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十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十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9 13:57:04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9 13:57:04     小编:zdfb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活动。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篇一

。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思考、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

在这节《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的是学生的猜想?感知?体验活动。每一个环节都是学生的主动活动为主,在活动中深刻感受“做数学”的乐趣。

在本节课的三个重要环节:理解面积的意义、比较面积的大小、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我分别通过活动体验、观察比较和猜想这三种主要的数学活动来学习这三方面的内容,起到很好的效果,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新理念。

但这节课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在1平方厘米的教学中,在学生猜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后,我出示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并快速地出示课件中“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接着马上就让学生想象用1平方厘米去测量桌面有什么感觉?学生是也可以马上想到1平方分米,但对于1平方分米的理解,学生还是凭着感觉在讲,而没有用对1平方厘米的感知来认识1平方分米,这就是我在出示“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时,没有加以说明,没有让学生有一个消化的过程,使学生没有建立起“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回想试教《面积和面积单位》时,由于对1平方厘米讲得比较清楚,学生就能很快得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在多次试教与正式上课后,我深刻体会到学生是“活”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篇二

讲有“余数除法”时,我让学生先复习了“4×()<9,5×()<43,()里最大能填几”和“8÷4、40÷5”等能整除的竖式计算,为讲新课做好准备。讲新课时,我没有直接讲什么叫有余数的除法,而是先让每个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10根小棍拿出来,我带领他们做分小棍的练习:“有10根小棍,每2根1份,可以分几份?每5根1份,可以分几份?”当然,学生做这道题不困难。接着我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继续分:“每3根1份,可以分几份呢?”学生以为可以分完,可是分到最后,每人手里都剩了一根,这时,他们都发现了“分不完”的情况,于是我才开始讲: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平均分一些东西,不一定都能分完,而且分不完的情况是大量存在的,此时引出了课题,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

在讨论到计算方法时,我抓住几个关键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得出结论。如例1:“有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不少学生知道要用除法计算,可是又觉得9个苹果没有分完,还剩1个,好像用已学过的除法计算解释不通。然而,这正是学生将要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关键之处,我仍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算理,而是启发他们去想:“为什么这道题要用除法计算呢?”学生都愿意自己把这个问题回答出来,于是就都积极地思考起来。想了一会儿,一个学生终于正确地答出:这题是要求9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这样通过讨论,既复习了旧概念,又学了新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在讨论“9÷2”的试商方法时,学生都知道要商4,但对为什么商4的问题,不少人是这样想的:因为放两盘,所以商4。我问:如果书上没有图或者题目中数目很大,怎么办呢?这时,我努力激发他们想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说:你们想想过去学的本领,看哪个同学能够把学过的本领用上。一个学生很快举起手来,说:4乘以2等于8,最接近9。我说:有道理,谁能说得更明确些?黑板上复习的内容就有你们要用的知识。这时一个同学很准确地答出:因为4乘以2等于8,8<9,所以商2。

在讲第二个例题“43÷5”时,我就先放手让每个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然后针对他们出现的错题,组织大家进行分析。例如,一个学生的计算结果是,43除以5商6余13,我问大家:他错在哪儿呢?一个学生说:他的商太小。我问:你怎么一眼就看出他商小了?答:因为他没有取最大的商,13里面还有2个5呢。这样,学生对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我才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做题时一定取最大的商,做完题后要把余数和除数比一比,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方法。这样学生对新知识不仅理解得深,而且记得非常牢。

《倍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在教学中,第一部分我重视学生的感知,通过圈圈画画,让学生在学习了相差关系的基础上进入对倍数关系的学习。第二部分的处理上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因此,我在设计时重视了学生的操作、观察,充分建立直观形象。通过比较黄花朵数与蓝花朵数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使学生初步感知“倍”的含义。

学生能从图中看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但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还是难以理解的。在这里我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用“一份有2朵”,和“8朵能分成这样的几份”来帮助学生探索算法。然后又发展到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是因为这样的表述能更鲜明地表达相比较的两个数与“倍”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加深对“倍”的含义理解。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练习巩固中,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通过练习,巩固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问题用除法解决。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篇三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时间单位时、分、秒,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

1、设疑激情: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在导入时我利用新年到,大家欢天喜地,喜迎午夜新年到了的场景,通过学生们的倒记时导入新课,在旧知和生活经验的影响下,由学生自己引出“秒”,学生初步感受到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揭示课题“秒的认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来。

2、引导探索: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在教学中,我通过七个环节:认识秒针和1秒、体验1秒的长短、1秒的价值、教1分=60秒、体验1分的长短、小结。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感知,激励学生再课堂上认真思考,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个性,学生通过观察,经历了认识角的过程。正是因为有了教师的放手,才有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学生真正会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索秒针的走动情况;组织学生体验1秒与60秒,观察分针走动情况,让学生知道1分=60秒;通过集体活动、合作活动、小组活动形式,多角度感受秒的持续时间。

3、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秒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深刻地感受秒这一时间单位应用的广泛性。练习中,我加入了我们生活中的例子。如:阅读短文《小宇的一天》帮助学生理解,实际是综合考察了学生对时间单位的应用能力。

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

学生学习方法:

1、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钟面,认识秒针与分针、时针的区别;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走动,抽象出1分=60秒。

2、活动实践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体验秒。为了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会用各种方式估测活动的时间,集体活动时我用钟表记时,来看看学生60秒能做些什么事情,加强学生对1分=60秒的认识,从而感知60秒。

3、独立思考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把积极思维、独立思考的方法教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独立思考的机会。如:教学中,认识秒针和1秒、体验1秒的长短、1秒的价值、教学1分=60秒、体验1分的长短、小结,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给学生留出时间想一想,然后再与同桌学生交流,最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说出来。

4、指导学生倾听的方法:我的做法是:课堂上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几个人。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学生往往认为自己的就是正确的,就是最好的,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总想辩解。这时,我就会对学生说:“比一比,看谁最懂得尊敬别人,能安静地听完别人的发言。”这样不仅使急于辩解的同学静下来听,更促进提出不同见解的同学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具体,说完整。同时,让学生明白并不是所有的意见都是正确的。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当在课堂上意见有分歧的时候,我们常常常会留给学生们讨论的时间和空间,有时候会用“大家想不想听听老师的想法”来平息他们之间没有结果的争论。这时候学生往往听得最认真。从整个教学设计来看,我能做到: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到的,我决不设计包办代替。努力设计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地思维。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篇四

时间过得很快很快,从来不停下脚步等待。命运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有我们自己刻画一个人一生的姿态。

花儿总有凋谢的时候,人也如此,要珍惜年少时的时光。我并没有常常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如珍惜宝藏一样,每一秒都是宝藏,而我却浪费在娱乐上。许多人都没有领略“宝藏”的真正含义。

经历了这次期中考试,我才知道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

这次数学,我没有考好,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哎,我只考了72分。我开始自卑,好像天空没有往常的湛蓝,而是一片昏暗。我的心中希望的火苗已被扑灭,我对数学失去了希望。

我好像离开这个竞争的世界,希望没有烦恼,但是失败总是避免不了的,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考验呀!对呀,失败是成功之母,终于有一天,我会走向成功之路的!

此时,我懂了,我懂得要珍惜时间,把空余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六年级学习紧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我又想起了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做一个最好的你》:“……但是成功一向都不容易,许多时候,你得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这篇课文,深深地铭记在我的心里。只要我们努力奋斗,就能获得成功的。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善良的,就跟我们的学习一样,成绩掌控在我们手中,命运由我们改变。

现在,乌云从我的心上飘过,雨过天晴,阳光普照大地,彩虹挂在天边。自卑消失了,自信荡漾在我的心头。

加油!下次努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篇五

《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分数初步认识》单元的开篇课。这次教研活动中,我教学了这一课,颇有感触。

1.力求把数学课堂变成活动的课堂。

开始,我用故事导入新课。让学生先动手分一分苹果,一方面激发兴趣,另一方面巩固平均分的意义,初步感知分数;再让学生说一说半个的表示方法,体验学习分数的重要性;让学生折一折,再次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

2、强调学生对概念建立的理解、感悟过程。

本节课学生对几分之一概念的建立过程,我重点安排了让他们经历:“分——说——折——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实物初步描述出几分之一的含义,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这些是他们自己通过操作、实践得来的,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加深了他们对概念的理解感悟。

3、加强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学生的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1.没有准确估计学生的学习起点。如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平均分苹果,引出一半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就让学生一目了然了。

一般来说,目前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其学习的现实起点往往高于学习的逻辑起点。在该课中,从逻辑起点的角度来看,教材第一次编排分数,学生也是第一次学习,但从现实起点的角度来看,学生在10年左右的成长过程中,已或多或少见过或听说过分数,课堂教学究竟该选择哪一个学习起点进行教学呢?课前我犹豫了再三,采用了该种导入方法,先让学生感知,再让其自主引出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五分之一等;但实际教学中出乎我意料,有的学生不知不觉的认识了五分之二。在教学预设时,只有教师正确估计学生的学习起点,准确把握教学起点;课堂教学中,时时关注学生的这些起点,教师才能占主体地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篇六

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要解决这节课的问题有几个关键:一是口诀的问题;二是竖式的书写问题;三是还有试商的问题。

学生虽然在二年级时已经学过了口诀,但学生经常想不起来乘法口诀,这就导致笔算的速度减慢或者错误。在课前我做了些复习,但在教学中效果不是太明显,不是练一道题两道题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计算能力要在慢慢的练习中习得。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尽管教材中没有概括出计算法则,但学生应形成一个基本的笔算除法的学习策略,知道在做笔算除法时,一般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应有一个合理的演算顺序。因此,教学时,很有必要通过直观操作与笔算竖式相结合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笔算除法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是竖式的书写问题列竖式步骤的问题。如:很多学生对42÷2口算就能算出结果,也有一些学生在假期学了一点竖式除法,也会列竖式解决,但是由于不理解算理,竖式书写的格式不正确,十位和个位的数一起除,不落下来,商的位置不会写。有的干脆写完除号把口算算出的商再写出来就算完了。针对这种现象,我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除法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要让学生说清楚,如2写在了哪一位上?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4又是从哪得来的,它表示什么?使学生理解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个十所以写在十位上,2个20是40所以4也写在了十位上末尾的0可以省略。十位上的数除完再除个位,不能放在一起。

这堂课,我觉得以下四方面自己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一、比较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

二、比较合理的处理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情境图是3月12日植树节,把情境图用呈现给学生,并请学生发表意见。之后,再让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完成竖式计算,初步体验试商的方法。最后出示两题练习巩固试商方法。第二个问题要解决的是调商。学生据题意列式,接着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让学生解说计算的过程,老师板演,通过汇报交流,认识到为什么要调商,怎样调商,突出对算理的理解。

一、二题,商是几?比一比谁试商的速度快?综合强化学生试商和调商的方法;第三题,解决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去探索除数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试商和调商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完全暴露了出来,思维的积极性相当的高,达到了原先设计的效果。

通过课后作业反应,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竖式除法的算理,能用正确的格式来书写。

但也存在不足:

1、在课堂的把握能力上,我虽然有些进步,但和有经验的老师比起来还有很大差距。学生说跑偏了,我不能给予及时的纠正。

2、上课说话不够严谨,随意性大。

3、思想上知道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但没有做到。分析原因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说才能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4、重点强调不到位,有些地方很重要,老师只说了一遍,学生听了,但没有记住。

5、对学生的引导不到位,在讲竖式除法时,需一步一步用规范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老师设计的梯度不合理,不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

总之,这节课我付出了许多,学生收获了很多。有付出才有回报。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篇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这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并为学习千米做准备。被借壳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就是:灵活地去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并合理地安排教学层次,设计教学过程。

课前通过简单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为学习心得长度单位做好铺垫,在用这些长度单位过程中是学生感受到认知上的冲突,用厘米作单位不能量出数学书的厚度,使学生产生学习更小的长度单位的需要和必要性。这样引入新知识的教学,不是为给学生知识而教,而是把知识建立在他们需要的基础上,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时空,解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新知的学习直接导入新的长度单位分米。然后通过测量、在学生尺上只1分米、画1分米长的线段、用手势比划、闭眼想1分米长的、折1分米长的纸条、进而找生活中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里牢固的长度观念,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认识1分米以后,构建新旧知识,使学生明确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然后回应刀客是提出的问题,估计课桌的高让学生在此找到答案。再如,体验1毫米的长,伸出你的手,比划1毫米,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说太小了,只有一张电话卡那么厚这些感觉就说明了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1毫米的初步感受,同事,也体验到毫米的作用,在测量很短小的物体的长度、还当不是整厘米时也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另外,被借壳我还为孩子们提供大量动手操作,组织探索的机会。学生动手亮数学课本方面的长和宽,还有厚度,亮所带纸条和毛线的长度,以及动手画1分米、几毫米的线段,目的都是让孩子们经历了认识分米和毫米的过程。

在练习设计中、我注重新旧知识的练习和发展,设计了将所学长度单位在楼梯上排队的练习,在南郊、整理中强化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也增强了长度单位之间的练习。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设计了小明的日记,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选择正确的长度单位,有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情怀。

回想本节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效果也还不错。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由于是星期一,孩子们的纪律意识比较弱,虽然有客人老师在听课,又是需要大量动手的课,孩子们活跃的个个想一试身手,收也收不住。由此可见我的课堂组织和调控方法上还需不断努力学习。另外,这是一节概念课,内容比较抽象,如果能把多媒体课件用上,直观形象的演示会让这节课更别样了!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篇八

时间过得很快很快,从来不停下脚步等待。命运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有我们自己刻画一个人一生的姿态。

花儿总有凋谢的时候,人也如此,要珍惜年少时的时光。我并没有常常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如珍惜宝藏一样,每一秒都是宝藏,而我却浪费在娱乐上。许多人都没有领略“宝藏”的真正含义。

经历了这次期中考试,我才知道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

这次数学,我没有考好,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哎,我只考了72分。我开始自卑,好像天空没有往常的湛蓝,而是一片昏暗。我的心中希望的火苗已被扑灭,我对数学失去了希望。

我好像离开这个竞争的世界,希望没有烦恼,但是失败总是避免不了的,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考验呀!对呀,失败是成功之母,终于有一天,我会走向成功之路的!

此时,我懂了,我懂得要珍惜时间,把空余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六年级学习紧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我又想起了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做一个最好的你》:“……但是成功一向都不容易,许多时候,你得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这篇课文,深深地铭记在我的心里。只要我们努力奋斗,就能获得成功的。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善良的,就跟我们的学习一样,成绩掌控在我们手中,命运由我们改变。

现在,乌云从我的心上飘过,雨过天晴,阳光普照大地,彩虹挂在天边。自卑消失了,自信荡漾在我的心头。

加油!下次努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篇九

排列与组合这一数学知识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接触,三年级难度又有所提高。排列组合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泛,由于其思维方法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学习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它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好素材。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我在整个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搭配食物”创设情境,引出搭配问题,并以此理解搭配的数学思想。接着,让学生经历“猜一猜,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算一算”整个数学化的过程,来解决“俩件上衣件与三条裤子的搭配问题”,渗透组合思想,发展符号感,并使学生的'思维在整个过程中得到有效地提升。在排列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学生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引发数学思考,比较有序排列与无序排列,使学生体会有序思考的好处——不重复、不遗漏。

在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篇十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的虽然是学生新接触的学习内容,但竖式的书写学生早已不陌生,甚至用竖式的计算有些学生也已掌握,这一内容已经不能够成为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加入进来,可以在完成12×3、23×2、123×2之后,再回到最初的情境中,把12枝彩笔换成18枝彩笔让学生计算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从而可以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层次性,深度性,也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习提示,汇报展示环节不够理想。教师一味地反复强调笔算乘法的方法这一问题,没有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得他们没有被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吸引,失去学习的兴趣,促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而不活跃。

计算教学的算理、算法很重要,学习起来也很枯燥无味。在教学上如果能够设计一些激发学生挑战的形式将会激发他们学习热情。比赛这一形式就是一个好的办法。可以开展口算比赛,比哪个小组算得多且算得准;可以开展口算积分比赛,比哪个小组抢到的口算题最多,并算得准等。

这样补充设计后,教学内容就会充实些,教学难就会深刻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浓厚些,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活跃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