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篇一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距太原24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天下第一佛教名山享誉中外,有此殊荣,一是,这里是我国最早建寺的地区之一,而且从古至今,这里的寺僧在规模上都是第一;二是,佛典有记载,这里是佛教四大菩萨之首文殊菩萨的道场;三是,历朝历代,凡信奉佛教的帝王,都特别关注这里,这里是我国唯一的青庙和黄庙共生荣的佛教圣地。
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区。“五百里道长风风雨雨,依然日出东台。月挂西峰,花放南山,雪霁北巅。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罄清澈,香烟缭绕,胜幡翩跹。”写出了五台山的悠久历史和奇异风光。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显通寺,在五台山寺院当中,显通寺的规模最大,历史最古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是五台山佛教界最为尊崇的领袖寺庙。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钟楼,这是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铜钟——长鸣钟,重达9999.5斤。
显通寺没有天王殿,只有两通石碑,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龙虎二碑,此二碑寓意为龙虎把门,不劳驾四大天王。
显通寺,占地120亩,殿堂楼舍400多间,正院内中轴线排列七座大殿,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观音殿,殿内供奉着三尊菩萨.中间为观音菩萨,两边分别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所以又叫”三大士殿”.由于两侧摆满了经书,故也称藏经殿.
观音殿外边一左一右两座碑亭.里面各有一碑,一通有字,刻着<<御制显通寺碑文>>,一通无字,无字碑.这通无字碑是康熙皇帝立下的,似乎在赞美显通寺的雄伟,壮丽和佛教的博大精深,难以用文字表达.
参观完了观音殿,我们就来到了,大文殊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寺庙中大都建有文殊殿,而这座文殊殿却加了个”大”字,这个大字有四层含义:显通寺是五台山最古老的寺院,是五台山寺院中建筑面积最大之一,是五台山保存最完整之一,是供奉文殊菩萨最多的文殊殿,由于在这里可以同时拜到五方文殊,当地人称其为方便朝台.
好,现在我们去全寺的中心,显通寺的重要建筑,大雄宝殿,它是五台山殿宇之最,重顶飞檐,巍峨宽大,占地一亩二分,里面供奉横三世佛.中间为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大雄宝殿即释迦牟尼的尊称,寓意像大勇士一样,英勇无畏,无畏一切,殿堂采用108根木柱支撑整个大殿,进到大殿感到十分宽敞,此殿,是五台山最大的大雄宝殿,也是寺里举办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
这是显通寺的第一大特色---------全木结构
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白色全砖建筑是无梁〔量〕殿,由于它全部用砖垒砌而成.没有用梁柱,所以叫无梁殿,又因为它代表的是佛法的无量,所以我们称之为无量殿,从外观看,似欧洲建筑,并且涂成了白色,白色在西方代表纯洁,在这里象征佛教的无限光明。整个大殿从外看是7间,实际为3间,外观2层,内为1层。殿内中间供奉佛祖的抱身像卢舍纳佛,体现修成正果而得到佛境的光明智慧。
无梁殿又叫七处九会殿,取释迦牟尼曾在7处讲经9次之意,所以外观7间,这座大殿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了。此殿没有梁柱支撑,殿顶的重量由四周厚重的'墙体支撑
这是显通寺的第二大特色---------全砖结构
建筑穿过供奉有千钵,千手,千释迦的千钵文殊殿,我们就来到了铜殿。
此殿是我国仅有的三座铜殿之一,小巧精致,殿内中这尊铜铸的文殊坐狮像,造型美丽,四壁上的铜铸小佛琳琅满目,有万尊之多,故也有人称之为万佛殿,此殿是明万历年间,妙峰祖师化缘十万斤铜所造,民间所流传“显通,显通,十万斤铜”,就是由此而来。
此殿也是显通寺的第三大特色--------------全铜结构建筑
现在是自由活动的时间了,大家可以尝尝原平的锅魁,莜面窝窝,高粱面鱼鱼,还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得台蘑,可以看看在民间流传了300年,具有山西黄土文化特色的剪纸,也看看形制美观的澄泥砚。
夜色将至,我们也踏上了返程的大巴,今天我们游览了五台山青庙之首---显通寺,看到了全木,全砖,全铜不同时代,不同建筑风格的寺院,有人说五台山是“一部佛国寺,百座艺术宫”,我觉得很贴切,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样的感觉?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篇二
黛螺顶原先叫大螺顶,因这座小山形似螺丝而名,后因山上的树呈黛色,所以也叫黛螺顶。
相传乾隆多次来五台山进香拜菩萨,因天气不好都没能上去,就对黛螺顶的青云和尚召来,说他五年以后再来,要他想出一个即不用登台顶,还能朝拜五方菩萨的办法。到了第五年青云和尚还没想出办法。当时寺院里有个小和尚栓柱因偷吃供品被青云和尚抓住,青云和尚没有处罚他,而是限他三天之内想出一个不登台顶还要朝拜五方文殊的办法。到第三天,栓柱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就是模仿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合塑于正殿。乾隆于1786年来此殿进香,朝拜了五方文殊,非常满意。
熏螺顶是一座风光如画的古寺。
该寺与台怀镇只隔一条碧水如练的清水河。站在河畔石拱桥上仰望山顶上的黛螺顶,即使是晴天丽日,也总是翠霭浮空,山岚飘拂,红墙掩映,恍若仙境。“茂林丛中松千尺,百鸟喧时鹤一声。”写尽了古刹的高雅与清静。
黛螺顶,是五台山东台顶延伸下来的一个小小的山峰,垂直高度只有400米。但站在清水河谷仰望,那坐落于高处与该山峰同名的黛螺顶古刹,相当于一幢130多层高的摩天大厦,也驶高危的了,要想登顶,绝非举足之劳。所以攀登之前,有必要按自身条件从三条途径中首选其一。要步行,右有新路,左有古道。新路,系1991年修,全长108米,净宽2.2米,全部用五台山青石铺成,共有1080级台阶,起名叫“大智路”。关于这路名和台阶的级数,都与佛教常识有点关联。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在诸菩萨中智慧第一,故又称“大智”文殊。大智路由此而得名。
1080级台阶是“十界”各有“百八”之意。十界,也称六凡四圣。佛教将佛与众生分为10大类,总称为十界。十界各有“百八”,合起来就是1080,其中包括“百八烦恼”等等。据僧人们讲,走在大智路上,踏1080级台阶,能给人增添智慧,消除烦恼,逢凶化吉,一生平顺。此路是由中国台湾高雄宏法寺住持开证法师捐款50万元人民币,由山西省宗教局和省佛教协会等有关部门支持修建的。走这条路比较近,但直上直下,对于年老体弱的游客来讲走起来比较费劲。
左边逝道,坡度舒缓,小径回环,虽多少绕点远,但攀登起来不太费劲。
除此而外,还有条捷径,那就是1995年8月修建的空中索道。坐在缆车上不用费力,几分钟便可到达离寺门不远的平台上。不过,坐缆车需要付费。
黛螵顶,因山势状如大螺,故又名大螺。又因遍山松柏,满目青翠,也名青峰。该寺初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寺名佛顶庵。明万历二十年(公元ls92年)重修。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改称大螺顶。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改名为黛螵顶。
望景亭
穿过写有“大螺顶”的木牌楼,可见山门外西南角有一汉白玉望景亭翩然立于眼前,玲珑剔透,招人喜悦。站于亭内.放眼望去,远处台顶隐约可见。若是冬日,四周山峰尽皆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若是夏日,千山皆绿,排青滴翠;流水沉碧,风光如画。星罗棋布的寺庙坐落于万绿丛中,若隐若现,几多玄妙,几多神秘。多高的山上也有水,因之多高的山上也有树,多高的山上也有庙。站于望景亭内,空气清纯,香风甜润,神清气爽,流连忘返。
天王殿
该寺天王殿一做二用,既是寺院中轴线上的第一重大殿,又是该寺的山门,故也称山门殿。该殿坐东向西,面宽三间,单檐硬山顶,殿内塑有四大天王。天王殿两侧有钟鼓旃檀殿
这是黛螺顶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大殿。该殿建筑很有特点,殿座为六角形台基,故殿体也呈六角形建筑。殿顶为六角重檐攒尖顶,这种样式在五台山寺院中可谓别具一格。殿内的释迦牟尼佛站立于佛坛之上,这也是跟一般寺庙的佛陀塑像有所不同,故此殿也叫站坛殿。但因原塑为旃檀木雕刻而成,故正名为旃檀殿。旃檀,是檀香的意思;旃檀木,是一种质地坚硬的高贵木材。
佛教传说,释迦牟尼成道后,到仞利天为他母亲摩耶夫人诵讲《罗汉经》之前,弟子们为了让佛祖的形象永远存留于人间,便请佛祖站在河边为之绘像。出于对佛祖的尊敬,人们不敢用目光直视,画像时只得照水中的倒影而绘形,不免就将流水的波纹也给画了出来。后来人们照此画而雕其像,称为“照佛”。据传,世界上第一尊照佛是用旃檀木雕刻而成的,所以照佛又被叫做“旃檀佛”。后来,凡是塑成这种形态的释迦牟尼像,不管选用什么材料,均被称为“旃檀佛”。
旃檀殿前侧有一古松,挺拔高大,树影婆娑。五方文殊殿五方文殊殿,面宽五间,单檐歇山顶,四出廊,为中轴线上第三重大殿。殿坛上方供五方文殊像,从南到北依次为:东台聪明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南台智慧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走进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就等于登遍了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一样,也叫“朝台”。略有不同的是,亲登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叫大朝台。而因故不能去五座台顶朝拜的,到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称为“小朝台”。
说到“小朝台”,这里面还有个颇耐人寻味的故事。
相传,乾隆皇帝曾几次欲上台顶进香拜菩萨,但每次都因风雨所阻而未能如愿。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春,乾隆皇帝将黛螺顶住持青云和尚诏人行宫,问道:“听说你在中台顶演教寺住过20年,我怎么一次也上不了台顶,这咋回事?”青云和尚遂将五座台顶变化莫测的天气状况向乾隆皇帝细细禀告了一番。
乾隆皇帝一听,便放弃了亲登台顶的打算。但又有点于心不甘,便向青云和尚说:“5年后朕再来时,既不登台顶,还要朝拜五方文殊,你替朕办好这件事。”青云和尚倒头便拜.说:“贫僧记下了。”记下是记下了,可也把这位和尚给难住了。他焦心竭虑,绞尽脑汁,总想不出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正在束手无策之际,寺内有个叫妙慧的小沙弥因偷吃供品让青云和尚给逮住了。按清规是要重处的,可这次青云和尚没有处罚他,而是让他在五天之内,必须想出一个“不登台顶却能够朝拜五方文殊的好办法”,如想不出必当受罚。
到第三天,妙慧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青云和尚听了感到很满意。这个办法便是:模仿台顶五方文殊的塑像,将其集中汇塑于黛螺顶正殿之内。黛螺顶虽无台顶高,但在台怀寺庙集群之内,却是庙宇所占最高的一座山顶。人们攀山登上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确实能达到“既不登顶,还能朝拜五方文殊”的目的。乾隆五十一年春(公元1786年)三月,乾隆来此殿进香,十分欢喜地朝拜了五方文殊,而且欣然命笔.题写了一首七言律诗。
这便是“小朝台”的来历。从此之后,黛螺顶声名大振,来这儿“小朝台”的香客络绎不绝。那位当年偷吃供品的小沙弥妙慧后来做了黛螺顶的知客,协助青云和尚尽心尽力管理寺庙,最后成了一名弘扬佛法的高僧。
乾隆诗碑
走出五方文殊殿,千万别忘了到殿前南侧那玲珑精巧的碑亭之内,亲眼看一番这通有名的乾隆御碑。碑上所刻一首七言律诗,诗家一致认为,乾隆一生六次朝台,给五台山留下好多题词与诗文,但数这首诗令人难忘。碑文书丹为乾隆御笔,写作时间是乾隆丙午暮春月,诗题为《登黛螺顶作》。全诗如下:
峦回谷抱自重重,
螺顶左邻据别峰。
云栈屈盘历霄汉,
花官独拥现芙蓉。
窗间东海初升日,
阶下千年不老松。
供养五台曼殊像,
阇黎终未识真宗。
首联表明黛螺顶的地理形势,属实写。中间两联描景,运用对仗、比喻、形容、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写出了黛螺顶华贵、幽雅的独特景象.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最后一联点题,说明作者写作的用意与感想。
这首诗中有两个佛教词语,一是“曼殊”,一是“阇黎”。曼殊,是文殊的另一种称谓。“阇(she)黎”,即“阇梨”,意为高僧,在这里泛指僧人。
全诗意为:重重叠叠的峦岭沟谷环抱在周围,黛螺顶邻靠着连绵不断的山峰。弯弯曲曲、云笼雾罩的栈道(山路)一直向上伸去,就像通到了天庭(霄汉),华丽的殿宇如同是从天空独自涌现的一朵芙蓉(暗指菩萨脚底的莲花)。窗间含映着从东海刚刚升起的彤彤红日,殿前台阶下耸立着万古常青的苍松。这里供养五座台顶的文殊菩萨供人朝拜,就跟亲登台顶朝拜一样,可僧人们以前却始终没有参透其中意蕴。
这首诗构思十分精巧,看似在歌颂黛螵顶优美的自然环境,实际是在通过描景、抒情的手段,为自己独创的“小朝台”从多方面寻找站脚的理由,以期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目的。因此,该诗为人所称道。好些游客想尽办法将这首诗从碑石上拓下来带回去加以珍藏,一是为诗写得美,二是为字写得好。乾隆皇帝实在是位多才多艺的君王。
自从黛螺顶立起这通乾隆御碑之后,好多僧侣到该寺正殿参拜五方文殊,便可以代替去朝拜五座台顶,既省时又省事,较为受人欢迎。从此黛螵顶香火旺盛,名闻遐迩。而寺内的乾隆御碑便成了一道最吸引游客的亮丽风景。
碑亭南侧有一株挺拔高大的樟子松,北侧有一株粗大苍老的古槐。据该寺僧人讲,樟子松的树龄在1000年以上,而古槐的树龄在500年左右。这两株古树将碑亭和文殊殿衬托得更加庄严肃穆,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
大雄宝殿
该寺的大雄宝殿,也称后殿,面宽五间,单檐硬山顶,前出廊。殿内供着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合称横三世佛。同时还有帝释天、大梵天、阿难和迦叶。塑像一律为铜质。殿内两翻供着泥塑十八罗汉。该殿及其塑像均系该寺原住持宽遂法师于1996年重建、新塑的。
殿前南镳有一棵双人合抱、高约30米的樟子松,北铡有一棵树冠奇大的古松,它们的树龄也均在500以上。
当我们从大雄宝殿出来,准备回返的时候,带走的将是对这座山顶古刹美好的印象和绵远的怀念。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篇三
游客们:
大家好!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距太原24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天下第一佛教名山享誉中外,有此殊荣,一是,这里是我国最早建寺的地区之一,而且从古至今,这里的寺僧在规模上都是第一;二是,佛典有记载,这里是佛教四大菩萨之首文殊菩萨的道场;三是,历朝历代,凡信奉佛教的帝王,都特别关注这里,这里是我国唯一的青庙和黄庙共生荣的佛教圣地。
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区。“五百里道长风风雨雨,依然日出东台。月挂西峰,花放南山,雪霁北巅。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罄清澈,香烟缭绕,胜幡翩跹。”写出了五台山的悠久历史和奇异风光。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显通寺,在五台山寺院当中,显通寺的规模最大,历史最古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是五台山佛教界最为尊崇的领袖寺庙。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钟楼,这是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铜钟——长鸣钟,重达9999.5斤。
显通寺没有天王殿,只有两通石碑,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龙虎二碑,此二碑寓意为龙虎把门,不劳驾四大天王。
显通寺,占地120亩,殿堂楼舍400多间,正院内中轴线排列七座大殿,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观音殿,殿内供奉着三尊菩萨.中间为观音菩萨,两边分别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所以又叫”三大士殿”.由于两侧摆满了经书,故也称藏经殿.
观音殿外边一左一右两座碑亭.里面各有一碑,一通有字,刻着<<御制显通寺碑文>>,一通无字,无字碑.这通无字碑是康熙皇帝立下的,似乎在赞美显通寺的雄伟,壮丽和佛教的博大精深,难以用文字表达.
参观完了观音殿,我们就来到了,大文殊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寺庙中大都建有文殊殿,而这座文殊殿却加了个”大”字,这个大字有四层含义:显通寺是五台山最古老的寺院,是五台山寺院中建筑面积最大之一,是五台山保存最完整之一,施奉文殊菩萨最多的文殊殿,由于在这里可以同时拜到五方文殊,当地人称其为方便朝台.
好,现在我们去全寺的中心,显通寺的重要建筑,大雄宝殿,它是五台山殿宇之最,重顶飞檐,巍峨宽大,占地一亩二分,里面供奉横三世佛.中间为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大雄宝殿即释迦牟尼的尊称,寓意像大勇士一样,英勇无畏,无畏一切,殿堂采用108根木柱支撑整个大殿,进到大殿感到十分宽敞,此殿,是五台山最大的大雄宝殿,也是寺里举办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
这是显通寺的第一大特色---------全木结构
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白色全砖建筑是无梁〔量〕殿,由于它全部用砖垒砌而成.没有用梁柱,所以叫无梁殿,又因为它代表的是佛法的无量,所以我们称之为无量殿,从外观看,似欧洲建筑,并且涂成了白色,白色在西方代表纯洁,在这里象征佛教的无限光明。整个大殿从外看是7间,实际为3间,外观2层,内为1层。殿内中间供奉佛祖的抱身像卢舍纳佛,体现修成正果而得到佛境的光明智慧。
无梁殿又叫七处九会殿,取释迦牟尼曾在7处讲经9次之意,所以外观7间,这座大殿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有近420xx年的历史了。此殿没有梁柱支撑,殿顶的重量由四周厚重的墙体支撑
这是显通寺的第二大特色---------全砖结构
建筑穿过供奉有千钵,千手,千释迦的千钵文殊殿,我们就来到了铜殿。
此殿是我国仅有的三座铜殿之一,小巧精致,殿内中这尊铜铸的文殊坐狮像,造型美丽,四壁上的铜铸小佛琳琅满目,有万尊之多,故也有人称之为万佛殿,此殿是明万历年间,妙峰祖师化缘十万斤铜所造,民间所流传“显通,显通,十万斤铜”,就是由此而来。
此殿也是显通寺的第三大特色--------------全铜结构建筑
现在是自由活动的时间了,大家可以尝尝原平的锅魁,莜面窝窝,高粱面鱼鱼,还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得台蘑,可以看看在民间流传了320xx年,具有山西黄土文化特色的剪纸,也看看形制美观的澄泥砚。
夜色将至,我们也踏上了返程的大巴,今天我们游览了五台山青庙之首---显通寺,看到了全木,全砖,全铜不同时代,不同建筑风格的寺院,有人说五台山是“一部佛国寺,百座艺术宫”,我觉得很贴切,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样的感觉?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篇四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距太原24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天下第一佛教名山享誉中外,有此殊荣,一是,这里是我国最早建寺的地区之一,而且从古至今,这里的寺僧在规模上都是第一;二是,佛典有记载,这里是佛教四大菩萨之首文殊菩萨的道场;三是,历朝历代,凡信奉佛教的帝王,都特别关注这里,这里是我国唯一的青庙和黄庙共生荣的佛教圣地。
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区。“五百里道长风风雨雨,依然日出东台。月挂西峰,花放南山,雪霁北巅。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罄清澈,香烟缭绕,胜幡翩跹。”写出了五台山的悠久历史和奇异风光。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显通寺,在五台山寺院当中,显通寺的规模最大,历史最古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是五台山佛教界最为尊崇的领袖寺庙。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钟楼,这是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铜钟——长鸣钟,重达9999.5斤。
显通寺没有天王殿,只有两通石碑,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龙虎二碑,此二碑寓意为龙虎把门,不劳驾四大天王。
显通寺,占地120亩,殿堂楼舍400多间,正院内中轴线排列七座大殿,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观音殿,殿内供奉着三尊菩萨.中间为观音菩萨,两边分别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所以又叫”三大士殿”.由于两侧摆满了经书,故也称藏经殿.
观音殿外边一左一右两座碑亭.里面各有一碑,一通有字,刻着<<御制显通寺碑文>>,一通无字,无字碑.这通无字碑是康熙皇帝立下的,似乎在赞美显通寺的雄伟,壮丽和佛教的博大精深,难以用文字表达.
参观完了观音殿,我们就来到了,大文殊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寺庙中大都建有文殊殿,而这座文殊殿却加了个”大”字,这个大字有四层含义:显通寺是五台山最古老的寺院,是五台山寺院中建筑面积最大之一,是五台山保存最完整之一,施奉文殊菩萨最多的文殊殿,由于在这里可以同时拜到五方文殊,当地人称其为方便朝台.
好,现在我们去全寺的中心,显通寺的重要建筑,大雄宝殿,它是五台山殿宇之最,重顶飞檐,巍峨宽大,占地一亩二分,里面供奉横三世佛.中间为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大雄宝殿即释迦牟尼的尊称,寓意像大勇士一样,英勇无畏,无畏一切,殿堂采用108根木柱支撑整个大殿,进到大殿感到十分宽敞,此殿,是五台山最大的大雄宝殿,也是寺里举办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
这是显通寺的第一大特色---------全木结构
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白色全砖建筑是无梁〔量〕殿,由于它全部用砖垒砌而成.没有用梁柱,所以叫无梁殿,又因为它代表的是佛法的无量,所以我们称之为无量殿,从外观看,似欧洲建筑,并且涂成了白色,白色在西方代表纯洁,在这里象征佛教的无限光明。整个大殿从外看是7间,实际为3间,外观2层,内为1层。殿内中间供奉佛祖的抱身像卢舍纳佛,体现修成正果而得到佛境的光明智慧。
无梁殿又叫七处九会殿,取释迦牟尼曾在7处讲经9次之意,所以外观7间,这座大殿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有近420xx年的历史了。此殿没有梁柱支撑,殿顶的重量由四周厚重的墙体支撑
这是显通寺的第二大特色---------全砖结构
建筑穿过供奉有千钵,千手,千释迦的千钵文殊殿,我们就来到了铜殿。
此殿是我国仅有的三座铜殿之一,小巧精致,殿内中这尊铜铸的文殊坐狮像,造型美丽,四壁上的铜铸小佛琳琅满目,有万尊之多,故也有人称之为万佛殿,此殿是明万历年间,妙峰祖师化缘十万斤铜所造,民间所流传“显通,显通,十万斤铜”,就是由此而来。
此殿也是显通寺的第三大特色--------------全铜结构建筑
现在是自由活动的时间了,大家可以尝尝原平的锅魁,莜面窝窝,高粱面鱼鱼,还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得台蘑,可以看看在民间流传了320xx年,具有山西黄土文化特色的剪纸,也看看形制美观的澄泥砚。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篇五
常听人说,坐落在神木郊外的五台山山形奇特,景色优美,弛名中外,是雕塑艺术的宝库,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
暑假,我的爸爸妈妈要带我去五台山,我高兴极了。因为去五台山是我多年的愿望,这次终于能够实现了。
爸爸开着车,沿着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向五台山奔驰。汽车穿过层峦叠嶂的山谷,途中的村镇,农舍被一一抛在后边,行车大约一小时左右,爸爸说“:看,五台山到了!”我举目向前望去,只见群山中崛起一峰,气势宏伟。
仰望五台山,麦垛形的山峰,三面悬空,另一面与山相连。山上树木十分茂密,苍松翠柏,清秀挺拔,崖面上飞阁栈道,犹如彩虹凌空,三尊巨大的佛像雕在上面,个个慈祥和善,神态安逸。而那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石窟,犹如蜂窝一样,山顶小塔掩映于绿树之中,隐约可见,在夏日的霞光里,五台山显得更加瑰丽,壮观。
我们坐着汽艇到了山脚下,顺着绿树掩映,曲折迂回的台阶,开始登山了。
我们看到的'第一尊塑像是睡佛——释迦牟尼,这尊佛像长达6米多,身边坐着他的十大弟子,高度也都在一米以上。只见释迦牟尼闭着双眼,右手托着下巴,神态是那么安详,慈善。细细一看,似乎还在均匀地呼吸,多么高超的雕刻技艺啊!他的弟子们也都神态各异,有的哭,有的笑,有的在念经,有的在煎药,似乎都盼望着佛祖早点醒来。
我们顺着狭窄的栈道再往上,就到了千佛廊,这可真是佛像聚会的大礼堂。它们分左右两层排列,有的端坐沉思,愁眉不展;有的展眉疾目,神态威严;有的温顺和蔼,若有所思;有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的兴高采烈,眉开眼笑……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映照着美丽的五台山,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恋恋不舍的走下山去。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篇六
黛螺顶原先叫大螺顶,因这座小山形似螺丝而名,后因山上的树呈黛色,所以也叫黛螺顶。
相传乾隆多次来五台山进香拜菩萨,因天气不好都没能上去,就对黛螺顶的青云和尚召来,说他五年以后再来,要他想出一个即不用登台顶,还能朝拜五方菩萨的办法。到了第五年青云和尚还没想出办法。当时寺院里有个小和尚栓柱因偷吃供品被青云和尚抓住,青云和尚没有处罚他,而是限他三天之内想出一个不登台顶还要朝拜五方文殊的办法。到第三天,栓柱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就是模仿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合塑于正殿。乾隆于1786年来此殿进香,朝拜了五方文殊,非常满意。
熏螺顶是一座风光如画的古寺。
该寺与台怀镇只隔一条碧水如练的清水河。站在河畔石拱桥上仰望山顶上的黛螺顶,即使是晴天丽日,也总是翠霭浮空,山岚飘拂,红墙掩映,恍若仙境。“茂林丛中松千尺,百鸟喧时鹤一声。”写尽了古刹的高雅与清静。
黛螺顶,是五台山东台顶延伸下来的一个小小的山峰,垂直高度只有400米。但站在清水河谷仰望,那坐落于高处与该山峰同名的黛螺顶古刹,相当于一幢130多层高的摩天大厦,也驶高危的了,要想登顶,绝非举足之劳。所以攀登之前,有必要按自身条件从三条途径中首选其一。要步行,右有新路,左有古道。新路,系1991年修,全长108米,净宽2.2米,全部用五台山青石铺成,共有1080级台阶,起名叫“大智路”。关于这路名和台阶的级数,都与佛教常识有点关联。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在诸菩萨中智慧第一,故又称“大智”文殊。大智路由此而得名。
1080级台阶是“十界”各有“百八”之意。十界,也称六凡四圣。佛教将佛与众生分为10大类,总称为十界。十界各有“百八”,合起来就是1080,其中包括“百八烦恼”等等。据僧人们讲,走在大智路上,踏1080级台阶,能给人增添智慧,消除烦恼,逢凶化吉,一生平顺。此路是由中国台湾高雄宏法寺住持开证法师捐款50万元人民币,由山西省宗教局和省佛教协会等有关部门支持修建的。走这条路比较近,但直上直下,对于年老体弱的游客来讲走起来比较费劲。
左边逝道,坡度舒缓,小径回环,虽多少绕点远,但攀登起来不太费劲。
除此而外,还有条捷径,那就是1995年8月修建的空中索道。坐在缆车上不用费力,几分钟便可到达离寺门不远的平台上。不过,坐缆车需要付费。
黛螵顶,因山势状如大螺,故又名大螺。又因遍山松柏,满目青翠,也名青峰。该寺初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寺名佛顶庵。明万历二十年(公元ls92年)重修。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改称大螺顶。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改名为黛螵顶。
望景亭
穿过写有“大螺顶”的木牌楼,可见山门外西南角有一汉白玉望景亭翩然立于眼前,玲珑剔透,招人喜悦。站于亭内.放眼望去,远处台顶隐约可见。若是冬日,四周山峰尽皆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若是夏日,千山皆绿,排青滴翠;流水沉碧,风光如画。星罗棋布的寺庙坐落于万绿丛中,若隐若现,几多玄妙,几多神秘。多高的山上也有水,因之多高的山上也有树,多高的山上也有庙。站于望景亭内,空气清纯,香风甜润,神清气爽,流连忘返。
天王殿
该寺天王殿一做二用,既是寺院中轴线上的第一重大殿,又是该寺的山门,故也称山门殿。该殿坐东向西,面宽三间,单檐硬山顶,殿内塑有四大天王。天王殿两侧有钟鼓旃檀殿
这是黛螺顶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大殿。该殿建筑很有特点,殿座为六角形台基,故殿体也呈六角形建筑。殿顶为六角重檐攒尖顶,这种样式在五台山寺院中可谓别具一格。殿内的释迦牟尼佛站立于佛坛之上,这也是跟一般寺庙的佛陀塑像有所不同,故此殿也叫站坛殿。但因原塑为旃檀木雕刻而成,故正名为旃檀殿。旃檀,是檀香的意思;旃檀木,是一种质地坚硬的高贵木材。
佛教传说,释迦牟尼成道后,到仞利天为他母亲摩耶夫人诵讲《罗汉经》之前,弟子们为了让佛祖的形象永远存留于人间,便请佛祖站在河边为之绘像。出于对佛祖的尊敬,人们不敢用目光直视,画像时只得照水中的倒影而绘形,不免就将流水的波纹也给画了出来。后来人们照此画而雕其像,称为“照佛”。据传,世界上第一尊照佛是用旃檀木雕刻而成的,所以照佛又被叫做“旃檀佛”。后来,凡是塑成这种形态的释迦牟尼像,不管选用什么材料,均被称为“旃檀佛”。
旃檀殿前侧有一古松,挺拔高大,树影婆娑。五方文殊殿五方文殊殿,面宽五间,单檐歇山顶,四出廊,为中轴线上第三重大殿。殿坛上方供五方文殊像,从南到北依次为:东台聪明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南台智慧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走进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就等于登遍了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一样,也叫“朝台”。略有不同的是,亲登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叫大朝台。而因故不能去五座台顶朝拜的,到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称为“小朝台”。
说到“小朝台”,这里面还有个颇耐人寻味的故事。
相传,乾隆皇帝曾几次欲上台顶进香拜菩萨,但每次都因风雨所阻而未能如愿。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春,乾隆皇帝将黛螺顶住持青云和尚诏人行宫,问道:“听说你在中台顶演教寺住过20xx年,我怎么一次也上不了台顶,这咋回事?”青云和尚遂将五座台顶变化莫测的天气状况向乾隆皇帝细细禀告了一番。
乾隆皇帝一听,便放弃了亲登台顶的打算。但又有点于心不甘,便向青云和尚说:“5年后朕再来时,既不登台顶,还要朝拜五方文殊,你替朕办好这件事。”青云和尚倒头便拜.说:“贫僧记下了。”记下是记下了,可也把这位和尚给难住了。他焦心竭虑,绞尽脑汁,总想不出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正在束手无策之际,寺内有个叫妙慧的小沙弥因偷吃供品让青云和尚给逮住了。按清规是要重处的,可这次青云和尚没有处罚他,而是让他在五天之内,必须想出一个“不登台顶却能够朝拜五方文殊的好办法”,如想不出必当受罚。
到第三天,妙慧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青云和尚听了感到很满意。这个办法便是:模仿台顶五方文殊的塑像,将其集中汇塑于黛螺顶正殿之内。黛螺顶虽无台顶高,但在台怀寺庙集群之内,却是庙宇所占最高的一座山顶。人们攀山登上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确实能达到“既不登顶,还能朝拜五方文殊”的目的。乾隆五十一年春(公元1786年)三月,乾隆来此殿进香,十分欢喜地朝拜了五方文殊,而且欣然命笔.题写了一首七言律诗。
这便是“小朝台”的来历。从此之后,黛螺顶声名大振,来这儿“小朝台”的香客络绎不绝。那位当年偷吃供品的小沙弥妙慧后来做了黛螺顶的知客,协助青云和尚尽心尽力管理寺庙,最后成了一名弘扬佛法的高僧。
乾隆诗碑
走出五方文殊殿,千万别忘了到殿前南侧那玲珑精巧的碑亭之内,亲眼看一番这通有名的乾隆御碑。碑上所刻一首七言律诗,诗家一致认为,乾隆一生六次朝台,给五台山留下好多题词与诗文,但数这首诗令人难忘。碑文书丹为乾隆御笔,写作时间是乾隆丙午暮春月,诗题为《登黛螺顶作》。全诗如下:
峦回谷抱自重重,
螺顶左邻据别峰。
云栈屈盘历霄汉,
花官独拥现芙蓉。
窗间东海初升日,
阶下千年不老松。
供养五台曼殊像,
阇黎终未识真宗。
首联表明黛螺顶的地理形势,属实写。中间两联描景,运用对仗、比喻、形容、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写出了黛螺顶华贵、幽雅的独特景象.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最后一联点题,说明作者写作的用意与感想。
这首诗中有两个佛教词语,一是“曼殊”,一是“阇黎”。曼殊,是文殊的另一种称谓。“阇(she)黎”,即“阇梨”,意为高僧,在这里泛指僧人。
全诗意为:重重叠叠的峦岭沟谷环抱在周围,黛螺顶邻靠着连绵不断的山峰。弯弯曲曲、云笼雾罩的栈道(山路)一直向上伸去,就像通到了天庭(霄汉),华丽的殿宇如同是从天空独自涌现的一朵芙蓉(暗指菩萨脚底的莲花)。窗间含映着从东海刚刚升起的彤彤红日,殿前台阶下耸立着万古常青的苍松。这里供养五座台顶的文殊菩萨供人朝拜,就跟亲登台顶朝拜一样,可僧人们以前却始终没有参透其中意蕴。
这首诗构思十分精巧,看似在歌颂黛螵顶优美的自然环境,实际是在通过描景、抒情的手段,为自己独创的“小朝台”从多方面寻找站脚的理由,以期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目的。因此,该诗为人所称道。好些游客想尽办法将这首诗从碑石上拓下来带回去加以珍藏,一是为诗写得美,二是为字写得好。乾隆皇帝实在是位多才多艺的君王。
自从黛螺顶立起这通乾隆御碑之后,好多僧侣到该寺正殿参拜五方文殊,便可以代替去朝拜五座台顶,既省时又省事,较为受人欢迎。从此黛螵顶香火旺盛,名闻遐迩。而寺内的乾隆御碑便成了一道最吸引游客的亮丽风景。
碑亭南侧有一株挺拔高大的樟子松,北侧有一株粗大苍老的古槐。据该寺僧人讲,樟子松的树龄在1020xx年以上,而古槐的树龄在520xx年左右。这两株古树将碑亭和文殊殿衬托得更加庄严肃穆,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
大雄宝殿
该寺的大雄宝殿,也称后殿,面宽五间,单檐硬山顶,前出廊。殿内供着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合称横三世佛。同时还有帝释天、大梵天、阿难和迦叶。塑像一律为铜质。殿内两翻供着泥塑十八罗汉。该殿及其塑像均系该寺原住持宽遂法师于1996年重建、新塑的。
殿前南镳有一棵双人合抱、高约30米的樟子松,北铡有一棵树冠奇大的古松,它们的树龄也均在500以上。
当我们从大雄宝殿出来,准备回返的时候,带走的将是对这座山顶古刹美好的印象和绵远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