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下学期数学期末工作总结篇一
在本学期初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积极主动参加各级的教育活动,加强师德修养,严格约束自己,做好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工作,做到为人师表,服从领导安排,注意与同事、学生搞好团结,创建好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在教学工作既是一项常规工作又是一项具有创新的科学研究工作。社会在地发展,时代地前进,学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地需要,教材也在不断变化,教学内容在不断更新,这也给老师提出了教学方法和内容,要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需要不断地更新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
(一)备课的经验。
1、备课时要对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紧扣正在使用的课标和高考考纲,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
2、在期初把新学期的课思路备好,包括各次考试的题型,有一个整体的备课框架,然后才上课。最好的教学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步骤。
3、备课时要掌握三年教材的整体结构,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必须讲授学生能听懂的内容,不能讲授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
(二)上课的经验。
1、上课的开头和结束,要反复推敲。
开头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结束要能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记忆深刻,切忌拖泥带水。板书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坚决守时,决不拖课。
2、上课要平等、尊重、关心每个学生。
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提问学生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3、要善于提出恰当的好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讲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使学生能记在心里。
4、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动手练习,交流讨论方式进行上课。
5、每次上课后,要及时思考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
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和理论,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三)考试作用的经验。
1、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从而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主动的、体验的、合作的进行学习。
2、要从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考试。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年中都曾有获得前三名的经历,对学习留下美好的回忆。
3、成绩优秀的学生,有效的促进方法,是让他们深切地知道“不进则退”。考试要让他们感受到一定压力,保持必要的张力。避免他们盲目自满,但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信与自尊。
4、每次考试后,应立刻将正确答案公布或发给每位学生。要学生“趁热打铁”,修正错误,巩固正确,打好基础。当天知道作业正确与否,对于有效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四)综合的经验。
1、对学生好的言行,要及时给予肯定的回应;对学生不好的言行,及时给予否定的回应。大多数应是“肯定回应”;“否定回应”只占少数。
2、每学期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力争在自己最弱的一项上,有所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艺术性,体现出艺无止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3、上课前,要设想学生都在认真听,自己言行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力戒偏见。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来上好一节课,让学生如坐春风。让生命价值得到体现。
4、知识、能力、审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培养较强的能力,学会独特的审美,发展好的人格。
备好课,备学生,备教法,是平时的教学工作,注重从学生的基础抓起即概念开始,先进行,然后通过多练习,多讨论,多交流,使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利用上课的内容情节来教学,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无形中学会明白更多数学逻辑思维和人生哲学道理。
2、发挥科代表和优秀学生的作用。班上的纪律、作业、练习等大胆放手让去做去讨论,老师只从旁进行协助和指导。
3、坚持做好“学困生”的教育工作。要理智地去爱学生,去发现他们值得赏识之处,进行帮助和鼓励,让他们明白数学也是简单的。同时对其犯错误不过于迁就,而是帮其找原因,让他们用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
总之,教师的素质要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更严格要求自己,从多方面 加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素质,在工作中不断发扬优点,尽量避开自己的缺点,不断地欣赏自己的工作,用艺术的眼光对待上课,相信自己和学生不断在提高,不断发现新的人生价值。
高一下学期数学期末工作总结篇二
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这是二十一世纪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自觉阅读,提出问题,释疑归纳的能力。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终身受益。
1.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习,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为了抓好这一环节,我常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好以下几点,促使他们去看书,去动脑,逐步培养他们的预习能力。
(1)本小节主要讲了哪些基本概念,有哪些注意点?
(2)本小节还有哪些定理、性质及公式,它们是如何得到的,你看过之后能否复述一遍?
(3)对照课本上的例题,你能否回答课本中的练习。
(4)通过预习,你有哪些疑问,把它写在“数学摘抄本”上,而且从来没有要求学生应该记什么不应该记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评价什么有用,什么没用(对于个体而言)少数学生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些要求刚开始实施时,还有一定困难,有些学生还不够自觉,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绝大多数学生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另外,在课前预习时,我有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角色转移,站在教师的角度想问题,这叫换位思考法。在学习每一个问题,每项学习内容时,先让学生问问自己,假如我是老师,我是否弄明白了?怎样才能给别人讲清楚?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对每一个概念,每一个问题主动钻研,积极思考,自觉地把自己放在了主动学习的位置。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啊、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作为数学教师改变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显得至关重要,而应采用组织引导,设置问题和问题情境,控制以及解答疑问的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我也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发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尽量做到基础分流,弹性管理。在教学中我采用分类教学,分层指导的方法,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稳步地前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问题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让他们在交流中掌握知识,在讨论中提高能力。尽量让学生
发现问题,尽量让学生质疑问题,尽量让学生标新立异。
在课堂教学中,我的一个主要的教学特征就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这时间包括学生的思考时间、演算时间、讨论时间和深入探究问题的时间,在我的课堂上可以看到更多的是学生正在积极的思考、热烈的讨论、亲自动脑,亲自动手,不等不靠,不会将问题结果完全寄托于老师的传授,而是在积极主动的探索。
当然数学教学过程作为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学生的探索要依靠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从来没有放弃对于学生的指导,尤其在讲授新课时,我将教材组成一定的尝试层次,创造探索活动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从特殊去探索一般,通过类比、联想,从旧知去探索新知,收到较好的效果。
3.在课后作业,反馈练习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后作业和反馈练习、测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这一环节的教学,也有利于复习和巩固旧课,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完一节、一课、一单元后,让学生动手“列菜单”,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尽量自己独立完成,以便正确反馈教学效果,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把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靠一朝一夕,要长期坚持的,三年来就是靠着这扎扎实实的教学,扎扎实实的学习才使我所教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在自学能力上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科学安排,课前、课堂、课后三者结合,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机会。真正把学生推向主动地位,使其变成学习的主人,我想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梦寐以求的结果吧。
大家都知道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为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源远流长。不可能再有什么知识层面的创新了。更不可能要求学生发明创造什么新的初等数学的结论。因此,我个人认为数学教育创新应该着眼于学生建构新的认知过程,用数学的语言就是——“认知建模”。而这过程的创新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勤于思考:
创新的前题是理解。我们知道,数学离不开概念,由概念又引伸出性质,这些性质往往以定理或公式呈现出来。对定理、公式少不了要进行逻辑推理论证,形成这些论证的理路需要思维过程。为此,我们首先必须让学生对学习的对象有所理解。因为数学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紧张思维活动后的理解,只有透彻的理解才能溶入其认知结构。这就需要拼弃过去那种单靠记往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数学结论,然后套用这些结论或机械地模仿某种模式去解题的坏习惯。而要做到理解,就需要勤于思考。对知识和方法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要形成这个概念?为什么要导出这个性质?这个性质、定理、公式有什么功能?如何应用?勤于思考的表现还在于对认知过程的不断反思、回顾,不断总结挫折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避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
2.善于提问: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观察、感知学习的对象以后,要学会分析,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要善于挖掘自己尚不清楚的问题,多角度,全方位地探究,并提出质疑。作为一个中学生,不见得也毋须什么问题都能自己解决。我们倡导的只是能对学习的对象提出多角度的问题,尤其是善于提出新颖的具有独特见解的问题。我认为会提问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
3.解决问题:
学数学离不开解题,解题是在掌握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运用。解题可以训练技巧,磨炼意志。在解题过程中,首先应判断解题的大方向,大致有什么思路,在引导学生解题的探索过程中,要注意联想,要学会用不同的立意、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并善于在解题全过程监控自己的行为:是否走弯路?是否走入死胡同?有没有出错?需要及时调整,排除障碍。这样长期形成习惯后,往往可以别出心裁,另辟解题捷径。这种思维品质也是创新的重要标志。为了让学生达到这个境界,必须让学生明确不要为解题而解题,要在解题后不断反思、回顾,积累经验,增强解题意识,提高能力。
高一下学期数学期末工作总结篇三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3)、(4)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完成了必修2 、 5的教学。现将本学期高中数学必修2 、必修5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感想总结如下: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但是,在开始的上课过程中,我常常看到学生茫然的眼神,以及一声声的“老师,我听不懂!”让我的内心觉得非常的不安:我是不是讲的太难了?太艰涩难懂了?这时候就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观点出发,参考并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未必相同 ,理应先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可以适当的进行针对性的备课与教学。
这一年来通过与同事和学生代表交流,一致认为在赶进度的同时,应该将学生的基础夯实,并将高考的高频考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新课程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用生动的课堂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理解所学的基本知识点,把握学生在一节课内的情感流线,加强学生对解题过程的理解,使学生掌握自主探索的能力最后才是让学生熟练对知识点的应用。
教师还应合理使用教科书,提高课堂效益。对教材内容,教学时需要作适当处理,适当补充或降低难度是备课必须处理的。灵活使用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质量。对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新课标,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调整。此外,还应把握教材的“度”,不要想一步到位,有些知识需要多次螺旋上升,逐步加深。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探讨与交流,我们高一备课组成员达成对“精讲多练”教学要求的共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力争做到精讲多练,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经常把他们对数学课的感受以及意见和建议都写在纸条上交上来(无记名方式),我在阅读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自身的不足和学生的基本情况:
1、讲多练少。这一点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已经逐步改善。
2、课堂例题应以课本为主,出题要有针对性,还要从易到难逐步递进。
3、题目讲解、分析要清晰明了,步骤要分明。
4、上课互动性的增强:在课堂中,对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学生的解题情况,通过提问其他学生,让全班学生帮助分析错题原因,做到讲、练、评的有效结合。
在这一届高一学生中,3班的学生上课气氛比较活跃,4班的气氛相对沉闷一些,所以两个班要区别对待,对于4班比3班更要有耐心、细心,不能太急于求成。每次备课、上课前都应先考虑上一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备课、教学。
针对学生的上课表现以及课后作业情况,在期中考试后我明确给学生提出了以下三个要求:
1、课前必须要预习新课内容。做好预习工作是学好这堂课的先决条件,没有预习,就不知道这节课所要上的内容是什么,自己所不会的是什么,更不清楚新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哪了。
2、上课时必须准备一本数学专用的笔记本,用来做课堂笔记以及课堂练习所用。上课要做到动脑、动手、动笔,只有多动手做题,理解解题过程,才能更加有效的将知识点吸收、理解和应用,才能更好的记忆有关知识点。
3、课后及时完成复习,认真的对教材中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并且尽量独立自主地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练习和作业,通过练习巩固基础。多做题,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漏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方法。
随着全国新课标的改革不断推进,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是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作为教师本人也希望能够在自己今后的科研、教学上有所突破,抓住机遇,争取机会,创造成绩。
高一下学期数学期末工作总结篇四
(1)我组共有7位成员,均为专业老师,大部分都是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
(2)本组教师工作量:各位老师都满课时。
高一数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现简单总结如下:
1、有计划的安排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本学期是我校实施新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的第一学期。如何实施新课程,这是摆在全组老师面前的一大课题。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对于我们第一线的教师来说,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姿态走进新课程呢?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2、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高一数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数学教学的最新动态、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一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3、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每周至少四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单元一次的测验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4、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本学期每位老师轮流上校级示范公开课,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量补充课外作业,做到精心批改,认真评讲并指导学生及时订正,对于碰到的难题或错题,在备课组内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做出合理公正的解答。
5、做好半期试卷命题,阅卷和质量分析工作,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
6、积极开展听评课工作。
7、积极开展科技竞赛活动。
本学期备课组组织学生进行了猜迷语活动,设置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起到了很好的催化作用,使部分学生对数学起了较大兴趣。
8、高一数学组进行了一次送课下乡活动。
高一数学备课组,充分发挥每个备课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使高一数学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并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肯定。高一数学备课组,会再接再厉,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高一下学期数学期末工作总结篇五
不知不觉这一学期即将过去,通过对教学的实践,对学生学情的掌握,以及对“精讲多练”教学要求的认识,我逐步适应了这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也慢慢适应了我的这种教学模式。这是对我的一个检验,也使得我对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做更充足的准备。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感想: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但是,在开始的上课过程中,我常常看到学生茫然的眼神,伏案会周公的情形,以及一声声的“老师,我听不懂!”让我的内心觉得非常的不安,我是不是讲的太难了?太艰涩难懂了?回头想想,发现自己是以以前自身作为学生的情况来考虑教学,并没有更多的考虑现在学生的情况。这时候,我认识到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这时候就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观点出发,参考并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未必相同,理应先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可以适当的进行针对性的备课与教学。
这一年来通过与同事和学生代表交流,一致认为不应该急于求成赶进度,应该将学生的基础夯实,并将初中的部分相关知识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新课程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用生动的课堂过程激发学生的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理解所学的基本知识点,把握学生在一节课内的学习成果,加强学生对解题过程的理解,使学生掌握自主探索的能力最后才是让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探讨与交流,我们高一备课组成员达成对“精讲多练”教学要求的共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力争做到精讲多练,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由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第一周的学生情况不是很好,上课睡觉的学生大有人在,作业完成情况也不乐观,解题格式不清楚,概念混淆等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我经常把他们对数学课的感受以及意见和建议都写在纸条上交上来(无记名方式),我在阅读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自身的不足和学生的基本情况。
1、讲多练少。这一点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已经逐步改善。
2、课堂例题应以课本为主,出题要有针对性,还要从易到难逐步递进。
3、题目讲解、分析要清晰明了,步骤要分明。这方面在听取多位老教师讲课后,大为改观,尤为体现在作业完成情况上,解题格式明显清晰许多。
4、上课互动性的增强。在课堂中,对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学生的解题情况,通过提问其他学生,让全班学生帮助分析错题塬因,做到讲、练、评的有效结合。
在这一届高一学生中,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所以要耐心加细心,不能太急于求成。每次备课、上课前都应先考虑上一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备课、教学。并且在每次尽量将相关的初中知识点进行复习记忆,帮助学生巩固初中知识。
针对学生的上课表现以及课后作业情况,在第二周的时候我明确给学生提出了以下三个要求。
1、课前必须要预习新课内容。做好预习工作是学好这堂课的先决条件,没有预习,就不知道这节课所要上的内容是什幺,自己所不会的是什么,更不清楚新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哪了。
2、上课时必须准备一本数学专用的笔记本,用来做课堂笔记以及课堂练习所用。上课要做到动脑、动手、动笔,只有多动手做题,理解解题过程,才能更加有效的将知识点吸收、理解和应用,才能更好的记忆有关知识点。
3、课后及时完成复习,认真的对教材中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并且尽量独立自主地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练习和作业,通过练习巩固基础。多做题,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漏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方法。
高一下学期数学期末工作总结篇六
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想起来,我毕业已经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数学教学中,我担任了高一(4)、(6)、(7)三个班的数学教师,虽然我付出了许许多多的汗水,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很多。由于担任学校普通班的数学课,学生基础很差,上课常常感到很吃力、压力之大,责任之重,可想而知。现将本学期教学情况简要总结如下,以便总结经验,寻找不足。
我是第一年接触到新课程的新授课,对新课程的认识了解还不够,因此,必须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理论,仔细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并结合贵州省的考试说明,及时更新自己的大脑,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为了和教学一线的同行们交流,积极利用好互联网络,养成了及时写教学反思的好习惯。作为一位年轻的数学教师,我发现在教学前后,进行教学反思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独特的见解,教学前后,都要进行反思,对以后上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积累经验,教后反思,是上好一堂精彩而又有效课的第一手材料。
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任响应的教学,同时还肩负着育人的责任。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只有这样,了解了学生,才能了解到学情,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多与学生交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做学生的朋友,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为自己的备课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还可以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高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一节课的好坏,关键在于备课,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备课中我着重注意了这样几点:1、新课程与老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数学中的地位;
3、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4、近几年高考试题对本节内容的考查情况;
5、学生对本节内容预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6、本节内容还可以补充哪些典型例题和习题;
7、本节内容在数学发展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8、本节内容哪些是学生可以自学会的,哪些是必须要仔细讲解的;哪些是可以不用做要求的;
9、本节内容的重点如何处理,难点如何突破,关键点如何引导,疑惑点如何澄清等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学生的落实情况,学生的落实在教师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出成绩的一环。因此,教学中特别抓好了一下几点:
1、书面作业狠抓质量和规范,注重培养学生的满分意识,关注细节与过程;
2、提前预习,以提高课堂效率;
3、单元测试及时批改,及时整理错题订正本。
4、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对基础知识灵活掌握的考查是高考数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因此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特别利用在知识交汇点的命题,以考查对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的程度。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一定要在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上下功夫,以达到在综合题目中能迅速准确地认识、判断和应用的目的。其中,抓基础就是要重视对教材的研究,尤其是要重视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形成过程,运用时注意条件和结论的限制范围,理解教材中例题的典型作用,对教材中的练习题,不但要会做,还要深刻理解在解决问题时题目所体现的数学思维方法。
首先,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新课改是教育教学的必然,教师要更新观念,要认真领会新课改的理念,了解课改革的目的。这样才不会在改革当中迷失方向。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要掌握丰厚的专业知识,所谓”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注意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拓宽自身的知识占有
。要多渠道采取不同手段获取知识,教师除了看专业书籍,也要借助于网络媒体这一先进的手段进行学习。要多和其它教师交流、沟通,提高合作意识,取长补短。同时,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要充分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不同学生的智力差别,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活动空间,给他们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活跃学生的思维,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学校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