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泊船瓜洲教案六年级 泊船瓜洲教案幼儿园中班(十二篇)

最新泊船瓜洲教案六年级 泊船瓜洲教案幼儿园中班(十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4 07:45:47
最新泊船瓜洲教案六年级 泊船瓜洲教案幼儿园中班(十二篇)
时间:2023-03-24 07:45:47     小编:zdfb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泊船瓜洲教案六年级 泊船瓜洲教案幼儿园中班篇一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泊船瓜洲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瓜洲”,教师随机画画简图。

(2)“泊”,教师提示注意字音与字意的联系。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王安石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王安石与江苏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王安石的父亲在江苏南京当过官,他的童年是在南京度过的,因此他把南京当作第二故乡。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就是王安石接到圣旨,赴京任宰相途中写下的。)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读准字音。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解决前三个读音——理解第一句。

借助简笔画理解。

(2)解决第四个读音——理解第二句。

引导学生联系创作背景进行理解。(明月下,遥望家乡,自然想回家:“huán”)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3、品读,深化理解。

(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产生?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a、瓜洲隔着宽阔的长江,中山距离京口相当遥远,但在诗人笔下那家乡似乎离得很近,这是为什么?

b、为什么寄希望于明月将自己照着返回家乡?

(2)引导学生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之思乡心切。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师描述情境:皓月当空,微风拂面,远眺家乡,诗人的心儿早已飞回故乡。故乡的美景仿佛宛在眼前。他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描写江南春景的诗句进行描述。

2、引导学生将想象与现实作对比,体会诗人思乡且无奈的内心。

3、有感情朗读。配乐朗读。熟读成诵。

四、品用词,练语感。

(一)品评“绿”字

1、王安石写诗每个字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你知道诗中哪个字是王安石反复推敲才决定用它的吗?分页标题#e#

2、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到、过、入、满……)

把这些字填进去读读,与“绿”字比一比,“绿”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是啊!一个“绿”字,引发了我们学生多少联想

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

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

(二)尝试推敲。

现在,老师让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红杏枝头春意()。(旺、闹、浓)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巩固或延伸,如配乐诗朗诵,画画情境图,改写散文或现代小诗等等)

泊船瓜洲教案六年级 泊船瓜洲教案幼儿园中班篇二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够达到背诵,默写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查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1、通过查资料自学,体会诗人的表达思想感情。

2、品味欣赏“绿”“还”等字在诗中的作用。

为了能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准备了以下教学辅助用具。搜集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插图。

一、激情导入,剖析课题

1、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学生在班级中相互汇报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总结)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请同学们回忆已学过的与“月”相关的古诗,如《古朗月行》,《静夜思》……

3、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4、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4)由课题引出问题。

5、与学生一起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老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说、背、做、写”的学习方法。

二、读诗

1、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看图(点击幻灯片)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山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

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3、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同桌互读或者小组内互相读课文。

4、师生共同读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然后由教师范读,帮助学生领悟。

三、背诵

1、试背(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试背)

2、全班进行汇报背诵的结果。

四、说说

1、交流收获,粗通诗意四人一组交流,结合资料讨论,写下收获和疑惑。讨论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提问点击课件,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2、体会诗的情感,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结合插图,看看是否可以读出问题来。如果可以,那你们就更善于读书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上”中“绿”的用法。“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图上没有。

(2)教师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入对“绿”的推敲。细细地品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个“绿”字中感受到什么?个人思考。

(3)小组简单交流。“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或者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4)他的问题老师也相信你们有逛街的见解。学生简单交流后,全班发言。(略)

(5)学生朗读,说说自己侧重表现的感情:有的侧重表现其思乡,有的侧重表达对前途的信心。有的侧重表达他对江南美景的爱恋。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6)那我们课外又了解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呢?推敲诗中诗人所用的一些词语之妙处,并通过形象的位置图展示出当时作者所在地,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五、做做

学生在体会诗的意境后,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同学们大多数会采用朗读、书画、戏剧表演等形式来表达当时的意境。

六、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先由学生自己对这节课进行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的概括。

[总结]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光标引领说)

知识拓展延伸(课堂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老师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选做题3: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桥)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

学习方法:读、说、背、做、写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靠家近,很难还)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离家久,早想还)

明月何时照我还。(思家切,不能还)

泊船瓜洲教案六年级 泊船瓜洲教案幼儿园中班篇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

理解诗意,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小组合作学习、自读自悟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诗人有关资料

1、导语: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而古诗更以它意境深远、含义深刻、琅琅上口的独特艺术魅力受到人们喜爱,你们喜欢古诗吗?

哪位同学能背背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请学生背背)

看到同学们背得那么起劲,老师也想背一背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欢迎我吗?(老师背诵《泊船瓜洲》)

2、揭题:刚才老师背的就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这首诗《泊船瓜洲》。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结合文中的“预习”,读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引出学习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解诗题;2、释词语,明诗意;3、入诗境,悟诗情)

(一)知诗人,解诗题

1、你们知道王安石吗?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教师作适当补充)

2、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

过渡:诗人把船停泊在瓜洲这个地方,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跟自己喜欢的同学一起学习,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学前两句,也可以学后两句,还可以整首学,看你们能知道些什么。

(二)释词语,明诗意

1、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教师巡视与学生交换意见。

2、汇报学习情况。

3、引导学生了解京口、瓜洲、钟山三地的位置关系。

4、指导朗读一、二句。

隔着一条江、又隔着几重山,作者的家乡近在咫尺,可见思乡之情切,看谁能读出诗人思乡之情切。(比较读、自己读、齐读等)

5、重点理解:又绿、何时

6、指导朗读三、四句。

江南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两岸,这时候的家乡春暖花开、满眼新绿、生机勃勃,家乡是如此之美,但作者却发出了无奈的长叹:明月啊明月,你什么时候照着我回故乡呢?请同学们试读出诗人的无奈之情。(找小伙伴互相评价读,个别读,齐读)

7、试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8、交流所知道的资料:作者的家乡近在咫尺,思想之情切,为什么不能回家乡?

(三)入诗境,悟诗情

1、配乐(古筝乐)朗诵全诗。

2、体会“绿”字的妙用。

(1)你认为哪一句诗写得最美?哪个字用得最好?

(2)据说诗人开始时不是用“绿”字,同学们想想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

(3)讨论:诗人为什么选择了“绿”字?

(4)师归纳:这个“绿”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把江南的风景写活了,其他字只写了春天的到来,而“绿”字用在这里仿佛是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变绿的画面,尽情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家乡的热爱和家乡美景的思念。

3、配乐(古筝乐)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心中无限情,一个“绿”字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情,使《泊船瓜洲》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让我们再读读这首名诗吧。

4、背诵。

1、思乡是人类恒古不变的情怀,许多诗人的诗中都表达了这种情思,《泊船瓜洲》就是一篇思乡名诗。

2、你还知道哪首思乡诗,背给大家听听。

1、背诵《泊船瓜洲》。

2、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游子吟》。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又绿 思念故乡

何时

泊船瓜洲教案六年级 泊船瓜洲教案幼儿园中班篇四

1.自选方法学习古诗,“读读、背背、议议、画画、写写”。

2.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评:依据新课程标准,突出语文实践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

1.准备上课。回忆已学的与月相关的古诗,《古朗月行》、《静夜思》、《枫桥夜泊》……

2.认识课题。

师: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也是一首与月有关的诗,大家首先一起来研究一下“泊”字。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字典中“泊”字的两个音节(bópó)及其不同的意义,选择正确的读音。齐读课题。)

师:谁能根据课前的资料搜集说说“瓜洲”在什么地方?

生:“瓜洲”现在扬州的一小镇,位于长江北岸。

师:“泊船瓜洲”的意思是说把船停靠在瓜洲岸边。课前你们搜集了哪些关于这首诗的背景资料,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

生: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生:……

3.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

师:我们已经学过好多古诗了,你打算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生:学古诗要先背诵。

师:先要??

生:读熟,还要懂得意思。

生:还要求默写。……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议、背、写”)

师:我们就按这顺序和方法学习。

【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主体”地位怎样才能得到落实?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推进学习的实践活动中。背诵古诗,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造平等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制定学习程序与方法,使而后的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

1.试读。

师: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先读诗。请自由轻声读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试读)

2.正音。讨论并读准以下字。

京口瓜洲一水间(jiānjiàn),

钟山只隔数(shùshǔ)重(zhngchón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áihuán)

3.自由读古诗,或同桌互读。

4.师生共同读。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然后师范读。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尽兴,老师也想读,行吗?

生:(齐声)好!

师:(配音范读)老师读得好吗?

生:好!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老师再读一遍!(再读,学生有激情地高声朗读)

1.试背。

师:都会背读了,现在你们想干什么?

生:(大部分)背书!

师:背书就背书。自己试试怎样背得快。

(学生纷纷高声背诵,课堂书声朗朗)

2.汇报背诵结果。

师:谁愿意背诵?

(三位同学同时站起来背诵)

师:还有谁要背?(全班大部分同学站起来集体背诵)

师:(看到还有几位同学没背)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大胆地站起来,老师和你们一起背。

(余下的几位同学与老师一道背诵:《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交流收获,粗通诗意。

师:通过诵读,你一定读懂了不少的内容。四人一组交流,再结合你手边的资料讨论讨论,看看你们弄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呢?还有哪些词句读不懂吗?在学习片上写下你的收获和疑惑。时间10分钟。

(10分钟后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师:汇报一下你的读书收获,好吗?

生:老师,我知道了“间”,在这里读作jiàn,是“间隔”的意思。

生:老师,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师:谁能将诗中“瓜洲”、“京口”、“钟山”的按方位画一个简图?

(学生上黑板试画图)

◎钟山 △△△△

◎京口

~~~~~~~~~~~~~~~~

~~~~~~~~~~~~~~~~

◎瓜洲

师: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

生:请问老师,“还”是什么意思?

师:老师提供资料让你们自己选择判断。

(师根据学生提问点击课件,屏幕展示以下内容。

〈1〉数重:几层。

〈2〉绿:吹绿了。

〈3〉还:①指归还。②指的是返回。

(学生对照诗句讨论后选择了第二种解释)

师:还有什么弄不懂的字词吗?谁能按书上注释加上自己的理解来说说诗的大意呢?

(说说全诗大意。先同桌互说,再汇报说。)

2、体会诗的情感,简笔勾画。

师:读到这儿,你知道诗人的写作目的了吗?

生: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师:诗中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诗人这种思乡的情绪呢?

生:“钟山只隔数重山”中的“只隔”,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生:“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又绿”可以看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师: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在作诗过程中曾九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试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呢?

生:可以用“到”字,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

生:可以用“过”字。

生:还可以用“来”。

师:诗的第三句继续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诗人为什么选作“绿”字呢?

生:“绿”字写出了江南岸的一片绿色,写出了颜色的美,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衬托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师:“绿”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1、启发。

师: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我们再体会一下,诗人写出了一江之隔的几个地点,还展示了春的新绿,月的皎洁。色泽鲜明,多么美丽啊!在你们头脑里,一定能画出了一幅绚丽的图画。现在,你想做些什么?

生:我想用彩笔来画画看。

生:我想写一写,把这首诗默写出来。

师:好的,请选择你喜爱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写字时,书写要工整。画画时注意自己笔下的景物特点,加点彩色最好。待会将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好吗?

生:好。

2.全班同学安静地写画。

3.反馈。

师:写完的同学上来将作品投影放大给大家欣赏,最好做些介绍。

生:(操作展示仪放大作业)我画的是一轮明月,一道江水,一片新绿,几重高山。诗人站在瓜洲岸边,仰望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同上)我竖着写诗,大人写诗都是这样写的,大家觉得好不好?

(全班鼓掌。又有几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1.补充写王安石的诗供学生选择自读。

师:同学们学得很好。《泊船瓜洲》是小学阶段学习的唯一一首王安石写的诗。王安石是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许多作品脍炙人口。老师从其他地方选新编了几首印发给你们,可以自由选读。

(全班同学或自读、或同桌读、或几个人讨论)

2.自由点击课件资料深入学习。

师:老师的课件内有这几首诗的详细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台自己点击。

(几位同学主动上台点击课件相关内容,浏览讨论)

3.下课了,老师将一张软盘寄放在班长处,让家有电脑又有兴趣的同学借回家自学。

泊船瓜洲教案六年级 泊船瓜洲教案幼儿园中班篇五

1、学习《泊船瓜洲》,了解诗意。

2、理解《泊船瓜洲》一诗所表达的情感。

3、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4、朗诵、背诵、默写《泊船瓜洲》。

1、了解诗句意思。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一、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老师要考考大家,还记得我们学习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吗?(学生举手发言)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两首很有名的古诗,先学习宋朝的大诗人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

二、揭题

王安石,听说过吗?王安石是宋代的一个大政治家,知识渊博的学者,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这首诗,是他坐着船沿着长江行驶旅途中写的。那么,是在旅途的哪儿写的呢?

瓜洲在长江的边上,如果这是长江,瓜洲呢?就在长江的北岸(画“ ”标出瓜洲的位置),那“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泊”的意思?

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这“知诗人,解诗题”(示 卡片),是学习古诗

三、解诗。

1、学生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2、指读。

3、对照注释,小组合作解诗意。

4、学生交流后汇报,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5、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

小结:

刚才,我们抓住了诗句中难理解的字眼,弄懂了诗的大意,也就是(示卡片:抓字眼,明诗意)

四、体会意境

1、在这明月之夜,诗人站在船头,都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我们听着音乐,看着图,对着诗来想象,(放《春江花月夜》)

2、明月之夜,诗人钻出船舱,立在船头,向南眺望。只见对岸就是京口,由这诗人想……现在已是春天,诗人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青山……绿水……田野……江岸……最后,诗人望着明月,又想到了什么呢?(音乐停)诗人看到想的情景,你们看到想到了吗?如果你是诗人,你能说说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吗?先在下面说说看,一人说,其他人补充。(学生相互议论,教师巡视指导)

3、我请个同学做诗人,把自己看到想到的说出来 。

四、体会用词的精妙。

1、刚才,我们扮演诗人想得非常好,想到了诗人脑海中浮现的许许多多的美景。这么多的美景,诗人是用哪句话来概括的?

2、“春风又绿江南岸”七个字就概括了这春天的美景,那么,这句诗中哪个字用得特别好?

(1)据说王安石在选用这个“绿”字之前,曾经换了十多个字。有“到”、“过”、“入”、“满”等等,最后选定了这个“绿”字。这个“绿”字好在哪里呢?我想诗人在吟这个“绿”字的时候,一定翻来覆去吟诵,比较。让我们也来用“到”呀,

“过”呀……吟诵吟诵,比较比较,好不好?

(2)那“绿”字好在哪里呢?

3、齐读后两句。

这里还有个“又”字。说明了时间过得——?

“何时”呢?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学到这儿,我们想到了另一首写诗人在明月之夜思念家乡的诗,是哪一首?

4、小结学法

“想意境,悟到了诗情”。(示幻灯)

5、下面我们来听这首诗的朗读,大家再体会体会,看哪些同学想到了意境,悟到了诗情,我就看你们的表情。(放配乐朗读)

6、指导背诵

这么好的诗,我们应该能够背下来。会背吗?(同桌互背)

五、总结

六、作业:

选词填空:

1、旺 浓 闹

红杏枝头春意( )

2、动、拂、翻、皱、起

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资料提供者:

泊船瓜洲教案六年级 泊船瓜洲教案幼儿园中班篇六

1.学会本课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泊船、数重、游子、寸草心、三春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挂图、投影片或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朗读课文的录音磁带。

2课时。

一、板书课题;学前谈话

1、板书课题:泊船瓜洲

王安石

同学们,一提起家乡,我们都会感到特别亲切,诗人王安石也是如此,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齐读课题。

2、哪个同学愿意起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3、你背过哪些王安石写的诗,并说说你的体会。

4、下面我们来看这首《泊船瓜洲》。

二、理解题目。(出示全诗)

(1)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么地方,(出示挂图,指名找出瓜洲所在地。)

(2)泊船瓜洲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三、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可多请几位学生个别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注意以下多音字的读音:

数重:读chóng,不读zhòng(重量)。

还:读huán,不读hái(还好)。

四、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合作学习

(1)先自己对照注释默读,思考,再小组互相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小组合作画一幅简图,图上要标有京口、瓜洲、钟山。

2、讨论、交流。

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出示标有京口、瓜洲、钟山地名的简图,并说全诗意思。京口瓜洲一水间,两岸只隔数重山的意思。

3、评议

你觉得哪一小组完成的质量最高。

4、教师演示

同学们,我在备课的时候也在电脑里画了一幅简图,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五、体会古诗思想感情

(出示挂图)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诗人驾船来到了江边,望着对岸,想到了家乡就在离对岸不远的地方,现在你就是画中哪位诗人,此时此景,你在想些什么呢?

六、指导朗读。

(1)、同学们说得多好啊,就让我们带着感情来读好它读之前先欣赏两遍配乐朗诵。第一遍,要求大家注意听;第二遍,我们边听边跟着录音轻声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下面我请几个同学起来朗读,我为你加上音乐(多请几个人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读出感情,读后评价。)

(4)试着背诵《泊船瓜洲》。

七、启发学生推敲词句。

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修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我们一起来想一下,作者可能用过什么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

八、拓展练习。

课前我曾布置我们同学搜集些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谁愿意起来背给大家听的。

九、布置作业

1.背诵《泊船瓜洲》,再看看诗中的每个字怎么写,准备默写这首诗。

2.预习《游子吟》。

泊船瓜洲教案六年级 泊船瓜洲教案幼儿园中班篇七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重点应放在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师导:同学们,课前老师做了一项小调查,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xx同学,现在已经能背?首古诗,能背几首以上的同学有?个。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相信大家只要坚持下去,也会成为一个个小诗人的。

2.(过渡)今天老师要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3.解题: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注意:泊是什么意思)。

4.介绍作者:师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王安石?

(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得很充分,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被罢官后回到故乡钟山,应召再次赴京任翰林学士,途径瓜洲泊船时而作。

5.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给同桌听,注意读准多音字、诗句读通顺。

6.指名读: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

(你预习得真充分。诗中的多音字,你都读对了。第一句诗中“一水间”的“间”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多音字注音)

7.真好,谁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节奏听清楚吗?好,开始。(教师适当讲评)

8.!同学们,读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当然要读得好,必须要先理解古诗的意思、蕴含的感情。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注释及你们查找的有关的资料,小组内互相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生交流,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学习一、二句

1.师总结过渡: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都很热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研读这首诗。

2.先请一个同学读一、二句诗;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想想:京口、瓜洲、钟山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师标画瓜洲和钟山的位置),生指出位置。(幻灯片8、9、10)

3.提问:王安石的故乡是?

4.看板书理解: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长江的南岸,他们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a.“一水间”一水指?间什么意思?谁能用“间”组词。(练习:用间组词。)

b.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与京口隔着什么?

“数重山”什么意思?表示路途近还是远?从哪里知道?(抠住“只”补充介绍。)

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板书:只隔。)

5.感情朗读指导:读一读,读出路程近的味道。(“只隔”重读。)

(二)学习三、四句:

(过渡: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路经瓜洲,发现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这样静寂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那时作者有何感慨呢?)

1.请读第三、四句:提问:这两句诗那句写景?那个字写出景物特点?“绿”什么意思?

师导:是啊!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闭上眼睛想象江南春色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上“我仿佛看到……”

(生说话训练,教师激情点评)。

2.体味“绿”字。说话训练。

师总结导: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绿了,田野绿了,绿满了山岗,绿遍了江河两岸,到处是绿的?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用绿字,曾用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看课文插图,你能猜猜他用过那些字吗?(激情研论)

讨论用那个字好?指名谈看法。王安石改字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小结:是啊!一个“绿”字,使王安石炼字成了千古佳话。同时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3.诗导:其实,这句诗精彩是“绿”字,重点却是“又”字,大家想想,这句诗中的“又”字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在草长莺飞的春天,五十多岁的王安石又要再次离开家乡,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诗人赴京城再次为官,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请大家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诗什么意思,那个词表现出作者的心情?什么意思?表现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板书:何时。)

4.(师设景读):诗人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变法,却屡遭保守派的反对,被免除宰相职务后回到家乡,第二年皇帝又启用他,在赴京路上,思乡情节更浓。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读这句诗?

此时诗人如此想家,但不得不又要远离家乡了,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思乡的期盼,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十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心灵的遗憾,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到年老死去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精神的痛苦,再读:

5.说说两句诗的意思。

6.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1.配乐朗读:(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诗人刚刚离开家乡、就想着回来的那种思家非常急切的心情,下面请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朗读这首诗。

此时你就是诗人,站立船头,仰望明月,思家心切,只能借诗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下这首诗。(生读)

2.背诵全诗。

师:通过课堂的多次朗读,同学们都会背诵了吗?(会)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呢?

3.齐背古诗:配乐感情背诵。

过渡:古诗是中华文明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讲究平仄押韵,言语精练,意境深远。学习古诗,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还可以将古诗与音乐结合起来,用唱的办法来学习。大家想试一试吗?(课件)

(过渡)同学们,其实从古至今,像王安石这样身在异乡,思家心切的诗人还有很多,也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思乡诗。课前,老师收集了十首有关思乡的古诗,送给同学们。回去大家可以按照今天我们学习《泊船瓜洲》的方法,读读、议议、背背、唱唱,以后有机会我们再一起来赏读。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泊船瓜洲教案六年级 泊船瓜洲教案幼儿园中班篇八

基于人文教学思想,本课设计坚持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追求古诗学习的人文性、个性化。打破传统的串讲古诗的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读感悟。

激发主体情趣,自读感悟,入境悟情。

1、通过正确流利朗读诗文,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乡之情。

2、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通过想象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

3、感情朗读背诵,体会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一、背诵比赛,激趣导入。

1、我们从课文中,从《诗文赏读》中已学会了很多古诗,现在我们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次古诗背诵擂台赛。看谁一下子背得多,背得熟,他就是今天擂台赛冠军。

2、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谁预习了,已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积累,通过创设情境让平时喜爱诗文的同学有一个展示亮相的机会,唤起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乐于自觉背诵古诗文的兴趣。)

1、揭题讨论:

⑴你知道“泊船”的意思吗?“瓜洲”在这里指什么?

⑵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谁来介绍一下。

⑶师相机介绍王安石。

2、正确、流利朗读诗歌。

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3、结合插图、注释,自解诗意

看看插图,可以用简笔画表示诗意,也可根据注释说说诗意。同桌可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自读诗句,观察画面,感悟诗意。既可以以画表示诗意,也可说说诗意,使古诗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串讲教学模式,而为愉悦的自学自悟活动。以学生自己对诗歌内容的领悟代替教师讲解、分析,以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

1、你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话?为什么喜欢这句?

重点品析“春风又绿江南岸”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诗歌讲了些什么?再引导学生描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情境。作者的故乡这么美,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你认为还可以用哪些词表示?把这些词放入诗句读读、想想,想象一下画面体会哪个词用得更好?为什么?

(设计意图:品味词句,一改传统的古诗教学之法,体会作者用词之妙,揣摩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乡之情。这一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1、你在傍晚来到了异乡江边,望到了对岸,而你的家乡就在离对岸不远的地方,此时此刻,此情此境,你想到了什么?又会讲些什么呢?把你所想的,所要讲的说给同桌听。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想意悟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加深对诗情画意的理解,入境悟情,体会诗人的真挚情感。)

采用以下步骤:

1、读:读出语气、节奏、重音。

说: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的理由。

议:评议读法,注意把握节奏、语速、重音。

背诵: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通过读、说、议、背诵,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感受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在这里,朗读不再是机械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渲泄。)

泊船瓜洲教案六年级 泊船瓜洲教案幼儿园中班篇九

1、使学生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使学生能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并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中的感情。

读懂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课件。

2、学生预习并了解诗人王安石的有关情况。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的音乐好听吗?大家知道是什么曲子吗?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我国的古代诗歌中,月亮一直是诗人们乐于描写和遐想的对象,据统计在《唐诗三百首》中写月亮的诗就占去了五分之一,多达60余首。当然,宋代诗歌中也不乏佳作。这些写月亮的诗歌或表达思乡之情;或抒发喜爱之意。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宋诗《泊船瓜洲》,看一看这首诗,抒发了王安石怎样的感情?(板书:泊船瓜洲)

本节课的任务:

(1)通过各种方式的读,然后背过这首诗。

(2)通过读和老师的讲解理解诗意,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温故而知新

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谁能给大家背几句?(1-2个同学)学生有可能背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张继《枫桥夜泊》、白居易《暮江吟》、刘禹锡《望洞庭》等。(齐背)

刚才大家背的这几首诗,有二个特点:

1、它们都是写秋天的景象的

(“疑视地上霜”,“月落乌啼霜满天”,“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湖光秋月两相和”。)

2、都有月亮,

其中《静夜思》和《枫桥夜泊》是表达思乡之情的;《暮江吟》、《望洞庭》抒发对月亮的喜爱之意的。那么,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到底是秋天的,还是春天的景?思乡的?还是表达喜爱之情的呢?下面让我们在读中来感悟吧。

三、读(读出层次)

1、默读一遍,看一看诗中有什么不会的字和或不懂的问题,请用笔画出来。(不动笔墨不读书)出示第一张幻灯片。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2、指名读,正音,读准下面的多音字。出示第二张幻灯片。

京口瓜洲一水间(jiàn),

钟山只隔数(shù)重(chón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3、齐读:{由快——慢},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王安石在瓜洲看到了什么景象?(提问1——2人)春江、绿、明月、山、水。

4、打节奏读,注意节奏和押韵{由快——慢}

5、指导朗读,注意停顿和节奏,出示第三张幻灯片。

老师范读。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 瓜洲// 一水间,

钟山/ 只隔// 数重山。

春风/又绿// 江南岸,

明月/何时// 照我还。

6、集体吟唱

按照上一学期教给大家唱《暮江吟》的方法来唱《暮江吟》,大家先自己唱一下。

四、师小结,定感情基调:

常言道:“文读千遍其意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读是学习古诗的关键和好方法。好了,我们今天的第一个任务已经完成了。

现在,谁来讲一讲刚才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感觉?(高兴、轻松、愉快),还是忧郁伤感?(提问1——2人)。

生也可能回答:欢快的,乐观的,忧郁的、伤感的,

那么,你们的感觉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诗文。

五、悟(理解、领悟)

1、理解课题

泊船瓜洲,看到这个标题,就令我们想起《枫桥夜泊》,泊:停船靠岸。在古代,停船靠岸就是快到了晚上,要睡觉休息了(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为当时没有导航技术),所以这首诗的标题也可以改成《瓜洲夜泊》、《夜泊船瓜洲》,这首诗写作的时间应是临近晚上,地点是瓜洲渡口。

师: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为什么说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作者。

2、作者简介——由学生制作一张幻灯片。王安石是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板书:江西临川人)

师:王安石是在一种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我们还要回到公元年1071年王安石任宰相,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变法革新,但是立刻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大官僚们的反对,他主动辞职,回到了从小与父亲一直生活的,被他视为第二故乡的南京。8个月后,又重新被宋神宗启用,这一年王安石已经55岁,王安石二次被拜相,他可以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了。心情愉快,同时对前途的忧虑,在赴任途中写下了此诗——决定了本诗的感情基调(心情愉快、眷恋家乡、忧虑前程)。我们懂得了这些,这首诗就好理解了。

(1)诗中描写了那些地点?

学生可能回答出三个:瓜洲、京口、钟山。

老师补充,还有京城开封,江西临川(王安石的故乡)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指南京,王安石的第二故乡。

开封:今天的河南开封市。(可出示第四张幻灯片,表示四个地方的关系)

所以,就可以解决了最后一句中的“还”——回南京这个问题。

(2)师:王安石在瓜洲看到了什么景象?当时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用诗中的字词来回答。

学生可能回答:“一水、数重山,江南岸,明月”。(板书)

师:站在瓜洲——望京口——想钟山——触景生情产生了:

1、愉快、喜悦之情

王安石二次被拜相,他可以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了。心情愉快,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一水,数重山都不算远。

2、思念

从2个方面可以看出对故乡的思念:

(1)王安石二次被拜相,他可以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了。心情愉快,可是又要离开故乡,所以不免又思念家乡。现在故乡近在咫尺,可是会越来越远的。

(2)我们可以结合白居易写《暮江吟》来理解,白居易也是触景生情,可他——离开京城长安,离开了朝庭的纷争,一路上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王安石是——赴任,虽然可以施展抱负,但前途未卜的担心,使他想早日告老还乡。这也是人之常情:“游子思乡,他乡苦,故乡甜”。

师:还有那些景物使王安石思乡的?

春风、江南岸、明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的家乡太美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着天上的月亮,感叹月是故乡明,此时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一股浓浓的思乡情油然而生。

3、忧虑、无奈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重心,是“又”字。其实王安石在这里并不是要刻意描绘江南春景之美丽,他把诗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绿”字上,他要表达的是“春风”尚且有情,还知道一年一度“又绿江南岸”春回江南,而诗人自己呢,却不得不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江南的家乡,违心地重登仕途。这一去,前途吉凶莫测,不知何时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个“又”字,融情于景,实在是诗人满心难以排遣的无限乡愁的真实写照。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对故乡欲回不能,欲罢不休的无奈。今日明月送我去,他日明月“何时”送我还?仕途险恶,吉凶难测,那“何时”二字是诗人发自肺腑的一声沉重叹息,蕴含了诗人对险恶仕途的担忧,对施行新法前途的顾虑。诗意忧思深切,格调也十分苍凉,是如闻其声的一声喟然长叹,是诗人抑郁消沉心态的真实自然的流露。

以下可做备用环节: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形容词做动词,使动用法,用得绝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或者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师:“绿”字用得好的原因:(第四张幻灯片)

1、反映了江南水乡早春嫩绿的色调。

2、表现了春风使大地复苏的神奇。

3、表现了绿的层次美、动态美。

六、赏——意境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写出了一江之隔的几个地点,还展示了春的新绿,月的皎洁。色泽鲜明,以及对故乡欲回不能,欲罢不休的无奈。诗人推敲文字的风范。

七、翻译:京口”与“瓜洲”只有一江之隔,而钟山离这里也只有几重山之远。一年一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的大地,什么时候才能让我趁着明月再回来呢?(第六张幻灯片)

八、课外拓展

选做题1、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2、如果他来到你的身边,根据你掌握的通信和交通方面的知识,你会怎样劝尉他?排解他的乡愁?

3、继续收集有关描写思乡的诗歌。

泊船瓜洲

长江水 思念

景 钟山 情 愉快 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

江南岸 忧虑 无奈

泊船瓜洲教案六年级 泊船瓜洲教案幼儿园中班篇十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的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 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达自己感情的。

1、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

2、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达自己感情的。

课件

一、导入

1、 齐读单元导语。

2、释题。 泊: 停船

3、知诗人:王安石,北宋诗人,祖籍江西临川县,因父亲在江苏南京担任官职,后死于南京,因此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据说这首诗是诗人从南京赶往北京做官上任的途中写的。

4、读题。

二、学习古诗

1、齐读古诗

2、生根据注释理解整首诗的大意。

3、前两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理解诗句:京口到瓜洲只有一江之隔,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体会诗情:

人在途中,心系家乡

我从故乡南京出发去北京,途中将船停靠瓜洲,看见江苏的镇江到瓜洲只有一水只隔,镇江离我的家乡南京只隔着几座山而已。

(1)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出门主要靠的是?走习惯了,"一水之间""重山之隔"已经算是很近了,虽然我现在离家只有"一水之间""重山之隔",但是我是在赶路啊,在慢慢地远离家乡啊。(板书:人在途中,心系家乡)这种还没走远就想回家的心情是(后两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天过去了,又有再来的时候,你瞧,他把江南大地吹绿了,那么团圆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照我回家乡。)

(2)朗读体味情感

这种还没走远就想回家的心情,你有吗? 送进去 读!

心在家乡,人却离家越来越远,这是一种南辕北辙的矛盾。 你边读边体会!

就把这种想重返家乡的感情寄托给象征着团圆的明月吧! 你读吧!

三、背诵并默写。

泊船瓜洲教案六年级 泊船瓜洲教案幼儿园中班篇十一

1.自选方法学习古诗,“读读、背背、议议、画画、写写”。

2.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已学过了许多古诗,回忆与月相关的古诗?

生:《静夜思》、《枫桥夜泊》等。

师: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一首古诗也是跟月有关的,这首诗的题目我写在黑板上了,谁愿意大声地念给大家听呢?好,请你来读吧(微笑地请一学生)。

生1:(大声地)泊船瓜洲。

师:可以,谁再来?声音要大一点,你来(请学生)。

生2:(大声地)泊船瓜洲。

师:非常好。再来(请学生)

生3:泊船瓜洲。

师:第一个字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什么?

全班:(大声地)bǒ。

师:连着题目一起读,一、二

全班:泊船瓜洲。

师:这是一首很著名的古诗,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王安石写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这节课我们要把这首诗学好,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打算怎样来学习这首古诗呢?要完成哪些任务呢?

生1:要了解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生2:要懂得题目的意思。

生3:要抓住重点词来理解诗的意思。

生4:还要了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5:要先读。

生6:还要背诵。

师:好,我们就初定三个任务。(读、理解、背诵)

(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主体”地位怎样才能得到落实?我有意识地将学生推进学习的实践活动中。背诵古诗,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造平等的交流机会。让学生确定学习任务,使而后的学习变成学生自已的事。)

师:我们先说说怎样读,分小组读,一个一个地读,其他的听,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志地方。读错的马上帮助他纠正。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课件出示配乐诗句。老师巡查、指导。)

师:(充分朗读后)好,刚才在小组学习的时候,有没有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告诉老师好吗?

生:有。

生1:京口瓜洲一水间的“间”我读成jiān,同学告诉我“间”在这里是间隔的意思应读ji?n。

师:很好,还有吗?

生2:钟山只隔数重山的“重”我读成zhònɡ,同学告诉我数重是几层的意思,所以应读chónɡ。

师;很好。还有吗?(没有举手)。没有了,刚才小组学习的时候,同学们很认真。但我注意了,些同学读得不是很流利,小组长就多给了这个同学机会,请他多读一遍,非常好!这就是合作学习精神。现在敢读给大家听吗?

全班:敢!,

(反思:同学之间懂得合作,互相倾听,互帮互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氛围。)

生:朗读古诗。

师:很好,语音准确。声音略低了一些,谁能读得高一些?

生:朗读古诗。

师:读得流利。

生:继续读。

师:好,看来我们第一个任务完成得不错,大家读得认真,在读的过程中你们一定读懂了不少的内容。现在我们看第二个任务;理解。请同学们给合注释和手边的资料讨论,看看你们弄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还有哪些读不懂的提出来小组讨论。如果小组同学不能解决的问题,你可以离开座位找你认为最有水平的同学来解答,开始。

全班:(学生按要求合作学习、讨论。)

(反思:给予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讨论,对这首古诗无疑是一种好办法。)

师:(巡视,逐一到小组倾听、指导。)

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汇报一下你的读书收获,好吗?

生:我知道了这首诗的意思……

生:我知道了泊船瓜洲的意思。

师:很好。其他同学呢?

生:我知道了“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师:谁能将诗中“瓜洲”、“京口”、“钟山”按方位画一个简图?

生:学生自由画图。

师:老师巡视。然后请画好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学生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生:学生到黑板上画图。

师:我们共同来看一看,画得怎样?

生:画得很好,把它们的位置画准确了。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个同学画得也很棒,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生:学生到黑板前展示。

师:同学们还读懂了什么?

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是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诗知道。

师:诗人要“还”到哪里呀?

生:家乡。

师:对。从这一诗句中我们知道作者非常地想回到家乡。你能把诗句这个意思读出来吗?同学们听一听,看看是不是很着急回去?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读得如何?

全班:一般。

师:(微笑地对生)你可以再读。

生1:再读。

师:怎么样啦?

生:有进步了。

师:谁来帮助他?

生2:读

师:再读一遍。

生2:有感情地朗读。

师:很不错了。谁再来?

生3:读

师:读出些意思了。谁再来?

生4:再读。

师:读得很棒,把意思读出来了。聪明的孩子一下子就听出来,要把哪些字读好?

生:又绿了。

师:还在吗?

生:何时、照、还。

师:很好。全班同学试试看。

生:齐读。

师:不错。再读。

生:齐读。

师:很不错,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京口和瓜洲只隔着一条江?

师:哪个字是长江的意思?

全班:水。

师:哪个字是“隔着”的意思?

全班:间。

师: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这说明它们之间的距离怎样?

全班:很近。

师:(微笑对着生5)我们想听你能不能把很近的意思读出来,想想怎么读?(停一会儿)开始,好吗?

生5:读。

师:要着重把什么字突出来念,可以表示两者距离很近呢?

生5:读。

师:有进步了,谁再来读?

生6:读。

师:特别是有些字…

全班:间。

师:还有什么?

全班:一水。

师:很好,(提高声音向全体同学)读。

全班:朗读。

师:全班朗读全诗。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出意思来了。现在可以把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呢?

师:(没有举手的学生)看来都懂了,让老师来考考你们吧!课件出示(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作者作诗过程中曾改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试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小组讨论。

生:小组讨论学习。

师:巡视,逐一到小组倾听、指导。

师:小组交流。

生:可能用过“吹”字,只说明春风的到来,而不能看出江南变绿。

生:可能用过“到”“过”字,只是说春风来过江南,而“绿”字用得好,它表现出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绿”字给读者以鲜明的色彩感和生机感,表现出春天到来后长江南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生:还有,春天来了江南变美,诗人就会思念家乡。

师:是呀!明媚的春光更引发诗人想回家看看的念头。

生:“绿”字用得好。

师: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千古佳话。同学们应该学习王安石的这种精神,平时作文时应注意用字、用词的准确性,养成善于推敲善于修改的习惯。

(反思;课中放手让学生学习、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师:冬去春又来了“我”没有回到家乡。同学们知道了这些内容,朗读就一定不一样了。现在我们重新把诗句读一遍,要把诗的意思读出来。自由朗读,开始吧。

全班:自由朗读。

师:谁愿意读一读?

生:朗读全诗。

师:“春风”、“明月”、“绿”、“何时”读得很好。谁再来读?

生:朗读全诗。

师:非常好,很聪明!我们一起来读,一、二、

全班:齐声朗读全诗。

师:好。同学们,再读诗句有没有产生新的一些问题呢?

生:京口和瓜洲很近,和家乡只隔几重山,为什么不能回家乡呢?

师:这是个十分有水平的问题,王安石为什么这么想念家乡,为什么又不回去呢?思考一下,你们找的资料有谈到这个问题的吗?

全班:纷纷看自己的资料。

师:我补充一些资料给大家看,看完后回答问题。(发资料,每一个学生一张)

全班:阅读自己和老师发下来的资料。

师:巡视、辅导。

师:看完了吗?

全班:看完了。

师:请告诉你知道的情况。

生1:知道在什么地方写下这首诗的,泊船瓜洲时写的,是在江边。

师:这时诗人正做什么事情?

生2:去赴任的路上,所以说是在赴任路上写的。

师:还知道些什么呢?

生3:我还知道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他诗写得好啊。还知道什么?

生4:王安石原来是不想赴任的。

师:恩,两次推辞皇帝都没批准,所以……

生4:所以他在江边写下这首诗时,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

师:非常好啊!怪不得他刚出来就这么忧愁、忧伤。他前面的路是一条艰辛的路啊!这一去呀,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了。同学们请注意,最后一句他用了什么标点符号?

全班:句号。

师:他不是在问,而是在心里……

全班:想。

师:对,想自己的蹉跎,想……(请一学生)

生5: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师:是啊,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这首诗充满了了忧愁。现在,我们再来读,感受就不一样了,(作手势)我们再读。

三、背诵。

全班:(读)

师:不太好,同学们要体会王安石的心情啊。

全班:(再读,很有感情地)

师:非常的忧愁,这一去呀,不知何时返回家乡了。会背诵了吗?

全班:会!

师:我们一起试一下,忧愁地背诵啊。

全班:(一起背诵)

师:很好,我们的任务完成了没有?

全班:完成了。

师:我要特别表扬你们,你们是自己完成了任务。现在,布置作业。(王安石是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许多作品脍炙人口。找一找有关王安石写的诗读一读。)

(反思: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少年时代,聪颖好学,年轻时就中了进士。他的诗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做地方官时,曾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北宋神宗皇帝非常赏识他,1069年调王安石任参政知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并在对西夏作战中取得了胜利。但王安石推行的改革,遭到朝廷内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三年后,他辞去了宰相的职务,回到了南京的家中,寄情于山水。

一年后,皇帝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他两次推辞而未获批准。这年春天,55岁的王安石从南京出发,上京赴任。有一天晚上,夜宿瓜洲江边,感时伤景,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重任宰相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又回到了南京,过起了隐居生活。

泊船瓜洲教案六年级 泊船瓜洲教案幼儿园中班篇十二

打破串讲串问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紧扣诗眼“还”字,引导学生披文入情,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运用比较法品味欣赏“绿”字在本诗中的作用,学习、体验诗人苦心推敲字词的写作态度。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品味欣赏“绿”字在本诗中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初步感知诗人思乡之情

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板课题),这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板书)在旅途中写下的一首思念家乡的诗。

2、把你收集到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3、教师范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音)

4、出示课件,自由读诗,判断六个多音字和一个变音字在诗中的正确读音。

5、指名判断读音后齐读。

6、自由读诗,并从诗中找出能集中表达诗人想回家的一个字。(“还”字)

7、你知道诗人是在什么地方写下这首诗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解题,板画)

(过渡:诗人停船瓜洲,想念着离自己不远的家乡,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人的家乡在哪里?诗人又是怎样通过短短的四句诗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呢?)

下面我们就通过理解诗句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二、紧扣“还”字,披文入情,深入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1、自由读诗,根据注释,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2、自由汇报:你学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

若a:学生汇报

一、二句的诗意,师引导生从这两句诗句中找出有关的地名,并弄清它们的位置关系,指名一生上台在原有的长江图上贴画,并看着图示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问:从这两句诗句中你还体会到什么?(可提示:从“一水间”、“只”、“数重山”等词去体会)

(板书:靠家近——很想还)

若b:学生尝试解释第三句,并从“又”字体会诗人的感情。(板书:离家久——早想还)

师引导想象:假如你来到江边,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对岸,而对岸的不远处就是你离开很久、思念很久的家乡,此时你有何感想?(生答)诗人此时有何感想呢?生汇报学习第四句。

引导:谁能加上语气词(啊、呢)把第四句的诗意及作者强烈的思乡情表达出来?

问:谁能用三个字概括诗人此时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板书:思家切)

问:诗人思家切,可他能还吗?你认为后面应该补上怎样的板书?(引导生板书:不能还)

问: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诗人为什么不能还?)

讨论、升华诗情,体验作者情感:既然诗人已经离家很近了,而且他又这么渴望回到家乡去,那他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让生先猜测有几种可能,师再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

4、有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试着背诵)

5、同桌互说诗意。

三、品味“绿”字,咬文嚼字,体会诗人用词之精妙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首诗中有两句诗因某个字用得特别妙而成为千古绝句,有谁知道是哪两句诗、哪一个字吗?(绿)

2、师:对,据说王安石为了这个“绿”字,推敲了很久,进行了十多次修改,最后才决定用“绿”字,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到、过、入、满……)你能放到诗中读一读吗?为什么最后用了“绿”字呢?它好在哪里?

3、教师总结: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王安石,推敲一下以下的句子该用什么字好。

四、选字练习,学习运用,体会“推敲”的妙处

1、选择最恰当的字填入括号内,并说说理由。

旺、浓、闹

红杏枝头春意()。

起、动、翻、皱、拂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2、自由填字:

春风吹()了树梢,吹()了小草,吹()了河水,吹()了花苞。

五、总结全文。

附板书: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靠家近—>很想还

简贴画

春风又绿江南岸,-}离家久—>早想还

明月何时照我还。-}思家切—>不能还

教后记:《抓住诗眼悟诗情

咬文嚼字学推敲》

一、抓住诗眼悟诗情

《泊船瓜洲》这首诗字面意思相对比较简单,诗意容易理解,于是我打破了传统古诗串讲串问、逐字逐句讲解的教学方法,而是紧扣诗眼“还”字,提炼出“很想还——早想还——不能还”这一教学主线。而这一主线正是诗人情感发展的逐渐深入,如何让学生体会诗人的这一系列情感变化呢?我主要采用了让学生自读自悟、交流汇报,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眼,如抓住“一水间”“只”“数重山”体会诗人“离家近——很想还”,抓住“又”字体会诗人“离家久——早想还”,抓住“何时”体会诗人“思家切——不能还”。并通过板画贴图帮助学生理解“瓜洲”“京口”“钟山”的地理位置关系,进一步体会诗人离家近却不能还的情感。教学至此,学生自然而然会产生一个强烈的疑问:为什么诗人离家近、离家久、思家切却不能还呢?然后让学生猜测诗人不能还的原因,最后教师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此时便会油然而然对王安石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能还的那种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高境界所折服,并深深地体会到诗人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烈的思乡情。

二、咬文嚼字学推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一诗句不仅写出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而且道出了王安石改字的一段佳话。于是我抓住“绿”字进行延伸教学,使学生不仅为诗人的高尚情操所折服,还为他咬文嚼字的创作作风所感染,在王安石炼字的故事及教师过渡语言的激励下,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活了,不时地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对“选字练习”“自由填字”的推敲,确实有了学生独特的见解。通过这一教学,相信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一定不会忘记要“咬文嚼字”。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