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总结(6篇)

2023年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总结(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3 19:41:18
2023年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总结(6篇)
时间:2023-03-23 19:41:18     小编:zdfb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总结篇一

今年以来,支队在市局党委的领导下,以 “三基”工程建设为载体,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特点,站在新起点,立足新职能,坚持 “抓队伍、抓法制、抓机制、抓保障”为切入点,突出抓好队伍正规化、执法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基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抓好队伍建设,努力打造过硬公安队伍。

抓好队伍建设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为此,支队提出建设“四化”公安队伍的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抓好队伍建设,为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建设过硬领导班子。一是把领导班子建设放在首位,从支队领导班子自己建设抓起,努力建设“学习型”、“团结型”、“务实型”、“亲民型”、“廉政性”五好领导班子;二是加强公安机关的党建工作,高度重视基层所队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坚持“治警先治长”,抓好科队长干部培训和管理,实行量化考核、定期讲评,鼓动先进、鞭策后进,极大地调动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为干部队伍的茁壮成长和公安工作的长效开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二)建设过硬公安队伍。一是支队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广大民警的头脑,不断提升民警的政治素养;二是按照市局“大教育、大培训”的要求,以“三懂五会”(懂方针政策、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和会擒敌自卫、会执法值勤、会管理服务、会群众工作、会微机操作和应用)为重点内容,不断深化大练兵工作,突出抓好民警执法办案能力、微机操作应用能力、警务实战技能和群众工作能力的培养。除省厅、市局调训外,根据日常工作安排和不同岗位的需要,我局还积极开展集中训练和各类业务工作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队伍的整体战斗力。按照立足岗位、贴近实战的要求,创新训练的方式方法,保证民警的参训时间,将教育训练工作融入到日常警务活动中去,做到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增强教育训练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严格落实各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通过开展创建无违纪所队活动和签订廉政责任书,抓好各项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和公安机关内部纪律的贯彻执行,加强警营廉政文化建设,组织民警到枣庄台儿庄、省监狱进行革命传统、廉政教育活动,做到正面引导和警示教育相结合,提高广大民警的防腐拒变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民警违法违纪情况的发生,达到纯洁公安队伍的目的。五是严格落实从优待警措施,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起来,加大从优待警力度,切实从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爱护民警,努力消除民警的后顾之忧。建立健全特困民警家庭救助、定期体检休假及其他保障制度,不断提高民警的生活福利待遇,改善民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激发队伍干好公安工作的热情。

二、抓好法制建设,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法制工作是公安工作的基石和生命线。今年年初,根据市局党委提出的关于“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要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的指示精神,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提出“抢抓机遇、狠抓建设、走在前列的法制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对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进了支队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顺利健康展。

(一)切实抓好“硬件”建设。今年以来,在市局领导亲切指导和有关警种部门的大力帮助下,支队抓住市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大楼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市城管执法局等部门的资金方面支持,先后投入?余万元用于支队办公场所、办案区的规范改造及购置设备。目前,支队建起统一外观标识、突出公安城市管理特色的办公区域和办案功能齐全、设施一流的案情分析室、物证保管室、询问室、讯问室等办案功能区,并安装了音像同步录制设备和监控设施,保证办公、办案工作的需要。

(二)切实抓好“软件”建设。大力加强科技强警战略。一是支队通过经常性地召开法制工作例会、执法讲评会,举办集中训练班,组织参加诉讼案件旁听,组织公安业务法律知识考试等会议和活动,在全局范围内积极掀起学法、用法高潮,对民警进行法制教育和培训,鼓励民警参加司法考试,20

10、2011年支队四名民警顺利通过全国司法律师资格考试。目前,支队正进行办案模式信息化改革,开展网上警综系统平台技能操作培训,进行网上办案流程应用,推进办案信息化进程,为现实斗争服务;二是注重从日常执法执勤中查找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大力整治那些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执法执勤制度,不断提高执法执勤的规范化程度;三是不断完善健全执法办案机制,推出执法办案全程跟踪制度,建立民警、单位执法档案,落实执法责任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完善考核机制,强化奖惩措施,以此来促进支队整体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的提高。全年,我局办理刑事案件?起,行政案件?起,未发生一起案件涉访涉问题;保障城管执法活动?起,配合。。。,未因民警执法不当引发生任何不良社会舆情。

三、

抓好警务机制创新,搭建基层发展的基础平台。

基层基础工作是公安工作的基石,近年来,支队坚持从创新警务机制入手,不断强化基层基础。我们结合公安城市管理工作,重点加强了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建立警务责任区。全市设立了?个警务责任区的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和群众需要的重点环节,将警力摆放在发案弥补了基层派出所、巡警力量的不足,发挥《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以《》为题进行刊登。二是充分利用全市公交车、出租车司机这一宝贵资源,构建信息网,积极物建情报信息站点、发展特情、治安耳目和信息员等秘密力量。及时搜集、汇总各类信息,加强治安形势分析和情报信息研判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准确、翔实第一手资料,为维护稳定和治安防控提供有效预警信息。今年九月份以来,支队以开展“六小警务”、“换位体验”、“维权教育月”等活动为契机,组织民警先后深入到基层进行走访调研和开展讲座活动,与基层部门负责同志会商维权协作机制和应急行动方案,与基层保洁人员进行座谈,征求意见建议,排查各类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了解基层保洁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力所能及地为大家排忧解难和办好事、实事,并发放《致全市基层的一封信》、“警民联系卡”等宣传资料,赢得他们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引导基层部门、逐渐融入支队情报信息建设,取得预期效果。至十月中旬,共举办知识讲座50余场次,征求意见建议200余条,搜集各类情报信息400余条,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好事、实事70余件,赢得全市基层系统职工的高度赞誉。《日报》《时报》《齐鲁晚报》《山东商报》和“电视台都市频道”、“电视台新闻频道”、“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纷纷跟踪报道活动开展情况,宣扬了公安的“亲民、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三、开展维权打击,助推信息网建设。工作中,支队注重突出抓好涉及城市基层方面的“小案件、小矛盾、小纠纷”,充分发挥公安职能作用,对侵害基层合法权益和影响安全感的各类案(事)件,细致排查化解、重拳出击,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有效遏制了城管基层领域侵权案件高发势头,震慑了此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了基层的合法权益,净化了社会环境。《齐鲁晚报》《时报》和电视台“都市频道”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16039”城管服务热线高度关注,社会各界群众予以强烈谴责。对此,支队领导高度重视,闻警而动,立即启动联合维权机制,多方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维权活动,多次督导并派出专门力量参与问题的调查处理工作,在支队民警主动介入下,问题均得到了合理、妥善解决,维护了的合法权益,民警以快捷、高效的工作作风赢得基层部门和市民群众的高度称赞。“市城市管理局”主网页、《每日城管》等也多次刊登报道有关情况。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体民警的共同努力,支队基层基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应当清醒看到,我们的打防控工作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基础工作服务实战成效不明显,执法质量仍有反复,队伍正规化程度和整体素质能力不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发展。在新的一年里,直属支队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坚定践行“两个最大”理念,紧紧围绕“打造最安全城市,建设最满意队伍”的目标,深入推进以警务信息化、打防控一体化、“三基”工程实效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警务机制建设,全面促进临安公安工作发展升级,不断提高维护社会稳定、驾驭治安局势、优化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为我市构建现代化生态市创造更加稳定、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总结篇二

××县司法局

二〇一二年度基层基础工作总结

2012年,全县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在局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组织构建、规范运作、创新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我县经济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层司法所工作

一是年初县局与各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对基层基础业务工作、行政管理、党风廉政建设、考核考评方式等都作了详尽规定,着力提高司法所人员的管理水平及工作质量;二是进一步完善司法所硬件设施建设,对东升、骆市、小桥、玲珑、老林、消水、双河、绿水等司法所配备了功能齐全的办公桌椅、沙发、档案柜、文件柜、电脑、数码相机、打印机、空调、备勤装备等办公设备,各种制度公示上墙,外观标识统一规范,并统一制作发放各类登记簿册23种,1583册,购置登记簿册夹299个,制定司法所工作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68种,并汇编成册,人手一本。目前,13个在编司法所除城南、新店司法所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外,11个司法所的办公用房建设,通过新建、划拨装修、改建等形式,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司法所办公室、调解室设备齐全、制度规范、房间宽敞明亮,工作条件和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通过加强司法所的建设,缓解了因硬件设施缺乏而—1—

影响司法所工作开展的瓶颈问题,提高了全体司法助理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

二、人民调解工作

为了深入开展优秀人民调解员评比活动,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和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今年以来,我局结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各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继续开展优秀人民调解员评比活动、“三案攻坚”、“人民调解化纠纷促和谐”和“大排查”、“大调处”专项行动,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各级调解组织加大介入社会难点、热点矛盾纠纷化解,大力开展“三案攻坚”活动,认真开展社会矛盾纠纷特别是重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主动参与群体性矛盾、群体性上访纠纷的调解,坚持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报告制度和重大矛盾纠纷信息预警处置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维稳“第一道防线”作用,筑牢基层维稳防线,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2012年,全县司法所举办人民调解员培训班53场次,培训调解员5354人;整顿调解组织70个,调整调解人员132人;认真开展人民调解“五进”活动,在工业集中区、汽车客运中心分别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工业集中区、客运中心、北坝市场、东门口市场、太蓬山景区分别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室;继续在中心场镇集中开展宣传《人民调解法》活动53场次,在乡镇设立宣传站(点)53个,办宣传专栏18处出刊120期,发放人民调解宣传资料2万余份;全县各类调解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432次,排 2——

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001起,调解成功3842起,调解成功率达96%以上。防止民转刑案件9起25人次,防止群体性上访事件32件409人次,制止群体性械斗8起69人次,基层司法所为各级政府提合理化建议63条,被采纳48条,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有力地维护了当地的社会和谐稳定。

三、社区矫正工作

年初,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颁布《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后,我们认真组织机关业务股室、司法所和社区干部以及矫正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参学人员达232人次,学习和掌握相关业务知识,编印《社区矫正法律法规汇编》600余册,分发给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学习,对27名见面在册的社区矫正人员开展技能培训6场次,采用定期、不定期集中进行思想与公德教育、法制教育以及社区服务教育,使矫正人员通过学习、劳动与培训,彻底改过自新,重新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同时,认真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帮教”专项活动,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集中走访、摸排及帮教,进一步摸清底数,及时落实矫正措施,帮助解决矫正对象工作、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各司法所对见面报到的社区矫正人员实行见人建档,一人一档基本信息管理制度,加强日常信息和台账管理,努力防止其重新违法犯罪,提高矫正质量。目前全县摸底统计有社区矫正人员240人,初步核实在册人员72人。今—3—

年接收社区矫正对象46人,实际报到27人,见人建档27人,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

四、安置帮教工作

今年,全县收到监所刑释解教人员信息200人,其中刑满释放人员185人,解除劳动教养人员15名,逐一进行登记,建立信息卡片,完善相关档案资料,并对报到人员进行了衔接,办理相关手续。认真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帮教”专项活动、“奔新生、奔富裕、促和谐”主题帮教活动和“无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乡镇(街道)” 专题活动,对近三年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集中走访、摸排及帮教,进一步摸清底数,及时落实帮教措施,帮助解决帮教对象工作、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强其“奔新生”的决心,我们始终把预防重新违法犯罪作为安置帮教工作的“首要标准”,组织力量深入53个乡镇、178个村社,对未报到的160名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了调查走访,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完善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库,协助所在乡镇和相关部门,解决低保46人,临时救助24人,协助乡镇、村、社落实田地160人。各司法所认真执行“六清楚”“五必访”“四必谈”工作制度,真正做到底子清、情况熟,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我县安置帮教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有效的将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内。今年,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完成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160人,安置率达到80%。

4——

五、明年工作打算

2013年,全县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局党委、行政工作大局,进一步完善基层基础建设,加强组织纪律作风建设,提高司法助理员基本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的职能作用,努力为维护全县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一是加强基层司法所队伍建设。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展好司法行政队伍的思想教育、纪律作风教育、以及业务知识培训工作,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立场坚定、思想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业务过硬、执行有力的高素质基层司法行政队伍。

二是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管理创新。加大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力度,健全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完善人民调解工作体系。对民间纠纷要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把纠纷激化案件减少到最低限度。重点健全城镇社区、工业园区、城镇小区、车站码头、商贸市场、农村院落、接边地区以及新兴行业、新社会组织等专业性、行业性、联合性人民调解组织,发展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类型化人民调解员队伍,特别是抓好医患纠纷、消费纠纷、物业纠纷、交通事故纠纷、征地拆迁纠纷等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室建设工作,实现人民调解组织的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

—5—

三是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力度,及时掌握民情动态,把工作做细、做实,把矛盾纠纷消灭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四是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重新犯罪率。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责任化”的工作要求,完善组织网络建设,形成专群结合,协调规范,运转有序的工作格局。认真搞好服刑在教人员和近三年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调查统计工作,建立健全个人档案,完善衔接运行机制,强化信息反馈,确保刑释解教人员不脱管、不漏管、不失控。

4、积极稳妥地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逐步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完善运行机制,规范工作程序。围绕“矫正”这个核心,努力探索提高教育矫正质量的有效方法。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和群众的支持。

××县司法局

2012年12月12日

6——

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总结篇三

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是公安事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几年来,上级公安机关对基层基础工作也相当重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基层基础工作有了长足发展,驾驭和控制社会治安的能力也有了全面提高。但是,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因素的制约,基层基础工作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与困难,成为制约公安工作的瓶颈。现笔者结合派出所工作实际,对基层基础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基础工作谈谈自已的看法。

一、当前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现状

(一)警力不足与日趋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不相适应

以笔者所在的安阳派出所为例,辖区总面积11.8平方公里,下辖6个居民区,8个行政村,实有人口10万余人,是瑞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辖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带来了大量的社会治安问题,派出所的工作任务和压力日益繁重。一是刑事案件逐年高发。2005年安阳辖区发刑事案件1378起,2006年发1492起,同比上升8.2%;2007年1至8份已发1058起,尤其是街面两抢案件频发。二是治安管理工作繁重。辖区现有ktv6家,迪吧2家,桑拿按摩场所16家,旅馆业92家,网吧22家,边缘性行业262家,这些行业场所极容易滋生违法犯罪,治安管理任务非常繁重。三是打击破案任务艰巨。为完成打击指标,派出所民警加班加点成为家常便饭,工作均处于超负荷状态。2007年1至8月份,安阳派出所已自破各类刑事案件160起,查处治安案件344起,移诉对象81名,治安拘留281人,三教35人,基层派出所实际上已成了一支“破案小分队”。四是接处警情应接不暇。安阳派出所每年的接警量仅110指令就在8000起以上,2007年1至8月份接处警6266次,平均每月783次,最多的6月份达888次,每个警情基本上要进行现场勘察、拍照、固定证据,还要在110证据管理系统和接处警系统中进行详细反馈。值班民警基本上24小时都不能睡觉,第二天照常要应对日常工作,如果遇上棘手的案件,有可能就要连续加班几天,到第六天又得轮到值班。

但与之相对应的是现有警力配置的严重不足。安阳派出所现有民警25人,其中所领导4人,内勤2人,办案民警11人,巡防民警2人,社区民警6人,每名社区民警平均管辖实有人口16000余人,按照公安部“城区每3000实有人口配备1名责任区民警”的规定,仅社区民警就缺额达27名。因为警力不足,导致警力摆布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广大民警夜以继日工作,仍难以应付,警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完成日益繁重的指标任务,民警经常加班加点连轴转,体力处于透支状态,不少民警出现了腰椎间盘突出、心脏频发性早搏、高血压等症状。

(二)专项行动和非警务活动过多,牵制基层基础工作的开展

虽然公安机关不断强调基础工作的重要性,但“重打轻防”的现象仍很突出,组织开展的各类专项行动层出不穷,打击破案指标连年攀升。仅今年上半年,就有“猎鲨”禁毒大会战、治爆缉枪专项行动、“奋战一百天、打好冲刺战”专项行动、破案追逃、春季铁掌行动等专项行动。这些专项行动大多是以打击破案为主要内容和考核标准的,迫使派出所不得不将工作重心向考核看齐,把主要精力放在打击破案上,大大削弱了派出所在情报信息、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安全防范和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功效,派出所的日常工作得不到正常的开展,民警工作基本处于面上应付状态,在工作上无法发挥主动性和自主权,长期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另外,由于安阳所辖区是瑞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内大型活动多,警卫规格高,安全保卫任务繁重;政府部门视公安机关为“万能胶”,组织的任何行动如房屋的拆迁、劳资纠纷、经济纠纷、拆违、大型活动、殡葬改革等工作都要求民警配合,甚至对精神病人、乞讨人员的救济也成了公安的职责。如有一次一名精神病人在街上追打行人,民警出警到现场,冒着危险才将精神病人控制住,当民警将精神病人送至精神病院时,医院不肯接收,民警给相关部门打了好多电话,各部门却对此事相互推诿,民警饿着肚子一直折腾

了4个多小时,才终于将事情办妥。专项行动和过多的非警务工作,大大牵制了民警的工作时间和精力,长期下去,会给民警造成极大的身心压力,导致基层基础不扎实,防控网络出现漏洞,增加犯罪的时间和空间,各项公安工作也会陷于恶性循环状态。

(三)考核导向偏颇,基层基础工作得不到重视

从目前我局的各种考核机制看,普遍存在着以数字论成绩,以打处数、破案数、罚没数等论“英雄”的现象,在考核分值设置上往往是打击分值大且加分多,基础工作分值少且扣分多。为使考核排名不落后,派出所在日常工作中也就偏重于打击破案工作,不得不增加办案力量,缩减社区民警数,致使民警对基础工作无暇全面顾及,基础工作出现盲区。但是,基础工作量大面广,是一项庞大而繁杂的工作,需要民警通过日常的工作进行积累,不可能像打击犯罪一样,有数字成绩和让人津津乐道的过程。基础工作的成绩不显山露水,闪光点不容易被人发现,同样付出的努力,同样艰辛的工作,出的成效不像刑侦等部门办具体案件来得明显。从立功受奖来看,派出所民警的机会也相对少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四)执法环境越来越差,民警执法缺乏保障

近几年来,公安机关一直在大力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措施,着力提高公安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民警的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公正执法、文明办案程度不断加强。基层民警常年奋战在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他们以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捍卫着社会的安宁。面对着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他们挺身而出;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他们任劳任怨。可是一些老百姓的遵纪守法自觉性并非同步提高,少数人只求民警为其提供服务与保护,不愿承担义务,民警的工作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正当执法活动常常受到不应有的阻挠,一旦不满足他们的不正当要求,就会对民警横加指责,民警无辜遭受群众的谩骂侮辱也只能忍辱负重。110成了“万金油”式的社区服务队,民警为民服务听不到谢谢,得不到认同,有一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警察,把警察队伍中某些个别人的不良行为当成是整个警察队伍的通病,再加上媒体对警察队伍负面报道较多,警察在工作中威信度下降,得不到人们尊重。从平时的接处警情况来看,民警处警时如果遭到群众的恶意中伤,围观群众也表现出不理解、不支持的态度,而且对民警的工作极不配合,更有一些人暴力抗法、暴力袭警却得不到应有处理,这对民警来说是一种比肉体伤害更痛苦的精神伤害。如2005年元旦,某镇副镇长张某酒后滋事,干扰了公共场所的正常秩序。安阳派出所在处警时遭到张某等十几个人围殴,造成民警身上多处受伤,警服被撕破。我局依法以妨害公务行为对张某等人作出行政拘留决定后,张某提出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竟然撤销了处罚决定,认为张某等人的行为不是妨害公务,而是扰乱公共场所行为的继续。这在较大程度上助长了违法者的威风,给基层民警造成了心理的创伤。

(五)后勤保障不到位,严重制约基层基础工作的开展

公安机关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工作经费应由财政全额拨付。近年来,尽管各级党委、政府对公安工作高度重视,逐年加大对公安工作的支持和保障,但现有的公安经费根本无法保障和维持公安工作的正常运转。基层派出所民警不得不在应付繁重的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想方设法去拉赞助、挣罚款,以用来更新改善办公设备、警用装备和日常的办公支出。这样做的结果不但给民警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还给公安机关的公正执法造成严重影响,损害公安机关的执法形象。

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些想法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离开了基础,基层功能就会削弱,公安工作就会失去依托,就会失去工作主动权和控制权。为实现公安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基层基础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从根本上将基层基础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品位,从而有效增强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的能力。

(一)提高思想认识,突出基层基础工作地位

切实改变基层基础工作“口头上重视,行动上轻视”的现状,通过调整基础民警在立功受奖民警中的比例等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基层光荣、基础重要的氛围,增强基层民警的责任感、荣誉感,激发其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基础工作为侦察破案发挥作用后的立功表彰激励机制,建立在同一案件侦破中,发挥作用的基础民警与侦察破案民警按作用大小比例予以表彰奖励的新型评估机制,赋予基础工作新的活力和生命线,以激发基础民警全力开展基础工作的积极性,挖掘和激发其内在潜力。

(二)完善绩效考核,确立正确的工作导向

对派出所的考核不应实行“一刀切”,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因为各派出所的辖区环境、治安特点、功能侧重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应根据派出所工作的共性,归纳其工作重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工作要求和基本运行机制。同时,根据个性,有区别的制定考核标准,引导各派出所各有侧重的开展工作,使各所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增强可比性,实现派出所工作的深入推进。对派出所内部工作的考核而言,也要根据责任分工确立不同的考核标准,正确评价民警的工作,避免“一刀切”带来的考核不公,从而充分调动派出所民警工作的积极性。如安阳派出所从去年10月份开始对警力布局进行重新调整,及时修订了绩效考核细则,对办案组民警和社区民警、暂口职工分组实行考核,每月进行考核排名,按分值发放奖金,奖金差额最高可达2000元,较为公正地体现了奖勤罚懒,在全体民警中营造了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的良好工作氛围,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2007年以来的四色预警连续保持最佳绿色,绩效考核成绩列全市派出所序列第一。

(三)坚持因情施策,强化基层基础保障措施

要根据“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加大对基层人、财、物的投入,探索建立长效、稳定、可靠的保障机制。在警力配备上,要切实按照公安部的要求真正实现警力下沉,解决派出所警力不足的困难,科学整合现有警力资源,合理配置基层警力。在从优待警上,要提高基层民警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如住房、子女入学入托、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等问题。在保障执法权益上,坚决支持民警依法履行职责,对袭警、侮辱民警等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查处严厉打击。在宣传发动上,宣传部门要正确向群众通报治安形势的严峻性,客观地向社会反映基层民警工作的疾苦,以及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危险和任务的艰巨,逐步让全社会理解、支持公安工作。同时,公安机关要切实为基层“减负”,机关单位要减轻多头领导、多头考核给派出所带来的压力,精减对基层所队的检查、考评、验收活动,多进行一些解决实际困难的实在的帮助和指导。

(四)倡导与时俱进,在警务模式上推陈出新

深化勤务机制改革是实现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基层基础工作必须围绕追求警务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这一核心目标,进行警务运行机制的大胆探索和改革。以安阳派出所为例,今年以来,该所积极创新工作模式,科学调整勤务机制,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最大限度地向现有警力挖掘潜力,不断激活警务潜能,实现了工作效能大幅提升。着重做了以下几点:一是优化警力布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该所打破常规,优化警力布局,将辖区科学划分为a、b、c三块,并为各块设置职能均等的办案组和基础组,分别配置办案民警4名、基础民警2名。将暂口职工、户管员、协警等实行切块使用,分至各块实行治安责任包干。通过优化警力布局,整合了警力,切实解决民警单兵作战、警种联动难的困扰。二是优化职责分工。明确办案组民警负责办理辖区所有案件,承担打击破案任务;基础组民警负责治安管理和社区警务工作,不再承担办案任务,使其有足够时间与精力“抓队伍、管人口、搞情报、保平安、创满意”。抓队伍即抓好协警队、户管员、村居巡逻队等治安力量建设;管人口即管好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搞情报即收集前瞻性、预警性治安信息;保平安即指导开展巡逻防范工作,降低刑事发案;创满意即开展便民、利民、为民活动,密切警民关

系。三是强化公开巡逻。该所每天安排60名协警、30辆警用摩托车、1辆处警车由民警带队,统一着制式服装、骑乘摩托车、戴警用头盔进行分时段不定区域的集中公开巡逻,提高街面见警率,增强巡逻密度,营造主动挤压犯罪空间,有效震慑了街面犯罪分子。四是强化集中清查。由基础组民警带领暂口职工、户管员、协警每周自行至少组织3次集中清查和入户核对工作,对辖区内出租房逐户开展排查校对,对未能履行责任的房东严格依法处罚,以罚促登,以罚促管,使出租房和暂住人口底数清、情况明。

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总结篇四

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全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

珙县政府副县长 唐克先

在当前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人员大流动的环境下,社会治安形式日趋复杂严峻,刑事犯罪手段日趋职业化、组织化、智能化。与此同时,广大群众期盼更为安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工作方式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这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警务革命中,我们从更新观念入手,相继突破了制约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瓶颈、操作瓶颈、机制瓶颈,深入推进公安基础工作信息化,全力提升信息化实战应用能力。

一、珙县公安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以更新观念为先导,打破认识瓶颈,形成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强大合力。在信息化建设之初,由于民警的认识不到位,应用技能差和畏难情绪等原因,设备被束之高阁,险些成为“高级垃圾”。为此,我们始终把思想观念的转变作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采取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推进信息化工作常态化。一是制定《信息化技能考核与民警政绩挂钩的实施办法》等政策,要求领导带头学习信息化知识,带头应用信息系统,带头参与信息系统的优化完善。在2009年信息化工作推进中,有5个警务单位的5名所队长,由于带头作用发挥不突出,本部门信息化推进迟缓,先后6次在全局会议上作检讨,被责令限期整改。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边学边用”的办法,使民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近年来,先后8次组织业务骨干到江苏省芜湖、南京和成都、资阳、德阳、乐山等省内外信息化工作先进的地方考察学习,并聘请四川大学专家有针对性的授课和指导。三是以集中培训、会议座谈等方式和手段,积极引导广大民警充分认识公安信息化是公安工作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教育和鼓励民警积极接受新事物。四是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公安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硬任务,从思想上、组织上、设施上、经费上、管理上保障信息网络建设顺利进行。五是选择一批积极性较高、信息化技能较熟的派出所作为试点单位,集中优势人力、物力、财力,打造典型和亮点。通过树立典型,以“典型带整体”全面推进。

(二)以建章立制为重点,打破机制瓶颈,创新信息化工作新机制。在确保信息工作常态化进程中,始终把握规范性、真实性、及时性这三个环节,从制度上保证信息常态化工作与民警日常工作有效结合,让信息化工作的每个环节成为民警的“标准动作”,为信息化工作常态化提供保障。一是完善考核机制,强行入轨。先后制定了《公安信息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信息化技能考核与民警政绩挂钩的实施办法》等强硬的“单轨制”和“捆绑考核机制”,把信息化应用技能与中层干部的“帽子”挂钩、与民警的“位子”、工作环境挂钩,与警务单位经费保障的“票子”挂钩,以“强行入轨”办法保障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二是建立督导机制,捆绑考核。按照“信息办统筹、业务部门指导”原则,整合刑侦、治安等部门的内部信息数据,打破公安内部各警种之间的“隔离墙”,做到互通共享。根据“督查督办、定期通报”原则,要求整合数据后的刑侦、治安、法制等业务指导部门对各自负责的板块不定期开展督查督办,综合应用网上监控、人工抽查等方式对各单位信息检查删改、信息采集数量、质量情况实行每日通报。根据“捆绑考核机制”,发现业务指导部门在督查过程中,应发现而未发现或包庇隐瞒未报的各类数据,实行同等惩处,以彻底解决不如实、不及时、不准确录入信息的现象。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强化考评。在经费保障上,实行经费保障与业绩挂钩的原则,对各警务单位除实行人头基本保障外,按照各警务单位的网上工作实绩实行奖励性保障,干得越多,质量越好,经费保障越多。

(三)以基础工作站为据点,打破基础瓶颈,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在现有的治安形势下,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严重不足直接导致民警疲于应付,对基础工作信息化的“真实、准确、完整、鲜活”基本要求根本无暇顾及,依靠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组织大量警力集中搞“大会战”来收集、录入信息的办法,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显得尤为苍白无力。为真实、准确收集海量的基础信息和保证已采集信息的及时更新、准确鲜活,我们探索建立了信息化基础工作站。一是按照“县财政出资金、县人事出编制、县公安管用人”原则,招聘信息化基础工作员,在各乡镇设立信息化基础工作站。目前,已公开招聘14名信息化基础工作员,设置7个信息化基础工作站。二是明确信息化工作员职责。工作站工作员不仅负责该社区的人口登记,还负责该社区的场所、行业、出租房登记,同时兼任该社区的情报信息员。三是社会联动、打破信息壁垒。为防止出现“公安一家唱”和信息更新不及时的弊端,在县、乡镇两级综治办和社区的组织下,从各小区、单位、楼院保安及守楼护院人员中物色情报信息联络员协助管理,并将协管情况纳入该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四是大胆探索、努力实现多项信息关联。通过警综平台系统的升级改造,在将信息化基础工作站前期采集的海量鲜活基础数据录入平台的同时,对所有已采集的信息进行关联,实现资源共享、无缝隙查询、无缝隙列管,真正达到“查一人、知一户;查一点、知一片”,最终实现“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和“人、房、业”关联的目的。五是创新便民服务形式。在采集信息过程中,利用便携式打印机、数码相机等便携设备随时随地为群众办理暂住证等,真正达到方便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的目的,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四)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本,打破治安防控瓶颈,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一是调整警力,合理布局,不断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前沿阵地建设,形成以中心派出所为主导,以驻警点为支撑的点线面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二是健全派出所基础信息系统,整合派出所的各类基础工作管理台帐,将各类管理工作浓缩提炼成地理房屋、实有人口与实有单位,从而为一线民警提供了一个开展基层基础工作的有效平台,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和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三是按照“一警多能,快速机动,提高效能”的原则,整合资源,交巡合一,不断加大社会面治安防控力度。通过以上工作,保障了全县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群体性事件增幅呈递减趋势,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一盗”案件不同幅度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较大提高。

二、我县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信息化应用数据少,动态性差、信息化建设转化为现实战斗力存在差距。基层工作综合信息系统建设规模大,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大多数系统模块信息数据少,信息系统为实战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大打折扣。工作对象、被侵害信息主要依靠被动更新,数据动态性差,不能及时反映本地人、财、物、组织等实际情况的变化。

(二)公安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重建设、轻使用现象依然存在。应用是信息系统建设的灵魂,是信息化工作的核心,没有应用的带动和依托,就没有信息化。当前,基层所队信息化应用不够普及,已经建成的基层所队主页及应用开展较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存在重建设、轻使用问题。基层人口系统信息,部分模块数据量少,更新慢,应用价值不高;各所队配备的公安网计算机浏览网页的多,业务查询的少,系统应用的少,特别是在逃人员、被盗抢机动车、犯罪人员等直接支持一线实战的业务数据应用率不高。

(三)系统应用的推广力度不够,应用水平不高,推进进度不平衡。目前,办公自动化在县局及各派出所得到了全面应用,但具有相对的局限性,信息的综合利用率不高;各所属单位和基层所队推进不平衡;基层民警队伍的整体科技素质还不高,民警技能不强,应用能力较薄弱,还不能很好地使用系统,充分发挥系统应有的作用。

三、加快推进我县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信息化应用的责任感。一要牢固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理念,真正确立“信息就是基础,信息就是警力,信息就是战斗力”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加强信息化应用知识的普及。二要广泛宣传,培养信息化应用意识。积极教育引导广大民警充分认清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时刻铭记“不懂科技应用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懂科技应用的民警将失去工作权”这一理念。三要充分运用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引导,使民警特别是部分意识不强的民警深刻认识到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是新时期公安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加强培训,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的技能。一要根据民警信息化应用技能的不同程度,分为初学、初级、中级等不同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二要集中培训骨干,然后由骨干在各部门组织训练。三要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培训效果。四要由各警务单位组织民警“结对帮扶”,有针对性地提高操作技能。五要对接受能力弱、技能掌握基础差的同志,在普遍培训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强化训练。在培训措施的保障上,坚持以考促训。

(三)深化应用,充分凸显信息化应用的实效。一要拓展公安信息来源,延伸公安信息化应用触角。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制定各类信息采集、应用制度,使信息采集、维护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结合起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不断强化各单位及民警的情报信息应用意识,把信息采集录入同维护稳定、打击犯罪、为群众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引领民警进行警务实战。二要贴近实战需求,发挥立体综合作战的最大效益。进一步优化“警综平台”,强化信息的研判和实战功能,切实把信息转化为战斗力。要按照“管用、实效”的原则,尽快完成110、1

19、122的“三台合一”工作,将指挥中心建成集报警求助、城市管理、社会救援、服务群众、警务投诉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枢纽和重大安全事件指挥调度的神经中枢,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反应机制,提高政府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三要积极探索研究、实践网上作战的新战术、新战法,以实战、应用完善和发展信息化应用机制,形成打防控管一体化信息工作模式,提高警务工作实战效能。四要领导带头应用,切实形成全警参与,全警共用格局。

(四)完善机制,全力抓好信息化应用的保障。一要建立健全信息的全警采集、应用、维护制度。二要建立健全情报信息研判制度。三要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激励机制。四要建立信息安全保密制度。五要建立健全信息化创新机制。通过相应的奖惩制度和保障措施,使信息化应用工作走上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总结篇五

2006年公安派出所基层基础建设调研

2006年是公安部确定的三年“基层基础年”的开局之年,如何做到一年强基础,两年创品牌,三年上台阶的目标,真正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的,我们中队结合辖区治安情况,从辖区实际出发,本着务实的态度,以压降案件、力争为提线破案提供新的支撑点、服务现实斗争、打牢基础工作入手,开展了多措并举的群防群治及人口管理工作尝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强化责任心,深化“三项”会战为依托,采取入户调查的工作方法,增强房屋出租户的管控和流动人口管理的能力。房屋出租户管控是社区民警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社区警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实际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教育我们要清醒认识紧紧抓住犯罪分子利用出租屋犯罪和犯罪嫌疑人藏匿在出租户内的特点,以入户调查作为主要勤务式,以按年度核签《房屋出租治安责任书》和建立房屋出租户档案为抓手,坚决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问题掌握。

1、依托房屋载体,实行分层管理房屋出租户的工作关键在于管控,必须坚持“以房管人”的工作思路,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掌握工作主动权。根据社区的实际楼幢的分布情况,定时定阶段调整工作重点,侧重于高层商住楼、零散居民楼等容易漏登漏管的部位。在狠抓房屋出租户和承租人登记质量的前提下,对承租人分层次管理,对有固定职业及现实表好、正常生活的承租人只须掌握基本情况;对游手好闲、单身租住、无业人员租住等重点承租人纳入视线,进行重点监控。坚持一般人口面上管、高危人群监控管的原则,提高发现控制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将房屋出租户也实施等级管理:分为放心户、不放心户,对放心的依靠他们,不放心的重点管控,按分类等级进行“周、月、季”上门走访,分层管理。

2、依托法律武器,强化查处力度。针对平时社区管理中所接触的房屋出租户户主大多只关心租金,对治安不闻不问,出租户难发现难管理的现状,我所以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为契机,加大对该法57条的宣传,在全面签定《房屋出租治安责任书》的基础上,用足用好法律法规。对出租屋内发生违法犯罪的,除依法进行打击处理外,按照“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狠抓落实加大查处力度,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相应的处罚,增强其依法出租的意识。

3、依托社区团体,分类分层管理。根据我所流动人口多的特点实行三种管理模式。一是委托管理型。对居住在饭店、建筑工地的暂住人口采取委托用工单位管理方式,由派出所与相关单位签定治安责任书,要求用工单位充分发挥其内部管理、集体管理、直接管理的优势,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报告,每月向派出所呈报一次流动人口变动情况。派出所针对有关单位呈报情况进行抽查,定期开会,对好的予以表彰,对差的予以处罚,主要强调用工单位抓落实情况。二是双重管理型。针对散居在小区内的流动人口,充分调动社区可利用资源,由民警牵头组织社委会等有关部门掌握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及时上门登记办证。三是直接管理型。对散居在路边店的流动人口,结合治安巡逻由社区民警协管员直接登记办证管理。对流动人口实行分两层管理,第一层为控制层,对那些居无定所、无业可就、有较大违法犯罪危险性的,或来自特定具有地域性犯罪地区的高危人群,由社区民警直接管控制,强化对这部分人员见面率和日常表现的掌握;第二层为知晓掌握层,对有固定工作和收入,表现较好的外来人口及时登记办证录入微机,做常住人口管理。

4、依托警务平台,服务现实斗争。一是充分发挥公安网络优势,对登记的承租人和暂住人口及时上警务平台进行比对,及时发现混迹其中的逃犯,比对率要达百分之百。二是通过函查的方式,对“控制层”的流动人口现实表现进行调查,及时掌握其有无受过打击处理有无前科劣迹等情况,发函率要达百分之百。三是广泛发动群众,严密治安防范网络。

二、以抓现形为突破口,提升治安防范质态。

1、紧紧依靠社委会,密切警民关系,充分调动社委会参与治安巡逻的作用。依靠社委会,充分发动群众是弥补警力不足,克服责任区偏大困难的重要措施之一。针对我辖区实际情况,我们及时与社委主任进行交流提高统一认识,抓住社委会考勤低保人员参加社区义务工作的特点,由社委会出面成立了低保人员巡逻队伍,填补了巡逻时段的空白。如成立了红杉树社区低保巡逻队、大坝社区绿橄榄巡逻队等都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2、深挖辖区内部单位防范潜力,运用科技手段提升街面治安监控的效能。针对我辖区金融单位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的特点,我们经常性地上门促督检查视频对外延伸监控工作的落实,同时主动上门加强沟通,邀请内部单位成员参与治安防范工作,确保构筑严密的治安防控网络,提高内部单位人防技防的综合能力。

3、建立科学的勤务巡逻模式。在巡逻方式上我们坚决做到公开与秘密相结合,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以抓现行为出发点,坚持着装巡逻和便衣巡逻相结合,着装人员对社区面上巡挤压犯罪空间形成面上震慑,对易发案地区采用便衣巡逻、蹲点守侯等方式,力争抓现行,改变民警以防为防的思想,确立提高打击也是防范的工作理念。

4、建立科学研判机制和考核机制。坚持对警情案件的分析,牢固树立信息指导警务的理念对相关信息定期量

化分析,梳理研判,促进巡逻防范工作上台阶。我们中队坚持每天对今日警情进行分析研判,从中及时掌握了解辖区当前治安形势和特点,利用每周一点评一周巡逻工作的“碰头会”将信息及时传达给一线巡逻人员,增强巡逻工作针对性,同时建立业绩考核机制,为增强巡逻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加强对巡逻人员的量化考核:(1)巡逻时间段的案件考核及抓获考核,坚持做到每周一评每月一结年终汇总的工作机制,强化巡逻工作责任心。(2)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制定专门的考核奖惩办法,及时兑现奖励,提高巡逻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奖勤罚懒,打牢巡防人员以抓促防的工作理念。

总之我认为要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应当从实际出发,向社会借人力,把广大群众当成参与主体,通过扩大治保人员、单位保卫人员治安极积分子,调动广大市民参与防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各界借物力,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缓解自身经费压力,创造必备物质保障;向媒体借势力,把新闻媒体作为宣传主阵地,营造一个浓厚的基层基础工作社会氛围。2006年是公安部确定的三年“基层基础年”的开局之年,如何做到一年强基础,两年创品牌,三年上台阶的目标,真正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的,我们中队结合辖区治安情况,从辖区实际出发,本着务实的态度,以压降案件、力争为提线破案提供新的支撑点、服务现实斗争、打牢基础工作入手,开展了多措并举的群防群治及人口管理工作尝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强化责任心,深化“三项”会战为依托,采取入户调查的工作方法,增强房屋出租户的管控和流动人口管理的能力。房屋出租户管控是社区民警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社区警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实际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教育我们要清醒认识紧紧抓住犯罪分子利用出租屋犯罪和犯罪嫌疑人藏匿在出租户内的特点,以入户调查作为主要勤务式,以按年度核签《房屋出租治安责任书》和建立房屋出租户档案为抓手,坚决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问题掌握。

1、依托房屋载体,实行分层管理房屋出租户的工作关键在于管控,必须坚持“以房管人”的工作思路,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掌握工作主动权。根据社区的实际楼幢的分布情况,定时定阶段调整工作重点,侧重于高层商住楼、零散居民楼等容易漏登漏管的部位。在狠抓房屋出租户和承租人登记质量的前提下,对承租人分层次管理,对有固定职业及现实表好、正常生活的承租人只须掌握基本情况;对游手好闲、单身租住、无业人员租住等重点承租人纳入视线,进行重点监控。坚持一般人口面上管、高危人群监控管的原则,提高发现控制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将房屋出租户也实施等级管理:分为放心户、不放心户,对放心的依靠他们,不放心的重点管控,按分类等级进行“周、月、季”上门走访,分层管理。

2、依托法律武器,强化查处力度。针对平时社区管理中所接触的房屋出租户户主大多只关心租金,对治安不闻不问,出租户难发现难管理的现状,我所以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为契机,加大对该法57条的宣传,在全面签定《房屋出租治安责任书》的基础上,用足用好法律法规。对出租屋内发生违法犯罪的,除依法进行打击处理外,按照“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狠抓落实加大查处力度,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相应的处罚,增强其依法出租的意识。

3、依托社区团体,分类分层管理。根据我所流动人口多的特点实行三种管理模式。一是委托管理型。对居住在饭店、建筑工地的暂住人口采取委托用工单位管理方式,由派出所与相关单位签定治安责任书,要求用工单位充分发挥其内部管理、集体管理、直接管理的优势,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报告,每月向派出所呈报一次流动人口变动情况。派出所针对有关单位呈报情况进行抽查,定期开会,对好的予以表彰,对差的予以处罚,主要强调用工单位抓落实情况。二是双重管理型。针对散居在小区内的流动人口,充分调动社区可利用资源,由民警牵头组织社委会等有关部门掌握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及时上门登记办证。三是直接管理型。对散居在路边店的流动人口,结合治安巡逻由社区民警协管员直接登记办证管理。对流动人口实行分两层管理,第一层为控制层,对那些居无定所、无业可就、有较大违法犯罪危险性的,或来自特定具有地域性犯罪地区的高危人群,由社区民警直接管控制,强化对这部分人员见面率和日常表现的掌握;第二层为知晓掌握层,对有固定工作和收入,表现较好的外来人口及时登记办证录入微机,做常住人口管理。

4、依托警务平台,服务现实斗争。一是充分发挥公安网络优势,对登记的承租人和暂住人口及时上警务平台进行比对,及时发现混迹其中的逃犯,比对率要达百分之百。二是通过函查的方式,对“控制层”的流动人口现实表现进行调查,及时掌握其有无受过打击处理有无前科劣迹等情况,发函率要达百分之百。三是广泛发动群众,严密治安防范网络。

二、以抓现形为突破口,提升治安防范质态。

1、紧紧依靠社委会,密切警民关系,充分调动社委会参与治安巡逻的作用。依靠社委会,充分发动群众是弥补警力不足,克服责任区偏大困难的重要措施之一。针对我辖区实际情况,我们及时与社委主任进行交流提高统一认识,抓住社委会考勤低保人员参加社区义务工作的特点,由社委会出面成立了低保人员巡逻队伍,填补了巡逻时段的空白。如成立了红杉树社区低保巡逻队、大坝社区绿橄榄巡逻队等都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2、深挖辖区内部单位防范潜力,运用科技手段提

升街面治安监控的效能。针对我辖区金融单位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的特点,我们经常性地上门促督检查视频对外延伸监控工作的落实,同时主动上门加强沟通,邀请内部单位成员参与治安防范工作,确保构筑严密的治安防控网络,提高内部单位人防技防的综合能力。

3、建立科学的勤务巡逻模式。在巡逻方式上我们坚决做到公开与秘密相结合,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以抓现行为出发点,坚持着装巡逻和便衣巡逻相结合,着装人员对社区面上巡挤压犯罪空间形成面上震慑,对易发案地区采用便衣巡逻、蹲点守侯等方式,力争抓现行,改变民警以防为防的思想,确立提高打击也是防范的工作理念。

4、建立科学研判机制和考核机制。坚持对警情案件的分析,牢固树立信息指导警务的理念对相关信息定期量化分析,梳理研判,促进巡逻防范工作上台阶。我们中队坚持每天对今日警情进行分析研判,从中及时掌握了解辖区当前治安形势和特点,利用每周一点评一周巡逻工作的“碰头会”将信息及时传达给一线巡逻人员,增强巡逻工作针对性,同时建立业绩考核机制,为增强巡逻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加强对巡逻人员的量化考核:(1)巡逻时间段的案件考核及抓获考核,坚持做到每周一评每月一结年终汇总的工作机制,强化巡逻工作责任心。(2)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制定专门的考核奖惩办法,及时兑现奖励,提高巡逻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奖勤罚懒,打牢巡防人员以抓促防的工作理念。

总之我认为要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应当从实际出发,向社会借人力,把广大群众当成参与主体,通过扩大治保人员、单位保卫人员治安极积分子,调动广大市民参与防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各界借物力,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缓解自身经费压力,创造必备物质保障;向媒体借势力,把新闻媒体作为宣传主阵地,营造一个浓厚的基层基础工作社会氛围。

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总结篇六

2006年是公安部确定的三年“基层基础年”的开局之年,如何做到一年强基础,两年创品牌,三年上台阶的目标,真正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的,我们中队结合辖区治安情况,从辖区实际出发,本着务实的态度,以压降案件、力争为提线破案提供新的支撑点、服务现实斗争、打牢基础工作入手,开展了多措并举的群防群治及人口管理工作尝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强化责任心,深化“三项”会战为依托,采取入户调查的工作方法,增强房屋出租户的管控和流动人口管理的能力。房屋出租户管控是社区民警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社区警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实际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教育我们要清醒认识紧紧抓住犯罪分子利用出租屋犯罪和犯罪嫌疑人藏匿在出租户内的特点,以入户调查作为主要勤务式,以按年度核签《房屋出租治安责任书》和建立房屋出租户档案为抓手,坚决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问题掌握。

1、依托房屋载体,实行分层管理房屋出租户的工作关键在于管控,必须坚持“以房管人”的工作思路,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掌握工作主动权。根据社区的实际楼幢的分布情况,定时定阶段调整工作重点,侧重于高层商住楼、零散居民楼等容易漏登漏管的部位。在狠抓房屋出租户和承租人登记质量的前提下,对承租人分层次管理,对有固定职业及现实表好、正常生活的承租人只须掌握基本情况;对游手好闲、单身租住、无业人员租住等重点承租人纳入视线,进行重点监控。坚持一般人口面上管、高危人群监控管的原则,提高发现控制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将房屋出租户也实施等级管理:分为放心户、不放心户,对放心的依靠他们,不放心的重点管控,按分类等级进行“周、月、季”上门走访,分层管理。

2、依托法律武器,强化查处力度。针对平时社区管理中所接触的房屋出租户户主大多只关心租金,对治安不闻不问,出租户难发现难管理的现状,我所以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为契机,加大对该法57条的宣传,在全面签定《房屋出租治安责任书》的基础上,用足用好法律法规。对出租屋内发生违法犯罪的,除依法进行打击处理外,按照“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狠抓落实加大查处力度,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相应的处罚,增强其依法出租的意识。

3、依托社区团体,分类分层管理。根据我所流动人口多的特点实行三种管理模式。一是委托管理型。对居住在饭店、建筑工地的暂住人口采取委托用工单位管理方式,由派出所与相关单位签定治安责任书,要求用工单位充分发挥其内部管理、集体管理、直接管理的优势,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报告,每月向派出所呈报一次流动人口变动情况。派出所针对有关单位呈报情况进行抽查,定期开会,对好的予以表彰,对差的予以处罚,主要强调用工单位抓落实情况。二是双重管理型。针对散居在小区内的流动人口,充分调动社区可利用资源,由民警牵头组织社委会等有关部门掌握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及时上门登记办证。三是直接管理型。对散居在路边店的流动人口,结合治安巡逻由社区民警协管员直接登记办证管理。对流动人口实行分两层管理,第一层为控制层,对那些居无定所、无业可就、有较大违法犯罪危险性的,或来自特定具有地域性犯罪地区的高危人群,由社区民警直接管控制,强化对这部分人员见面率和日常表现的掌握;第二层为知晓掌握层,对有固定工作和收入,表现较好的外来人口及时登记办证录入微机,做常住人口管理。

4、依托警务平台,服务现实斗争。一是充分发挥公安网络优势,对登记的承租人和暂住人口及时上警务平台进行比对,及时发现混迹其中的逃犯,比对率要达百分之百。二是通过函查的方式,对“控制层”的流动人口现实表现进行调查,及时掌握其有无受过打击处理有无前科劣迹等情况,发函率要达百分之百。三是广泛发动群众,严密治安防范网络。

二、以抓现形为突破口,提升治安防范质态。

1、紧紧依靠社委会,密切警民关系,充分调动社委会参与治安巡逻的作用。依靠社委会,充分发动群众是弥补警力不足,克服责任区偏大困难的重要措施之一。针对我辖区实际情况,我们及时与社委主任进行交流提高统一认识,抓住社委会考勤低保人员参加社区义务工作的特点,由社委会出面成立了低保人员巡逻队伍,填补了巡逻时段的空白。如成立了红杉树社区低保巡逻队、大坝社区绿橄榄巡逻队等都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2、深挖辖区内部单位防范潜力,运用科技手段提升街面治安监控的效能。针对我辖区金融单位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的特点,我们经常性地上门促督检查视频对外延伸监控工作的落实,同时主动上门加强沟通,邀请内部单位成员参与治安防范工作,确保构筑严密的治安防控网络,提高内部单位人防技防的综合能力。

3、建立科学的勤务巡逻模式。在巡逻方式上我们坚决做到公开与秘密相结合,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以抓现行为出发点,坚持着装巡逻和便衣巡逻相结合,着装人员对社区面上巡挤压犯罪空间形成面上震慑,对易发案地区采用便衣巡逻、蹲点守侯等方式,力争抓现行,改变民警以防为防的思想,确立提高打击也是防范的工作理念。

4、建立科学研判机制和考核机制。坚持对警情案件的分析,牢固树立信息指导警务的理念对相关信息定期量化分析,梳理研判,促进巡逻防范工作上台阶。我们中队坚持每天对今日警情进行分析研判,从中及时掌握了解辖区当前治安形势和特点,利用每周一点评一周巡逻工作的“碰头会”将信息及时传达给一线巡逻人员,增强巡逻工作针对性,同时建立业绩考核机制,为增强巡逻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加强对巡逻人员的量化考核:(1)巡逻时间段的案件考核及抓获考核,坚持做到每周一评每月一结年终

汇总的工作机制,强化巡逻工作责任心。(2)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制定专门的考核奖惩办法,及时兑现奖励,提高巡逻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奖勤罚懒,打牢巡防人员以抓促防的工作理念。

总之我认为要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应当从实际出发,向社会借人力,把广大群众当成参与主体,通过扩大治保人员、单位保卫人员治安极积分子,调动广大市民参与防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各界借物力,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缓解自身经费压力,创造必备物质保障;向媒体借势力,把新闻媒体作为宣传主阵地,营造一个浓厚的基层基础工作社会氛围。2006年是公安部确定的三年“基层基础年”的开局之年,如何做到一年强基础,两年创品牌,三年上台阶的目标,真正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的,我们中队结合辖区治安情况,从辖区实际出发,本着务实的态度,以压降案件、力争为提线破案提供新的支撑点、服务现实斗争、打牢基础工作入手,开展了多措并举的群防群治及人口管理工作尝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强化责任心,深化“三项”会战为依托,采取入户调查的工作方法,增强房屋出租户的管控和流动人口管理的能力。房屋出租户管控是社区民警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社区警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实际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教育我们要清醒认识紧紧抓住犯罪分子利用出租屋犯罪和犯罪嫌疑人藏匿在出租户内的特点,以入户调查作为主要勤务式,以按年度核签《房屋出租治安责任书》和建立房屋出租户档案为抓手,坚决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问题掌握。

1、依托房屋载体,实行分层管理房屋出租户的工作关键在于管控,必须坚持“以房管人”的工作思路,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掌握工作主动权。根据社区的实际楼幢的分布情况,定时定阶段调整工作重点,侧重于高层商住楼、零散居民楼等容易漏登漏管的部位。在狠抓房屋出租户和承租人登记质量的前提下,对承租人分层次管理,对有固定职业及现实表好、正常生活的承租人只须掌握基本情况;对游手好闲、单身租住、无业人员租住等重点承租人纳入视线,进行重点监控。坚持一般人口面上管、高危人群监控管的原则,提高发现控制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将房屋出租户也实施等级管理:分为放心户、不放心户,对放心的依靠他们,不放心的重点管控,按分类等级进行“周、月、季”上门走访,分层管理。

2、依托法律武器,强化查处力度。针对平时社区管理中所接触的房屋出租户户主大多只关心租金,对治安不闻不问,出租户难发现难管理的现状,我所以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为契机,加大对该法57条的宣传,在全面签定《房屋出租治安责任书》的基础上,用足用好法律法规。对出租屋内发生违法犯罪的,除依法进行打击处理外,按照“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狠抓落实加大查处力度,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相应的处罚,增强其依法出租的意识。

3、依托社区团体,分类分层管理。根据我所流动人口多的特点实行三种管理模式。一是委托管理型。对居住在饭店、建筑工地的暂住人口采取委托用工单位管理方式,由派出所与相关单位签定治安责任书,要求用工单位充分发挥其内部管理、集体管理、直接管理的优势,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报告,每月向派出所呈报一次流动人口变动情况。派出所针对有关单位呈报情况进行抽查,定期开会,对好的予以表彰,对差的予以处罚,主要强调用工单位抓落实情况。二是双重管理型。针对散居在小区内的流动人口,充分调动社区可利用资源,由民警牵头组织社委会等有关部门掌握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及时上门登记办证。三是直接管理型。对散居在路边店的流动人口,结合治安巡逻由社区民警协管员直接登记办证管理。对流动人口实行分两层管理,第一层为控制层,对那些居无定所、无业可就、有较大违法犯罪危险性的,或来自特定具有地域性犯罪地区的高危人群,由社区民警直接管控制,强化对这部分人员见面率和日常表现的掌握;第二层为知晓掌握层,对有固定工作和收入,表现较好的外来人口及时登记办证录入微机,做常住人口管理。

4、依托警务平台,服务现实斗争。一是充分发挥公安网络优势,对登记的承租人和暂住人口及时上警务平台进行比对,及时发现混迹其中的逃犯,比对率要达百分之百。二是通过函查的方式,对“控制层”的流动人口现实表现进行调查,及时掌握其有无受过打击处理有无前科劣迹等情况,发函率要达百分之百。三是广泛发动群众,严密治安防范网络。

二、以抓现形为突破口,提升治安防范质态。

1、紧紧依靠社委会,密切警民关系,充分调动社委会参与治安巡逻的作用。依靠社委会,充分发动群众是弥补警力不足,克服责任区偏大困难的重要措施之一。针对我辖区实际情况,我们及时与社委主任进行交流提高统一认识,抓住社委会考勤低保人员参加社区义务工作的特点,由社委会出面成立了低保人员巡逻队伍,填补了巡逻时段的空白。如成立了红杉树社区低保巡逻队、大坝社区绿橄榄巡逻队等都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2、深挖辖区内部单位防范潜力,运用科技手段提升街面治安监控的效能。针对我辖区金融单位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的特点,我们经常性地上门促督检查视频对外延伸监控工作的落实,同时主动上门加强沟通,邀请内部单位成员参与治安防范工作,确保构筑严密的治安防控网络,提高内部单位人防技防的综合能力。

3、建立科学的勤务巡逻模式。在巡逻方式上我们坚决做到公开与秘密相结合,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以抓现行为出发点,坚持着装巡逻和便衣巡逻相结合,着装人员对社区面上巡挤压犯罪空间形成面上震慑,对易发案地区采用便衣巡逻、蹲点守侯等方式,力争抓现行,改变民警以防为防的思想,确立提高打击也是防范的工作理念。

4、建立科学研判机制和考核机制。坚持对警情案件的分析,牢固树立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