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理解句子(10篇)

2023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理解句子(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7 08:21:41
2023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理解句子(10篇)
时间:2023-03-27 08:21:41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理解句子篇一

1、认知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万紫千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

同学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上学期,俺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对,是俺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季羡林爷爷。今天,俺们要同季爷爷一起去德国,去看看德国的花。

(同学齐读课题。)

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齐读,指名读,师注意纠正字音:

注意“莞”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3、生指出书写上的疑难字,指导书写生字:

暇:与“瑕”区分记忆,偏旁表义

锦:与“绵”区分记忆。

嫣:右部的上下结构分配要合理。

(师可范写。)

4、生写生字,师巡视。

5、投影仪展示书写,师生评议。

6、结合预习情况,理解文中疑难词语:

房东: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相对“房客”而言)。

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万紫千红:嫣:娇艳。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初读课题的时候,同学们会发生怎样的疑问?

(谁把自身的花给他人看?为什么要给他人看?)

2、默读课文,自身在文中找答案。

3、在小组内交流自身的体会。

第二课时

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25课。

同学齐读课题。

1、在初读了课文后,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根据同学的体会,以学定教确定教学的顺序。)

2、生:俺明白了德国人把自身养的花给他人看。

引导同学找到相应的语句“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谈谈自身的理解。

(“花的脊梁”只是一些枝干和叶子,并不美观,而花最美丽的局部──花朵自身却不能完全欣赏到,那自身岂不是得不偿失吗?可引导同学对这个问题讨论一下,明白把自身的花给他人看,自身也能看到更多更美的花。)

3、让俺们走出房屋,来到街道欣赏美丽的花朵吧!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

(教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朗读。)

生:俺仿佛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生:俺仿佛看到在这些奇特房子的窗台上的花连成一串,汇成了一条条花的彩带。俺感到逛街成了一种美的享受,真香真美。

师:谈得真好,想象丰富,谈出了自身的感受。请接着说……

生:俺仿佛看到主人们正在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阳台,换上一盆盆正在开放的鲜花。

生:俺仿佛看到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吸引来了大批的蝴蝶,围绕着各家各户的窗台翩翩起舞。主人闻着花香,欣赏着蝴蝶翩翩起舞;行人不时驻足观赏,真是“人在街头逛,似在花海中。”

生:……

师:是的,通过想象,大家已经充沛感受到了这奇丽的景色。让俺们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再通过俺们有感情的朗读把这奇丽的景色表示出来吧。

(有条件可观看德国街道的图片,感受这奇丽的景色。)

随机理解“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意思。

(配乐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然后让全班看插图,能背则背,不能背则读;接着誊写本段中自身喜欢的语句。)

4、现在,你还会不会为你刚才在屋内没有看到自身种的美丽的花儿而后悔呢?

(同学谈自身的体会,明白人人都把自身美丽的花奉献给大家,才干欣赏到如此美丽、奇特的风景。)

5、随机出示:

人人为俺,俺为人人。俺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⑴ 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的体会。

(每个人都把自身种的花儿展示在窗外,自身也能看到多于自身的更多、更美丽的花。)

⑵ 同学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如:同学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俺,俺为人人。)

⑶ 再读读这句话,谈谈你明白了什么。

(“俺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身的义务。假如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定会换来“人人为俺”的结果。虽然“人人为俺”放在前面,但实际上“俺为人人”是前提,只有“俺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俺”的美好愿望。)

6、学到这里,你觉得德国或德国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街道景色奇丽;德国人懂得为他人无私付出。)

7、季羡林再次来到德国,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谈谈你的理解。

(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万紫千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同时,也许作者言下之意还在赞扬德国人民那“人人为俺,俺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这种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赏的,也是更“美丽”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理解句子篇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第十册第八组教材中的一课。课文介绍了德国人对花的喜爱,德国独特又美丽的风景,以及德国奇特的风俗。这篇课文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思想教育价值方面,要让孩子们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含义。在语言价值方面:这篇课文描写花的词语用得非常贴切,便于学生积累语言文字。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四年半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意图。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明白做人的道理。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真切、宇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有没有种过花?目的是什么?种在哪里?

2.多媒体展示德国风景图。看大屏幕,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花美吗?这些花种在哪里?想不想知道德国人为什么要这么种花?

3.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季羡林为我们所展现的德国的无穷魅力。(板书课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到生字或优美的词语、句子,及时用笔把它圈划下来,然后多读几遍。

2、指名朗读、领读、齐读,纠正读音。

3、默读课文,季老第二次到德国,表达了怎样的感慨?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⑴ 哪些句子突出表现了奇丽的景色?朗读课文,勾出美丽景色的句子。画出你认为很重要的词语。

(抓住“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山阴道上”来想象。顺势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词义。)

①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地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②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播放

⑵ 学生在交流有关奇丽景色的过程中,师相机而行:

① 强调生字的书写(这里面可有生字啊,你能把这两个词语写在黑板上吗?学生板书两个词语);读到这个“花团锦簇”词语,你眼前出现了什么?读到“姹紫嫣红”呢?(想象)

② 对比理解“花团锦簇(花多而茂,重形态)、姹紫嫣红(花艳而娇,重色彩)”的意思,这里两个词语都形容花很美,不是重复了吗?

播放ppt这些娇艳的花一朵紧挨着一朵,一朵紧压着一朵,他们挤在一起,靠在一起,相互簇拥着,有时候都分不出他们谁是谁了。花儿的这种形态就叫做——花团锦簇。各色鲜花聚在一起就是──姹紫嫣红

③ 把词语带入句子,练读,重品味花美、语言美。自己练练怎么用你的声音展示这种美丽。熟读到能背诵的程度。

⑶ 介绍作者两次到德国的时间作者第一次到德国是1935年到1945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第二次到德国又恰逢文革结束不久。中国的社会处于满目疮痍、近似于一片废墟的状况。(出示ppt)所以当作者看到这样的景色时,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带着此时你的感受来读句话。可以怎么读?还可以怎么读?可以改变句子来表达你的慨叹。

对于作者而言,这真是一种美丽得近乎神奇的景色。再读句话。

⑴ 有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德国是个奇特的民族呢?

①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②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⑵ 学生在交流有关奇特民族的过程中,师巡视:

① 生交流原因。

没有阳台的就放在窗台上,故意把窗帘做成半截的。花的主人看花的什么?什么是花的脊梁?(散乱的话枝花叶以及透过枝叶看到了花)走在屋外的行人又能看到些什么呢?(充分欣赏到娇艳的鲜花)这些做法充分说明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读课题)

作者见此情景估计德国人养花不是为自己,而是给别人看的,于是向女房东求证。女房东神态是──莞尔一笑,语言是──正是这样。“这样”是指什么?(上文、扣题)什么是“莞尔一笑”?(很轻松的微笑)想想女房东为什么是这样的表情?(这在德国是很平常的、为自己的民族而自豪)女房东的表情和语言充分说明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读课题)让我们把这部分读一读。

② 这种境界指什么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具体在我们生活中来说就是怎样的行为?(分享、彼此关怀、眼中有他人……)在文中,什么样的行为体现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 这种境界扎根在这个民族每个人的心田,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之一就是──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读课题)让我们把这部分读一读。

⑶ 现在来谈谈作者为什么觉得这个民族是奇特的?

(联系到民族的奉献精神来谈。)

⑷ 老师提问,学生用课文里的句子回答:

这个民族的奇特之一就是他们的花不象中国那样──他们就是要──自己的花让别人看

所以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都能看到——街头花团锦簇,恍然花的五彩海洋,形成了一道──奇丽的景色。

是啊!的确值得我们好好的思考。在德国人人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奉行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这成就了这个──奇特的民族。季老先生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慨叹:(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读这句话。

师:读着读着,课文既如一幅美丽无比的画,又成了一首颇耐人寻味的小诗。

走在德国,

满眼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是多么奇丽的景色!

走在德国,

感受到的是,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

这是多么奇特的民族!

1、让学生当场默看(2分钟)。

2、现场听写并展示(选择有错的学生,达到对难写字的正确指导。如“脊”“嫣”“暇”)。

师:同学们,让我们入情入境地朗读最后一段,记住:把作者的种种思绪,滴滴感受都读出来。

1、齐读第4自然段。

2、体会作者的话。

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⑴想想:什么变化了?唯独什么没有改变?

⑵“美丽”指什么?

⑶生读句子。

1、出示补充资料:

那一条整洁的街道依旧整洁如新。从前我经常看到一些老太太用肥皂来洗刷人行道,现在这人行道仍然像是刚才洗刷过似的,躺下去打一个滚,决不会沾上一点尘土

思:从这段文字中你又有了怎样的体会?

2、引导学生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又看别人的花。”“走过何一条街,……应接不暇。”

师: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呀,才让季先生把这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3、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感叹之余,作者内心又涌起另一种情思。请读课文的最后一句。(生读)

4、出示句子:“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①作者陶醉于鲜花之中,触景生情,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这是一个怎样的梦?梦中他在思念什么?

②引导学生朗读。

1、师:今天,老师领着同学们浏览了德国奇丽的风景,了解德国了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后,你想说些什么?

生:我喜欢德国人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

……

师:让我们再次品味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崇高境界吧(生齐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以后希望怎样做到“我为人人”?

生:我想为我们班打扫教室。

生:以后哪位同学有困难,我一定会帮助他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不小啊。

师: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身临其境,那优美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你觉得作者怎样才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呢?

生: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

师:如果作者没有到过德国,而仅仅听别人说起德国的风景,能写出这么生动的文章吗?

生:不能。要亲身经历过,才能写出来。

生:写文章时要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生:还要多读书,积累好词佳句。

师:你们说得非常好。如果作者把在德国见到的所有景物都写在文章里,你还会喜欢他的文章吗?

生:不喜欢。

师:为什么?

生:因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写进去,文章就没有中心,也就不吸引人了。

师:那么要写一个地方的民族风情特点,要注意些什么事项?

生:抓住能体现这地方特色的景物来写。

师:说得对。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用上一些修辞手法,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生动、更具体、更感人。

师:感谢季先生让我们了解了异国五彩斑斓的文化,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季先生吧。

(课件出示季羡林的简介)

师:如果你想对季羡林有更多的了解,请到图书室或上网找季羡林作品读一读。

《季羡林文集》、《季羡林散文集》

《谈人生》、《留德十年》、《病榻杂记》

师:请同学们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和对课文的感悟,以《梦见了》续写一段话。

(生写话,然后展示)

生:我梦见自己在花海中飞翔,身有许多五颜六色的小鸟在动听地歌唱。我的恩师突然出现了,我和他走在花丛中谈笑风生……

师: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老师也自叹不如啊!我要向你们学习。

师:课后,请把《梦见了》写在小作文本上。另外,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抄写在你的读书笔记本上。能做到吗?

生:能。

师:好!下课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

花团锦簇 人人为我

姹紫嫣红 我为人人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理解句子篇三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

1~2课时

课前准备

1.德国风光片

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美的东西。例如我们的祖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山河;有远远流传的中华文化。当然,还有许多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国外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国(板书)

1.播放录像:德国风光片

2.谈谈观后感受。

3.揭题: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它不仅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板书:奇丽)打开书本,读一读,你就明白了。

(1)生自由读课文。

(2)交流,补充板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再读课文,质疑批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

(1)质疑。(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对不理解的内容质疑。)

(2)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请将自己的感想批注在文中。

三、汇报交流

交流批注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1.词语质疑: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有: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2.学生可能会提出的主要问题:

(1)爱花的民族有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

(2)“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四、以学定教,品读课文

1.导语:是呀!爱花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请快速浏览全文,用“──”画出相关的答案。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时,教师可相机展示重点句: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请生个别读。正音:“脊梁”读作jǐ

liang;理解“脊梁”的意思。

(2)德国人种花有何特别之处?(从“家家户户”一词可见德国人人爱花;而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到惊叹。)

(3)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

(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轻轻一笑)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到相关答案时,教师相机展示重点句: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自由朗读。

(2)谈谈读后的感受。(花多,花美,爱花之真切。)

(3)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

(4)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在街上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呀!

(6)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语言:

假如我们来到德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颇耐人寻味”。

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德国人爱花,还有哪些地方与众不同?

完成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的语言:

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

________________

,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没有变。

(2)理解句子:“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

(答案是多元的:可以是,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各国人民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也能像德国人民那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举例谈谈。

(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也在经常为这个人做事,为这个人服务。在一个家庭里,爸爸工作挣钱,养活全家;妈妈为爸爸洗衣做饭;我们有时也为爸爸妈妈端茶捶背。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总是在某一方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

六、书写生字,听写词语,运用词语

1.重点指导“脊”的笔顺。上半部的笔顺是先两边后中间。

2.听写的词语有: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颇耐人寻味

3.写几句话,用上上面的部分词语。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理解句子篇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本节课就是以习作为导向进行课文阅读,让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感悟德国的风景与风俗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优美词句,在读中学习通过观察加想象写景体现民族风情的习作方法。

1. 正确认读及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

2. 品评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学

习作者通过观察和想象写景的写作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并从中体会蕴涵的哲理和情感。

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推敲中读懂词句,积累语言,从中体会蕴涵的哲理和情感,学习通过观察和想象写景体现民族风情的写作方法。

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完成预习单;教师制作多媒体ppt。

1.出示季羡林照片,介绍作者并导入课题。

季羡林爷爷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他精通12国语言,同学们知道吗?1935-1945年,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整整十年,德国人民独特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四十多年后,当他再到德国时,感慨万千,不禁写下了这样的名篇。一起读!

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注意!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请,再读!

2.扣紧课题,引出主线。

(1)题目往往是的眼睛,请你回忆回忆,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你的内心是怎样的感觉?如果让你用一个标点符号来表达当时的感觉,你会用什么符号?拿笔写在课题的旁边。(?)

(2)作者一开始也像你们一样有疑问,但多年后却发出了很大的感慨(板书“!”),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感慨的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如果让你从这个句子中找出两个关键词,你会找哪两个?(指名答并板书:奇丽、奇特)

过渡:这究竟是怎样的奇丽景色,怎样的奇特民族,能让作者如此感慨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索一下吧!

1.合作探究一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奇丽景色的句子,用笔画出关键的词语,组内互相交流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并试着带上感情读一读句子。

2.小组汇报(句子、关键词、感悟、朗读)

课堂组织: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一寸金。

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学生汇报时相机板书)

(小组汇报后,相机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姹”“嫣”,并理解词语,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个用“花团锦簇”,哪个用“姹紫嫣红”,然后结合图片把“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说具体。“花团锦簇”体现花多、花茂盛、侧重写花的形态,“姹紫嫣红”体现花五颜六色、十分艳丽,侧重写花的色彩。“应接不暇”的 “暇”是指空闲,“不暇”就是“没有空闲”,就是说: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

引读:走在哥廷根的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总能看到——读句子; 走在柏林的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依然能看到——读句子; 走在德国的任何一条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都能看到——读句子。好一片花的海洋啊!谁愿意把这么美的画面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过渡:如此美的画面,作者是怎样描写出来的,谁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1.用不同的线划出观察与想象的部分,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答后教师总结:写景,无非就是观察加想象。板书“观察、想象”)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迁移习作(学以致用)

(1)试着用上“观察加想象”的写景方法,用一段话描绘一下你课前准备好的风景图,时间5分钟。写好后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汇报

课堂组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小结并过渡:观察加上想象就能巧妙地把一处风景写得更具魅力,而这篇课文不同于一般写风景的,作者这里的描写不仅仅是为了把景色写美,他更大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德国的奇丽风景,表现德国的奇特民族风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1.合作探究二

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奇特民族的精彩句子,认真读一读,仔细想一想,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意见。(经过思考的语言更精彩,注意组织好语言,把话说清楚,把体会说具体)

2.小组汇报(说句子,谈体会,感情朗读)

课堂组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机出示句子: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接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a、花的“脊梁”是哪?(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叶子)

b、如果你是作者,刚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会有什么感受?(奇怪、不理解)好, 就把你的这份惊奇读出来吧。

c、是啊,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创设情境)现在你们就是德国的养花人,老师当记者,采访采访你们(注意,我要开始讲德语咯)

—— 你好,你喜欢养花吗?(老师这是中国式德语,呵呵)

——生答

—— 你好,你是怎样养花的?

——生答

——你好,你们这样辛苦养花,自己只看到枝枝叶叶,这不是白费功夫了吗?

——生答 (预设:在家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嗯,我要采访一下我亲爱的房东太太,注意房东太太的表情哦)房东太太,你养花也是给别人看的吧?

——生答(正是这样!)

你刚才为什么笑了?(理解“莞尔一笑”,注意“莞”是多音字)

——生答。(预设:一是你发现了花是给别人看的,所以我发出了会心的笑、和蔼的笑,二是我为自己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而自豪地笑、快乐地笑。)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理解“耐人寻味”,生活中有这样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吗?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师:是啊!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才是生活的真切境界。真正爱花的人不是把花养在屋子里孤芳自赏,而是要让更多人欣赏它。这就像诗人说的,“我付出了一缕春风。收获的却是整个”——(春天)

3.小结:其实,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民族风情,不同的风景也许就蕴含着不一样的特色。(你们从搜集到的异国美景图中了解到什么样的异国风情了呢?指名说说)

1.师推荐阅读异域风情丛书(要想了更多的异国风情,就去找找“异域风情丛书”吧)

“异域风情丛书”是一套集历史、文化、地理于一体的旅游知识丛书。每一集以国家、地区或城市名称为书名,详尽介绍了当地的风光名胜、历史背景、文化渊源,内容新颖独特,信息丰富完整,文笔生动流畅,图文并茂。

2.师推荐阅读《留德十年》

当一样风景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传统、一种风情,它就会变成一种永恒的美丽,永远定格在你的心中。

课文最后,作者说“我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这梦里会有什么呢?今天学习之后,大家不妨去找找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出示《留德十年》)《留德十年》记载了作者在德国十年来的点滴,读了这部作品之后,你就能够明白,他的梦境里究竟有什么。

3.学生推荐阅读并说明推荐理由。(鼓励学生推荐关于异域风情的书籍)

结束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季羡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了解了德国(奇丽的风景)和(奇特的风情),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民族精神,学会了通过观察加想象去写景体现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其实,这篇的构篇很独特,作者巧妙地把自己的情感变化贯穿于全文,想去探究吗?好,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探究。下课!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理解句子篇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在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里,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今天老师将带你们去一个遥远的国度——德国去看一看。

2、(课件;出示哥廷根的城市风貌)看,这就是德国的哥廷根。这座城市因哥廷根大学而著名,因为在这所大学里曾培育了三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北京大学的教授季羡林先生就曾在此留学十载,到1945年才回国。1980年,35年后的他再次踏上这块故土,感慨万千,写下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课件;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引读课题:谁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读)

自己的花是给谁看的?(读)

谁的花是给谁看的?(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认为优美的语段多读几遍。

(2)作者季羡林先生时隔35年,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时,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呢?找到那句话,用波浪线画下来。

2、检查生字的字音和字形。

(1)检查字音(课件;出示词语)颇、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2)检查字形:特别提示“脊”字的写法:上半部分先两边后中间。

3、生反馈。(生读)(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齐读)

三、细读课文,品味“奇丽、奇特”。

导语:究竟是什么样的风情民俗让作者发出如此由衷的赞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景色奇丽、民族奇特的语句。用心读,用心体会,想想它“奇”在哪里?

1、感受景色奇丽

谁来说说,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景色奇丽?(生反馈)

(课件: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1)全班齐读,读完这段话,最先跳入你眼帘的'是哪个词呢?那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生答)还有哪个词呢?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生答)(课件:词语变红)

(2)用一个字来形容这里的花怎么样?――(美)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读词语,读出这种美来。把它们放到句子里去读读。(生读)多美的花呀,谁再来读读?

(3)花美是一“奇”,请问景色奇丽还“奇”在哪里呢? (花多)哪个词说明了花多?(花的海洋。)(课件:词语变红)一个窗子前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就是许多锦簇的花团连在一起,姹紫嫣红,那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啊!是不是让我们感觉到这条街有多长,这花的路就有多长,这条街没有尽头,这花的路就主、没有尽头,真不愧是一片花的海洋。难怪会让看的人――(应接不暇)(课件:词语变红)你们说奇不奇?(奇)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来读读第二句话。

(4)在德国仅仅是一条街有这样的奇丽的景色吗?生回答(引出“任何”一词)(课件:词语变红)

在德国,每一条街都是这样奇丽的景色,条条街都是这样奇丽的景色,如果你走过这里的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看到的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

走过另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看到的依然是——

(是不是只有一年有这样的景象呢?)

四五十年前,季老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漫步在街头,他看到了——

四五十年以后,季老再次踏上这块土地,他看到的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

(怪不得,季老先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

(5)欣赏奇丽的景色(课件:德国街头的奇丽景色)

(6)看到这样奇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吗?(生答)我想此时此刻,大家一定被这奇丽的景色陶醉了,老师也被这奇丽的景色陶醉了,走在这样的街头,我真想赋诗一首,我们一起来吧!(课件:诗)

2.感受民族奇特。

导语:在这优美的诗歌声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那么民族的奇特又体现在哪里呢?

(课件: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哪里让你感到奇特了呢?(家家户户)(课件:词语变红)

家家户户就是说――(每一家,所有的人家。)所有的人家都在养花,真是一个爱花的民族呀!那我想调查调查,家里有养花的请举手。那能不能说我们是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呢?(不能)可是在德国却是家家户户,所有的人家都在养花,奇特吗?(奇特),可见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把他们这种爱花的情感读出来吧!(生读)

(2)还有哪里让你感到奇的呢?(外面、脊梁)(课件:词语变红)

a、脊梁指的是什么呢?我们的脊梁在哪里呢?摸摸看。你们想,假设现在你们就坐在屋子里,花朵都朝外开,你们看到的只能是花的——(脊梁)

b、如果你们在坐的各位就是季老,看到德国人都是把花的笑脸朝向窗外,而把花的脊梁对着自己,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读)(再读)

c、我们中国人是怎样养花的?(把花养在屋子里或养在阳台上。)养花是为了给自己――欣赏,而德国人却把花养在外面,你们说奇特不奇特?(奇特)

(3)德国人如此奇特的养花方式,多么令人惊奇呀!辛辛苦苦栽种出来的花,自己只能看到――(花的背面),而走在屋外的行人却能看到――(娇艳的花朵),显然,德国人养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给别人看的)。养花给别人看,你们说这个民族奇特吗?一起把德国人爱花、养花的真情读出来吧!(齐读)

(4)家家户户都养花,养花的方式又如此的与众不同,难怪季老要说: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啊!(课件:多么奇特的民族!)

四、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过渡:走在美丽的大街上,醉人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自然地让人想到奇丽景色背后那种崇高的精神境界,那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课件:出示句子)

(2)具体理解,从哪些句子看出“人人为我”,又从哪些句子看出“我为人人”?

(3)自己看别人的花,别人也看自己的花。这一种境界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也就是说:我种花给别人看,别人也种花给我看

我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我着想。)

我为别人服务,(别人也会为我服务。)

我为别人奉献,(别人也会为我奉献。)

在德国,人们心中都存有这样的思想,所以――每一家都是这样,(引读)

(4)这里的每个人都已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化做了无声的行动,化做了满街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他们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这确实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境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 ?(生举例)

(5)当我们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们付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种下爱的种子,就会收获爱的果实。正因为德国人有着这样的境界,才让我们见识到了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引读)(因为在这里:每一家都是这样――)他们所要表达的这种境界就是――

老师希望同学们把这八个字放在心中,放在自己的行动中,相信你们会收获更多的美丽。

五、理解体会“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1)转眼间35年过去了,当1980年,季老先生再次来到德国时,德国发生了变化吗?

(2)齐读(课件: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美丽”指什么?还指什么?

(4)35年过去了,德国街头那美丽的花海,德国人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一直都没有改变。

(5)这样奇丽的景色,这样奇特的民族,难道不值得我们欣赏,不值得我们赞美吗?让我们带着敬佩,带着赞美再来读一读这句话。(齐读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六、总结回顾,拓展积累。

今天这节课,我们跟随季老先生来到了德国,感受到了那里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更收获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份心灵的充盈。季老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课件;我写出的东西不见得都是精金粹玉,但至少能让人获得点享受,能让人爱国,爱乡,爱人类,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课后,同学们可以多读读季先生的其他作品。(课件《季羡林散文集》《谈人生》《留德十年》)

18、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景色奇丽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民族奇特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理解句子篇六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概、脊、莞、尔、确、簇、汇、暇、含、绮”10个生字。能正确描写“尔、确、汇、含、绮”5个字。积累“大概、确实、栽种、应接不暇、包含、汇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3、联系课文,初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

4、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了解德国人与众不同的种花习惯,懂得“美好的事物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朗读课文

理解词语的意思

课件

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喜欢花吗?家里有没有种过花?什么时候用花来妆点自己的家?花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学生交流

2、师:是呀,花儿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难怪人们都喜欢那美丽鲜艳的花朵,因为——

3、出示: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

指名读,学习:概。

4、师:同学们都说种花是为了给自己带来美的享受,可是有一个国家的人民种花却是让别人看的。

5、出示课题,读题。

质疑并归纳:自己的花怎么会给别人看?为什么自己的花要给别人看?

二、初读课文,深入理解,学习字词。

1、带着问题轻声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学习生字。

2、思考问题:德国人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从文中划出有关语句。

3、交流,出示:

他们的花不是养在屋子里,而是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出示两盆花,请两位学生上来演示一下:德国人是怎样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的?

(2)借助盆花的摆放位置,学习生字:脊,理解“脊梁”。

(3)说话练习:花朵朝里开,虽然(),但是()。

花朵朝外开,虽然(),但是()。

3、正是因为他们这样种花,所以别人才能享受到如此美景。出示: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自由朗读,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美的享受?

(2)交流,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随机学习生字:簇、汇、暇(给“暇”换偏旁组成新字。)

(3)结合媒体,自己读,挑战读,尝试积累。

1、师:刚才我们读懂了德国人怎么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呢?从第三节中划出一句关键的句子来。出示: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

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指名读,联系上文说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

(2)师:正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在德国的街头能够看到这么绮丽的景色。让我们再去德国看看那里的美景吧!媒体演示。

2、师引读第4节:

今天,我又到了德国,刚一下火车,迎接我们的主人问我:“你离开德国这么久,有什么变化没有?”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作者所说的“美丽”到底指的是哪些东西呢?

(1)学生自读第4节,小组内进行讨论。

(2)交流:是美丽的花朵,是德国人互助互爱的美好心灵,是他们愿意把美好事物与别人分享的良好风尚。

(3)指导朗读。出示:你们愿意将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和吗?

你们有没有感受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滋味呢?

三、创设情景,朗读全文。

师:美好的东西就是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今天老师带来了最喜欢的音乐,想和大家一起欣赏。(音乐响起)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外拓展,作业布置:

1、拓展:

和爸爸、妈妈谈谈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

2、作业:(1)抄写词语

大概、确实、栽种、应接不暇、包含、汇成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3)积累描写花儿美丽的词语。

板书设计:

19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种花

自己别人

种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是一语言看似通俗易懂,实却包含深刻内涵的文章,教学本课应力求让学生通过多读书,在读书中抓住重点词句揣摩文本内涵,体会课文情感,感悟人间真情,从而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的能力”这一要求。课文中有许多的生词,学生不能马上真正理解它的意思,需要老师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这样使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就能较好地理解了。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理解句子篇七

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意思。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一、 创设情境,检查复习

同学们,春天来了,百花齐放,今天老师把各种各样的花请进了我们的教师,大家一起来欢迎吧。学生欣赏图片,并谈感受,顺势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课前已经读熟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课件出示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生读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为什么说景色是“奇丽”的?民族是“奇特”的呢?围绕这个问题来研读课文。

二、感悟朗读,点拨提升

(一)感受景色的奇丽

1.同学们,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从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景色的奇丽? 感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家家户户”、“任何”等词语。学生练读。

2.师:我们沐浴在花的海洋里,看着花开,闻着花香,听着鸟语,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奇丽的景色?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走进这花的海洋。师配乐读,生欣赏图片。

师:此时你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的心情会怎样?

如果“我是一位疲惫的游客,看到这怒放的鲜花,我

?? 我是一位遭遇挫折、心情烦闷的行人,闻到这醉人的花香,我

?? 我是一位德国小学生,来到这花海般的街道,我?? ?

? 3.入情入境朗读。

师:多么奇丽的景色啊!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请你们用朗读把老师带到这美丽的异国风光。老师把它们稍稍做了下改变,变成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

(二)感受民族的奇特

1.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你从哪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把花都栽种在外面,不像我们中国人把花养在屋子里。简介女房东并且提问,在德国,谁会养花?生答医生护士军人工人等。

2.谁能结合上下文,谈谈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

师:你先说说对“耐人寻味”的意思是什么?

生:值得人深思。

师: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让人“耐人寻味”呢?

生:他们把花给别人看,这种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境界耐人寻味。

生:他们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高尚的、无私的精神境界让我们耐人寻味。

? 师:我们理解了这个问题,明白了每个人要先为别人奉献,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也能得到很多,这确实耐人寻味呀!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你能说一说吗?生答值日,互相帮助等例子。

(三)朗读升华

在德国,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闻到鲜花绽放的清香,能感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奇丽的花,这奇特的民族,深深地打动了季老先生,所以他发出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师引读:正是这种“我为人人”的境界,让我们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他们“家家户户都在养花……”正是这样奇特的民族,也才有了这样奇丽的景色:走过任何一条街……

(四)理解“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四五十年后,当季先生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他看到的是怎样的风景?四五十年前,季老先生看到的是这样的景象,四五十年后,季老先生看到的还是这样的景象,这时他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1.联系上下文说说“什么东西变了,什么还是没有改变”?

2.联系上下文思考“美丽并没有改变”是指什么?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季老先生故地重游,他做了一个梦。请你猜猜季羡林大师都会梦见些什么?并且交流总结。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理解句子篇八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的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德国风光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画面

1、在这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道去国外的一些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国(板书)。

2、播放课件:德国风光片。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是呀,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有神秘的黑森林是一个极富魅力的国家。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进一步感受德国的无穷魅力。板书课题。师述: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所作。

3、谁来读读课题?脑中产生了什么疑问?(自己的花为什么是让别人看的?为什么以此为题)

1、问题提得不错。翻开书,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等会儿和同学们交流交流你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2、这篇课文短小精美,咱们一起接力读读课文吧。(指名分节读文)

示词卡:莞尔一笑 莞尔一笑是怎样笑?

评议,正音。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二生答)

1、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到文中找到语句说一说)

板书: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2、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描写奇丽景色的句子读一读。(指答)

3、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咱们也在下面读读这些句子,看看你读出了什么?(生自由读)

你读出了什么?(花多)从哪读出来的?(任何、家家户户、都、花的海洋、应接不暇、花团锦簇) 生边说师边点击词语变红。

应接不暇这个词说明了什么?(一路风景优美,看都看不过来。现也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来。)

还有谁从哪读出了什么?

来,通过你的朗读把花多的这种感受带给大家。

他读出了花多,你读出了什么?(花美)从哪读出来?(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说明什么?(颜色多、鲜艳)

示课件:看,这样鲜花汇集成团,各种花儿艳丽夺目的美好景象,就可以称之为(示词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如没读好)再读一遍,想着词的意思,想着画面读。

这画面你还能用什么词语形容一下?(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五彩斑斓、繁花似锦、鲜花怒放、千姿百态、婀娜多姿、花的王国、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谁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走过任何应接不暇)三生读,齐读。

能背吗?我们合作背一背:(师引背: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4、是啊,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走在街上的时候(引读后一句)

好一派奇丽的风光!

5、可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德国人种花有什么奇特之处?(指答)

你从哪知道的?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你们读出了什么?从哪读出来的?(1、家家户户德国人爱花;2、花栽窗外,花朝外开人人为他人着想,将花最美的一面给别人看。)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理解句子篇九

1.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4、收集更多的资料,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树立大语文观。教学重点难点

(1)欣赏德国奇丽的景色、了解德国奇特的风俗,并有感情地朗读。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课前准备:

一、激趣导课

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我们引以为荣的中华文明,也有我们不太了解的异域风情。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季羡林先生到德国看一看,相信你一定会有许多感受。

齐读课题(轻、慢一点)课前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1)课文大家预习过了,那词语肯定难不倒你。出示,指读: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如入山阴道上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读完的同学组织一下自己的语言。作者两次踏上德国,却发出了同样的赞叹!谁知道?板书: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3)作者为何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寻找答案吧!

三、探究——奇丽的景色

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用直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四、探究——奇特的民族

1、德国不仅有奇丽的景色,还是个奇特的民族呢?请大家浏览课文,看看德国人种花有什么特别之处?

2、集体交流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见花的脊梁。

(1)学生自由读句子,找,谈德国人种花的特别之处。

①在我们中国,是喜欢花的人,才养花,而他们是——家家户户都养花;

②我们喜欢花,把花养在屋子里,而他们是——把花都栽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③我们在屋子里是是可以看着一朵朵争奇斗艳的花,而他们是——在屋子里,只能看见花的脊梁。

师总结:德国人是每一家,每一户都养花,而且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见花的脊梁。

教师小结:

要想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那就得先做到我为人人;只有我为人人了才会人人为我是吗?可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留学时,并不是这样的。作为一名异国游子,当他踏上这块土地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人人为我”啊。

因为不管他走到哪里,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在这种环境的熏陶、感染下,他意识到,人人都在为我服务,所以我也要为别人做点什么。再回到我们这里,刚才大家都谈了许多身边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事例,这是很好的基础!当所有的人都能做到“我为人人”时,所有的人也就都会感到“人人为我”的美好氛围。

到那时,我相信不管是谁来到我们的集体,来到我们的城市都会被这种美好的境界感染、改变!也会这样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所以作者说,这种境界是需要人细细品味的!齐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理解句子篇十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接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自己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德国街头奇丽的景色,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1.学习文中生字新词,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德国民族风情特点,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3.揣摩作者是如何写出德国民族风情特点的,总结阅读方法,并运用习得的方法进行拓展阅读。

重点:了解、感受德国民族风情特点。

难点:通过各种语言训练揣摩作者是如何写出德国风情特点的。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访谈录。其中大树指谁?

2.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他教给我们读书要做到三个“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这就是他一生读书学习的真切体会。比如他精通12国语言。光是德国,1935年至1945年,他在那儿就整整呆过十年,德国人爱花、养花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以后,当他故地重游,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

3.齐读课题。(强调: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再读。

(二)学习新词,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50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

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2.这些词语大家会读吗?

课件出示新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莞尔一笑脊梁颇

指名读、齐读。教师随机指导。

3.指导书写。

(1)加点的字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谈。

(2)教师范写生字“脊”,强调笔顺。

(3)学生练写。

4.请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从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开始吧!(引导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教师板书(奇丽、奇特)

(三)默读圈画,直奔重点,再悟风情

1.课文中的哪些语言让你感受到德国的这种风情特点呢?请看学习提示:

ppt:默读二、三自然段,画出能体现“奇丽”、“奇特”的语句,并结合关键词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借助提示自学,同桌交流。

(五)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感受风情。

学生在充分自学,同桌交流的基础上自由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德国民族风情特点的,体会相关词句的表达效果,并指导朗读,积累语言。

(六)升华风情,回顾学法,拓展阅读

归纳板书,升华风情

在德国,因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所以在家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因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所以我们走进德国大街时就总看能“花的海洋”。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