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俗世奇人的读后感20字篇一
题记
也许是厌倦了华丽高贵的词藻,或者是千篇一律的剧情,我已经很久没有触碰过散文、小说一类的书籍,但仍有一本书在我的心中熠熠生辉,那就是《俗世奇人》,一股浓浓天津腔的小说。
也许是我理解得还不够透彻,没有其他人读后感中写的与作者达到心灵的共鸣。我觉得我读这本书时更像在天津某个小茶馆里听着一个穿灰袍的大爷说书。也没有传说中似与作者促膝长谈,而是像听个神采奕奕的老头在说一些传奇的人,一些传奇的事。
犹记得小时候喜欢听故事,听爷爷用重重的南京话跟我说一些他的见闻,有一些我至今还记得。那种浓浓的地方色彩,就像杨七杨八的茶汤,只不过他们的茶汤有一种天津的味道,而爷爷的故事有一种南京的感动。我想,我现在这么热爱南京,要得益于爷爷吧。
生活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淡这是这本书教给我的大道理。可以没有苏七块的妙手回春,也可以没有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但不可没有自己的绝活。得有真本事,才不会平淡啊!我不禁想到不久以后的中考,是啊,这时代有才华的人不怕遇不上伯乐,只怕才华比不上别人。随着社会的进步,物尽天择,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这是我们应明白的事实。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须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话粗理不粗,可我呢,没有静下来干某一件事。打游戏,打上职业联赛了吗?没有。学习,考得很好吗?也不是。浑浑噩噩什么事也没做好。不可能成为面面俱到的人才,但必须要有一样精通,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
抬头看看阴沉的天,案上还铺陈着杂乱的作业,心情就跟自己的前途一样迷茫,很想问自己快乐吗幸福吗,俗世里,做俗事,做着和别人一样的事,过差不多的生活,但真正明白的是,现在不能真的沉沦,若不奋起一击,会连最后闪耀的机会都没有。合上书,懂得一件事,在平凡中,造就不凡。
评:书不见得每个字都读,只要读出一种味道,读出个乐来就好,季同学既务实,又多一份思量。之前的几篇文章像喝了苦茶,苦中思人生。这篇像是吃了甜藕,咂咂嘴的功夫就小小励志了一番。
俗世奇人的读后感20字篇二
最近我读了一本《俗世奇人》的书,这是一部专门写人的小说,作者冯骥才。
作者在书中刻画了与众不同的人物,他们是大众百姓的一员,生活在俗世中,却个个身怀绝技,书名就概括了人物的共同特点。这些奇人的名字、外号儿都不重样儿,就连性格也是一朵朵奇葩。
就拿“苏七块”来说吧,正骨手法那不是一般的好!手如闪电似的左拉右推,上顶下压,病人还惴惴不安地等着重重地挨几下,嘿,竟然已经接好了!我想要是真有“苏七块”这样的高人,那中国医学史上得添多少佳话!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家乡名医张绍富的传说。我常听外公讲张绍富先生接骨疗伤和治疗妇科病的技能无人可敌,妙手回春。可惜这些故事口耳相传,越来越模糊,要是家乡有个“冯骥才先生”,把张绍富先生的事迹写下来,也是一本引人入胜、对人教育至深的《俗世奇人》。
冯骥才先生笔下的人物,各有所长,有血有肉,想必老师让我们读这本书,就是要让我们学习先生这种细腻传神,人物刻画丝缕毕现的描写本领吧!
整本书的语言透着一股“津腔”:眸子赛灯、准各色、嘛规矩……这些腔调都不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洋溢着浓郁的天津方言的滋味,若是模仿着北方口音读读这些文章,仿佛自己个儿都成了天津卫了,挺有趣的。这是别的白话文人物小说作品不能比拟的,是这本书第二个显著的特点。
书中的.插图是光绪年间“醒华”、“醒俗”两个系列画报。画报内容丰富:有新闻、有奇事、和坊间传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热点事件”。画报既批判又戏谑,揭露腐败无能的政府和贪腐官吏们不为人知的秘密,同时唤醒人们的思考和良知,借古讽今,用得恰到好处。一本小说在插画上如此用心,真是难得。
一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俗世百态,领略了民国时期的天津一带的奇闻异事,还从中学到了不少人物描写的方法,真可谓是一举多得啊。
俗世奇人的读后感20字篇三
《俗世奇人》为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所著的短篇小说集,文章单独成篇,所述背景为清末民国初天津码头市井生活,每文只述一奇人,风格诙谐幽默,句式多以短句为主,语言文白相间,精炼传神,故成记人叙事文之典范。
读罢此书,引我如观一部来往匆匆、地道津味的黑白色民国电影,于我而言,只有一个字——奇,新奇于奇人,惊奇于奇事,无奇不成事,无奇不成文,奇到隔着这些黑白文字,就令我目瞪口呆,满脸茫然状。
想当年,天津码头,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然却生活着一群靠自己手艺生存的底层人,刻砖刘,刷子李,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等,这手艺一亮,就是绝活,为常人所不能,恐神仙见之,也退却三分罢了。
先说刷子李吧,刷墙第一绝,刷墙前必先着黑衣黑裤黑布鞋,上下一身黑,却自定规矩,只要刷完墙后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世人皆不信,行内人也皆不信,但他的确做到了。每刷完一面墙,长凳一蹲,烟袋一抽,香茶一杯,再刷下一面,先刷四周,再刷房顶。刷子一蘸,挥手一抹,衔接天衣无缝,雪白其上,却一滴浆不落其身,这技艺堪称登峰造极,炉火纯青,怎不叫人称奇?
再说那泥人张,平常最喜去两处,一是戏院,一是饭馆,看着戏台子上那梨园子弟挥鞭怒目,吟唱悲欢,看着饭馆里那南来北往的商客,长袍马褂,长辫于背,恐为人所见,只好袖口里单手捏着一团泥,年复一年,经年累月,终成一绝眼观而心领神会,捏出另一个世界来。当面对张五爷的嘲讽时,泥人张毫不畏惧,端着酒杯,左手从脚底抠下一块泥巴,几个手指飞快捏弄,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海张五的脑袋便捏出来,却只有核桃大小,却比海张五还海张五,怎不叫人称叹?
很难说,这些奇人奇事没有经过艺术的加工,但,我却宁可相信,他们都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在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身上,我还读到了他们的善良和朴素,这种折射出伟大至真人性光芒的美感,让我沉醉其中,不可自拔。
于人必善良,于事必认真,做一个诚实而努力向前的人吧。
俗世奇人的读后感20字篇四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的一本著作,里面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民间奇人。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则是《酒婆》。
酒婆是个十足的酒鬼,她每天下午都到一家小酒馆喝酒,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婆和酒鬼们对眼前的世界一片模糊,对肚子里的酒却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他们只是追求一时的.酒劲儿罢了。老板娘生了孩子,老板对着佛爷痛改前非,不再掺水作假;可就在这天酒婆喝了没掺水的酒,出了车祸。
读完这个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酒馆老板本来是想改邪归正重新做人,没想到却发生了这样的悲剧。我的内心也在为酒馆老板而备受纠结,是难过,是自责,还是……说不出那种滋味。但这个故事教育了我,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如果老板一开始不做假,那么悲剧就不会发生。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一则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个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这一举动在老百姓心中树立了威信,而他接下来的变法很快就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在生活中也有相似的例子:去年暑假我和朋友去奥数班,因课间玩耍时,我不小心打翻了粉笔盒,一盒粉笔全都摔得粉碎。刚好老师来了,我还没来得及捡,老师看着散落一地的碎粉笔,气的火冒三丈,问:“这到底是谁干的?”班里顿时鸦雀无声,仿佛只能听到我“咚咚”的心跳声,我的脸又红又烫。那几秒,我的内心有一群猛兽在战斗,无数的想法交织在一起,但最后我还是选择请承认。我慢慢地站了起来,吞吞吐吐地说:“是、是我干的……”。气氛也顿时缓和了,老师示意我坐下,并说:“很好,做人就要诚实守信,不能做诚实的叛徒!”随后班里也响起了一阵阵掌声。
如果酒馆老板也能诚实守信,不掺假酒,悲剧也不会发生。但是生活并没有如果,所以想要是结果美好,过程一定要原原本本、真真实实地完成。所以,我们自始至终,我们都要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俗世奇人的读后感20字篇五
《俗世奇人》中,每一个人都有各自高超的本领。他们靠双手,靠这份手艺,靠自己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各行各业的手艺人,有心灵手巧的泥人张,力大无穷的张大力,分辨真假的蓝眼……这些手艺的名字很古怪,因为天津人把手艺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久而久之,名字没人知道,只知道一个绰号。
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有绝活。刷子李,他是专于粉刷一行,刷屋子时,必穿一身黑,刷完墙身上没有一个白点,正是因为这些手艺人的不同绝活,让他们丰衣足食,衣食无忧。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泥人张,那一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喝酒,这时,从门口进来三个人,中间就是大名鼎鼎的张五爷,张五爷有钱,官也怕他三分。但手艺人不怕他。泥人张只管喝酒,吃菜,根本不把张五爷放在眼里。
但过了一会儿,张五爷拿泥人张找乐子,泥人张从鞋底抠下泥巴,一边喝酒,一边用这块泥巴捏弄,张五爷还在找乐子,泥人张把手中的泥巴捏好了,放在桌子上,去柜台结账。旁边的人一瞧,这就是活生生的张五爷,张五爷也看出捏的是他。
第二天,北门外杂货摊上,放着一排排张五爷的泥像,有一两百个,摊上还贴着纸条,上面写着:贱卖海张五。三天后,张五爷把泥人和模具全买走了。泥人张不但教训张五爷,而且还大赚了一把。
现在的社会也是一样的,没有精通的专业知识,在社会上无法站稳脚跟,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艺人的绝活,不是一下子就有的,他们经过了长期勤学苦练,不断总结学习,积累经验,精益求精,才在某行业取得非凡的成绩。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作为学生,要认真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础。学好本领,长大后在自己热爱工作中做出卓越的成绩,为社会做贡献。报答父母,报答祖国。
俗世奇人的读后感20字篇六
《俗世奇人》里面的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故事讲得都是发生在码头上的。
生活是平凡的,但不是平淡的。平凡的生活中同样也是波澜起伏,妙趣横生。冯骥才老师的《俗世奇人》说得好,“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动作干净麻利的苏七块;力大无边的张大力;手巧灵活的泥人张……读了《俗世奇人》这本书后,书中觉得让我最佩服的人是——张大力。一听到这个就觉得他很有力气。他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赴赴武功,身强力蛮,力大无边,所以那里的人都故称他大力。天津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他之所以力气大这么多人知道他的名字的原因就是:侯家后有一家石材店,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做的,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两百。旁观的人不停地嘀咕着,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而猜出它有多重吗?
一天,张大力到侯家后,看到这把锁,也看到了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竹篮子,人们看到了,都赶紧围上来看。只见张大力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遍布笑容老板上来笑嘻嘻的说:“张老师,您没看锁下还有一行字吗?”张大力怔了一下,石锁下写着:唯张大力不算!
张大力扔了石锁,扬长而去!
我最后的感受是: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出生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奇人;小说里的人,不奇传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全是真人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