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会计心得体会和感悟200字(十一篇)

最新会计心得体会和感悟200字(十一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4 09:59:34
最新会计心得体会和感悟200字(十一篇)
时间:2023-03-24 09:59:34     小编:zd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会计心得体会和感悟200字篇一

读完基本准则,我有以下三点整体印象:

(一)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准则共11章,第一章总则明确基本准则的法律地位,以及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记帐方法。在该部分,权责发生制位列会计假设之中,显然是受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的影响(当然原基本准则也有)。在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中,权责发生制并不在会计假设之列(究竟处于什么地位比较模糊)。该部分关于“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的观点也是取材于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大部分也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将“实质重于形式”明确列为原则之一,即显然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第三章资产、第四章负债和第九章会计计量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较大。比如,将资产定义为资源,资产的确认的可计量标准将“成本”可计量和“价值”可计量列为可选标准,都明显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是折中产物,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比如前述可计量标准的选择),这是借鉴它的好处。但与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相比,国家会计准则的会计理论水平就稍显不足,前瞻性相对差一些,这是借鉴它的坏处。

(二)根据现代会计环境进行调整。一是原准则提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新准则完全抹去了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遗迹”,政府成了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信息使用者”,排序还靠后。二是结合了会计发展的大趋势,引入了公允价值。

(三)增强基本准则的“基础性”,并尝试增强其可操作性。这是新基本准则留给我最强烈的印象。前者表现为三、四、五、六、七、八关于会计要素的规范,剔除了原准则对“具体要素项目”的内容,只描述基本要素本身。第十章对会计计量进行了一般性规范。后者突出表现在准则制定者尝试对一些概念进行了定义,包括:对资产定义中的“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拥有”、“控制”、“预期带来的经济利益”等概念的解释;对负债定义中的“现时义务”的解释;立足会计主体角度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对利得与损失的定义;在费用部分对成本、费用、支出的区分等。不过,之所以称后者为“尝试”,在于依我之见,其结果很不成功,留待下面评述。

二、具体章节评述

(一)关于第一章总则

1.关于持续经营假设。我认为第六条关于会计主体存续状态(持续经营)的假设是不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一切会计活动,基本准则规范一切具体准则。除了持续经营会计,还有清算会计、中止经营会计,这些会计也应是会计准则规范的范畴。所以,我认为基本准则将会计假设直接限定为“持续经营”这一种情况是不完整的。该条款应补充这类内容:企业处在非持续经营状态,应变更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前提。相应地,根据该条款,应修改第九章会计计量等章节的内容,增加清算价值等计量属性。将来的具体准则则相应应将企业终止经营会计纳入规范。

2.关于会计要素。第十条提出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其中“经济特征”是模糊的。我个人的观点是会计要素是会计对交易或事项的构成要素的抽象,而非其经济特征的抽象。其中资产是交易或事项中的价值物或权利,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则是义务(企业本身就是股东之间的一项长期交易安排)。

(二)关于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六条关于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的描述存在概念不清的问题。首先,“经济实质“的对应概念是”“经济形式”,“法律形式”的对应概念是“法律实质”,将“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并列,容易造成混乱(法律形式反映法律实质,会计应该反映法律实质);其次,我个人认为这一条款近似于哲学,而且该条款的主旨已体现在第十二条“如实反映”的意蕴中(后者实际上也是哲学式的规范,属于难以检验的、形而上的终极理念)。

(三)关于第三章资产

1.关于资产的概念。第二十条的资产定义包含了一些缺陷。首先,定义一般不宜循环定义,但该条款关于“拥有或控制”的定义是循环定义。“拥有”可能是指所有权,大家容易理解。对容易引起歧义的是“控制”概念,准则制定者却只给出了循环式解说。在关联交易、投资等准则中会大量使用控制概念,我觉得准则

制定者在基本准则中,应该给控制一个严肃的定义(我对该概念有过专题研究,相关文章可参看我的个人空间)。其次,拥有或控制不是并列概念,而是包容概念,即控制包括拥有。所以我觉得“拥有”显得多余。第三,该条款关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说明是不成功的,我觉得更好的方式应该是有反向的、对“未来交易或事项”的排除。比如,关于购买,我认为其包括订立合同、交换财物等一系列活动;而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另有许多会计学者所谓的交易就是指交换财物的活动,而将订立合同的情形视同为未来交易;该条款究竟持何种认识,传导得不清楚。

2.关于资产的确认。第二十二条资产的确认也有一些瑕疵。其中第一个确认标准是“概率标准”。在资产的定义中有“预期”这种表述,其实也是说有一定“概率”,但概率值不确定。“很可能”条件是确认门槛,琐定了概率值,我觉得应该对“很可能”进行明确诠释(何种概率值算是很可能)。第二个标准是“可计量标准”。会计中普遍使用这几个术语:经济利益、价值、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但价值与其他两个术语的关系,却很少描述。如果价值就是经济利益,这一条款为什么不将价值用“经济利益”概念替换,而要引入一个新术语呢?(即象负债的确认条件那样)!

会计心得体会和感悟200字篇二

第一章 总论

这一章在注册会计师的考试中直接考的分数不多,但这一章确涉及了会计这门学科的一些核心概念和理论,我们学习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考试,还应该有更多的思考。下面就是我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1、 财务报告与会计分录

在教材的第二节提到了财务报告的目标: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的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我们知道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中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利润表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企业的现金流量。这三张表提供的会计信息刚好与财务报告的目标相吻合。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企业的投资人或债权人或管理者,他们所关心的企业信息主要是从这三张表里面得到的。

我们在学校中学习会计知识的时候,学的最多的就是分录的编写。我还记得在我的第一节会计课上老师给我们讲的最重要的就是分录的编制原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我们编制的分录每一条对应的就是企业的一项经济业务。这些分录又会对四张财务报表产生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也就是我们编制的分录的最终成果。分录对应经济业务同时又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企业的财务报表就是对一个企业的经济成果的总体展现。所以,正确的编制分录才能够得到准确的财务报表。

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够从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得到一个企业的全部信息呢?当然不能。作为投资者和债权人得到的信息肯定不如企业的管理者多。这就要讲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两者的根本区别是:财务会计以企业外部使用者为服务对象,管理会计为企业的内部管理当局服务。

那么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在资产负债表上面应收账款是根据总帐的期末余额填列的。对外公布的报表也就仅仅局限于此。但是如果我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这样一个简单的数字是不能够支持我作出正确决策的。我还要知道这些应收账款都是应收哪些单位的,一年内的有多少,一年以上的有多少,收回希望渺茫的又有多少;还有这些应收款都是销售那些产品产生的,各种产品的回款期长短等等。再比如在利润表里面企业对外提供的营业收入是一个总额,作为管理者就不但要知道总额,还要知道营业收入的具体构成。如:这些营业收入是由哪几个产品产生的,各种产品产生的金额是多少,营业收入中的其他业务收入有没有,有的话究竟是什么。

一个企业规模足够大了之后,会计的工作 就变得非常的重要。因为企业的管理者要根据我们提供的准确的财务数据来进行决策。但是只有财务报告中的四张报表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管理者的需要,但我们又不能要求所有的企业管理者都能够读懂我们的会计账簿和使用我们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这时我们就需要发挥我们的专业技能,把会计信息翻译成简单明了的管理数据,这也就是很多企业需要财务分析人员的原因。

如果再引申下去就有点远离了我们的主题,大家有兴趣的话有机会再交流吧。

2、 会计主体的自然人化

在教材的第三节中,讲到了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在这里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对于会计主体的理解。其中的一句解释让我想到了很多:法律主体就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换句话讲:法人一定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就是法人。那么自然人可不可以作为会计主体呢?我们假设可以。就拿我自己作为例子。如果把我自己作为会计主体的话,我的工作就是我的主营业务,我的房租、吃饭、交通、衣服(吃、穿、住、行)花费就应该记入我的主营业务成本。每个月的工资就应该记入主营业务收入。我把房东家桌子的玻璃打破了(刚搬进来就打破了),配玻璃的钱就应该算是营业外支出。路上捡到了一个钱包就应该记入营业外收入。我下班后路边摆摊赚的外快就是其他业务收入。我买的电脑就是我的固定资产,我在股市上的投资就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我亏的钱就应该记入投资收益。总之,自然人也未尝不可以作为会计主体。在这里花这么多的笔墨不光是搏大家一乐,通过把法人自然人化,可以让枯燥无味的会计知识有趣起来,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会不断用到这样的例子,希望各位看官不要觉得这样做不够严谨,同样都能够把问题说清楚,能够简单有趣一点又有什么不可呢。

第四节,教材上面解释的很清楚了,我也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3、从宏观上面分析一项经济业务影响的方法

第五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这节是整个会计理论的核心,是复式计帐法的理论基础。

我们就先来分析一下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也是大一的第一节会计课我就记住了这个公式。那么我们应该从这个会计恒等式中了解到什么呢。首先,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一个会计主体资产的来源-----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资产的归属人就应该是这个企业的债权人和所有者。举个例子:老刘要扩建一个养猪场,估算了一下需要5万块钱,但是他只有3万,于是跟银行借了2万,那么这个扩建的养猪场(资产)的五分之三属于老刘(所有者),五分之二来源于银行(债权人)。当然这个例子并不是说一个企业的所有资产都可以明确的划分清楚属于债权人和所有人的部分,但是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资产负债表。我们都知道,资产负债表的左边是资产,右边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那么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就知道资产负债表左边的资产的来源就是右边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复式计帐法的一个重要的优点:在记录资产变化的同时,也详细记录了资产的来源。

接下来的内容与我们中学的方程式相似,让我们用分析方程式的方法来分析一下经济活动对于会计恒等式的影响。三种要素内部的变化大家都能够理解,我就不多说了,只说三种要素之间的变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既然是恒等式,那么在资产增加的时候,负债或所有者权益或两项一起一定会相应增加。还用上面的例子,假设老刘扩建猪舍的3万块钱是他新增的权益,那么他新增的资产是5万,负债增加2万,所有者权益增加3万。这个很容易理解。但是当资产不变时,根据上面的恒等式,负债增加就会造成所有者权益减少,负债的增减又是怎样影响所有者权益的呢?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a公司月底计提管理人员的工资100,那么分录就是:

借:管理费用----职工薪酬 1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工资 100

在这个例子中,负债增加,管理费用增加,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计算企业的利润,管理费用增加就会减少企业的利润,净利润减少从而减少所有者权益。那么结果是不是负债增加100,所有者权益减少100呢?我们再来定量分析:管理费用增加100,那么利润总额减少100,我们知道计提应交所得税的分录是:

借:所得税费用

贷: 应交所得税

我们假设所得税率25%,那么由于利润总额减少100,从上面的分录可知应交所得税就会减少25,即减少负债25,与增加的负债100加在一起就是增加75。同时净利润减少75,使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减少75。

结论:根据上面的例子,计提应付工资100对资产负债表造成的影响就是负债增加75,所有者权益减少75。同时对利润表造成的影响。

会计心得体会和感悟200字篇三

三个月的学习,虽然不是很长,但是经过老师细致的讲解,使我对会计这门学科有了深刻的认识,也知道了在企业运作中会计的重要。

《会计基础》无论是作为考试还是工作用,都是很重要的一门课,每章学完及时地去做相关的配套章节题,找到自己的易错点反复练习,课堂上的2个小时太重要了,必须强迫自己认真听,不能错过每个细节,但是2小时又远远不够,课下要下很多的功夫,去理解去落实,这个环节是最关键的,分章强化。

《财经法规》看似枯燥但是越钻研就会觉得越简单,有的人觉得财经都是记忆的,不想去就不去了,其实不然,如果自己看会不知道重点在哪里,我是通过做题——记忆——做题这样的方法去学习的,不需要死记硬背。

《会计电算化》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把电脑的基本操作学会,当然里面包括会计知识,只要认真跟着老师的步骤操作,课下多练,练打字速度和操作流程,多做光盘,不熟悉的看演示过程,考试合理分配时间,拿到60分还是轻而易举。

等课程基本结束,考证题库就成了重中之重,综合考核,自觉把握好时间,1个小时完成一套题,做错的地方以教材上的标准去深入分析理解,保证再次出现绝不做错。

这个过程艰辛但很充实,但是想到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即将拿到的会计证,所有的付出都化成喜悦。

会计心得体会和感悟200字篇四

通过这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课程的学习,通过学习这些新的知识理论,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维,为今后更好地工作储备了知识。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使新的知识能够为我所用。“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力才代表未来。”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我们工作, 通过此次学习培训,我掌握了许多以往学习中所没有接触到的新知识,现将本次教育学习的总结归纳如下:

一是学习小企业会计准则

20xx年11月18日财政部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xx年1月1日实施,替代20xx年开始执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发布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36号)等有关法规政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强小企业内部管理,促进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加强小企业税收征管,促进小企业税负公平;有利于加强小企业贷款管理,防范小企业贷款风险。也标志着我国小企业会计核算体系进一步规范,会计准则体系日趋完善。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会计科目设置明显较少,简化了部分业务的账务处理,兼顾报表使用者决策和编报的成本效益原则,满足税务部门与银行的需求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主要行业划型标准,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应注意的事项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1.资产是指小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小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小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小企业的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2. 负债是指小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小企业的现时义务。小企业的负债按照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3. 所有者权益,是指小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小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下同)、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4.收 入是指小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

5. 费用,是指小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小企业的费用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6. 利润,是指小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7. 财务报表,是指对小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注。

通过本章的学习,全面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特点,主要内容,能够按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主要了解新旧准则制度的变化,领会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

二是学习了企业合并会计核算中几个问题

企业合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按照企业合并中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及合并后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划分,企业合并可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种基本类型。企业合并中,购买方或合并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无论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均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一)企业合并会计核算的模式: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

(二)持股比例变化对企业合并会计的影响:企业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持股比例变化不改变企业合并性质,不丧失控制权情况下处置部分对子公司投资的处理,企业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处置对子公司股权投资直至丧失控制权

(三)企业合并中的所得税事项:购买日编制合并报表涉及到的递延所得税事项,购买日后的资产负债表日编制合并报表涉及到的递延所得税事项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我掌握企业合并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分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于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核算的差异,理解非同一控制控股合并下持股比例变化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的编报方法,领会企业合并报表中的所得税事项的处理方法。

三学习营运资金决策与管理

营运资金决策与管理,是企业日常财务管理中最频繁、最琐碎的管理,也是体现企业财务管理基础、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志。营运资金决策,虽然不像筹资决策那样韵味无穷,也不像投资决策那样轰轰烈烈,但它同样需要细腻、一丝不苟和精耕细作,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战略决策得以落实,也才能使企业的投融资决策效应放大。通过本讲的学习,要求学员全面掌握营运资金的含义及特点,熟练掌握现金、应收账款及存货的各种管理方法

(一)营运资金概述:营运资金的概念,营运资金的特点

(二)现金管理:现金的含义,现金的持有动机,现金的成本,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三)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的功能,应收账款的成本,应收账款管理政策(信用政策)

(四)存货管理:存货的功能,存货的成本,存货的控制方法。

本章主要讲授营运资金的含义及特点;现金的含义、持有动机、持有成本及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方法;应收账款的功能、成本及应收账款管理政策;存货的功能、成本及控制方法。

四是学习企业重组与价值评估

企业重组是针对企业产权关系和资产、管理、债务和组织结构所展开的改组、整顿和整合的过程,以便从战略上和整体上改善经营管理状况,强化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推进企业创新和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企业重组的方式很多,包括兼并与收购、剥离和分立等

(一)兼并与收购:兼并与收购的定义,兼并与收购的意义,实现兼并与收购的方式

(二)剥离与分立:剥离与分立的定义,剥离与分立的意义,剥离与分立方式的选择,剥离和分立的其他原因

(三)企业重整与清算:企业重整与清算的定义,企业重整与清算的意义,企业清算的程序

(四)企业价值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的含义,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企业整体经济价值的类别,企业价值评估的模型

从经济学角度看,企业重组是一个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通过对企业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的再调整和再组合,提高企业自身运行效率,还能实现社会资源在不同企业间的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整体的运行效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企业重组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式,包括企业兼并与收购、剥离与分立、企业重整与清算等,掌握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

五是学习内部控制审计基本理论与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是一项新的制度,目前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正处在由内在制度向外在制度转化的过程中。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法定审计的要求源自于美国的萨班斯法案。安然事件后,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美国萨班斯法案要求,除了企业自身要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外,注册会计师还要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并进行披露,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莫茨和夏拉夫指出:令人满意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存在,排除了发生舞弊和差错的或然性。

(一)内部控制框架体系概述:内部控制定义及框架,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变迁: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变迁,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标准化形成,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目标的辨析

(三)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控制环境审计,风险评估审计,控制活动审计,信息与沟通审计,内部监督审计

(四)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及方式: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内部控制的测试方式,内部控制审计的风险控制

20xx 年5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xx 年4 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再次联合制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作为新的审计制度,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即将正式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将成为与财务报表审计并行的一种新审计业务。对此,我了解和掌握内部控制审计基本理论和具体方法。

六是学习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创新与发展

党的“”报告中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执政理念的不断完善。作为资源大省、农业大省,也是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需要创新发展的大省,黑龙江省靠资源发展的路径越来越窄,而实现经济转型绿色发展是提升黑龙江经济增长和民生指数的必然选择和发展目标。从近些年黑龙江省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开展情况看,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在黑龙江省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风险预警、政策建议、监督保证三个方面的作用显著。

(一)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含义: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定义,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的特点,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的目标,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

(二)黑龙江省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实施及效果:水污染防治项目绩效审计实施与效果,生态环境绩效审计实施与效果,资源环境保护与治理资金绩效审计实施与效果

(三)资源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创新:资源环境绩效审计与政府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机结合,制定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实施标准,建立和完善资源环境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拓展审计内容和创新审计方法,大力发展资源环境绩效审计

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在我国经济转型绿色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风险预警、评价服务和政策保障作用。但是,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工作刚刚开始实施,其理论与实务还需要审计人员认识、了解和掌握。关于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完善和发展也还需要审计人员分析和研究。本讲以黑龙江省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工作为例,分析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环境治理和资源环境保护与治理资金绩效审计中的具体实施与成效,使审计人员进一步认识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的作用和了解掌握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与实务。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的学习,我对小企业会计准则有了新的认识,仔细的学习企业合并会计核算中几个问题,深入地学习了营运资金决策与管理,增强了企业企业重组与价值评估。了解了内部控制审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和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创新与发展。这段时间的学习也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很多方面的不足,我会再接再厉,争取为进一步深造和以后的工作积累更全面的知识,同时掌握更多的会计技能。

会计心得体会和感悟200字篇五

今年选修了税务会计这门课,除了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外,我在网上还粗略的看过其他的关于税务会计的一些知识。以下是我对税务会计的一些心得体会,基本认识和感想。

税务的种类五花八门,计税方式也是多种多样。而我学习了税务会计的一个最大感受就是我们每天的各项生活都与税务相联系。每个人都在不停的缴纳各种税,尤其要指出的是这是在不知不觉中的。因为我国的消费品的价格中已经包含了税费,没有单独列出来。我认为大多数税务都可以转嫁到最后一环节由消费者承受。最后最大的得益人绝对不是普通老百姓。以前曾听说过这么一个理论,说一件衣服的价格到最后卖到消费者手里时,其中一半都是税费,随着生产加工中税务层层累计,只是累坏了消费者。物价这么高,也没见到有什么减税的政策,不知道税务方面有什么想法啊,估计是避免谈论吧。

税务会计是进行税务筹划、税金核算和纳税申报。主要包括经营收入的确认、成本费用的计算、经营成果的确定、税额的计算、税款解缴、罚金缴纳和税收减免等业务的会计处理,主要是帮助企业核定应缴税款的。会计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丰富的税务知识和很强的实践能力,税务会计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关于缴纳税务的会计工作。

“唯有死亡和纳税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美国人用来强调税收重要性的一句常用语。美国经济发达,各方面的经济制度都比较完善,仍然强调税收的重要性就表民了税收的不可避免。学习研究税收不仅仅是经济学家关心的问题,也和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税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反映和监督。税务会计要对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及其缴纳情况进行记录、计算、汇总,并编制出纳税申报表;税务会计要对纳税人纳税义务及其缴纳情况,进行控制、检查,并对违法委为加以纠正和制裁。这种反映和监督,只能在作为纳税人的企业单位里进行,并由纳税人的会计人员去实施。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税收实践,逐步建立起一套税收法律体系。计划经济时代税收被严重削弱,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逐渐认识到依法治税的重要性,增强了税收的强制性,以权代法、权大于法的现象在税收领域逐渐消失。只有在严格依法治税的前提下,国民研究税收才有意义,高校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税收方面的课程也才有必要。

与财务会计相对,以税法法律制度为准绳,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税务与会计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税务会计的特点包括法律性、广泛性、统一性、独立性。法律性表现为税务会计要严格按照税收法规和会计法规的规定核算和监督税款的形成、缴纳等行为;广泛性表现为税务会计适用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统一性表现为不同的纳税人所执行的税务会计是相同的;独立性表现为其会计处理方法与财务会计有着不同,例如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视同销售收入的认定等等。

税务会计的目标,即纳税人通过税务会计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要求:企业经营者,要求得到准确、及时的纳税信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并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企业资产所有者和债权人要求得到税务资金运转的信息,以最大限度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税务管理部门要求了解纳税人的税收计缴情况,以进行监督调控,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

税务会计的任务。税务会计的任务是双方面的,既要以税法为标准,促使纳税人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又要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保护纳税人的合法利益。具体包括:按照国家税法规定核算纳税人各税种的税款;正确编制、报送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进行纳税人税务活动的分析,保证正确执行税法,维护企业的利益。

税务会计的作用。有利于纳税人贯彻税法,保证财政收入,发挥税法作用;督促纳税人认真履行义务;促进企业正确处理分配关系;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等等。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包括营业收入、经营成本费用、营业利润、应税所得、税款申报与缴纳等等。税务会计的原则。依法原则,即依照税法进行会计处理;确保税收收入原则,即以保证国家税款收入为第一要务;税法中的程序规定优于实体问题的原则,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是实体问题,履行纳税义务的手段为程序规定,税务会计中应遵循程序规定优于实体问题原则,例如缴纳税款时有疑问,应先完税,再进行申诉;接受税务机关的审计监督原则,税务机关有权监督检查纳税人的税务会计核算,纳税人有义务接受监督。税务会计操作程序。通过财务会计现有的会计科目,对企业所涉及到的各个税种进行反映和监督,正确计算企业应交的各种税金,其核算的数额通过财务会计的科目,最终反映到财务报表和各税种的申报表中;设置“税务调整”账目调整应税所得,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同的核算内容计入该账目,该账目只是作为备查账目,不必登录在财务会计账簿中,在纳税时统一调整。

目的。税务会计以税收法律制度为准绳,为国家征税服务。财务会计在于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本的需要。依据。税务会计以税收法规为依据,对财务会计的数据需作必要的调整,而财务会计以会计准则为处理依据。范围。税务会计按税法规定的要求,有选择地对相关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反映的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概况。财务会计则要对每一笔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反映整个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转情况。

构成一个税种的主要因素有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缴纳方法、减税、免税及违章处理等。不同的征税对象和纳税人是一个税种区别于另一个税种的主要标志,也往往是税种名称的由来。同时,每个税种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其存在依赖于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

在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为了支付庞大的国家机器运转所需要的费用,就由他所统治的人民来缴纳。有点类似黑社会片里缴纳保护费,不过很显然这类保护费是最昂贵也是最保险的。交了费用,承认你是我的人,你的生命,财产等等都受我保护。国家保证你的权利同时还赋予你义务。好比在我的地盘就要听我的游戏规则,别闹事,这样才便于我领导其他缴纳税金的人,维护各项经济生活的有序进行。

从另一方面来说,税收也可以起到宏观调控,引导经济发展方向的作用。比如有的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对海外投资就有诸多的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政策是指税法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比如,免除其应缴的全部或部分税款,或者按照其缴纳税款的一定比例给予返还等,从而减轻其税收负担。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利用税收调节经济的具体手段,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扶持某些特殊地区、产业、企业和产品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个人来说那点税收可能还不在意,但是对企业等来说,一个百分比下来就决定他们是多交几个零还是少交几个零的事。事关重要不得不谨慎对之。

近几年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同时对会计人才的税务知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许多单位在招聘会计时首先提的问题就是是否懂税收,很显然企业需求的是精通税收实践的会计人才。

作为一个金融学院的学生,我认为会计是一门专业化高,对实践要求高的一个专业。而对于金融来说,会计知识的学习必不可少。尤其是税务这么一个很敏感的领域,就算是作为普通人也应该学习。首先要做到缴纳税款,不能和国家对着干。其次,当熟练的时候,或许可以利用税务会计所学的内容进行合理避税。

将来的将来或许我也会从事会计这个行业,工作中的一个内容恐怕就是去当地的税务局去缴纳税款然后做账。或许我会从事金融类的事务,税永远是个不能忽视的话题,而今天的一切就是为了明日而准备的。

希望祖国的未来会制定更加合理的税收制度,降低税率,让我有个不焦急的年代。

会计心得体会和感悟200字篇六

20xx年6月,我们来自中央企业和省、市大中型国有企业的213名总会计师和财务、审计负责人,来到了花园海滨城市和风景如画的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参加了由国资委和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五十二期国有企业总会计师岗位培训班。此次培训学习时间飞快,一个月的培训学习就要结束了。报到、拓展训练、学习、考察历历在目。从整个培训过程来看,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师资选配;无论是丰富的学习讨论,还是优美的生活环境,学院领导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以及年轻的班主任都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和努力,为我们取得最佳学习效果提供了保障。在此,我对国资委领导、学院的领导、教授专家和班主任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学院后勤服务的各位师傅他们的辛勤工作也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国威公司领导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此次培训日程安排紧凑有序,学习内容精广相济,极具系统性、理论性和趣味性,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这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深深的思索,获益匪浅,体会良多。

一是财政部要求20xx年1月1日起执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内容变化较大,要求执行的时间之紧,作为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操作者和执行者,系统地学习很有必要。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会计改革一直伴随着改革的成果和市场经济的开展,也在不断的丰富自己的内涵。近几年,国家会计核算体系和管理制度受国际会计要求的影响,使得我国会计制度及准则不断的完善,以其达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和等效。这对我们财务、审计工作者来说,系统地业务培训就显得很有必要,也很及时。

二是在近一个月的培训学习中,国家会计学院为我们精心组织并设置了“基于战略的报表分析及哈佛财务分析框架”、“投资决策新视角”、“企业会计准则(重点准则讲解)”、“集团公司资金管理”、“基于战略的业绩评价”、“次贷危机、资本市场与公允价值难点热点问题”、“集团公司财务控制”、“中国会计准则的建设”、“职业道德若干问题”、“中国税收体制改革”、“跨国公司的cfo视野”、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财务管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纳税筹划与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介绍及新旧衔接”、“会计信息披露相关问题”、“沟通交流技巧”、“财务舞弊与防范”、“对新时期财税发展的几个基本看法”等课程。在师资安排上,可谓是阵容强大,财政部会计司、税政司、清华大学、中国台湾政治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国家税务总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厦门大学、暨南大学、飞利浦电子(中国)有限公司、中化集团、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浩华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高校、单位和企业的专家和领导亲临授课。

三是培训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培训的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政策法规和前沿性的理论知识,又有工作实践和案例的深入探索;既为学员提供了大量的新信息、新知识,同时又对学员今后的工作提供新经验、新启示。教授、专家在理论探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授课时,突出多样性和灵活性,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采用现代教育手段,精心制作课件,尽可能为学员提供的信息、的知识。专题讲座突出系统性、全面性;财会知识强调理论性、规范性;案例分析注重启发性、互动性。

通过学习,使学员对报表分析、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业绩评价、资金管理、财务控制、内部审计、财务舞弊、投资决策、国际金融、战略财务管理、纳税筹划与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新所得税法、会计信息披露、沟通交流技巧等会计知识及企业相关管理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员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评价和分析方法以及财务管理和总会计师在企业公司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其中,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博士为学员详细介绍了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建设历程,阐述了当前会计改革的三大主要问题:会计准则、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财政部税政司史耀斌司长回顾了我国税收制度的现状,从税种、税收归属等方面描述了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构成及其特点,帮助学员理解我国税收制度背景变迁,讨论了目前税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未来我国税收改革的思路。中国台湾政治大学汪泱若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苏锡嘉教授分别就战略财务管理及会计信息披露相关问题作了精彩演讲。另外还有黄世忠院长的《基于战略的报表分析及哈佛财务分析框架》、杜兴强教授的《收入等八项准则》、苏锡嘉教授的《会计信息披露相关问题》、杨林总经理的《集团公司资金管理》、黄京菁教授的《财务舞弊的防范机制》等等的讲授,真是太精彩了,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受益非浅。通过学习,使我们对国企改革改制、企业风险防范与控制,以及企业内部审计都有了更加理性和较深层次的认识。

四是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学习,既提高了大家的职业道德水平、专业理论水平、执业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拓展了视野,同时,借助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的平台,也拓宽了人脉,增进兄弟单位的友谊,无论对个人的成长抑或公司的成长都大有裨益。为了丰富学员的课余生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学院还组织了野外拓展训练,公司考察,各种体育比赛等活动,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收到了良好的互动效果。置身此地,既可以认真“充电”、学有所得,又有宾至如归、流连忘返之感,让我们有点乐不思蜀。

会计心得体会和感悟200字篇七

cpa会计考试经验:教材读三遍

第一遍把全书通读一遍。

在此之前,先看cpa课程。通读的时候不要求快,但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每天几节课,用多久学完。在学习课件之前,先预习那本预科读本。不要贪多,一带而过,也不要钻牛角尖。

在一个章节呆太久,有时候学了前面不明白,学到后面可能会恍然大悟!这个阶段不做题,只看例题,理解最好,不理解也要尽量去记,至少知道一些科目,增加减少,借贷方向,我用了2个月左右。其实最好还是要彻底弄懂例题,其实预科的不难,且那本读本编的很到位,还有习题及解析,所以基本不会有问题的。

第二遍精读。

把书上逐章逐节的细看,要大量做习题了,强化基础,推荐方法是听郁老师的单独录制高清网课,讲的很到位!轻一的习题是要用心反复做的!通过做题来巩固学习。难点不能跳过,如果不懂,就要去论坛发帖提问,或者自己准备好在课后去问老师,但是由于课后老师总是被“围攻”,所以你赶不及的话,还是乖乖发帖吧,效果那是一样一样的!

那如果学来学去还是不懂的话,那就放弃吧,也许本身这就是个bug 比如继续涉入,即使出题也只是分步骤的,考最后一个小题,即使不会,影响也不大。

千万不要觉得老师讲的自己都懂了,然后上课就可以不好好听,习题就可以不好好做。如果你真的懂了加深一下记忆也没有坏处,有时候上课老师讲的那么一句话没听清,可能就会断链子,影响整个的效果,有时候上课老师讲的那么一个学习小方法没听到,就可能失去了另一种思维方式。 所以,学习要专注。

第三遍基础已经打牢。

那就狂做题吧!发现不会的继续巩固,听听串讲,习题班,千万别不懂装懂,自欺欺人,对自己对考试没有任何好处!不懂的就去论坛提问吧!老师的答疑很给力的!

cpa考试审计高效率做题策略

1、尽量一次到位,不要修改。我做模拟的时候发现,如果我能连着做下去,不回头改前面的数字,时间一般都是够用的。但如果做着做着发现前面错了,倒回去改,那就往往来不及做完了。

其实这个考试并没有要求达到“不假思索”的程度,稍微想一想的时间还是有的(当然不能苦思冥想),所以没必要为了争取时间而直接下笔,那样很容易漏看条件或是掉进陷阱里。对于一些前后有关联的题目,最好还是把题目前后都看清楚了,关系理顺了再做。

2、能心算的尽量心算,少用计算器。可能很多人都发现,现在我们越来越依赖计算器了,好像不用计算器心里就不踏实,生怕自己算错,所以什么都要敲一遍才放心。

但是把计算器拿起来,敲按钮,再放下去的动作本身就要消耗更多的时间。比如一个简单的加减计算,用心算一秒钟就算出来了,用计算器也许三、四秒都搞不定,这就是非增值成本。注会很多考试计算量都很大,一份卷子要算几百个数字,能省一点是一点吧。

3、笔帽不要倒扣在笔端。我一直有个习惯,就是把笔帽倒扣在笔端,因为这样不容易弄丢,而且笔不会在桌上滚动。但是有一次我无意中把笔帽摘掉了,发现笔居然变轻了,写字也快了一些,轻松了一些。

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因为笔帽本身并没什么分量,最多几克吧,但是我们的手是很敏感的,一点点分量也能影响到它的速度和体力。所以如果有人跟我习惯一样的,不妨也试一试,看看这样是不是能写得更轻松一些。

会计心得体会和感悟200字篇八

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由于投资者关注的是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加,而企业价值是由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必要报酬率决定的,财务会计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用现金流量和盈利两个会计信息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所以财务会计学是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与方法的应用。

一、要学习好财务会计学,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财务会计学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每一笔会计业务处理和会计方法的选择都离不开基本理论的指导。为此,要求我们首先要熟悉基本会计准则,正确理解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并在每一会计业务处理时遵循一般原则的要求。

(2)财务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所谓核心要点,就是相关知识的相同点和区别点。在财务会计学中,财产物资的报废业务、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有关业务的核算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等内容,均可通过找出核心要点的方法,精炼其繁杂的内容。

(3)通常可利用账务处理程序图,使复杂的问题变得

掘单、直观、明了。如在学习委托加工物资、包装物出租出借、低值易耗品的报废、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毁损、短期借款以及长期借款等内容时,利用账务处理程序图的方法进行描述,即可清晰地勾勒出其核算程序。

二、对财务会计的理论学习体会

在学习《基础会计》时,主要学习了会计的基本原理。如资金平衡原理: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会计科目和会计帐户的设置以及复式记账法,等等。

财务会计的学习就是在以上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总论的学习,我们知道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以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形式满足有关方面的决策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因此需要有专门的会计规范。

(一)关于货币资金中现金与银行存款管理的认识

以前,我们从日常的生活中就知道有会计和出纳这样的职业,也在银行遇到过这类人拿着一大笔钱在银行办理业务。可是,只有在学习了财务会计之后我们才懂得了他们工作。

会计心得体会和感悟200字篇九

管理会计即在一个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处理和传递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他们承担经济责任。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是以适应市场竞争、满足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它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并发展起来的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对会计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管理会计的内容看,他完全冲破了传统会计的束缚,广泛吸收了现代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和系统理论,形成了一门综合了多学科的科学。它既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对象,从总体上来讲大致相同的,都是反映和控制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中的两大基本内容,在职能目标和资料来源上是相同的。两者都源于同一个母体,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财务会计通过固定的核算程序与方法,把一定时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与结果通过登记账簿等方式形成信息。这些信息不但可以应用于外部,也可以应用于内部。管理会计通过对财务会计的资料进行加工,使其成为管理会计信息,从而为改善内部的经营管理提供服务,同时为会计监督提供必要的条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职能目标主要体现在通过提供信息为企业等组织提供多方面的咨询服务,从而有效的改善经营管理,促使经济效益的提升。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以下八方面存在着区别:

1、工作重点:财务会计面向过去算呆账,属“报账型”会计。管理会计面向未来算活账,属“经营型”会计。

2、核算目的:财务会计侧重为企业外部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服务,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的方式进行。而管理会计侧重为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服务,通过预测、决策、规划、考核的方法进行。

3、核算依据:财务会计遵守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而管理会计服从管理需要不受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限制。

4、核算对象:财务会计以整个企业为对象,综合评价与考核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属外部会计。管理会计以企业、车间、班组或个人为对象,对其日常业绩进行评价与考核,属内部会计。

5、核算程序:财务会计核算程序固定,证、帐、表有规定的格式。管理会计无固定的核算程序,证、帐、表按管理要求自行设计。

6、核算要求:财务会计定期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采用规定的核算方法。管理会计不定期,可采用多种计量单位和多种核算方法,大量运用运筹学和计算机等现代手段。

7、核算方法:财务会计力求数据准确。管理会计不要求数据准确。

8、法律效力:财务会计报告具有法律效力。管理会计报告无法律效力。

现在有许多人包括部分财务人员认为财务管理就是管钱,只要管住钱就可万事大吉,重资金,轻核算。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具体管理中,核算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只有加强内部核算,才能真正做到节支降耗,否则,“钱”是管不住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财务管理就是管财务部门,把财务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割裂开来,财务管理的触角不能延伸到各项管理工作之中。其实这种说法也存在着很大的误解,如果一旦将财务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割裂开来,那么财务管理就成了无本之木,其作用得不到发挥,造成经费支撑和保障与实际工作相脱节。而这种状况一旦出现在单位管理上,则会带来很大的隐患。

财务管理在现代经营管理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首先现代财务是一个“大财务”的概念,涉及到单位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外部的沟通交流在财务管理方面也显示着巨大的作用。其次要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重视财务制度的建设,抓好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用制度改善单位内部控制,提高决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财务工作能按照发展目标顺利进行。再次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财会队伍。财务工作管理对象特殊,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要在加强会计队伍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进行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以上是我学习《管理会计学》肤浅的心得体会。

会计心得体会和感悟200字篇十

在我看来,好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和自己的努力,我很庆幸有文老师作为我的任课老师,充分的调动了我的积极性,让我能够更有兴趣和信心学习手工帐。

在会计基础课上,我学的并不是太好,掌握的并不牢靠,所以刚开始上手工课的时候,我是有些忐忑的,害怕自己基础没有打好,学不好怎么办,但是我发现,其实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难,只要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不开小差,学习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

从刚开始的根据资料所给的原始凭证,填写分录再填写相应的记账凭证,填写时候要注意业务发生的日期,有多少张原始凭证,确认分录是否做正确,需要在凭证下方的制单处签上自己的名字,做完最好还要审核一下,确保无误。

后来文老师教我们开始登明细账,根据做好的记账凭证按照时间的顺序来逐日逐笔的进行登记,我觉得手工帐是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因为很容易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填错,致使自己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登帐,当我们登记完后,又开始进行试算平衡表,平衡了,再根据记账凭证汇总表登总账,总账核对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等。

老师还教我们怎么装订凭证,看似很简单,其实也需要用心去做。

总的来说,手工帐其实是很繁琐的一个过程。很容易出错,可能一不留神数字就填写错误,或者遗漏业务,导致核算结果出错。手工帐课上每一笔分录都是老师讲解,但现实生活中需要我们自己去做,所以我感到我这方面的不足,今后一定还要多加强联系。虽然手工帐课程只有短短的几周时间,但却给我上了一堂非常重要的一课。这是一堂即将要离开课堂,进入社会的一课。对我这样没有一点会计基础的学生来说,实务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即将走上会计岗位的人员,通过这次的学习也更让我看清今后努力的方向。在工作中依靠我们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要在其他时间多给自己充电,同时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问题要多想他人请教。

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我们现在刚刚起步,往后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并且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挖掘,况且会计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模拟培训如果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有机衔接,机密配合,才能显著提高我们掌握所学内容的质量。

我相信我以后一定能够做一名合格出色的会计人员。

会计心得体会和感悟200字篇十一

财务是指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它体现企业和各方面的关系.

财务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在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资金运动过程中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因大量发生在企业,故通常主要指企业财务。财务随着商品货币经济产生以后,在各个社会形态下都表现为资金运动。如进行商品生产,首先要筹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才能购买生产的三要素——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工人使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生产。工人除将已耗费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以外,还创造新的价值。

工人新创造的价值,一部分由企业通过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另一部分形成企业的纯收入。产品生产完成后,通过销售收回产品的全部价值。企业取得产品销售收入的大部分,用以弥补生产耗费,其余部分要在投资者、企业和国家之间进行分配,用以弥补生产耗费的资金,又以货币形态开始继续参加生产周转,重新购买劳动对象,更新劳动资料,支付职工工资,实现产品再生产。这样,在企业的再生产过程中,一方面是物资运动,即物资的供应、生产和销售,另一方面是资金运动,即资金的筹集、使用、耗费、收回和分配。前者是经济活动,后者是财务活动。财务虽表现为资金运动,但它并不是资金,而是体现资金背后的经济关系,即财务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金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形态的生产关系,综合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马克思这一论述,撇开了资本主义特有的属性,其基本原理也适用于社会主义财务。因此,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在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在的资金运动,是财务的表象,而由资金运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是财务的本质。把两者统一起来,才构成完整的财务概念。

2、税务是指和税收相关的事务。一般税务的范畴包括:

一、税法的概念。它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基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核心内容就是税收利益的分配。

二、税收的本质。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或公共权力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形式。税收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税收具有非直接偿还性(无偿性)、强制义务性(强制性)、法定规范性(固定性)。

三、税收的产生。税收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物质前提是社会有剩余产品,社会前提是有经常化的公共需要,经济前提是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