接受的过程,也有个在此基础上的内化、建构自身知识结构、素质结构的过程。从教学作为整个的认识过程来说,学生的这些理解、消化、内化和建构是教学这个整体认识过程的一部分,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拓展与延伸,这种拓展与延伸并非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附属,而是体现与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并且符合教育目的、目标的重要发展与提升。

应当强调,远程教育条件下的师生关系有着较多不同于传统学校教育的特殊性。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在师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下,利用文字、音像、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的新的教育教学形式。现代远程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比较,教师的角色地位发生了重要变化:

――教师由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主宰者变成为现代远程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

――教师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为现代远程教育中学生构建自身认知结构、发展认知能力的帮助者;

――教师由传统教学信息资源的垄断者变成为现代远程教育中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导航者;

――教师由传统教学中单一媒体、简单教具的使用者、制作者变成为现代远程教育中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合作开发者、使用者;

――教师的劳动由传统教学中的个体劳动行为变成为现代远程教学中建立在独立思考和智力劳动基础上的群体劳动行为。

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师角色地位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主体或主导作用可以弱化或被忽视,相反,现代远程教育对教师职业、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主要表现在:

1.现代远程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一般的简单的教学手段、教学技术,还要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的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教育技术、多媒体设计等现代远程教学的理论与技术。

2.现代远程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独立的思考、独立的教学能力与方法,而且要具有团结协作、合作开发与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素质,能够通过e-mail、bbs等网络技术帮助学生释疑解惑。需要指出从传统教育条件下单个教师的主体作用,转变到远程教育条件下更多的是教师群体的主体作用,这是不同教育组织类型、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主体作用形态发生的一种重要变化。

3.现代远程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掌握课堂教学、集中管理、统一考核的本领与方法,而且要学会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指导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加强过程管理,搞好形成性考核的本领与方法。

4.现代远程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掌握普通学校教育的规律与特点,在传统校园教育、课堂教学条件下搞好教书育人,而且要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律与特点,学会在开放的远程的网络条件下搞好导学、助学和育人的一整套方法。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历来是教师形象的道德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教师的人格魅力、人品威力则是教育学主、引领学生的无形力量。这无论在传统课堂教学,还是在现代远程教学中,概莫例外,只是发挥作用的途径、形式有所变化而已。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以民主和平等的态度,通过交互来展示自身的形象,施加于学生良好的影响。

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探索论文摘要篇九

高校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摘要】现阶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逐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增强自身的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成绩,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品格,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现通过了解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面临的问题,最后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来促进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 心理健康 措施

一、分析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育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强身健体,也能够使学生修身养性,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综合性的锻炼和发展。学校大力开展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跑起来,跳起来,动起来,加快学生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让正在发育的青少年长身体,锻炼发达结实的肌肉,增强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而且也能使学生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通过体育消除疲劳,发泄消极情绪,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品格,增强毅力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给学生提供谈心,化解学习压力等心理健康服务,可以让学生在繁杂枯燥的文化学习中静静体会体育运动的美好,进一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真正认识到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魅力。另外,通过给学生加强不怕挫折,勇于挑战的心理健康体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增强学生的人格魅力。

二、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心理健康体育认识较少

现阶段,学校开展体育教育还面临诸多的问题,首先就是学生对高校心理健康体育的认识比较模糊,而且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再加上现在手机网游以及动漫等其他诱惑太多,学生更青睐于这些比较安静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较低,使高校体育更加不受学生的欢迎,导致学生在体育课的出勤率较低,学生的体质较差,体育成绩较低。

(二)学校领导不够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领导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没有深入考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有许多学校没有给学生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提供完善的体育设施,并且学习体育的课时安排的比较少,使学校的体育教育长期处于无序化状态,使青少年学生接受正规的体育教育机会较少,让学生难以体会高校体育所带来的乐趣。

(三)缺少专业优秀的高校体育教师

我国大部分学校在计划开展高校心理健康体育课程所存在的一大难题是缺少专业优秀的体育教师,有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师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不懂或是不重视,只是流于表面形式教学,不能传授给学生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使体育课上的不够规范,学生的兴致较低,体育学习效果较差。正是由于这些缺乏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体育教师难以承担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使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严重的阻碍。

(四)心理健康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当前,有许多体育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已经比较陈旧落后了,一般采取比较枯燥的言传身教法,使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时都比较吃力,容易在体育教学中产生畏难情绪,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另外,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体育教材较差,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其中的教学内容较为刻板生硬,并没有随着时代发展和地域差异而不断更新完善其中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不高。

三、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完善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一)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

高校体育教师要想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充分发挥带头和主导作用,端正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在教学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保持稳定的教学情绪,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关心和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和遇到的困难,要耐心细致的给学生讲解体育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因为学生错误的动作而使用不当的言语进行指责,对于学生在体育方面取得的成绩要积极鼓励,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动力和信心,也使教师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学生更能配合教师的体育教学工作。

(二)采取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学方式

体育教师为了更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了解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后,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要求和内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通过采取创设情境法,小组合作法等不同教学方式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体育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自身的不断努力下优秀完成所学的技术动作,感受成功的乐趣,从而使学生更加开朗和自信,形成良性的心理定势,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三)更新教材理论内容,增加心理健康实践活动

为了顺应新形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学任务和要求,就要不断研究体育教材新课标,并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心理健康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挖掘并更新体育教材中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使在体育教学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外,教师要增加体育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运动中培养良好的行为规则能力,使学生也能勇于挑战自己,增强意志,而且让学生共同完成体育项目中,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精神,获得更多友谊,让学生心里感受到更多满足和开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虽然当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着学生对心理健康教学认识较少,缺乏学习体育的兴趣、学校领导也不够重视、缺少专业优秀的高校体育教师以及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较落后等等问题。但是学校在进行体育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进一步改进体育教学方式,并更新教材理论内容,增加体育实践活动等措施,这样有目标,有组织的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使高校心理健康教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郁成刚,刘光.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04):119+39.

[2]姜丽.浅议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干预[j].搏擊(体育论坛),,(07):14-15+21.

[3]蒋合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才智,,(30):203.

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探索论文摘要篇十

化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论文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活动。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课堂心理氛围,课堂上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与评价方式等,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充分挖掘适合心理教育的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不是脱离教材强加上去的,每一堂课所要“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是该堂课的教学素材中所蕴涵的,是份内的,自然的.例如通过化学史教育,激发学习动机,教师除了要挖掘化学教材中介绍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如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做出巨大贡献,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会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介绍拉瓦锡,道尔顿,阿佛加德罗的化学史实外,还要适时补充侯德榜等中国化学家的辉煌业绩和奋斗精神.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更对知识的创造者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其思想品德,人格,学识有了更深刻的把握,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顽强的钻研精神,激发学生崇高的理想动机。

2、保护学生天性,客观进行评价。

我对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给以充分地肯定,肯定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之所以学习效果存在着差异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还没有很好利用非智力因素,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希望自己取得成功,希望经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大家都能取得进步!我只希望人人进步,不求人人高分!我经常用一些鼓励的话跟学生交流,客观的认识每一位学生,因为人天性都希望得到尊重!只有得到这一科任课老师的尊重,学生才会更用心来学习这一学科。

3、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教师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思维深广度和趣味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成立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解决化学问题,每个成员代表小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利用“罗森塔尔效应”,对各类学生的作业和发言适时予以肯定和赞扬,并提出近期发展的新目标.把成功,榜样,激励等贯穿课堂,激发学生的自强心,自信心,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和各类实践活动,都有利于学生形成轻松自信的心境和创造的热情。

二、在实验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丰富多彩的实验素材,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热爱化学学科。如在讲“燃烧”时,做白磷的自燃实验,教师把白磷溶于二硫化碳中,将此溶液倒在滤纸上,用镊子夹住滤纸在空气中扇动几下,滤纸就着火;而无此溶液的滤纸就不会自燃。学生便对此产生强烈的兴趣,要求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此时,教师讲解白磷是一种着火点低(40℃),易燃的物质,学生知识掌握牢固,尝到成功的满足,学习兴趣大增。

化学实验本身是有魅力的`,学生都想动手做实验.但是当他们在实验中遇到困难,如实验做不成功,或是害怕实验的危险,或是担心有毒药品要影响健康时,就不愿做实验,甚至不敢进实验室.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光使学生停留在对实验的直接兴趣上,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对掌握化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善于把有趣的实验现象和乏味的实验原理结合起来,以促成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彼此交替,相互转化,使学生真正喜爱化学学科。

三、重视课后的心理辅导

课后心理辅导是针对个别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一时无法在课堂中消除时,教师应及时地在课后予以化解.我经常在作业本上或试卷上给学生写上鼓励的话语,及时与学生交流.如对于有创意的解答,教师应予以肯定和鼓舞。我在其作业本上注上一个“妙”字,大大激发了该学生在以后的解答中有更多的创新。对于有错误的,教师不要一味地打“×”。因为学生一般不愿看到“×”,教师应给他找出出错的关键,并打上“?”或旁边注上启示以利其心理的接受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有自卑倾向的学生经常写上:“你最近已有进步,加油!相信你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对一些成绩差的学生更应该尊重他们,如有学生在作业本上对我说:“老师,我是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但我也想学好,我希望老师能帮助我!”对于这样的学生,我给她回话:“别着急,你成绩不好是因为你过去没学好,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相信你能取得进步!”这对学生起到很大的帮助,在学生反馈信息中,表明老师的话给他们很大信心的占80%,特别是对学习求助无能者更有帮助。

四、让现代教育手段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工具

未来教育过程将会有巨大的变化.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将大大扩展教学方法的广度和深度,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地理教育上的应用,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范围,而且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培养,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加强,并且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的运用,还会更有效地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学生心理更加协调,思维活动更加积极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气,有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作为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