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凝视着一望无际的金黄,仿佛看到了是三月的料峭七月的流火——清晨,当半透明的曙光在鸡鸣中缓缓升起的时侯,朴实的农家人便开始拿着农具走向各自的田间地头,一年四季不知走过多少趟数,经历了耕地、育苗、播种、薅秧、施肥等等,那水稻由青转黄,白黄,淡黄,桔黄,金黄……庄稼是神圣的,也是娇贵的。在漫长的萌动、放叶、拔节,以及抽穗、扬花里,哪一步都离不开庄稼人的精心呵护。即使在成熟的前夜,田埂上还能倾听到庄稼呼吸的脚步声。收获的时刻终于如期而至。那里凝结着他们多少辛勤和汗水?凝结着他们多少饱满充实的喜悦和希望?就连那淸凉的露珠,也让人心情舒爽。抬头一看,天更亮了,也更高远更蓝了。低头看一看,满畈的金黄稻谷,真叫人有说不出的高兴。劳作之后,家家户户聚在饭桌上,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男主人悠扬地啧上一口小烧儿酒,漫不经心地回味着这粗粮淡饭的日子,按奈不住心中的喜悦——嘿嘿!今年风调雨顺,又将有个好收成,除了口粮之外,应该还有节余!于是,端起酒杯痛痛快快地干一杯。天渐渐暗下来,月光洒满田野,枯黄的树叶随着凉凉的秋风片片飘落,家家户户的屋檐下,挂满了一串一串的红辣椒、黄玉米,圈里的猪呼啦啦的打着鼾,笼子里的鸡作着香甜的美梦。只有秋虫唧唧,时而传来一两声犬吠——乡村甜甜地睡去。明天,又是一个晴朗朗的艳阳天……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水稻的产量很低,每亩只有三四百斤,受种植技术和水利工程还不完全配套等诸多原因的影响,其生长过程完全是“听天由命”。农民干活挣工分,一年下来,仅仅靠生产队分的那么一点点口粮填饱肚子是不可能的。大多数农户都有青黄不接的时候,饿肚子是避免不了的,人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上一顿饱饭。到了秋天几乎家家都断粮了,但上天还是公平的——大地里的庄稼开始成熟了,各种瓜果梨桃成熟了,大河小河里的鱼虾们也长大了。只要有土地就会有生存的力量,快乐的理由。
开镰收割了,那金色的稻谷在镰刀挥舞下,被一捆一捆整齐地堆放在田里面,似浪花朵朵,处处绽放。人们干得特别带劲,似乎已经闻到了大米饭的飘香,从田地间拾,泥浆中找,稻杆里挑……水稻收割完后,要运到场院进行脱谷晾晒。而后就要装进麻袋上交公粮了——那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一首歌颂农民喜送丰收粮的曲子叫《扬鞭催马运粮忙》,很好听很流行,悠扬快速的节奏把农民赶着马车交公粮的喜悦刻在了笛子上,也刻在了人们的心里。不过,作为孩子我们还是不明白,为什么生产队要交完公粮指标后才将剩下的稻子分给老百姓做口粮?有意思的是,我们那里是水稻主产区,却很难吃到大米,吃的都是政府的“返销粮”,也就是高粱米玉米面。一次老师让我们写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班上有一位同学开头第一句写的是“我的理想是能够放开肚皮吃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虽然遭到同学们的嘲笑,但每每想起还真有一点“望梅止渴”的作用。民以食为天,天下粮食是天下百姓的生命之源。为了粮食,人类一次又一次地发动战争肆无忌惮地进行侵略掠夺;为了粮食,咱们的农民兄弟冒着严寒酷暑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为了粮食,文人墨客们一遍又一遍地呼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说的是周朝有个叫仲由(字子路)的人,家里很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后,于路南游到楚国。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劳苦,感叹地说:虽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这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敬重,也是对粮食的尊重。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时代在前进,稻谷一茬青青,一茬金黄——历经磨难的粮食,坚强地“从饱满中走来,温和而光亮”,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力量之源。看!那奔腾不熄金黄金黄的稻浪,如此波澜壮阔如此轰轰烈烈——珍贵的种子,奉献给芬芳的土地,寻找春风,寻找雨露,寻找阳光……是的,在金秋收获的季节里,最真实最美丽的还是乡亲们最为灿烂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