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大班(十四篇)

2023年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大班(十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0 19:26:02
2023年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大班(十四篇)
时间:2023-03-20 19:26:02     小编:zxfb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总结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大班篇一

一、关注幼儿的兴趣,创设活动区

小班幼儿活动范围、知识经验相对中大班要窄和贫乏,但他们对发生在身边的有趣内容尤为好奇,且常常对物体发出的各种声音感兴趣。我们观察到,在自由活动时间,幼儿常喜欢拿起体育区的响罐,轻轻得摇着,倾听响罐发出的声音,乐在其中,这种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既然孩子这么喜欢摇响罐,那何不如就提供响罐让幼儿探索呢?但如何通过响罐这一契机,真正让幼儿动起来,促进幼儿持续性的探索。于是我们根据小班

幼儿有意注意时间短、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创设了探索区“摇摇乐”,具体做法是将八宝粥的铁罐包装成小动物的家,并提供各种材料如棉花团、小石头、小铃铛、黄豆等。幼儿入区后先做“摇摇乐”(自选喜欢的铁罐,打开盖子,装入材料,再盖上盖子)而后玩摇摇乐。幼儿在多次充分地与罐子、材料相互作用,一次次的操作、探索,终于发现了不同材料及不同数量与响罐发出声响的关系,这种生活化、有趣的操作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关注幼儿的不同能力水平,提供具备层次性的材料。

区域活动属于个别活动的形式,它可以给幼儿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经验,活动中孩子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活动材料,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地学习,获得成功的机会较多,并给幼儿提供了较多的同伴交往机会,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显示自己的机会,使同伴了解他,也使他了解同伴。在相互了解的过程来了解自己,产生自信心,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在同一种活动区域里,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而应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动材料体现出层次性,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活动需要,使幼儿都能得到较好发展。

例如:“建构区”里单为小班幼儿准备的材料就应有许多种。如雪花插塑,适应与年龄较小,手部动作欠准确、灵活的孩子使用与活动;如智高乐插塑适用与身体素质较好的幼儿使用,因为他们的身体发育较快,各关节的活动较为灵活,拼插难度较大的插塑对他们是个较好的挑战。

又如:在益智区中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12块甚至是15块的拼图,而能力弱的幼儿就选择比较容易的,如6块、8块的拼图。这样能使大部分的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更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三、关注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提供生活化的材料。

在活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老师从自己的经验、感受出发选择活动区内容,造成老师费了力,幼儿不感兴趣的现象。其实小班幼儿活动范围 窄,往往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感兴趣,对家中一些常用的物品感兴趣。所以教师选择内容时,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用孩子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

如小班幼儿喜欢摆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区域活动的设置要偏重于游戏情节,活动材料的选择要生活化。如“给孔雀添羽毛”、“毛毛虫长毛了”(请幼儿用塑料衣夹给动物轮廓夹夹子)、“装豆子”、“切萝卜”、“拧瓶盖”等,内容都是幼儿平时生活最熟悉的,活动中所需的玩具、材料都是幼儿家中带来的,妈妈天天在用的,面对自己带来的物品,幼儿有亲切感,从而促进更大胆地探索、发现。

四、关注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提供隐含指导性的材料。

区域活动中的活动是幼儿自由选择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能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进行活动,因而这时隐性指导就远比显形指导来得重要。这时老师就要积极有效地关注幼儿,预计幼儿发展的可能性,在制作投放材料的时候就要下一定的工夫。使幼儿一旦接触到这个材料,就能懂得材料的玩法、规则,指引幼儿进行探索活动,并不断地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和“怎么样”,应能不断促进幼儿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比如在“娱乐区”中,我们制作了“摇晃下降玩具”,这个玩具不仅仅让幼儿双手协调地转换位置进行翻转娱乐。在设计的时候,我们提供的绳子也各不相同,有光滑的皮筋、毛茸茸的毛线、装订线等,幼儿在与不同绳子的充分互动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关注、疑问“为什么这个玩具滑得快,这个玩具很难滑”,而后逐渐感受到绳子光滑、粗糙与下滑速度的关系。

五、关注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有机地整合各领域间的内容。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虽然进行相对的划分领域,但应充分挖掘合理利用各领域内部及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有效的整合。活动区域的目标尽可能与其他活动目标相联系。当然,这种联系必须是自然而然的而不是勉强的,是本质的而非形成的。例:在“美工区”——新年礼物设计的还是比较巧妙的。在新年来临之际,我们为孩子创设新年墙,请幼儿为“新年老爷爷”送礼物。这其中幼儿除了要利用撕、粘贴等美工技能撕贴礼物外,还得根据礼物名称对礼物进行分类,而后,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墙面已有的礼物轮廓进行一一对应的粘贴,从而复习了数学中一一对应的物体关系。

六、关注幼儿的活动需要,及时调整环境。

幼儿是不断在发展的,随之相关的环境也应及时根据幼儿的发展进行调整,应不断为

幼儿提供可促进持续发展的活动材料。教师应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活动时,认真地关注幼儿的活动,了解当前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观察幼儿对什么感兴趣,考虑我们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了解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为幼儿所喜欢,是否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否还有幼儿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材料、适合与自己的活动方式及方法,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已满足幼儿的需要。如发现活动中的内容孩子都掌握了,或是材料太简单了,孩子不感兴趣了,即应投入新的材料,加强操作的难度,重新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如在美工区“贴脸谱”中我们发现孩子很快地掌握了选择五官摆在相应的位置上这一个技能,有几个孩子还跃跃欲试提出想用彩笔来画生气、开心的五官。我们欣然同意,还鼓励别的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五官。后来作品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有的幼儿选择现成的五官贴上,有的自己画上生气的、开心的五官,还有的用橡皮泥塑造了棱角分明的立体五官。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大班篇二

区域活动是适宜幼儿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区域活动中教育者能够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然而,区域活动是否发挥了它的应有作用关键在于材料,材料是幼儿参与活动的物质基础。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此刻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此刻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还要保证到达教育目标。作为幼教工作者,应怎样科学的投放区域活动材料,以满足不一样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呢?经过平日的观察和实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材料的层次性

一方面可根据幼儿本事的不一样供给操作难易程度不一样的活动材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一样程度的提高。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研究到不一样层次的幼儿发展的水平,如果只是投放了同一层次的材料,只研究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这样就会阻碍了一部分本事较强的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从材料的加工程度来讲,可为同一个活动区供给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如美工区内,教师可为幼儿供给蛋壳、制作不倒翁的沙子、石蜡、装饰制作好的不倒翁,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操作探索,更大程度地鼓励幼儿的自主学习。

二、材料投放要有目标性和针对性

1、区域活动是在主题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开展的系列活动。所以,材料投放应具有目标性,要根据近期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

2、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一样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一样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同样是结构区,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供给体积大、重量轻、便于取放、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而大班幼儿动手本事强,思维敏捷,在供给建构材料时,则要注重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

三、下一步的思考

投放区域的材料要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进取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我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探究是儿童在动脑思考基础上的动手操作,是儿童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不能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的动手操作活动,不能被看作是探究活动。在材料的供给上,应密切注意材料的探究性。因为仅有具有探究性的活动材料才能真正的`引起幼儿的兴趣,使活动具有持久性,也才能起到发展幼儿思考本事和探索本事的作用。

可供分享的经验有效的挖掘周围可利用的资源,使材料为我所用。

很多教师为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挖空心思,哪有那么多材料?其实,不是没有材料,而是我们不善于发现,周围有很多我们能够拿来做材料的东西。要想充分的利用周围的现成材料,首先要引导幼儿学会积累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原先他们平时用后的饮料瓶、饼干盒等等都是能够拿到区域来做材料的,这就让幼儿想到了去收集这些材料,活动区的材料不就充实了吗?可是对这些材料必须要进行严格消毒。第二,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比如,像豆子、玉米粒、还有花生壳、小石子等都可用来作为区域活动的材料。只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很多材料都能够投放到区域中的。教师要善于观察,在与幼儿共同的活动中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不断丰富、调整材料,才有利于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发展。

尚待努力的地方:材料的动态性:材料的供给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本事的不断提高及时的调整、补充材料。如教师发现前阶段备受幼儿喜爱的表演区无人问津了,经过对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和了解,发现表演区里的头饰、道具因投放时间长,有些已不能满足幼儿表演的需求。如果现有材料已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了,幼儿对活动就会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要及时观察发现活动区材料是否对幼儿当时的活动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以便作出调整或更换材料的决定。材料的动态性还体此刻各平行班之间的互动上,各班教师应及时沟通、交流幼儿区域活动的情景,做到材料的互补,资源共享,让材料真正地为幼儿活动服务。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大班篇三

幼儿园区域活动,在我们的幼儿园工作中很熟悉,我们的区域活动很容易流于形式,使得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显得鸡肋一般。尤其是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这个主角的位置在哪我们教师是跟孩子一齐玩,还是只做一个旁观者。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让幼儿主动参与区域活动,主动探索学习。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自由探索的愿望,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本事,孩子能够自由选择游戏的材料、方式等,按照自我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让游戏真的成为孩子的游戏。教师协助参与,促进幼儿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供给者、观察指导者,教师要注意不断的在不一样区域来回的观察和参与游戏,不能只参与一个区域中与孩子游戏而忽视其他区域幼儿的指导,针对幼儿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与幼儿一齐操作、发现,一齐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

区域活动的指导,教师的介入要适时适度。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发挥孩子的主导地位,按照孩子的意愿进行游戏,不代表教师能够不管不问,而是要找准时机予以介入。比如在孩子有求助行为的时候;发生纠纷现象的时候,发生困难的时候等。教师介入活动时还要适度,多给孩子鼓励、启发、暗示,比如孩子在活动中向教师求助的时候,不是直接告诉他“你应当这样做”,而是说“你能够试着这样做”,尽量让孩子自我去发现与探索。

总之,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最欢乐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做观察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们要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以游戏为基本形式,调动孩子活动的主动性、进取性,为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努力。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大班篇四

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最佳手段。

把区域活动视为分组教学的一种形式。重点在一个区域指导一组幼儿学习新资料,其余的幼儿或者在其它区域做自我喜欢的事,根据不一样教学资料、知识层次及时变换与之相应的材料。在活动中要让幼儿持续新鲜感,乐于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巧手乐园区、数学区、结构区、诊所区、科学探索区,坚持每一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用心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双三角物体时。教师就能够投放利用双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一样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取。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我的需要选取,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在数学区设计了“贴画排排队”和“图形拼拼看”的活动,贴画按规律排序,潜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一个一个的拍起来,还能自我创出新的排列方法。;可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将形状颜色不一的图形拼出好看的小鱼,小鸡、太阳等让幼儿提高兴趣,自我拼出靠看的其妙的图案。添加了趣味的拼图游戏后,幼儿们都想到数学区里玩,还能自我拼出奇特的图形来。

在结构区中主要设置两个:一个投放玩具、一个投放纸箱;结构区主要是锻炼幼儿的思维潜力,能够自我动脑创作,幼儿能够用纸箱或玩具随便搭建自我想要搭建的东西。

让幼儿从小就懂得有个健康的心理和强壮的身体才是一个健康宝宝,并且能让幼儿了解一些疾病的预防知识,并会进行自我保护,在游戏中呢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设定的诊所区,首先让幼儿能明白去医院就医的基本步骤:挂号、就诊、交费取药、治疗;并明白医院并不是一个好的地方,从而让幼儿自我保护好自我的身体,不要让自我生病了,并且学会了疾病的一些预防常识,会当医生,给大家打针看病。

科学探索区主要是让幼儿用心地动脑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幼儿智力,增强知识,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潜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幼儿的交往潜力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透过努力,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有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所以,在以后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要组织形式各样的幼儿活动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我们准备把游戏展示、活动比赛等形式加入到幼儿活动中去,班与班之间能跟深入的交流活动,取长补短,让每个活动区能精致的呈现,也让孩子们都能尽情的游戏。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大班篇五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区域活动的幼儿评价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视,要提高幼儿语言表达潜力、建构技能、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潜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新《纲要》精神指引下,我们努力改变区域活动中幼儿评价方式,体会到有效的观察为区域幼儿评价带给依据,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的结果为幼儿的学习带给新的平台、幼儿、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人,也是区域活动成效落实的主体,所以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还要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教师依此进行指导来调整自我的行为。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主要观察以下几方面:

一、幼儿的兴趣基础如何

区域活动具有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和指导的间接性等特点,每个幼儿能够选取自我感兴趣的活动,主动进行探索、学习。兴趣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一个根本要求。可是,在现实的许多区域活动中,一些幼儿的兴趣比较短暂、容易转移,很难长时间专注于某一活动,致使许多活动都是浅尝辄止,如:主题活动《蚂蚁王国》,开始我们只是在美工区里投放蚂蚁图案让幼儿进行涂色、绘画,剪纸(蚂蚁图形),刚开始第一天,幼儿的兴趣比较高,到了第二天,入区时,孩子在区里待的时间变短了,过了几天,就已经很少有幼儿光顾这个区域了。于是,与班上教师交流,重新调整这个区域的材料,材料之间有层层递进关系,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而在群众活动中,常引导幼儿介绍与交流自我的发现,在此过程中,幼儿对如何运用所有的材料装饰蚂蚁,包括用什么图案、什么颜色搭配以及用泥工、手工制作蚂蚁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始终持续良好的工作状态,对活动充满热情,实现了幼儿与区域活动之间的用心互动。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评价幼儿对区域活动是否感兴趣,主要看幼儿是否喜欢活动,在活动区域中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为幼儿仅有感兴趣了,注意力才会集中,才会在此过程中用心探索。

二、幼儿能否依计划活动

区域活动不是幼儿随心所欲的活动,也不是幼儿在活动区无所事事的活动,更不是幼儿在活动区到处转悠的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强调幼儿要依计划开展活动。所以,制定计划是幼儿进行活动的起始(当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幼儿要能决定自我选取什么区域、做什么、如何做、如何度过在区域的时间,也即幼儿要在头脑中构成一个比较明确的活动意向。在活动过程中,依活动的意向执行、完成活动。每一天午时离园前,教师指导幼儿制定计划,让幼儿有一个明显的目标方向,待到明日入区时,幼儿能有秩序、规律的操作。

三、幼儿的参与状况

评价幼儿的参与状况要观察幼儿是主动、独立地选取区域活动,还是盲目服从别人,或模仿别人选取区域活动;做出选取后在区域是坚持玩一段时间,还是频繁地变换材料,甚至在于各个区域中游荡;此外,还能够观察幼儿是否关心自我的活动成果,如果幼儿用心参与活动,就会对自我在活动中的表现或最终的成果很关注,透过对活动成果的了解,获得成就感,或是将自我与同伴相比较,对自我进行定位。这些方面都能够使我们对幼儿的活动参与做出评价。如:在《蚂蚁王国》这主题中,让孩子到户外观察蚂蚁,孩子们很兴奋,双眼睁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一点小细节,有的幼儿甚至一边观察一边思索,脑袋里出现了很多的“什么”,在回忆时间里,孩子们获得很多有关蚂蚁的知识。幼儿幼儿甚至因为自我的.发现获得成就感。

四、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

对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进行评价时,主要是看幼儿是经常一个人单独活动,还是常与别人合作;在合作时是领导者,还是服从者,合作时在团体中处于什么位置;活动中能否与同伴轮流分享,是否经常与别人发生冲突,经常采用什么方式解决冲突等,不一样的表现反映着幼儿不一样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如:在建构区,教师带给废旧鞋盒,目的让孩子们利用这些鞋盒搭建一个蚂蚁窝,鞋盒大小不一,幼儿要想自我一个人完成这项工作很难,需要同伴的协助,那么幼儿就会想起找自我伙伴商量一齐来搭建这蚂蚁窝,在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学会与人交往的潜力。

五、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自我、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动。社会认知的资料十分广泛,从其对象看,社会认知包括对自我、他人、社会关系(权威、友谊、公平等)、社会群体、社会主角、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事件等的认知;对人的认知又具体包括认识人的情感、意图、知觉、思维、态度、动机、行为等心理过程或特征。认知又是智慧的直接根源体现,它虽然是内隐的,但能够透过幼儿的区域操作活动表现出来,所以,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认知水平能够透过观察幼儿的操作来,尤其是对智力操作材料的状况加以分析。如智力操作的材料是复杂还是简单,是单一还是复合;操作方式是单调重复,模仿别人还是富有创造、善于变通;操作结果是单一的产品,还是多样化的表现,如绘画、拼图、手工、创编故事等。从中分析,即可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

六、幼儿区域规则遵守状况。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能够为所欲为。事实上,区域如果想真正成为一个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幼儿内在地遵守一些规则是保证区域自主、有效开展的前提,所以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否遵守规则就成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幼儿遵守规则的评价首先要观察幼儿能否自觉遵守区域规则,如娃娃家要脱鞋进入,活动区门口会画几对小脚印,自觉遵守的幼儿会主动脱掉鞋子摆在小脚印上,然后进入;其次,观察幼儿能否解读区域环境中的暗示规则,如:在图书区的墙面上贴有读书的顺序卡通及小宝宝把食指放在嘴唇边让大家小声“嘘”的动作,即暗示幼儿进入图书区时要持续安静,并要遵循看书的顺序:取书——看书——收书。总之,幼儿对区域规则的遵守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幼儿的规则意识与自我控制潜力,对于区域活动的有效进行是必要的。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大班篇六

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潜力得到用心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带给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巧手作坊、生活区、数学区、小熊超市、阅读区、表演区,坚持每一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用心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现将半年来的活动状况作一简单总结。

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动区内带给的材料难度相同,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而对于另一些幼儿可能又太难,透过努力却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思考个体和个性差异,在活动区内带给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取。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双三角物体时。教师就能够投放利用双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取。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

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种子、绒线、蛋壳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用心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我班能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数学区设计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动,潜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一个一个比,还能自己创出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比;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比大小”该成了“排小鱼”的游戏,当牌排到相同的点数时,就可将相同点数之间的牌全部吃掉。更改游戏规则后,潜力差的'幼儿也都想到数学区游戏了,还自己比起谁赢的牌多呢。

1、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状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忙,满足幼儿的需要。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状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齐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2、用儿化的评价语言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如果有必要,我们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玩法、规则意识等,我们还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儿化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评价,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透过努力,我班的区域活动在园内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在表演区域中,我们准备的道具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大班篇七

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巧手作坊、生活区、数学区、小熊超市、阅读区、表演区,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现将半年来的活动情况作一简单总结。

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动区内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而对于另一些幼儿可能又太难,通过努力却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个体和个性差异,在活动区内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双三角物体时。教师就可以投放利用双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

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种子、绒线、蛋壳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我班能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数学区设计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一个一个比,还能自己创出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比;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比大小”该成了“排小鱼”的游戏,当牌排到相同的点数时,就可将相同点数之间的.牌全部吃掉。更改游戏规则后,能力差的幼儿也都想到数学区游戏了,还自己比起谁赢的牌多呢。

1、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2、用儿化的评价语言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如果有必要,我们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玩法、规则意识等,我们还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儿化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评价,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努力,我班的区域活动在园内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在表演区域中,我们准备的道具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大班篇八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所喜欢的一种活动。一学期来,我园透过对区域活动中区域的设置、区域材料的投放、教师如何进行区域活动的导入和结束评价,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指导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重视区域的创设,让区域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我园场地小,条件有限,但自从开展区域活动的研究以来,幼儿园透过组织教师们进行有关知识理论的学习,认识到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各班教师能想方设法利用幼儿园的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活动的空间,把室内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划分、布置成多个区域。

《纲要》中提出: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潜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所以,幼儿园要求教师们必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设区域,重视各区域的功能,挖掘区域活动的价值,同时还要求教师将现阶段各班的主题教育活动资料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与区域活动结合,让区域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补充、延伸,让幼儿在区域中透过与同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得到发展和提高。另外,幼儿园还要求教师们充分利用户外场地为幼儿开设活动区域。户外的活动场地比室内的活动场地要大,能够减少幼儿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活动,能充分发

展幼儿的个性,激发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用心性。户外活动环境还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让各区域都“活”起来,使之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二、重视区域材料的投放,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我的认知经验的。适宜的区域活动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潜力和自主性,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所以,材料对区域活动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材料的投放方面,教师们一向认为材料丰富就是东西要多,所以,大家总喜欢把材料同时一古脑儿全投放到区域中。结果造成因材料过多,幼儿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操作的现象。根据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组织教师们开展了“区域活动中材料就应如何投放的探讨与交流”活动,总结出: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有层次地投放。透过实践:此刻,教师们在投放材料时不仅仅能思考到所投放的材料能发展幼儿的各种潜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并且能思考到所投放的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发性。

三、教师适当的指导,促进幼儿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教师就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不当,或急于指导,将不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使区域活动失去其价值。那么,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我园利用例会时间组织教师们学习了《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透过学习,教师

们明白: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既不能急于指导,也不能放任不管,要透过对幼儿的仔细观察,再采取适当的方式介入幼儿的游戏,给予幼儿适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我园要求主班教师在每次的活动中要有重点指导的区域,配班教师、保育教师要协助主班教师组织其他区域的活动以及各活动区域的安全,教师要做到:随时观察、了解幼儿活动的状况。

幼儿区域活动后,幼儿园要求教师要及时做好区域活动的反思,每周写一篇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让教师们透过及时的分析和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不断地发现区域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良好的常规是顺利开展区域活动的保证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幼儿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透过操作、探索,透过与同伴的学习与交流,提高了语言表达、交往、表现等各种潜力,满足了个性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良好的游戏常规能保证游戏的正常、顺利地开展。所以,区域游戏中,幼儿也应具有良好的游戏常规。活动中需要幼儿遵守哪些规则,就应怎样做。在活动前,教师会和幼儿共同商讨,总结出活动规则,如:在活动中要学会和小朋友协商,谦让,轮流玩,不和小朋友争抢玩具;活动时要爱护操作材料,不随意摆放,不损坏材料;活动中要注意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取

放东西轻;活动结束收拾时动作要轻要快等等。透过这些具体、明确的活动规则,幼儿在活动中就明白自我该怎样做。

五、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

虽然教师充分利用班级现有条件,为幼儿带给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动的空间,但园舍还存在着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在开展区域活动中,由于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教师指导游戏有时比较粗浅,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期望以后透过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和加强师资建设,从而促进我园区域活动水平不断提高,让幼儿更好地得到发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大班篇九

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巧手作坊、搭建区、数学角、科学探索、阅读区、西城小医院,坚持隔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进取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现将半年来的活动情景作一简单总结。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出飞机、船。投放豆类、米类、树叶,让幼儿练习粘贴画。投放手套、棉花、线,让幼儿制作手偶玩具……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我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种子、绒线、蛋壳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进取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我班能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在我们《西城小医院》,才开始我们与幼儿一齐进入主角,那样幼儿自然表演有点释放不出。我们就退出,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数学角》设计了“数字蛋宝宝”的活动,本事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根据数字找到画,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画和数字该成了“转筒”的游戏,当牌排到相同的点数时,就可将相同点数与相同的画对应。更改游戏规则后,本事差的幼儿也都想到,《数学角》游戏了。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1、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景,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忙,满足幼儿的需要。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景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齐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我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2、用儿化的评价语言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如果有必要,我们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玩法、规则意识等,我们还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儿化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评价,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经过努力,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表演区域中,我们准备的道具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所以,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大班篇十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能满足不同发展中幼儿的需要,因此,区域活动的开展成了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正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限定的目标,在设置区域角活动时出现了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有的区域材料新颖好看,但却不中用;而有些只是一时好玩,却没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更有甚者,孩子们“自由放松”,教师“袖手旁观”。那么,怎样才能使区域活动更有效呢?我们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秋瑾幼儿园的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调整,深刻地感悟到开展区域活动应以贴合幼儿认知、满足幼儿兴趣、立足幼儿发展为指引,同时把握好资料、环境、过程这三个方面。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整体性的发展?关键在于资料的选取。我园主要围绕主题活动、地方特色、幼儿兴趣的相互渗透来选取区域活动的资料。

1、与主题活动相融合。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具有共存性、相融性,这两种教学活动都是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的,两者的开展形式都比较灵活多样。从教学与发展的整体效益上看,两者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宽松自主的区域活动往往能很好地配合、补充主题活动。所以,我们以一种开放的姿态,立足传统,兼容并蓄,将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根据需要把主题活动的资料提前投放到区域活动中或把主题活动中没有完成的任务延伸到区域活动中,让两种活动资料互相融合。如在大班主题活动“兵器”中,我们在建构区请幼儿搭建兵器,在计算区给兵器分类,在语言区展出“各式各样兵器的图片”,在美工区开展“学做兵器”、“设计未来的兵器”的活动,在科学区进行“潜水艇为什么能潜入海底”、“军舰为什么会浮在水上”的探索。这些活动不仅仅促进了主题活动的开展,而且使区域活动的整体性教育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与地方特色相结合。绍兴是水乡名城,乌篷船、茴香豆、绍兴酒、社戏……无不散发着浓厚的地方文化气息。绍兴水养育了绍兴人,绍兴水滋润了绍兴情,孩子们看在眼里,爱在心里,急待尝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应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引导幼儿从实际出发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为此,我们将绍兴的地方特色教育融于区域活动之中,以鲁迅笔下的人物、地名为主线,分为“鲁镇社戏、孔乙己酒店、水乡手工坊、绍兴特产店、吴妈印染”五个区域,培养幼儿知我绍兴、爱我绍兴的情感,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潜力。如社戏是祭祀而演的戏,现已演变成绍兴城乡间一种举足轻重的特有的民俗文化。个性是在农村,每逢过年过节或某些特定节日,社戏屡见不鲜。为此,我们在大厅设计了一个水中大戏台——鲁镇社戏区域。让幼儿表演学过的、自已创编的歌舞和家乡戏。每当简单快乐的乐曲响起,孩子们都会跃跃欲试,一显身手。表演是那么投入,那么富有激情。“台下戴着乌毡帽的”也不闲着,坐在船上、桥上、长条凳上,咂着老酒,吃着茴香豆,好不悠闲自在。小小戏台为幼儿搭建了充分展示艺术才能的舞台。再如,印染业是绍兴的传统产业,中国的轻纺城就座落在绍兴水乡——柯桥。我

们幼儿园在印染厂、纺织厂工作的家长比较多,幼儿对于纺织、染色、销售已耳孺目染,积累了必须的生活经验,期望能亲自尝试一下。因此,我们投放了废旧的喷瓶、积木、颜料、毛笔、水果、蔬菜、细铁丝和家长带来次品布、小染缸等作为“印染”区域活动的操作材料。活动时,孩子们在吴妈印染坊中印的印、染的染、喷的喷、画的画,一派繁忙的景象,激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每次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总是意犹未尽地拉着老师的手说:“老师,我们还想玩一会。”“老师,什么时候再让我们玩?”“这天我交了三个新朋友!”……这些活动不仅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潜力,增长了见识,而且对孩子的社会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3、与幼儿兴趣相匹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设计活动资料时,常常会顺应幼儿的活动进程及他们的兴趣点,尽量多带给这方面的机会。比如,在益智区小朋友们很喜欢拼图。我们想到了让幼儿用自己画的作品、废旧书封面、广告图片等作为材料制作拼图,教给他们制作拼图的基本方法:先画后剪再塑封。玩自己做的拼图是何等的急切,但在兴趣盎然中,却突然发现有的很难拼,是因为构图太乱、剪的块数太多……这些问题都是小朋友在自主操作时发现的,所以他们会自觉地、有兴趣地探索、思考,这时教师要不时地关注他们,引导他们找到解决的方法。

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除了预定资料外,许多时候根据幼儿的需求,运用生成的方法,从幼儿兴趣中产生、确定区域活动资料,这些资料往往是由幼儿的兴趣热点拓展而来,这样,幼儿的学习动机直接来源于自身的需要,学习时会表现出很强的探索愿望和自立精神。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透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用心的相互作用。因此,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要根据教育主题的具体要求、幼儿的发展水平、活动室的地理位置等实际状况出发,开辟出一个个可供孩子们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又互不干扰的小天地,让他们在模拟环境中成为活动的主人。

1、区域设置要注意适宜性、趣味性。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幼儿带给适宜的环境。”因此,因地制宜地创设一个能吸引幼儿、引导幼儿、支持幼儿活动的区域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打破了班级及年段的界限,根据本园的建筑特点——长走廊,想方设法“变废为宝”,创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鲁镇风情”全园性区域。如用稻草做成古朴的农家屋顶;废蛋糕盒叠放起来,包上家长们拿来的次品布做成漆黑透亮的台门柱子;泡沫板涂上颜色、割成古色古香的窗格子;废旧席子添上几笔做成一道道幽雅的窗帘和屏风……那里的环境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他们看看、问问、摸摸,在充满古镇风味的小街里充分感知、尽情模仿、大胆交往,这些都成了他们自身探索的需求,常常流连忘返。各班则充分利用阳台、衣帽室、午睡室以及教室的四角,科学合理地设置“鲁镇街景”“手工作坊”、“义卖”等区域,小朋友们可在教师的视线内活动,指导方便、互不干扰。

2、材料投放要注意层次性、操作性。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透过材料来实现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带给不同难度的又便于操作的材料,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探索的用心性,让每个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都得到发展。如小班的材料趋于生活方面,中班趋于尝试探索方面,大班趋于合作探索方面。在同一年龄段也要注意个别差异,如带给镊子、筷子、调羹、磁铁,让幼儿探索用哪种工具能较快地取出大头针。第一层次:是让幼儿取出混杂在赤豆里的大头针;第二层次,是让幼儿取出在大小、深浅不一的小口瓶子里的大头针。再如按数字夹弹:潜力弱的用调羹,潜力强的用筷子,并进行计时训练。

在区域材料的操作上,除了材料的方便可取、持久耐用以外,还应思考材料的检验性能,即孩子能够一边操作,一边检验自己的操作是否有误,以便及时调整,方便孩子自主学习。如小班孩子的“砖块图形铺路”游戏,在大小、形状不同的砖块中,让孩子找出适宜的,把坑坑洼洼的路修好,就是一个很好的材料。最后能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孩子们不胜喜悦。

3、墙面创设要注意提示性、展示性。区域活动更多的是为幼儿创设、带给自主探索的活动空间,因此,活动中教师不妨变得“被动些”、“迟钝些”,有些活动幼儿能独立操作完成的,教师应尽量减少显性指导,只是带给一些范例、图示即可。为此,我们在区角的墙上,设置了图文并茂的指示牌,将规则、流程很明白地告诉幼儿,提醒他们这是什么地方?在这能够做些什么?怎样做?注意什么……美工区:我们把作品的制作流程图贴在墙上,让幼儿自己按步骤尝试、探究,如碰到困难,能够把范例拆开,一步一步地跟着学;在表演区,贴上节奏图谱,让幼儿边看图谱边听音乐演奏,更好地帮忙幼儿进行演奏活动;在建筑区,透过把幼儿自己拼搭过的东西画出来,第一次、第二次进行纵向比较,展示在墙上。这样,从墙面上就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

1、把好进区关。区域活动是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在选取区域活动时,我们常会碰到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区域幼儿个性感兴趣,踊跃参加,而有些区域却无人问津,为解决这一矛盾,许多教师往往采用“活动区分配指定法”,即教师强行指定幼儿的活动区域,这样做违背我们设置区域活动的目的本意,也影响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事实上幼儿对区域活动的选取和活动区资料的“新陈代谢”有关。例如在科学区,未带给玩水材料时,参加的幼儿往往达不到规定人数,但增加了玩水材料以后,材料的沉浮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使活动的情景大变,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拥向科学区,大大超过了规定人数。因此,我们应注意科学地投放材料,使每一个活动区都能成为吸引幼儿的强有力的磁场。

幼儿对区域活动的选取还与教师的有意引导有关。教师事先的引导有利于幼儿选取意向的建立,事后的引导则有利于选取意向的巩固,在幼儿参加有关的区域活动之前,教师要对有关活动的规则、材料、情节以及有关的注意事项进行介绍。这种介绍实际上是一种主观上的引导。

幼儿持卡入区是教师把好进区关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即教师在每个活动区根据空间的大小为幼儿设置数量不同的插卡处。活动一开始,幼儿每人拿着自己的小钥匙(小树叶或小鱼)入区卡,任意选取区,然后将小钥匙插在相应区域的插卡处,当插卡处插满时,则表示该区已满员,幼儿须另选其它区域进行活动,有空档时,幼儿可随时持卡换区。这样,既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意愿,实现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又能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进一步的发展。

2、注意观察指导。观察是教育的先导,善于观察是一个成功教育者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观察指导是教师把握区域活动过程的重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构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在活动中,教师要给孩子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在自我尝试、探索和同伴交流、讨论中学习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自主学习。

幼儿活动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能用心主动地探索?是否能坚持完成某一活动?是否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否能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尝试新的玩法?怎样在玩?遇到了哪些困难?解决了没有等等,透过观察、了解、分析幼儿,从而发现问题,掌握动态,因势利导。

在不断的实践反思中,我们领悟到:要学会观察,真诚地向幼儿学习,真正读懂幼儿的心。观察务必细致、深入,活动开始、结束时采用整体观察为宜,活动中要有目的地重点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选取时机,适时介入,适时参与,适时引导,与幼儿一齐协商,提出推荐或进行启发性提问;与幼儿共同探索,激发幼儿想象、思考,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幼儿共享“欢乐”。

3、深入讲评。区域活动后的讲评是对区域活动的进一步完善,其目的是为了将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在群众中进行讨论和推广,它有助于平衡个别指导和群众教学,充分地激发同伴之间的学习,以到达“以点带面”的效果。讲评时应兼顾到过程和结果:

(1)注重过程的评价。教师评价的原则是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让孩子自己成为评价的主人。活动结束后,教师能够引导孩子相互讲述自己高兴的事情。如:“你是怎样玩的?”“为什么玩得这么开心?”也可要求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创新的玩法,如:“使用了哪些新的材料?”“和以前的玩法有什么不同?”说说自己是如何与同伴一齐学习的,碰到困难双方是如何解决的。让幼儿在交流中明白哪些是快乐的事,哪些是不快乐的事,并找到解决的方法。这一环节,一方面让幼儿充分回忆了操作中碰到的种种问题,让孩子将新的认知提升为经验;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孩子喜欢交流、愿意共享的需要。

(2)注重结果的评价。处处有教育,人人有发展,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以肯定鼓励为主,如幼儿作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现,能克服困难,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等进行适当的正面讲评,让孩子感到老师对他们是很关注和很重视的。只有在这种成就感的不断刺激下,幼儿参加区域活动的兴趣才能长盛不衰。

总之,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师把握好环境、资料、过程这三个方面,更需要教师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使区域活动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大班篇十一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我的意愿和潜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现将我园近几年来区域活动的开展做如下总结: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透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资料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由幼儿决定怎样布置是否会直接影响他们自由交谈展开的程度。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思考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我们的区域设置在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商量确定下,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相结合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取自由度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取,用自身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大班具体设置了以下区域:“生活区”:用筷子夹珠子种子、扣纽扣、系鞋带、编辫子、织衣服、缝衣服、蔬菜削切搓加工等;“数学区”:用小石头数数、用小木棍排序粗细长短、加减编应用题等;“表演区”:蚌壳做成沙球,竹筒做成双响筒,竹块做成快板,啤酒壳做成响铃,奶瓶做成腰鼓等进行打击乐;用树叶、芭蕉叶、包装带、袋子等做成各种服饰进行表演;“操作区”:用干花、干草制作贺年片、用种子粘成各种物品、用火柴棒粘成各种物体形状、制作小陀螺等;“科学区”里带给树叶变色、物体沉浮、用品弹性、饼干面包桔子皮食物发霉等等。

活动区设置是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如语言区、数学区、生活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或室外:如表演区、建筑区等;另外,还利用楼梯转角等开设“私秘区”等;并根据游戏状况灵活调整。

区域环境作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幼儿的活动很大一部分要在区域中进行并且完成他们的学习活动。区域环境要根据各个区域特色进行有特色的布置。各个区域的创设也要根据主题的具体状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主题相关的图书、头饰、手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搞笑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可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工作纸、彩色笔、油画棒等,还能够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制作步奏图,以供幼儿的探究学习,在美工区最重要的是要设置一面幼儿作品的展示墙块,能够让幼儿粘贴自我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带给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在音乐区、表演区投放一些简单或自制的乐器、头饰、自制服装等。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区域活动应根据活动区的层次性特点带给难易程度不一样的材料。有时即便是同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透过带给不一样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合幼儿不一样发展水平、不一样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能够满足不一样幼儿进行自主选取的需要。

每个幼儿的潜力水平不一样,所以材料投放要兼顾到每个层次幼儿,不能都简单,也不能都复杂,要为不一样水平的幼儿带给活动的机会和成功的条件。比如小班美工区“穿项链”游戏、教师带给三种层次的材料,由最简单的按同种颜色穿到两种颜色间隔穿再到三种颜色规律性穿。益智区投放的拼图,按块数的不一样拼(4、6、8、10)都就应体现层次性。

教师的现场指导在幼儿游戏的开展中显得十分重要,它决定着幼儿游戏的开展,教师始终要清楚自我应处的位置,不就应是知识的输出教育者,而是应带给舞台、清楚自我应处的位置,指出方向与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教师,扮演好观察者与指导者的主角。

1、观察、再指导。

观察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帮忙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其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提高教育指导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游戏。可避免教师因不了解游戏情景而产生的不适宜的干扰幼儿游戏的指导行为。

2、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如果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的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最佳的时机。通常在以下状况下介入:

(1)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的时候。如:杰杰为“娃娃家“人数已足不能进入娃娃家游戏而苦恼,又不想去其他游戏区玩的时候,教师可引导他:“你想一想怎样才能进去”当他想出“当一名客人”的时候,孩子最终以一名“舅舅”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去玩了。

(2)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如在一次搭建游戏中,阿乔在不留意碰坏了小朋友搭的动物园的时候,孩子们一时,很激动,有的埋怨阿乔,有的以暴力攻击阿乔,有的不知所措,教师立刻说:动物园是不是“地震”了,我们赶快抢救动物,把动物园修好吧!于是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了新游戏当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将发生的纠纷。

(3)当孩子操作发生困难时。孩子在做一件撒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个他一些帮忙,他不但印象深刻,还会感受到教师的浓浓关爱,有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有影响。

(4)当游戏无法深入时。一次,当教师看到娃娃家的孩子无所事事,很无聊的样貌,教师立刻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原先孩子们觉得每一天都是做饭,抱娃娃,收拾房间,太无聊了,于是教师立刻说:这天小舞台有一场十分精彩的表演,孩子们就忙着抱好娃娃去车站坐车到剧院看表演了,看完表演后,又到超市里买食品与零食,参观建筑角的建筑等等,游戏的资料又丰富了起来,教师适当的指导,不仅仅深入了游戏的开展,还让他们走出家门,加强了与其他游戏区域的联系。

(5)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发现与鼓励

另外,教师的出现与介入还要体现艺术性,即什么样的主角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到达指导的效果,又不影响孩子的游戏,教师有时是游戏的伙伴,有时是某个特定的主角,还有时是旁观者,必要的时候是解调员。当教师以伙伴的主角出现时,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引导游戏的'进程。当孩子对游戏的玩法、规则、扮演主角资料不熟悉时,能够以某种特殊的身份参与。当幼儿的游戏发生纠纷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状况,采取适宜的解决方法,小班,较多的是矛盾的解调员,到中,大班的时候,要带给解决问题的时间,在一旁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观察事态的发展,如幼儿顺利地将问题解决,教师就能够悄悄退出,如矛盾激化,则用适宜的方法帮忙孩子解决。

3、指导最基本的方法以鼓励、肯定为主。

有时为了调动幼儿用心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给予用心的鼓励,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用心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潜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终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对于这种孩子,教师一方应对他进行个别指导,帮忙他掌握必须的技能,有提高就进行表扬,使他对自我的表现有信心,另外可请潜力强的孩子与他共同游戏,让他也体验游戏的成功。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也是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贯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原则的同时,游戏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幼儿在区域中活动完全是自由的,他们自主的选取游戏材料,选取活动资料和合作伙伴,按照自我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活动中也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幼儿能够根据自我的意愿进入不一样的活动区域,在同一活动区中还能够选取不一样的活动形式和活动资料。再例如:教师在游戏中发现幼儿“一窝蜂”现象和在材料的使用上因使用不当给下次使用的小朋友造成不便的状况,我们两位教师不是自我商量该这么办?把大人制定的意见和规则让幼儿执行,而是让幼儿透过自身的体验去寻找答案“怎样样玩才会开心又不会影响别人?”当问题提出,孩子们开始用心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总结有效的方法,构成区域活动规则,也仅有透过幼儿自我的体验构成的规则才会转化为幼儿活动中自觉遵守的行为。

1、本园游戏活动现状:每周每班平均进行两三次游戏活动,幼儿对游戏活动的需要还不能完全满足。游戏材料的带给比较精细逼真,尤其是刚经过了全体教师的教玩具评比活动,教师都花了心思为幼儿准备制作,游戏材料丰富、形象。但教师对于有些游戏活动的特点及组织策略了解的还不够清晰,不明白该怎样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以及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2、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制定了下列目标

(1)针对教师对各游戏的特点和组织策略还不是很了解,本学期,将针对不一样的主题游戏详细介绍。

(2)教师在平时的游戏组织中,仔细观察、探索各游戏的特点及组织策略。

(3)利用图标,指导幼儿有序进行游戏。

图标,它是一种表示某一件事情或事物的符号,它带有形象性、简洁明了性等特点。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标记,我们运用图标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间接的指导。

具体措施

1、有目的的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为游戏的开展做好准备。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成人的劳动,并可适当参与劳动,带给给幼儿参与劳动过程的机会,积累生活经验。

(2)提醒幼儿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发展幼儿的观察潜力,为幼儿带给反馈生活经验的机会。

2、以图标的形式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1)教师学习游戏指导策略中的“标志制约法”,了解本指导策略的运用方式,思考如何用“标志”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2)教师在本班游戏中观察图标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作用,及时进行记录,并反思、调整。

(3)教师相互交流自我对游戏中图标的运用的观察及思考,吸取研讨活动中的精华,并运用到本班游戏活动中。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大班篇十二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

我园处于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家长只是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做算术题、有没有认识多少字,对于区域活动,他们向来是不感兴趣。为了家长的思想转变,我们的老师不知做了多少的工作,召开家长会、发放区域活动的材料,让家长了解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在教师的宣传和指引下,现在好多的家长都能积极地配合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

为了区域活动能有效开展,凸显特色,我们将园内的市级课题《开发系列主题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融入的各年级组的区域活动中,小班年级组注重了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努力使孩子都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进步。中班年级组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班级气氛宽松,活跃,尊重幼儿的意愿,在活动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大班年级组通过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以便于幼儿与幼儿,游戏与游戏之间的互动,来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能力。近年来,我园区域活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幼儿园自20xx年9月搬入新园,班级的环境、设施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幼儿园内的大环境我们是根据园内的课程和课题进行布置的,比如大班我们利用走廊布置了美食一条街大一班是心心小吃部,大二班是珍珠奶茶,大三班是回味鸭血粉丝汤在这美食一条街上不仅仅是本班幼儿可以玩,三个大班的幼儿可以随便在任何一家小吃部了买到东西。既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内容,有培养了幼儿在游戏中与其他班级幼儿的交往能力。

班级的活动室和睡房是连在一起的,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活动空间每天下午各班的老师都能把幼儿午睡的小床收起来,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动空间。并利用这些小床为班级的区域做隔断,为孩子提供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游戏场所,并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创设区域,小班年级组基本上以角色游戏、平行游戏为主,中大班主要以智力游戏为主。各个区域都有明显的标志,既符合了区域活动的要求,又让各班的区域一目了然,同时也便于教师指导和观察幼儿。

在区域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可为孩子创设角色区、探索区、美工区、音乐区、阅读区和运动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如:在大班益智区里我们投放量各种各样的棋类游戏、通过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游戏既增进了幼儿的友情,又培养了幼儿合作和交往的能力。在中班益智区里我们老师做了好多的手指套偶,请小朋友根据手指上的数字,套上相应的点圈,既体现了孩子对数字的理解又体现了一一对应的关系,不仅丰富了游戏内容,还扩大了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外延从这里可以更多的发现孩子们智慧的萌芽、创新的火花。

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我们选择了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如小班彩色糖果屋中,我们发动全园家长带来各种各样的

糖果纸,让幼儿通过对各种色彩的理解来给它们分类,既学习了科学知识,有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我们的老师在选择材料时,既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不同区域的探索带给幼儿的经验与发展是不同的。教师在设置区域时应尽量全面一些,一方面保证幼儿都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活动材料,凸显幼儿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保证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各种关键经验能以各活动区为中介展开.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幼儿发展能力、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必须要考虑目标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考虑不同层次目标对幼儿发展的挑战性。例如:教师在小班计算区投放了各种颜色、大小、形状的图片及一些情境背景图,在目标上做了从低到高的分层考虑:学习两个特征的间隔排序,如大一小、红一绿、三角形一圆形等;学习有规律排序;练习进行四个物体的大小正逆排序。教师有意识的目标分层设置不仅保证了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同时也是教师下一步开展指导的前提。教师的指导能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是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

在园内我们要求每个班级的老师都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幼儿自主选择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每个幼儿都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中大班的幼儿直接参与游戏的评价。教师尽量不包办代替。

1、怎样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深思的问题?

2、幼儿与幼儿在游戏之间的交往能力还有待提高。

3、在游戏中要给与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

总之,我园的区域活动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我们能够克服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大班篇十三

这学期本班区域活动是以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为主的,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鼓励幼儿自我发挥、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们是根据我班特色以及幼儿水平等实际情况来设置的,同时,为幼儿提供了具有多用性和开发性的游戏材料,并以同伴的身份对幼儿加以适时的点拨指导,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及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我们为幼儿创设了音乐区、语言区、科学区、美术绘画区、数学区等,户外区域活动区和一个“棋类”公共区域。

1、创设一个幼儿喜欢的、自由的、开放的环境,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活动,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活泼开朗的个性,培养探索精神,提高幼儿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2、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让幼儿多动手制作“变废为宝”的活动,培养幼儿粗浅的环境意识,知道许多废旧材料还可以再利用,并能制作出很多漂亮的作品。

3、数学区:了解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数量、方位等明显特征,尝试简单的比较、分类、喜欢操作、搬弄、尝试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4、“棋吧”:学习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学会玩不通的棋,能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从而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自制力,发展手脑的协调性。

5、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和同伴合作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性。

6、通过自主游戏,发展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和探索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7、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学会谦让、礼貌地与同伴交往、合作,乐意共享自己和别人的快乐,进而构建和谐的同伴关系和师幼关系。

第一主题:“特别的我”创设了美术区域、阅读区域和科学区域。

1、在美术区域中展示幼儿的《手指印画》、《脚印画》、火柴拼画《木偶娃娃》,让小朋友在日常活动中也能进行观察、欣赏、找一找自己的作品,提供机会让幼儿与同伴交流和学习,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

2、阅读区域:准备了各种“”、“口”、“足”字旁的汉字以及动作的图片若干,幼儿可以自由地取汉字图片卡并根据图片阅读汉字进一步了解汉字的特点。

3、科学区域:提供了各种可拆装的玩具、圆珠笔、钢笔等启发幼儿拆装玩具,探索玩具和笔的奥秘。

第二主题:“我们的家园”创设了语言区域、科学区域、表演区域和美术区域。

1、在语言区域中投放幼儿用书,及看图朗诵诗歌的图,内容有《家》、《从小爱祖国》、《我们的祖国真大》。

2、科学区域中,展示各种各样的标记,让幼儿能在活动中阅读各种标记,培养幼儿度阅读标记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经验。

3、在表演区域中提供音乐磁带、绸带、服装及道具,让随着音乐表演《快乐的阿依古丽》《让爱住我家》《大中国》,让幼儿在表演活动中体验快乐。

4、美术区域中展示各种泥贴作品,并提供各种橡皮泥,让幼儿自主地进行泥塑装饰活动。

第三主题:“四季畅想曲”

1、美术区域布置《秋叶》《美丽的树林》《彩色的菊花》供幼儿交流欣赏,并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排水画和油画棒创作活动,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和简单的泥工板,让幼儿进行自主的搓长、团圆、压扁、连接等技能,塑造出各种各样的花朵形象。

2、阅读区域中提供幼儿用书,鼓励幼儿看图夹文内容、朗诵诗歌培养幼儿阅读的习惯和兴趣,提供“木”字和“雨”字的汉子和图片,感知汉子的结构和意义。

3、科学区域中投放师生共同收集的各种花草、叶子的图片、资料和书籍,鼓励幼儿自己阅读,丰富幼儿的经验,培养观察的兴趣。

4、自然角中用自作的纸盘若干放入各种各样的水果和干果,并在纸盘上写上水果的名称,这样幼儿在自主观察水果的同时进行配对游戏阅读相应的汉子,并师生共同收集花草和植物带到自然角写上植物的名称,制作班级植物调查记录表,让幼儿来记录这些植物名称、外形特征、生长的过程等。

第四主题:“彩色幻想曲”

1、在美术区域中提供各种纸、笔、颜料、剪刀等材料,让幼儿进行折叠、印染纸花活动,感知有趣的印染玩色活动。提供油画棒让幼儿进行蜡染刻画创造活动,进一步感知蜡刻画的奇特效果。

2、科学区域中用照片的形式展示加工食用的花,例如:做菜吃的花:菊花、西芹、百合、桂花、干贝、西兰花等,让幼儿能了解这些可食用的花。

第五主题:“动物大观园”

1、在美术区域中展示幼儿制作的纸工《螃蟹》和《蜗牛》,并提供彩色纸和剪刀,鼓励幼儿剪贴各种动物形象。

2、科学区域中:收集各种动物卡片,鼓励幼儿看动物卡片并根据谜语儿歌的格式讲述动物腿的数量等特征,尝试仿编儿歌。

3、音乐区域中提供磁带、乐器及道具,引导幼儿在表演区歌唱《张大爷爷家的小花狗》《三只猴子》《龟兔赛跑》《动物猜谜歌》。

第六主题:“海陆空总动员”

1、科学区域:展示各种带有轮子的图片以及轮子的统计表,让幼儿观察、感知各种圆形的轮子,收集各种交通工具的玩具和模型,并投放废旧纸盒,各种材料的彩色纸、冰棒、瓶盖、胶水、单面胶带、剪刀等材料,鼓励幼儿制作各种交通工具。

2、美术区域投放制作纸版画的材料,运用纸版画的表现技法,创作轮船等其他交通工具。

3、音乐表演区:投放乐器磁带、小红旗等材料,幼儿进行演奏打击乐《抬花轿》、演唱歌曲《公共汽车的轮子》《小海军》,表演舞蹈《火车舞》等。

本学期户外区域游戏能带领幼儿进行走的游戏“熊和石头人”等,跑的游戏:“邮递员、鸡毛信”等,跳跃的游戏有“摘果果、小马运粮”等,平衡的游戏有“小飞行员、不倒娃”等,投掷和钻爬、攀登的游戏有“夺球、打狐狸、猫捉老鼠、小猴摘桃”等。

我们还和幼儿家长一起制作了“小飞碟”、“小辫子”、“纸足球”、“三角多用器具”等多种户外活动游戏器械,都是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

本学期公共区域我们新创设了一个“棋吧”专供幼儿进行棋类游戏,让幼儿和教师共同收集各种棋放入这个区域,同时还带领幼儿进行“羊羊火锅楼”、“羊羊美发屋”、“茶吧”等游戏,而又在这些公共区域中能遵守游戏规则,从而提高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自制力,发展了幼儿手脑的协调性。

户外区域活动也就是利用户外的自然环境来进行区域活动 。它与室内的区域活动比较最大的优点是:在户外的区域活动中,幼儿的活动空间是室内的好几倍,互相间的干扰很少,自由活动的空间非常大。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能充分发展个性,激发出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广阔的户外活动环境,就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由于场地的关系,原本很难进教室的一些材料,在户外却有可能是幼儿很好的“玩伴”,在建构区,幼儿除了用各种积木进行活动外,还能用充满乡土气息的真正的青砖来造房子、灶头,用从农田里捡来的稻草煮饭。在动手区,冬天幼儿用稻草搓成绳子给树爷爷穿衣服,用草编织各种有趣的草人、小动物;秋天,幼儿在草地上采摘各种野花、芦苇等进行插花;写生区的幼儿在大自然中更是融融其乐,夏天的昆虫,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花,都是他们画画的素材。

综上所述,本学期,我们大班年级组本着“纲要”中“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它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接触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质,观察、感受风、雷、雨、 雪、电等自然现象,了解它们的显著特征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精神,尝试进行户外区域活动的实验研究:通过对户外区域活动的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形式、方法的研究、评价方法的研究等,探索具有我园自己特色的一种幼儿自主性游戏形式,为幼儿创设愉快、充实的成长环境。

独立、自信、自主等个性品质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经过幼儿自主动性的探索活动才能实现。户外区域活动除了关注的知识本身的价值、幼儿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性品质的发展外,最重要的是户外区域活动的主要意图是通过丰富的户外活动环境,在大自然中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学习、去发展。

1、多样性的特点。一是户外区域活动空间的设置能体现多样化,根据幼儿的特点设置封闭的、半封闭的或开放的活空间,能满足喜欢独处、喜欢交往等不同个性的幼儿的需求;如在大型玩具的柱子小角落里,几名幼儿在进行扮演类游戏,爸爸妈妈在小小的空间里忙得不亦乐乎。二是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能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需要和表征特点;如有饲养区、写生区、建构区等。

2、自主性的特点。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活动区,自己决定操作的时间、速度、次数,同伴间相互干扰的现象远较室内区域活动少。

3、探索性的特点。在大自然中,幼儿有充分的空间、时间去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进行思考,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积累各种经验。

(一)研究内容

户外区域活动研究包括了户外区域活动的目标研究、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研究、户外区域活动的形式研究、方法的研究、活动的评价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既各有独立性,同时又是相互联系,互为前提的统一体,整体系统地对幼儿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1、 户外区域活动目标

户外区域活动的目标是户外区域活动的灵魂,制定好目标对整个户外区域活动的顺利实施能起到调控和保证作用。

我们尝试从隐性和显性2个方面来制定户外区域活动目标:从显性方面来说,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想象创造、亲近自然、动手操作的培养;从隐性方面来看,户外区域活动的要求是“惜物、环保、友爱关心、卫生保健、合作交往、规则意识、责任意识”

2、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

(1)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户外区域活动内容体系的分类是以活动的方式进行的。分为动手区:以玩废旧合资、瓶子为主

扮演区:以角色游戏的形式进行

写生区:以户外写生自然环境为主

编织区:以草编、纸编等为主

建构区:以砖、泥、沙等各种建构材料的户外建构为主;

(2)户外区域活动的形式

在每班设立2-----4个活动内容的'前提下:

同年龄班幼儿自由选择的活动形式;

不同年龄班的“大带小”活动活动形式;

(3)户外区域活动的指导方法

户外区域活动的指导方法是以“幼儿发展为根本论”为依据的,分为手段性活动指导和本体性活动指导。

手段性活动指导----------以最近发展区为主导的指导

本体性游戏指导----------以个体意向为主导的游戏指导;

户外区域活动的本体性和手段性功能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我们既要考虑幼儿自身的游戏需要,挖掘 对幼儿个性发展的积极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培养目标的整体性,运用手段性指导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使二者相得益彰。

(二)研究中的一些策略

a、开展平行班游戏。在户外区域活动时,由于不受场地的限制,我们让大班7个班级的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扩大了他交往的范围,并且拓宽了个人游戏的空间,培养了幼儿的自主和责任心。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尽情地享受空间、时间、材料、人际关系的开放。这样做,进一步拓宽了户外区域活动的空间和范围,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主要的是扩大了交往面,充分体现了户外区域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

b、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不同难度水平的材料。

(1)幼儿的发展存在阶段性、不同的幼儿其发展状况不同,因此教师也需要从幼儿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出发来决定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做到因班而异有利于平行班间的跨班活动。

(2)在环保教育的基础上提供趣味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材料。 户外区域活动的材料和室内的区域活动材料有着小小的差别: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可以是体积较大的,如玩盒子:废旧纸盒子,有的很大,幼儿用来制作房子、长长的火车、堆积成钻筒玩,而在室内由于场地限制,是不可能进行这类活动的;而且辅助材料在大自然中随手可得,比如一粒小石子,一片落叶等,这又是户外区域活动的优势之一。

1、下阶段我们将继续探索如何更好的利用户外大自然中广阔的空间、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户外区域活动。

2、目标明确后,作为教师将探索如何更好地根据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教育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个体差异,拟定各活动区的具体目标,以有效地开展户外区域活动。

幼儿园大班工作总结――美术特色活动

本学期,大班的美术特色教学活动以发展幼儿手部的细小肌肉为主要目的,锻炼孩子们使用细腻的绘画技法,在画种上也比以前有了更多的变化,现总结如下:

作业活动

1、 进行教学活动共记十六课时,线描画成为本次教学活动的主题。利用细腻的笔法和丰富的想象,一幅幅线条清晰、布局新异的画面出现在每个孩子的笔端。

2、 画种的增加。由原来较为单一的涂色练习、水彩蜡笔画拓展为多主题、多画种,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3、丰富的色彩感受。在原有认识24色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并使用更多的中间色。

4、绘画技法的加强。画面的底色装饰更加多种多样,图案的设计也有了自己独特的个性。针对大班

幼儿善于运用各种图案和色彩的特点,加强线描画的学习和练习,让幼儿能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新颖设计。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大班篇十四

区域活动,也称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等,它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有目的地将活动室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美工区、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自由性——每个幼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活动。

自主性——按照自身发展水平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

个性化——不同的活动区从不同的侧面促进幼儿的发展。

指导的间接性——依靠环境、材料为媒介,以语言为媒介。

(一)、区域活动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提供有效途径

区域活动多数是属于自选活动,能为幼儿提供更多地按照自己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使幼儿更多的体验成功感和愉快感,这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区域活动可以给幼儿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经验,使他们在一种没用压力的环境中主动学习

区域活动的内容是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和教育目标的要求设置的。如为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可组织幼儿郊游、参观农贸市场、游动物园等活动,然后在建构区增设各种小动物,角色区增加“小市场”等。活动中幼儿通过联想,“动物园”、“小市场”等活动就出现了。

(三)、区域活动是幼儿分组学习和个别学习的主要场所,能促使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

幼儿园课程形式可以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各有其应用价值和意义。儿童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自由游戏中学习、个人学习、与同伴一起学习等。

陈鹤琴曾经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游戏的主体是幼儿,良好物质环境,提供丰富的区域游戏材料,能促进幼儿活动的主动性,轻松、自主的活动区为孩子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机会,也为孩子的相互交往提供了良好环境,孩子们不自觉被有趣的自选活动所吸引,成为了活动区的真正主人。

(一)设立活动区的作用

1、区域活动能够促进幼儿自发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幼儿是通过自己的发现学习的,而不是单纯依赖于成人的灌输,这样的学习便于幼儿理解和保持记忆。如幼儿在科学区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磁铁去吸各种铁制品(大头针、铁钉)和非铁制品(纸、棉花,塑料玩具)等,他们会惊奇地发现磁铁只能够吸住铁制品,而不能吸住其他。通过自我探索,幼儿学到了知识,其效果远远好于教师的抽象灌输。因此,提供不同种类的活动区,让幼儿在其中快乐的学习和探索是符合幼儿心理、年龄特点的有效的教育形式。

2、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区域活动每个孩子提供了发挥潜力的舞台,教师就可以通过观察孩子在活动区中的活动,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在活动区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增加了,教师有时指导孩子开展活动,有时亲自参与活动,教师在游戏活动中有更多的机会和每个孩子谈话、交流,这种宽松的心理气氛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更加深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感情。

(二)幼儿园活动区创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区域活动中,教师是否能在正确理解活动的基础上将教育观念融于教育技巧,真正发挥教育的价值,为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关于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材料玩具是幼儿活动和操作的物质对象,幼儿是否对活动区感兴趣,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和玩具的提供。应做到:

①材料玩具多样化:教师应当在各个活动区内提供足够的材料和玩具,使幼儿在其中快乐地操作、探索和扮演。材料的种类应当适合不同孩子的能力和经验。如在益智区中提供的拼图玩具,其难度和复杂度应该有区别,在操作区中提供大小不等的串珠活动等,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其中找到适合其能力和经验的材料。材料既可以是成型的,也可以是未成型的,以激发幼儿创造力。材料可以是现成的,也可以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既提供幼儿单独玩的游戏材料,如拼图,也提供合作的游戏材料,如玩水、玩沙等,满足幼儿独自探索和与人交往的不同要求。

②材料玩具摆放清楚明确:多样化的玩具和材料应当有系统地分类放在开放性的、低矮的架子上,或者用透明的容器分类摆放,如筐、篮子、盘子等。同时也要用文字或图案来表示物品存放的位置。通过上述方式即帮助幼儿轻松顺利地取拿和收拾物品,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便于教师管理。

2、关于活动区的合理布置:教师在具体规划和合理布置众多的区域时需要考虑下述几点:

①各个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性:在划分界限时,除了考虑美观、漂亮之外,更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可通过地面不同的颜色,图案或质地来划分不同的区域。如在娃娃家里的地面刷上温暖的红色,在积木区的地面铺上地毯等,让孩子看了一目了然,很快就会记住了不同的区域。划分立体界限。运用架子、柜子或其他物体隔离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形成封闭或开放的空间。悬挂张贴不同的标牌或装饰物以示区别。可以用写有相关活动区的文字、图片或装饰物帮助幼儿认识区别各个区域。

在清楚划分各区域的同时,各个区域之间还要留出足够的便于幼儿进出的通道,保证活动区活动的顺利开展。

②各活动区之间的相容性: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尽量把性质相类似的活动区放在相邻的位置,如把以安静的阅读活动为主的图书区和以动脑为主的数学区放在一起,把操作活动为主的积木区和娃娃家放在一起等。同时还要考虑:需要用水的活动区应当靠近盥洗间或取水处;自然区和图书区等需要明亮光线的区域应靠近窗户等。

③各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在考虑划分各个区域的同时,也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将一个活动区内的活动延伸转换至其他活动区的需要。如,幼儿在娃娃家的角色游戏活动,可能会延伸至积木区;幼儿在自然区的活动可能会延伸至美工区,如某位幼儿在自然区观察了金鱼以后,可能就想把金鱼在水里游的情景画出来。应该预见幼儿可能出现的延伸活动,在活动区的设置上满足幼儿的这一需求。同时密切观察幼儿在各个活动区的活动,细心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及时调整活动区的种类和数量。

④特别要注意的是:同一内容各年龄班制定的活动目标各不相同,幼儿园各年龄班现有的活动能力和活动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同一种活动区域的同一种活动内容在各年龄班活动的目标往往是不同的。同样是科学区的充气玩具,小班幼儿的活动目标就要制定的简单易于操作,如气球:小班只是让幼儿通过玩气球,知道气球是充气玩具,掌握它们的玩法;中班制定目标时就要考虑气力与充气玩具瘪、满的关系;大班幼儿根据年龄和自己的需要就要让他们去探索如何充气 。另外还可根据同一年龄段幼儿发展的不同情况,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比如:大班的服装设计区,就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指导他们去设计新颖的款式,能力稍弱些的幼儿可以引导他们去装饰设计好的服装;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参与到材料的整理、清洗、分类上。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探索欲望,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教育功能。

综上所述,作为幼儿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活动的创设是幼儿园活动能否成功开展的第一步。它并不简单地依赖于教师的美工技能,而主要凭借教师对于活动区的正确理解、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创设活动区的教育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游戏情景,使幼儿在和同伴之间、和成人之间、和各种玩具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发现、获得实际经验,认识周围世界,进而获得身心和谐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的乐园”。

(三)现阶段幼儿园区域的大致类型

在现阶段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中,有多种多样的区域,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1、常规区域 如:建构区、美工区、表演区、角色游戏区(如娃娃家、理发店、超市、商店、医院、餐馆、交通岗、小记者、小警察)、阅读区、益智区、语言区、科学区、感官操作区、沙水区、运动区等。

2、特色区域 所谓特色,可以解释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那么特色区域也就是与别的幼儿园不同的、比较独特的区域。这种特色可以是地域特色,也可以是园本、班本特色的体现。比如丹阳风。

3、主题区域 伴随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主题环境的建构已经引起教师们的重视,主题环境可以体现在墙饰上,也可以体现在区域环境上。主题区域即是主题目标、主题活动内容物化在区域材料当中,引导幼儿在区域的自主活动中实现主题目标。

(看区域照片)

(一)区域活动指导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教师要依据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确立区域活动的教育目标,

2、自主性原则:

老师的任务是帮助幼儿实现自已的设想,并鼓励幼儿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发现问题、介决问题,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提高。

3、兴趣性原则:

区域活动的内容、设备、材料都应使幼儿对它们感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

4、探索性原则:

玩具,材料要多种多样,引发幼儿独立思考和想象勇于探索和创造;教师的指导要避免直接指导,应让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自已操作,探索,思考解决面监的各种问题,积累经验。

5、多样性原则:

包括区域内容、材料提供、教师指导、援助方法等方面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真正达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6、适应性原则:

幼儿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不同的幼儿,其发展状况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必须从幼儿实际出发来决定活动内容和教育要求,要有层次有递进性,以适应幼儿的不同需要

7、互动性原则: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还要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1、观察者

要指导幼儿,首先就要了解幼儿。了解幼儿就要进行观察。教师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的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给幼儿作出适当的帮助,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在准备材料时,我们首先认真分析幼儿的需要,观察幼儿最近在哪些方面需要教师帮助。同样是运动区,要考虑幼儿是否会跳跳绳?能跳几个?沙包有几种玩法?然后投放适当的材料,教师与幼儿共同活动,对确实不会的幼儿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必要时还要采取整体观察的方法,整体了解幼儿的活动,了解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还有幼儿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材料、适合于自己的活动方式。随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以满足幼儿的需要。比如:好多幼儿对服装设计区投放的废旧材料不感兴趣,我们先是去了解原因,知道他们不感兴趣是觉得废旧材料不新颖,制作出来的衣服不能穿。于是我们指定专人指导服装设计,把制作出来的衣服进行装饰,配以活泼、欢快的音乐进行服装表演,不但深化了活动的主题,而且也锻炼了孩子的胆量,培养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就感。当然整体观察时不但要注意幼儿做了什么,更要了解幼儿是怎样做的,还需要什么帮助。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连贯性,只有经过多次观察,才能正确地估计幼儿的活动水平。因此教师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因素影响幼儿的发展?二是教师如何帮助每个幼儿发展?

2、指导者

一是个别指导。教师对不同的幼儿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重点应落在一两个幼儿身上,使不同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玩给福娃充气的游戏时,亮亮小朋友刚开始怎么吹也吹不起来,向周围环视了一圈,发现没人看见自己的无能,放下玩具就走。这时正好被一位教师看见,她刚准备上前帮忙,忽然意识到我们最近正在搞什么(子课题:何时介入幼儿的活动效果最佳),于是走到亮亮身边,轻声问道:你怎么不吹了?我不想吹没关系,你再试一次,把嘴对准使劲吹,绝对能行的。在老师的鼓励下,亮亮终于把福娃气球吹起来了,他拿着气球高兴地对客人老师说:这是我自己吹起来的。脸上洋溢着说不出的喜悦和自豪。同时对认知水平有限、动手能力差、有难度的幼儿要降低要求,提出建议。在服装设计区,晓旭因胆小,始终不敢动手,每次区域活动,他总是拿着剪刀剪纸。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老师发现他不是不愿动手,而是怕做坏了老师会斥责他,小朋友嘲笑他。了解了他的心里压力,我们先是创造机会鼓励他大胆操作,接着给他一些固定的模式练习剪,时间长了,他用剪刀的技巧越来越好,动手能力越来越强,现在它不但能够自己独立完成简单的长方形剪法,而且对一些轮廓明显的图案也能够剪贴。对不认识操作材料、操作中出现错误的幼儿,应引导他们重新认识材料,探索最佳的操作方法。操作区的纸盒大比拼,这是男小朋友最感兴趣的,把形状相同的纸盒拼起来,摆成一个个形状怪异的机器人、大卡车。每到这时,嘉翔小朋友最容易把菱形的纸盒做卡车的轮子,其他小朋友总是和他争得面红耳赤,大家都认为,车子的轮胎变成菱形不但费油,而且行驶起来很不安全,但他总说这是下一个世纪的新型卡车。针对卡车的轮子是菱形的与卡车的运动关系,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然后给他一个准确的'答复。对那些认知水平较高、能熟练操作但不感兴趣的幼儿及时提高要求,增加难度。

二是共同参与。在活动中,幼儿得到反馈越多,就越能积极探索,增强好奇心和主动性,获得新的经验。假如教师只提供一些材料,没有和幼儿交往,对幼儿不作出反应,就会影响幼儿的探索积极性。为了带动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我们随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适时、适当的评价,因为教师的赞许和强化、对幼儿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可促使幼儿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的一般流程:区域活动的开始 材料介绍、交代任务 提醒区域规则 进区域活动 小结

(一)区域活动的开始

1、介绍任务区

首先教师在活动前,有目的、计划向幼儿介绍今天开放的重点区域是什么区域(一个重点区域),这个区域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及幼儿实际水平或兴趣爱好,有一定指令性的区域,需要10名以内能力基本一样的幼儿参与,如小班第一次玩娃娃家前,教师可以展示娃娃家的玩具,让幼儿说说他们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用,在家里是谁在用这些东西,让幼儿来当爸爸妈妈,玩一玩,激发了幼儿玩娃娃家的兴趣。有教师的带动与指导,体现教师对幼儿有针对性个别指导(必选活动);其次介绍其它开放区域有哪些,让幼儿知道除了重点区域外,还有哪些区域开放(自选活动)。

2、介绍层次性材料

介绍层次性材料,让幼儿知道所开放的区域材料有哪些,特别是新投放的材料玩法,要让幼儿明白其中的玩法,增强幼儿进区兴趣。

3、区域活动中的规则

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进行探索、掌握技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因此,操作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强弱,遵守规则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活动质量。

4、了解幼儿所进区域,幼儿自主选择区域

在介绍任务区和层次性材料后,教师要了解幼儿进区人数,对人数较多区域进行及时协调,让幼儿能按自己的意愿,有序持卡进去。

(二)、幼儿进区域活动

1、幼儿自主选择、主动探索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以往的游戏活动通常是在教师的控制、指挥下进行,而区域活动的开展,更适合幼儿发展的需求,我们让他们自主地决定“我想玩什么”,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进行游戏,让幼儿成了真正的主人。

2、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是“催化剂”其工作是协助幼儿沿着兴趣的方向发展,而善于捕捉幼儿活动中发现的新兴趣,导向新的游戏。在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光停留在材料的提供上,还要适时的给予幼儿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励,让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适当发现、总结,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积极性的提高。

例:幼儿最喜欢的建构区:教师角色是一个有着丰富建构经验、熟悉各种建筑材料、对建构活动有着浓厚兴趣,那么,教师如何在不干扰幼儿游戏进行的情况下,使用哪些指导用语?

1、诱导幼儿发展语言与思考能力,让幼儿自会发现一些数理关系呢:“哇,你用好多三角形、正方形的积木,你要不要数数一共有几块三角形和几块正方形”?“你左边和右边所排的积木一模一样呢”!“你看,这四块正方形的排在一起,刚好和一根长方形的一样长”!“你要弄一个圆的东西对吗?可是没有圆的积木,怎么办呢?哪些积木拼在一起可以变成圆的?”“火车要进山洞了,可是没有山洞啊?山洞怎么搭呢?”

2、切记教师和幼儿讨论或描述其作品时,避免这样的词句,如:“哇,你搭得好棒!”“你搭得好漂亮!” “你搭的是什么东西?”“你搭的是火车吧”类似这些可爱且有直截了当的句话方式,常给人空洞的感觉,并不能让幼儿觉得你真的关心或了解他的作品。而更不好的结果是,这些语都是属于单向沟通模式;常是一个问题,一个答案,甚至是不用回答,就终止对话,丝毫不能帮助幼儿成长,教师应就幼儿所使用的:积木量、形状、特点、搭建方式、过程、新技巧的运用。

3、当许多孩子常停留在某能力阶段上原地打转,或者无法突破一些架构技巧时,教师可采用这些方法加以引导:

(1)、在积木区四周张贴积木搭建作品之大张图片,营造氛围,刺激幼儿向他挑战;

(2)、若有幼儿连续三四周,一直重复搭建同一作品形式,或在同一技巧上打转时,教师可在其身旁不声不响地,搭建难度较高的作品,让幼儿意外发现模仿,或者直接建议他、邀请他一起搭建,然后趁机示范新的搭建技巧;

(3)、当幼儿搭建失败、失去信心是,教师要有精神鼓励与协助,“这高速公路好像不太好搭!我们来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大概是你底下这些积木太小了,所以会倒下来,你要不要换块大的积木试一试?”

(4)、积木区由于空间较大,在收拾上的确比其他区域费时费力,一到收拾时间,无人收拾或是收了这乱了那,看到这种情况老师常使用限制幼儿使用时间或使用量,其实,只要结构区贴上清楚的标识,收拾时间一到,教师便与幼儿一起玩分类配对游戏:请每一个在常的幼儿收拾一两种积木,而教师自己也要加入收拾,除了示范收拾技巧外,添加收拾乐趣效率“哎呀,正方形的积木快收拾完,长方形的好像……”“咦,这里有好多动物还没回家呢!”如果幼儿舍不得拆掉自己的作品,或尚未完成的工程,教师可视情况保留,或在分享时间,请其介绍作品与搭建心得。

(三)、总结、回顾的形式

1、可以让幼儿进行小结谈话;可以谈谈自己玩了什么区域游戏,是怎么玩的。也可以谈谈自己在区域游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2、区域活动结束后可以进行绘画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记录工作实况,

3、让幼儿讲述重点活动区的游戏过程,遇到了什么困难,集体讨论解决的方法。

4、可让幼儿展示活动区的成果;让幼儿相互分享;

5、教师可以把在区域活动中观察到的现场、场景,工作过程,让幼儿讨论对、错 。

区域活动非常适合幼儿的个性发展,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内区”理论对我们也很有启发。他认为“游戏活动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由此得出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最近发展区里的活动,能为每个孩子提供发展潜力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超越自己原有的水平,获得新的发展,区域活动如果开展好了,就是一种于以发展幼儿多种能力学习方式。如果组织得不好,就是一种无目的放任自由的游戏活动。要开展好区域活动,让它真正为幼儿学习和发展服务,那教师就要把工作做实,做细,还要持之以恒。

区域活动表面看来是比较散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似乎是在玩,但是在玩的背后却渗透着无穷的教育力量。通过每一次的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幼儿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的发展状况。如面对困难有些幼儿找借口逃避,有些幼儿则坚持尝试,潜移默化中他们从同伴身上获得了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态度。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尽可能创设最佳的教育环境,让幼儿自己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他们的潜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把促进孩子的发展作为我们追求的真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