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观看援鄂抗疫医疗队心得篇一
是医者,更是医学拓荒者。
吴孟超至今坚持在医疗一线,他亲自主刀的手术纪录已经超过1万5千台。无论是年轻时从割胶刀改拿手术刀,还是毅然回国报效祖国,以及创造出中国肝胆外科无数个第一,吴孟超的人生有太多值得书写的部分。
拍吴孟超的医者仁心不难,难的是如何在有限的电影篇幅里不走寻常路。导演谢鸣晓说:“制片人最初把故事梗概交到我手里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头皮有点发麻,这部电影不容易拍,尤其是如何用电影的方式去表现吴老的家国情怀。”
所幸,编剧黄丹抛开了常规的手术台救人套路,他总结了吴孟超一生的奋斗目标是:搞超前的科研,从根本上救治病人。“这也是他医德、医术中的最闪光之处。”
《我是医生》中,吴孟超有句让人过耳不忘的台词:“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一片基础研究的华盖能庇佑更多人”。
电影中,吴孟超想搭建基础研究平台,扩大实验室规模,他希望得意门生赵一涛能随己投身其中。但对外科“一把刀”赵一涛而言,从手术室抽身去实验室,尤其是要致力于当时还被普遍质疑的细胞治疗,他的事业前景不啻于“雾里看花”。
现实中,由于癌症至今并没有攻克,赵一涛的质疑心理曾存于不少人心间。对此,吴孟超的回应是:“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我的手割过橡胶,描过图纸,但自从拿起手术刀后便再没有放下。我已经90多岁了,还能做多长?不知道。我要赶紧把科学院、研究院建好,把平台建好,再培养人才。有人、有平台,基础研究就能开展下去,20年、30年、40年总能解决问题。到那时,我在天上看。”
观看援鄂抗疫医疗队心得篇二
绥芬河口岸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对俄口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后,绥芬河的疫情情况备受关注,截至4月12日,通过莫斯科-符拉迪沃斯托克-绥芬河路线输入黑龙江的新冠肺炎病例已累计达194例。4月12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以下简称“红旗医院”)了解到,为了对抗疫情,4月5日起,红旗医院陆续集结了39名医护人员援助绥芬河市人民医院,其中刚刚驰援鄂归来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倪薪在隔离结束后也第一时间赶往绥芬河进行支援,出发前甚至未来得及与家人见上一面。
4月4日起,经绥芬河口岸入境人数激增,入境人员核酸检测呈阳性者明显增多,4日晚9时,按照省卫健委的要求,红旗医院紧急召集由10名医生、20名护士组成的医疗团队支援绥芬河市疫情防控工作。北青报记者从红旗医院了解到,这只支援绥芬河的队伍包括重症、呼吸、感染、儿科等科室医务人员,主要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家组成,其中还有12名队员曾参与对外支援、红旗医院省级重症集中救治区域中心工作,富有战疫经验。
4月5日上午11时,医疗团队准时出发前往达绥芬河市人民医院开展援助工作。
到达医院后,红旗医院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对已全部腾空的绥芬河市人民医院进行了巡查、完善绥芬河市人民医院感控基础设施,按病情轻重程度分别管理,将绥芬河市人民医院病区重新科学地划分为5个病区。3层病区用于收治疑似病例,4至6层病区用于收治无症状感染者,7层最大病区共有48张床位,用于收治确诊病例。
同时,医疗团队还制定各项管理与工作流程,完成了对讲、监控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脱衣间布置。连夜完成绥芬河市人民医院患者救治和院内感控初期工作目标。并组织红旗医院有实战经验的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对当地和外市县陆续抵达的援助医护人员循环进行隔离、防护、救治等培训。
5日晚11点,腾空改造后的绥芬河市人民医院开始接收新冠肺炎患者,24小时内累计接收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患者98人。
在红旗医院医疗队驰援绥芬河3天后,4月8日,援鄂医疗队队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倪薪也加入到了驰援队伍中。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现任绥芬河市人民医院救治医疗负责人的倪薪在赶赴绥芬河市人民医院支援前刚刚解除隔离,甚至没来得及见家人一面。
倪薪在湖北应城中医院任应城市中医院4到11层新冠肺炎普通治疗组主任,负责7个楼层患者的查房、病情及诊治。与战友们累计参与救治了新冠确诊患者346人,其中重症、危重症的患者83人。实战后的倪薪,根据境外输入患者病例,制定了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绥芬河口岸入境人员转运流程图和绥芬河人民医院新冠肺炎诊疗指导路径。
据悉,截至4月12日,红旗医院累计派出管理人员4人、医护团队33人,共39人援助绥芬河市人民医院。
观看援鄂抗疫医疗队心得篇三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名叫《我是医生》的电影,感触很深。故事主要讲了新冠疫情爆发后,原本为呼吸科主任医生的郑直临危受命,转入重症区全面负责新冠肺炎的收治工作。在病人数量暴增,医疗物资奇缺,甚至连在抗疫一线的医生也感染上病毒的情况下,他们不惧困难,尽心尽力,团结一致,终于迎来了胜利曙光的故事。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郑直在医疗物资紧缺,人心涣散的情况下,对每一位医护人员说的话:"我们每天坚守岗位,为的是什么?因为我们是医生!"就是这么简单朴实却又掷地有声的一句"我们是医生",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体会到了他们坚定的意志与伟大的精神!从事了这个职业,走上了这个岗位,就不惧生死,责无旁贷,他们用坚守让我们敬仰,用热情让人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爱。
每每看到那些"白衣天使"们每天工作到凌晨,只休息一小时不到时,我心里就如被针扎了一般。尽管整个脸部都是被口罩勒出的伤痕,心里还承受着朋友病危、亲人病逝这些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可她们脸上还是保持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给患者以温暖和信心。如果她们不是天使,哪还有谁能配得上呢?
最深深打动我的一幕,是郑直的父母感染新冠肺炎隔离时,与郑直一门之隔的"对话"。郑直用便利贴贴在病房门上,写道:“爸妈,你们要照顾好自己,多吃蔬菜。”夫妇俩见了门上的字,笑着朝郑直点了点头。当郑直又写道:“我以后会经常来看你们的。”夫妻俩却轻轻地摇了摇头。谁不想自己的孩子留在身边照顾自己呢,何况是在那样的情形下,但他的父母却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医生,他有责任与义务要去救助更多的人。
靠手指的比划,眼神的交流,那对孩子的亲情与不舍的深情,深深地融入在父母含情脉脉的眼神中,就是这样一场"无声"的交流,使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滑过脸颊。
就是这样一部普通而又不寻常的电影,令我不止一次笑着流泪,心痛又欣慰。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的来临,医护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终于迎来了回报,全国的确诊、疑似病例全部清零。
经历了这一次疫情,观看了这样一部电影,我不禁为中国而自豪!雄踞东方的狮子,不会因疫情倒下,只会愈战愈勇!
观看援鄂抗疫医疗队心得篇四
4月14日上午,
哈医大一院第一批、第二批
援助湖北医疗队共计205名医疗队员
结束为期14天隔离观察,
与家人团聚。
就在前一晚,
医护工作者再次请缨支援绥芬河,
并在签名簿上按下了庄重的手印。
哈医大一院党委书记、黑龙江省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赵长久表示,哈医大一院援助湖北医疗队有在疫区丰富的作战经验,实现了新冠肺炎重症零病亡。相信在这次龙江保卫战中,一定能打出在武汉的成绩,打出在武汉的威风。
赵长久表示,在龙江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的态势下,哈医大一院人将听从省委省政府安排,以保障龙江人民生命健康为最高目的,做好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