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初中语文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9篇)

初中语文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2 13:21:21
初中语文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9篇)
时间:2023-03-22 13:21:21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语文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一

《一夜的工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稿件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生活作风,抒发了作者对总理无比崇敬和爱戴的思想感情。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让学生了解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景,引导领悟课文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的时代背景,学生对周总理生平知之甚少,通过电视、电影或书籍有一些感性认识也比较初浅。而对文章人物没有一个很深的感情基础是很难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学习时体会也不深刻。因此,丰富学生的课前感知,激发学生的情感对于学生理解本课尤为重要。

本文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把心放进文章中去认真读,认真体会,感受字里行间里饱含的作者的真情实感。课程标准也强调,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为此,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教材选编的意图,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2、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学生的学情,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从中感受周总理伟大人格,并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作者选用生活小事,平实的语言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深化阅读感受。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古人也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为此,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情感导读法,辅以听、思、说、写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听中揣摩,在说和写中发展思维,深化阅读感受,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一)课前信息交流,丰富对总理的感知,积淀情感。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周总理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交流对周总理的认识,丰富对周总理的感知。使学生认识到周总理,一位为了国家,为了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伟大,他的伟大人格感召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从而为学习课文铺垫情感基调。

(二)质疑导向,初读感知。

阅读教学应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本课紧紧围绕“劳苦”和“简朴”这两方面展开。教学时,我首先质疑: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在问题的导向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或默读,或小声朗读,或大声诵读。读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教师根据学生所谈适时点拨,从整体感知的层面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精读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再细细品读文章,勾画出描写周总理的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句子,反复诵读,细细体会,在自己感受较深的地方作批注,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小组交流,相互质疑、解疑,最后全班交流。老师只是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这样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合作的愉悦,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创设情景,发展思维。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适时地补充周总理的感人事迹,出示周总理身患癌症时的一日日程表,更使学生得到心灵上的震撼,加深对文章的感悟,接着我出示满脸憔悴,夜以继日工作的总理的课件,让学生面对着周总理说说心里话,这时学生已深深地被总理伟大的人格所感动,感情的抒发水到渠成。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也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提升。

(五)读中悟情,深化情感体验。

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读中有所感悟。为了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首先让学生听课文最后两自然段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在用心聆听中去揣摩作者自豪、激动的心情,再让学生怀着同样的心情读一读,在读中去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然后抓住重点词进行反复的情感诵读,这样一遍又一遍的有感情朗读,作者自豪、激动的心情,对总理无比崇敬和爱戴的感情,已深深感染了学生。使学生在读中有所领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拓展延伸。

课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为了获取更多更丰富的知识,走出课堂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受到周总理的伟大人格的熏陶。我让学生整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并向学生推荐有关周总理生平的文章、影片,然后以《我心中的周总理》为题写一篇评论。这样不仅拓宽了学习领域,丰富了课外阅读积累,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初中语文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二

1、教材分析

《“年”的来历》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它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春节,以神话传说的形式出现在“中外文化”这一主题单元中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而且贴近儿童生活,又体现了时代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了解中国文化,增进民族自豪感,更好的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年”的来历》讲述了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年”的来历。教材共有6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向我们讲述了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也叫“年”,然后用一个疑问句引出下文有关“年”的来历的故事。

第2自然段介绍了因为“年”兽的样子可怕、凶猛,所以人们对“年”兽十分恐惧纷纷躲避。

接着3—5自然段详细地向大家阐述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儿出现后是如何将“年”兽撵跑的,他为什么能想出这样的办法。也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重点。

最后一个自然段,第6自然段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年“也就由此而慢慢地演化成了今天我们的春节,以及一些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在本文中还配有两幅插图:一幅是除夕乡亲们逃往深山,好心的老婆婆劝白胡子老头和大伙一起上山躲避“年”兽的情景;一幅是白胡子老头放鞭炮、穿大红袍等方式吓跑“年”兽的情景。它有助于学生课文。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教材、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继续学文,了解白胡子老人赶跑“年”兽的办法。

2.体会老人的聪明勇敢,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到危险与困难,要冷静想办法解决。

4.交流自己家乡过年的风俗。

3、教学重难点、关键

弄清白胡子老人是用什么办法把“年“兽赶跑的。

“他的办法又是怎么想出来的。

1、 教法

①复习与激趣相结合

因为兴趣是学生学文的最佳途径,只要有了兴趣学生会主动学习更加乐学。这样既可以新旧知识衔接,又可以将旧知识得以巩固。②图文结合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学生通过观察,有助于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人物形象。从而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③扶放结合、以读代讲法

根据不同内容和难易程度,我适时选择不同的教法。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学习中学生的反馈及时给予讲评和鼓励,激发他们的斗志;通过有感情地指导朗读还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提高朗读水平。

2. 学法

与教法一一对应,采用“读读——画画——想想——问问——议议——练练”的方式,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互相探究相结合。在扎实的语言环境中抓住重点词语和段落中的关键语句,合理表达自己的见解理解课文,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1、 复习导入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大家都知道春节又叫“年”,因此老师也提前给你们准备了一份过年的礼物。(出示幻灯片)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我说你要准确读出这些词语才会有奖励。大家一听更来劲了,一副不服气的表情。词语对于他们来说十分简单,所以齐读后他们就会得到期盼已久的那份礼物 (鞭炮)。因为鞭炮是同学们春节最喜欢的,听到那个声音他们一定很兴奋。

接下来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了解,我出示“年”兽的图片和相应的问题请同学们用简练的语言回答:“年”是一头怎样的怪兽?为了躲避“年”兽的伤害,人们怎么样了呢?在一名同学回答过后,通过齐读第二自然段共同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新旧知识紧密衔接)

2.整读全文,重点感知。

幸好一位白胡子老人出现,他是怎样撵走“年”兽的?老师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整读全文找出相应的段落3-5自然段。(培养自学能力)在寻找中我选择了默读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探究的方式,既可提高学生个人阅读分析能力又使能力稍差的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也在表达上也可以得到锻炼,在交流中双方得到互补互进。探究后指名反馈,给与评价,既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有了了解又可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使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信心倍增。

那撵跑“年” 兽的老人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看画面,再读读3—5自然段请你用相应的词语来形容一下。学生们一看到画面就感到新奇,这个人的气色、精神与别人有些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呢?立刻会想到我得怎么说,这样一定会自觉地去文中寻找答案,并马上举手回答。因为“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在文中位置十分明显,这对于他们来说太简单了,从而透过画面人物的形象对这两个词图文结合得到进一步理解。

接下来来到老婆婆家他与老婆婆有了哪些对话,从中你又知道些什么?采取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体会各自的情感(老婆婆的善良和白胡子老人的自信、勇敢)了解其中的内容并汇报。 让学生再读中领悟。朗读时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适当的引导示范,也十分有助于解决问题,为下一步问题的解决打下基础。

半夜时分,“年“闯入村子,结果如何?它是如何被吓跑的请你用文中的词语或语句回答,始终使学生不脱离课本,掌握最基本的学文方法。但此时的读文就可以开放一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以最快最准的方法找到答案。”年“是吓得浑身战栗、大惊失色、仓皇逃跑。不用细说就可以想像和开始的耀武扬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白胡子的做法红纸、亮光、鞭炮声和红袍则是最有利的证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板书,再次使学生有了明确的答案。突出了文章重点。

为什么白胡子老人能想出这些办法呢?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继续读文。这次的回答对一些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来说可能觉得较难掌握,不好理解。因此边读边画后,我为这些同学创造了共同解决问题,虚心向人请教的机会,不要因为不懂而厌学,而是更加积极地学。在合作探究中知道原来“年”有三怕“怕红、怕光、怕响声。待学生汇报后板书,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老人能根据”年“的三怕想出那些办法呢?(突破难点)这就需要孩子们动脑思考问题。(因为他像我们一样善于思考)说明老人很聪明。聪明得让乡亲们都惊奇,所以有感情的朗读第5自然段,并请读得好的同学给大家示范。鼓励学生再接再厉,体现了读文的重要性。

最后齐读最后自然段,学生准确概括“年”就是由此演化而成,一些风俗也流传至今。为全文起到一个整体效果从而说明此段是全文的小结。

故事结束,“年”的由来也有了了解,但文中的老人却给我们印象很深。谁能用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白胡子老头儿是怎样的人呢?在他身上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当你遇到困难或问题的时候应该怎么去做?一连串问题的提出将课文内容做了延伸。学生凭自己对本文的理解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及时的表扬,总结。使学生不但知识技能上有收获重要的是思想上受到教育将一生受用。

在即将结束本课内容的时候,我们以各种资料图片展示家乡春节的习俗,使学生大开眼界开阔视野,思维得到了拓展。不单为学习而学习,做到了学习与生活相联系。

收集各民族春节习俗

张贴红联——怕红色

30“年”的来历 燃放爆竹——怕响声 赶“年”

灯火通明——怕亮光

初中语文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三

各位评委: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6课《科里亚的木匣》,现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板书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课文特点

《科里亚的木匣》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课文。这一组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想法不同,处理方式不同,结果往往也就不同。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课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这是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 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课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这四个目标的设置既提高了学生的词汇掌握量,同时也达到了从课文迁移拓展到实际的目的。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其中(3)(4)两点是本课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正是通过教师所讲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极的注视,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从这一点出发,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①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②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③悬念法——带着问题,深入思考

④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提问法和诵读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三年级学生受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完成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大多需要老师的指导。因而我采用提问导入,适时点拨的方法,一步一步展开教学。"万法读为宗",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将在本课教学中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说学法

我班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少数是外来务工子女,因此学生良莠不齐,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边读边在书上圈点生字词和勾画重要句词。这些都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手段,同时教师的启发诱导再贯穿始终,这样就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我准备分一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完成目标(1)(2),知道课文主要内容。第二课时: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我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 课文按照怎样的顺序,可分为几段?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几乎所有的课文,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它的结构、内容以及思想内涵。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要善于从文章的千言万语中抓住最关键的内容,理解文章句、段和篇的构思脉络,理解的它内涵和中心,把握文本。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对全课的学习非常重要。)

(二)研读课文

1.板块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提前出示思考题,请学生分节读第一自然段:

妈妈走了30步,埋下了箱子,而科利亚为什么数了10步?

(这一问题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读课文的习惯,带有目的性的阅读也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2)指名回答后归纳段意:

(归纳段意的练习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也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是全方面的训练方式。所以在我的课堂设计中,只要是段意比较明确的课文,我都会让学生做这方面的练习。)

2.板块二:学习课文第二段,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1)自由阅读前布置思考任务:

找出描写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并读给同学听。

(2)教师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并提问:

①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个字?

②从这5个"挖"字,你又读懂了什么?

(可以说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也可以说科利亚很想找到木匣子,因为匣子里装着他心爱的玩具。)

〖设计理念〗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怎样适当地运用动作词,以达到最佳效果。)

(3)抓住关键,引发思考

①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10—12)小节,找出描写科利亚找不道木匣之后有

何反应的一个句子读给大家听。

教师出示句子:"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儿想".

②引导学生思考:科利亚当时在想什么?让学生站在科利亚的角度去思考,展开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师生总结出科利亚找不道木匣的可能性有4种:(课件出示)

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b、 数步法可能不管用。

c、挖的方法可能不对。

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③提出问题:科利亚是怎么排除前3种可能性,只确定步子有问题的呢?

让学生再帮助科利亚分析分析,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4)细读探究,讨论排除

①讨论第1种可能性:

引导学生读科利亚找不到木匣子之后与小伙伴们的对话并出示,点拨学生思考后从他们的对话中找到排除这一可能性的依据。

师:由此可知,科利亚断定自己的木匣子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他的理由是箱子目标大,木匣目标小,目标大的箱子没有被发现,目标小的木匣子更不可能被发现,所以木匣一定还在。

②讨论第2种可能性: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的句子并出示,学生在读后,想一想妈妈用什么方法埋箱子、挖箱子。

学生的答案虽然正确但大都不够精炼,这时教师可以帮助总结得出答案:数步法。

③讨论第3种可能性:

读课文,找出描写科利亚他们家的房子的句子。

老师引导:"房子还在"告诉我们什么?

由此学生可以得出结论:科利亚不可能把方向搞错。

④归纳排除,得出结论。

师:既然木匣一定在,算术真有用,挖法没有错,那错的无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错在哪里呢?找到写他们离家出走的句子:

出示句子:"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到喀山去了,在那儿住了差不多4个年头。"

老师引导:4个年头,科利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同桌互相讨论,教师画好线段后,再让学生上台画示意图帮助理解时间带给科里亚的变化。

〖设计理念〗

体现多种形式解读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数学知识,上台画线段图代表步子,帮助他们理解科利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

3.板块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齐读最后一段,让学生谈谈所受到的启发。

(三)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同桌相互交流)

布置作业:根据和同学的交流,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通过一件事写下来,可以是"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为题目。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说启示、悟道理,使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达到和谐统一。

五、说板书:(略)

初中语文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四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北师大版的第三册《特殊的考试》。这是以考验为主题的第十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懂得学习要和实践紧密结合,保护环境要从自身做起。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点。

1认识生字12个,写字8个。

2熟练有感情的表演朗诵故事。

3在班中举行大讨论为什么小兔成为"小小卫生员"节目的主持人。

基于上述内容,本节课我将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宽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在各种语文活动中认识生字,并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悟出道理。为此,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以学定教。《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语文,因此教学中我从学生出发,从他们感兴趣的情景入手,充分调动积极性,激发探究愿望。

2、激发识字兴趣。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识字为主,因而本节课我采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热情,在情境中指导学生认字,使之达到当堂消化的目的。

3、 问题引探。这里我主要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有的放矢,通过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实考试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这篇课文却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考试,它主要是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这和我们学校的特色环境教育正好想符合。在实际教学时,要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日是怎么做的,对于爱护 环境自己有些什么想法。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课文的意思,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出课文的大概含义。几锻炼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又增强学 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分三步进行。

一、 创设生活情景,产生探究欲望

开课伊始,我先创设情景----动物王国电视台要选一位主持"小小卫生员"节目的主持人,参加竞选的小动物要进行一项特殊的考试,同学们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就学习:故事 特殊的考试。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为本节课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

二、 重视识字教学及学生情况,以学定教

首 先,我指导学生欣赏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圈出不认识的字,并在听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因为此学段,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如结合上下文猜 字,查字典,请教别人等,这样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理念。解决生字之后,学生自由读文,自查掌握生字的情况,然后指名读课文,评价,以此来检查学生的生 字掌握情况。接下来,以词语形式指导学生识字,再单个生字,这样,逐步缩小语境,避免学生孤立识字,降低识字的难度,培养识字的兴趣。

三、 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这里主要是设计几个问题:1、都有谁去应聘了?2、他们做了哪些准备?3、为什么小白兔被录取了?通过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保护环境,要从自身做起的重要性。

总之,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为主的理念,重在让学生独立理解识字,读懂课文,并在小组合作中感受体验合作、成功的愉快。

初中语文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五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我说课的内容是《散步》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理念、学生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1、教材简析。(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①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②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分别为:

(1)重点:

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②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2)难点:

③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教学关键点:

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5、突破方法: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通过教师配乐朗读、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诵读等环节,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使整个课堂氤氲在浓浓的亲情及和美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之中。这样,学生就能沉浸于文本,培养了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通过组织“鲜花献给可敬的人”这样一个语文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通过对文字作细致揣摩,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交流方式,对文字进行深刻体味,品味其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情感。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动情朗读,探究内涵,体情悟道。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

4、语文活动式教学法: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二)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习惯。

2、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情景导入,渲染亲情(约三分钟)。

播放歌曲《让爱驻我家》,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诗化的歌词,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家”进行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然后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家”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感悟亲情(约八分钟)。

1、听读课文,初步感受亲情。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整体感知文本,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三)精读课文,探究美点(约二十分钟)。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2、采用“我最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 ”的句式,谈谈你喜欢的理由。(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课堂活动设计:鲜花献给可敬的人。

多媒体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你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的理由。

(1)学生阅读可以进行小组间的合作。

(2)交流反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

(3)学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可以献给文中的“我”,因为他孝敬老人,有家庭责任感,在处理家人的分歧时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②可以献给文中的“妻子”,因为她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③可以献给文中的母亲,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④可以献给文中的孩子,他聪明活泼,也很懂事。

(4)一个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着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请同学们齐读文章最后一段,感受一家人的温馨幸福。

(四)拓展阅读,升华亲情(约八分钟)。

1、多媒体展示作者写作本文的契机之一,为学生阅读思考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内涵作铺垫。

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他还同我一起去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2、朗读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通过反复诵读这句话,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白“母亲”代表老一辈,“儿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背负起赡养老人,抚养下一代的责任。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2、多媒体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让学生观看体会中年人的爱心力量。

(五)真诚行动,抒发亲情(约二分钟)。

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揉揉肩、洗洗脚……帮助父母做点家务,陪父母散散步……

打个电话告诉家人,你很爱他们。(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六)总结全文,表达祝福。(约二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老师把下面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横批:相亲相爱。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为:

散步

莫怀戚

尊老

母亲

整个

我爱妻子

世界

儿子

爱幼

我的课说完了,谢谢大家!

初中语文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六

1.教材分析

本课有4部分内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只学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是4个声母,配有一幅郊外游玩的情境图。图中提示了4个声母的音和形。

2.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声母b、p、m、f,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如果课堂上还有时间,就再加一点内容,学一部分“b p m f”四个声母与单韵母“a、o、i、u”的拼法。

3.教学重难点

正确认读声母b、p、m、f,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学生刚入学,对新环境的生活感到新鲜好奇,又因为环境的改变与学习方式的变化有些许不适。汉语拼音的学习内容本来有点枯燥,加上孩子年纪小,活泼好动,个性十足,所以,应尽可能的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学。同时,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6个单韵母宝宝,2个声母,3个整体认读音节,你们还记得它们吗?

齐读加了声调的6个单韵母和3个整体认读音节。

(二)精讲点拨,启迪思维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1.找一找,说一说

2.认一认,比一比

3.读一读,教一教

4.描一描,写一写

(1)教师在四线三格里范写b p m f,边示范边讲解要点。

(2)学生在书上描红,再在后面接着写一个。

(3)在拼音本上漂亮地写,一个字母写一行。

5.夸一夸,奖一奖

表扬这节课上纪律好、学得好的孩子,奖励小红旗。

简单的教学设计,朴素的教育理念,望孩子们在课堂上拥有实实在在的拼读时间和练习机会。

初中语文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七

《梦圆九天》记叙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课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天,震撼人心的一刻。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杨利伟是一个熟悉的名字,对载人航天飞船顺利升空也很熟悉,但是,对于文中蕴含着的对几代航天人的赞叹,为祖国骄傲和自豪的思想感情却需要加以引导,通过朗读和感悟才能理解。为了完成从文本到情感的升华,我主要从课题上做文章。

上课伊始,我就直接出示课题,问:“梦圆九天”中的“梦”指什么梦?“圆”又是什么意思?课题是什么意思?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学生对于本课的内容大致有了一个了解——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

当学生明白了课题的意思后,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是几千年的飞天梦想?为什么今天终于成功了?是怎样取得成功的?这种探寻为后面的答案和对中国航天人的辛劳和智慧的赞叹埋下了伏笔,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课文关于飞船升天的描述非常详尽,它从视觉、听觉、心理活动几个方面描写出了飞船腾空而起那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不仅是指导写作的范例,也是激发学生对那激动人心的震撼瞬间的赞叹和钦佩之情的一个媒介。指导这一个部分,我是这样处理的:

师:飞船升天那一瞬间是那样让人激动,那一刻是那样激动人心,让我们一起去回顾一下这雄伟壮观的场面。(播放“神舟五号升空”的视频)

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何感受?

媒体出示说话练习:

9时整,发射平台火光四起,我看到——,我听到——,我感到——。

师:是啊!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一刻!让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述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的。

出示课文17节:

9时整,发射平台火光顿起……来自你的四面八方。

师:请你大声读读这段话,想想在你的词语宝库中那些词语可以形容这一场面?(震撼人心、气势磅礴、声势浩大、惊天动地……)

师:这样一个惊天动地的场面,这样震撼人心的一瞬间,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吗?

生朗读后其他学生点评他读的如何?师随即显示有关的关键词语。

师: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再现当时那辉煌的时刻,(音乐起,师引读:9时整,……几秒钟后,听到……)

师:现在,谁能当回小记者,来现场报道“神五飞天”这一震撼人心的一刻。请你们各自准备一分钟。

通过看视频(激发情感)——说话练习(表达情感)——深情朗读(再现情感)——现场报道((升华情感)

飞天成功了,杨利伟成了英雄,然而英雄仅仅他一个人吗?去文中找找。用“~~”划出描写他们的句子。同样,也请抓住关键词谈谈你的体会。

生交流,随机出示句子。

那无数个奋战的日日夜夜,载人航天十年的不懈努力,都在航天员杨利伟迈向太空的时候化为幸福的回忆。只有此时人们的脸上才露出了一丝微笑,那微笑是发自内心的,那微笑是几代航天人青丝变白发的艰辛。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让我们走进他们,看看幕后英雄微笑背后的艰辛,也许你会有更深的感触。(音乐起)出示相关的补充资料。

师:过去的艰辛已成为幸福的回忆,来!带上那份发自内心的微笑,再来读读。

师:英雄的背后往往还站着无数无名英雄,他们就这样默默关注,默默奉献,所以说——飞天成功更大的功臣应是那些为航天事业默默努力的所以航天人。看!飞船升空了!(再次播放视频)让我们和所以的航天人一起体验这份激动,这份喜悦。

师小结:正是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才圆了我们华夏儿女的飞天梦,我们为有这样的航天人感到骄傲、自豪,是他们让我们——(指课题)

通过追问“飞天成功了,杨利伟成了英雄,然而英雄仅仅他一个人吗?”,通过补充资料,通过朗读,学生对航天人的艰辛有了深入的认识,对这些科学家的辛勤劳动和伟大创造由衷敬佩,对祖国科技的发展感到由衷的自豪。

最后,再引导学生回到课题上来,再次追问,为什么几千年的飞天梦在今天得以实现?它的实现说明了什么?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说吗?在学生说话的基础上,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遥看琼楼舞清影,今朝神舟上九天”。这一天,中国航天腾飞的乐章又一次奏响了最摄人心魄的交响乐,中国用自己的飞船将中国的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这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中国航天史上铸就的又一座巍巍丰碑,中华儿女将在浩瀚宇宙中大显身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到了神舟五号上九天的那份激动,如今,六号也成功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七号的发射更是指日可待。

师:最后,让我们再次激动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学生读课题:梦圆九天); 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学生读课题:梦圆九天); 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学生读课题:梦圆九天)。

在这样一次一次的朗读中对祖国的自豪感亦在加深……

初中语文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八

《蒙娜丽莎之约》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文笔洗练,是一篇介绍名画的经典之作。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预设、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首先,我们来看教材。

王克难先生用诗意盎然的语言,描述着画作中蒙娜丽莎温婉、优雅、端庄的形象;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解读着蒙娜丽莎那淡雅而又神秘微笑背后蕴含着的复杂情感。本课的教学要体现高年级略读课文的特点,结合单元训练,抓住重点,理解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进行生动的语言表达。同时让学生自读自悟,提炼主要信息,在练习复述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学习语言运用;在多次读、悟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这一名画的非凡魅力。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另外,对于第三学段的学生不仅要理解内容,体会思想,而且要初步领悟的基本表达方法。根据“三维”目标,结合本文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面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写法,以及按照简要—具体—细节的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

2、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而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是本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关,我准备采取:

1.朗读感悟法

2.提炼信息法

3、自主合作探究法

来进行教授,而学生们

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通过集体多向的交流感悟主旨,圈点勾画,抓关键词的方法推敲语言文字。反复诵读积累言语样式。

本课的教学流程,我主要分五部分为大家介绍:

教师激趣导入,介绍画家达芬奇以及画作《蒙娜丽莎》的原型,突出达芬奇是一位旷世奇才,为后文体会《蒙娜丽莎》的画作价值做了铺垫。齐读题目之后,设置了质疑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蒙娜丽莎这个词在文中多次出现,但形式上不同,在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同时,从标点入手,找出不同。

ppt:下面三个蒙娜丽莎,分别表示什么?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蒙娜丽莎的身姿和交搭的双臂使她显得大方、端庄。

“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

【设计意图:《课标》中指出: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不同标点的不同用法。这是课文的第一次读,初步浏览课文,难点在于理解带引号的蒙娜丽莎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也是整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学生理解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全文的中心。】

这一环节我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版块简要介绍

默读课文,在文中用“________”将表格的答案画出来

画作名称

画家

类别

收藏地

现展出地

学生画完之后根据表格,简要介绍一下这一伟大画作。在这一板块中我还要求学生,调整顺序,介绍画作。

【设计意图:这是课文的第二次读,默读课文,对名画有一个初步认识。简要介绍这幅名画,将从连续性文本初步提炼成非连续性文本,再将非连续性文本还原成连续性文本。根据表格,再来介绍这幅画。语言没有定式,调整顺序再来介绍这幅画,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初中语文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九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课,是一篇新选入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这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优美。课文的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课文第2—5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可以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词语训练。课后“我会认”中的12个生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我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范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的安排体现了对语言积累和感悟的重视。

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全文。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带来了欢乐,给小朋友也带来了欢乐。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我以一个伙伴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1、学生分析

夏天是孩子们的,欢乐是孩子们的,梦想是孩子们的。孩子们对夏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夏天是炎热的,知了在树上唱歌;荷花展开了笑脸;小伙伴们穿上了汗衫和花衣裙,吃上了西瓜和冰淇淋……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

我所执教的班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稚嫩的见解。个别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2、定学法

根据我班学生情况,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识水平,因此确定运用“自主读——合作读——练习说”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内容,而且能培养他们熟读能力、想像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爱好,所以从看优美的画面,听老师激情导语的方式引入课,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美,容易产生乐学的情绪。

先播放课件:配乐出现一池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的荷叶美景的动态画面,让学生欣赏,然后让画面定格在特写的叶上,优美的音乐继续,教师激情导入新课;荷叶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绿色的音符。小水珠喜欢荷叶,小蜻蜓喜欢荷叶,小青蛙喜欢荷叶,小鱼儿也喜欢荷叶,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里去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去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吧!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读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一遍课文,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再将课文完整自由地读一遍,把较长的句子多读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将课文完整自由读两遍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再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个别读,读后评价(对读得好、有进步的同学提出表扬和鼓励),最后读给同桌或好朋友听。

(三)积累语言理解内容——合作读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因此,对课文的理解只需要多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领悟情境,附之配乐朗读,增强语感。这篇课文对话比较多,便于分角色朗读。我给学生创造了一种竞赛氛围,看哪一组同学读得好,配合得好,(小组可以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一部分同学读一部分同学表演等等)。小组间的比赛完以后进行评议,这样的形式使学生朗读水平不断提高,并在熟读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学生在多读的训练后,培养了语感,感悟到课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熏陶,又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四)拓展课文培养想像——练习说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像力最佳时期,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因此,我及时地给已经在阅读课文中得到许多启示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引发学生想像:“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带来了快乐,荷叶也一定给小朋友带来快乐。请小朋友用‘是’说句子,说说荷叶是小朋友的什么?”或者“你们要对荷叶说些什么呢?做些什么?”这样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和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

主要采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

附板书:

14

荷叶圆圆

小水珠

摇蓝

小蜻蜓

停机坪

小青蛙

歌台

小鱼儿

凉伞

荷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