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规划表(7篇)

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规划表(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6 14:19:27
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规划表(7篇)
时间:2023-03-26 14:19:27     小编:zdfb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教学设计方案规划表篇一

1、正确对待自己心爱的玩具或日用品。

2、逐步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1、挂图第1号。

2、故事磁带。

1、认识阿文。

(1)教师出示挂图。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她是一只小老鼠,名字叫阿文。 (2)阿文上幼儿园前,很喜欢一条小毯子,到哪儿都带着它。可是现在上幼儿园了,带着这么大的毯子行吗? 2、听听阿文的故事。

(1)教师结合挂图,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2)阿文常常带着毯子干什么?她喜欢这块毯子吗?(3)阿文上幼儿园抱着毯子方便吗?为什么?

(4)后来阿文放下毯子了吗? 3、说说自己喜欢的东西。

(1)你们是不是像阿文一样也有一件最喜欢的东西?你们常常用它干什么?你们上幼儿园的时候把它放在哪里?

(2)我们小朋友比阿文还能干!每天早上高高兴兴地和好朋友再见,到幼儿园学本领,和小朋友做游戏,晚上回到家再和好朋友一起玩,真不错!

教学设计方案规划表篇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情趣交融,快乐学习》,我的说课内容分成以下四个部分。一、把握课程,说教材;二、激发兴趣,说教法;三、体验乐趣,说学法;四、培养兴趣,说程序。

《闪烁的小星星》是教科社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六主题单元《神奇的天空》中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旋律平稳、起伏较小、音调活泼、富有童趣。本课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我给本课时的教学预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星》,在歌唱及表演中表达对星空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同时让学生感受夜晚优美宁静的意境。

(3)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节奏的音乐表现不同的情绪。

其中: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在歌唱及表演中表达对星空的喜爱之情。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大家都知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低年级音乐教学应该特别注重兴趣的激发。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

2、视听教学法

3、拓展延伸法。力求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参与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课标指出:“一年级学生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带有幼儿好奇、好玩、好模仿等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教学本课时注重教给学生以下几种学习的方法:想象法、模仿表现法等。引导学生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

我将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进行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唱歌曲、激情导趣;变换形式、提升兴趣;变奏欣赏、延伸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首先给学生创 设星空的情境,在教室内布置许多大小不一的小星星,在教师身上也粘贴小星星,并在移动黑板上拉上一条闪烁的彩灯,每个彩灯都粘贴小星星,当彩灯通电时仿佛 天空中无数的小星星眨着眼睛。这时,把照明灯光一关,整个教师犹如美丽的星空,让学生感受到夜晚优美宁静的意境。②其次,在星空的情境中进行课前律动,让 学生在“星光恰恰恰”的音乐中按节奏摇摇头,动动手,扭扭小屁股,进行课前激趣。律动完让学生说说,美丽的星空中都住着谁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学唱歌曲,激情导趣

学唱歌曲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设想让学生在星空的情境中体验艺术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获得身心的愉悦。结合歌曲的特点及学生的具体学情,我将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1) 让学生感受歌曲。《闪烁的小星星》是一首学生较为熟悉的歌曲。如何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再次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呢。我采用了角色扮演,诱发兴趣的做法。教师 当月亮姐姐,学生当小星星,让学生闭上眼睛,在《闪烁的小星星》的背景音乐中想像,我们坐着月亮船到“星星王国”,仿佛看见什么?听见什么?让小朋友们感 受星空的神奇,为学习歌曲做铺垫。

(2)词曲结合教学。第二段歌曲的学习是学唱歌曲的教学重点。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理解能力较差,易出现:“记调容易,记词难”的现象,根据这一学情,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词曲结合教学。①我先运用道具——太阳和乌鸦,边演唱边形象地演示,(教师示范,边唱边演示)②接着我引导学生理解歌词,顺势让学生按节奏朗读这一句歌词 ③记 住歌词后,我带唱,生模唱旋律,我借助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感知旋律音高,(师示范)让学生进一步把旋律唱准。在学生会唱的基础上再加上律动表演④最后让学 生都试着表演太阳和乌鸦的动作。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后两句歌曲。这样通过视、听、说、唱、演,学生就能轻松地理解记忆歌词,还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3、丰富形式,提升兴趣

一年级学龄儿童坚持性和自持力都较薄弱,采用单一的演唱形式他们很快就会觉得枯燥无味,降低学习的兴趣。

据 此,在本环节教学中我变换多种演唱形式不断提升他们唱歌的兴趣,主要有师生接龙演唱、加入打击乐器伴奏唱、表演唱。在表演唱之前,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演 唱,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小朋友小星星是住在宁静的夜空,你们演唱的时候要轻的,可不能吵到他们哦;(指导他们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其次再说,小星星是住在 高高的天上,我们演唱歌曲的位置也应该像小星星一样,挂得高高的,抬抬你们的小眉毛,带上微笑,(指导他们注意演唱的位置)。最后,教师问到“可爱的小星 星们你们爱自己的家吗,星空就是你们的家,带上你们这种喜爱之情,我们再来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在歌唱中表现出对星空的喜爱之情。)

通过采用灵活多变的演唱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使他们在科学的学习方法中,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中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4、变奏欣赏,延伸兴趣

音乐感知力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能力,离开了这些基础能力,学习音乐很可能就是一句空话。我从一年级开始就着手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在完成本课时教学任务以后,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 取以《闪烁的小星星》为主题音调的《小星星变奏曲》中的三段不同节奏的音乐,我先让学生注意听这三段音乐,说说音乐有什么变化?(放音乐)只要学生用心 听,就一定会有感受,但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说法,如:有的学生会说“我发现有的音乐快,有的音乐慢。”还有学生说“我发现速度变了”等 等,这时老师应给予鼓励肯定,及时对错的说法进行引导,告诉他们“音乐的速度不变,而是音乐节奏变了。”

接着,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视听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再次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小星星是位神气的魔术师,他能跟着音乐改变自己的动作,请你们注意看,认真听,让他们了解不同节奏的音乐表现不同的情绪。

最后,听乐曲表演:让学生也来当当小魔术师,跟着音乐变化肢体的动作。

(设计意图:以上这一环节,我把音乐节奏变化和小星星的动作变化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知识结合具体可感的画面,有效地降低了教学难度。)

在本课结束时,再让学生完整地将《闪烁的小星星》这首歌曲边唱边表演作为礼物送给星空中的小星星,让他们在自己欢乐的歌声中乘着月亮船回归课堂。

综上所述,对于低年级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整堂课的设计以兴趣贯穿始终,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将他们引入艺术的殿堂,感受艺术的美,得到艺术的熏陶,体会艺术学习的愉悦性。这也是艺术教学最朴实、本真的目标。

教学设计方案规划表篇三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2、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蟋蟀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宅去作客,去看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

二、精读住宅特点,加深感悟

1、自由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住宅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2、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

(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3、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这么出名呢!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现在,我们就来当蟋蟀的建筑师,为它画一张住宅剖面图吧!

(把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5、你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带着赞赏的语气读3~6段。

1、现在,你们就是蟋蟀工程师本人,要去参加昆虫建筑经验交流大会,请你们马上做好准备,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你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2、学生自由准备后发言。

3、有感情地朗读5、6两个自然段。

1、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

(因为它的挖掘工具太简单了!)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指名分节读7~9小节。

画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

2、用前足挖巢穴容易吗?巢穴挖好了还要干什么呢?

(整修)

3、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1、看资料(课前同学们搜集的有关图片及其他资料)谈体会。

2、看了图片、资料,你又懂得了哪些不知道的知识。

1、齐读全文。

2、读了蟋蟀的住宅的介绍,你喜欢蟋蟀吗?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吗?

3、练写。

4、交流。

1、把你认为最喜欢读的句子抄一抄。

2、看谁先把5、6两节背出来。

教学设计方案规划表篇四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习一篇按事情发顺序写的记叙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后果。

2、提高抓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的能力,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草船借箭的经过。

认识诸葛亮成功的原因是有胆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引导法、自学法,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

《草船借箭》录像幻灯片

三课时

第一课时、第三课时(略)

内容:二、三、四段。

重难点:草船借箭的经过,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造教育渗透点

导入新课

1、周瑜怎样为难诸葛亮?

2、诸葛亮又是怎样做的?

回答:

1、三天造十万支箭。

2、立下军令状。

复习导入,保存持思维的性。

1、周瑜为什么这样做?

2、诸葛亮是怎样做的?

3、哪些词句可以看诸葛亮挺有才干?(自有妙用)

1、自由读课文思考,找出周瑜为难诸葛亮的词句,在书上做记号。(故意延迟,不给齐练)

2、体会心情,自读自练。

3、读诸葛亮说的话,

4、体会心情。

通过读讲引导学生分析明白借箭的实质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突出神机妙算

1、指名读机关句子,诸葛亮是怎样做靠近水寨。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2、鲁肃怎样说的?说明什么?诸葛亮又是怎样说的。

3、曹操怎样说,怎样做的。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两者相比较说明了什么?

4、诸葛亮借到箭后又是怎 样做的。

5、小结

1、自由读课文,用划出诸葛亮做的、说的。用~划出曹操做的、说的。

2、看录像(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3、看幻灯片,比较一定不敢与不一定敢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4、看录像,体会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心情,模仿神态分角色朗读。

5、体会谢谢的含义齐读这一句话。

6、体会理解自有妙用体会周的心情,朗读长叹一声说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录像、幻灯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引导学生分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1、指名读课文,诸葛亮借了多少枝箭。周瑜是怎样说的?说明了什么?

2、小结

师述:借箭的表面原因实质原因表面结果实质结果,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的文章,注意分清前因后果。

3` 幻灯片,填空(略)

板书设计 创造教育得失

草船借箭

赶造十万支箭→借→十万多枝箭

周瑜:妒忌 故意迟延 不给齐全 长叹一声

自有妙用 管保有箭

诸葛亮:才干 只要三天(大雾漫天)靠近水寨

立军令状 一字摆开 擂鼓呐喊

神机妙算(放箭如雨)掉转船头

本课能过引导学生分析字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人物的内心。弄清前因后果。使学生明白分析问题,要运用多层次多角度思维方式。

教学设计方案规划表篇五

能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分析人与行为,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感悟爱心的巨大力量,要有一颗对父母、师长、亲朋好友的爱心。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丰富的想象写作。

3. 利用丰富的想象构思故事。

多媒体教学

1课时

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村所不可缺少的,没有了水,每个人都无法生存,没有了水,地球上的花花草草都将凋谢,没有了水,地球就会变成一片荒漠。如果缺水我们的生活将变成怎样呢?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师:短片中人们最需要什么?

生:水。

我们今天的故事就从找水开始,引出要讲的课文《七颗钻石》 。

童话有什么特点?

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做补充,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童话,以及童话的特点。

小姑娘的水罐神奇在哪里?这些神奇的变化是在人物什么行动后发生的

明确:1.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的时候水罐变出了水.

将水省给母亲喝,摔倒了罐子确变得端端正正。

倒水给小狗喝的时候,水罐从木的变成了银的。

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的时候水罐银的变成了金的。

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的时候水罐里跳出钻石引出巨大水流。

2.爱。

平凡人有平凡人的爱心,明星这些公众人物也有他们的爱心,下面我们看两则故事,看看故事里的爱心体现在哪里?

问题:这两则故事里的爱心体现在哪里?(2~3位同学回答)

是爱心延续了生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我们拿出纸笔用我们爱的箴言向爱心致敬,请以“从这里,我懂得了”的句式写出你爱的箴言,找同学分享。

在这首歌中,今天的课就结束了,愿爱心永恒,由你们传递,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大胆发挥想想写写小女孩的梦中发生了什么事。

教学设计方案规划表篇六

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除了昼夜交替以外,还有天体的东升西落、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等。

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这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3.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通过模拟实验、联系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收集有关的证据。

2.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理解相对运动,根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1.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2.培养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1.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这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2.难点:世界时区图的认识。

小组准备:自制教学模型、小纸人、北京和乌鲁木齐纸牌、记录单。

教师准备:大地球仪一个、小地球仪、课件、台灯一个、圆规、三角板。

课前发给每组一个地球仪,自由看地球仪。

1、谈话引入:刚才同学们都玩了地球仪,地球仪是缩小版的地球,胡老师也把地球缩小画在了黑板上,画阳光和分界线,当阳光照在地球上的时候,地球对着太阳的这一面是什么?预设:白天。

2、教师补充:白天我们可以称为昼,板书:昼。继续提问:那背着太阳的这一边是什么?预设:黑夜。教师补充:黑夜我们也可以称为夜,板书:夜。

3、教师表述:在白天和黑夜之间有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出示地球仪和台灯,在地球仪上看,打开台灯,当太阳照在地球上,对着太阳的一边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边是黑夜(学生一起说)。教师指着地球仪,从黑夜到白天过渡的这个时间叫做黎明什么?预设:黎明。板书:黎明。

4、引导:在我们中国有两个比较特殊的城市,一个是首都北京,我在地球仪上用红色五角星做了标记,另一个是新疆的乌鲁木齐,我用蓝色五角星做了标记,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和这两个城市。提问:这两个城市,北京在乌鲁木齐的哪边?预设:东边,课件出示:东。继续提问:那乌鲁木齐在北京的哪边呢?预设:西边。课件出示:西。质疑:那北京和乌鲁木齐谁会先迎来黎明呢?大家想一想,板书:谁先迎来。

1、谈话:北京和乌鲁木齐谁会先迎来黎明呢?请学生回答。预设:北京。板书:北京。

2、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你判断北京先迎来黎明有什么依据?预设:①北京在东面,先看到太阳。②太阳东升西落,北京在乌鲁木齐东面就先迎来黎明。③太阳东升西落,地球自西向东转。

3、继续追问:这是你的观点,谁有不同的想法?请另一名学生回答。预设:乌鲁木齐。板书:乌鲁木齐。

4、追问:你的依据又是什么?学生说理由。

5、引导:北京和乌鲁木齐究竟谁会先迎来黎明呢,我们一起来观察两张照片。课件出示相同时间北京的和乌鲁木齐的景色照片。

6、提问:从这两张照片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北京先迎来黎明。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是北京先迎来黎明?预设:同样是早上7点,乌鲁木齐的天还很黑。

7、质疑引导:从照片上看很有可能是北京先迎来黎明,这只是我们的猜测,你们能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呢?预设:模拟实验。追问:怎么模拟呢?学生回答。

8、课件出示模拟方法:①每组一人②围成圆圈③角色模拟④转动起来⑤观察现象

学生围成圆圈,教师给学生挂上地名,确定东西方向和太阳位置,然后开始实验。

自西向东转两圈,自东向西转两圈。

9、交流反馈,提问:地球怎么转,北京先迎来黎明?预设:自西向东转。追问:那地球怎么转,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预设:自东向西。

10、谈话: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北京有可能先迎来黎明,乌鲁木齐也有可能先迎来黎明。在这个模拟实验中,一些同学把自己模拟成了地球,没有真正观察到地球的转动和这两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的情况,如果我们能站在地球上去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那是否能观察的更清楚呢,你们想站到地球上去观察吗?预设:想。

11、课件出示小人,谈话:我把你们都变成了这么小的小人,课件出示贴,你们把自己贴在地球仪上相应的位置,北京与红五角星对齐,乌鲁木齐与蓝五角星对齐,课件出示开,贴好后打开手电,把它当成太阳,课件出示转,然后转动地球仪,指导示范如何转动地球仪,明确左西右东,课件出示看,看一看地球怎样转动,北京先迎来黎明?怎样转动,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学生模拟实验,教师指导。

12、反馈交流: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上台展示)预设:地球自西向东转,北京先迎来黎明。板书:画上地球,弄清东西方向画上箭头,写上自西向东。追问:那地球怎么转,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预设:自东向西。板书:画上地球,画上箭头,写上自东向西。

1、谈话:大家做的实验是不是跟他们一样?通过实验我们再次发现,北京和乌鲁木齐都有可能先迎来黎明,课件再次出示相同时间北京和乌鲁木齐的照片,从刚才的照片来看,事实上可能是谁先迎来黎明?预设:北京。

2、如果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你认为是什么因素造成的.?预设:地球自转方向。

3、质疑:你认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预设:自西向东。追问:你有什么依据?预设:太阳东升西落,地球自西向东转动。

4、继续质疑:谁有不同意见?如果没有,教师则追问:大家都认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你们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学生可能想不出。

5、引导: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课件播放视频,看完视频后提问:视频中的汽车是怎样运动的?预设:向前。追问:那旁边的景物呢?预设:后退。副板书:汽车前进,景物后退。

6、谈话: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课件播放看视频2,看完视频后提问:视频中的木马是怎样运动的?预设:自西向东或顺时针。追问:那旁边的景物呢?预设:自东向西或逆时针。副板书:木马顺时针转,景物逆时针转。

7、引导:天气晴的时候,我们站在地球上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预设:自西向东。板书:太阳东升西落,地球自西向东转。

8、引导小结:我们把生活中这样的一些运动称为相对运动。板书:相对运动。提问:现在你认为乌鲁木齐有可能先迎来黎明吗?预设:没有。追问:你的依据是什么?预设: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教师指着板书小结:如果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地球必须自东向西转,板书:①,而事实上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北京想要先迎来黎明,地球只能自西向东转,板书:②,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一定是地球自西向东运动造成的,板书:③,这么多证据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自西向东前板书:。

1、谈话:事实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所以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那北京比乌鲁木齐提早多少小时先迎来黎明呢?我们让世界时区图来帮助我们寻找答案。

2、谈话:我们将整个地球以经线为标准展开,就是一张世界时区图,课件播放展开过程。板书:世界时区图。

3、质疑:这张世界时区图能帮助我们学到什么信息呢?请各小组拿出学习单学习世界时区图的相关知识,完成学习单上任务,并思考交流相关的疑问。

学生学习世界时区图,教师指导思考题。

4、反馈交流: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成果。请学生上台汇报,汇报第一题时板书:24个。任务一完成后,询问其他学生:你们的结果都跟他一样吗?

5、交流思考题:①北京和伦敦谁先迎来黎明?预设:北京。追问:你有什么依据?预设:北京在东面,东八区,伦敦在0时区。

②北京和东京谁先迎来黎明?预设:东京。追问,你的依据又是什么?预设:东京在北京东面,东十区,北京在东八区。

③为什么越是东面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预设: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6、小结: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原因,越是东面的时区就要比西面早一些迎来黎明。在课题下面板书:东早西迟。

谈话:同学们,原来谁先迎来黎明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决定的。这个单元我们都在研究地球的运动,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让我们来整理一下,课件出示表格。

教学设计方案规划表篇七

《乡下人家》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作者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纺织娘在月明人静的夜里,便唱起歌来”都体现了作者喜爱乡村生活的感情。

是引导学生通读课文,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一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独特的美,特别是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的孩子;二是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培养语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读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和谐,获得美的享受。

3、体会感受乡村生活,培养学生热爱乡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欣赏富有乡村特色的“交响乐”。说说你在哪里听见过这样的交响乐?给这首交响乐起名。

2、说说在你的脑海中乡村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课件播放乡下特有的“交响乐”—— 鸡鸣、狗吠、鸭叫、虫鸣,使人一听就仿佛已经置身于乡下人家,浓浓的乡村韵味扑鼻而来。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各种的感官,感受乡村气息。】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生字词。

1、认读词语,采用联系文中句子理解词义。

2、指名分节读课文,指导朗读好句子。

3、让学生说说,各小节分别写了什么景物?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概括,形成优美的诗句。

长藤绿叶瓜架,

春雨竹笋鲜花,

鸡群悠闲自在,

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小憩,

月夜睡梦甜蜜,

最美乡下人家。

4、齐读短诗,感受文章所描写的平凡而又优美的景物。

【设计意图:在朗读交流中,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句子。通过交流每个小节分别写什么,让学生自读自学,理清课文脉络,感受乡下人家清新、自然的美。】

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指名读句子,理解“独特和迷人”。

2、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中感觉到这种“独特”和“迷人”?

3、文章中描写的景物都是乡下最平凡、最普通的,但是在作者看来是那样的独特、迷人。(学生自由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品味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读。

【设计意图: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所以引领学生重点品读这一句,想象乡村生活中最平凡、最普通的场面,体会从中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1、出示补充内容: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一个瓜架,——( ),——( ),——( ),——( ),……描绘出诗情画意的篇章,像一首诗,——( ),——( ),——( ),……

2、交流欣赏。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受了乡下人家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后,设计这样的课外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继续寻找乡下人家最平凡、最普通的美。从而升华感情:原来在大自然中,无论怎样普通平凡的事物,都能描绘出最优美的画卷。】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