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小学教师 论文 小学老师论文篇一
高等师范教育途径有两个:一个是理论教学,一个是实践教学。所谓理论教学,即通过理性的灌输与启蒙,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所谓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作为高等师范教育的实践教学则包含了各种技能课的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教育科研、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
由于教育是实践应用性专业,需要经过“临床”实习,在师范教育从三级培养体系转变为二级培养体系,其内涵扩展为教师教育并走向专业化以后,实践教学在教师教育专业中已经成为与理论教学并驾齐驱的教师培养途径。实践教学的改革成为当今教师教育专业改革的关键。
实践教学在师范院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大大提高师范生教育能力,并能让高师学生步人工作岗位后,更快向教师这一职业角色转变。具体表现在:
1、强化专业意识,培养职业情感,树立职业信念。
培养优秀的小学教师首先要学生能对小学教师这个职业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体验教师职业的平凡与崇高,在内心深处生发出对小学教师职业的深厚情感,树立为之奋斗的信念。这种心理上的准备显然不是系统的理论知识所能赋予的。从康德开始,情感和信念就被从知识论的范畴中排除出来,归属到实践范畴中。所以要想完成师范生向教师角色的心理准备,实践教学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途径。
2、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理论教学是从课堂到课堂、书本到书本,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专业知识。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这方面得以大大改善: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能构成一个整体,即组成为知识群,成为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彼此分离、理论脱离实际的知识。
3、提高学生的教育技能技巧,丰富个体的实践知识。
单纯依靠传授现成知识而不发展知识,是培养不出所需人才的。优秀的教师或者有经验的教师,绝不只是现成知识的说明者,而是善于根据不同的对象,对所传授的知识进行科学的选择和解释,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丰富个体的实践性知识,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智慧。正是理论化的系统知识与个性化的教育智慧的综合,成就了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特征。
4、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师范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性工作。实践教学不仅是教育能力和技能形成的一种手段,而且还是未来教师获得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途径之一。通过实践教学,师范生的认识建立在内容丰富、实事求是的感性材料基础上,在参与教学实践、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其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对高校师范生的培养确实具有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现在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我们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
教育实践教学活动从目前来说是我国师范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从观念到实践上都存在着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
1、实践教学活动内容、形式较少,时间安排较晚。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教育实践教学活动仍然仅限于一次突击性的教育实习以及为数不多的教育见习和参观,教育实习构成了教育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而这往往又都是集中安排在最后一年甚至最后一个学期中的一个月来进行的。师范教育课程计划安排也遵循着传统的做法,即倾向于一个个顺序安排师范教育的不同部分:普通教育——学科专业——教育理论与方法——实习。这等于向学生示意理论学习与实习是两项有区别的活动,从而维护了以“模仿”为主的培训模式的教育实习的原始观念。这种做法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难以和教育实际相结合。因为这种安排背离了教育实习对实习生来说的另一重要目标——为他们提供在工作中反省、检查、修正自己所掌握的完成教书育人职责技能的机会,直接后果是即使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中发现了问题,也只能带着这些问题走上工作岗位。此外,由于学生从未进行过其他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不具备一定的实际经验,也给教育实习带来不少困难,影响了教育实习的效果,也不利于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实践教学活动的安排不够周密。
随着大学扩招,绝大部分学校的教育实习安排是采取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学校,在教学活动的安排和管理上存在着很大漏洞。模拟教学也往往只是给学生一部分内容,让他们去挑去讲,而缺乏模拟前的详细指导及讲完后的深入探讨,往往使教育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3、教育实习时间短、范围窄。
作为教育实践教学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育实习在我国师范院校中没有受到充分重视,实习太短,内容形式单一,与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目前我国实行的集中实习时间6—8周很难保证教育实习的良好效果。其间,只能让实习生讲几节课,配合班主任做一点工作,较好的还可能主持一次主题班会或团队活动,而深入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全面掌握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家访等等,根本无法落到实处。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教育实习难以帮助实习生对教师职业活动获得全面的了解,也难以实现教育实习对实习生的一个重要目的——精确与巩固理论知识,获得教师职业所需的技能技巧。因此,实习时间不充裕,与不断扩大的教育内容及不断提高的教育实习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成为现阶段教育实习的一个致命弱点。
4、缺乏“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
从我国高师教育实习现状来看,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缺乏教育实习基地。目前,我国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多数是在临近实习前才落实实习点,而缺乏被美国教育界称之为“入门学校”的那种教育实习基地。大多数院校是“扫一枪换一个地方”。这种教育实习主要以“学院为基地”,而不是以“学校现场为基地”,与小学关系疏远,难以与其建立一种共生关系,并结为平等的合作伙伴,使教育理论缺乏生长成熟的土壤,学生更难以在真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中体验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缺乏科学的指导。
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指导教师要在精讲有关职业技能的基本知识、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改善、不断趋于整体协调和完善,以获得稳定的教师职业技能。目前教师对学生技能训练的指导总体比较薄弱,这既有管理上的原因,又有教师自身的原因。相对而言,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比较“外露”,看得见摸得着,教师对学生训练能够提供良好的指导。按理说各科教学法在训练技能方面是具有优势的,因为它与学科专业、实习有直接联系,而且课程又是各系自己开设。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主要与“法”中无“法”的课程自身相关,也与教“法”者不懂“法”有关,有的学科教学法教师甚至从未教过小学,这哪里还谈得上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心理学、教育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其他各科教师头脑中毫无技能训练的示范意识和指导意识,是高师院校中比较普遍的问题。
6、缺乏严格的考核。
《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第四条指出:“高等师范学校要从培养合格中学教师的高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受到严格的训练和考核。”它对四大部分训练内容(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的考核分别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但实际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其他训练内容的考核有的学校恐怕连细化的考核标准都没制订,更谈不上严格考核了。考核本身具有评价、激励、反馈等功能。通过考核检验师范生职业技能掌握和运用情况,从而评价高师教学工作成效;通过检验和评价,让学生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激励他们加强技能训练,同时也促进高师教学改革的深入。可是我们未能做到严格考核,几乎使这些功能丧失殆尽,不能不说是件憾事。
1、加强高等院校与小学的校际联合,建立稳定的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实习基地。
实践教学存在的种种积弊,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高校与小学之间存在隔阂,没有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使实践教学的开展失去了赖以展开的平台。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给我们以启示。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国大学教育系(或教育学院)与当地中小学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培养新教师,鼓励在职教师进修,开展合作研究,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参与合作的中小学称之为专业发展学校。这种学校强调与当地中小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我们也应该在高师教育和小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实践教学方面展开较为全面深入的合作,在课程内容设置、实践指导、学生管理、成绩考核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从而保证实践教学有序、高效地展开。
2、打破单一的实践模式。建立全程教育实践体系。
传统的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在时间安排上分布零散,没有系统性、规定性,直到最后的集中教育实习阶段才略显规范性,但时间安排得并不合理,太短、安排太后。而连续性、渐进性全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则是从师范生入校第一天起(包括寒暑假)就实施,涵盖了师范生在校的全过程。同时,它在时间安排上体现出一定的连续性、渐进性特点。先以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一系列实践环节(如:熟悉学校环境的实践、教学技能训练、见习、模拟实习、试实习等)来减轻教育实习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精神负担及忧虑感,使他们逐步适应教师职业生活,然后才真正进行实战演习的“教育实习”。
3、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全面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学生的教育实践绝不仅仅是听一两节课、主持一两个主题班会这么简单。实践教学的内容应该涵盖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改变当前实践教学的现状,必须打破旧有的思维格局,站在未来教师的岗位上全面审视实践教学的内容。概括地说,学生的实践教学应该包括:课堂教学实践、课外活动教育实践、参与性教育实践、模拟性教育实践、观摩性教育实践、研究性教育实践、社会实践和整体性教育实践等8个方面,这8个方面基本实现了对未来教师职业的全面覆盖。
4、建立严格的质量考核机制,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根据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建立严格的质量考核机制,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这种考核机制应该包括确立操作性较强的质量评估标准、建立规范化的实践教学组织程序标准、建构统一协调的组织管理系统。通过这些标准的建立,将实践教学纳入严格的考核程序中,以期对教学实践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促进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实践教学在小学教师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对实践教学的思想认识,积极探索有关实践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的质量。
小学教师 论文 小学老师论文篇二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减负增效”已成为一线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知识,如何在教给学生知识,提高他们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又不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繁重、困难呢?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减负方法
随着国家教育部“减负增效”活动的层层推进,各个学校如火似荼地展开了减负活动,而且“减负”这个词在早就被提出了,可是为什么最终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呢?主要是我们没有把“减负”和“增效”很好地连接起来,有些教师甚至走入了减负增效的误区,比如认为“减负”就是减少学生课业上的负担,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其实,“减负”并不是不要课业负担,而是把过重负担减为适量学习任务,从思想上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如何做才能真正地实现减负增效呢?下面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抓住学生状态最好的时间开展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知识。首先,教师要认真备课,做好充足的准备。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在领会课标精神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做到烂熟于心,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时能收放自如。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从自己所带班级的学情出发,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创设一些联系生活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以一些实际存在的事情和事物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其次,选择一些有创新的课堂教学手段。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功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每节课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将科技手段运用的教学中并不意味着完全弃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是要将二者相结合,避免学生因眼花缭乱的课件展示而忘记了学习的重点。
精选数学作业就要求数学教师依据授课内容,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从众多练习题中精心挑选一些作为课后作业,或者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自己设计一些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练习题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那么为什么需要教师精心挑选小学数学作业题呢?笔者认为只要有“质”和“量”两方面的原因,“质”揭示了精选数学作业的重要性,如果学生是通过“做和反思”学习数学的,那么他们做什么样的数学题,就将形成什么样的数学经验和能力,并进一步积累或升华为什么样的数学观念。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做什么样的数学题,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还映射出他们的数学教育观念。“量”虽然能够体现出多做练习题能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但是学生投入到“题海”中,重复地做题会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而且用时长收效慢。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因此作业的布置既要重视“量”,也要重视“质”,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要精心挑选,这是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手段之一。当然,要从浩瀚、繁复的题海中精选作业,非常考验教师的能力,要使练习题不仅要达到巩固知识、熟练应用的效果,还要使每位学生都能通过做作业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因此,教师每次布置的作业题都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可以根据作业题的构成适当选一些反映概念、灵活解题方法的习题,还可以编写一些错解辨析、悖论质疑及无定解的开放式习题,给学习有余力的学生留下足够发挥的空间,力争使每次作业都能体现出教师的“精挑细选”。
学习辅导主要是解决学生愿不愿学和会不会学的问题,着重对学生学习技能、学习情绪、学习动机进行辅导。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接受能力有强有弱,学习水平有高有低,教学就可能会产生“吃不饱”和“吃不了”两种情况,因此,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补充。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为他们设计较高的目标,使他们学有方向。一个教育学家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后进生的独立性、自觉性相对较弱,往往今天教会了他们,明天又忘记了,有时一种错误会犯好几次。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应充满爱心,满腔热情地关怀他们,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改进落后学习方法,对他们练习中的错误要及时给予解答。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他们不提问题并不能说明他们没有问题,他们可能问题“多多”,教师要启发他们发现问题,多提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给予鼓舞和激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
小学生在做数学课后作业时,并不是每道题都会做,都能做对,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对于不会做的题,让学生分析自己不会做的原因并写在相应题目的下面,这样教师就能在作业中很清楚地看出哪些题目学生掌握得还不是很好,有待于更一步的讲解。另外,有一部分学生是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下完成的,教师也应让学生在相应的题目下面写出来,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作业及时检查,也能真实反映学生的作业情况;最后,在学生做完作业的时候,让他们再写一写用到了哪些知识来完成作业的,对于作业完成情况有什么感受?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已学知识有一个好的归纳和整理,既实现了减负,又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小学教师 论文 小学老师论文篇三
上周四,我有幸旁听了xxx小学三位老师的英语高效课堂,通过听课我见识了三位老师的卓越风采,受益匪浅,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位老师的讲课,她所讲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at the farm b部分的let’s talk,在不久之前我也讲过这一单元的课,相比之下,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与优秀的教师相差甚远。以下几个方面是我该重点反思的:
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备好课,要有充足的准备,具体来讲,要背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在备教材方面,我认为自己没有准备得当,我在讲at the farm这一单元时,我所备的情感目标只趋于表面,是比较浅显的内容,通过听课,我明白了每一单元的课题都会有一个情感的升华在里面,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会英语、使用英语。围绕这个根本任务,我们还应关注其他一些相关因素,如理想教育、品德教育、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等诸多情感教育因素。如果只围绕英语本身的教学,而脱离了这些情感因素,英语教学就显得苍白无力,最终也很难完成我们的根本任务。因此今后一定要仔细揣摩教材,思考教材的用意。
在英语课堂中,我们经常会用到let’s chant歌谣形式,这种歌谣节奏感强,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次听课,王老师自编歌谣,将歌谣与平常孩子们玩的拍手游戏相结合,我觉得这是一种创新,方式新颖,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在玩中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教学要从实际出发,要因人,因时而异,不能拘于某种教法,墨守成规。今后既要学习有关教学法的理论,还要通过实践,探索,掌握教学规律。
教学是一种艺术,怎样更好的运用这门艺术,应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要熟练掌握小学英语课标,背诵课标,清楚小学阶段学生应掌握的英语知识内容,多看名师课例,掌握优秀老师的教学方法,另外还要不断实践,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