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怎样写计划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计划应该怎么制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计划书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晨读计划安排表篇一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结合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在班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与好书交友,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让书籍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体验:读书,是快乐的!
二、活动对象:三年级一班全体学生
三、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喜爱读书,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2、通过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通过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欣赏能力。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四、活动口号
“用眼睛收藏世界,用大脑收藏书籍”
五、活动内容
1、熟读背诵古诗70首,宋词20首。
2、12篇(段)从课外阅读中看到的精彩篇段、富有哲理的美文等。
3、师生共读课外读物
《木偶奇遇记》 《海的女儿》《乌丢丢的奇遇》
六、活动措施
1、学生充分利用早晨的时间进行经典阅读、朗诵。
2、利用中午的闲散时间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至少有半小时的阅读时间。
3、让学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安排半小时的阅读,双休日、节假日,更要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
七、活动阶段
(一)宣传发动,制定计划。
1、每位学生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使他们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来读书。如:安排中午的时间,晚上完成作业后的时间,周末休息、节假日时间。每天读书不少于1小时。
2、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选择合适的读物,慢慢引导孩子扩大阅读范围。
(二)实施行动
1、充分利用每天的晨读时间,让学生轮流把读过的经典故事或是学生认为比较好的文章在班级里诵读交流,并做好记录和及时的评价,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2、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向同学介绍有意义的书籍,评选出班级读书之星。
3、建好班级“快乐图书角”,让学生有书可读。
(1)、要求每人选2本书带到学校,建立班级小书库。
(2)、班级小书库定时向学生出借图书,保证学生每两周轮换一次图书。
(3)、“换一本书,交一个友”。鼓励小朋友们好书要相互交换看,好书共分享,换一本书,交一个朋友,不仅读到了好书,还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借别人的书,一定注意爱护。
4、“我爱读书”剪报活动。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用生动的文字、优美的图案、明丽的色彩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广泛发动学生,在班级内开展“我爱读书”剪报评比。
5、征集读书名言,制作书签。在学生当中根据自己对读书的理解和感受征集关于读书的名言,例如:“书像水,人像鱼,鱼儿离不开水。”“书给我们安上一对翅膀,让我们在知识的天地展翅高飞。”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书签。可以把书签设计成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也可以把书签设计成各种书的形状,在书签上写上勤奋读书的格言和名句。让学生把优秀的名言制作成漂亮的书签,进行班级评比。
小学晨读计划安排表篇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将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1、均衡性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地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如:一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一年级设艺术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四、三级课程设置表
几点说明:
1、教学时间
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每期分别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各学期20周教学时间安排:各年级每期上课18周,复习考试1周,综合实践活动1周。
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为30课时(一、二年级分别为26课时、28课时),每课时上课40分钟。
3、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均在周一至周五的教学时间内按课表进行。
4、班队活动每周安排一课时(周一第六节),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环境教育、心理教育。
5、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同时,必须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即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其他学科学习中。
6、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
7、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即学校校务会,它是学校课程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发的课程计划制度《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指导各处室工作。教导处是学校课程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指导、评估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联手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
2、经费保障
学校管理,不管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还是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都需要必需的设备和经费上的支持。学校有新课程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各室的建设、教师培训、课程实施于开发等方面
3、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校本教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教师、学生评价方案等。学校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保障课程计划的真正执行。
小学晨读计划安排表篇三
一、指导思想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结合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在班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与好书交友,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让书籍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体验:读书,是快乐的!
二、活动对象:三年级一班全体学生
三、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喜爱读书,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2、通过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通过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欣赏能力。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四、活动口号
“用眼睛收藏世界,用大脑收藏书籍”
五、活动内容
1、熟读背诵古诗70首,宋词20首。
2、12篇(段)从课外阅读中看到的精彩篇段、富有哲理的美文等。
3、师生共读课外读物
《木偶奇遇记》 《海的女儿》《乌丢丢的奇遇》
六、活动措施
1、学生充分利用早晨的时间进行经典阅读、朗诵。
2、利用中午的闲散时间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至少有半小时的阅读时间。
3、让学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安排半小时的阅读,双休日、节假日,更要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
七、活动阶段
(一)宣传发动,制定计划。
1、每位学生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使他们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来读书。如:安排中午的时间,晚上完成作业后的时间,周末休息、节假日时间。每天读书不少于1小时。
2、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选择合适的读物,慢慢引导孩子扩大阅读范围。
(二)实施行动
1、充分利用每天的晨读时间,让学生轮流把读过的经典故事或是学生认为比较好的文章在班级里诵读交流,并做好记录和及时的评价,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2、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向同学介绍有意义的书籍,评选出班级读书之星。
3、建好班级“快乐图书角”,让学生有书可读。
(1)、要求每人选2本书带到学校,建立班级小书库。
(2)、班级小书库定时向学生出借图书,保证学生每两周轮换一次图书。
(3)、“换一本书,交一个友”。鼓励小朋友们好书要相互交换看,好书共分享,换一本书,交一个朋友,不仅读到了好书,还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借别人的书,一定注意爱护。
4、“我爱读书”剪报活动。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用生动的文字、优美的图案、明丽的色彩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广泛发动学生,在班级内开展“我爱读书”剪报评比。
5、征集读书名言,制作书签。在学生当中根据自己对读书的理解和感受征集关于读书的名言,例如:“书像水,人像鱼,鱼儿离不开水。”“书给我们安上一对翅膀,让我们在知识的天地展翅高飞。”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书签。可以把书签设计成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也可以把书签设计成各种书的形状,在书签上写上勤奋读书的格言和名句。让学生把优秀的名言制作成漂亮的书签,进行班级评比。
小学晨读计划安排表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宗旨,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诵经典、知经典、悟经典,营造和谐的、人文的、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培养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幼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学生从中感受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活动主题:
读国学经典 传华夏文明
四、活动时间及方式:
(1)利用早上学生早到校的时间,于上课前至少15分钟,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2)在每天的上午阳光体育时,将当天所吟诵的经典、古诗词,再通过诵读加强记忆。
(3)充分发挥语文、音乐、美术、品德、社会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
(4)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5)定期在班内开展诵读大赛活动,并予以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快乐。
小学晨读计划3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小学生,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阅读一定数量优秀书籍,拓宽学生视野,夯实双基,提高素质,陶冶性情,努力培养学生做一个诚实、善良、坚强、勇敢、明理、智慧、自律、好学、进取、快乐的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促进我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二、读书目标
1、通过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阅读的浓厚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2、通过朗读增加学生的积累,丰富语言,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具体内容及要求
(一)具体要求
1、撰写读书笔记。
(1)篇数要求:1、2年级每人写12篇;3、4年级每人写15篇;5、6年级每人写18篇。
(2)格式要求:1、2年级田字格本 ,3---6年级横格软抄本,书写的格式语文教师统一指导,做到整齐划一。
(3)内容要求:每篇读书笔记分两部分:①内容摘要(词、句、段至少两项);②读书感悟。
2、把每天阅读的小故事讲给家长听,把练习朗读的课文读给家长听,把课后要求背诵的文章背给家长听,家长要督促检查,以促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兴趣和习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夯实基础。
四、总结验收
1、在开学二周内评出暑假读书之星
2、召开暑假读书故事汇报会。
小学晨读计划安排表篇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将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1、均衡性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地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如:一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一年级设艺术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四、三级课程设置表
几点说明:
1、教学时间
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每期分别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各学期20周教学时间安排:各年级每期上课18周,复习考试1周,综合实践活动1周。
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为30课时(一、二年级分别为26课时、28课时),每课时上课40分钟。
3、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均在周一至周五的教学时间内按课表进行。
4、班队活动每周安排一课时(周一第六节),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环境教育、心理教育。
5、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同时,必须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即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其他学科学习中。
6、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
7、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即学校校务会,它是学校课程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发的课程计划制度《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指导各处室工作。教导处是学校课程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指导、评估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联手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
2、经费保障
学校管理,不管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还是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都需要必需的设备和经费上的支持。学校有新课程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各室的建设、教师培训、课程实施于开发等方面
3、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校本教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教师、学生评价方案等。学校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保障课程计划的真正执行。
小学晨读计划安排表篇六
一、用完整的思想行为规范条例约束学生,努力促成学生尽快形成规范意识,逐步达成完善的学生自我管理。
二、开展多样式的班级学生活动,树立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良好学风,敦促所有学生早立志、早努力、早成功。
三、配合学校教导处和年级开展的德育中心工作,有步骤、分阶段地开展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工作。
四、发现、确立并培养本班的特长生,努力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具体设想如下:
第一、思想行为规范管理方面:
1、组织班委会,召集学生代表共同商议制定出本班文明公约。
2、要求全体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行为规范》、《学校班级管理检评细则》认真领会本班文明公约的内涵,并牢记本班文明公约条款。
3、要求学生牢记本人编写的"常规口诀"
穿戴校服要整齐,校卡照片是自己。
准时到校不早退,病假事假及时请。
升旗做操站好队,闭口不谈闲言语。
卫生值日不迟到,课桌周围保洁好。
头发长短正合适,仪表形象要端庄。
课堂听讲要专心,作业准时不扣分。
珍惜时间学问忙,双修纪律不能忘。
品德优秀学习棒,人前人后一个样。
4、利用学期初的班会课特别强调要树立"集体意识"、"服从意识"、"涅磐意识"。
5、严格执行值日班干"今日我当家"制度。定期培训主要班干,教给工作方法。
第二、树立良好班风方面。
1、利用班会课开展榜样教育。
设想:本班优秀学生学习方法交流;
2、"名人知多少"读书活动;
3、树立三个思想健康、成绩优秀的学生为班级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