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数学教师教学的心得体会(四篇)

2023年数学教师教学的心得体会(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3 13:26:48
2023年数学教师教学的心得体会(四篇)
时间:2023-03-23 13:26:48     小编:zd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教师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一

也是数学实行模块教学的第一次师生共同成果的检验。我任教的班级有高一二班和高一三班,也许是班主任效应,在三班上课时课堂气氛非常好,师生互动也随着课堂跌荡起伏,站在讲台上感觉每位同学的脸上洋溢着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求知欲,站在这样的课堂上体验着学生一点一滴的不断成长是一件多么喜悦的事情,当然这样的快乐相信很多老师都体验过的。在三班上课它充分满足了我的作为一名教师的骄傲。

然而另外一个我任教的二班却是我相当的头疼的,课堂纪律是需要每节课都强调的,几乎孩子不听话,调皮的天性让他们在我的课堂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协调,教与学的步调不一致。这就需要我几乎在每次讲完课后都要伏案反思好半天,在反思中一次又一次的告诉我自己要努力改变现状,一次一次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方面的以及我自己方面的,争取和学生在不断接触不断摩擦不断交流中达到默契,从而进入良性循环让学生和我自己的课堂效率最大化。虽然在课堂上每次都激励学生,实际上也是在激励自己别放弃,别灰心,别随心所欲。但内心的想要改善的想法在一次次的步见成效中被不断的消减甚至摧毁。

今天终于上了一堂让我感动让我体会到久违的快乐的一堂课。我是多么的想让大家和我一起分享这段我苦恼之后的收获的喜悦。其实我已经养成一种习惯总是带着一种莫名的熟悉的失落感走进二班,一如以往的讲题分析试卷,只是单独的增加了一些和前面知识的对照和形象化的说明,当然也是我对自己课堂改善的又一次没有太大意识的尝试,但当我分析每一道题与平时做的同类型的题进行联系时发现他们也渐渐萌生出了我对平时课堂没有认真听讲的悔恨,以至于每位同学的听课激情不断提升,听课状态一反以前的状态,同样这种听课状态也激励着我不失时机的不断的引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堂内容第一次在二班超前完成。最后的几分中的自己总结讨论时间里,我在下面转着不断有同学就错题讲解了自己的意见看法,我给其纠正并重新建立正确的阶梯思想的同时,又一次提示了自己再次改善课堂的方向和决心,因为两个月来几乎没有几位同学问过我题更别提和我交流解题思想了。看着那些在以前对数学没有兴趣甚至各科都睡觉的同学也在热情高涨的讨论请教问题时,我心中的两个月来一直困扰着我的如何重建我的课堂改善课堂的不断探索初见成效时,内心是多么的愉悦,这是一种很是想和别人分享的快乐。

二班的状态现在已有很大改善,虽然与三班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这种在二班体会到的快乐是远远超过三班的。因为它见证了我两个多月来的努力,见证了一个实质性飞跃的过程,更是我和同学们共同成长的见证,也是对我自己教学管理的一种挑战与激励。

人生感言:在我教学生涯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把每一次困难和挑战当成对自己的一次磨练一次历练一次机遇的话,相信在战胜困难的一刹那你会体验到作为一位教师能够体验到的独有的快乐和自豪感。

数学教师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二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和解法,这是思维独创性的表现。尽管小学生的独创从总体上看是处于低层次的,但它却蕴育着未来的大发明、大创造,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与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如解答“北京到青岛的铁路长900千米,一列火车4小时行驶了全程的1/3。照这样计算,从北京到青岛大约需要几小时?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只须4÷1/3就行了”。他的理由是:“4小时行了全程的1/3,也就是4里面有几个1/3“从他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的思路是跳跃的,省略了许多分析的步骤。这种独创性应该给予鼓励。独创往往蕴含于求异与发散之中,经常诱导学生思维发散,才有可能出现超出常规的独创;反之,独创性又丰富了发散思维,促使思维不断地向横向与纵向发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诱导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1.一题多变。对题中的条件、问题、情节作各种扩缩、顺逆、对比或叙述形式的变化,让学生在各种变化了的情境中,从各种不同角度认识数量关系。

4÷1/3时,丙单独做需要15小时。如果三个人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解答后,要求学生再提出几个问题并解答,可能提出如下一些问题:甲单独做,每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乙呢?丙呢?

甲、乙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做完?乙、丙合做呢?

甲单独先做了3小时,剩下的由乙、丙做,还要几小时做完?

甲、乙先合做2小时,再由丙单独做8小时,能不能做完?

甲、乙、丙合做4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通过这种训练不仅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工程问题的结构和解法,还可预防思维定势,同时也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

2.一题多解。在条件和问题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分析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例如,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一辆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3小时行了全程的2/5,照这样的速度,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解法一:

200 ÷(200x2/5÷3)或1÷(2/5÷3)

从倍数关系考虑可得解法二:3x〔200÷(200x2/5)〕或3x(1÷2/5)用列方程的办法得解法三:设行完全程需要x小时。

200÷x=200×2/5÷3

从时间+路程=单位路程所需的时间,可得解法四: 3÷2/5如果把全程看作5个单位则可获得下列解法:解法五:(3÷2)x5解法六: 3x(5÷2)解法七: 2/3=5/x;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在多方面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片面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会失之偏颇。在思维向某一方向发散的过程中,仍然需要集中思维的配合,需要严谨的分析、合乎逻辑的推理,在发散的多种途径、多种方法中,也需要通过比较判断,获得一种最简捷、最科学的方案与结果。所以,思维的发散与集中犹如鸟之双翼,需要和谐配合,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到新的水平。

数学教师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三

目前,八年级数学组,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走在了学校的前列,使用导学案教学已成为年级组4位数学老师的习惯。

1、导学案的基本框架已确立。我们八年级数学组编写的导学案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合作研讨和达标检测。课前预习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合作研讨”部分主要围绕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设计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课前预习部分和合作研讨部分在设计上存在明显的梯度。“达标检测”部分力求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力求让学生能够在5分钟内完成。现在,八年级组的老师们已经能够较为熟练地编写导学案,并逐渐显示出个人特色。

2、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流程已确立。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流程即: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共同审核、师生共用。备课组内同课头教师提前备课,讨论确定新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大体思路、主要问题等方面的内容,然后其中一人负责编写导学案。

3、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模式已确立。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模式如下:导入新课——预习展示——师生评价——合作研讨——交流展示——达标检测。

4、初步建立了一套评价方案。从课堂发言、小组展示、作业完成、课堂纪律、测试成绩等方面评价学生个体和学习小组,一周一总结。考核居于前列的学习小组将受到奖励。落后的学习小组组长要在全班作出说明:说明小组内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和当前目标。

5、导学案教学的优势已逐步显现。导学案教学的优势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不敢说的学生敢说,让敢说的学生会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我们遇到的问题:

1、教学时间不够,教学内容完成不了。课堂教学总觉得有拖沓之嫌,有不完整之感。经过反思,我们认识到导学案上设计的问题过多,过于细碎,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应力求设计的导学案量小、简单、实用、有效。师生充分准备,尽可能使课堂环节紧凑。

2、学生板演字太小、字太多,展示效果不佳。一般情况下,字太小、字太多,学生看不清楚,就索性不看了,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下降,甚至游离于课堂之外。我们的解决办法归纳起来就是“三提倡”“三标准”。“三提倡”即一提倡学生提取关键词,展示要点;二提倡学生使用多色展示;三提倡学生巧妙使用符号展示。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制订板演的标准:一是清楚;二是工整;三是正确。满分十分,每项各占三分,奖励分一分。每次板演后,按照标准评价打分。

3、学生发言讲解声音不够洪亮,姿态不够大方。为了解决问题,我们是这样训练学生的:第一阶段在课堂上反复要求,不断提示:发言声音要洪亮、注意仪态。第二阶段,引导学生从发言声音、表情、站姿、表达是否流畅等方面评价,由专人负责专项评价。我相信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取得成效。

4、学生只注重展示,不注意倾听。这样会导致课堂纪律松散,学习效果不佳。针对问题,我们采取了这样的策略:首先让学生明确倾听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能力。其次,多次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强化倾听意识。第三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要求与点拨,比如:在整节课中倾听较好的小组将获得加分,反之则扣分,发言者重复别人的见解则减分。

5、学生不注意修正导学案。学生之所以不注意修正导学案,可能是觉得听了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讲解已经知道正确答案了,没有必要修正。更重要的是可能懒惰,没养成修正导学案的习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修正导学案的习惯,我们采用这样的做法:课堂上展示评价之后,专门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用红笔修正导学案;课后要求学生上交导学案,教师检查批改,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未修正的同学予以批评,按要求做的学生予以表扬奖励。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学生就能养成修正导学案的良好习惯。

6、优秀学生经常展示,展示的总是那几个学生。长此以往,优秀学生越来越优秀,而其他学生失去了发展的机会。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是这样做的:规定小组成员必须轮流展示,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得到锻炼,违反这一规定的小组将被扣分。

7、学生不能很好地保存导学案,破损及丢失情况时有发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有些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为上没有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单页整齐对折,用小夹子夹住,以免丢失。

1、是否可以根据学情,循序渐进地推进导学案教学?有的班级程度较好,不需要老师讲解,学生就可做精彩的展示;但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就很难完全按照导学案教学模式推进。

2、是否可以在导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这里的传统教学指导学案教学之前的种种教学方式,其中亦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益成分,是否可以将导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较好地结合起来?

3、是否可以分阶段实施导学案教学要点?比如说,这一阶段可以出台学习小组组长工作细则,依据工作细则,专门训练小组长,给予小组长具体的方法指导。因为小组建设是导学案教学的灵魂,只有搞好小组建设,导学案教学方有可能取得成功。

数学教师教学的心得体会篇四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学期初就要把教材的各个知识点罗列出来,这样既便于教学也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和学期末复习。

2、上课要有充分的准备。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备好课又不得不进教室的时候大家都遇到过,我这里主要就是针对这点来说,我说的上课要有充分的准备,就是指对要上的这个知识点怎么教,学生要掌握什么,学生的已有知识准备情况怎么样,自己一定要心中有数。否则这节课带来的有可能是要我们花2节甚至3节课的时间来补。而且还不一定有我们需要的效果。

3、要花一定的时间来思考、分析自己所带的学生的个体学习状况以及学生的家庭状况,目的是了解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究竟需要你从哪个知识点入手辅导他,下多大的功夫和花多少时间来辅导他,(了解家庭状况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在家接受家长辅导的情况、效果。)

4、对所教的新知识点,要根据低段学生的记忆和遗忘规律,要当天复习或者第二天复习,以后逐步延长时间,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低段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5、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阅,让学生及时改错,老师还要及时检查学生的改错情况。如果我们预计达不到这样的要求时宁愿不布置作业。

6、学困生的辅导,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解决,并及时的巩固。可以适当降低要求,树立他们的信心;发挥他们的长处,及时鼓励,从侧面树立信心,从而转移到学习上。

7、发挥团队的力量。学校在各个班级课程的安排上基本是错开在,每个老师的进度也有少许的差异,其实这样为我们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便利,这样上了课的老师可以及时把发现的问题和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大家共同探讨,发现问题及时的解决。这样的教研具有实效性、针对性。目的明确,促进教学。

8、以数学建模思想引领学习方式转变。例如,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遇到的这样的问题例:淘气原有18只铅笔,送给同学8只,还剩多少只?我们可以借助实物演示,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让学生总结出这类性的问题的解决就是用原来的送出去的(用去的)=还剩的。逐步的过度到让学生看到这样的题型,就能根据题意,先说出数量关系。然后再来解答。这样到了二年级下期,这道题变成淘气原有18只铅笔,送给2个同学,每人4只,还剩多少只?学生开始学习这样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的题型时,他们就能很快的找到中间问题。学生知道本题的数量关系是原有的送出去的.=还剩的,原有的数量是18,送出去的确切是多少还不知道,所以要先算送出去多少。其实这样我们就是让学生经历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一个过程,促进了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1、培养学生读数学的习惯,要教学生读数学书

2、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别的同学发言时,自己要用眼睛看着对方,肢体语言上要有体现,后面的同学发言时,要微微侧身,眼睛目视对方,并思考对方的发言。

3、作业书写的习惯,规范学生作业书写格式。适当练习数字的书写。

4、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学生回答错误时,不要打击学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