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提高老师教学质量提出的建议(3篇)

2023年提高老师教学质量提出的建议(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1 16:48:43
2023年提高老师教学质量提出的建议(3篇)
时间:2023-03-21 16:48:43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提高老师教学质量提出的建议篇一

所谓转变学生态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身体锻炼)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忽视体育锻炼重要性现象,以致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具体手段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有目的地举办体育讲座,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体育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由于学生家庭、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弹跳好、素质好、技术好的学生是越跨越有劲,但那些体质差的学生,怕跨不好被同学笑话,怕教师指责,总是躲在别的同学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

此时教师因人而异,对跨越式跳高技术好的同学提高跨越高度,提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要求;对体质差的学生降低跨越高度,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并耐心和蔼地鼓励、帮助辅导他们。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的一些不足之处,不讽刺挖苦,奚落嘲笑,而是及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随时加以肯定,公开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对体育的厌学倾向。

目前,在体育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针对性和实效性考虑较少,往往只从规定课时与项目的搭配上作些简单的调整。从目前实施的体育教学大纲中,我们不难发现,从小学到大学各阶段所安排的教学内容重复的比较多,针对性、特殊性不明显,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成熟,一种综合效用的体育价值观在学生中逐渐形成,兴趣广泛而讲求实效。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体育项目和课时搭配上就不能简单化,而要用深入、周密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丰富多彩而又适合学生特点的项目,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各种不同的特殊需要。可多安排些场地越野跑、登山等内容;再则,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体育项目进入社交场合,如网球、保龄球、高尔夫球、壁球、飞标等,都是目前在社交场合中常见的体育项目,学生不仅兴趣比较高,而且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也不无禅益。

“教学末见乐处,必不我学”。可见任何一门课程要获得成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教学方法呆板、机械,学生就会产生怠倦厌学行为。相反,如果教师教学中,语言风趣而含蓄,形象而生动,精练而带有鼓励性,并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课堂实际,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就容易出现生活活泼的局面。另外可根据学生好胜心强和兴奋容易转移的特点,可采用竞赛性、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在加速跑练习中,如果每节课都采用直线跑,纠正动作跑等几种常见的办法,学生就会兴趣性不高。如果组织他们进行组与组、队与队之间的“迎面接力赛跑”、“团结接力赛跑”,课堂就会出现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活泼气氛。再如中长跑教学,采用变换队形跑,不同形式的接力朗、追逐跑、赶超跑、分组对抗赛等,也能使学生兴趣增强,情绪高涨。总之,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有强的吸引力。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既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自觉、主动学习习惯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改变大学生厌学体育的重要手段。从目前各高校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对课内教学相对比较重视,而对课外活动是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组织,形成单调划一。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还使一些学生把体育课当成了一种累赘,从而导致了厌学倾向的产生。因此,改革体育教学形式,丰富课外活动是引导学生投身体育、培养兴趣、戒除厌学行为的重要方面。因此,学校首先应根据体育场地、器械、设备的能力,开设田径、体操、球类、棋类等各项体育活动,配备有体育专长教师或学生分工负责,现场辅导,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其次是进行课外体育辅导,这是学校辅导体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这种辅导是体育课教学的补充,可以完成体育课授课计划内无法完成的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体育的能力和兴趣。三是学校组建体育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这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是提高学校体育水平的主要手段。选拔具有体育天赋的学生,打破年级、班级的界限,根据年龄和运动项目,组成各个专项体育集训队,由体育教师任各集训队的教练,逐步形成自己学校体育的传统。

1、对学生的评价

在体育教学的评价中,教师不能把评价看成是简单的分等排序,而应该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建立起学生的个人体育档案,强调个体学生的进步,同时还可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纳入到评价中,虽然学生的相互评价不够准确,但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在学生互相评价中还可以提高他们对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认识水平,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之间在情感上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对体育教师的评价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对教师的评价也正在向着互动化、多元化、过程化发展。而有的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只是以运动会的成绩来评价体育教师,这就使得体育教师只重视了对运动员所参加项目的培养,这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背道而驰的。在我省体育考试已被正式列为中考内容,所以有的学校就依据体育中考成绩来评价体育教师,这样做的结果是体育教师只重视了对九年级的体育教学,而且还容易造成对中考项目的突击强化训练,这与体育教学的“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是不相符的。学校应该建立起对体育教师的量化管理,从教师的备课、上课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学生对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掌据到学生的卫生健康状况全方面多角度的对体育教师进行评价,建立起对体育教师的奖罚制度,从而调动起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如果教师工作马马虎虎,上课松松跨跨,对学生放任自由,讲课精神不振,就会诱发学生对体育产生厌学行为。因此,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强烈的教学事业心。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有着直接而强烈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对学生关心、爱护和体贴。此外,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熟练、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可引起学生对动作的直接兴趣,使之产生跃跃欲试之感。因此,教师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心理品质,是获得威信、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每个教师都必须注意自我形象的塑造,从而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

提高老师教学质量提出的建议篇二

我县教育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教育发展现状得到初步扭转,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使我县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大幅度提高我县的教育教学水平,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思考,特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一、认清形势,自加压力,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努力破解教育发展难题,乘势而上,开创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创新工作方法,搞好教育,如何创新,可以结合学校的一个具体措施,去阐述。

二、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培训,采取措施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结合教师流失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积极探讨素质教育路径,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要净化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好、利用好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营造一个安静稳定的教育发展环境。

提高老师教学质量提出的建议篇三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主战场。因此我们要准确定位课堂,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

1.努力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首先要抓好集体备课,可以说,教学质量高的学校都是在备课环节狠下功夫的,实行集体备课是落实有效备课的根本途径,在复习备考工作上尤其重要。学校要加大集体备课的管理力度,使集体备课规范化、制度化。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四选”“五备”,即定集体备课时间、定集体备课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每个章节复习前,备课组内要确定中心发言人,对本章复习重点、难点,资料使用等,先提出个人处理意见,然后其他组员进行补充,最后形成一致意见);“四选”即选课堂典型例题、选课堂训练题、选课后巩固题、选单元测试题;“五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考点、备学法、备落实。提倡集体备课下的二次备课。复习课教学要坚持“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原则,提倡老师游题海(大量占有资料,选出适合学生实际的内容加以训练),学生驾轻舟,(存在问题:不加选择地大量布置课后练习,却不重视批改反馈。不但大家都累,而且效果很差)真正做到精选、精练、精讲、精评。从近年命题的变化趋势来看,对考生的观察、类比、归纳、猜想、联想、想象、判断、探究等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复习中要精心筛选习题,充分挖掘所选例题的教学功能(克服题海战术的办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尽可能地触及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拉长知识链的教学,充分呈现例题教学的思维过程,利用“一题多解”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利用“一题多变”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利用“题组训练”“多解归一”来强化学生对解题规律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质量减轻负担的目的。尽管每年可能都会出现一些题型新颖的客观题,但都离不开课本上的通性通法。研究每一章节的典型习题,都会发现这些习题奥妙无穷,只有加强对这些习题的复习、研究,才能提高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

2.合理安排教材过关与专题复习的时间(实行“禁补”措施以及两考合一后的时间安排)。从这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不管试题形式如何变化,但都离不开课本这个源(09年各学科出自课本的比例。各学科试题中完全取材于课本的不少于20%,语文、数学、化学接近30%,立足课本,注重基础,考查基本概念,常规计算,基本图形识别能力和基本操作能力等教材所着重要求的基础内容,在试卷中随处可见)。因此,要降低重心,回归基础。对每门学科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要强调的是“回归”,越是基础的越是重要的,从这几年考生答题情况看,能够拉开差距的地方恰恰是基础知识的疑点和盲点,越是基础的'知识就越有区分度,要走出越是基础的知识就越容易出差错的怪圈。

因此,要保证师生有足够的时间来疏理、归纳、总结教材知识,力求大部分学生对每节课所复习的内容尽可能的一次过关,力求少产生“夹生饭”(因为禁补后没有更多的时间回过头来处理这些夹生饭),对于教材要充分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沟通,从而使各章节、各单元知识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拓展,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结成知识网络,生成知识树干,便于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明确复习的重点和疑点,避免机械重复。同时在做好教材梳理总结的基础上,也要通过一定量的专题复习,进一步梳理学生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向能力的飞跃,使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解题能力。

3.狠抓有效的训练。训练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备考阶段,练习和检测会占去学生相当多的时间,如果练习的频率不当、试题的质量不高、考试的信度不够或者评价不及时、矫正不到位,都会使效果打折扣,甚至劳而无功。因此要做到:

⑴训练有针对性。老师要注意收集研究备考信息,善于选题,确保训练材料的质量。要努力做到“训练前抓选题,训练中抓细节,训练后抓总结”。要用好自己编的题,精选现成的题,提倡自编题,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训练的有效性。训练中针对不同学生采取“薄弱学科保中低档分、优势学科争取夺高分”的提高总分战略。

⑵资料有校本性。提倡复习资料的校本化,老师要立足本班的学情,优化精选练习题,学生所做的练习题目、所使用的复习资料应该是本校任课老师和学科组的研究成果。

(3)密度有科学性。要控制训练的周期和节奏。题海战术、频繁地考只会使学生越练越累、越练越死。只有边学边练、边练边悟、节奏适宜,才会取得训练效果。训练的目的是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目前,很多学生做题时只注意数量,不注意质量;只注重做题的结果,不注重做题的过程和解题的总结,导致能力提高不快,这与老师对待训练的认识和态度有关。要对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纠正,及时小结,对多次反复出现的问题要有意识的加强训练。每一次考试后,要将大多数学生错的试题抄在备课本上(老师也应该准备学生易错题集),对错的原因作出详细的分析,找到错的根源,按时间、类别整理,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复结,看看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经常在考试中出现,从而在复习中通过专项训练、变式训练、补偿训练、反复训练等方式及时矫正到位。

以上针对复习课说了这么多,重点是谈对复习资料的正确使用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用几句话来概括:“选题要精细、密度要适中,时机要恰当,反馈要及时”。

4.建立“培优帮困”工作的长效机制(结合09年)。培优帮困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尖子生在学生群体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及其社会影响力巨大,而后进生是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成绩的潜力所在。因此,“培优帮困”工作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要求各校在“培优帮困”方面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制定详细方案,做到“五个落实”:人员落实、内容落实、场地落实、时间落实、效果落实。培优主要是重视他们的课外指导与方法点拨,分段布置任务,定期抽查,培养他们独立钻研的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对于学困生,要本着转变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重要甚至比培养一个优等生更为重要的宗旨,帮困的重点是学习心态上、学习习惯上、学习方法上,多激励、多鼓励、多表扬。要关注临界生的培养,鼓励这部分学生树立拼搏意识,帮助他们突破重围,实现跨越。尽全力“培养一批学优生,提高一批边缘生,转变一批学困生”。

5.狠抓薄弱学科建设。薄弱学科是制约各校考试整体水平提高的瓶颈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症结。但初中学校因校情不同,薄弱学科的科目也不同。因此,各校要从提高毕业升学考试整体水平、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薄弱学科建设工作,精心研究提高薄弱学科质量的有效策略和方法,通过建立学科交流制度、培养重点学科教师,在各方面给薄弱学科适当倾斜等措施,切实把薄弱学科建设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薄弱学科科任教师要从学情、教情、个人素养等方面认真分析本学科质量不高的成因,找准症结,抓住要害,集中精力,重点突破,切实提高学科教学成绩,力争扭转本学科薄弱后进局面。

毕业升学考试是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展示,也是身体与心理的较量。因此各校要狠抓学生管理,千方百计启动学生的自信心理系统,帮助学生树立“知识改变命运,自信走向成功,现在决定未来”的必胜信念。

1、加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做到“四个抓好”。

(1)抓好理想教育工作。 初三毕业生即将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选择——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或是到社会就业。面对着人生中如此重大的选择,家长、学生无一例外会有不小的压力,特别是对于升学无望的一批学生,失落感、挫折感不言而喻。这批学生要么是消沉,要么是逆反——破罐子破摔。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班级的整体稳定、妨碍班级复习迎考。 因此要针对学生的实际,不间断、分层次地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学生理想教育、形势教育活动。 比如对于就业竞争激烈的问题,初中生没有社会经验,对社会竞争的理解仅仅是停留在家长老师的说教中。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报刊网络搜集有关未来就业趋势资料,通过班会课让学生交流信息,展开讨论。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现代社会的竞争会愈来愈激烈,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我国总体在二十一世纪前五十年的就业压力会非常大,未来的社会分配会朝着高学历高报酬的方向发展,普及高中教育将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有知识懂技术的高级技术工人,也将越来越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也就是说不管你将来干什么都需要文化知识)。通过这类亲身的参与、讨论,让学生感同身受,激励学生现在努力学习,迎接将来的社会选择。

(2)抓好思想动员工作。进入初三,要组织好动员会,突出“新起点、新挑战、新高度、新希望”,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备考目标、备考方案、备考策略、学校的管理制度等。整个初三年级,要分阶段开展同一主题不同形式的动员活动,确保学生饱满的精神和斗志。

(3)抓好年级纪律工作。“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强调纪律的重要性。要制定严格的初三管理条例,下发给各家长,取得家长的支持。

(4)抓好家校联系工作。要做好与家长的联手教育工作,定期召开家长会,要对家长进行一些家庭教育培训活动,让家长懂得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家庭教育;家长会要做到有目的性、针对性、激励性,要让家长参加每一次家长会,都有“捧着希望之心来,带着必胜之情回”的感受。

通过四个抓好,真正增强学生的适应考试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2、加强学生考试能力培养处理好三个关系。

考试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整个初三备考阶段。考试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我们要从审题、时间分配、解题步骤、语言表述、卷面书写及复查等各个环节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平时考试中要教育学生处理好三个关系:

(1)审题和答题的关系。审题是答题的第一步,大部分考生在考试时是“快审题,慢答题”,或者是还没有把题意审清楚就凭感觉匆匆答题,生怕时间不够,急于求成,结果答了一半或者已经答完了才发现答错了。因此在平时训练中,一定要告诫学生牢记“慢审题,快答题”,要舍得在审题上花时间。审清题目的诀窍就是多读题,要让学生养成动笔答题前反复研读试题提供的条件、设问指向的习惯。

(2)“会做”与“得分”的关系。将解题思路转化为得分点,要靠准确、完整的推理和精确、严密的计算或表述,要指导学生尽量克服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以达到会要得满分,即使一知半解也要多得分的目的。要引导学生多研究近三年的中考试题,研究答案与题目的对应关系,要把答案复原到材料中去,着重研究答案是如何形成的,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要答对,还要答全,得满分。

(3)“求快”与“求准”的关系。在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味求快只能落得错误百出。所以,要在会审题、会做题的基础上“求快”。

各校要落实人本管理理念,关注教师需求,关心教师生活,满腔热情地为教师排忧解难,同时要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切实保障初三科任教师的基本权利,落实初三科任教师的福利待遇,加大对初三科任教师的奖励扶持力度,尤其是对于那些教学能力强、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复习备考中。同时要结合各自实际,精心修订完善教学质量奖惩办法,按照“利益分享、荣辱共担”的原则,建立学校领导与科任教师同奖同罚的奖惩机制,实行同学科、同班级捆绑考核,逐步加大团体成绩的考核权重,改变中考备考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培养教师休戚与共、合力攻坚、协同作战的质量意识和团队精神。要本着重心下移、服务前移的原则,严格落实教研员、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包校、包级、包班、包学生的工作责任制,层层分解质量目标,级级落实工作责任。

1、城区、县要完善管理机构。要认真、客观、理性地分析本城区、县近几年各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现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各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各负其责,通力合作。要根据学校的现状,给他们提出发展性目标,促成他们制定工作措施,并加强检查指导。很多城区、县对中考结果给予很重的奖励(柳南区280万,鱼峰区94万,柳北区190万,城中区70万),这是好的,但也要加强过程监控。

2、学校要做好动态管理。中考备考工作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过程,既定的复习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学校领导应经常深入课堂(进得了课堂,评得出名堂)、深入学生,了解备考工作进展情况,并通过定期检测、召开毕业班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多渠道及时获取毕业班备考的相关信息,客观分析备考现状,准确把握教学得失,调整备考思路和备考策略,确保备考实效。

同时,要加强学校内部的合作交流,积极开展学科、教师、班级、学生之间的合作,特别是新老初三老师的座谈交流,总结上一届备考的成功经验,完善不足之处,对于新初三的备考会取得很好的促进作用。

备考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师生的通力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今天召开这个质量分析会,目的就是希望大家抓早,抓紧,抓实,以求明年毕业升学考试取得更好的成绩。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