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花瓣飘香》第二课时说课设计和教学反思简短篇一
同学们,看到“花瓣”这个词语,你会想到什么?对,我们会想到各种各样的花朵,会想到花瓣上的露珠,会想到有淡淡的花香飘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像花瓣一样美丽的小女孩,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板书。板书课题《花瓣飘香》。齐读课题。你能读出有阵阵花香飘来的感觉吗?指名读,齐读。
二、读读议议,感悟花瓣——与学生对话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下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回答:一位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那她是怎样摘花瓣的呢?从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画出表示小女孩摘花动作的词,并细细体会。
(一)品读摘花瓣(第2节)
1.指名读,交流摘花瓣的动作。请一女生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进行评价。
2.假如你就是那位小女孩,我有几个问题想问你
a:你为什么要俯在花前,摘花瓣时的动作那么轻,为什么?
b、你摘下花瓣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
c、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什么东西你会双手捧着?
4.小结:看来这个小姑娘是一位爱花的孩子,通过后文我们知道她要把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也看出花瓣这代表着小女孩的一颗孝心。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第二自然段。
5.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课题,读出小女孩的孝心。
(二)紧扣“懂事”,品味文本语言。
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懂事的女孩)我们一起来找找从哪里能看出小女孩的“懂事”。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3-9段,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跟你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结合学生回答,相机点拨指导:
1.“爸爸在南沙当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①师:你们知道南沙在什么地方吗?驻守在那里的人民军,远离了家乡和亲人,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女孩有着这样一个爸爸,这多么让人自豪呀!可小女孩眼眶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
②指名回答。
师小结:
是啊,思念远在南沙的爸爸,想起来和爸爸在一起的欢乐时光,这是思念的泪花;想到爸爸远在南沙而妈妈又卧病在床,心里难过,这是难过的泪花;为自己能牢记爸爸的嘱咐,照顾好妈妈,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懂得照顾妈妈,这是骄傲的泪花;让妈妈感受到女儿的孝心,让爸爸安心,自己也高兴,这就是幸福!这是幸福的泪花!
③多少深情,全都凝聚在这泪花里,让我们一边体会着小女孩的心情,一边深情地读一读。(齐读)
面对这样一个小女孩,我不禁称赞道——【出示齐读: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2.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①你摸过花瓣吗?那是怎样的感觉?
②那小女孩的妈妈收到这样的花瓣,她会怎样?(微笑、感动、幸福)
③是呀,一片花瓣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也会很幸福的。齐读。
④师:原来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难怪我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齐读)
3.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①师: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
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露水,散发着阵阵清香 …… 看到这么娇艳的花朵,你会忍心摘下它吗?(不会)看来大家和小女孩一样都是个爱花的,爱美的孩子。指名读。
③师:是啊,如果你是偷摘花瓣的小女孩,面对着月季花的主人,心情会怎么样?(生谈感受。)
④理解词义。
师:也许你可能想放下,但又没有,可能想藏起来,但也不敢,也许想放到身后,但已经被发现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就叫(齐读)——不知所措)那“惶恐”是什么意思呢?(心里害怕)
⑤师:不就是摘了一片花瓣嘛,小女孩竟然这么惶恐、不知所措,真是个心地善良、非常诚实的孩子!我们不禁又要夸夸她了——【齐读: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⑥如果你是月季花的主人,你会责怪她吗?(不会)从哪儿看出来?(轻轻地问)你能读出轻轻的感觉吗?
⑦我们来用心感受这位爱花又善良的小女孩。她与作者的对话看似普通,却蕴涵着极深的感情。能读好吗?小组内可以先练读。
师生合作读课文:男生读作者的话,女生读小女孩的话,教师读旁白部分。
⑧再读课题,课文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花瓣?
《花瓣飘香》第二课时说课设计和教学反思简短篇二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
《花瓣飘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反思整个教学,因为我注重了情感在此文中的渗透,让学生精读感悟显性的语言文字,更让学生领会到文字中隐性存在的情感、精神,所以才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又有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很多人重视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所以常听人说,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吸住学生,使他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起求知欲。但这“教学的一开始”是从何开始,是一堂课的开始吗?
在此次教学之前,我就布置作业,让学生去逛逛花店,闻闻花香。教学当天的到校后,我把自己准备好的几朵美丽的玫瑰花放在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杯摆放在了讲台上,只觉得教室顿时因这花的存在有了生气。课前,我早早进教室,站在讲台旁摆弄那几朵花,立刻有许多学生围拢来,“老师,这花真美!”“那我以后经常带花来放在教室里,好不好?”“好的,好的!”“老师,这花香不香?”“你闻闻看呢?”学生立刻你挤我,我挤你地凑了上去,小心翼翼地闻着。“香的!”“很淡的。”……不知不觉铃声响起,孩子们还沉浸在花的幽香之中,满心装满了对它的喜爱。此时揭示课题,进入文章中的学习,可谓是水到渠成。
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高尔基也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可见只有品味语言才能真正地揣摩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进行生命的对话。虽然阅读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实践,但学生的自主阅读往往浮在文字表面,如果缺乏教师的引领,以及相互间不同阅读体验的启示,这种浅尝辄止的读书很难进入到更深的层次。所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阅读文本后,就应该开始设置一个提升阅读水准的环节。
我请学生自导自演,巧妙地使孩子们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形成强烈的“角色意识”。兴趣盎然地读书、表达,自然而然地把握了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感受。以“与小女孩相比自己对妈妈怎么样?”的话题展开去,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谈说之间,逐渐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进一步感受到了母爱的魅力,从而感悟到:爱自己的妈妈不是挂在口头上的空话,而应该像课文中的小女孩那样,为妈妈做点什么。这样一来,一方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为学生进一步朗读、感悟课文培养、积蓄了情感,另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母亲之间的距离,把母爱的种子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里,生动的亲情教育在语文的课堂上活跃。
《花瓣飘香》(磨课)教学反思
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选取了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给我们展示了小女孩充满爱心的金子般的心灵,她不仅爱惜花草,也深爱着自己的妈妈,她是一个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抓住体现本文中心的句子“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在教学设计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感悟《懂事》
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充分朗读对话的基础上,抓住本文的主题“懂事”画出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体会。在新课程标准的倡导下,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果然,有的学生觉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是非常体贴妈妈,不要惹妈妈生气,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学生认为她没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学生通过课文所呈现的语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感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二.以朗读感受美文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读代讲的教学形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自由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在美的朗读中品味,在美的对话中感动,在美的情感中流泪,体会小女孩的真挚淳朴的亲情,让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的教育。
三.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在教学这课时,我注意寻找读写结合点,让学生进行拓展性的练笔。这一课的结尾,写到作者在小女孩的感染下,去集市买了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了自己母亲的阳台上,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在作者送给小女孩花的时候,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当他母亲在阳台上看到了儿子送给她的花,他们之间又会说些什么呢?通过让学生写想象练笔,并学会运用课文中对话的形式,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关怀,深深地感受到人间亲情!学生对作者的内心世界和课文的内涵有了新的更为丰富的感悟。在描述想象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个性思维相互碰撞,个性感悟,个性情感自由放飞,并引发生成出很多有意义的东西,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题《花瓣飘香》的内涵——这不仅仅是花瓣本身飘出的香味,而是小女孩的美德就像那芬芳的月季花香,漫天飘洒,小女孩的一颗爱心就如同迷人的月季花香,四处传播,感染了我,更会感染更多更多的人。
这课上完之后,我欣喜地发现同学们的日记中有记载自己在家帮父母拖地板的,为辛劳的妈妈做饭做菜的,为妈妈说笑话逗妈妈开心的,还有自觉完成作业不让妈妈操心的......
《花瓣飘香》第二课时说课设计和教学反思简短篇三
花瓣飘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2—11自然段,凭借“我”与小女孩的三次对话,抓住重点词细细品味,体会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品质,陶冶高尚情操。
2、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积淀语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小女孩的3次答话,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既爱花,更爱妈妈。
2、难点: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意,即花瓣飘香的象征意义。
教具学具:贺卡、卡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读通了《花瓣飘香》这篇课文,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老师在平时读书的时候,就有这样的体会,任何一篇文章只有反复地读,细细地品味,才能真正读懂、读好。所以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希望同学们能真正读懂并且读好。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哪些词要特别注意?可以在下面加上着重点。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3、交流:你在读这一段的时候,特别注意了哪些词?(学生谈想法)你为什么特别注意这些词?
(评价:你读书真有办法。抓住了重点词,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4、通过抓住重点词,我们体会到小女孩很珍爱这一片带露水的花瓣,你能把这一段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3—10自然段。
1、小女孩既然这么爱花,但为什么要摘花瓣呢?这使我们都感到很奇怪,请大家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读下文,看看谁先把这个问题弄明白。
2、生速读,交流原因。
3、这位同学找得真准,抓住小女孩说的话找到了她为什么摘花瓣的原因。
4、小女孩没有经过作者的同意就摘了他家门前的花,按理说这是不对的,但是作者却夸她是个懂事的孩子,请大家再细细地读读课文的3—10自然段,这次要特别注意一下人物的语言,若你以为必要,还可以画一画。
5、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女孩懂事?
⑴做错事知道错,(从“惶恐不安、不知所措”可以看出)
这位同学很会读书,她注意了小女孩脸上的表情,的确是这样,“表情也是一种语言”我们读书时也要注意。(板书:表情也是一种语言)
还有什么地方看出小女孩知道错了呢?(低下头不好意思)这句话该怎么读?指读。
你吐字很清楚,如加上表情就好了,快速把这句话记下来,再读一读看。
⑵还有什么地方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生若找出第7自然段(出示)
你能抓住人物语言来理解,把刚才学的方法用上了,你真了不起,你能把自己当作小女孩读读这段话吗?
你能读出小女孩对妈妈的关心,谁还能再读好一些(指名读)你还读出了对妈妈的爱。
⑶小女孩的懂事还体现在哪儿?
(听爸爸的话)
你注意到小女孩说这段话时的表情了吗?(出示)质疑:(小女孩为什么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因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很难过。)
那你来谈一下(评价:你谈得真好,谈出了小女孩对爸爸的思念。)
除了思念,还包含着什么感情?
(如学生说不出,引导:妈妈的病情虽然有所好转,但不知何时康复——还包含着对妈妈病情的担心。)
奖励你来读一读。
(引导:小女孩没经过作者的同意就来摘花瓣,本以为作者要责怪她,还这样关心她——小女孩很感激“我”)
那你来读读看呢?
几句很朴实的话,却蕴含着对爸爸的思念,对妈妈病情的担心,对“我”的感激,这都是我们反复读,细细品味才体会到的。
6、同桌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一下。
指3名学生分角色读。
指2名学生分角色读。
7、你们看,小女孩这么懂事,这么可爱,你们想对她说点什么吗?(生说)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也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2、齐读第11自然段。
3、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都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4、作者第二天早晨便从集市上买了一盆花送到小女孩的家门口,为了不打扰小女孩,想在花盆底下留张纸条,该怎么写呢?
5、当作者把一盆带有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他母亲会问些什么?“我”又会怎样回答?
生说。
6、作者送花给母亲,也是为了让妈妈高兴。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通过学课文,认识了一个懂事的小女孩,透过那飘着淡淡香味的花瓣,我们仿佛看到了小女孩金子一般的心灵。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深爱着自己的妈妈,我们是妈妈心中的小太阳,妈妈为了我们可以不惜自己的一切。
2、出示贺卡:这是一个女孩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送给我的礼物----一张贺卡。你们猜猜是谁送的吗?它虽然很简单,有些地方甚至做得特别粗糙。但是我很喜欢,也很感动。不是因为它的样子,也不是因为她的颜色。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交流)
3、你也是爸爸妈妈的孩子,那你会做些什么呢?
4、学到这,我们再来读读课题,这时,你又有什么体会呢?
(花瓣飘香)(关心妈妈的小女孩就像那花瓣飘着淡淡的清香)
六、拓展与作业。
伴着月季花的清香,三八节我也想给自己的妈妈送去一片花瓣,还在上面写下了一首小诗:
妈妈是绿叶,
我是花瓣。
是您给我美丽、清香,
是您使我快乐、成长。
让轻风捎去我的心声,
妈妈,我爱您!
你是不是想乘着三八妇女节的到来给你的妈妈送上一片花瓣?
请同学利用老师课前发的纸自己设计一片花瓣,在花瓣上写对母亲问候的话或小诗,并送给你的母亲,祝她们节日快乐!
板书:
6、花瓣飘香
小女孩:摘花瓣→送给妈妈
}让妈妈高兴
“我”:不解→买花→送花
《花瓣飘香》第二课时说课设计和教学反思简短篇四
今天要学习《花瓣飘香》这篇课文了,我特意买了几朵玫瑰花,带到学校里。(本来是希望买到月季花,这样更符合课文内容,但花店里没有,只能用玫瑰花代替)当我手捧玫瑰花,刚走到三(1)班教室门口的时候,他们班里的孩子就惊叫起来:“啊,好美的花!”一阵喧哗!我的心开始欢唱:哦,我们班的孩子一定会更加惊喜的!
笑意刚刚在脸上绽开,一阵风似的,我们般的几个孩子就朝我卷了过来:
“啊,钱老师,你怎么拿着花呀!”前呼后拥的,我随着他们走进教室,说:“你们猜呢?”
“是要写,让我们观察静物,进行描写。”(天哪,竟然用了“静物”这个词。丁林恒语就喜欢用这些很老练的词语。)
“是奖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吗?”(是平时很难得到奖励的赵宇立说的,老师奖励表现好的一部分人,已经成为定论了吧?)
“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学习课文吧?”(聪明,真会揣摩老师的心思,这除了潘子一没有别人了。)
“我们要学习《花瓣飘香》这篇课文,有了这花,我们能更加投入,能够沉浸在其中。”(惊叹!陈佳敏一直是我最得力最放心的助手,她总能说到我的心坎上。)
……
他们猜了很多很多。
我笑着说:“你们猜对了一些,但所有的答案加起来,还是不完全对。的确,这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上好课。但,即使没有花,我们的语文课也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啊,但我为什么一定要去买呢?而且,你们知道吗,虽然我家里有好几个花瓶,但我还是特意去买了一个新的花瓶,这是因为……”
我顿了顿,孩子们都睁大眼睛望着我,等着听我的下文。
“因为这是我特意要送给你们的礼物!”
“礼物?!”
“是的,送给你们的礼物,送给你们每一个人,因为,这个学期来,我感受到了你们的进步,无论是上课还是做作业,你们都更加认真了,所以,我要用玫瑰花来奖励你们!”
他们愣了。我小心翼翼地问:“你们喜欢吗?”
“喜欢!”是非常确定的回答。
正式开始上课了,课堂上,对于表现好的同学,我奖励的是一片我在整理花朵时摘下来的花瓣,孩子们都将花瓣轻轻捧起,放到鼻子前闻了闻,他们,笑得好甜。
故事讲到这里,我的心里充满了作为教师的幸福和快乐。我有这样一些感慨: 当我手捧玫瑰花,我拥有了教育的诗意。我的教学不再只是为了完成知识授受的过程,而是充分享受了每一个细节所带来的感动和快乐,花儿改变了心情,花儿催开了课堂上张张灿烂的笑脸,花儿的芳香中,浓浓的师生情谊,也正在飘散,飘散…… 当我手捧玫瑰花,我拥有了教育的智慧。只是几朵小小的花而已,可我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眼睛和心灵吸得牢牢的,而且,我还把孩子们的心哄得热乎乎的,美滋滋的,多值得哪!他们快乐,我更快乐啊!
当我手捧玫瑰花,我拥有了教育的幸福。手捧着玫瑰花,我,好象就走在了红地毯上——不是教堂,而是教育的红地毯上,我,感到我的心灵正靠近那神圣的殿堂,一步一步,每一步都踩在希望的云端,所以,即使脚上磨出了泡,即使双腿已经肿胀,脚步却依然能够轻盈而执著。 当我手捧玫瑰花,我……
《花瓣飘香》第二课时说课设计和教学反思简短篇五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的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第6课《花瓣飘香》。
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它通过一个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的事,赞美了小女孩爱惜花草,体贴妈妈的美好心灵。十年教书,百年树人。作为我们教育者,怎样去塑造孩子们那还不成熟的心灵,不但要言传身教,通过课文学习而授之于理,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途径。《花瓣飘香》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1、教材分析
《花瓣飘香》这是一篇叙事的记叙文,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依循事情发展经过,以“花开→摘花瓣→谈花→送花”为线索,层层叙写,引人入胜。也是按时间的不同分为四个部份。
第一部份(第一自然段):写我家门前开满了红艳艳的月季花。
第二部份(第二自然段):写“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花丛中摘了一片花瓣,飞快地跑远了。
第三部份(第三至第十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段,写“我”通过与小女孩对话,得知她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
第四部份(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我买来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自己母亲的阳台上。
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花丛中,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片花瓣。教学中能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2、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认、读1个二类识字。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难点: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法:
1、据图想象法:“图”是对内容的描绘,“内容”是语言文字对事件的记载。本文可以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纯朴的亲情。
学法:
1、回答问题法:解答问题是加强理解的必要手段,自己解答,充分动脑。听别人解答,也能对问题有所认识。
2、对话练习法: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对话练习。训练口语,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我是抓住“小女孩”这个主要人物与“花”来进行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请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小女孩在干什么?想一想小女孩手捧花瓣在想什么?谈话后揭示课题。并提出问题“花瓣飘香”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以“花瓣飘香”为题?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启发思考:这篇课文是怎样围绕月季花展开叙述的?
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确,教师出示板书:
第一自然段写花开。第二自然段写摘花。
第三到十自然段写谈花。第十一自然段写送花。
三、逐层理解,品位语言,推敲句意
1、思考:第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让我们知道了什么?
2、思考: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用“小心”与“飞快”两个字来描写小女孩摘花后的神态与动作?
我这样的设计,不但能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还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知识。
3、精读第三段,因为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是以人物对话为主线展开叙述的。教学中启发学生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如“我轻轻地问”)来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的美好情感。小女孩的答话是朗读的重点,要让学生边读边想,用心领会,从中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她虽然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但却不忍心摘下整朵花,怕影响别人观赏的心理。
具体的方法是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亲情。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想象。省略号省掉的会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出小女孩不但懂事,而且还有着一颗美好的心。她不光为了妈妈,还要想到别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作者听了小女孩的话以后,为什么买了两盆月季花?为什么要摆放一盆在母亲的窗台上?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小女孩的行动,给作者心灵上带来的极大震撼与感染。
5、最后总结,①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解答揭题时提出的疑问。这一点要注意,准确地进行点拨、引导。②根据板书对全文进行概括性复习。
6、花瓣飘香
开花(概述)
摘花小心飞快
谈花让妈妈高兴别人要观赏(懂事,心灵美)
送花小女孩作者的母亲
一个好的板书,不仅能清晰地显示出课文的内容,还能突出文章的重难点。并能让学生能根据板书,理解文章的中心,复习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所以有人说板书是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它能体现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特点,也把文章的脉络展现出来了。
教学反思1
《花瓣飘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反思整个教学,因为我注重了情感在此文中的渗透,让学生精读感悟显性的语言文字,更让学生领会到文字中隐性存在的情感、精神,所以才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又有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很多人重视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所以常听人说,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吸住学生,使他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起求知欲。但这“教学的一开始”是从何开始,是一堂课的开始吗?
在此次教学之前,我就布置作业,让学生去逛逛花店,闻闻花香。教学当天的到校后,我把自己准备好的几朵美丽的玫瑰花放在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杯摆放在了讲台上,只觉得教室顿时因这花的存在有了生气。课前,我早早进教室,站在讲台旁摆弄那几朵花,立刻有许多学生围拢来,“老师,这花真美!”“那我以后经常带花来放在教室里,好不好?”“好的,好的!”“老师,这花香不香?”“你闻闻看呢?”学生立刻你挤我,我挤你地凑了上去,小心翼翼地闻着。“香的!”“很淡的。”……不知不觉铃声响起,孩子们还沉浸在花的幽香之中,满心装满了对它的喜爱。此时揭示课题,进入文章中的学习,可谓是水到渠成。
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高尔基也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可见只有品味语言才能真正地揣摩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进行生命的对话。虽然阅读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实践,但学生的自主阅读往往浮在文字表面,如果缺乏教师的引领,以及相互间不同阅读体验的启示,这种浅尝辄止的读书很难进入到更深的层次。所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阅读文本后,就应该开始设置一个提升阅读水准的环节。
我请学生自导自演,巧妙地使孩子们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形成强烈的“角色意识”。兴趣盎然地读书、表达,自然而然地把握了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感受。以“与小女孩相比自己对妈妈怎么样?”的话题展开去,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谈说之间,逐渐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进一步感受到了母爱的魅力,从而感悟到:爱自己的妈妈不是挂在口头上的空话,而应该像课文中的小女孩那样,为妈妈做点什么。这样一来,一方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为学生进一步朗读、感悟课文培养、积蓄了情感,另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母亲之间的距离,把母爱的种子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里,生动的亲情教育在语文的课堂上活跃。
教学反思2
我的身边没有《花瓣飘香》的参考书,这篇课文的下面也没有注明这篇文章是谁所写,但反复阅读,让我作出作者也可以说文中的“我”是个男性的决定,也许我的判断是个错误,但我很想用这种错误来教,因为这样能够把让顽童变得细腻,特别是让班级中那些调皮的孩子变得细腻。李大钊曾经这样教育自己的女儿,即让自己的女儿有点野性,并且还专门撰写文章让男孩子有点柔性,因为这样男孩子、女孩子才会有更大的创造力。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小女孩”是很有创造力的,虽然这个小女孩没有表现出野性,但“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却展现给我们的应该是这个小女孩的创造力,因为她的做法影响了“我”,改变了“我”。
这篇文章可以说分为三个非常明显的层次(这不是引导学生分段或者分层):一是“我”的发现;二是“我”与“小女孩”的对话;三是“我”的感悟。当然核心层次就是“我”与“小女孩”的对话。
“我”与“小女孩”的对话,对于女学生来说,她们读读就会受到感动,而对于那些男孩子,还有一些调皮的女孩子来说,这种感动可能会有,但很难保持。因此在教学中,我个人认为,应该让男同学及班级特别调皮的女孩子,好好的对话,真正的对话,促使他们有着柔的世界。读“为什么只摘花瓣?”是轻轻,柔柔的;读“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低着头、不好意思,是低声的,也是柔的,轻轻的;读“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是低声中带有着女孩子的创造性思考,她尝试摘花是轻轻的、柔柔的,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的的感觉,也是柔柔之中的体会,那淡淡的清香也是轻轻的、美美的,妈妈高兴是微微的;读“你爸爸呢?”是轻柔中的一次感动,是继续对话的细声询问;读“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闪动的泪花,是静静的……我个人想,老师如此艺术的引导感悟,一定能够让那些调皮的男孩子、女孩子,不懂得关心的小朋友,在轻柔之中,在静悄之中,流下那感动的泪水,以像“我”一样买上两盆花,最重要的一盆,最有价值的一盆是送给自己的母亲,让她也能够高兴。
《花瓣飘香》太柔了,柔得让刚性十足的男人明白事理,柔得让老师与学生一起感动。母语是什么?这一课的学习,其实就是那种人人都应该有的柔性感动。
《花瓣飘香》这一课如果排成课本剧会更有味道,建议大家一起把这篇文章改写成剧本。
这个单元的三篇文章,应该说是个主题单元,是通过三篇文章介绍三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困难,用关心自己、关心他人让自己成为健康有价值的人。《微笑着承受一切》是一个人遇到重大困难的心理准备、生存方式;《雪儿》是通过人与动物的一次行动互换,让人们懂得不要好事盯着自己的伤痛,学会用新的方式面对困难,病痛中养着小动物,病痛中读着书,病痛中尽可能的交流,都能让人健康起来;《花瓣飘香》通过孩子对母亲的照顾,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虽然是小孩子,但在这个世界中,用自己的脑袋、双手,也能够奉献出自己小小的爱心,这也是中国特有的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