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赠汪伦》教学设计(16篇)

2023年《赠汪伦》教学设计(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1 13:53:52
2023年《赠汪伦》教学设计(16篇)
时间:2023-03-21 13:53:52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赠汪伦》教学设计篇一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江伦送我情。

从一年级上学期拼音教学结束之日起,学生们就在我的牵引下开始了日见其深、日见其广的课外阅读。仿佛山泉总要流经秀谷——刚上三年级,他们中的佼佼者就把小小触角探进古典文学的广袤空间:方思佩、夏璇读完了《红楼梦》《三国演义》;周楠、江嘉辉、晋申诸男生比赛似地读完了《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演义》(少儿版);汇报课上,沈冠楠声情并茂的《爱莲说》,震住了全班,令一帮要强的小家伙大受刺激!孙添于是不甘示弱,打擂似地诵起了“关关雎鸠”,就连程度较差的郑丹东,也在摇头晃脑地唱读《三字经》。

所以——这节课不具备广泛的适用性。

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古诗《赠汪伦》原本浅显,背诵、理解10分钟内就可以完成。剩下的大半节课干什么呢?我当然可以接着往后上,可是,既然课时宽松,既然学生不求甚解、率性而为的阅读需要提升和引导,那么——在“家里”,在自己孩子中间,我且以“完成任务”为起点,和他们一道,乘着李白的扁舟,踏着汪伦的歌声:驶出去,飞起来。

为此,在后面的30分钟,我们——

现场

一、为彰显古诗《赠汪伦》的与众不同,回顾读过的同题材唐诗(课文及《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为讨论做准备。

师:人生自古伤离别。对于健康幸福的人生而言,友情、亲情和爱情,一个都不能少!(笑声)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人是惧怕孤独的。离群索居是孤独;抛亲别故,住在陌生人群中间也是一种孤独。孤独滋味最难熬——所以,自古以来,离愁别恨成了文学创作永恒的话题。这样的作品,唐诗中就有不少,谁能背来听听?

学生(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孟浩然)

学生(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

学生(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学生有的记得牢些,有的记不清了,于是,当一个人站起来大声背诵时,其他孩子努力回忆着,轻轻跟着念。是相对低沉的声音使然,更是诗歌不可言传的感染力使然,念着念着,渐渐的——课堂气氛变得有些低回黯然。

二、讨论:两种人之常情

师:当我们把这几首送别诗放在一起读时,有什么共同感觉?

学生(1):凄凉。依依不舍。

学生(2):悲壮、苍凉。还有些伤感。

师:对。凄凉,辛酸,依依不舍,淡淡忧愁——这是大多数离别文字的基调,也是人之常情的自然流露。

大家知道,刘晓辉同学的父母早就要把她转到上海去了,可是刘晓辉呢,拖了又拖,总也不肯走,为什么?

学生(1):我知道,她不愿意离开这儿的老师和同学,她怕上海的新老师、新同学不喜欢她。

学生(2):老师,昨天我和刘晓辉通电话了,她说她在那里过得很好。

师:我也接到她的信了,薛老师很为她高兴!我早就说过:刘晓辉同学勤勉善良,到哪里都不会缺少友谊,到哪里都不会孤独的。可是,这依然不能减少我们对她的牵挂和思念——为什么?

学生(1):因为她是我们的好朋友。

学生(2):因为她宽容大度,从不斤斤计较,和她在一起,我们特别开心。

学生(3):临走的时候,她爷爷请我们去她家玩了一个晚上。看dvd,唱歌,喝饮料,开始还挺高兴的,可是后来,不知怎么的,就都哭了……

师:多么可爱的同学,多么感人的友谊——谁说独生子女自私冷漠、不懂感情?我觉得我的学生最懂友谊了。但是生活中也不缺乏相反的例子,你们能说说吗?

学生(1):汪燃下课老打我,这学期他终于转学回老家了,我很开心。

学生(2):表哥最不懂礼貌了。一到我家就翻箱倒柜找吃的,还霸占电视,拿着遥控器乱按。他一来,我们全家都头痛!

学生(3):一天晚上,我家来了个客人,是爸爸同事。从6点钟一直坐到10点半,高喉咙大嗓子的,废话那个多!茶喝涨了,上过卫生间,又坐到了沙发上!妈妈恨死啦,警告爸爸:下次再带这种人来家,跟他没完!(笑声)

师:听听,多丢人。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检讨自己,千万不能像这三位,否则,人见人厌,很可怕,很没面子哦——所以,有这样一个人,如果他的离开使我们感到万分高兴,那说明什么?

学生(1):这人很烦。

学生(2)他爱欺负人。

学生(3):或者我正忙。

学生(4):或者我有自闭症,根本不好客!(笑声)

师:大家说得很好,也很全面。古人云: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不投缘的两个人之间是绝对不会为离别而伤心的。伤心什么?高兴还来不及呢——这也是一种人之常情。

三、扣住“踏歌”,真切体会汪伦的心情。

用事先准备好的磁带播放《小白菜》《红蜻蜓》《中国少年先锋队歌》,它们分别是凄凉、抒缓和激昂欢快的。经过一番令人捧腹的尝试,学生找到了“踏歌”的感觉,发现可以“踏而歌之”的只有《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它是轻松、欢快,令人振奋的。由此可以想见:汪伦所踏之歌必定也是轻松、欢快者;汪伦心情必定也是轻松、欢快的——绝无好友远别“应有”的伤感。

一片笑声中,三两个学生提前退出“踏歌”激起的浪花,面露困惑。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一等,再等一等!

四、讨论:从后两句体会李白其人其诗

师:如果换作我,看到朋友因为自己离开而高兴,我会很伤心的!可咱们瞧瞧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呵,感觉好着呢!在他看来,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正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谊,又深厚、又真挚——这中间必定是有原因的,否则,我们可以说李白这人自作多情、恬不知耻啦!(笑声)

学生(1):我觉得李白的感觉是对的。如果汪伦不喜欢李白,就不来送行了。

学生(2):汪伦仰慕李白,所以才特意请他。能结交鼎鼎大名的诗人,他已经感到很荣幸、很满足了。

学生(3):在新华书店,我看到签名售书,场面真火爆。爸爸说,那些人都是追星族。汪伦也是追星族——李白来了,大笔一挥,他也跟着出名了!能不高兴吗?

师:追星族这个比方很有意思。不过我认为汪伦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比起赵薇、谢霆锋的崇拜者,要高明得多,也体面得多。

学生(4):我同意前一个同学说的。是仰慕,不是追星。送李白的时候,古诗《赠汪伦》还没写呢。

学生(5): 老师说过,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所以汪伦要用快乐的歌声为他送行、为他祝福。

学生(6):李白走遍名山大川,朋友遍天下,离别是常有的事。如果分别一回就伤心一回,那他还怎么云游,怎么写《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和……和《望天门山》呢?

学生(7):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他们谁也不为离别忧伤。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把我原先准备说的许多话都给说了!所以我常讲:给你们上课真轻松、真享福。同时,这也让薛老师感到压力很大,我得用功再用功,否则,你们就不用我教,也不要我教啦!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在离愁别恨之外,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友情在: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态度,我们可以说它是——

学生(1):潇洒。

学生(2):豪放。

学生(3):这就是浪漫!

师:对。这就是李白,这就是浪漫。它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表现为古诗《赠汪伦》的洒脱豪放。

所以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当我们读一首好诗的时候,我们其实也是在读一颗真诚美丽的心灵,在读一段鲜活生动的世俗人情。世界有多么广阔,人的心灵就有多么广阔——千万不要以为李白只有乐观豪放的一面。这里是李白的两首死别诗,大家可以借助资料或通过讨论来读懂。我相信,前一首会让你们笑破肚皮,而后一首呢——读了就知道啦(出示预先板书好的内容):

《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也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于何人!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学生记录,朗读,议论。教师巡视,有问才答。)

铃声响,下课!(根据课后记录整理)

后记

这节课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般性学习(本文略去)——深入发掘——向课外拓展。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跳起来摘到果子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教材”出发,进入更深更广境界的过程。钻进去需要力量,飞起来需要激情——教师惟有厚积薄发,预先具备了较深的内功、预先蕴积了真诚的感动,才有可能调动这种力量,唤起这股激情。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大家现在谈得比较多的是方法的探索与改进:教程怎样设计,课件怎样制作,多媒体怎样应用,学生怎样调动……教师的底蕴和学养则少被提及,似乎现代化的教学就是按动鼠标和敲击键盘,似乎教师的作用只剩下了组织和引导——这实在是一种偏颇。

我们当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当然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但阅读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心灵交会,对于那些蕴涵深刻的美文,我们首先要的是知人论世,是动情。因为对于任何人而言,动情的感悟永远比动脑得来的答案更难忘、更真切、更具孕育性和扩张力——那感悟也许是朦胧的,比不上“分析”来得透彻。但其可贵也正在于朦胧——因为“理解”总是局限在有限的知识范围之内,而感悟或莫名激动却将人引向无边的未来和无限广阔的空间。

有些老师可以从自己的教学预计到学生能考出多少分,那是我所不能及的“硬功夫”。我所可骄傲的是:一再惊喜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和他们由此而来的思辨能力。

由于我的“漫谈”(也有同行斥为“散扯”),学生由《北京的四合院》读到《穆斯林的葬礼》;由《秋天的怀念》读到了《我与地坛》——当然,能这样做的,总是“一些人”,这就足够了,社会的前进总是要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整个集体读书境界的提升,也必定要依赖于一部分人的捷足先登。

佛说:自度度人。

这也是我的远航和飞扬。

点评

窦桂梅(北京清华附小语文特级教师)

这是一节有些“另类”的语文课。

我们已经不能从“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方法是否先进”的技术层面审视它。我想,这节课给予我的启发就是——教师的素质永远是最重要的。

正如教者所说:“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大家仍然陷在方法技巧的探索与改进上。教程怎样设计,课件怎样制作,多媒体怎样应用,学生怎样调动……教师的底蕴和学养则少被提及,似乎现代化的教学就是按动鼠标和敲击键盘,似乎教师的作用只剩下了组织和引导——这实在是一种偏颇。”

不是吗,技术的先进并不代表理念的先进。从很大程度上讲,就人文教育而言,推动其前进的不是手段,而是思想;不是那些精于弄巧、疏于深思的“新星”,而是那些认准方向、劳作不息的普通教师。

从背景介绍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我们不难看出,薛老师是一位底蕴深厚、谙熟规律的“老农”,她在用文化经营自己的“庄稼地”。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就这样,在四季的轮回中,伴随着学习、鉴赏、思维、表达的快乐,学生成长着,幸福着。这种经历和感受,必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影响。

薛老师的教学是在传递文化,也是在传递激情。尽管她的力量还很单薄,尽管我们大多数语文老师都缺乏薛老师这样的内功,但我们在追赶她的时候,已经和她一起去远航,去飞扬了。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赠汪伦》教学设计篇二

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 吴汉平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

一、揭题,导入  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 唐·高适 唐·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 千里黄云白日曛, 渭城朝雨浥轻尘,

烟花三月下扬州。 北风吹雁雪纷纷。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 莫愁前路无知己, 劝君更尽一杯酒,

惟见长江天际流。 天下谁人不识君! 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板书设计 :

主板书:

赠汪伦

李白 深情厚谊 汪伦

踏歌声

《赠汪伦》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根据喜好选择一首送别诗,自学并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①古诗趣背复习;②《赠汪伦》诗句;③自学提示;④《赠汪伦》意境动画演示;⑤送别诗6首;⑥学习提示。

学具(课件)

①《赠汪伦》诗句和重难点名词注释;②古诗学法概括;③扩展自学送别诗6首(图文加重点词语解释)。

学习方法:1.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生活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 教师提供学法和学习资料,点播助学、培养能力。

2.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利用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料自学互助。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 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 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出示[课件一]

1. 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泥融飞(燕子)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 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千里(黄)云(白)日曛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

3. 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不敢高声语) ②白发三千丈 ③(举头望明月)

恐惊天上人 (缘愁似个长) 低头思故乡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 (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 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二、 交流资料

我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再学习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学生交流有关资料)

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在这本《中国名胜大辞典》中,我知道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内容简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 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设计意图]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 学习古诗 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 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 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 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 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 检查自学情况:

① 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② 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潭"字:学生边说记忆方法,教师边板书,并用红色笔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两个竖,而不是"西"。

[设计意图] 中年级识字教学虽不是重点,但对难记的字教师必须强化,帮助学生记忆。

③ 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

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师:有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 在学生有疑问却不知如何表述,或有些问题未能提出时,教师把难点问题留给学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同时用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传统的"要你学"改变为"我要学",营造了师生之间的民主氛围,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师小结: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设计意图] 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

4. 配乐背诵 出示[课件四]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设计意图] 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5.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四、 扩展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了6首,供你们自学欣赏,请你选择其中一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2.汇报学习成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设计意图] 整首诗的学习采用"自学--初步理解、释疑--加强理解,诵读--体悟诗情,背诵--积累语言"四大步骤,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便于进一步扩展学习。学生汇报时,其他学生边看边听,既培养了认真倾听的习惯,又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

五、 引导课外练习。

这节课先交流到这里,语文课外活动时再继续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 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外结合,引起学生的思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赠汪伦》教学设计篇四

设计内容:

李白的《赠汪伦》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赠别诗。前两句正面叙事,后两句即物起兴,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这首诗为学生想象的自由驰骋提供了依据。我们不妨指导学生把这首古诗改写成现代文,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动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李白与汪伦依依惜别的场景,透过字里行间品味诗人的情感,学生写出的习作定会别有情趣。本次课外习作设计适用于小学5、6年级的学生。

导写过程:

一、进入诗境,品味诵读

1、同学们,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的古诗文,能吟诵一首你最欣赏的古诗吗?能谈谈你最崇拜的诗人吗?

2、有崇拜李白的吗?能吟诵几首他的诗吗?据说李白有一首诗是因为他爱饮酒爱游玩而被人“骗”了一次才写出来的,知道是哪首诗吗?

3、欣赏《赠汪伦》的配乐动画,教师激情旁白关于这首诗的传说。

4、欣赏了这感人的场面,聆听了这美丽的传说,你想说点什么吗?能带着这种感受诵读这首诗吗?引导学生诵读诗文,感受诗情。

二、设身处地,想象体验

1、“李白乘舟将欲行”

(1)播放《赠汪伦》配乐动画,并让画面定格。教师引导: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春天,安徽泾县,桃花潭边,桃红柳绿,桃花渡口,桃花灼灼,诗人李白就要登上小船离开这里了。你就是李白,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学生可能会说到的景物有小草、桃花、潭水、鱼儿、青山等。教师通过比较学生的语言,指导学生把话说得具体些、生动些。教师相机点拨提升:看到这些,诗人触景生情,那拂堤杨柳仿佛在喃喃自语、依依不舍。这些景物在诗人的眼里带着一种怎样的情感啊!能说说吗?

(3)播放“饮酒赏月”的动画,教师深情诉说:看到这些,李白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眼前又浮现出那一幕幕与汪伦相处的情景:

饮酒——引导学生想象两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教师相机介绍下面情况,以供学生展开想象:在李白的眼中,汪伦是个机智风趣、好学上进的年轻人,志趣相投、相见恨晚,两人可称忘年交;在汪伦的眼中,李白虽然诗名满天下,却从无狂妄自大之态,是一位风度翩翩、学识渊博的学者,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

赏月——李白对月亮极偏爱,写了许多有关月的美妙诗句,如《静夜思》、《古朗月行》、《峨眉山月歌》等。可引导学生将它们应用到这一情境中,汪伦吟诵这些诗句并表达自己的赞叹之情。

游玩、下棋、垂钓、吟诗、登山……

2、“忽闻岸上踏歌声”

(1)这时,船夫催诗人李白上船,李白会怎么说、怎么做?

(2)汪伦不见了李白,心情怎样?会怎么做?此时此刻,你就是汪伦,会唱些什么呢?能写几句歌词吗?请你用脚踏着节拍,唱一唱,唱出汪伦那盛情的挽留和美好的祝福吧!

(3)听着这动人的歌声,李白激动万分,不能自已。他跳下船头,快步迎上前去,紧紧地握住汪伦的手……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

(4)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送别诗句。(出示送别诗句)在这分别的时刻,李白和汪伦也会有这样的心情吧?如果你是李白,你会怎么说?如果你是汪伦,会怎么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李白上了船,船渐渐地远去了,泪水迷糊了眼睛,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一首诗——师生齐声吟诵《赠汪伦》。

三、激发表达,改写古诗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到桃花潭边,一起经历那情深意切的送别场景,难道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那就让我们拿起笔,把这感人的一幕写下来吧!

2、今天,我们就来改写《赠汪伦》这首诗。你打算怎么写?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以哪个角度来写,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等。

3、你打算给自己的习作拟一个什么样题目?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点评。

4、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把我们刚才所说的、所体验到的、所感受到的一切写下来,让这深厚的友情在我们的笔尖流淌、倾泄。有信心吗?

5、学生改写古诗,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四、展示作品,交流评析

1、谁愿意把自己写的作文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点评。

2、欣赏了这个同学的作文,可以说说你最欣赏或最感动的地方,也可以说说你个人的看法或建议。

3、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对话,与诗人畅谈,获得的是语言的滋养、情感的熏陶、友情的珍爱。能用一句话来谈谈你这节课感受吗?

设计点评:

我认为学生改写古诗就是一个“言意转换”的过程,我们试以本次习作设计为例加以阐述。

一、由“言”到“意”的转换

作为古诗的“言”如何转化为学生心中的“意”?我认为,教师主要引导学生穿透“两层”,即语表层与内蕴层。从操作层面来看,一是“对话”,让学生动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与诗人进行“对话”,用想象、联想来充实古诗的“空白”,使古诗内蕴的“意”变得充实与完整。二是“体悟”,学生在与诗人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古诗,由于学生主体的深层介入和情感的投入,从“语表层”进入“内蕴层”,从而进入古诗的“意境”。在共识的基础上共鸣,在共鸣的基础是一起心跳。这样才将古诗赋予生动的灵性,而这就是学生心中的“意”。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引领学生“披文以入情”,通过欣赏、品味与诵读,让学生与诗人“对话”,从而明诗意、悟诗情。接着教师引领学生“设身处地、想象体验”,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孔子语),设身处地地与诗人对话、交流,通过想象体验,让学生进入“使我之心即入乎唐人之心,而又使唐人心,即为我之心” 的境地,达到王国维的“以我观物,物皆著入我之色彩”的境界。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引发表情达意的心理冲动。具体地说,就是在文本解读活动中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在对话情景中达到沟通与默契,搅动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积累,触动他们敏感多情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写作上的冲动,从而让语言的激流宣泄出来。

二、由“意”到“言”的转换

那么,如何让学生把内化于心中的“意”转化为“言”呢?我认为,这里将经历着两个层面的过程:一是将内化于心中的“意”转化为学生的“口头语言”。学生在口头表达中,由于教师创设了一些情境,有了感兴趣的话题,还可以借助体态语,因此,学生表达起来比较容易。二是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也就是学生要以有形的文字把心中形成的“意”准确而又精细地表达出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把学生带进“直抒胸臆,欲罢不能”的地带,“情动而辞发”。叶圣陶说:“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此时,学生心中的“意”已经到了“呼之欲出”的境地,达到叶老所说的那样:“真是个最容易的萌生的欲望,差不多同想吃想喝的欲望一样。”在这个阶段,我们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启发诱导,让学生把心中的“意”说出来,“用我口说我心”,指导学生说得清楚、有序,说得具体、生动。最后,让学生“用我手写我口”,把口头语言转换为书面语言,写完后再朗读、修改,直到较为完满地表达心中之“意”为止。

总的来说,品读古诗是据“言”知 “意”的转换,学生在穿透语表层进入内蕴层,不断地识“言”得“意”,通过想象、体验、感悟成为学生情感与语言的“积累”。改写古诗则是以“言”表 “意”,由于学生全身心地去感悟、体验,成为一种最为深切的感受,有了一定的知、情、意的积淀,于是才能“言为心声”。我想学生改写古诗的心理历程不过如此,关键是我们教师如何促使学生去完成这个转换过程。作为教师,并不是通过讲解、分析,更不是架空、强加,而只能在学生转换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加以点拨和诱导,广开生活之源,深掘精神隧道,使学生有感而发,集腋成裘,涵养精神,厚积薄发。在写作中融入自我的感受与体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烙上学生情感个性的印记,涂上独特心灵的色彩。

《赠汪伦》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及重点

1.感悟古诗的意境、感受友情的真挚

2.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诗

3.随文识字训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相信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你愿意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吗?你为什么喜欢和他做好朋友呢?

2.好朋友之间就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才能使你们之间的友情更加真挚,更加深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友情有关的古诗,大家齐读课题-----赠汪伦。

二、初读古诗 整体感悟

1.作者简介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以前我们学过很多李白的诗,你能简单的介绍一下李白吗?

2.解释题目

大家看,题目中的“赠”就是送给的意思。例如某同学转学,宋老师赠给他一本书做纪念。这首诗就是李白作为一份礼物赠给汪伦的、写给汪伦的一首诗。大家再读课题。出示词语:汪洋大海。师解释

3.范读古诗

李白究竟为汪伦写下了怎样的一首诗呢?现在就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古诗,边听边想,看看你的头脑中都浮现了哪些画面?指名回答。(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李白与汪伦离别的场景,描写离别场景的诗叫---板书:送别诗)

4.生自由读古诗

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借助书中的拼音,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一定要做到读准字音,熟记字形。

5.指名读古诗

谁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

6.指导朗读

孩子们,古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诵读古诗时一定要讲究停顿,板书|,大家读到划线处要稍微停顿一下 ,大家再练一练。

7、多种形式展示读

谁想试一试?小组展示读(板书重点词做标记“将、忽、深、及”)男生读、女生读

三、细度古诗、理解感悟

(一)前两句疑难解析

1.孩子们现在请你默读古诗的前两句,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的意思?

“舟”板画:舟的字理演变,舟就是指小船。乘就是坐的意思。例如乘车、乘飞机就是坐车、坐飞机的意思。乘舟就是坐船的意思。

出示词语:“乘风破浪”板贴,大家齐读词语,师解释意思。

2.“闻”的本意是指用鼻子闻一闻,在这里“闻”是听到的意思,出示词语“百闻不如一见”板贴,大家读词语,师解释意思。踏歌声:是指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打节拍。)

3.你们真了不起,读懂了这么多词语的意思。大家再读前两句,找出你不理解的字词。哪个词不懂,大胆的说出来?“将欲行”师解释:(将:即将、将要。行:离开。将欲行的意思就是即将要离开,但是还没有离开。)

4.当李白坐船要离开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汪伦一边用脚打节怕一边唱歌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为李白送行,这能说明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感情怎样?

5.重点理解词语“忽”:

忽是什么意思?忽然突然的意思。孩子们,如果你和你的好朋友即将分别,当你坐在火车上,随着汽笛的鸣叫,火车马上就要开走了,就在这时,你的好朋友忽然出现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6.指导朗读前两句

当李白忽然听到汪伦的歌声时,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大家再读前两句,用心去体会一下李白当时惊喜的心情。

7.解释前两句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什么意思?

(二)后两句理解感悟

1. 欣赏桃花潭图片,理解“千”尺

这就是李白诗中的桃花潭水,课件图片桃花潭水:你能用诗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桃花潭水吗?“深千尺”这里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千”和“百闻不如一见”中的“百”都是虚指词,不表示具体的数字,在这里千尺表示水很深很深。

2.出示词语:“桃李满天下”读词语,师解释

3.重点理解“不及”

不及就是不如的意思,出示词语:及格。这里是拿桃花潭的水深和汪伦送李白的情意做比较。虽然桃花潭水很深很深,但是也不如----

即使桃花潭水深千尺,也不如-----

纵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不如-----

4.这两句,在诵读是一定要读出汪伦对李白的一片深情厚谊。谁想试一试?全班读

5.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6.(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李白为什么说汪伦对自己的情意如此之深呢?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李白是唐朝非常有名的诗人。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希望能和李白成为好朋友。可自己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小村民,想见到李白都不容易,怎么才能和李白成为好朋友呢?于是汪伦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的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桃花是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但并没有桃花。万家酒店呢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虽然汪伦是用计策将李白骗来,但是李白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一片真情所深深的感动了!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对李白盛情款待,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游览,结下了深厚的情意,分别时,汪伦踏歌相送,于是李白日后便写下了这首--《赠汪伦》。)

7.看画面想像

课件出示画面:现在李白与他的好朋友就要分别了,今日一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大家想一想,此时此刻 ,他们的心中会想些什么?正因为感情深厚,所以离别时才觉得留恋,舍不得!

8. 大家看“情”什么偏旁?树心旁是心的变形,和我们的心情有关。这有几个词语:亲情、友情、真情、深情,齐读,师解释

9. 同学们你们记住这些生字朋友了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句子猜词的小游戏,老师说一句和这个词语相关的一句话,你猜一猜是哪个词?

10.配乐真情诵读

如果我们把这些生字朋友送回到古诗中,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大家齐读古诗,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

四、知识拓展

1.送别诗拓展

《赠汪伦》是一首送别诗,我们学过了很多古诗,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是送别诗呢?

2.师朗诵(友情)

孩子们,珍贵的友情是我们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心朋友,那么对待朋友,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有阳光;只要心中有情,就会有宽广的胸膛。老师写了一首诗歌题目是,师诵读诗歌。

友 情

友情是一朵清香的茉莉花

洁白的外衣是永恒的主题

友情是旅途里的驿站

等候你疲惫时停靠的港湾

友情更是一本好书

教会你获得珍贵的财富

真正的友情是没有贫贱之分,

没有权贵之分,

只要我们彼此播下的是真情的种子,

那么我们收获的必将是真情的果实。

《赠汪伦》教学设计篇六

作者:沈艳

教学目标 :

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理解“桃花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揭题导入  

1、出示《25、古诗两首》,齐读。

谁知道是哪两首诗?生交流。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赠汪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题,介绍诗人及汪伦、诗的背景

1、“赠”是什么意思?(送给)

2、谁写诗赠送给汪伦?(李白)你了解李白吗?指名交流。

那汪伦又是怎样一个人呢?谁来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

3、李白为什么写诗赠给汪伦呢?这里有个小故事,请你们自由读一读。读完后,我请你们来说说原因。

生自由读,交流。

*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4、过渡:那么,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三、初读古诗

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读词检查。

(2)、指名读诗,其他学生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了解诗意:你读懂了什么?

四、精读诗句

1、过渡:那么,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诗句,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2、自由读,思考: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的?把有关的内容画出来。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4、指名交流,补充。

(1)一、二句抓以下内容指导:

①“欲”什么意思?

②“踏歌”什么意思?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

③从“忽闻”体会到了什么?

④谁能有感情地把这两行诗读出来,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

(2)、三、四句抓以下内容指导: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两人感情深厚?

(深千尺、不及、送我情)

你是怎么体会的?

(“深千尺”:说明了什么?是不是真的有千尺深?

“不及”:什么意思?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

“送我情”:这里把桃花潭的水深和汪伦送“我”的情深作比较,让我们感觉到水深不及情深。

②谁能用“即使……也”这个关联词把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交流。

③感情朗读。

④出示背景图,想象情景,进行表演。

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此时此刻,李白与汪伦站在岸边,彼此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你们来想一想,演一演。

同桌练习,指名演。

5、配乐背诵。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人的歌。此时,你就是李白;此刻,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用背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吧!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五、拓展小结

1、世间离别情万中,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老师还找了一些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师读其中一首。

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一些离别诗,我们在班会课上比一比谁找得多,谁读得好?

2、是啊,离别是伤感的,也是快乐的。让我们紧紧握住手中这根友谊的绳索,让它为我们放飞友谊的航船。齐诵《赠汪伦》。

六、布置作业 

改诗送给朋友。

《赠汪伦》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培养语感,熟读成诵。

3、理解重点词语,了解古诗大意。

4、根据古诗编故事,感受朋友之间的情谊。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根据古诗编故事。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复习古诗导入新诗。我们班的同学有很强的记忆力,我们来展示一下吧,齐背诵第二单元的古诗两首。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歌。请读课题,特别读准“赠”。联系“赠刘景文”说“赠汪伦”的意思(用“赠”说话练习——李白写了一首诗送给汪伦)。

2、激趣。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他有两大爱好——喝美酒,游山水。那李白为什么要写一首诗送给汪伦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吗?大家要是把这首诗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我就讲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

二、自读正音,熟读成诵

1、自由朗读古诗,把生字圈出来,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2、学习生字。

(1)指名读,齐读。

(2)这些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舟”是翘舌音,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从象形字的角度记住“舟”。范写书空“舟”字。

(3)你们觉得还有哪个字最难写?教师范写“乘”字,学生书空笔顺,提示“乘”的书写要点。

3、把生字放回古诗读。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有同学愿意跟着读吗?

4、学生自由读,男女生接龙读,分组读。多种形式熟读成诵。

三、编故事,了解古诗意思

1、同学们太厉害了,不仅会读诗了,还会背诵了,那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

唐朝时有个叫汪伦的人。他特别崇敬李白的才学,总想找机会和李白接近。可是有什么办法能让李白这样的大诗人到自己家乡来一趟呢?他想了好久,才想出一个好办法。人们都知道李白喜欢喝酒,汪伦就给李白写了一封热情的邀请信。信上是这样写的:先生您喜欢游山玩水吗?我们家乡有十里桃花;先生您喜欢痛饮美酒吗?我们家乡有万家酒店。

李白看到热情洋溢的邀请信,便高高兴兴地去了。

李白转了半天,没看到十里盛开的桃花,也没看到有一万家酒店。

李白很纳闷,就问汪伦,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不是桃林,而是此地有一处潭水,名叫桃花潭,方圆十里;万家酒店并非是有一万家酒店,而是酒店的主人姓万。”

李白听了,不禁哈哈大笑。对于汪伦这个善意的玩笑,李白丝毫没有责怪,还是住了下来,随着汪伦一起四处游玩,喝酒聊天。时间过得很快,李白因为有事情要离开了,怕汪伦挽留,他悄悄地——

谁知道接着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2、学生续编故事。

(1)明确故事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而一个动听的故事还要把在讲事情的时候能说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板书:时、地、人、事(看、听、想、做)。

(2)再读读古诗,后面发生的故事就都在古诗里。

(3)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个故事的四要素。

(4)试编故事。

清晨,李白悄悄坐船正准备离开。忽然,听到从岸上远处传来踏歌声,李白看到汪伦带着村民为他送行。村民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听着动人的歌声,看着质朴的舞蹈,回想起这次游玩的经历,那热情的邀请信,那甘甜的美酒,那清澈的桃花潭,李白被汪伦的情谊深深感动了。他心想:就算是桃花潭水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深情厚意呀。于是,拿起笔墨写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预设引导:

①为什么是清晨?(因为是悄悄离开,所以是清晨)

为什么是河边?(理解“舟”和“将”的含义)

②除了李白还有谁?(汪伦,还有村人;了解踏歌)

发生了什么事情?(汪伦带着村人踏歌为他送行)

他是悄悄离开的,并没有告诉汪伦,但是汪伦却知道了,他感到?那能否把“忽”字换成“才”或“又”?

前两句连起来读。

③他听到了什么?(踏歌声和挽留声)

想到了什么?(热情的邀请信,美酒,桃花潭)

这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深深感动,觉得汪伦的情谊深厚,连深千尺的桃花潭都比不上;理解“深千尺”是夸张,理解“不及”的含义)

会怎么做呢?(写诗送给汪伦。)

3、再读古诗,指导诵读,体会李白和汪伦深厚的情谊。

“李白乘舟将欲行”,读出不舍之意;指导读“忽闻岸上踏歌声”,读出惊喜的感觉;指导读“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夸张意味和“不及汪伦送我情”中蕴含的深情厚谊。

四、巩固

1、配乐读诗。

2、检测重点词语的含义。背诵古诗。

五、小结

同学们觉得李白的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啊?能感觉到这首诗写得好,说明你们都读懂这首诗了。知道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吗?以后我们还可以用编故事的方法来读懂古诗,又轻松又有趣。

附板书:

李白 赠 汪伦

将 忽

不及

《赠汪伦》教学设计篇八

一、教学分析

《赠汪伦》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诗的大意是:李白我坐上船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和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全诗明白如话,质朴无华,虽只有四句,却突出了两个人深长的情谊,又没有分离的感伤。诗的前两句写汪伦“踏歌”送行,这是一种独特的送友方式,既表达了朋友间的情谊,又充分表现了这一对朋友同样豪爽乐观的性格。后两句与潭相比,即景抒情,特别是 “不及”二字用得很妙。诗人没有说汪伦对我的情谊像桃花潭水一样深,而是说深千尺的桃花潭水都比不上这份情谊,可见这份情谊已达到非常深的程度,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二、设计意图

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在学生有疑问却不知如何表述,或有些问题未能提出时,教师把难点问题留给学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同时用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传统的"要你学"改变为"我要学",营造了师生之间的民主氛围,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整首诗的学习采用"自学--初步理解、释疑--加强理解,诵读--体悟诗情,背诵--积累语言"四大步骤,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便于进一步扩展学习。学生汇报时,其他学生边看边听,既培养了认真倾听的习惯,又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外结合,引起学生的思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3、情感目标

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很高兴能和你们一起上课,大家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哪一课吗?没关系,一会儿谜底就能揭晓。昨天裴老师和大家见面时说请同学们把会背的古诗背给家长听,大家做到了吗?那你能不能背给裴老师听一听呢?

上课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会背这么多的诗,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一首诗,这首诗的作者可有名了,他就是我国唐朝最有名的诗人——李白。他的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而且很多诗句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比如他写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也写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还写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赠汪伦》,请大家伸出右手的食指,和老师一起先来写一写课题。这首诗在哪里呢?我们打开语文书64页就能发现它了。

师:老师问一问大家,如果老师不教你,你们自己能不能自己把这首诗读下来呢?那你要是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呀?

生:我们可以问问老师。

生:我们还可以请教爸爸妈妈。

生:我们还可以查字典。

师:对,看一看拼音,问一问同学或者老师,我们已经学过怎么查字典了,遇到不会的字还可以查一查字典,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现在我们同学们看着拼音试着读一读,遇到不熟悉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会读了吗?那好,老师要找一位第一次读这首诗的同学来读一读,其他会读会背的同学来当小评委,他要是有读的不对的地方,等他读完了告诉他,好吗?

师:虽然是第一次读,可是同学们都能很快地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下来,现在老师要提高难度了,敢于接受挑战吗?现在把书合住,放在桌角,看老师的大屏幕,现在这首诗不带拼音了,自己试着读一读。

师:刚才有的同学没有读对,那是因为这里面,我们还有个别生字还不认识。所以这首诗里的几个生字都站出来要考考我们,大家来看,它们说了:“你们谁认识我呀?”谁愿意带着大家读一读?记住了吗?那这些生字可是要把它们的拼音帽子藏起来了,让我们再来认一认它们,这次谁来带大家读一读,我们那个小组来排火车读一读。

师:这几个生字我们认识了,还有几个生字也说要和我交朋友呢,这几个字说:“我们不但要和同学们认识,还要同学们会写我们呢?那我们怎么能记住这几个字呢?大家快来想想办法。想出来好办法就交给你的同桌吧,让同桌也来分享你发现的快乐吧。谁有什么好方法,也教教老师和同学们,好不好?

师:在我们共同学习下,一会儿时间我们就记住了这三个生字。大家一起学习真快乐。刚才我们记住“情”字时是用“青草的青”,现在这个青字要和我们变魔术了,它要请上他的很多朋友,让我们来分一分呢。

师:刚才认识生字的过程中,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完全认识它们呢,没关系,下课之后,你再多看看这些生字,多和他们交朋友,一来二去的,你自然就认识它们了。

师:认识了这首诗里的生字,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这次一定会把这首诗读得很流利。

师:看着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行不行呀?咱们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呀?为什么老师读得有感情呢?那是因为老师在课前把这首诗读了二十多遍了,读得多了,明白了这首诗的意思,也就能读得有感情了。这就是我们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读书方法。而且,我每次都是一边读一边想象,就好像自己就是李白,就是自己为了表达对汪伦的感谢之情而写的。 [板书:情]

师:你们愿意像老师一样读的有感情吗?那老师教给你一个小窍门,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写这首诗的大诗人李白了,那你为什么要赠送给汪伦这首诗呢?先听老师给你讲一讲李白和汪伦的故事好吗?

师: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旅游,汪伦是一个村民,他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旅游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风景名胜,他们一起饮酒作诗,非常高兴,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突然看到汪伦踏歌相送,李白非常感动,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赠汪伦》,哪个小李白,来背一背你送给汪伦的这首诗?这是李白刚要走的时候,突然听到的踏歌声,那怎么读这句话呢?李白非常高兴,所以说桃花潭水——,不及汪伦——

师:这个时候,李白的心情正不好呢,因为他被皇帝罢了官,他觉得没有人理解他,只好到处游览,可是就在他失意的时候,认识了这么一位好朋友,能一起说说心里话,你说他是不是很开心呀?哪个小李白读得开心?这桃花潭有多深呀?一千尺知道是多少吗?一尺等于0.33米,一千尺等于333米,我们的教室有4米高,那样算下来,我们一千尺要有84层楼那么高,深不深呀?那你怎么读这句话,让别人也能感觉出桃花潭很深呢?虽然这桃花潭水很深很深,可却不及——,

师:李白为什么这么说呢?本来李白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要离开了,他不想再麻烦汪伦,所以打算不辞而别,可是没想到汪伦听说了他要走的消息,带着全村的男女老少,用一种最特别踏歌方式来给李白送行,就是一边用脚打着节拍一边唱歌的方法,你说李白看到这个场景是不是很激动呀?那个激动的小李白在哪里呢?快把你写的诗送给你的好朋友吧。是桃花潭水深,还是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情谊深呢?那咱们来做小李白,一起背一背这首诗。

师:虽然两个好朋友难分难舍,可总还是要分开的,他们的心情会怎么样呢?你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李白,你会说什么?如果你是汪伦,你会怎么说呢?我们同桌两个同学分别扮演李白和汪伦,来说说试试。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表演表演,让老师也来当一回李白行不行?

师:分别的时候总是让人有些伤感,可是一千多年来,正是有了这首《赠汪伦》,李白和汪伦的友谊却是那么地久天长,永远的记刻在世人的心里。其实,古诗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写友情的送别诗,老师向大家推荐一首,同样也是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这节课马上就要下课了,裴老师特别喜欢咱们班的同学,也不舍得和咱们班的同学告别,在座的所有老师也都认识了我们班的同学,现在老师有个建议,让我们一齐起立,把我们今天学习的送别诗《赠汪伦》送给在座的所有老师,希望我们记住之间这节课的友谊。

六、课后反思:

一、发挥各自智能,尝试个性化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赠汪伦》课后作业的设计正视了学生的智能差异,利用并发挥学生各自特长,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使学生的个性张扬,灵性飞扬。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自主地学、自觉地学、主动地学,学习效率比强迫学习高出许多倍,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过程中,对问题就会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研究,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会有所提高。

二、小组合作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以往的课后作业都是以记忆、机械重复的抄写为主,学习是被动的,没有乐趣的。而《课程标准》强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合作学习这一方式使学生之间能相互交换学习信息,随时得到同伴的鼓励和支持,大家相互启发,容易获得学习的成功,降低对失败的恐惧。学生兴致盎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注重语文综合性的学习

注重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作业过程中,学生运用了文字、图画、音乐、表演等多种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些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活泼,学得有效

《赠汪伦》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赠、汪、舟、欲、踏、潭),会写“汪”“乘”“舟”3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友情的真挚,有交朋友的欲望。

教学重点:古诗朗读时注意停顿、重音,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我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最会背古诗了,今天我们来比赛一下好吗?我们就以南北为界,南边一首,北边一首,哪边背得多那边胜,南边先来。

2、现在老师挑一首看看哪边会背。《独坐敬亭山》《静夜思》《望天门山》

二、导入新课

1、刚才我们背的这三首诗都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咱班的小朋友小小年纪竟然会背这么多的诗,真是了不起!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116页,看着图听老师讲故事。

2、大诗人李白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饮酒作诗,游山玩水。他作诗900多首,人们称他为诗仙,他可是当时一个无人不知的名人。有一个叫汪伦的年轻人非常倾慕李白,希望能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自己只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汪伦灵机一动,便写了这样一封信:“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再美的相聚也有分别之时,当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将要离岸时,忽然听到一阵歌声。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他送行。汪伦的深情厚谊,使李白十分感动。脱口而出这首千古送别诗:《赠汪伦》。

3、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感人至深的送别诗《赠汪伦》,请举起手跟老师一块书写课题,“赠”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一个“贝”字旁,赠送别人的的东西可都是宝贝呀!右边是“曾",“汪伦”是一个人名,他是唐朝人,家住泾州桃花潭边,他性格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帮助附近的村民而毫无吝啬,是个仗义之人,“汪”是一个姓,这个姓在我们这儿使用的不多,一般都使用这个“王”(板书:“王”和“汪”)。平时在哪里还见过或者使用过这个“汪”字?(汪洋大海)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课题。

二、初步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

想知道李白在诗中说了什么什么吗?先听老师朗读,听的时候要注意听老师读的节奏,听清老师是从哪儿里断开的。

2、像老师这样自己把这首诗读一读,读得很生的字,借助拼音姐姐来帮忙,多读几遍,把这一句话读通顺。

3、指名读(2-3人)

4、认读生字

字宝宝早就被你们这浓浓的离别情绪所感染,早就感动的泣不成声,孩子们,快来叫叫他们的名字吧,别让他们再哭了!

赠  汪  舟  欲  踏  潭  乘

(1)自己读 (2)指读 (3)齐读

5、交流识字方法

6、组词

给这些字宝宝找个朋友吧,给他找的朋友越多他就越高兴。

7、指导写字

当学生用”乘“组词 时,师接着说:“乘”就是我们今天要求会写的字,看黑板跟老师一块儿空书。撇要注意先重重的按下,再慢慢的提笔,让撇有一个尖尖的小辫子,横要先向左回一下,再向右上角走,收笔。这一竖是垂露竖。最后要注意收笔藏锋。下面一竖一横一提,撇,竖弯钩,撇,捺要重按一下,再轻轻地起笔,留一个尖尖的脚。

8、让我们一起当当李白读读这首情深意切的送别诗把字宝宝送回诗里吧!

评价:如果说汪伦是李白的知音,那我说,你们就是李白和汪伦的知音,是这首诗的知音!从你的读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的情谊真的很深,他们的情意到底有多深呢? 让我们一齐读一读诗文,你就知道了。

三、体会意境  深情诵读

1、让我们将目光定格在这动人的送别画面,你知道谁是李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理解舟、将欲行)

2、汪伦在看什么?(理解踏歌)

(1)踏歌这种送别的形式是汪伦他们当地送别最要好的朋友的一种礼节,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踏歌”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感受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

(2)这深情的“踏歌”踏出了汪伦的依依不舍,这深情的“踏歌”踏出了汪伦的深情厚谊,这样的情真是比——桃花潭水都深啊,李白听着踏歌声,感动极了于是脱口而出:(生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真是千言万语都不能表达汪伦告别李白的深情。试着读出李白的感动,汪伦的深情。(练读-指读-齐读)

3、你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意思吗?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4、那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那么深吗?这就是夸张,在李白的诗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写作风格,如《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5、李白就是用这极度的夸张表达他的强烈感情,让我们一起读出李白的真情,李白的豪迈。

6、这么深的情意,可惜我们只会看到画面和文字,无法听到他们情深意切话语,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和你的同桌一个人演李白,一个人当汪伦,相互说一说。

7、指1-2组同桌说一说(板书:再见、保重、一路顺风)

8、深情吟诵

从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那我们就读出你的感受吧!(板书:深厚的友情)

(1)指名读。(3-4名)师评:一个重情的李白。(指名读。)一个被友谊深深感动的李白。老师已经感到了你的依依不舍。老师感到你此刻是多么的痛苦。我都看到你快掉泪了。

(2)孩子们,让我们放下书和李白一起把这首诗送给汪伦。女生先来(师评:柔情的相送)来,男生也一起来。(师评:真是是一种豪壮的送别)站起来一起读。(真是一种深情厚谊的相送啊!)

四、 结束语 

1、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老师还找了一些感人肺腑的离别诗。送元二使安(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2、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其实心底流淌着的都是同一份永恒,珍贵的真情,让我们齐诵《赠汪伦》,把友谊记在心中。

《赠汪伦》教学设计篇十

佚名

教学目的:

1.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达到会背,会默写。

3.欣赏李白的诗(小学生必背古诗中的)。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机,写好的书法作品:李白的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图画故事引入,激起兴趣

1.出示图画,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录音:有关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小故事,和《赠汪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二、自读自学,领悟诗意

1.检察预习,你查了什么资料,了解了什么知识?

2.自读古诗,说说读懂了哪些内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连起来说说诗意。

5.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怎么写的?你从哪里体会出李白和汪伦的情谊深?

三、感情朗读,理解背诵

配乐有感情朗读,提高兴趣,体会感情。

四、表演诗意,创造理解

表演诗中描绘的场面,创造性地理解古诗,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扩大阅读,欣赏古诗

先回忆学过的李白写的诗,感情朗读。

然后欣赏小学生必背古诗中李白的诗,是老师事先写好的书法作品,扩大阅读面,激起兴趣,为课后题奠定基础。

(附课后选做题:举办一次书法比赛。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写成书法作品,比一比谁写得好。)

《赠汪伦》教学设计篇十一

课前交流:

我有个提议,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你们比我小我叫你们(小朋友),我比你们大,你们叫我-—(生接大朋友。)

师:上课,小朋友们好。

生:大朋友好。

导入新课

师:今天汤老师又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既然是朋友,

我想请教大家,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

师:真正的朋友应该是互相关怀、互相理解的。今天汤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朋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可不是别人,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人,是谁呢?别着急,先来猜猜看他生活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代,是一位很有习·华的大诗人,他喜欢喝酒,经常在喝得酩酊大醉时即兴吟诗。(如学生回答出李白,教师接:看来李白醉酒诗百篇的佳话是人人皆知。)流传至今的诗作有990多篇。号称诗仙。(李白)对了,就是李白,关于李白的生平,我想同学们都不陌生,李白与朋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故事:安徽泾县农民汪伦十分钦佩李白的才华,想和他结交为朋友,便写信邀请李白说: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早就听说汪伦是位性格豪放的人,便欣然前往。见面后,李白说:

“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

汪伦却笑着说:“

‘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 ‘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

此时,李白方知自己“受骗上当”,他不但不介意,反而哈哈大笑说:

“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

此后,汪伦每日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两人一起游览当地的名山胜景,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成了好朋友。 ·

师:你说他们俩是不是真正的朋友。为什么?

师: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别的时候,就在临别刻又出现了一幕让人感动的场面,什么场面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则古诗《赠汪伦》。

自学古诗

师:什么场面这样让人感动呢?一起看诗文。(引导出声读三遍。)

师:这首诗有没有生字? (没有)这四句话好不好理解? (好理解)

1那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理解古诗每句话的意思的? (生发散连词解句法)是理解古诗句意最常用也最实用的一种方法。就请同学们按照你们总结出的连词解句法自学诗意,可以结合书后注释,小组学习。

师:谁愿意汇报你们组的学习成果? (生汇报诗意)

体会踏歌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我知道了这是一首描写朋友之间告别场面的诗,我想问问同学们

2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和朋友或亲人告别时的情景呢?和谁告的别?你们是怎么告别的?(生发散)

师:拥抱、互赠礼物、招手示意等等都是送别常见的方式,可汪伦对李白却与众不同,他们是什么方式一齐说(板书:踏歌相送)。踏着节拍唱歌那是什么样的呢?想不想体会一下?老师放段音乐,谁愿意到前面来踏歌。其他同学看他做得对不对。(放音乐请同学踏节拍)。还想试一首吗?全班同学在座位上踏歌。(一首是找朋友、一首送别)

师:通过尝试,我们都理解了踏歌,刚才我们先唱的是找朋友后唱的是送别,这两首诗虽然都有送别的意味,但情感不同,节拍与声调也不同。前首轻快高昂、后首比较哀婉忧

3你推断一下汪伦当时应该是用什么样的调子来踏歌的呢?(小组讨论讨论)

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论忧伤还是轻快,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老师尊重你们的意见。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经过十几天的交往,李白和汪伦接下了深厚的情谊,就要分别了,汪伦还有很多话想对李白说,

4假如你是汪伦,想想此刻,你会对李白唱些什么? (生想象)

师:人们都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如果此刻你是诗人李白,站在船头,面对踏歌相送的汪伦,

5你会对汪伦说些什么?(生想象)

句式训练

师:是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所以李白情不自禁地吟诵到---—(生接)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放课件)

师:1一尺有多深,用手比划一下,千尺是多少米,学过数学吧算一算,难道李白用尺量过桃花潭?他怎么知道桃花潭水有多深呢? (这是一种夸张写法,形容他俩之间的友谊很深厚。)[板书:情谊深厚]

师;2他俩之间的情谊这么深厚,你觉得在解释这两行诗的时候,用上哪些关联词语能恰当地表达出他们之间深厚情谊呢?老师给你提供几个关联词语,(课件)

师:3你说说用上关联词语好,还是不用好?为什么?

师:不仅关联词语能使意思表达更清楚,其实不同的句式对句子也同样可以起到加深程度的作用。不信,你把这句诗的意思变成感叹句、反问句和设问句的形式再宋体会体会?

师:不管是关联词语还是变换句式都是我们理解句子意思的好方法,今后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说话、作文、阅读中去。

感情朗读和背诵

师:1这比桃花潭水还深厚的友谊你能读出来吗?读全诗。

师:2熟读成诵,哪位同学可以背诵。

扩展学习

师: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你还知道哪些感人肺腑的离别诗。今天汤老师给大家带来几首送别诗,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师:古代的离别诗或缠绵凄婉、或开朗豁达,你喜欢哪一种,请自选一首回家自学,不过学习时不要只停留在对字面意思的理解,要着重体会诗歌所蕴涵的丰富的情感,就像我们今天这样把自己当作诗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去说,去想,去做,你就能体会出古诗的那种美妙的意境,体会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师: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就要结束了,汤老师和咱们四年( )班学生也就要分别了,你们舍得离开郑老师吗? (不舍得)想对我说点什么?其实我也舍不得离开大家,为了表达我对大家的情谊,我模仿诗人李白给大家写了一首送别诗,想听吗? (念诗:老师课罢将欲行,忽闻身边惜别声,初春骄阳红胜火,恰似同学送我情。)你们想不想也向李白那样给汤老师写首送别诗呢?或者想想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送别场面,你也试着给朋友或亲人写首诗。

《赠汪伦》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读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2、知道学生背诵这首古诗,会默写这首古诗。

3、启发学生按故事内容编故事,表演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辅导学生读懂古诗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赠汪伦》古诗课件;《送别》磁带;送别诗6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揭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5《古诗三首》,齐读课题。

2、古诗是我国2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过不少古诗,谁能背诵出李白的古诗?

3、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

4、以故事引入《赠汪伦》这首古诗。

二汇报预习成果

1、你们想听一听李白写的《赠汪伦》这首古诗吗?谁愿意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

2、通过预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师生共同总结归纳不懂问题。

三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

(1)准确流利、朗读古诗;

(2)根据注释、研究问题;

(3)理解诗句、感情朗读。

2、组内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古诗;

(2)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①赠:送。这首诗是李白送给汪伦的,表示李白对汪伦的尊重。

②忽闻:出乎李白的意料。闻见其声,非常惊喜。

③踏歌:用脚踏地打拍子,同时唱歌。

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怎样送?可李白走了,汪伦用这种特殊方式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

请学生谈感受,读诗句并进行表演。

过度:到这样热情的送别方式,情不自禁地抒发这样的感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④深千尺:夸张,形容桃花潭水很深。

千尺有多深?1千尺相当于84层教室那么高的楼房,桃花潭真有那么深吗?(夸张)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还学过他的哪些古诗也用到了夸张的手法?(学生来背以前学过的有关古诗)

⑤在这里还有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为什么说:“千尺桃花水”不及“汪伦送我情”?(比喻。把汪伦送我的情谊比作桃花潭水的深度,先突出桃花潭水的深,再说明比不上汪伦的情谊深,来表现情意的深厚。)指导朗读后两句。

⑥第一行诗写的是“李白”,而第四行却变成“我”,这是为什么呢?(“李白”是别人对他的称呼,采用第三人称的手法来自称“我”便于直接抒发感情,更显出感情的真挚。诗的前两句是叙述这个故事,后两句是抒发自己的感情,叙事时李白将自己冷静地置于第三人称,而汪伦的突然出现和特殊的送别方式使李白的内心受到强烈震撼,感情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转换成“我”是感动之余情到深处的结果。)

⑦指导朗读全诗。

(3)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可以纠正或补充。

四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同学们,一首诗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一首诗就是一幅生动的画。看图,想象李白与汪伦道别的场面,此时此刻你想他们会说些什么,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2、表演。总结李白和汪伦之间深情厚谊。

3、配乐朗读,在读中想象朋友相送的情景,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赠汪伦》这首古诗用“桃花潭水深千尺”夸张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李白对汪伦的赞美和感激。“不及”二字巧妙地将无形的情谊转化为生动的形象,很自然地把水深情深联系起来,表达了他们两人真挚纯洁的深情。

2、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用生动地比喻,恰到好处的夸张,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像《赠汪伦》这样的送别诗还有很多,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6首,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古诗。请大家现在以小组形式自学吧!看哪一组形式最新颖,表演得最精彩!

自学方式:(1)配画设意境;(2)配乐表演、朗读;

(3)吟歌唱诗……

3以小组的方式汇报自学成果。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学习今天我们学习这首古诗的写作方法,自己创作一首送别诗。

《赠汪伦》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培养语感,熟读成诵。

3、理解重点词语,了解古诗大意。

4、根据古诗编故事,感受朋友之间的情谊。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根据古诗编故事。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古诗导入新诗。我们班的同学有很强的记忆力,我们来展示一下吧,齐背诵第二单元的古诗两首。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歌。请读课题,特别读准“赠”。联系“赠刘景文”说“赠汪伦”的意思(用“赠”说话练习——李白写了一首诗送给汪伦)。

2、激趣。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他有两大爱好——喝美酒,游山水。那李白为什么要写一首诗送给汪伦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吗?大家要是把这首诗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我就讲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

二、自读正音,熟读成诵

1、自由朗读古诗,把生字圈出来,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2、学习生字。

(1)指名读,齐读。

(2)这些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舟”是翘舌音,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从象形字的角度记住“舟”。范写书空“舟”字。

(3)你们觉得还有哪个字最难写?教师范写“乘”字,学生书空笔顺,提示“乘”的书写要点。

3、把生字放回古诗读。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有同学愿意跟着读吗?

4、学生自由读,男女生接龙读,分组读。多种形式熟读成诵。

三、编故事,了解古诗意思

1、同学们太厉害了,不仅会读诗了,还会背诵了,那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

唐朝时有个叫汪伦的人。他特别崇敬李白的才学,总想找机会和李白接近。可是有什么办法能让李白这样的大诗人到自己家乡来一趟呢?他想了好久,才想出一个好办法。人们都知道李白喜欢喝酒,汪伦就给李白写了一封热情的邀请信。信上是这样写的:先生您喜欢游山玩水吗?我们家乡有十里桃花;先生您喜欢痛饮美酒吗?我们家乡有万家酒店。

李白看到热情洋溢的邀请信,便高高兴兴地去了。

李白转了半天,没看到十里盛开的桃花,也没看到有一万家酒店。

李白很纳闷,就问汪伦,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不是桃林,而是此地有一处潭水,名叫桃花潭,方圆十里;万家酒店并非是有一万家酒店,而是酒店的主人姓万。”

李白听了,不禁哈哈大笑。对于汪伦这个善意的玩笑,李白丝毫没有责怪,还是住了下来,随着汪伦一起四处游玩,喝酒聊天。时间过得很快,李白因为有事情要离开了,怕汪伦挽留,他悄悄地——

谁知道接着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2、学生续编故事。

(1)明确故事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而一个动听的故事还要把在讲事情的时候能说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板书:时、地、人、事(看、听、想、做)。

(2)再读读古诗,后面发生的故事就都在古诗里。

(3)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个故事的四要素。

(4)试编故事。

清晨,李白悄悄坐船正准备离开。忽然,听到从岸上远处传来踏歌声,李白看到汪伦带着村民为他送行。村民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听着动人的歌声,看着质朴的舞蹈,回想起这次游玩的经历,那热情的邀请信,那甘甜的美酒,那清澈的桃花潭,李白被汪伦的情谊深深感动了。他心想:就算是桃花潭水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深情厚意呀。于是,拿起笔墨写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预设引导:

①为什么是清晨?(因为是悄悄离开,所以是清晨)

为什么是河边?(理解“舟”和“将”的含义)

②除了李白还有谁?(汪伦,还有村人;了解踏歌)

发生了什么事情?(汪伦带着村人踏歌为他送行)

他是悄悄离开的,并没有告诉汪伦,但是汪伦却知道了,他感到?那能否把“忽”字换成“才”或“又”?

前两句连起来读。

③他听到了什么?(踏歌声和挽留声)

想到了什么?(热情的邀请信,美酒,桃花潭)

这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深深感动,觉得汪伦的情谊深厚,连深千尺的桃花潭都比不上;理解“深千尺”是夸张,理解“不及”的含义)

会怎么做呢?(写诗送给汪伦。)

3、再读古诗,指导诵读,体会李白和汪伦深厚的情谊。

“李白乘舟将欲行”,读出不舍之意;指导读“忽闻岸上踏歌声”,读出惊喜的感觉;指导读“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夸张意味和“不及汪伦送我情”中蕴含的深情厚谊。

四、巩固

1、配乐读诗。

2、检测重点词语的含义。背诵古诗。

五、小结

1、同学们觉得李白的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啊?能感觉到这首诗写得好,说明你们都读懂这首诗了。知道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吗?以后我们还可以用编故事的方法来读懂古诗,又轻松又有趣。

2、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现在我们也到了该分别的时候了,你们要对老师说什么呢?你们说我该用今天学的那一句诗来回赠给你们呢?

那我也送一首诗给你们吧。

老师课罢将欲行,

忽闻身边惜别声。

香雪芳菲飘十里,

恰似同学送我情。

附板书:

李白赠 汪伦

将  忽

不及

《赠汪伦》教学设计篇十四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学习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中朋友之间的友谊,学会和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视频教材,配乐旋律一段。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好朋友是谁?你们一起做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个诗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欣赏古诗。

1.观看视频,初步感受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中的两个好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李白到好朋友汪伦家里去做客。他们一起喝酒,作诗,两人非常开心。几天后,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伦很舍不得李白,于是就在岸边送李白。

2.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古诗,请幼儿欣赏。

师:故事里有一首小诗,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仔细地来听一听。

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作者又是谁?

师:其实,这是一首赠别诗。是李白送给好朋友汪伦的诗。接下来,我给小朋友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3.出示图片,讲解古诗大意(译文口语化)。

李白乘着小船将要离开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岸边有人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打拍子,告别的声音。李白转过头去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汪伦啊。李白非常感动,他觉得,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义深。

4.在初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再次欣赏古诗。

师:意思明白了吗?好,老师再来念一念,这一遍,请小朋友自己用心记一记,等一下,我们自己也要来学习这首诗。三、教师指导幼儿学习诵读。

师:你记住了哪一句诗?请你念一念。

1.教师指导学习单句古诗。

师:好,接下来,请你们跟着小胡老师,整首古诗一起学一学,念一念。

2.请幼儿集体朗诵。

3.请幼儿分组朗诵。

4.请个别小朋友朗诵。

5.配乐齐朗诵。 四、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提问: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间要怎样相处呢?

(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不可以打打闹闹,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结束语:好了,请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户外活动吧!

附古诗: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教学设计篇十五

1、 激趣,引发学生讨论问题的欲望。

师:同学们,你们在和同学、朋友、亲戚分别时,会送对方什么呢?

讨论后,学生回答各式各样:布娃娃、书、笔、几句话等。

2、请生读诗,体会当时的情景,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教师板画,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师:刚才的问题,你们解决得非常好,老师奖励你们一幅画吧!(学生们显得很高兴,有的拍手,有的喊出声,教师用简笔画勾勒出汪伦来送行的情景)

师:老师画了什么?你能根据画面的景物说一句话吗?

生1:汪伦带着很多人来送行。

生2:有人在岸边唱歌,跳舞。

生3:他们在挥手告别……

(通过这样的训练,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又让学生初步了解诗的含义, 为新课铺垫。)

3、讲故事,了解此诗的背景,进一步体会诗的寓意,引出课题。

师:根据画面景物,同学们都说出了非常好的句子。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再给大家讲个故事吧!(学生都很高兴)

师讲述: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故事。

师: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

生1:他们之间的友情很深。

生2:我们应该向他们两人学习……

(学生听了故事后,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理解了诗的意思,体会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4、学唱诗,培养个性,展现自我。

师:汪伦他喜欢唱歌,他想把这首诗以歌的形式唱出来,但又一时找不到好的谱而很苦恼,你愿意帮助他编唱这首歌吗?

生用《天仙配》、《找朋友》、《快乐的节日》等曲调来唱,(生特别开心)

(把诗用歌的形式唱出来在课堂教学上并不多见,学生也是刚接触,这一环节的设置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的确,放开学生的手脚,放飞学生的思维,就会收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5、学以致用,仿写送别诗。

师:刚才你们学的特别认真,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首诗,题目是〈〈赠外婆〉〉。你们现在可以把心理话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赠给你的朋友。比一比谁最能表达自己的心声。

6、师问:今天你准备完成什么作业?

生1:有感情朗读,背诵、默写古诗;

生2、把李白和汪伦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生3、课外学习一首李白的诗……

(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过了一把老师的瘾,使学生倍感新奇自豪,有利于切合不同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发掘孩子的潜能,发展创新能力,使每个孩子都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这堂课没有运用多媒体教学,但课改并不因此而“水土不服”,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手段,依然可以使课堂焕发出强有力的生机活力,还有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赠汪伦》教学案例

我让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兴致勃勃地到各自的学习区,各组长发挥组织作用,带领组员继续学习:有的朗读——到“朗读区”,听录音机里的音乐朗读;有的吟唱——到“吟唱区”,三名学生用口风琴伴奏,学生根据音乐课上学过的歌曲《白云》的曲调吟唱;有的画画——到“画画区";有的表演——到“表演区”,师准备道具:包袱等。

学习区活动结束,生回到座位,汇报学习结果:

生:我们小组用“画画"来学习古诗。

(学生介绍画面内容,桃花潭边李白和汪伦相互挥手告别,嘴里说着再见。小朋友幼稚的笔触引来同学们的笑声,但他们把诗意表达出来了)

“朗读组"配上动作朗读,形神兼备。

“吟唱组"口风琴伴奏。(阶梯式队形)

(各小组出色的汇报迎来阵阵掌声)

“表演组"同学表演完后,师采访:你演谁?大家想想,李白要离开了,汪伦特地赶来送他,汪伦会对他的好朋友李白说些什么呢?

生:李白,再见。

生:天冷的时候,记得穿衣服。

生:早晚要记得刷牙。

生:欢迎有空回来看看,我会想你的。

生:你要注意身体,要多吃饭。

生:我给你准备了你喜欢吃的东西等你。

生:李白兄,bye—bye!

生:你的诗写好后,给我发email。

(孩子们和听课老师都笑了起来,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有表演做铺垫,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畅所欲言,思维的火花被一步步点燃,课堂上笑声不断)

师:李白又会对汪伦说什么呢?

生:汪伦兄要保重身体。

生:汪伦兄,后会有期。

(该学生表情严肃,比了个抱拳的动作,转身欲走,老师微笑点头。还有许多孩子的小手高高举起,但由于时间关系,只能暂停讨论)

师:我们再请一组同学来表演,其他小朋友当导演,老师相信在这么多小导演的帮助下,他们一定能表演得更好。

(第二组同学的表演在全体同学的帮助下,生动再现了几千年前李白汪伦在桃花潭边依依惜别的情境,学生对诗的理解水到渠成)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个性,让学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语文天地”《赠汪伦》的教学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大胆探索古诗教学的新路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把课堂分为“朗读区、表演区、吟唱区、画画区",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法合作学习,为学生搭建一个主动探究、团结合作、释放个性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展示智慧和情感,学会自主、学会选择、学会创造。珈臻老师能够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学定教。让对画画、表演、朗读、吟唱感兴趣的同学选自己喜欢、能胜任的方法学习古诗,学生兴致盎然,在合作学习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把音乐、美术、思想品德等学科整合于语文课堂之中,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将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让孩子们丰富多彩的个性淋漓尽致地展现,让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而由此激发起来的学习热情,更促进学生走出课堂主动学习。

《赠汪伦》教学设计篇十六

《赠汪伦》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其难有三:一是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二是由于古诗的话语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差甚远,多数古诗教学仅仅满足于诗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至于诗的文化底蕴则往往无暇顾及;三是古诗教学的模式还相对比较陈旧和保守,尽管时下有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但古诗教学却是涛声依旧,难有突破。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尝试了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一、 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背景资料,课一开始,就通过听“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故事,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让朗读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的始终,第一步先自读诗歌,懂得诗歌的大意。第二步进行品词品句再品读,第三步感情朗读,最后熟读成诵。教学中,我努力的创设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何让学生体会?除了读还是读,我通过指名读、引读、范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由难过转为惊喜,再由惊喜转为感动不已,通过朗读表达出诗句蕴含的感情。不断努力引导学生走人文本,走进文本。

三、 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为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课前收集到的离别诗进行交流,最后设计了“交流收集到的离别诗”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是完成了,但人感到很疲惫,我在课上很努力的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但为什么没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没能调动起他们的情感呢?我感到学生还没能真正地走入文本,这是这节课最大的遗憾。

《赠汪伦》教学反思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这个特点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北京资料,在可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又知道望论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老师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 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让朗读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怎样用朗读的加以体现?带着这样的思考阅读有关诗人的资料,有关友人之间的故事,学生读出了李白为意想不到的相送“惊喜“,为了解自己的个性“感动”及读者对友人之间的情深“赞颂”等不同的情感,实现了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

三、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饿学习积极性,结合古诗词诵读的饿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当学生遇到难点时,可以让学生质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赠汪伦》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古诗教学采用的是串讲法。这是传统的讲解古诗的方法,即先解诗题,然后释词,最后讲解诗句的意思。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师讲完,课就上完的过程,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要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自己也觉枯燥腻烦,更别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了。更何况,我面对的是一群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所处的时代距离李白实在是太远了。新课标要求一、二年级对古诗不要求逐字逐句理解,只要能大概知道意思就行。所以,为了让我快乐地上课,学生快乐地听课,我尝试着让学生对学古诗感兴趣,并且感受到其中的乐趣。现以教《赠汪伦》为例,说说我的做法。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在一堂新课的开始,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赠汪伦》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已经学过好多李白的诗了。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诗,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归纳如下:“李白的诗语言流畅,想象丰富,取材十分广泛:有表达思乡情怀的《静夜思》,有赞美锦绣山河的《望庐山瀑布》,有描绘山寺高楼的《夜宿山寺》,这些作品都是李白深入生活实际创作而成的。”在复习的基础上加以归纳,不仅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还使学生懂得了写作的取材广泛必须源于生活。

二、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习,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近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

三、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四、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练习,一举两得

一般说来,学一首诗能学到体会到诗句表达的感情时,就可以划上一个句号了。但那只是就一首诗一堂课而言,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了让学生对诗意有更深的理解,也想训练一下学生的想象力,我便设计了改写《赠汪伦》的作业练习。我提醒学生想象李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离开桃花潭的,学生很快联系到诗中的 “忽闻”。有的说是李白离开时,没有让汪伦知道,是想避免常人离别的伤感;有的说不告而别未免失礼,李白曾留书一封告诉汪伦,汪伦见后就来送行。虽然学生的想象可能与事实完全不同,我也无从考证,但我认为比较合理。至少,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思考。

整堂课中,教师避免了繁琐的讲解,学生摆脱了枯燥的倾听,教学效果却很明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每每想起,我真的感到很得意,因为这正是我努力想得到的结果。同时,这堂课也提醒了我:教学古诗并不是只有“串讲法”这一传统的模式,要敢于打破常规,要善于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走自己的教学之路。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