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舆情调查报告 舆情调查报告3000字篇一
2003年出版由土來华主编的《舆情研究概论》,我国第一部从理论方法和实 践上对舆情问题进行系统综合探讨的专著,标志着我国舆情研究基础理论框架的 初步确立。陈月生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与舆情》一书中,全面系统分析群体性突 发事件发主机制、应急机制与预防机制。刘毅2007年出版的《网络舆情研究概 论》专门对网络舆情进行了研究,对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变动,网络舆情及政府电 子治理等问题理论实践做了探讨。另外,国内政治法律学者关于信访,尤其是高 校信访方面研究也为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其中从密切党群关系角度 认识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更有直接借鉴价值。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组提出了 “通过网络舆情调研分析,加强高校维稳工作” 这一创新课题。自课题立项以来,针对课题的相关研究就已经着手进行。首先全 组成员以沈阳大学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走访问卷调查等多 种形式进行分析整理,运用专业数据分析软件将调查结果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以此来分析研究课题的相关问题。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该该项课题的相关调查结 果。
1.您现在毎夭社费在网络上的时同(:包插手机 网络>
该问题设置旨在调查口前大学生每天的上网吋间,通过对比发现,网络和大学生 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其中有40.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每天的上网吋间已经达到 1-3小时,根据2011年我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统计分析,我国网民每周上网
时间为18.7小时,与我们小组调查统计的数据基本持平。由此可知网络对大学生 的影响十分重要,网络舆情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3.龙可多迭〉您上网的目的n.下列媒体你璽关注嘶——去
该问题的设立目的在于调查大学生在获取社会信息的过程中更加青睐于何 种媒介,根据柱状图的显示,我们不难发现,有71.67%的学生会选择网络媒体, 从另一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岀,网络信息将会对大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
64 48 32 16 0
在前两个问题的铺垫下,我们对调查问题进一步的细化,本题旨在了解大学 牛上网时,主要关注热点问题,我们的选项设置皋本涵盖了网络的基本用途,并 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做出了筛选。
根据图表,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浏览新闻获得资讯与通信聊天交友的比 例基本持平,表明大学生在校园屮,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报纸、电视等媒介很 难普及,而网络应用的广泛性、简便性的特点,使之成为广大学生进行社会交往 的首要选择。
其次,近年来大学教育多由
教学
型向教学研究性转变,在一方面,作为沈阳 大学的学生,我们深有感触,受访群体中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使用网络调查资料,丰富学习生活。最后,另有36%的学生会经常使用网络进行购物,且根据调查表显示,女性 居多。
3.龙可多迭〉您上网的目的 4.(可务选)对于网络舆情,您最关心哪些事
件话题?
b v 该问题形象直观的表现岀大学生通过网络最为关心的话题事项都是与社会 国家以及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对于社会热点、时政新闻的讨论理解,这些都会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由于青年大学生的情绪易波动,所以很容易受到社会某些负面新闻的不良影 响。
5•(可多迭〉网络媒介对您決下几方面产生影 响
4,17%
该问题说明了网络媒介对大学生的作用方面,其中社会问题方面的作用尤为 突出,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变影响也占了很大比重。可以看出网络媒介的影 响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重要,今后我们研究工作的重点也将对此作出一定的研 究方案和调查。
6.你认为网络信息的可信度
这一问题,旨在对于大学生关于网络信息的信任程度的认可,绝大部分学生 还是认为网络信息是可信的,因为网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某些社会现实,并很好的达到信息的公开化,但是不能否认有些网络信息存在虚假的情况。
该问题的设置,在于调查大学生的网络互动方式,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网络互 动也仅仅是浏览而已,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比重的大学牛会主动发帖或者回复他 人帖子。
8.您认为校园网络能有效沟通与老师和学较的关系吗纟
该问题和最后一题密切相关,校园网络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和开发,足可以协 调好学校、老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维护高 校稳定工作,但是该表的数据中认为能够通过校园网络有效沟通老师和学校的关 的仅占28.33%,还不足二分之一。说明校园网络的建设不容乐观,信息不畅通, 沟通不及时,这将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埋下了隐患。
9.您登陆狡园网最关心的是
b cr b 该问题是说明大学生对于校园网络最为关心的一些事项,大家对于学校的专 业建设、社团活动关心的比较多,也有很多人对于学校建设和学术研究比较感兴 趣。
io.意是否有意愿通过狡园网络麦表对敬学.w
理等方面的看法
通过该问题的数据分析仅有32.5%能够有意愿通过校园网络发表对教学、管 理等方面的看法,而有67.5%的学牛不清楚或者不能通过校园网络发表对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看法。说明当前高校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还需要改进和提高,网络 舆情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安全因素问题。
以上数据是本次调查的相关调查结果。高校作为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 荟萃之地,是掌握和运用信息网络建设人才最为集中的地方。在高校中,网络已 经不可避免的成为师生员工思想交汇、情感碰撞、信息传播、情感宣泄的重要舞 台。由于高校是青年人完整健全人格养成阶段的重要一坏,我们认为,在高校范 围内如何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
舆情调查报告 舆情调查报告3000字篇二
首钢搬迁社会舆情调查报告
资料来源:石景山区委、区政府研究室 发布者:admin 浏览次数:150
首钢搬迁社会舆情调查报告
首钢搬迁的消息公布后,引起了全区干部群众的高度关注。为及时了解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区委宣传部、区统计局于今年5月份联合开展了首钢搬迁社会舆情调查。此次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共向全区八个街道和鲁谷社区的35个社区发放了2000份调查问卷,收回1864份,回收率为93.2%。先后3次召开座谈会,共40多人参加。在参加座谈的人员中,有首钢退休职工,有首钢职工家属,有普通居民代表,其中一些退休职工曾经担任过首钢厂矿企业的领导、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工等,他们对首钢的情况非常关注,也比较了解。总的来看,座谈会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干部群众的思想心态,问卷调查结果与座谈情况基本吻合。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问卷调查情况
㈠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人员中,男性为45.82%,女性为53.65%。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的为7.89%,31-40岁为18.83%,41-50岁为30.36%,51-60岁为23.82%,60岁以上为18.40%。从学历上看,初中以下为21.62%,高中、中专为43.35%,大专为17.81%,本科为9.07%,研究生以上为1.39%。从职业上看,国家公务员为5.36%,国企员工为14.70%,外企、合资、私企员工为4.08%,企业管理人员为5.58%,医生、教师为3.92%,科研人员为2.41%,文艺、体育工作者为1.29%,离退休人员为33.58%,个体户为2.68%,军人为0.80%,失业、待业人员为21.57%,学生为1.88%。在所有答卷人员中,与首钢有密切关系的人占46.57%,无密切关系的占51.66%。
㈡问卷调查结果
1、91.80%的人知道首钢搬迁一事。当问及“关于首钢搬迁一事,您知道多少”时,34.07%的人回答“基本了解”,57.73%的人回答“听说过一些”,而回答“不知道”的人只占6.44%。
2、约60%的人对首钢搬迁持积极态度。调查显示:59.60%的人认为首钢搬迁符合石景山区和北京市的长远利益,总体上有利;33.64%的人认为首钢搬迁有弊有利,不可忽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60.25%的人认为石景山区应积极支持配合首钢搬迁,17.01% 的人认为首钢搬迁纯属企业行为,石景山区不应涉及介入。
3、职工如何安置、搬迁后腾出的土地干什么用、职工两地分居是群众关注的三大焦点。按照关注程度排序依次为:职工如何安置(73.87%),搬迁后腾出的土地干什么用(38.68%),搬迁造成职工两地分居(25.91%),搬迁会不会转嫁污染(15.99%),巨额税收在哪里缴(7.40%),搬迁要花多少钱(6.44%),搬迁的具体步骤和方案(6.28%)。
4、86.96%的人认为6万多富余职工的安置问题是首钢搬迁面临的最大难题。其他主要难题排序为:搬迁所需的500亿元资金问题(22.59%),如何减轻对河北当地的污染问题(18.08),协调北京与河北的税收分配问题(13.84%),其他(4.40%)。
5、83.74%的人认为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将是首钢搬迁给石景山区和北京市带来的最大好处。其他好处依次为:有利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3.23%),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22.69%),缓解首都能源供应紧张局面(19.42%),有利于房地产开发(18.62%),其他(2.79%)。
6、77.15%的人认为增加就业压力、影响社会稳定将是首钢搬迁对石景山区和北京市造成的最大影响。其他影响依次为:将产生职工家属两地分居问题(33.48%),减少经济总量,削弱
地区经济实力(27.84%),税收外流影响财政收入(19.37%),搬迁中的不确定因素将影响地区的招商引资(13.68%),其他(2.52%)。调查表明,为减轻这些影响,认为国家和北京市应给石景山区的政策支持依次为:财政政策支持(65.99%),就业安置政策支持(56.71%),首钢腾出土地发展项目支持(22.85%),土地政策支持(20.60%),产业发展政策支持(19.69%)。
7、关于首钢搬迁后腾出来的预留土地最好干什么用,调查显示依次为:建国家部委和市属部门机关办公区(22.10%),安排类似首钢这种经济总量的非污染产业(19.64%),发展文化休闲娱乐产业(15.29%),建科技研发基地(11.16%),建大型商贸区(9.44%),建高档住宅区(8.58%),建工业文化遗址园(7.40%),其他(4.83%)。
8、65.34%的人认为仅靠首钢和石景山区难以解决搬迁造成的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希望国家和北京市给予大力支持。调查显示:为解决富余人员的就业问题,48.18%的人认为要“加强思想教育,转变择业观念”,44.53%的人认为要“争取北京市就首钢搬迁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就业”,40.50% 的人认为要“根据富余人员实际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32.14% 的人认为要“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岗位”。
9、在首钢搬迁后厂区地块使用价值和开发利用方面,54.77% 的人认为污染对这块地的使用价值影响不大;而19.74%的人认为严重污染致其使用价值缩水。43.56%的人认为这块地应根据情况进行一定时间的环保处置后才能开发利用,而35.52%的人认为厂房拆了就能重新开发利用。
10、关于首钢搬迁后原厂区遗迹是否算某种文化遗产,调查显示,45.92%的人认为首钢搬迁后的遗迹应该算某种文化遗产,26.56% 的人则认为“不算”,另有25.27%的人回答“说不清楚”。对于未来的发展展望,68.24%的人认为石景山区将成为京西环境质量最好的区域;35.41%的人认为石景山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30.31%的人认为环境质量改善将带动区内房价逐步上涨;而20.65%的人认为石景山区将长期受到首钢搬迁造成的经济总量下降等一些负面影响的困扰。
二、调查总体评述
综合分析问卷调查和座谈会情况,既有积极方面的思想反映,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思想情绪、顾虑和担心,主要评述如下:
㈠正面的思想反映
1、干部群众高度关注首钢搬迁,大多数人认为首钢搬迁是大势所趋,是国务院经过反复研究作出的正确决策,大多数干部群众对首钢搬迁表示理解和支持。
2、大多数干部群众认为,首钢搬迁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改善北京市环境质量的需要,是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需要,是国家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虽然搬迁后会遇到一些暂时困难,会给某些局部带来一定损失,但如果不经历这个过程,就不会有更加美好的将来。
3、首钢搬迁符合石景山区和北京市的长远利益,但也会由此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有关部门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多方预测,超前运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妥善解决和处理有关矛盾和问题,确保地区有序转型、和谐稳定。
4、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涉及众多职工和家属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区、全市的社会稳定,是首钢搬迁过程中及以后相当一段时间里不可回避的主要难题,也是石景山区必须面对的巨大压力,仅靠首钢和石景山区难以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和北京市应给予全方位的大力扶助和支持。
5、科学、合理、有效开发使用好首钢搬迁后腾出的大块土地,对石景山区的建设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要从长远考虑和打算。进行科学论证,国家和北京市在这块土地的规划及项目引
进等方面,应考虑石景山区的特殊情况,给予适当照顾和扶持。
㈡值得关注的思想情绪
1、首钢职工、家属对首钢怀有深厚的感情,从感情上讲,一些人舍不得首钢搬迁,对首钢感到难舍难离。但首钢搬迁是大势所趋,有些人无奈地说,国务院已经定了的事,想不搬也不行。
2、部分群众认为首钢搬迁对石景山区很不利。他们说,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将长期存在,而搬迁后腾出的成片土地不可能马上进行开发,财政收入将大幅减少,首钢搬迁将把最大压力留给石景山区,未来形势不容乐观。
3、不少群众对首钢搬迁心存顾虑。首钢的职工和家属对于能否得到妥善安置心里没底,担心生活水平因搬迁而下降。部分群众担心大量富余人员将给石景山区已经很困难的就业工作增加新的压力,从而影响社会稳定。而一些居委会干部也担心首钢搬迁给居委会的工作带来更大困难。
4、一些群众认为,首钢搬迁将导致一些职工家庭两地分居,相关家庭中照顾老人、教育子女等诸多问题也将随之而来,处理不好也可能成为新的社会问题。
5、一些群众说,首钢搬迁后腾出的土地利用前景非常看好,很多部门都在盯着这块地。他们担心首钢搬迁后这块地被有关部门你一块、他一块分割占用,得不到有效开发,从而给石景山区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意见建议
1、首钢搬迁应由国务院有关权威部门直接挂帅。首钢搬迁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工作繁重,涉及到国家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涉及到北京市与河北省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涉及到众多人员的切身利益,很多问题地方很难协调解决,如果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直接出面挂帅协调,会更有利于搬迁工作的快捷高效。
2、要确保环境污染不反弹。一些群众说,在首钢压产、搬迁过程中,环保部门应继续加强监管,要继续督促首钢加大环保投入,确保环境质量稳定改善,首钢搬迁后原厂区地块应优先发展清洁、污染少的产业或项目,避免再次受到污染。
3、首钢搬迁后遗迹应作适当保护。一部分人认为,首钢搬迁后遗迹应作为历史和某种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一些群众建议在原址上建冶金博物馆。一些群众说,考虑到首钢对国家和北京市做出过巨大贡献,首钢职工、家属对首钢有着深厚的感情,首钢搬迁后应采取适当方式留个纪念,让他们有个念想。
4、要确保首钢搬迁后腾出的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很多人认为,当务之急要做好首钢厂区土地使用规划工作,明确土地使用性质;应对这块地的使用进行一定限制或冻结,在压产搬迁过程中不应搞其他开发建设。首钢和石景山区应就这块地如何开发利用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
5、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搬迁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干部群众特别是首钢职工、家属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与解决相关人员的后顾之忧结合起来,真正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在更大程度上争取群众对首钢搬迁的理解和支持。
课题负责人:杨永安
课题参与人:胡冀民、岳晋、李玉珠、许红军
执笔人:彭司海
舆情调查报告 舆情调查报告3000字篇三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2012—2013年度第一学期
学生思想动态调查报告 据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校团委对2012年春季开学后学生思想动态的调查显示,我校学生不仅关注身边周围发生的事情,也对近期内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尤为关注。在政治上,我校学生思想积极态度端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报名参军,关注十八大,支持国家推进的改革举措;在生活上,我校学生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倡导健康阳光的绿色生活,老师、同学、朋友之间能够和谐友好相处,另外对于本学期学校一些生活设施的改善,学生们也表示支持;在学习上,我校学生秉持着团结互助的原则,一人有难,十人相帮,学习氛围浓厚,学习成绩优异,并且踊跃报名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和学位计算机等级考试;在思想行动上,我校学生积极提交入党申请书,努力准备考研以及实践专业知识,提高个人素质,以备将来的实习与就业。
一、关注国家大事,支持国家政策
1、对于我国的一些重大事件,学生的关注度明显提高,由去年的71.7%增加到88.3%,这说明学生的政治思想更加积极,态度更加端正,主人公的意识更加明确。例如:对十八大上成功选举出来的最新一届领导集团,我校学生表示热烈庆祝,并表示会一如既往跟随党的脚步前进;对于近来在我国北方部分省市的邪教组织煽动反党,遭致很多家庭家破人亡。我校学生提出不应该假借宗教名义去破坏国家安定,应该对于流动人口进行相对严格的户籍调查,并且进行手机实名制,让流动的犯罪份子无处可藏。
2、对于我国和国际上发生的热点事件,学生们热切关注,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许多不同角度的建议和意见。例如:对于日本妄图想将钓鱼岛“国有化”,意图侵犯我国领土安全。我校学生纷纷表示强烈谴责,有86%的学生表示,这是日本的军国主义右翼势力的复辟,国际上应当对日本进行制裁。在日游行中,我校93.7%学生呼吁群众,根据国家政策理性爱国,理性反日游行;2012年九月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辽宁号,于11月23日首次进行舰载机降落成功,这代表着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具备了强大的空军力量,这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学生们纷纷表示自己为祖国骄傲和自豪。
二、日常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注重实践
1、我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并且注重与相邻院校的合作交流以及友好互助。例如,我校艺术团在药科大学举办的舞蹈比赛上获取名次;秀舞团也参与了江宁动漫节的闭幕仪式;我校数字与动画艺术学院安排去江宁实验小学讲课;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去紫东实验中学讲课,并在周末去地铁站做志愿者。
2、我校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学习与实践并重。学生通过自身的参与实践能够更快、更好、更有效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例如,我校国际传播学院举办优秀学习成果展会;文化艺术管理学院开启文管文化交流周;我校艺术团参加中国达人秀;心理协会参加话剧演出;新闻传播学院进行记者节的推广活动;广播电视学院筹备十二月影像季等等。
三、学习态度端正,目标明确,1、根据调查显示,我校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等级考试的学生,有95.6%的学生报名参与了今年12月的大学英语四级等级考试,在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等级考试的学生里,也有77.3%的学生继续选择报考大学英语六级等级考试,这说明我校学生还是拥有极强的进取心和更高的追求;根据调查反映,大多数的学生表示会在即将到来的寒假假期里,外出实习,除去锻炼自身的专业知识,也为了将来能更好的融入社会,也有部分学生,寒假并未有实习或者兼职打算,而是准备好好的学习计算机,以备来年开春的计算机等级考试。
2、根据调查显示,有84.2%会经常去校图书馆或者南京图书馆借书或在图书馆内学习,学生们认为图书馆的环境和资源,对于自己课业学习和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良好的帮助,而临近期末,去图书馆的学习的学生也呈上升趋势;调查反映,学生与老师除去正常的上课,私下里也有良好的互帮互助,达到效率的最大化,达到了良好的师生资源共享,创造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和学校变的更加优秀。
四、后勤服务尚可,学生提出部分意见
根据调查显示,我校有93.8%学生认为学生宿舍夏季酷热,冬季酷寒,对于学校何时给学生宿舍安装空调提出意见;最新一次调查显示,只有少量学生对校医院的医生提出质疑;并且只有14.7%的学生认为学校食堂物价稍贵。总体来说,大多数学生最为关心的依旧是“学校何时给宿舍安装空调”这个问题。
舆情调查报告 舆情调查报告3000字篇四
第一章:概述 1.1建设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带来网络传播的兴起,以往在传统新闻媒体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的言论得到空前的发展。由于本身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更多的人们愿意采用网络这种渠道来表现真实的想法。中国社科院发布《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指出:2008年中国互联网继续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网民对网络的运用,已 由初期偏于娱乐与交友发生转向,网络新闻使用率大幅攀升,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网民对“重大新闻我一般都首先从互联网上看到”的总 体认同度高达62%。网络已成为社会舆论重要发源地。上述报告同样指出:网民对“互联网是我发表意见的主要渠道”的总体认同度高达43%。
网络还 是社会舆论的扩音器,网友关注焦点及公共事务、讨论议题广泛,言论彰显出民众意识;而网络又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参与度高等特 性,网友众说纷纭、言论扑朔迷离,使得地方性、局部性事件在一夜间被成倍放大,演变为全国关注话题,像城管打死人事件、华南虎事件、周久耕天价烟事件,网 络让草根阶层不再处江湖之远,将政府部门推向风口浪尖,矛头直指政
府执政为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严重破坏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甚至导致政府信任 危机。
网络舆情是广大民众关于民声、民愿、民意的汇集,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网络舆论的重要性。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 “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是 一个重要的渠道”。中央和国务院设有专门机构搜集网络重要信息,以“互联网舆情”形式提供给领导人参考,网络舆论成为一种“公开的内参”。互联网已成为党 和各级政府治国理政的新平台。
第二章: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行业舆情特点及意
义
2.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业舆情特点(转载于:舆情调查报告)? 网络舆情处臵机制不健全,不能适时果断处理危机
目前,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效仿宣传部门组成的网络舆情工作小组,但尚未建议完善的网络舆情工作的机制。一是工作缺乏预见性,部分领导或者工作人员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认识不足。二是对于可能出现的危机后果估计不足,工作被动,涉及本部门的舆情被网络炒作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则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这样不但不利问题的解决,反而增加对立情绪,造成矛盾进一步激化。? 指挥缺乏统一性,特别是多头指挥,决策迟缓,有关部门层层汇
报,不能及时果断处理。
? 人社部门及工作人员缺乏处臵网络舆情的技巧
由人社部门的工作职责可以看出,与社会基层人员联系比较紧密,而与社会基层人员进行沟通时,不可避免产生一列矛盾问题。而一条涉及关于人社部门的信息迅速在网络被炒作的危机,工作人员的应对心理、方法、策略和手段有些被动和力不从心,对于媒体的询问和公 众的质疑,往往保持缄默或封锁消息,很少与网民进行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
网络环境下,涉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面舆情使工作人员及单位形象受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因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涉本部门舆情的应对工作。增加信息透明度, 准确、及时地发布权威信息,就能使谣言破灭,从而有效引导舆论。建立权威专业的组织体系、加强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采取适当的舆情引导与控制手段,是建立 科学有效的舆情应对机制的必需。加强舆情分析与研判工作,区分不同性质的涉及本本门负面舆情,可以为正确的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善与媒体沟通,借助媒体传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业的声音,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2.2、应用意义
2.2.1有效的部署工作人员
具体来讲,在实际工作中,脉维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运用,可以有效的进行工作人员部署,运用网络雷达技术替代人工浏览的方式,将会节省大量人力,并将负责分析互联网信息的人员从枯燥的重复性的查看互联网信息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有效的人力投入到对信息结果的处理和防范等重点上。
2.2.2降低人工对比分析误差
在本项目运用中,通过该系统,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通过信息关联分析与共享、人工经验知识分享与机器自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社会公开情报信息的研判与事件综合分析预测,改变以人工操作带来的水便,提高了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2.2.3提高人社部门的管理效能效能 在该系统中,针对互联网信息的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脉维舆情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文本挖掘技术,提高了人社部门的对于互联网舆情的应对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加强了对社会面信息的全面动态控制能力。2.2.4为领导决策依据篇二:一季度舆情分析报告 2012年一季度舆情分析报告
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 一季度以来,国内舆论主旋律围绕春节和“两会”两大热点展开,在祝愿祈福中抒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建言献策中展开对未来发展的争鸣,舆论整体基调积极、热烈喜庆。但在国际经济形势持续萎靡、国内发展压力空前严峻环境下,关于道路、方向和模式的争论反思愈发深刻、逐渐燎原,关于文化、道德和诚信的呼唤期盼凝聚共识、渐成主流。
一、一季度舆情热点
2、经济领域挑战连连形势严峻。舆论通过诸多经济事件对形势表示担忧但依然充满信心,欧债危机深化泛化,国际经济形势持续萎靡,国内企业发展与控通胀调结构矛盾凸显、温州高额民间借贷链断裂等苗头性事件促动国务院出台政策扶持微小型企业融资发展获支持,中央一号文件连续9年锁定“三农”问题体现以农为基广受欢迎,国家主动下调
今年gdp指标凸显科学发展理念、体现形势把握和战略调控能力,社保入市、股市改革等热点舆情折射出民众对于金融环境改善的期盼。
3、社会领域困难重重民情涌动。舆论对于民生百态的关注重点落在春运这场举国“大迁徙”上面,关于铁路运力、民族传统、实名购票、网络售票和民工艰辛等春运话题发酵为单独一片舆论场域,道尽当前国内社会诸多弊端、矛盾和冲突,此外西藏稳控压力空前、房价调控、pm2.5、安信毒地板、苏泊尔致癌锅等社会民生热点都激起舆论强烈关注,渴求国家破解社会系统问题的决心和举措。
4、文化领域热点多多氛围活跃。电影产业促进法、电影限价令等政策的纷至沓来,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同时也引发社会各界广泛争议,“新春走基层”在深接地气、善抓活鱼中成为媒体“走转改”成效的集中展现,受到广大群众欢迎,感动中国举办10周年有效引领社会风尚受好评,学雷锋活动在今年春天被注入新的活力、绽放新的生机成为社会一道靓丽风景,媒体融合发展由理论转为实践改变国人生活彰显着时代特色和历史趋势。
二、一季度舆情主要特点
1、内容多元多变。恰逢全国两会,热点多、问题多、声音多,民众思想多元多样多变趋势进一步体现和加剧,对于事件反映逐步摆脱“二分法”和“简单论”,关照范围更加宏观、观察视角更加多元、思考落点更加深刻、秉持态度更加多变。舆情中的情绪诉求、理性分析和多元解读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开放宽容、民主自由的生动写照。
4、政治关注突出。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党中央领导班子换届之年,近期各地党委集中换届和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更多将舆论吸引到政治领域,民众对于国家政治的关注度空前高涨。由此带来的关于国家发展方向的争鸣、发展模式的讨论、执政理念的思辨,甚至是党和国家高层的人事布局和动态调整也成为舆论关注焦点,背后凸显出舆论对于党的执政未来和国家发展前景的高度关注。
三、
全国两会舆情主要特点1、民生话题历久不衰。民生领域仍然是舆论关注焦点,民众普遍对“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公平”、“医疗改革”等民生话题倾注较大热情,对于代表提案议案的关注具有选择性地突出民生问题,而通过两会传递民情民意改善现状的期待与历届两会提案议案难以落地的失望交织在一起,让两会民生舆论更像是一场喧哗的口头盛宴和梦想愿景,缺少了贴近基层的踏实和纾难解困的务实。
3、舆论支流值得重视。围绕全国两会的舆论整体关心国计民生、关注国家民族、关怀百姓群众,但也存在一些舆论在某些媒体的引导下,将关注点落在代表委员的民族穿戴、奢侈衣着、伟人后裔身份等娱乐炒作上,从而激发一部分群体对两会形式和内容提出质疑,对两会代表委员权贵身份进行批判,部分舆论意图在内涵上解构、颠覆“两会”这个庄严神圣的符号。
4、议题设置成效积极。媒体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两会热点话题,媒体和意见领袖在两会舆论引领上起了主要
四、舆论引导的建议
2、抓重点内容,提高舆论引导的工作效能。应重点突出三个方面:一是问民意趋势。绝大多数群众是正直无私的,他们能够判别是非曲直,应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掌握民意变化趋势,并作为决策的着力点。二是求民间观点。有关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舍得花时间在网上吸取精华,各网络媒体也应尽可能地把精华文字推荐给他篇三:人民网发布2014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全文)人民网发布2014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全文)2014年中国互联网舆情,是在中共和政府严厉反腐、深化改革的鼓点正酣中展开的。
一、2014年的网络热点舆情
对比2011年-2013年本报告所列举的每年网络热点舆情20件事,2014年的舆情走向呈现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本届中央政府改革力度大,反腐鼓声响,网民对体制的向心力有显著提升。中共中央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魄力,以“周一打苍蝇,周五打老虎”的节奏,从严治党,但入选本年度20件事的贪腐舆情只有***案。
第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居民健康,受到全社会持续关注。2014年的20件事中有兰州自来水苯污染事件和广东茂名px群体性事件。
第三,司法舆情在2014年度未能进入20件热点舆情。这与近一年司法改革的力度加大有关,最高人民法院力推司法公开,重审疑案和平反错案,民众的关切得以释放。
第四,暴力恐怖事件和恶性犯罪引发社会不安,受到官民一致的严正谴责。2014年3月1日夜晚昆明火车站的暴恐事件,是几十年来第一次在内地非民族地区公众场所针对平民百姓的较大规模恐怖袭击。虽然此后乌鲁木齐早市恐怖袭击的死亡人数更多,但还是美丽春城的这个恐怖之夜在网上引起了更大的心理震撼。以此为拐点,政府反恐举措凝聚了全社会的高度认同和拥护。5.28山东招远邪教故意杀人案,让基层隐而不彰的邪教问题进入主流社会的视野。此前山西临汾6岁男童被伯母挖眼事件,也被疑为有邪教背景。
第五,公众人物的失德事件近年来持续发酵,转型期社会的道德伦理引发社会反思。2014年有柯震东、房祖名在京吸毒事件,还有其他文艺界名人吸毒嫖娼案,以及曾经困扰了红十字会3年的郭美美参与性交易和网络赌球被刑拘。这些公众人物伦理操守的得失,对年轻网民来说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样本警醒。
第六,中国大陆以外地区舆情越来越多地受到中国内地网民的关注。2014年有台湾学生占领立法会事件,香港“占领中环”事件,乌克兰政局剧变。相关的舆论引导工作做得比较成功,均未对内地局势产生连锁反应。乌克兰事件被主流舆论解读为倒向西方可能给国家带来分裂的痛苦。境外舆情风云变幻,在中国内地的网络舆论场上水波不兴,这是内地政局稳定的表现。
表1:2014年20件热点舆情事件
本文对本舆情分析报告覆盖时段(2013年1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内的2000多件舆情热点事件 进行分析,试图给出2014年度互联网舆论压力状况的基本描述。表2:2014年不同舆情领域压力指数
本报告将一年以来的热点事件分为社会矛盾、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吏治反腐等八大类别(个别热点事件可能分属多个类别),可以看出:①官民关系紧张、贫富差距扩大、仇富心态、医患矛盾、阶层流动壅塞、权益纠纷增多等社会矛盾聚焦点,是网络舆情压力的主要承担者,这一领域的话题只占舆情总热度的四分之一,却负载着近三分之一的舆情压力。②公共管理、吏治反腐、军事外交等领域的舆情事件多由党政部门引发和主导,超过一半的热点事件都属于这些领域,但舆情压力还不到总量的三分之一。在这些领域中正面事件所占比例不低,达到10%左右,可见党政机关在舆情应对和形象宣传等方面的努力得到了不少网民认可的。③涉及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如工厂爆炸等安全事故以及暴恐、群体斗殴等安全事件,也是舆情危机的爆发点。
表3:2014年分省舆情压力值top10 从舆情压力值的地域分布得出结论:①华东、华北、华南等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舆情热点事件数量多,整体压力大。②从事件平均压力值看出,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单位舆情事件压力较大,而中部和东北等经济中等地区单位舆情事件压力较小,新疆、青海、甘肃、云南等偏远省份的单位舆情事件压力甚至超过了北京、广东等舆情高发区,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暴恐事件是新疆等地成为舆情高压区的重要原因之一。表4:2014年热点事件涉事职能部门舆情压力分布情况
从舆情压力的职能部门分布得出结论:①党政部门中,公检法和纪检监察是舆情压力的主要承担者,近一半的舆情压力指向这些机构。②交通、教育和医疗卫生部门也是舆情热点事件的高发区。③食药、质监、安监和环保部门虽然涉及的舆情事件不多,但单位事件热度大、舆情压力大。
表5:2014年社会矛盾聚焦点舆情压力值篇四:舆情报告
【舆情报告】熄灯问题我校学生舆情调查 与其他很多学校相比,我校实行的是不熄灯制度的。熄灯与不熄灯,各有其利弊,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不同,每个同学每天的情况又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是熄灯好还是不熄灯好呢?民心所向是什么?对于我校师生而言,熄灯制度又是否可行呢?本周校团委理研中心就此采访了闵行校区部分院系的同学,并将他们的看法整理成文。
一、现状调查:闵行校区部分学生的“夜生活”
在目前不熄灯的状况之下,相较中山北路校区而言,我校闵行校区少了一份繁华,多了一份宁静,但是同学们也没有因此而早熄灯,在此次访谈过程中,最早熄灯的寝室熄灯时间为十一点,而最晚的可以达到凌晨两点。
从同学们的言论中,我们发现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不熄灯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不便之处。相反,他们在不熄灯制度下,可以做许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晚熄灯、晚睡觉对于第二天的影响却丝毫没有提及。在当天的课结束之后到上床睡觉的这段时间里,除了洗漱所用去的时间,同学们通常在寝室里写作业、上网、看书等。有的时候有些同学还会参与一些部门会议,会议时间会持续到十点十一点,或是更晚。
下面三位同学均来自我校闵行校区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同学,他们可以说是几个类型的夜生活的典型。
理工学院物理系的聂同学在晚上这段时间里,一般是在看书做作业;生科院生物科学系的张同学的夜生活要比聂同学更加丰富一些,她除了看书做作业之外,还会上上网、聊聊天、看看电影什么的;而法律系的林同学则还有更为特别的事情做,例如做运动、部门会议、串门之类的。
在结合了所有被访者的回答之后,我们不难发现:通常情况下,专业方向偏理工科的同学作业量一般都较大,在课业上花费的时间较多;相比之下,专业方向偏文科的同学在课业方面会比较轻松,一般在晚上,他们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在自我放松上面。
由此可见,在目前实行的不熄灯的制度之下,尽管在偏远的郊区,闵行校区同学们的夜生活还是相当丰富的。
三、
总结
与评价:不熄灯乃是民心所向经过一周的访谈,我们一共对来自我校闵行校区七个院的二十名同学进行了访谈。在访谈过程中,对他们在对我校不熄灯制度的态度有了一定了解。
其中,只有10%的同学(即被访的二十名同学中的两人)是倾向于熄灯的,其余的的十八名同学则不约而同地站在了不熄灯这一边。倾向于不熄灯的两名同学分别来自我校的体育与健康学院以及生命科学学院。
赞成不熄灯的同学通常都认为,不熄灯大家的时间会较为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安排时间,没有强制性,时间非常有弹性,大学正应如此。亦有同学认为,电费是我们自己出的,所以我们有自主使用权,而且现在经常出现极端性气候,夏天的晚上比较热,冬天的晚上有特别冷,如果在这种时候还不使用空调,那么我们安装空调又有何用?
同学阐述说,如果学校要强制熄灯,他们当然也会听从安排,但是他们认为那并不是民心所想。
倾向于熄灯的两名同学则认为熄灯可以强制同学们上床的时间,这样一来对同学们的睡眠有了一定得保障。体育与健康学院的同学认为室友玩斗地主到很晚影响到他的休息了,所以他倾向于熄灯。而07级生命科学学院的同学则是因为觉得即便不熄灯,同学们做的事情也是一些非正情,导致自己要睡觉得时候外面还是灯火通明,致使自己无法入睡。
对于赞成不熄灯的同学,他们是绝大多数人,应该也代表了绝大多数同学的立场,也的确对于很多理工科,甚至上课的同学来说有很多作业,一旦实行熄灯制度,那么他们的作业很可能会完成不了。可是对于那些有早睡习惯的同学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外面的明亮的光线以及嘹亮的声音,不仅影响了他们一个晚上的休息,也影响到了他们第二天的生活。
对于倾向于熄灯的同学,他们觉得其他同学在不熄灯制度之下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因而希望学校实行熄灯制度,无可厚非是人之常情。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只考虑到了自己的情况,而没有想到绝大多数的同学,在现在目前不熄灯的制度下,他们可以像那些同学提出:例如可以把大灯关掉开台灯,或者同学声音能不能小一点等类似的建议。而不是就因为个人的利益,希望改革整个制度。这样做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宗旨的。
社会是人的社会,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个人每天的情况也不同,但是似乎不熄灯制度更符合大学生活、更有大学的感觉,是华师大闵行校区同学们的民心所向。篇五:2013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全文 2013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2013年度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在媒企之争中被削弱。与此同时,“自媒体”话语权也在打击网络谣言中暴露出先天缺陷。主流媒体如何恪守新闻专业精神,为网络信息把好关,矫正引导网民情绪,关系到国民心态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一、2013年网络舆情热点
(一)网络谣言治理初见成效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8月以来政府骤然加大互联网管理力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随着网络传播的日趋碎片化和网络生态的复杂化,在保障公众表达和社会监督的积极功能之外,网络舆论潜在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网民的媒介素养不够,经常见风就是雨。某些网络“大v”粉丝数量众多,不经核实转发一些谣言,扩大了谣言的负面影响。此外,某些网络公关公司为了商业利益,编织和传播谣言。网络诽谤,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网络虚假信息扰乱资本市场,让不少公民、官员和上市公司深受其害。
领袖”董如彬(网名“边民”,“恶意编造谣言牟利”)。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出台。
然而,打击谣言和网络犯罪也出现了一些引发质疑的案件。如河北清河县女网友发帖询问命案“真相”被行政拘留5日,甘肃张家川一名16岁的初中生发帖质疑一起死亡事件有内情被刑拘,甚至在政法系统内部对有些案件也有不同看法。互联网是否构成刑事入罪的“公共场所”,如何界定网上“寻衅滋事罪”,是各方讨论的焦点。
(二)司法案件引发的舆论热点猛增
在2013年20个热点舆情事件中,司法案件占半数以上。9月份继举世瞩目的***案一审宣判之后,陕西“房姐”龚爱爱案、“高铁一姐”丁书苗案陆续开审,北京大兴摔童案、李某某强奸案、河北王书金强奸案等相继宣判,沈阳摊贩杀死城管案主犯夏俊峰被执行死刑,更使得司法公正成为空前集中的网络议题。
不过,各类司法案件折射出的民众心态却各不相同。***案公审、刘志军贪腐案审理和多起高官被查处案件,使民众对新一届政府“既打苍蝇,又打老虎”的期望大增;李某某强奸案与夏俊峰案中,网民对罪犯的态度形成强烈对比,折射出民众对当下社会阶层分化、强弱群体生活反差的不满和忧虑;湖南特大非法集资案主犯曾成杰被执行死刑,则成为继“吴英案”后又一起引发中产阶级震动的案件。
(三)民生仍是舆情焦点,个人暴力表达有所增强 2013年,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改善民生的决心和努力被网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然而,中国仍处于社会转型期,民生问题和个人权益保护依然是网络舆情的热点领域。年初的香港奶粉限购令,黄浦江上游的死猪,下半年的延迟退休之争,基层政府和百姓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各种摩擦事件,都涉及民众的安全感和尊严,掀起情感波澜。1 七条底线,即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
医患纠纷由来已久,随着2013年10月下旬发生的浙江温岭患者杀医案变得格外尖锐,出现了医护人员集体抗议,全国上百家医院声援的现象。据中国医院协会统计,2012年每所医院平均发生的纠纷事件由2008年的20.6起增至27.3起。与2012年哈尔滨杀医案中不少网友的幸灾乐祸相比,这次网民对被杀的医生普遍表达了同情,保持不变的是对当下医疗环境和医疗体制改革的牢骚与不满。
(四)吏治反腐话题依然火爆,年轻干部遭遇“扒粪” 2013年,涉及年轻干部选拔任用的网络热点案例渐多,仅5月至6月出现的相关案例就达30多起。广东揭阳揭东区副区长江中咏“父子接棒”,安徽安庆惊现22岁团县委书记,湖南衡阳雁峰区副区长参加工作10个月后被提拔正科、4年后被提拔副处,湖南某地市官员外甥女28岁任副县长,参加选美后获重用等话题,在网上引起议论纷纷。一时间,围绕年轻干部出身经历的“扒粪”风起云涌。干部年轻化本身是好事,网民担忧的是缺乏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程序。网络反腐从2012年岁末开始也变得更加集中而尖锐,网民反腐的类型多样化、起因复杂化、爆料实名化,党政机关查处快速化。位高权重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被网络实名举报拉下马,被曝光多块名表的“表哥”、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获刑14年,上海法官集体嫖娼被曝光??网络反腐与新一届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坚强决心是吻合的,但领导干部一旦被举报就面对几亿网民一边倒的指控,被污名化。此外,网络反腐易被商业敲诈和官场恶斗所利用,需要加以必要的规范。国信办2013年再次查处了若干借反腐之名行网络敲诈之实的舆论监督网站。4月以来,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及新浪、腾讯等商业网站均在显要位置推出“欢
迎监督,如实举报”的网络举报监督专区。9月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日均收到网络举报800件。这都有利于引导网民利用正规渠道和平台进行合法举报,实现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的无缝对接。在2013年的反腐案例中,央企的腐败问题也备受关注。中央巡视组进驻中储粮,在此之前中储粮黑龙江大火,使得这家企业受到广泛关注,问题不断曝光。而8月以来中石油发生一系列“人事地震”,先后有包括国务院国资委主任、中石油原董事长蒋洁敏在内的多名高管涉严重违纪被调查,此事更是被网民冠以“窝案”、“胜利(油田)系”等标签而大力炒作。很多央企、国企脱胎于政府机关,没有完全实现去行政化,也就承担了社会舆论对整个公权力不满的情绪。
新闻客户端是一种基于手机的信息供给,囊括热点新闻、体育、军事、娱乐、购物、八卦、图片,以及网友评论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订阅内容,开启了社交阅读新时代。目前新闻客户端不仅有《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南方周末》等传统媒体入驻,还吸纳了不少自媒体。搜狐网宣布,搜狐新闻客户端入驻媒体超过1000家,其中包括近400家自媒体,用户总订阅量超过了6亿个。
(六)斯诺登事件促中国网民同步参与世界热点 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上升的同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领土和贸易摩擦也逐年增多。2013年的舆情热点中,涉及国际和地区事务的议题仍占有相当比重。除钓鱼岛、南海问题等持续发酵外,2013年6月,美国前中央情报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在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棱镜”项目后逃亡香港,引发了中国网民的广泛关注。“棱镜门”让美国人从2012年希拉里有关互联网自由的两次谈话所标榜的道德高地跌落,也使得中国网民有了一次近距离同步参与世界热点的机会。网友沿用“如果斯诺登是某国人”造句,表达
了对美式自由双重标准的讽刺:“如果斯诺登是中国人,奥巴马总统肯定已邀请他前往白宫共进晚餐,还会提名他为下一届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美国政府只在恰当时机捍卫自由与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