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面积单位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面积单位的认识优质课篇一
1、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2、能力目标: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3、德育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一、知识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二、能力点:
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德育点:
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面积单位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面积单位的认识优质课篇二
1.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和整米)。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课件、米尺、直尺、卷尺。
一、温故知新,激发探究意识
让学生感受到:用“厘米”量较长的物体,太麻烦了!
1.复习回顾。看看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比划5厘米、10厘米的长度。
3.用学生尺测量黑板的长。
(1)请一名学生拿着学生尺到讲台前,告诉大家他(她)的尺的长度,再量出黑板的长度,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看量了几次,发现了什么。
(2)请测量的学生和观察的学生谈感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认识长度单位“米”
(1)教师介绍长度单位“米”,并板书课题--认识米。
课件出示:“米”的确定与演变。
教师介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板书:米、m)
(2)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教具“米尺”,并介绍:测量较长的长度要用到“米”,这个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
教师边说边用米尺在黑板上画出一条1米长的线段。
2.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1)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身高、一庹与1米长进行比较。
(2)通过观察,感受“1米”的长度。
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通过测量,进一步体验“1米”的长度。
让学生测量绳子,找出1米、2米、3米……分别有多长。
3.探究“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猜一猜,估一估。
师: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1米有这么长(指着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1厘米有这么长(边说边在黑板上1米线段的下面画一条1厘米长的线段),大家估一估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
让学生猜一猜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并说明理由。
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此处要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将“1米”具体化,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
(2)观察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数一数,看一看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
数完后,教师提问: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3)课件展示。
用课件展示:10个1厘米就是10厘米,1米里有10个10厘米。
再次理解:100厘米=1米。
三、拓展延伸,认识测量长度的工具
1.课件展示:介绍不同的长度测量工具及其各自的特点。
2.实际测量:完成教材上第9页练习一第5题。
四、反馈评价,深化理解
基础练习
1.填一填。
2.教材上第8页练习一第3题。
3.教材上第8页练习一第4题。
拓展练习
比划30厘米、50厘米、80厘米、1米分别有多长。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米m
1米=100厘米
整节课的教学比较顺利,特别是对测量,学生都很感兴趣。对于米的认识和1米的长度的建构,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但是,由于测量活动学生不是很熟练,有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到测量的方法和数据的感知上,因此,有少数学生还是没有落实,要加强学生的组织教学。
面积单位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面积单位的认识优质课篇三
面积单位的认识
第六册第86页第2课时
(认知、能力、情感等)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
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
8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和1个平方米的图形;两片树叶;多媒体课件,投影仪。d'f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成教学、实践体会
一、导入
1、课件显示两个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2、出示两片树叶,让学生比较叶面的大小。然后指出对于不规则图形,我们用划分方格法比较它们的面的大小。(板书:划分方格法)
3、课件显示:把两个长方形划分方格。
1、什么叫面积?
2、比较面积大小:
①桌面与凳面;
②门面与桌面;
③黑板面与地面。
3、利用重叠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4、通过观察发现对于不规则图形不能用重叠法比较它们面的大小。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成教学、实践体会
4、游戏:不同的方格划分一张纸的正、反面。然后指出:方格的大小必须统一,就是统一的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二、新授
1、教学1平方厘米。
①出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②贴到黑板上并板书1平方厘米。告诉学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5、书上88页练习第2题。
6、学生判断面积的大小。
1、观察: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3、互相说一说:什么是1平方厘米?
4、小组汇报。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成教学、实践体会
2、教学1平方分米。
①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②贴到黑板上并板书:1平方分米。
3、教学1平方米。
①出示1平方米的教具。
5、找一找:你身边还有那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大约是1平方厘米呢?
6、摆一摆:书上88页第3题的两个图形你准备怎么摆?
7、投影学生的作品。
8、说一说: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9、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1、观察: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2、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
3、说一说什么是1平方分米?
4、现在请快速量一量课桌面的大小。(小组合作)
5、请同学们去量一量教室地面的大小,你又发现了什么?
1、猜一猜1平方米有多大?
2、能直接说说1平方米的大小吗?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成教学、实践体会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②板书:1平方米。
1、课件显示练习。
2、出示两片树叶:你现在会比较两片树叶的大小了吗?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老师小结。
3、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是1平方米呢?
4、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并让学生量一量它的边长并在纸上站一站,看一看1平方米的正方形能站多少个同学?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2、在垫板上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摆8平方厘米的有趣图形,然后在投影仪下展示自己的作品。
3、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