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中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篇一
是力沿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功是与每一个力相对应的,每一个施加于物体上的力都有对物体做功的可能,功代表一种力的作用效果,最终物体所承受的功应是各力做功的和。由于功等于力和位移两个矢量相乘,根据向量四则运算规则,功是标量,各力所做的功实际上都排在与位移的平行线上,有正有负,按数轴叠加得出总功,即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二、功的单向性。
不同于力的成对出现,功是不对称的。
三、力与位移的夹角
物体实际受力方向经常与位移方向构成一个夹角θ,无论是力线向位移线转还是位移线向力线转都是旋转θ角,之间的关系都是cosθ,当θ=0,cosθ=+1,力对物体做正功。当θ=π,cosθ=-1,力对物体做负功。当θ=π/2时,cosθ=0,力对物体不做功。但合外力必然与位移方向相同。
四、两种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它们的概念
五、能量研究的体系的概念。
能量是在体系内进行研究的,只有在一个特定完整的体系中才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理,既然是体系,可以是两个以上的物体。
六、能量研究的适用范围
优势是可以解决一些变力情况,缺点是不能解决有关加速度的研究。
七、搞清功和能的关系。确定什么时候用机械能守恒,什么时候用动能定理。
1功和能的关系
能量的转换通过做功来实现,换句话说,做功产生能量(做正功),或做功损失能量(做负功),功有三种含义:一是等于物体单一能量的改变,如动能增加或减少。二是可以看作不同能量转换的传递中介物,如增加或减少的动能通过做功可以转化为势能,从而实现机械能守恒。三是可以表示出机械能以外的能量,从而可以传递给电能、热能、光能等。
2动能定理
应该这样描述: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该物体动能的变化。这里有以下两个关键问题:
a必须是合外力做功,即所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总和,也只有用合外力,动能定理才能成立。单个力可以对物体做功,但无法计算其贡献的动能。由于合外力与位移方向永远相同,所以没有cosθ。
b因为功是以研究对象为范围,与前面相同,即只针对一个物体,当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物体叠加时,需要像前面一样根据需要进行整体和隔离,必须分开讨论。
3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应该这样描述,体系内各物体运动前总机械能等于运动后总机械能。机械能等于动能加势能。这里同样有两个关键问题,
a能量的研究范围是体系,既然称为体系,应包括所有参与的物体(包括地球),以及整个的变化过程。既然所有物体都参与研究,因为能量是标量,多个物体的能量就可以进行累加,形成系统内总动能和总势能,进而形成总机械能。
b这里不采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公式描述是因为它只适用于一个物体,没有充分发挥体系的优势,由于动能定理解决多个物体问题比较复杂,因此这个问题显得比较重要。
高中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篇二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ep: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高中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篇三
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高中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篇四
1、电场能的基本性质: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电场力要对电荷做功。
2、电势φ(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ep与电荷量的比值。
(2)定义式:φ——单位:伏(v)——带正负号计算(3)特点:
○1电势具有相对性,相对参考点而言。但电势之差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2电势一个标量,但是它有正负,正负只表示该点电势比参考点电势高,还是低。
○3电势的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ep和q无关。
○4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零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4)电势高低的判断方法○1根据电场线判断: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φa>φb○2根据电势能判断:
正电荷:电势能大,电势高;电势能小,电势低。
负电荷:电势能大,电势低;电势能小,电势高。
结论:只在电场力作用下,静止的电荷从电势能高的地方向电势能低的地方运动。
高中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篇五
一、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种经验:
当一列鸣着汽笛的火车经过某观察者时,他会发现火车汽笛的声调由高变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声调的高低是由声波振动频率的不同决定的,如果频率高,声调听起来就高;反之声调听起来就低、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它是用发现者克里斯蒂安多普勒(christiandoppler,1803-1853)的名字命名的,多普勒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和物理家、他于1842年首先发现了这种效应、为了理解这一现象,就需要考察火车以恒定速度驶近时,汽笛发出的声波在传播时的规律、其结果是声波的波长缩短,好象波被压缩了、因此,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传播的波数就增加了,这就是观察者为什么会感受到声调变高的原因;相反,当火车驶向远方时,声波的波长变大,好象波被拉伸了、因此,声音听起来就显得低沉、定量分析得到f1=(u+v0)/(u-vs)f,其中vs为波源相对于介质的速度,v0为观察者相对于介质的速度,f表示波源的固有频率,u表示波在静止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当观察者朝波源运动时,v0取正号;当观察者背离波源(即顺着波源)运动时,v0取负号、当波源朝观察者运动时vs前面取负号;前波源背离观察者运动时vs取正号、从上式易知,当观察者与声源相互靠近时,f1当观察者与声源相互远离时。
二、光波的多普勒效应
具有波动性的光也会出现这种效应,它又被称为多普勒-斐索效应、因为法国物理学家斐索(1819-1896)于1848年独立地对来自恒星的波长偏移做了解释,指出了利用这种效应测量恒星相对速度的办法、光波与声波的.不同之处在于,光波频率的变化使人感觉到是颜色的变化、如果恒星远离我们而去,则光的谱线就向红光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如果恒星朝向我们运动,光的谱线就向紫光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三、光的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20世纪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斯莱弗在研究远处的旋涡星云发出的光谱时,首先发现了光谱的红移,认识到了旋涡星云正快速远离地球而去、1929年哈勃根据光普红移总结出的哈勃定律:星系的远离速度v与距地球的距离r成正比,即v=hr,h为哈勃常数、根据哈勃定律和后来更多天体红移的测定,人们相信宇宙在长时间内一直在膨胀,物质密度一直在变小、由此推知,宇宙结构在某一时刻前是不存在的,它只能是演化的产物、因而1948年伽莫夫(g、gamow)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大爆炸宇宙模型、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爆炸宇宙模型逐渐被广泛接受,以致被天文学家称为宇宙的标准模型、
多普勒-斐索效应使人们对距地球任意远的天体的运动的研究成为可能,这只要分析一下接收到的光的频谱就行了、1868年,英国天文学家w、哈金斯用这种办法测量了天狼星的视向速度(即物体远离我们而去的速度),得出了46km/s的速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