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活动。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基层实践总结篇一
心声,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所谓感受颇深。
首先在基层实习这段时间让我明白了很多。还记得我当新兵到转士官和这些战友同学习同上战场的场景;我还记得我在中队考学的那段时候,领导和战友给予我的帮助,虽然从前的战友有的离开了部队,有的调到新的中队,但是当我再一次走进这里实习时,以前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对这里充满了很深厚的感情。
其次在中队学到、看到、听到了很多东西。中队长找我谈心了,教我毕业以后,如何以情带兵、如何从多方面管兵、如何处理上下级的关系;这些都说到我所缺陷的很多方面上,都值得我去改。再一次,和很多战友交流,感受到了战友们太多的抱怨的,他们之所有有这么多得抱怨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可能是干部还有很多地方没做的好。我对他们还是那样说的,“不要抱怨自己的人生,关键还是自己的努力”。
在中队这段时间我也跟车出警,可能是以前在基层待过几年,没有了以前第一次出警的紧张心情,可能对我来说这是好的。
不好的是,每年消防部队还是有少数的安全事故出现,如何去避免,这也是值得去思考。
很幸运我有了一次实习的经历,我想这对我今后的成长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促进我时刻保持空杯的心态去学习;促使我更加珍惜战友间友谊。
基层实践总结篇二
光阴荏苒,转眼间为期三个月的实习锻炼就要结束了。在这短暂而充实的三个月,由于实习站――新塘烟草站全站同事呕心沥血、循循善诱、毫无保留地“传、帮、带”,我完成了从地地道道的门外汉向烟草人的角色转换,了解并些许掌握了白肋烟生产、收购流程。
通过到田间地头、晾房、烟农家学习了解,我耳闻目睹了烟农的辛勤劳作和生活情况,也亲身经历了大田管理、打顶抹杈、采收晾制、分级扎把以及装箱打捆等环节的劳动,真实感受了烟农生产与生活的点点滴滴。
国家局姜成康局长强调:“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的利益,除此之外,烟草行业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在全行业认真落实“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烟叶工作方针的今天,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具体体现在烟叶工作中,就是要切实维护烟农利益,维护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月的实习生活,我一直思忖着如何拓宽为烟农服务的领域和层面,提升服务质量,稳定烟农队伍,增加烟农收入。于是,决定撰写实习心得,回报烟草公司培养我的良苦用心!
一、实习站烟农现状
(一)种植分散,户均规模不大
我实习的新塘乡是白肋烟生产大乡,近三年来收购量均在5万担左右,在全州首屈一指。但就整体而言,仍以零星分散种植为主、集中连片种植为辅,呈现“遍地开花”的种植格局。今年该乡烟田15096亩,烟农3489户,户均4.3亩,3亩以下1333户,占总户数的38.21%,10亩以下212户,占6.08%。其间虽有种植20亩的专业大户,但人数甚少。
(二)生产水平不够,单产不高
生产水平不够,原因有三:其一,全乡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墨守成规,小打小闹,科技兴烟意识薄弱;其二,正规系统的培训不够,烟农对烟叶生产技术关键环节掌握不到位;其三,相对于粮食作物而言,烟叶技术要求高、难度大。近几年资料显示,新塘乡烟叶亩均收入徘徊在1200元左右,而投入却需350余元,单产不够显而易见。
(三)烟农老龄化,队伍呈现不稳定趋势
当前,农村呈现了“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村庄空心化”的新现状,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打工经济突飞猛进,业已成为许多家庭经济收入的主力。种烟对农民的吸引日趋减弱,种烟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烟农老龄化日益显现,烟农队伍极不稳定。
(四)劳动强度大、风险大、比较利益下降,烟农积极性不高
从育苗、起垄、移栽、大田管理、晾制、分级扎把以及装箱打捆等所有的工作都要由烟农来承担,劳动强度大,操作烦琐,耗工多、费时长,仅育苗就得劳作2个多月。
种烟风险大是困扰烟农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种烟风险,一是自然灾害风险,即因遭遇人力不可抗拒的旱涝、雹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烟叶减产、绝收等风险。今年6-9月,持续阴雨寡照,恶劣天气造成烟叶霉烂便给全乡烟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减产。二是市场风险,由于种植合同制的施行,生产定单化,烟叶销路有了法律意义上的保障,因此此种风险已经转嫁给烟草企业或弱化或不复存在。
种烟比较利益好坏是烟农是否愿意种烟的关键所在。今年物价上涨,烟叶收购均价与主要粮食作物和鲜肉相比,加之引进或培植高端水果、蔬菜等,种烟比较利益明显下降。自9月16日开秤以来截止10月22日,新塘烟草站收购均价为7.05元/公斤。
二、服务好烟农的思考
(一)提升技术员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基层站是整个烟叶工作的基础,各作业组更是服务烟农的最前哨。各组技术员目前在农村直接为烟农服务,从事烟叶生产技术指导、推广。他们的言行举止,代表着烟草企业的形象,他们的素质和技能对烟叶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对企业的发展利益攸关!
新塘烟草站下设8个作业组,各组2-4名技术员不等,共计27人,他们整体素质不错,但年龄偏大、队伍断层情况严重。解决技术复杂问题,让烟农相对简单种烟,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加强对一线技术人员的培训,提升整体素质和服务技能,从而打造出技术过硬、思想过硬的一流技术服务队伍,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发扬“四千”(即千家万户、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心万苦)精神,在生产各个环节,深入烟叶生产的第一线,手把手、心贴心为烟农执导技术,释难解疑,帮助生产;在收购过程中突出抓好“预检、预约”,正确把握收购标准,确保收购眼光平衡和稳定,并切实提高收购期间服务质量,维护烟农应得利益。
(二)提高烟农生产种植技术水平
1、建立健全技术培训服务体系。烟农文化素质的高低是烟叶生产质量能否提高、新技术能否推广使用到位的一个标志性因素。因此,要对烟农进行从种植到收购诸环节的轮换培训,培训要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确保每户都有一个烟叶生产技术明白人,通过层层培训,较大幅度提高烟农的技术素质。
2、现场指导。今年恩施州首次全面施行白肋烟28级收购标准,推行了30多年的白肋烟12级收购标准同时废止。除龚家作业组(全州28级新标准收购试点去年在该点进行)外,对新塘烟草站另外7个组的烟农来说,尚属新鲜事物,为确保新标准的全面贯彻实施,各组技术员不辞辛劳、起早摸黑、挨家挨户进行现场指导,提高烟农的操作水平,统一规范化标准,提高规范化生产水平。
3、实施烟农户籍化管理。实施烟农户籍化管理,为烟农提供个性化服务,缩小烟农与烟农之间掌握种植技术的差异,提高烟农收入,让烟草成为烟农值得信赖的朋友,提升烟农对烟草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新塘烟草站20xx年开始户籍化管理,当年烟农3451户,种植面积12588.6亩。
(三)实施科技兴烟,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实施科技兴烟,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农的劳动强度,提高烟叶亩产量和亩产值。譬如对成方连片地势平坦的烟田实现免费机耕、推广机械起垄和覆盖地膜,实现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等。20xx年,新塘烟草站创办了白肋烟国家科技示范园1000亩,其中核心园300亩,对全乡烟叶生产起到了较好的辐射作用。同年,该站大力推广漂浮育苗新技术,全乡完成1818厢,移栽面积0.45万亩;集中育苗500厢,移栽面积0.1万亩;保温栽培1.3万亩,占移栽面积的93%。与此同时,大力推广“三先”(先施肥、先起垄、先覆膜)及“三带一深栽”(带水、带肥、带药、深栽)的适用技术,全乡三先面积达到1.28万亩,在移栽面积的91.6%。今年,该站继续以科技为依托,再接再厉完成常规育苗4440厢、漂浮育苗3361厢。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投入和扶持
烟草基础设施,是国家局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商业支持农业、构建责任诚信和谐烟草、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实现烟叶可持续发展的惠民工程。先期的烟水配套工程已在部分基地发挥旱能浇水、涝能排渍的作用,同时解决了当地人畜饮水困难。20xx年新塘乡烟水配套工程完成23465立方米,新建管网86.07公里。为改善白肋烟晾制条件,进一步提高烟叶质量,20xx-20xx年三年共投入520万,新建标准晾房3200间,维修晾房5000间。在逐年完成烟水、烟路、烟电、烟房配套目标的过程中,提高烟叶基础设施的后期管护工作亦是降低烟农劳动强度及成本、提高烟叶质量、增加烟农收入的应有之义。
在农用物资、土壤改良等方面加大扶持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烟的边际效益和比较效益,促使烟农种烟积极性不断提高。20xx年,新塘乡烟叶投入总计538.3万元。为改善烟叶理化性状,增强土壤养分,培肥改良土壤,克服连作障碍,绿肥播种目前正在新塘乡如火如荼地开展,该乡计划种植1400亩。
(五)加快烟叶防灾救助体系建设,完善风险保障机制
要重点抓好防雹、防旱、抗洪等救灾体系建设,帮助烟农投保,通过联保,完善风险保障机制,把烟农损失降到最低,切实维护烟农的利益,让烟农安心种烟。
(六)推进专业新村建设
想在大工业、大品牌时代继续生存,只有迅速进行生产布局调整,实现规范化、集约化生产,即推进“千亩千村工程”。通过“公司+村委会+农户”的形式,运行以“土地集约化、烟区生态化、烟农职业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企业化”为中心的生产管理新机制,克服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企业品牌之间的矛盾,稳定提高烟叶整体水平和烟叶质量总体水平;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种烟比较利益,稳定烟农积极性。
“纸上得来总觉浅”,此次实习锻炼对我们23名新烟草人中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份沉甸甸的收获和财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两个维护”为指引,用实际行动诠释“两个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用心为烟农、零售户与消费者服务做起,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为恩施烟草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增砖加瓦,不遗余力地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基层实践总结篇三
此次实践 共历时一个月,在基层人民法院旁听法官办案,了解基层人民法院的工作状态,认识人民群众在解决纠纷时的思维,注重了解程序性原则在我国基层法院的具体运行,认识犯罪分子,探索犯罪心理 ,初涉我国法官的工作及待遇情况,具体了解办案经过,公正是否得到体现,理论和实践 是否一致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了解认识。
首先,在基层法院,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起关键性的作用。基层法院有过去老体制下的法官,例如刑庭庭长是1979年从人民教师中任命的,也有新体制下法科毕业 的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法官,老法官有办案经验,新法官有前卫的思想,两者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原以为老法官的思想很 "腐朽",然而其专业水平却很高,办案很有经验,同时新的法学理念在办案的过程中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如重程序,倾向当事人主义等,这些老法官一路办案,也是一路学习过来的,可以说老法官不"老".
其次,基层人民法院大部分针对的是农民群体,广大人民群众集体知识水平偏低, 新生一代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这就给审判工作带来了麻烦,法院工作人员解释给他们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老百姓听不懂有些还胡闹,引起的矛盾纠纷都是邻里乡村的小矛盾,如:地邻关系而引起矛盾,因误会而有纠纷,有些人是讨公道,有些人是争口气,打官司的理由就是争面子,免受人欺,例如,有些当事人说:村上只有我一户人姓刘,而对方在村上有很多弟兄,有一个老太太说:我的两个儿子在外地,他们就欺负我这个老太太。农村的人应该邻里和睦,有纠纷用话说,去人民法院解决,法院可以给你公正的答案。然而还有些人借一时之气而酿错,追究其刑事责任。农村人打官司感觉是很不光彩的事,如果双方打官司的话,可以说双方的矛盾程度达到了极限。邻里、村里之间相互谅解,互相帮助有困难的人,同时加强农村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建设,这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就可以减少许多,农民各司其职,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广大农民群众都抱怨,政府部门的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多少人多新盖的审判大楼不满,一方面是过去传统的对政府机关印象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不能和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得到交流而造成的误解。每个工作人员热情的接待来访者,仔细的解读案件,解决来访者的疑难问题,然而,多少来访者一进国家机关大门,存在心理 "阴影",要记住这些国家机关是专门为人民办事,没有什么"胆怯"的,工作上有时办案人员给老百姓说好话他们听不进去,工作人员对他们严一些也是应该的,在给付赔偿金的案件中,法院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给出合情合理的判决结果,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误差,这是在所难免,但绝对在程序方面是公正的,有时双方当事人都感到不公平,态度极恶,这些让人不得不再论证什么是公正。
在基层法院,人民群众没有多少钱,要说贿赂还没有多少资本,也没有人给他介绍贿赂给谁。然而有权有钱的人,怎样依权依钱作威作福在所不知。毕竟,有权有钱者少,国家的法律日益严明,这些人将被严厉打击,再加上人民的素质日益提高,工作人员严以律己,老百姓和国家机关的这种隔膜也将会烟消云散。
再次,关于案件的执行问题,判决书下发,判决的各项权利义务就要得到实施,这是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然而,由于种种事由得不到执行。我接待了一个当事人,拿着xx年的一个民事裁定书, 还有各种证明和票据,已经揉的不成样子,为的是讨回自己村委会欠他的多元。他说:"孩子要上学了,没有钱, 每年都来法院,工作人员说给我办,其实都没有办。我现在要把我的执行费用要回来,村委会没有钱,也就没办法了。"法律规定,执行不下去,将中止执行,执行费也不能退,现在是谁也没办法解决此事,他气愤的要打新闻热线报道此事,手里的裁定书是一纸空文,不但钱没有要到,反而为此出去了不少。
最后,通过一个多月的实习 ,锻炼了自己的各项能力,但也发现了许多欠缺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要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 树立正确的人格,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基层实践总结篇四
在3月11日,我们几位实习生跟随校长和村长走进了1939年西路军被俘战士抱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修建的一所学校-----红军小学。在这一所学校开始了我的教师实习之旅。
当我走进这一所学校,我仿佛走进了红色家园。处处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时时可接收到红军精神的洗礼。在学校的院子里,
到处可以看到刻有五星,锤子,镰刀的图案和“红军”等字样以及书写着“红军精神,光照千秋”的标语。高音喇叭播放着颂扬红军的歌曲。尤其是那一红军树,是一道坐落于这所学校的美丽的风景线。在这所红军小学,我能看到红色文化和红军精神已融入师生心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带着这样的目标,我第一次以一名教师的身份站在了讲台上,虽然一开始比较紧张,但看到学生们那一张张纯真,可爱的脸,我也就慢慢的冷静下来了。从这一天开始,我与这所学校,这一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红色情缘也就慢慢的建立下来了。在这一学期的时间,教学理论一点点转化为教学实践,模拟教学变为真正面对面的教学。
尽管有些生涩,但在慢慢的成熟之中,让我的实习生活充满了未知,惊喜,快乐,当然也少不了挫折与困难。
四个月的实习,是我真正体会到做一位老师的乐趣和幸苦。同时,它使我的教学理论变为教学实践,使虚拟教学变为面对面的教学。这四个月的实习,将会成为我一生当中最宝贵的一段时间,也将会成为最美好的回忆。将来某一天,回想起来这短短的实习时间,定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当我漫步在实习的校园里,那出自学生的一声声“老师好---
老师好”的感觉真好。我有时觉得自己真的被叫上瘾了。
时光如水,转眼间一学期的实习生涯结束了,作为顶岗支教实习生的我来说,更多的还是感谢与收获,在校长和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在生活上和工作上都感觉过得很充实。在这一实习期间的工作与生活中,我付出了,更收获了。感谢实习期间给予我无私帮助的人。我想这份宝贵的经历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工作都会是一份财富,我会好好珍藏着,希望未来的路,我会不断学习进步。
基层实践总结篇五
有人会问:“短暂的支教能带给孩子们什么呢?”我之前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得到的都是较为抽象的“想象”,因为我不曾经历过。所以,这个暑假,我没有回家,放弃了找实习的机会,而是选择踏上那美丽而神秘的西南,去经历这美好的一切。
“初印象”
在坐了三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后,我们支教小队终于到达了云南。在我们看到大巴窗外随处可成画的风景时,连长途跋涉的疲惫都消失不见了。而后在大巴车上过了五六个小时,经过了“十八弯”的惊险的盘山公路,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云南大海乡武警春蕾小学。这是一所当地武警援建的小学,所以学校的硬件设施并不是很差。学校海拔三千多米,第一次见到它时,我觉得仿佛活在了云里。抬头四望,视线可见指出都是云和山,学校的后面更是当地的“草山景区”,随手一张照片都是美美的。
“学生篇”
从初见到分别,他们一直都是活力满满,清澈又害羞的眼神,可爱又腼腆的笑容,我想,我会一直记得。啊,写的我好想念我的三年级小家庭呀!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想念我这个有点严厉的班主任呢?期待他们继续给我发短信。
“教学篇”
虽然在试讲的时候表现的很紧张,但在真正面对他们这群可爱的小精灵的时候却一点都不会紧张呢!一周紧凑的课程,虽然身体累了,嗓子哑了,但却感到很幸福、很充实,也更希望我的这些课程给他们带去了有用的东西。
“家访篇”
我们家访的所去的村落是在一座大山脚下,距离大海乡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山路,但境况却完全不同。村落的人家都是稀稀疏疏地分散着的,简陋的房屋、家什,陈旧的衣着,微薄的收入,无不让我的心情有些异样。但家长对我们表现出来的亲切、对孩子的疼爱这些也都温暖着我的心。我不想说,物质条件的缺失会让他们看起来有多么的可怜,因为也许在他们自己看来,他们只是跟我们过着不一样方式的生活,只要家人在一起、家人健康,他们就会觉得很幸福了。他们以后说不定也会有大的成就,会有自己的幸福家庭,但这一切都在于他们自己。我只希望自己的努力能给他们一个希望。
“生活篇”
每天六点半到七点起床,七点半到八点半做早操,八点半到九点半是早餐时间,九点四十到下午四点半都是教学时间,下午四点半送孩子们到校门口,下午五点到七点是自由活动时间和晚饭时间,晚上七点半到九点半是例会时间,然后我就会收拾一下心情,总结每天事情,做好洗漱,十一点之前进入睡眠状态。这就是我在支教期间的一天,每天重复但却满足快乐。
“参观篇”
在要离开武警春蕾小学的那天,我们在当地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学校后面的草山,如坐过山车般的盘山公路一直延伸到了草山深处,在这里,我看到了从未见过的风景。
暑假结束很久了,但这次支教带给我的感受却一直挥之不去,我觉得这应该是我大学以来做的我认为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了,期待以后还有机会回到云南大海乡。
基层实践总结篇六
9月6号,我们实习队整队出发,我们拎着全部的“家当”上车,辗转24个小时才抵达了目的地——乌恰县铁列克乡小学。刚到不久,学校教务处主任就出来迎接我们,并为我们安排好住宿。接着,便是一场在校领导、老师与实习生的见面会。会上,校长发表讲话,表达了对我们实习生的欢迎,全面介绍了学校的情况,进行了近期的工作安排,并对我们实习生提出了期望。其中,校长最后的赠言让我颇受启迪的一句话是:“没有快乐的地方,只有快乐的人”,加上老师言行举止之间透露出来的善意、友好,我有理由相信我们将融入一个和谐快乐的大家庭。更让我们高兴的是开始实习的第一天(9月8日),我们的班班主任木克达斯老师和县教育局的几位工作人员过来看望我们,并在校长的带领下参观我们实习的学校。
茶杯分割线
在整个见习阶段,我主要从听课评课、见习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实践、备课试讲等方面展开工作。在听课评课方面,我首先是分班听取原任课教师的示范课,了解课堂教学的常规,认真作好听课笔记,并及时和科任指导老师交流意见。在听课的同时,我会积极评课,刚开始我感觉自己找不到评课的切入点,往往是做教学实录,面面俱到而失去了重点方向。接着,我阅读小学母语课标、小学母语教学法等相关书籍,再结合自己的兴趣点,我发现可以从教学的重难点突破、课堂师生互动、教法学法等方面进行具体地研究评价。其中,科任指导老师、原班主任真诚的指导和支持,让我受益匪浅。后来,我开始了第一次备课、试讲和讲课,得到了科任指导老师的肯定,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
小树分割线
经过近两个月的磨合,从第一次班主任老师向学生介绍我们到每天的融洽相处,我已经记住了每个学生的名字,大概了解了大部分学生的性格,并和一些学生有过深入的沟通交流。我发现五、六年级学生少了低年级的乖巧,多了一份小学毕业生的调皮。他们不理解老师的苦口婆心,同时不愿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所以,我刚开始总感到力不从心,面对一些“问题”学生,他们反反复复地给老师出难题,我也体验了做任课教师的劳心之累!
小树分割线
除了听课评课、备课试讲,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工作。由我和两个有经验的教师负责的朗诵比赛(第一次第二课堂活动)是9月21日下午举行的。由珠玛古丽和另外两个教师负责的(第二次第二课堂活动)写字比赛10月12号下午举行的。幸运的是,这样让我们有空间发挥专业的优势,同时和大学期间参与的相关活动不谋而合。第二课堂真正展开的时候却遇到了阻力:一方面,时间比较紧,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场地不当,设备不全等。
我们的见习即将告一段落,通过近两个月的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己已完成了见习初阶段的任务,同时也适应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将为下阶段的实习奠定了基础。
基层实践总结篇七
20xx年的暑假对我来说,注定是难忘的。这个夏天,我离开了舒适安逸的校园,踏上支教的旅程。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等我细细整理,一个月的支教生活早已从指缝中溜走。转过头回望一下,这一个月的支教生活中,有成功,有失败,有过快乐,也有过心酸。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段时光是我最值得回忆和珍惜的。在过去的时间里,我学到很多,感受很多,领悟很多。
作为支教大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开展教学活动、学习在新课标下的各种新方法、吸取成熟教师的教学经验是我们工作和学习的重点。走上讲台的我,紧张但又很兴奋,看着讲台前一双双陌生却渴望的眼睛,我尽力的讲课,但是,同学们回报的不是笑容,而是茫然的眼神。课后交流才发现,我讲的内容过于复杂,学生完全是陌生的,接受的很少。慢慢的才发现,我并不了解他们的实力,他们的基础知识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扎实。我只能从最基础的讲起,慢慢的他们也适应了我的讲课方式。孩子们都很喜欢和我聊天。很快,孩子们都和我交上了朋友,我们一起欢笑一起努力,虽然这里的孩子在一些方面比不上大城市里的孩子,但他们的质朴和谦逊确实最宝贵的财富,我要用自己所知的知识去感染一颗颗幼小的心灵,为他们照亮前方的道路。同学们不仅善良,而且很聪明勤奋,学的也很认真。教学工作中虽然有时候很累,但看到孩子们的努力,这点累也算不上什么了,孩子们的进步才是我最大的安慰。小学的孩子,人小鬼大,已经懂得许多事情,却又了解不深,似懂非懂。我平时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聊天,听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有时还会聊很多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我们的默契就这样一点点培养起来,学生也越来越喜欢我。后来听同学们说,在我的课堂上,大家总是会集中精力,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我为此感到欣慰。面对同事我态度诚恳的请教,从他们身上汲取更多优秀的品质。一起探讨教学方法和理论。我为自己能够融入这个集体而高兴。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我累也舒畅,苦也光荣。在与同事的交流和与学生的配合下,我觉得我的讲课技能提高了很多,学生也说越来越喜欢我的课了。这一个学期的实习,我更加体会到教师的辛苦。
这里的生活是平淡的,平淡却不乏味,在平淡中体现着真实。课后,我们几个老师亲如手足,有困难了我们相互帮助,互相支持。每天晚饭后,我们会一起聊天来打发无聊的时光,在交流中找到快乐,增进了我们感情。周末,我们会一起上街,在这里我们就是一个整体。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一起度过这段特殊的时光。
当然,在这一个月的支教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还需要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比如说在最初的时候,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太近了,没有树立起教师的一种威严感,学生觉得我太亲切,有些调皮的学生管理起来很恼火。一个月的支教生活虽不能说精彩,却意义非凡。这里的生活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渴求,什么是感动,什么是艰辛。支教的生活就像一杯清茶,没有华丽的色泽和醇厚的味道,淡淡的清香却让人回味无穷。如果让我说说支教的感受,我会说:“艰苦并快乐着,平淡并享受着,付出并收获着。”支教对我来说是一次磨练,更是一种宝贵的人生经历。
最后,我还要感谢同事朋友的帮助,给了我一个发挥自己能力的难得机会,使我的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我的个人工作能力也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支教生活,累并快乐着!
基层实践总结篇八
今年九月,我们来自新疆幼儿师范学校的一行五人来到了阜康市幼儿园水磨新村分园实习,现在两个多月过去了,我们收获满满!
一、享受温暖的爱
从我们第一天进入这个牧区幼儿园,没有一点陌生感,幼儿园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幼儿园的马桂芬老师,他是那么的和蔼可亲,给我莫名的亲切感,使我们很快融进了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她在生活上倾尽所能,关心我们,让我们住进了乡里的周转房,两人一间,条件特别好!每天都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其他老师们每天都会对我们嘘寒问暖,时刻关注着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班里的孩子和我们越来越亲近了,总有孩子和我们拥抱、牵手、说悄悄话。和孩子们相处的越来越亲密,他们把我们当自己的大姐姐,我们把他们当自己的亲弟弟妹妹。从憨厚淳朴的哈萨克农牧民的谈话和微笑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份信任,一份支持。种种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爱把我们紧紧的凝聚在了一起,相互享受着温暖的爱。在这次实习中我第一次懂得了理解、喜欢孩子,要有很多很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这正是我们学习和努力的方向。我在实习中增长了见识,我才知道,做老师难,做幼儿教师更难;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我们要回到学校来充实知识,弥补缺口。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好比一把把锁,老师就是开启那把锁的主人。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去发现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这个世界就是天才的世界。
二、环境创设的成就感
在这里,让我们深深体验到,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啊!老师们带领我们创造一个个奇迹,一片树叶,一根丝瓜、一个茄子,一个葫芦,一捆芦苇、一块石头…….都成了我们和孩子进行艺术创作的实材。当我们看到幼儿园的角角落落都有我们和孩子的作品,一下子觉得自己手太巧了,百看不厌!从环创上,我们体验到只有做了才不会忘记得道理,体验到农村的特色和哈萨克族民俗风情。
三、公开课促成长
初进班级,先让我们熟悉班级幼儿,掌握一日保教工作,紧接着由徐老师教我们如何备课,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讲,从不会到会备课,我们学到许许多多课本上没有学到的东西。在接下来的两轮公开课中,使我们进步最快的,第一轮公开课上,马老师对我们的上课要求很低,亲自听课,但我们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不听我们的,每个环节衔接不上,忙乱中结束了活动。紧跟着马老师对每一个公开活动做了详细的点评,找出了问题所在,同时教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怎样组织活动才能更大程度上发挥幼儿的主动积极性。第二轮的公开课马老师做了精心的指导安排,提高了要求,从备课到活动手把手的教我们,这一次,我们成熟了,各方面得到了升华,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业务上受益非浅。
我们敬佩在农牧区幼儿园默默奉献的老师们,忘我的奉献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初为人师的我,欣喜中有困惑,欢乐中有感悟。我真正感受到这份职业的神圣!他们才是我们学习的真正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