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竹枝词阅读题及答案(七篇)

最新竹枝词阅读题及答案(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5 08:10:06
最新竹枝词阅读题及答案(七篇)
时间:2023-03-25 08:10:06     小编:zx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竹枝词阅读题及答案篇一

其一

卖酒家临烟水滨,酒旗挂出树头春。

当垆十五半遮面,一勺清泉能醉人。

其二

燕睛花暖春色饶,游情欲醉魂欲销。

红衣突展绿引畔,接袖②纷纷度小桥。

【注】①姚少娥,生卒年不译,明代女诗人。②接柚:指携手

1.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第一首诗的.第一二句属于环境描写,距离自远而近,视野由大到小,为后面的人物描写作铺垫。

b.“当垆十五半遮面”,用特写镜头描写当垆女子,卖酒少女虽然没有正面亮相,但显得羞涩动人。

c.“一勺清泉"未必真“能醉人”,水不醉人而饮者自醉。这种拟人化的表达衬托了当垆女子的美好。

d.第二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的景色和春游的感受,“饶”是“多、盛”的意思,“醉、销”写出了春色摇荡性灵的力量。

e.第一首诗画面活泼可喜,第二首诗画面明净可爱,各有特色,但都洋溢着对自然对人生的爱悦之情,给人艺术美的享受。

2.“红衣突展绿江畔,接抽纷纷渡小桥”两句,在词语运用上或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色?每种特色各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参考答案

1.答c给2分、答e给3分。(c 项 没有拟人化的表达;e 项讲反了,上一首画面明净可爱,下一首画面活泼可喜。)

2.①选用色彩词语:红衣、绿树互相衬托,大红大绿,色彩鲜明,富有视觉冲击力;

②用准确、贴切的动词表现情态:突展,说明眼前景象出现突然而迅速,给人惊喜的感觉,印象强烈;接袖,写出携手的独特形态,渲染欢快活泼的气氛,饱含诗情画意,富有动态美。

③借代的手法:用“红衣”借指红衣女郎,用“接袖”借指携手,只写衣着不直接写人,含蓄动人,给读者想象空间。

(三处特色和三处效果分析各1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比如“景物衬托、动作描写”等等,可酌情给分)

竹枝词阅读题及答案篇二

袁宏道

其四

侬家生长在河干,夫婿如鱼不去滩。

冬夜趁霜春趁水,芦花被底一生寒。

其二

雪里山茶取次红,白头孀妇哭春风。

自从貂虎横行后,十室金钱九室空。

1.请比较这两首诗思想内容的异同。(4分)

2.有人说,袁宏道的诗“俚俗浅薄”,也有人说他的诗歌“申说性灵而不失风雅”,你同意哪种看法?并联系这两首诗简要陈述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同:这两首诗都揭示了劳苦人民的悲惨命运。(1分)其四,主要写“丈夫”象鱼一样不离河滩,终日劳作,冬夜冒着严霜,春夜趁着寒水奔波干活,但家里用的却是芦花铺底的薄被。如此艰辛地劳作,生活却依然是如此的贫困,不着一字,却揭示了劳苦人民的悲惨命运。(1分)其二,前两句以山茶一株株一朵朵竟相开放的妩媚、艳丽,反衬白发孀妇在春风中哭泣的辛酸与苦难,末句则直接描写了一幅民不聊生的画面。(1分)

异:其四只揭示了人民生活的悲惨,而其二不仅这样,还点明了原因——是“貂虎横行”才造成百姓的`“十室九空”,反映了官府的苛税对百姓的压榨。(1分)

(此题只要求学生能答出要点即可,不一定分析这么详细)

2.同意后一种看法。这两首诗歌的语言确实是俚俗,用了不少俚语俗词,“侬家”“河干”“夫婿”“被底”“雪里”“白头”“貂虎”等,都来自民间的口语。(1分)但是这两词并不浅薄,因为它内容充实健康,情感质朴真切,选词也精当形象,艺术感染力强。(2分)(意思相同即可)

竹枝词阅读题及答案篇三

《竹枝词》阅读答案及翻译

竹枝词

袁宏道

其四

侬家生长在河干,夫婿如鱼不去滩。

冬夜趁霜春趁水,芦花被底一生寒。

其二

雪里山茶取次红,白头孀妇哭春风。

自从貂虎横行后,十室金钱九室空。

1.请比较这两首诗思想内容的异同。(4分)

2.有人说,袁宏道的诗“俚俗浅薄”,也有人说他的诗歌“申说性灵而不失风雅”,你同意哪种看法?并联系这两首诗简要陈述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同:这两首诗都揭示了劳苦人民的悲惨命运。(1分)其四,主要写“丈夫”象鱼一样不离河滩,终日劳作,冬夜冒着严霜,春夜趁着寒水奔波干活,但家里用的却是芦花铺底的薄被。如此艰辛地劳作,生活却依然是如此的贫困,不着一字,却揭示了劳苦人民的悲惨命运。(1分)其二,前两句以山茶一株株一朵朵竟相开放的妩媚、艳丽,反衬白发孀妇在春风中哭泣的辛酸与苦难,末句则直接描写了一幅民不聊生的画面。(1分)

异:其四只揭示了人民生活的悲惨,而其二不仅这样,还点明了原因——是“貂虎横行”才造成百姓的“十室九空”,反映了官府的苛税对百姓的压榨。(1分)

(此题只要求学生能答出要点即可,不一定分析这么详细)

2.同意后一种看法。这两首诗歌的语言确实是俚俗,用了不少俚语俗词,“侬家”“河干”“夫婿”“被底”“雪里”“白头”“貂虎”等,都来自民间的口语。(1分)但是这两词并不浅薄,因为它内容充实健康,情感质朴真切,选词也精当形象,艺术感染力强。(2分)(意思相同即可)

翻译(供参考)

其四

我生长在河边,夫婿就像鱼儿一样不会离开滩涂。

冬夜里冒着严霜,春天随着流水,在填满芦花的`被子下过着寒苦的生活。

其二

山茶花在严寒中一点点的开了,一个头发都白了的寡妇在风中哭泣。

自从那些宦官专权,横行无忌后,人们家里的钱都被搜刮的差不多没了。

表达了作者对时世的痛恨。

作者:

袁宏道(1568年─16),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等职、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少敏慧,善诗文,年十六为诸生,结社城南,自为社长。

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他说过:”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亦势也。”他亦相信写文要真,认为“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今人称为文学进代论),即“我面不能同君面,而况古人之面貌乎?”

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竹枝词阅读题及答案篇四

竹枝词阅读答案附赏析

竹枝词①二首 (其一)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①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

(1)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分)

(2) 道是无晴还有晴的晴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4分)

参考答案

10.【答案】(1)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情窦初开(情感丰富或内心微妙复杂)的少女。(1分)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春日里,她听到情郎的歌声时内心波动。尽管早就情有所钟,但所爱的人尚未明确表态,所以她的心忽阴忽晴、时喜时忧。(大意对即可,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诗歌形象题目,要解读描写手段、分析关键词句、借助诗中意象等。

【答案】(2) 晴和情谐音(或谐音双关),(1分)表面上说晴雨的晴(晴朗),(1分)实际上说情感的情(情感)(1分)(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含蓄贴切地表现出抒情女主人公听到情郎的歌声时所产生的疑虑不安、含羞、惊喜等微妙复杂的情感。(大意对即可,1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这类题目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明确词或句的含意;第二步,指出其所用的表达技巧;第三步,结合诗句分析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效果。

赏析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分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

第一首是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最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这种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而形成的表现方式,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习见的。它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喻。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习见的景物,明确地但又含蓄地表达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吴声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表达恋情。如《子夜歌》云: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欢是当时女子对情人的爱称。梧子双关吾子,即我的人。)又: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的的,明朗貌。由豫,迟疑貌。芙蓉也就是莲花。见莲,双关见怜。)《七日夜女歌》: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因为会少离多,所以朝思暮想。悬丝是悬思的双关。)

这类用谐声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是源远流长的,自来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作家偶尔加以摹仿,便显得新颖可喜,引人注意。刘禹锡这首诗为广大读者所爱好,这也是原因之一。

竹枝词阅读题及答案篇五

刘禹锡《竹枝词》阅读及答案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①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

(1)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分)

(2) 道是无晴还有晴 的 晴 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4分)

参考答案

10.【答案】(1)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情窦初开(情感丰富或内心微妙复杂)的少女。(1分)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春日里,她听到情郎的歌声时内心波动。尽管早就情有所钟,但所爱的人尚未明确表态,所以她的心忽阴忽晴、时喜时忧。(大意对即可,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诗歌形象题目,要解读描写手段、分析关键词句、借助诗中意象等。

【答案】(2) 晴 和 情 谐音(或谐音双关),(1分)表面上说晴雨的 晴 (晴朗),(1分)实际上说情感的 情 (情感)(1分)( 有晴 、无晴 是 有情 、无情 的隐语)含蓄贴切地表现出抒情女主人公听到情郎的歌声时所产生的疑虑不安、含羞、惊喜等微妙复杂的情感。(大意对即可,1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这类题目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明确词或句的含意;第二步,指出其所用的表达技巧;第三步,结合诗句分析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效果。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分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

第一首是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 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所谓 兴 ,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 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最后两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 是 有晴 , 西边雨 是 无晴 。 晴 和 情 谐音, 有晴 、无晴 是 有情 、无情 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 ,表面是 有晴 、无晴 的说明,实际上却是 有情 、无情 的比喻。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 有 、无 两字中,着重的是 有 。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 晴 寓 情 ,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最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这种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而形成的表现方式,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习见的。它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喻。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习见的景物,明确地但又含蓄地表达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吴声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表达恋情。如《子夜歌》云: 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 (欢是当时女子对情人的爱称。梧子双关吾子,即我的人。)又: 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的的,明朗貌。由豫,迟疑貌。芙蓉也就是莲花。见莲,双关见怜。)《七日夜女歌》: 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 (因为会少离多,所以朝思暮想。悬丝是悬思的双关。)

这类用谐声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是源远流长的,自来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作家偶尔加以摹仿,便显得新颖可喜,引人注意。刘禹锡这首诗为广大读者所爱好,这也是原因之一。

竹枝词阅读题及答案篇六

你认为这首诗歌最妙的手法是什么?为什么?

答:最妙的是双关的手法。“西边雨”自然是“无晴”,这个“晴”字与“情”谐音,“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着重点在有晴(情)上,听到郎的歌声,感受到其中的情,表现极为委婉巧妙。

翻译:无

竹枝词字词解释:

1. 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诗人爱好并仿制。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

2. 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

竹枝词赏析:

竹枝词是巴渝(今四川省东部重庆市一带)民歌中的一种。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声调宛转动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写了十来篇,这是其中一首摹拟民间情歌的`作品。它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第一句写景,是她眼前所见。江边杨柳,垂拂青条;江中流水,平如镜面。这是很美好的环境。第二句写她耳中所闻。在这样动人情思的环境中,她忽然听到了江边传来的歌声。那是多么熟悉的声音啊!一飘到耳里,就知道是谁唱的了。第三、四句接写她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之后的心理活动。姑娘虽然早在心里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什么表示哩。今天,他从江边走了过来,而且边走边唱,似乎是对自己多少有些意思。这,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这个人啊,倒是有点象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又还出着太阳,可真有点捉摸不定了。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还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还有情”。通过这两句极其形象又极其朴素的诗,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

这种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而形成的表现方式,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习见的。它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喻。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习见的景物,明确地但又含蓄地表达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吴声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表达恋情。如《子夜歌》云:“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欢是当时女子对情人的爱称。梧子双关吾子,即我的人。)又:“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的的,明朗貌。由豫,迟疑貌。芙蓉也就是莲花。见莲,双关见怜。)《七日夜女歌》:“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因为会少离多,所以朝思暮想。悬丝是悬思的双关。)

这类用谐声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是源远流长的,自来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作家偶尔加以摹仿,便显得新颖可喜,引人注意。刘禹锡这首诗为广大读者所爱好,这也是原因之一。(沈祖棻)

作者资料:

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叶的哲学家和诗人。贞元九年刘禹锡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一年吏部取士科,官授太子校书;贞元十六年,为徐州掌书记;两年后调任京兆渭南主簿;贞元十九年,擢升为监察御史。开成三年,刘禹锡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一年后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七月卒,终年71岁。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他又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刘禹锡精于文,善于诗。刘禹锡的诗歌雄浑爽朗,语言干净明快,节奏比较和谐响亮。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有《刘梦得文集》40卷,现存30卷。另有外集10卷,为北宋时辑录,收有遗诗407首,杂文22篇。

竹枝词阅读题及答案篇七

《竹枝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竹枝词

[明] 何景明

十二峰①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②。

青枫江上孤舟客③,不听猿啼亦断肠。

【注释】①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②瞿塘:即瞿塘峡,险峻为三峡之首。③孤舟客:作者自指。

8.本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简要概括。(6分)

9.请从抒情的角度对本诗的写作手法作简要赏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蟹六跪而二螯, , 。 (荀子《劝学》)

(2)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参考答案:

8.(6分)

本诗描写了船过高峻险阻的瞿塘峡时荒凉凄清的景象。(3分)表达了作者飘泊异乡、孤寂伤感的心情。(3分)(其他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分。)

9.(5分)

全诗用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来抒发作者漂泊异乡的孤寂情怀。(2分)秋草荒芜、冷烟萦月、猿声凄厉,荒凉凄清的秋景既凸显了江峡的阴森恐怖、令人心悸,也寄寓着诗人孤舟过峡的孤旅愁思。(3分)(其他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分。) ;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