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学校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六篇)

2023年学校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8 16:07:38
2023年学校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六篇)
时间:2023-03-18 16:07:38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学校规章制度的重要性篇一

;

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主讲人:佚名

培训目标:时员工充分认识公司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培训内容:

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体现企业与劳动者在共同劳动,工作中所必须遵守的劳动行为规范的总和.依法制定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的”立法”,是企业规范运行和行使用人权的重要方式之一,企业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和行使好法律赋予的这一权利.聪明的企业都看到了这一点,但实践中还有很多企业并未对此予以重视,认为反正有国家法律,法规,出了事按国家法律,法规处理就行,其不然卖国家法律,法规是大法,不可以针对某个单位的具体情况,而企业的具体是千变万化的.成功的企业多制度其效果是使企业运行平稳,流通,高效,并可基本上防患于未然.俗话说:”不成规矩,何以成方圆”,成功的企业及规章制度,50%更是直接因它而产生.

可以说规章制度的主要功能是:

1. 规范管理, 能使企业经营有序,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2. 制订规则, 能使员工行为合矩,提高管理效率.

它的重要意义是:

制定企业规章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制定企业规章制度是规范指引企业部门工作与职工行为需要.

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完善”劳动合同制”,解决劳动争议不可缺少的有力手段.

加强制定企业的规章制度建设是巩固劳动纪律的需要.

但是要切记,制订规章制度要紧密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并严格依法进行,应做到”合理,合法,全面,具体”,假如规章制度内容有违法内容,不符合法律,法规,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如企业依这些内容管理员工而发生争议,企业的行为将得不到法律的支持,因此必须内容合法.

对制定的规章制度也要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不能制定好后便完事大吉,要根据实际依法不断推陈出新,因为有的条款制定时合法,可能现在已不合法.

2006年公司要求细化管理,从会议制度,培训制度等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制度细化,如行

政事业部规章制度细化是:印章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行文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等.

“无情的制度,有情的管理”,望各位同仁人,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制约并保护自己望各位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品一貌去教育员工,”子帅已正,孰敢不正”,望各位员工,以公司发展为重,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为企业的发展展示自己的才华,去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意思就是说,没有规则(即制度)的约束,人类的行为就会陷入混乱。这样一个朴素而重要的思想,可能没有人会认为它不正确,但它却一直在生活中被人们不应该地忽视了。

何以有如此一说?比如我们历来反对腐败,可是为什么这些年来腐败没能有效遏止?社会学家可能把它归结到官员们的道德水平下降。但是,这只是表象的,真正的原因还是只能到制度里面去找(其实道德本身也是由一系列不成文的制度构成的,道德水平下降即意味着道德作为制度安排对人们的约束能力下降了)。当一个社会中腐败现象蔚然成风,只能说这个社会的制度对腐败行为缺乏约束,仅仅批判腐败官员的职业道德品质而不探求制度本身的缺陷是不可能有明显成效的。经济学家张五常有一句名言:“你要放一个妖艳的女子在我的卧室,又要我对她没有非份之想是不可能的;要我对她没有非份之想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她离开我的卧室。”同样,在一个有利于腐败滋生的制度安排下,要官员们操守道德何其难也!如果有一套制度安排,可以约束官员根本没有腐败的想法,那么我们根本不必辛苦地教导官员们要操守道德。

所以,让大众和公共管理者明白制度的重要性是经济学家的又一个重要责任。

为什么说制度是重要的?因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制度有关。经济学的一条重要原理就是: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而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对一个人产生不同的激励,从而导致他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经济学家sam peltzman的研究可以说明这一点:60年代后期,美国国会通过立法要求生产的汽车必须配备安全带。这项法律旨在提高驾车的安全性,但是它也改变了对人们的激励。安全带法律降低了驾驶员生命面临的危险,导致他们可以更放肆地开车,结果是这些法律减少了每次车祸死亡的人数而增加了车祸次数,净结果是驾驶员死亡人数变动很小而行人死亡人数增加了。

对于公共政策设计人员来说,一项政策是否成功就在于它对人们提供的激励是不是跟预期的效果一样。政策是正式的制度安排,政策的设计实际上就是进行游戏规则的设计,是以制度来激励(约束)人们的行为——这是经济学原理指导政策设计的核心问题。经济学著作浩若烟海,但经济学对于现实最重要的意义恐怕就在这里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制度对政策设计是重要的:制度的改变就是人们行为规则的改变,从而人们行为改变。比如,国家宣布对超生孩子罚款,人们就会少生孩子;国家宣布对科技发明进行重奖,就会有更多的人献身科学研究。

到这里,读者可能会问一个问题:制度本身是如何产生的呢?任何一项制度的产生,都是社会成员相互博弈的结果。社会成员的博弈可能存在无数的均衡,一项制度的确立是其多种可能出现的均衡中成为现实的那一个结果。人们的博弈是随时且无限期地在进行,所以制度本身也不断演变,从而可能形成一个制度演化的路径,它代表了人类生活规则的历史。制度的确立必须是得到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认同,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认同又进一步使制度得到自我强化。比如,如果一个社会50%以上的司机赞同“靠右行”作为交通规则并加以遵守,那么“靠右行”才能作为一条制度被确立,而这条制度的确立将使越来越多的司机遵守“靠右行”,于是这个制度被强化了。

但是要指出,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认同应该理解成社会成员的谈判能力而不是他们的数量。比如一个国家统治者可能是少部分人,但他们掌握政权和暴力机构,从而有更大的谈判能力,因此他们更容易把自己的主张发展成制度。这如同我们在现实中看到,法律作为制度虽由小部分人制定却是非常强硬的,原因在于法律依靠国家暴力机构作为后盾;道德作为制度虽然常常由大众在自由博弈中形成,而其约束力却不如法律有效。这也可以说明,有组织的决策产生的行为将比分散决策产生的行为更具建设性或破坏力。生活中官

员的数量少而百姓数量多,但是百姓怕官,就是因为官员是有组织的,百姓是没有组织的。为什么雇员要成立工会,雇主要成立雇主协会,原因就在于试图增加自己的谈判能力,使己方的行为对谈判局面更具影响力或支配力。为什么贸易保护有损国民福利但仍然会存在,甚至甚嚣尘上?原因是那些从贸易保护中获利的集团容易团结起来向政府施加压力,而被损害的消费者却因为“搭便车”问题不能解决而一团散沙,缺乏谈判能力。

也许我谈得太远了。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制度的重要性。制度于人类的重要性还可以由一个猜想来理解。假设在人类之初的蒙昧状态,人类也没有制度来约束行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那将是“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每个人都努力追求着自己的“幸福”(当然那时的人们并不知道幸福为何物,但他们出于本能会追逐自己的利益),知识的缺乏使他们还没有认识到如何协调相互的利益和行为。正是经过漫长岁月相互残杀、斗争的切肤之痛,人们逐渐认识到行为的交互性而建立起约束人们行为的制度。知识的不断积累成为制度不断改进的动力。是知识和制度使社会秩序得到建立,使人类越来越走向文明。

当人类不断建立起各种制度、不断改变各种制度、不断创新各种制度的时候,各种制度的综合就形成了社会体制。经济体制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体制,它由各种规范经济行为的制度构成。财产权利制度就是这些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种——事实上,财产权利制度常常被看作经济体制的基础。公有的经济体制和私有的经济体制就是这个基础上两大对立的体制。

我们讲制度的重要,最典型地就可以反映到财产权利的重要性上来。1993年诺贝尔奖得主诺思的研究表明,资本主义之所以最早萌芽在荷兰,就是荷兰较欧洲其他地区更早形成了私有财产权利制度。张五常去年在华中理工大学就作了一场《产权为何重要》的精彩演讲。他指出,制度安排的不同将导致收入的分配形式就会改变,从而资源的分配就会改变,随之,经济发展速度和绩效也会改变。

其实经济运行的一切问题最终都可以且应该归结到体制(制度)的问题。我们常常提及人才外流,譬如高级和优秀的人才到国外、到外企等。一些评论说那些离去人们失去了爱国热情、缺乏奉献精神,评论者不知道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是有价的。一个优秀的人才愿意留在国内企业工作,十倍的年薪都不足以将他吸引到国外企业,但是如果是二十倍、三十倍、一百倍呢?人才流失显然并不简单地是一个爱国主义、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的问题,它更与报酬体制相关。又比如中国为什么缺乏企业家精神?我曾看到一本数十万言的专著讨论(中国)企业家精神,但我对它不以为然,因为它没有接触到最深层次的制度问题。企业家精神的缺乏固然与教育、经济等相关,但最大的问题恐怕还是在于我们尚没有一套培育企业家的体制,比如竞争的企业领导体制和与风险责任相对称的报酬体制。中国要培育企业家精神,首先应建立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制度,比如企业家市场制度。再如国有企业改革,我们曾经尝试过许多方法,当逐渐接触深层次问题之后,我们还是必须进行体制创新。

我们希望国家富强,实际上富强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的制度安排1)能够激励人民求富2)能够保证人民有自由求富的权利,我们就会走向富强。“干好干坏一个样”挫伤人民求富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反对平均主义;非法敛取钱财破坏求富的自由权利,所以我们反对贪污腐败。除却战争和自然灾害,贫穷国家之所以贫穷的原因,如果不是因为政策等制度安排挫伤了人民的求富积极性,一定就是它的制度安排没有保证人民自由求富的权利。在中国,目前也还存在着一些妨碍自由求富的制度安排,比如行政过度地介入经济的传统观念和行为,比如地方保护主义,比如国家对某些政治强势的行业(企业)的垄断熟视无睹,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体制创新过程中需要逐渐革掉的。

最后我还想补充几点。其一是制度起源于降低交易成本,有的制度很好,但实行它需要太高的交易成本,它是不可能存在下去的,所以人类许多美好的设计最终还是乌托邦似的构想;其二是制度具有路径依赖,即制度存在自我强化和惯性,我们常常看到,一项制度并不好,但它还是延续下去了。由于搭便车行为,许多制度创新并不总在最佳的时刻进行,而是在那以后,情况非常糟糕终于到大家忍无可忍的时候才进行;甚至,也可能人们“以滥为滥”,谁也没有信心和兴趣去改变这不合理的制度,于是出现制度“锁定”(lock in)效应,最终大家在腐败没落的制度中消亡。人类最初的二十几个文明最后不少都销声匿迹了,与制度锁定不能创新密切相关。记得经济学家汪丁丁说过,当一个民族面临制度锁定效应时,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美国本届大选可谓颇具戏剧场面,当全球都在为此次驴象之争感慨美国的所谓民主之时。许多普通美

国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讲即使美国选举出现了这样的混乱,也不致于像部分国家一样要借助军队、坦克,一套完整的诉讼制度正等着小布什与戈尔,这就是美国。同样是在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李. 艾科卡,通用公司的韦尔奇,却是利用神奇的个人神话拯救并发展了所在的公司。那么制度与人,在管理中孰重孰轻?

制度与人,孰重孰轻?就让我们换个问题来类比,在交通管理中,交规重要还是交警重要?这个问题对驾驶的人而言是十分容易回答的。交规与交警同样重要。当大家正常行驶时,共同维护交规,即保证车辆、人流的通畅。但当发生交通事故,重要路口等事件及位置、交警的灵活指挥作用就得到了体现。所以在管理中,无论是万能论还是象征论。如果脱离具体环境进行分析和讨论都是无意义的。万能与相对视环境与参照物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要研究制度与人在管理中的重要性,除环境之外最要研究的就是两者的指向性。为什么我们举交规、交警的例子大家就很容易认同,而要具体分析我们身边的企业与事情就会喋喋不休。因为交规、交警的安全性指向十分一致,符合了被管理者的需求也达到了管理的目的,即除秩序之外主要是保证行人与车辆的安全,所以驾驶者即使觉得它是严厉的,但是是十分有益的。因此也就愿意接受管理。甚至希望交规更完善一些,制度更详实一些,这样可以减少交警处理问题的随意性与渎职行为。其实管理本身也是这样,无论人治还是法制,只有充分考虑被管理者的心理及理解管理的本质,才能够将指向性调整在一致的水平线上,才能够将管理的效能释放的最大。所以近期推出什么“严管街”、“撞了白撞”等交规,若就规定本身而言觉得过于严厉,甚至不尽人情,但若了解它的指向性,目的还是尊重人、保护人。

制度与人,环境与指向性了解的同时,还必须了解它们分别的状态,这是改善与提高管理水平的根本,管理要研究现状,要结合现状,要调整现状,所以将制度与人放入状态,比脱离状态好理解,好分析。试看下图:

y理论的人x理论的人

适合的制度高效法制

不适合的制度人治重建

我们结合道格拉斯.麦格里格的人性假设,将x理论的人y理论的人放在适合、不适合的制度中去分析,之所以不提好、坏制度。因为我认为制度应无本质上的好、坏之分,只应有合适、不合适之分。那么四个基本要素一结合就会有四种状态。

1.高效

积极的人在适合的制度中,这当然是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此时人在制度中,因“不违法,所以就不存在法”。在现状上表现往往是“无为自治”的景象,所以“无为自治”并不一定是无规则,而是因为人与制度和谐统一,制度无形了,而人有形的,人也就容易被神话。

2.人治

积极的人在不适合的制度中,此时人的主观能动性当得以最大发挥,改造不适合的制度,重建新体制、新秩序,这是时势造就英雄的最佳时机。改革闯将、变革先锋都会成为这个阶段的产物。所以英雄辈出的年代一定不是最佳状态;

3.法制

不积极的人在适合的制度中,制度约束人、改造人、规范人的功能就能得以发挥。这时“不依尺寸、难成方圆”就显得十分有意义;

4.重建

不积极的人在不适合的制度中,这是一个僵化,低效的状态。这个状态不应是调整为目的,推倒重来进行重建、重塑才是良策。

所以我认为当制度与人在状态中就不需要去讨论孰重孰轻,也就是当制度与人这两个词前面有形容词、状语时,研究和讨论才会脱离“先有鸡、先有蛋”的循环论中去。

综上所述,环境、指向性、状态是我们研究制度与人在管理中重要性的三项指标。那么制度与人除了许多不同点,对立性外,它们之间还会有什么关联呢?在实际的工作也生活中,我们研究发现一个了解现状存在问题的测量模型,较好地涵盖了制度与人的关联与互动性。我们常说制度是死的,条条框框,应可称之为标准;而人是可变的,但是在一定环境下有其稳定性,我们可称之为或确认为一种现状,那么两者相差正是我们苦觅的问题所在,这个等式即:

标准—现状=问题

1、当问题=0,说明制度与人十分匹配,可以继续保持制度及人的现有状态;

2.当问题0,说明我们已成功找到现状的问题,这时制度的参照作用就显现出来。人往往容易接受现状,但现状—现状=0问题,所以我们总不觉得现状有问题。这时有个制度,有个标准的重要性是多么的重要。

3.当问题0,说明我们已成功找到制度的问题,此时完善,提高标准就会帮我们重新找到新的现状问题。

如此说来制度与人是相互作用的,是螺旋式上升的一个关联体。它们是可相互促进的,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并且好的作用体应该是运动的,而非静止的,只有发展地看待制度的完善与人的提高,才能把管理的目的抓住。

业制度是维系企业作为独立组织存在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企业制度的只要作用有:

1、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体制基础。

2、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3、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

4、企业制度是对企业功能的规定、是企业的活力之源。

5、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

6、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

企业构成和运行规范:

1、企业的契约制度。是当事者之间的共同意愿,如公司章程等。

2、企业产权制度。规定产权所有者对企业的约束力以及产权的权责利,以规定企业的产权结构和产权变动,它构筑成企业运行的基础平台。

3、企业的智力结构。主要界定出资人与经营者的关系,也是界定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确定对人力资本的激励和约束方式,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行。

4、企业组织机构。也就是确定企业制度的实体形式。

5、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制度往往非常具体,是企业日常经营的重要保障。

6、企业的人格化制度。企业的运行和执行主体都是人。人格化制度是指人在企业中地位、相互关系的界定,包括企业家、管理者与企业的关系,人际关系制度化、人际关系目标化、人际关系契约化、人际关系人性化等等。

企业制度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管理制度主要应解决管理模式选择、管理轴心选择、管理目标选择、管理体制选择、管理手段选择等问题。

一、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

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亲情化管理模式、友情化管理模式、温情化管理模式、随机化管理模式、制度化管理模式

1、亲情化管理模式:一般是家族企业所采用的,在我国法律体制和信用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亲情化管理模式以其很强的内聚力起到较好的管理作用,特别是创业初期,亲情化管理模式是其他管理模式无法替代的。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亲情化模式就应转轨,否则家族内部由于亲情关系会产生很大的内耗,而降低管理效率,甚至解体。

2、友情化管理模式:与亲情化管理模式类似,但友情化管理模式没有家族的血缘纽带,显得更为松散,更易产生内耗。

3、温情化管理模式:温情化管理模式强调管理中的人情化,但人情味过于浓厚导致企业失控。企业在采取温情化管理模式时应完善相应制度,以防止温情泛滥导致企业失控。

4、随机化管理模式:随机化管理模式是指随意性的管理模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民营企业的独裁式管理;一种是受行政干预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独裁式管理由于管理者“拍脑袋决策”产生随意性,而政府干预的国有企业由于政府干预而产生随机性。随机性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应该避免的,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制度来避免随机性,以避免因一时的决策错误而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

5、制度化管理模式:制度化管理模式按照确定的规则来管理企业,这些规则是当事者都认可的,强调责权利的对称。制度化管理模式是成熟企业应采取的管理模式,但在制度中不妨体现一点亲情、友情和温情,以促进企业文化的提升和良好企业氛围的形成。

二、企业管理轴心的选择:

企业管理的五种基本模式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要素管理、知识管理和文化管理中,必须以某个管理方式为目标作为管理工作的轴心,企业管理的轴心有以下几种类型:

1、以生产要素管理为管理轴心。这种管理方式强调对生产要素的管理,这些生产要素包括人、财、物等,设立有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设备及材料管理、技术管理等部门。

2、以经营流程管理为管理轴心。这种方式将整个经营过程划分为不同的环节,重视环节的管理和衔接。一般在经营中以生产线的设置为基础的企业,往往都把流程作为自己的管理轴心,设立材料采供部、生产车间管理部、在库管理部等部门。

3、以质量管理为管理轴心。将跟踪控制产品的质量作为管理的轴心,从原材料进入车间就开始跟踪产品的效用及质量,通过质量控制来实施对企业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在新产品开发量占较大比重的企业,以及产品质量直接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全的企业实行得比较多,例如医药产品生产企业,工艺艺术品生产企业等。

4、以岗位管理为管理轴心。以岗位管理为轴心是将企业的管理内容及管理对象主要体现在对岗位的设计上,对岗位的数量、职责、权力、利益、要求进行确定,然后按岗位择人。人员就岗后必须适应岗位得要求,服从岗位的管理,按岗位的职权利来办理,通过岗位设计将企业的工作设计、薪酬体系、绩效考核组织成科学的管理体系,以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5、以资源管理为管理轴心。企业资源是指企业创造利益的最主要要素,例如服务性企业的最主要资源就是客户资源,其管理轴心就是客户关系管理。以资源管理为管理轴心控制带来企业利益的关键要素,能有效防止管理失控。具体的管理方式有:资源全控方式,将核心资源全部掌握在最高管理者手中;资源分解方式,将资源分解,使得各个分解部分只有合起来才能有效运作;资源高度集中方式,往往体现在财务管理上,通过财权的集中和监控掌握企业的管理核心;资源监控方式,对资源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使资源总是由企业控制;资源垄

断方式,往往体现在对核心技术的垄断上。

三、企业管理体制的选择

企业管理体制的选择是企业管理的最基本框架,包括有母公司与子公司型体制、事业部型体制、分公司体制、矩阵式体制等。其中母公司与子公司型体制中母公司是通过产权控制子公司,而分公司型体制中则是母公司直接参与公司管理。

四、企业管理目标的选择

企业的管理制度往往是围绕着企业的目标而制定的,管理制度应能体现企业的管理目标,对管理目标的选择应处理好以下关系:

1、利润最大化目标和理性化目标的关系。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基本目标,但必须与理性目标协调。理性目标包括生存目标、共赢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等。

2、企业的设计目标与市场认可目标的关系。企业的设计目标必须与市场认可目标协调。例如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进行成本控制和利润控制,并在管理制度中将这种方法制度化。

3、企业目标与非企业目标的关系。企业目标应依据出资人的意愿确定。非企业目标是指企业追求政绩或虚荣目标。

4、企业的规模目标与流动性目标的关系。企业规模目标常常是指固定资产的规模,或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企业的流动性目标是指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大则企业越充满活力,其支付、偿还能力也越强。

5、企业的速度目标与稳定目标的关系。跳跃式发展、快速发展越来越成为现代化企业的主要发展战略,但因摊子铺得太大太快也容易导致管理失控,这是必须处理好速度目标和稳定目标的关系,可以用制度规定企业扩张时应具备的条件,防止管理失控。例如资金条件、后备管理人员条件、员工组织培训条件等等。

五、企业管理的手段

1、技术性手段。

2、利益性手段。

3、契约性手段。

4、社会科学性手段。

六、企业管理组合的选择,要注意六个方面。

1、正常管理与危机管理的有效组合。

2、工作性管理与非工作性管理的有效组合。

3、调动积极性与有效控制的有效组合。

4、有形资产管理与无形资产管理的有限组合。

5、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有效组合。

6、管理模式的组合。

相关热词搜索:;

学校规章制度的重要性篇二

主 讲 人:佚名

培训目标:时员工充分认识公司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培训内容:

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体现企业与劳动者在共同劳动,工作中所必须遵守的劳动行为规范的总和.依法制定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的”立法”,是企业规范运行和行使用人权的重要方式之一,企业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和行使好法律赋予的这一权利.聪明的企业都看到了这一点,但实践中还有很多企业并未对此予以重视,认为反正有国家法律,法规,出了事按国家法律,法规处理就行,其不然卖国家法律,法规是大法,不可以针对某个单位的具体情况,而企业的具体是千变万化的.成功的企业多制度其效果是使企业运行平稳,流通,高效,并可基本上防患于未然.俗话说:”不成规矩,何以成方圆”,成功的企业及规章制度,50%更是直接因它而产生.可以说规章制度的主要功能是: 1.规范管理, 能使企业经营有序,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2.制订规则, 能使员工行为合矩,提高管理效率.它的重要意义是: 制定企业规章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制定企业规章制度是规范指引企业部门工作与职工行为需要.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完善”劳动合同制”,解决劳动争议不可缺少的有力手段.加强制定企业的规章制度建设是巩固劳动纪律的需要.但是要切记,制订规章制度要紧密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并严格依法进行,应做到”合理,合法,全面,具体”,假如规章制度内容有违法内容,不符合法律,法规,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如企业依这些内容管理员工而发生争议,企业的行为将得不到法律的支持,因此必须内容合法.对制定的规章制度也要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不能制定好后便完事大吉,要根据实际依法不断推陈出新,因为有的条款制定时合法,可能现在已不合法.2006年公司要求细化管理,从会议制度,培训制度等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制度细化,如行 政事业部规章制度细化是:印章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行文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等.“无情的制度,有情的管理”,望各位同仁人,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制约并保护自己望各位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品一貌去教育员工,”子帅已正,孰敢不正”,望各位员工,以公司发展为重,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为企业的发展展示自己的才华,去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意思就是说,没有规则(即制度)的约束,人类的行为就会陷入混乱。这样一个朴素而重要的思想,可能没有人会认为它不正确,但它却一直在生活中被人们不应该地忽视了。何以有如此一说?比如我们历来反对腐败,可是为什么这些年来腐败没能有效遏止?社会学家可能把它归结到官员们的道德水平下降。但是,这只是表象的,真正的原因还是只能到制度里面去找(其实道德本身也是由一系列不成文的制度构成的,道德水平下降即意味着道德作为制度安排对人们的约束能力下降了)。当一个社会中腐败现象蔚然成风,只能说这个社会的制度对腐败行为缺乏约束,仅仅批判腐败官员的职业道德品质而不探求制度本身的缺陷是不可能有明显成效的。经济学家张五常有一句名言:“你要放一个妖艳的女子在我的卧室,又要我对她没有非份之想是不可能的;要我对她没有非份之想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她离开我的卧室。”同样,在一个有利于腐败滋生的制度安排下,要官员们操守道德何其难也!如果有一套制度安排,可以约束官员根本没有腐败的想法,那么我们根本不必辛苦地教导官员们要操守道德。所以,让大众和公共管理者明白制度的重要性是经济学家的又一个重要责任。

为什么说制度是重要的?因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制度有关。经济学的一条重要原理就是: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而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对一个人产生不同的激励,从而导致他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经济学家sam peltzman的研究可以说明这一点:60年代后期,美国国会通过立法要求生产的汽车必须配备安全带。这项法律旨在提高驾车的安全性,但是它也改变了对人们的激励。安全带法律降低了驾驶员生命面临的危险,导致他们可以更放肆地开车,结果是这些法律减少了每次车祸死亡的人数而增加了车祸次数,净结果是驾驶员死亡人数变动很小而行人死亡人数增加了。

对于公共政策设计人员来说,一项政策是否成功就在于它对人们提供的激励是不是跟预期的效果一样。政策是正式的制度安排,政策的设计实际上就是进行游戏规则的设计,是以制度来激励(约束)人们的行为——这是经济学原理指导政策设计的核心问题。经济学著作浩若烟海,但经济学对于现实最重要的意义恐怕就在这里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制度对政策设计是重要的:制度的改变就是人们行为规则的改变,从而人们行为改变。比如,国家宣布对超生孩子罚款,人们就会少生孩子;国家宣布对科技发明进行重奖,就会有更多的人献身科学研究。员的数量少而百姓数量多,但是百姓怕官,就是因为官员是有组织的,百姓是没有组织的。为什么雇员要成立工会,雇主要成立雇主协会,原因就在于试图增加自己的谈判能力,使己方的行为对谈判局面更具影响力或支配力。为什么贸易保护有损国民福利但仍然会存在,甚至甚嚣尘上?原因是那些从贸易保护中获利的集团容易团结起来向政府施加压力,而被损害的消费者却因为“搭便车”问题不能解决而一团散沙,缺乏谈判能力。也许我谈得太远了。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制度的重要性。制度于人类的重要性还可以由一个猜想来理解。假设在人类之初的蒙昧状态,人类也没有制度来约束行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那将是“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每个人都努力追求着自己的“幸福”(当然那时的人们并不知道幸福为何物,但他们出于本能会追逐自己的利益),知识的缺乏使他们还没有认识到如何协调相互的利益和行为。正是经过漫长岁月相互残杀、斗争的切肤之痛,人们逐渐认识到行为的交互性而建立起约束人们行为的制度。知识的不断积累成为制度不断改进的动力。是知识和制度使社会秩序得到建立,使人类越来越走向文明。当人类不断建立起各种制度、不断改变各种制度、不断创新各种制度的时候,各种制度的综合就形成了社会体制。经济体制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体制,它由各种规范经济行为的制度构成。财产权利制度就是这些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种——事实上,财产权利制度常常被看作经济体制的基础。公有的经济体制和私有的经济体制就是这个基础上两大对立的体制。

我们讲制度的重要,最典型地就可以反映到财产权利的重要性上来。1993年诺贝尔奖得主诺思的研究表明,资本主义之所以最早萌芽在荷兰,就是荷兰较欧洲其他地区更早形成了私有财产权利制度。张五常去年在华中理工大学就作了一场《产权为何重要》的精彩演讲。他指出,制度安排的不同将导致收入的分配形式就会改变,从而资源的分配就会改变,随之,经济发展速度和绩效也会改变。

其实经济运行的一切问题最终都可以且应该归结到体制(制度)的问题。我们常常提及人才外流,譬如高级和优秀的人才到国外、到外企等。一些评论说那些离去人们失去了爱国热情、缺乏奉献精神,评论者不知道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是有价的。一个优秀的人才愿意留在国内企业工作,十倍的年薪都不足以将他吸引到国外企业,但是如果是二十倍、三十倍、一百倍呢?人才流失显然并不简单地是一个爱国主义、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的问题,它更与报酬体制相关。又比如中国为什么缺乏企业家精神?我曾看到一本数十万言的专著讨论(中国)企业家精神,但我对它不以为然,因为它没有接触到最深层次的制度问题。企业家精神的缺乏固然与教育、经济等相关,但最大的问题恐怕还是在于我们尚没有一套培育企业家的体制,比如竞争的企业领导体制和与风险责任相对称的报酬体制。中国要培育企业家精神,首先应建立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制度,比如企业家市场制度。再如国有企业改革,我们曾经尝试过许多方法,当逐渐接触深层次问题之后,我们还是必须进行体制创新。

我们希望国家富强,实际上富强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的制度安排1)能够激励人民求富2)能够保证人民有自由求富的权利,我们就会走向富强。“干好干坏一个样”挫伤人民求富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反对平均主义;非法敛取钱财破坏求富的自由权利,所以我们反对贪污腐败。除却战争和自然灾害,贫穷国家之所以贫穷的原因,如果不是因为政策等制度安排挫伤了人民的求富积极性,一定就是它的制度安排没有保证人民自由求富的权利。在中国,目前也还存在着一些妨碍自由求富的制度安排,比如行政过度地介入经济的传统观念和行为,比如地方保护主义,比如国家对某些政治强势的行业(企业)的垄断熟视无睹,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体制创新过程中需要逐渐革掉的。

制度与人,孰重孰轻?就让我们换个问题来类比,在交通管理中,交规重要还是交警重要?这个问题对驾驶的人而言是十分容易回答的。交规与交警同样重要。当大家正常行驶时,共同维护交规,即保证车辆、人流的通畅。但当发生交通事故,重要路口等事件及位置、交警的灵活指挥作用就得到了体现。所以在管理中,无论是万能论还是象征论。如果脱离具体环境进行分析和讨论都是无意义的。万能与相对视环境与参照物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不积极的人在不适合的制度中,这是一个僵化,低效的状态。这个状态不应是调整为目的,推倒重来进行重建、重塑才是良策。

所以我认为当制度与人在状态中就不需要去讨论孰重孰轻,也就是当制度与人这两个词前面有形容词、状语时,研究和讨论才会脱离“先有鸡、先有蛋”的循环论中去。

标准—现状=问题

1、当问题=0,说明制度与人十分匹配,可以继续保持制度及人的现有状态; 2.当问题0,说明我们已成功找到现状的问题,这时制度的参照作用就显现出来。人往往容易接受现状,但现状—现状=0问题,所以我们总不觉得现状有问题。这时有个制度,有个标准的重要性是多么的重要。3.当问题0,说明我们已成功找到制度的问题,此时完善,提高标准就会帮我们重新找到新的现状问题。

如此说来制度与人是相互作用的,是螺旋式上升的一个关联体。它们是可相互促进的,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并且好的作用体应该是运动的,而非静止的,只有发展地看待制度的完善与人的提高,才能把管理的目的抓住。

1、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体制基础。

2、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3、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

4、企业制度是对企业功能的规定、是企业的活力之源。

5、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篇二:规章制度的意义

规章制度的意义 公司制度是公司赖以生存的体制基础。

公司制度是公司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公司制度是公司员工的行为准则。公司制度是对公司功能的规定、是公司的活力之源。

公司制度是公司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

公司制度是公司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

常言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实说的就是公司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在我们的工作当中应该无处不有。

不一样。所以说任何事都必须有一个标准,让所有的人围绕着一个标准去做,所做的过程及结果都是一样,这才是真正的管理。

章制度实现非人化管理,就会产生3方面的好处。首先,把智慧凝结下来。其次,解放了经营者。最后,实现规范化运作,抑制了人为因素。

正常秩序。它体现的是企业所有者、管理者的意志。

制度的管理,企业是不能更好更大生存发展的。因此,规章制度既保障企业的利益,也保障职工的利益。

如果从后一个观点来看问题,我们就可以支持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了。

在公司实施规章制度前,还应当有一个必须的程序,也就是今天给员工培训的目的,也就是“告知”。

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实际上,轮流分粥就是七个人总结经验教训后订出的一项制度。

到提高效益和公平、公正之目的。

一、简述什么是制度?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制度是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的讲,它们是为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以及其他劳动管理规定。

有统一的标准可供参考,可以自己明了自己工作需要达到的标准,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的度量,自己可以发现差距,有自我培训发展的动力和标准。

三、如何实现制度化管理?

一个国家的管理靠法制,一个单位的管理靠制度,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但是在一个单位要真正实现制度化管理,抓好队伍建设,实现各项工作的突破,是要有一定的开创力。就如何实施好制度化管理,谈几点看法。

1、要想实现制度化管理,必须从领导班子抓起

制度,是实现制度化管理的关键,也是各项工作全面上升的关键。

2、要想实现制度化管理,必须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 制度是规则,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因此制度首先要让大家了解和认可,否则,就是一纸空文。有的单位制度制定的不少,可是单位成员却说不清楚,甚至有的制度制定时考虑不周全,在实践中无法执行;有的制度空洞无物,脱离实际情况,还有的制度自身相互矛盾,这样的制度是一点也不起作用的。要想使规章制度真正发挥作用,首先要让单位全体成员都认可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必要性,要使这些制度深入人心。

3、要实现制度化管理,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在一个单位,只有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还不够,还必须建立与这配套的相应的考核制度。考核是检验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评价规章制度是否合理可行和便于操作的方法。同时考核工作也需要规范,也要建立制度,而且必须是更具操作性和标准化。在考核的过程中绝不能走过场,流于形式,而是应该把考核细化、量化,并建立档案,使各项规章制度的考核真正落到实处,不漏过一个管理和考核对象。单位上下都认真遵守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每个人既是制度执行者,同时又是别人执行制度的监督者,使单位上下形成一个制度管理的立体网络。由于有了考核这个监督机制,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制度管理的作用,从而确保其他工作的全面进步。

4、要实现制度化管理,必须不能放松思想政治工作。毛泽东曾经说过:“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现制度化管理,必须有一整套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保证,在制度酝酿、协商、起草和讨论过程中,我们就应注意充分听取、广泛收集单位成员的意见,集中全体成员的智慧,尊重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并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于各项工作的始终。实行严格的规章制度后,必然会有部分成员感到不适应,甚至牢骚满腹,这就需要我们有实事求是行之有效,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做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既坚持制度的标准不变,消除他们的疑虑,化解他们的不满,使他们从抵制执行制度到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同时我们也应把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使单位上下所有成员都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种必须遵守执行的制度,同时人们也把关心单位成员生活、活跃成员工作气氛当作活的思想政治来抓,使他们在工作之余能得到必要的心理慰籍,出现困难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他们就会感到无时不在的关怀,而自觉工作和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由些可见,始终坚持政治工作领先,思想工作领先的原则,是实现制度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的保证。

办公室

二○一二年十一月篇四: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大成(常州)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黄志敏 企业的规章制度是由企业依一定的民主程序制定的,体现企业与劳动者在共同劳动、工作中所必须遵守的劳动行为规范的总和。从本质上讲,企业规章制度属于行为规范的范畴,其效力及于企业各部门及与企业形成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企业规章制度应当具有明示性、合法性,并由此产生对行为的指导性。1995年1月1日正式颁布的《劳动法》直接规定了企业的规章制度在调整劳动合同关系方面的法律地位。该法颁布施行十三年来,规章制度建设并未得到企业应有的重视。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将逼迫企业正确地认识企业的规章制度。2008年以来,我为很多民、侨、台、外资企业讲过劳动合同法,发现,很多企业忽视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常常是发生问题后才制定制度,制定时又对企业经营中各部门、各岗位的职、权、责预见性不足,发生问题时,现有制度中往往又缺乏相应的执行依据与执行程序,进而直接表现为企业治理中“人治”的情况比较严重、规章制度的惩罚色彩与补救色彩较严重,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差等特点。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思想上对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制定企业规章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主体建设的目标,公司法等一系列关于“企业主体”的法律从宏观的层面上规范了企业的组织与行为,如何在微观上建立企业的组织行为架构,有必要制定企业规章,使现代企业制度中已经法律化的权利义务在实践中更具有可操作性,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项尤为复杂重要的工作。决策层与管理层的分工,职、权、责的划分,章程的细化,赖于企业的规章制度来体现、实施和保障。

二、制定企业规章制度是规范、指引企业部门工作与职工行为的需要。规章制度所具有的明确性、稳定性的特点有助于规范企业内部各组织、部门、员工的行为,使人人各司其职,各尽其守。一个好的规章制度体现了职、权、责的统一,能够充分调动企业部门、人员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商鞅立法度而秦国大治体现了法律制度的重要。企业的规范治理,同样应当减少“人治”,管理行为应当依据规章制度作出,被管理者的行为亦应当依据规章制度。

企业应当通过入职培训,使企业的员工明确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分工配合,明确岗位职责,知悉哪些可以为,哪些禁止为,哪些鼓励为。员工在熟悉了企业规章制度后,才能目标明确,行为统一,形成完整的企业文化,并在员工身上体现企业精神。

三、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完善“劳动合同制”,解决劳动争议不可缺少的有力手段。

劳动合同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规范了企业人才、职工的合理、有序流动,成为处理劳动争议的基本制度。然而劳动争议的复杂多样性,仅靠劳动合同并不足以调整,需要借助企业规章制度才能处理解决。劳动法立法之初就考虑到企业规章制度在处理劳动争议时的不可替代性,在总则部分第四章直接规定了企业劳动制度中规定职工权利、义务的合法性,在第三章劳动合同部分又直接规定了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是解决与劳动者合同的依据。缺乏了规章制度、用劳动合同处理争议就会力不从心。

四、加强制定企业的规章制度建设是巩固劳动纪律的需要。

劳动纪律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劳动规则和秩序。劳动纪律制度化不完善是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反过来又影响了劳动纪律作用的发挥。我们知道,劳动纪律有助于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然而很多企业大会小会讲劳动纪律,但制度化的劳动纪律却欠缺得很,或者虽然有了,但缺乏可操作性,使得劳动纪律的执行大打折扣,表现为无法可依的情况较为突出。要改变这一现状,充分发挥劳动纪律在提高生产力方面的作用,就有必要加强企业的规章制度建设。

五、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是《劳动法》规定的义务。

劳动法的宗旨是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劳动法立法中直接把用人单位应当建立企业规章制度作为一项义务予以规定,并要求在规章制度中应当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总之,企业应当充份认识到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加强企业规章的制度化

企业规章制度有什么作用

1、规章制度首先是应用于标准化管理。即制度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管理等。这样说起来比较空泛。比如:有着全面完善的规章制度,公司内部员工工作积极性可以得到广泛调动,因为不会出现有人干的工作少而拿到和平日经常加班的同事一样多的薪金待遇;这也是出于人力资源的考虑,员工最注重的因素——发展和公平。公平就是靠制度来体现的。

2、有些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应用于标杆管理。即制度中明确指出公司的发展目标,指出面向此标准所要做到的项目。

3、规章制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政策应对。比如发改委要求的项目基金的申报材料中,有一项就是公司政策及管理制度,必须有着非常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才可能申请到国家的项目基金支持。同理,许多项目竞标也都需企业提供本公司的规章。这是考核标准之一。

(1)保障企业合法有序地运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劳资纠纷;

(2)保障企业的运作有序化、规范化,降低企业经营运作成本。

(5)劳动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补充完善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

18世纪末期,英国政府决定把犯了罪的英国人统统发配到澳洲去。

一些私人船主承包了从英国往澳洲大规模运送犯人的工作。英国政府实行的办法是以上船的犯人数支付船主费用。当时那些运送犯人的船只大多是由一些很破旧的货船改装的,船上设备简陋,没有什么医疗药品,更没有医生。船主为了牟取暴利,尽可能地多装人,使得船上条件更加恶劣。一旦船只离了岸,船主按人数拿到了政府的钱,对于这些人是否能远涉重洋活着到达澳洲就不管不问了。有些船主为了降低费用,甚至故意断水断食。3年以后,英国政府发现:运往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达12%,其中最严重的一艘船上424个犯人中死了158人,死亡率高达37%。英国政府花费了大笔资金,却没达到大批移民的目的。英国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每一艘船上都派一名政府官员监督,再派名医生负责犯人的医疗—卫生,同时对犯人在船上的生活标准做了硬性规定。但是,死亡率不仅没有降下来,有的船上的监督官员和医生竟然也不明不白地死了。原来一些船主为了贪图暴利,便贿赂官员,如果官员不同流合污就把他们扔到大洋里喂鱼了。政府支出了监督费用,却照常死人。

政府又采取了新办法。把船主都召集起来进行教育培训,提出改变制度: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数为准计算报酬,不论你在英国上船装多少人,到了澳洲上岸的时候清点人数后再支付报酬。

问题迎刃而解。船主主动请医生跟船,在船上准备药品,改善生活,尽可能地让每一个上船的人都健康地到达澳洲。因为在船上死掉一个人就意味着减少一份收入。

自从实行上岸计数的办法以后,船上的死亡率降到了1%以下。有些运载几百人的船只,经过几个月的航行竟然没有一人死亡。这就是规章制度的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真正起到作用的规矩看来也需要实践的证明。

学校规章制度的重要性篇三

【关键词】自我修养 道德修养 大学生 自我价值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一 自我修养的含义

修养是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修养主要的是自我修养。自我修养能提高人生的质量,也决定事业的成败;通过自我修养既有利于个体人格的健全,同时也折射出社会文明的程度。自我修养是指一个人按照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经过学习、磨练、涵养和陶冶的工夫,为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在各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是实现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指个人道德修养能力的培养和自我道德完善的过程。

自我修养包括自我道德教育、自我道德锻炼和自我道德改造等各个过程。它是个人道德活动中的重要方面。现代社会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有:思想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审美修养,心理修养。自我修养是指一个人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经过学习、磨炼、涵养和陶冶的功夫,为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在各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

二 大学生与自我修养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在校大学生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练就健康的体魄,更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一)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自我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它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这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马克思主义的修养观

(一)自我道德修养的根本问题。

自我道德修养的根本问题,就是按什么标准来修养的问题,伦理学上,又叫做道德理想。人们往往把所谓道德上“完善的”典范,当作人们的道德理想。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道德理想有着鲜明的阶级性。理想人格是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最集中的体现。判断一种道德理想是否进步,是以其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否起促进作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有利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标准的。

(二)马克思主义修养观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修养观的实质是两种道德观的斗争。两种道德观的长期斗争,在道德修养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自觉性在道德修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没有这种自觉性,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修养。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加强对自己主观世界的改造,是以自觉的思想道德修养作为显著标志的,它集中体现为完美理想人格的塑造。

(三)马克思主义修养观的修养原则。

自我道德修养与实践相结合是无产阶级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革命实践和道德修养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强调要在革命实践中进行修养,唯一的原因就是只有实践才能够使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意志和品质,才能使道德教育呈现出实效性。

四 大学生提高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一)伟大事业要求大学生加强自我修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事业。大学生只有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成才,把自己造就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大学生要加强自我修养,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在现阶段,大学生进行自我修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强调要在革命实践中进行修养,唯一的原因就是只有实践才能够使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意志和品质,才能使道德教育呈现出实效性。1,能够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适应时代要求。2,能够抵御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更快地发展。3 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自己的人格。

强国,就必须自觉、认真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方向严格要求自己,必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守社会公德,还应以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来激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认真学习理论,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越彻底,认识越正确,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就越高,在修养实践中的盲目性就越少,就能及时地识别错误倾向,少走弯路,免遭挫折。修养要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方向努力,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深刻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须认真学习党的文件,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当前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必须认真学好必修和选修的思想教育课程(即德育课)。还必须认真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学方面有关的知识如伦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社会学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等学科。只有理论上的坚定,才能有行动上的坚定,才不致于随波逐流,附和错误潮流。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思想品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学会如何做人,培养高尚的情操。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以先进人物作为楷模,就会不断激励自己向更高的思想境界攀登。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很有道理的。学习先进人物,可以从历史上学习,也可以从现实中涌现出来的大量英雄人物身上吸取高贵的品质,更要注意学习身边先进典型的精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特别是同龄人的先进业迹更发人深省。因为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差异不大,主要是努力程度的不同。

是可贵的,是一种较高的思想品德修养境界的表现。

(五)思想品德修养同学习遵守校纪、校规相结合

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修养,主要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通过理论的学习,能动地指导修养,通过实践,检验修养的效果。而法律、法规,则是从理论、实践的结合上去指导人们进行思想、意识行为的修养,是对人们偏轨行为的制约。大学生在学校里,应该认真学习,模范地贯彻执行学校所制定的一切规章制度。因为这些规章制度是密切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而具体地贯彻执行法律、法规的行为准则,是保证高校贯彻执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需要,是促使大学生沿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方向健康成长的需要。

思想品德修养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要使自己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就必须善于总结提高,很下功夫。思想品德修养,贵在自觉,贵在实践,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和途径探析

作者:艾美芳

摘要: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当今高校管理工作的新课题。本文探讨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涵、必要性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更新教育人才观念,营造文化环境,健全机构体系,实施自我管理指导等途径,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008-02 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转型加快,新形势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通过合理的途径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成为当今高校管理工作的新课题。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涵

大学生自我管理,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大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包括对个人或学生群体进行约束和控制。具体说来就是发挥大学生个体或群体的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调控、自我开发、自我激励,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以及个体素质提升的活动过程。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一是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习是学生的首要职责,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是自主、有效地完成学习过程,达到学习目标。这包括制定契合个人实际的学习目标,有序实施学习计划并讲究学习策略,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学习方式等。二是生活方面的自我管理。学会生活是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的前提。加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安排日常生活事务,时间管理、金钱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等。三是社会活动方面的管理。大学自由支配的时间多,可以组织和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大学时期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大学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会宣泄和释放内心的压力,遇到心理问题能够正确认识并寻求解决方法,及时处置心理问题,防患于未然,从而确保健康成长。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一是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社会,知识、信息和人才的竞争十分激烈,需要一大批能够独立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和自我意识的人。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熟练地参与社会活动等,这关系到我国社会今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当前高等教育呈现出大众化、国际化、后勤化的新特征,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大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家庭出身、生活习惯、思想道德等呈现多样化;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作为国家未来人才的大学生成为国家进军国际的主力军;高校的后勤化改革使集中管理弱化,校园氛围淡化,为了确保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注意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自主性,让其树立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成才的观念。

而能尽快完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三、目前大学生自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大学生自我管理参与程度不高。学生自律委员会、学生会等组织缺乏教师、管理人员的有力支持,在学校管理中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校方和管理人员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信任,认为大学生精力有限,其任务就是学习,自我管理会影响学习;学校提供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途径和项目很有限,一些大学还没有成立大学生自我管理委会等机构。部分大学生对于自我管理持怀疑态度,自我管理的参与意识不强。

二是目前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表现在自我认识不足,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以及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竞争压力、情感困惑等问题,难以调整心理,容易产生焦虑、悲观、暴躁、离群等心理问题;学习目标模糊,没有计划性,面对大量的自由时间不知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沉溺于网络聊天、谈情说爱等事情,背离了大学生的正常生活轨道;还有大学生生活方式不健康,生活不规律,养成了睡懒觉、熬夜、长时间上网等不良生活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差等问题也较突出,这些都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途径

一是更新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以学校或以学校的管理者为中心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置身于管理之外,容易导致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管理。因此,高校应转变教育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明确学生作为高校管理的主体地位,制度上坚持科学民主和依法管理,保障学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管理者由单一的管理身份转向多重身份,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教育管理者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促进学生的民主参与,实现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二是营造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文化环境。要始终把学生作为教育管理活动过程中的主体,积极为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营造宽松的文化氛围环境。首先,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建立各类型大学生社团、开展各层级文化体育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将自我管理的意识植入到学生的意识中并深入到大学生的日程生活中去,营造自由宽松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其次,鼓励和组织大学生参与学校、班级、宿舍管理等规章制度的制定,积极制定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实施办法,吸纳学生参与学校和学生事务的民主管理。在引导规范大学生行为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学校管理活动的认同感,把外部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

三是健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机构体系。构建以班级、学生会、社团、研究会、党团组织、网络媒体等多维一体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组织体系,并建立完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运作机制,这是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保障。首先,围绕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建设自我管理组织,如宿舍管理组织、教室管理组织、班集体活动组织等,从学习、生活到集体活动实行全面位、全天候的管理。其次,组织学生社团组织,如学生会、团委、研究会、志愿服务等组织,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同时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第三,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通过网络建立自我管理组织,培养学生利用新媒体和社会各种资源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五年一次的执政党代表大会,无疑是中国政治生活一件大事。十八大进入筹备期,意味一系列准备随之启动,这其中包括思想准备、理论准备组织准备和舆论准备。这次十八大主要抓的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

四级党委换届,属组织层面准备。作风和形象事关执政党的威信,选举中体现清正廉洁、风清气正,并向各地派出考察组,加强对选举程序的监督。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喜迎十八大”,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要做到听话、干事、出活。这句话是原国家教育部部长、工程院院长周济在与清华大学学生交流时讲的人生感悟。这六个字语言简单却内涵丰富,听话是前提,干事是基础,出活是目标。

一是听话,听组织的话、听领导的话,服从安排,把交办的事情听进去。二是干事,把组织、领导安排的事办好。做到三多,多学习,向书本学、向经验学、向领导学,以用促学,以学带用,做到学用两促进、两提高;多投入,以时间精力换目标达成,自觉加班加点完成工作任务;多主动,主动地做一些基础性的事,思考哪些事没有办、哪些事要抓紧办。

三是出活,我们要审慎地工作,创造性地工作,把工作任务完成得漂亮,做出特色。

通过对党十八大的重要内容的学习,使我脑海中对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们当代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人中知识较丰富、思想较敏锐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大学生党员有事共产党员群体中的高素质、高文化、最年轻、最活跃的部分,我们的职业定位就是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的职业责任就是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将来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大学时人生的关键阶段,因为大学是人一生中最后一次又机会系统性的接受教育和建立知识基础,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可以不断修正自我的成长历程,所以在学生的人生起步和发展阶段,在大家的心灵世界中打下一个亮丽的底色,让学生认识和感受生活的真善美、体验丰富的精神生活、养成健康向上的积极人生态度。

开放是胸怀,也是战略。我们要养成高瞻远瞩的视野、兼容并包的气度、海纳百川的胸襟。社会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社会,社会中既有阳光的一面,又有阴暗的一面。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而鞠躬尽瘁、奋斗不息;要抵挡不良诱惑,敢于同腐败铺张浪费等丑恶现象做斗争;要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学习的各种规章制度。

十八大启示我们:协同是路径,也是基石。协同创新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

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思想。协同,不只是单纯的科研组织形式,更是科研创新的全新形态;不只是实现创新的路径,更是创造成果的基石。一方面,要坚持整体协同,加强校内分散于不同学科、不同部门的资源整合力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围绕“青年”和“政治”这两个关键要素,以青少年研究院为平台,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形成集成优势。另一方面,要坚持多元协同,加强与兄弟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政府组织以及国际间的深度合作,构建协同创新长效机制,实现稳定持续创新。

一、强化理论武装,进一步坚定政治理想信念。

二、提高认识,大力改善工作作风。

三、注重以人为本,进一步深入为人民服务。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力量,我们不能辜负多年来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培养和教育;大学生,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为以后投身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浪潮中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大学生,要牢固树立清正廉洁的思想作风和行为习惯,为报效国家,服务人民做好思想准备;大学生,要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丰富知识和扎实的本领,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共奋斗、为国家做贡献;大学生是未来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知识的传播、运输和创作者,这在一定上,需要大学生廉洁自律,修身育德;要培养公仆意识,提升忧患意识,增强参与意识。

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承载新的梦想,我们要以实际行动保持纯洁性,迎接十八大,为实现“乘势而上再突破,激情奋斗创大业,坚定不移地向着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迈进”的宏伟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规章制度的重要性篇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制度。国家要有法律法规制度,以此约束公民的行为,树立价值标准;对于我们企业来说,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律”。首先,规章制度能够保障公司管理的有序化、规范化,最大程度的降低运营成本;其次,规章制度可以防止管理的任意性,充分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它也是规范员工行为的规则,建立评判对错的价值标准,规范职业道德,使公司与员工双方的利益得以保障。

每个人首先有他的社会性,而成为一个企业的员工,职业身份和职业操守是第一位的。我们的每一个规章制度都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管理特点和企业文化来制定的。它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和控制,而是为了实现管理的公平性,使企业和员工始终保持在同一价值标准内,为了同一目标努力,实现双方更好的可持续的发展。我们的每一个规章制度都是建立在一视同仁的基础上,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每位员工都应严格遵守和执行,这也是一个员工具有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表现。

作为新员工,初入一个陌生的职场环境,学习和执行规章制度尤为重要。它是让你全面了解一个公司最直接的途径和手段。它不仅仅是向你陈述公司的价值观,了解企业文化,同时让你更直观更清晰的了解在公司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能够帮助你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迅速地融入团队,愉快地开展工作。

作为入职后的老员工,认真学习和遵守规章制度,可以明晰工作流程和工作权限,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和高效,减少和避免工作的错误性。遵守工作程序,也能充分保护员工个人的利益。同时,提升自身职业化,促进与企业的共同成长与发展。

作为公司管理层,要想更好的管理和领导员工,不仅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更应该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做好监督和监管工作,指导、引导、纠正员工的行为,提高团队凝聚力,保证团队稳定性,提升团队竞争力。

规章制度是公司经营的准绳和纪律,具有必须服从的约束力,也就是说制度是严肃的。公司每一项制度的推行、实施都有赖于每一位员工的努力。我们倡导人性化的管理,因此,规章制度在建立建设过程中,也会随着工作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更新与完善,使之更具有推行性,更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虽然我们的制度具有约束性,但更需要大家自觉遵守和执行,任何无视或违反制度的行为,都要根据性质和情节受到程度不同处理,同时,公司也欢迎每位员工积极为公司的发展建言善策,为公司提出可行性管理措施的行为,也会受到嘉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管理的公平和公正,公司才能更加健康有序稳健的发展。

孟子曾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在日常生活中,“规范”和“制度”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都会有它的规章制度。

提到规章制度,我们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关于罚款的规章制度,这样想就太狭隘了。其实我们的规章制度还包括了每个部门和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运行规范和运行流程等。提到规章制度,我们很多员工都会想到被人管理,受人约束。都觉得很无赖,为什么要选择遵守规章制度,可能有的员工认为我是不想被罚款或是不想失去这份工作,其实这样的想法都是非常错误的。

我们只有遵守规章制度、尊重规章制度,我们才能够学到规章制度,我们也只有学到规章制度,才能够利用规章制度来管理别人,才能够让别人支持我们的规章制度。

所有将军都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所有的企业家都是从员工里面走出来的。今天我们都羡慕我们的经理、厂长、总监、副总和李懂。但和他们在一起工作中走出来的,为什么有的一直没有进步,甚至有的已经下岗了。同样的工作环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规章制度就像马路上的警察和电子眼,当每位司机在马路上一遇到警察和电子眼时就会想,怎么这么讨厌,到处都是警察和电子眼。当我们一塞车时就会想到这警察跑到哪里去了。大家可想而知,如果路面上没有警察和电子眼。自己的车想怎么开就怎么开,爱飙车就爱飙车,想必路面上一定会瘫痪,车祸将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加。后果将可想而知。

所以说,作为企业中的一员,做为一名员工,不论你是谁,都应该严格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个人的职业素质,企业才能做大做强。公司才能长期健康的发展,作为一个员工就能长期、稳定的享受这份薪水。

只有当我们都有心去遵守规章制度与流程,才能够去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规章制度与流程; 只有当我们主动的去学习了规章制度与流程,才能够写出对应的规章制度与流程; 只有当我们能够写出规章制度和流程时,我们才会利用我们的规章制度与流程; 只有当我们会利用规章制度与规范流程之后,才能够去管理别人。才能够证明你已经学到了更多的管理知识。

只有当你学到更多的管理知识的时候,我相信你的职位将有所提升;

当你的职位有所提升后我相信你的薪水才会提高。当你的薪水提高后,相信你的生活才会发生改变。

由此可见,我们大家应该遵守我们的规章制度,通过学到我们的规章制度之后来改变我们的职位提高我们的薪水。

一、企业规章制度的定义

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也称为内部劳动规则,是企业内部的“法律”。

二、企业规章制度的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这条司法解释实际上赋予了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以类似于法律的效力。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有助于企业实现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企业发展的可靠保证。

四、企业规章制度的作用

企业的规章制度对于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树立企业的形象,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企业规章制度的作用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章制度首先是应用于标准化管理。

制度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管理等。企业如果建立了全面、完善的规章制度,公司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得到广泛调动,企业的各项工作就能够顺利开展,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不断得到提高。公平就是靠制度来体现的,效率也是靠制度来促进的,效益是靠制度来提高的。

2、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得到合作伙伴的信任,容易赢得商业机会(买产品先要看设备,做生意先要看制度)。

3、企业规章制度有法律的补充作用。

企业的规章制度不仅是公司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基础和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依据。鉴于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从属关系,由于国家法律法规对企业管理的有关事项一般缺乏十分详尽的规定,事实上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在劳动管理中可以起到类似于法律的效力。因而用人单位的合法的规章制度在此起到了补充法律规定的用。

4、规章制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政策应对。

比如发改委要求的项目基金的申报材料中,有一项就是公司政策及管理制度,必须有着非常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才可能申请到国家的项目基金支持。同理,许多项目竞标也都需企业提供本公司的规章制度,并将其作为考核企业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企业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的关系 我认为:企业的规章制度与企业的工作流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规章制度可以转化为工作流程,工作流程也可以转化为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告诉你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工作流程是告诉你怎样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规章制度则重于防范(防止员工犯错); 工作流程则重于培训(教育员工成长)。

以上是对规章制度的一些肤浅的见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校规章制度的重要性篇五

企业规章制度有什么作用

1、规章制度首先是应用于标准化管理。即制度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管理等。这样说起来比较空泛。比如:有着全面完善的规章制度,公司内部员工工作积极性可以得到广泛调动,因为不会出现有人干的工作少而拿到和平日经常加班的同事一样多的薪金待遇;这也是出于人力资源的考虑,员工最注重的因素——发展和公平。公平就是靠制度来体现的。

2、有些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应用于标杆管理。即制度中明确指出公司的发展目标,指出面向此标准所要做到的项目。

3、规章制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政策应对。比如发改委要求的项目基金的申报材料中,有一项就是公司政策及管理制度,必须有着非常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才可能申请到国家的项目基金支持。同理,许多项目竞标也都需企业提供本公司的规章。这是考核标准之一。

4、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得到合作伙伴的信任,容易赢得商业机会。

企业规章制度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1)保障企业合法有序地运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劳资纠纷;

(2)保障企业的运作有序化、规范化,降低企业经营运作成本。

(5)劳动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补充完善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

因此,订立一个比较完善、合法、理性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一个完善而规范的企业内部制度,可以建立健康而良好管理秩序,不仅是对企业形象的一种宣传,同时也因其中所包含员工的行为规范及员工的责权利,对规范企业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规章制度的作用

18世纪末期,英国政府决定把犯了罪的英国人统统发配到澳洲去。

一些私人船主承包了从英国往澳洲大规模运送犯人的工作。英国政府实行的办法是以上船的犯人数支付船主费用。当时那些运送犯人的船只大多是由一些很破旧的货船改装的,船上设备简陋,没有什么医疗药品,更没有医生。船主为了牟取暴利,尽可能地多装人,使得船上条件更加恶劣。一旦船只离了岸,船主按人数拿到了政府的钱,对于这些人是否能远涉重洋活着到达澳洲就不管不问了。有些船主为了降低费用,甚至故意断水断食。3年以后,英国政府发现:运往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达12%,其中最严重的一艘船上424个犯人中死了158人,死亡率高达37%。英国政府花费了大笔资金,却没达到大批移民的目的。

英国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每一艘船上都派一名政府官员监督,再派名医生负责犯人的医疗—卫生,同时对犯人在船上的生活标准做了硬性规定。但是,死亡率不仅没有降下来,有的船上的监督官员和医生竟然也不明不白地死了。原来一些船主为了贪图暴利,便贿赂官员,如果官员不同流合污就把他们扔到大洋里喂鱼了。政府支出了监督费用,却照常死人。

政府又采取了新办法。把船主都召集起来进行教育培训,提出改变制度: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数为准计算报酬,不论你在英国上船装多少人,到了澳洲上岸的时候清点人数后再支付报酬。

问题迎刃而解。船主主动请医生跟船,在船上准备药品,改善生活,尽可能地让每一个上船的人都健康地到达澳洲。因为在船上死掉一个人就意味着减少一份收入。

自从实行上岸计数的办法以后,船上的死亡率降到了1%以下。有些运载几百人的船只,经过几个月的航行竟然没有一人死亡。这就是规章制度的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真正起到作用的规矩看来也需要实践的证明。

主 讲 人:佚名

培训目标:时员工充分认识公司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培训内容:

政事业部规章制度细化是:印章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行文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等.“无情的制度,有情的管理”,望各位同仁人,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制约并保护自己望各位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品一貌去教育员工,”子帅已正,孰敢不正”,望各位员工,以公司发展为重,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为企业的发展展示自己的才华,去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意思就是说,没有规则(即制度)的约束,人类的行为就会陷入混乱。这样一个朴素而重要的思想,可能没有人会认为它不正确,但它却一直在生活中被人们不应该地忽视了。

何以有如此一说?比如我们历来反对腐败,可是为什么这些年来腐败没能有效遏止?社会学家可能把它归结到官员们的道德水平下降。但是,这只是表象的,真正的原因还是只能到制度里面去找(其实道德本身也是由一系列不成文的制度构成的,道德水平下降即意味着道德作为制度安排对人们的约束能力下降了)。当一个社会中腐败现象蔚然成风,只能说这个社会的制度对腐败行为缺乏约束,仅仅批判腐败官员的职业道德品质而不探求制度本身的缺陷是不可能有明显成效的。经济学家张五常有一句名言:“你要放一个妖艳的女子在我的卧室,又要我对她没有非份之想是不可能的;要我对她没有非份之想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她离开我的卧室。”同样,在一个有利于腐败滋生的制度安排下,要官员们操守道德何其难也!如果有一套制度安排,可以约束官员根本没有腐败的想法,那么我们根本不必辛苦地教导官员们要操守道德。所以,让大众和公共管理者明白制度的重要性是经济学家的又一个重要责任。

为什么说制度是重要的?因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制度有关。经济学的一条重要原理就是: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而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对一个人产生不同的激励,从而导致他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经济学家sam peltzman的研究可以说明这一点:60年代后期,美国国会通过立法要求生产的汽车必须配备安全带。这项法律旨在提高驾车的安全性,但是它也改变了对人们的激励。安全带法律降低了驾驶员生命面临的危险,导致他们可以更放肆地开车,结果是这些法律减少了每次车祸死亡的人数而增加了车祸次数,净结果是驾驶员死亡人数变动很小而行人死亡人数增加了。

对于公共政策设计人员来说,一项政策是否成功就在于它对人们提供的激励是不是跟预期的效果一样。政策是正式的制度安排,政策的设计实际上就是进行游戏规则的设计,是以制度来激励(约束)人们的行为——这是经济学原理指导政策设计的核心问题。经济学著作浩若烟海,但经济学对于现实最重要的意义恐怕就在这里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制度对政策设计是重要的:制度的改变就是人们行为规则的改变,从而人们行为改变。比如,国家宣布对超生孩子罚款,人们就会少生孩子;国家宣布对科技发明进行重奖,就会有更多的人献身科学研究。

到这里,读者可能会问一个问题:制度本身是如何产生的呢?任何一项制度的产生,都是社会成员相互博弈的结果。社会成员的博弈可能存在无数的均衡,一项制度的确立是其多种可能出现的均衡中成为现实的那一个结果。人们的博弈是随时且无限期地在进行,所以制度本身也不断演变,从而可能形成一个制度演化的路径,它代表了人类生活规则的历史。制度的确立必须是得到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认同,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认同又进一步使制度得到自我强化。比如,如果一个社会50%以上的司机赞同“靠右行”作为交通规则并加以遵守,那么“靠右行”才能作为一条制度被确立,而这条制度的确立将使越来越多的司机遵守“靠右行”,于是这个制度被强化了。

员的数量少而百姓数量多,但是百姓怕官,就是因为官员是有组织的,百姓是没有组织的。为什么雇员要成立工会,雇主要成立雇主协会,原因就在于试图增加自己的谈判能力,使己方的行为对谈判局面更具影响力或支配力。为什么贸易保护有损国民福利但仍然会存在,甚至甚嚣尘上?原因是那些从贸易保护中获利的集团容易团结起来向政府施加压力,而被损害的消费者却因为“搭便车”问题不能解决而一团散沙,缺乏谈判能力。

也许我谈得太远了。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制度的重要性。制度于人类的重要性还可以由一个猜想来理解。假设在人类之初的蒙昧状态,人类也没有制度来约束行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那将是“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每个人都努力追求着自己的“幸福”(当然那时的人们并不知道幸福为何物,但他们出于本能会追逐自己的利益),知识的缺乏使他们还没有认识到如何协调相互的利益和行为。正是经过漫长岁月相互残杀、斗争的切肤之痛,人们逐渐认识到行为的交互性而建立起约束人们行为的制度。知识的不断积累成为制度不断改进的动力。是知识和制度使社会秩序得到建立,使人类越来越走向文明。

当人类不断建立起各种制度、不断改变各种制度、不断创新各种制度的时候,各种制度的综合就形成了社会体制。经济体制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体制,它由各种规范经济行为的制度构成。财产权利制度就是这些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种——事实上,财产权利制度常常被看作经济体制的基础。公有的经济体制和私有的经济体制就是这个基础上两大对立的体制。

我们讲制度的重要,最典型地就可以反映到财产权利的重要性上来。1993年诺贝尔奖得主诺思的研究表明,资本主义之所以最早萌芽在荷兰,就是荷兰较欧洲其他地区更早形成了私有财产权利制度。张五常去年在华中理工大学就作了一场《产权为何重要》的精彩演讲。他指出,制度安排的不同将导致收入的分配形式就会改变,从而资源的分配就会改变,随之,经济发展速度和绩效也会改变。

其实经济运行的一切问题最终都可以且应该归结到体制(制度)的问题。我们常常提及人才外流,譬如高级和优秀的人才到国外、到外企等。一些评论说那些离去人们失去了爱国热情、缺乏奉献精神,评论者不知道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是有价的。一个优秀的人才愿意留在国内企业工作,十倍的年薪都不足以将他吸引到国外企业,但是如果是二十倍、三十倍、一百倍呢?人才流失显然并不简单地是一个爱国主义、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的问题,它更与报酬体制相关。又比如中国为什么缺乏企业家精神?我曾看到一本数十万言的专著讨论(中国)企业家精神,但我对它不以为然,因为它没有接触到最深层次的制度问题。企业家精神的缺乏固然与教育、经济等相关,但最大的问题恐怕还是在于我们尚没有一套培育企业家的体制,比如竞争的企业领导体制和与风险责任相对称的报酬体制。中国要培育企业家精神,首先应建立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制度,比如企业家市场制度。再如国有企业改革,我们曾经尝试过许多方法,当逐渐接触深层次问题之后,我们还是必须进行体制创新。

制度与人,孰重孰轻?就让我们换个问题来类比,在交通管理中,交规重要还是交警重要?这个问题对驾驶的人而言是十分容易回答的。交规与交警同样重要。当大家正常行驶时,共同维护交规,即保证车辆、人流的通畅。但当发生交通事故,重要路口等事件及位置、交警的灵活指挥作用就得到了体现。所以在管理中,无论是万能论还是象征论。如果脱离具体环境进行分析和讨论都是无意义的。万能与相对视环境与参照物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y理论的人 x理论的人

适合的制度 高 效 法 制

不适合的制度 人 治 重 建

不积极的人在不适合的制度中,这是一个僵化,低效的状态。这个状态不应是调整为目的,推倒重来进行重建、重塑才是良策。

所以我认为当制度与人在状态中就不需要去讨论孰重孰轻,也就是当制度与人这两个词前面有形容词、状语时,研究和讨论才会脱离“先有鸡、先有蛋”的循环论中去。

标准—现状=问题

2.当问题0,说明我们已成功找到现状的问题,这时制度的参照作用就显现出来。人往往容易接受现状,但现状—现状=0问题,所以我们总不觉得现状有问题。这时有个制度,有个标准的重要性是多么的重要。3.当问题0,说明我们已成功找到制度的问题,此时完善,提高标准就会帮我们重新找到新的现状问题。

如此说来制度与人是相互作用的,是螺旋式上升的一个关联体。它们是可相互促进的,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并且好的作用体应该是运动的,而非静止的,只有发展地看待制度的完善与人的提高,才能把管理的目的抓住。

1、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体制基础。

2、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3、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

4、企业制度是对企业功能的规定、是企业的活力之源。 5、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

一个企业若要想正常运转,不仅需要企业管理者细心掌舵而且还要有一整套正规化、行之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作为基本保障。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体现的就是制度的重要性。

制度,最大的作用是在于维持企业内部的秩序。制度本身是一种规范和约束,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力,那么企业内部则自乱,导致管理者有操不完的心、生不完的气,到头来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大量琐碎的事。如果把员工招聘、人事调动、薪金福利、考勤值班、绩效管理等企业常态事务用制度的形式加以说明,在由各个部门负责落实,管理者自然可以腾出时间来考虑企业的发展大局。

中小企业用正规化的制度进行管理,看似不讲情面,但对于维持整个团队的良性运转却能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要求员工做到的管理者必须先做到,管理者按制度办事没有商量,下属自然对制度有敬畏之心,不敢轻易越轨。

用制度管人,就要给制度以最大的权威性,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的约束可以让企业的每个调整到最佳的工作状态,还能体现公平原则,让制度说话,管理者才能从常态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更重要的工作。

规章制度可以使重复的流程简单化,节省企业大量的资源和成本,正规化制度是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的集中体现,是企业良性运转的最有效工具,因此一个企业必须要有一套个性正规化的制度才能做到制度管人,有理可依。

学校规章制度的重要性篇六

主 讲 人:佚名

培训目标:时员工充分认识公司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培训内容:

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体现企业与劳动者在共同劳动,工作中所必须遵守的劳动行为规范的总和.依法制定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的”立法”,是企业规范运行和行使用人权的重要方式之一,企业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和行使好法律赋予的这一权利.聪明的企业都看到了这一点,但实践中还有很多企业并未对此予以重视,认为反正有国家法律,法规,出了事按国家法律,法规处理就行,其不然卖国家法律,法规是大法,不可以针对某个单位的具体情况,而企业的具体是千变万化的.成功的企业多制度其效果是使企业运行平稳,流通,高效,并可基本上防患于未然.俗话说:”不成规矩,何以成方圆”,成功的企业及规章制度,50%更是直接因它而产生.可以说规章制度的主要功能是: 1.规范管理, 能使企业经营有序,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2.制订规则, 能使员工行为合矩,提高管理效率.它的重要意义是: 制定企业规章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制定企业规章制度是规范指引企业部门工作与职工行为需要.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完善”劳动合同制”,解决劳动争议不可缺少的有力手段.加强制定企业的规章制度建设是巩固劳动纪律的需要.但是要切记,制订规章制度要紧密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并严格依法进行,应做到”合理,合法,全面,具体”,假如规章制度内容有违法内容,不符合法律,法规,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如企业依这些内容管理员工而发生争议,企业的行为将得不到法律的支持,因此必须内容合法.对制定的规章制度也要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不能制定好后便完事大吉,要根据实际依法不断推陈出新,因为有的条款制定时合法,可能现在已不合法.2006年公司要求细化管理,从会议制度,培训制度等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制度细化,如行 政事业部规章制度细化是:印章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行文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等.“无情的制度,有情的管理”,望各位同仁人,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制约并保护自己望各位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品一貌去教育员工,”子帅已正,孰敢不正”,望各位员工,以公司发展为重,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为企业的发展展示自己的才华,去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意思就是说,没有规则(即制度)的约束,人类的行为就会陷入混乱。这样一个朴素而重要的思想,可能没有人会认为它不正确,但它却一直在生活中被人们不应该地忽视了。何以有如此一说?比如我们历来反对腐败,可是为什么这些年来腐败没能有效遏止?社会学家可能把它归结到官员们的道德水平下降。但是,这只是表象的,真正的原因还是只能到制度里面去找(其实道德本身也是由一系列不成文的制度构成的,道德水平下降即意味着道德作为制度安排对人们的约束能力下降了)。当一个社会中腐败现象蔚然成风,只能说这个社会的制度对腐败行为缺乏约束,仅仅批判腐败官员的职业道德品质而不探求制度本身的缺陷是不可能有明显成效的。经济学家张五常有一句名言:“你要放一个妖艳的女子在我的卧室,又要我对她没有非份之想是不可能的;要我对她没有非份之想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她离开我的卧室。”同样,在一个有利于腐败滋生的制度安排下,要官员们操守道德何其难也!如果有一套制度安排,可以约束官员根本没有腐败的想法,那么我们根本不必辛苦地教导官员们要操守道德。所以,让大众和公共管理者明白制度的重要性是经济学家的又一个重要责任。

为什么说制度是重要的?因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制度有关。经济学的一条重要原理就是: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而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对一个人产生不同的激励,从而导致他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经济学家sam peltzman的研究可以说明这一点:60年代后期,美国国会通过立法要求生产的汽车必须配备安全带。这项法律旨在提高驾车的安全性,但是它也改变了对人们的激励。安全带法律降低了驾驶员生命面临的危险,导致他们可以更放肆地开车,结果是这些法律减少了每次车祸死亡的人数而增加了车祸次数,净结果是驾驶员死亡人数变动很小而行人死亡人数增加了。

对于公共政策设计人员来说,一项政策是否成功就在于它对人们提供的激励是不是跟预期的效果一样。政策是正式的制度安排,政策的设计实际上就是进行游戏规则的设计,是以制度来激励(约束)人们的行为——这是经济学原理指导政策设计的核心问题。经济学著作浩若烟海,但经济学对于现实最重要的意义恐怕就在这里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制度对政策设计是重要的:制度的改变就是人们行为规则的改变,从而人们行为改变。比如,国家宣布对超生孩子罚款,人们就会少生孩子;国家宣布对科技发明进行重奖,就会有更多的人献身科学研究。员的数量少而百姓数量多,但是百姓怕官,就是因为官员是有组织的,百姓是没有组织的。为什么雇员要成立工会,雇主要成立雇主协会,原因就在于试图增加自己的谈判能力,使己方的行为对谈判局面更具影响力或支配力。为什么贸易保护有损国民福利但仍然会存在,甚至甚嚣尘上?原因是那些从贸易保护中获利的集团容易团结起来向政府施加压力,而被损害的消费者却因为“搭便车”问题不能解决而一团散沙,缺乏谈判能力。也许我谈得太远了。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制度的重要性。制度于人类的重要性还可以由一个猜想来理解。假设在人类之初的蒙昧状态,人类也没有制度来约束行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那将是“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每个人都努力追求着自己的“幸福”(当然那时的人们并不知道幸福为何物,但他们出于本能会追逐自己的利益),知识的缺乏使他们还没有认识到如何协调相互的利益和行为。正是经过漫长岁月相互残杀、斗争的切肤之痛,人们逐渐认识到行为的交互性而建立起约束人们行为的制度。知识的不断积累成为制度不断改进的动力。是知识和制度使社会秩序得到建立,使人类越来越走向文明。当人类不断建立起各种制度、不断改变各种制度、不断创新各种制度的时候,各种制度的综合就形成了社会体制。经济体制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体制,它由各种规范经济行为的制度构成。财产权利制度就是这些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种——事实上,财产权利制度常常被看作经济体制的基础。公有的经济体制和私有的经济体制就是这个基础上两大对立的体制。

我们讲制度的重要,最典型地就可以反映到财产权利的重要性上来。1993年诺贝尔奖得主诺思的研究表明,资本主义之所以最早萌芽在荷兰,就是荷兰较欧洲其他地区更早形成了私有财产权利制度。张五常去年在华中理工大学就作了一场《产权为何重要》的精彩演讲。他指出,制度安排的不同将导致收入的分配形式就会改变,从而资源的分配就会改变,随之,经济发展速度和绩效也会改变。

其实经济运行的一切问题最终都可以且应该归结到体制(制度)的问题。我们常常提及人才外流,譬如高级和优秀的人才到国外、到外企等。一些评论说那些离去人们失去了爱国热情、缺乏奉献精神,评论者不知道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是有价的。一个优秀的人才愿意留在国内企业工作,十倍的年薪都不足以将他吸引到国外企业,但是如果是二十倍、三十倍、一百倍呢?人才流失显然并不简单地是一个爱国主义、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的问题,它更与报酬体制相关。又比如中国为什么缺乏企业家精神?我曾看到一本数十万言的专著讨论(中国)企业家精神,但我对它不以为然,因为它没有接触到最深层次的制度问题。企业家精神的缺乏固然与教育、经济等相关,但最大的问题恐怕还是在于我们尚没有一套培育企业家的体制,比如竞争的企业领导体制和与风险责任相对称的报酬体制。中国要培育企业家精神,首先应建立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制度,比如企业家市场制度。再如国有企业改革,我们曾经尝试过许多方法,当逐渐接触深层次问题之后,我们还是必须进行体制创新。

我们希望国家富强,实际上富强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的制度安排1)能够激励人民求富2)能够保证人民有自由求富的权利,我们就会走向富强。“干好干坏一个样”挫伤人民求富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反对平均主义;非法敛取钱财破坏求富的自由权利,所以我们反对贪污腐败。除却战争和自然灾害,贫穷国家之所以贫穷的原因,如果不是因为政策等制度安排挫伤了人民的求富积极性,一定就是它的制度安排没有保证人民自由求富的权利。在中国,目前也还存在着一些妨碍自由求富的制度安排,比如行政过度地介入经济的传统观念和行为,比如地方保护主义,比如国家对某些政治强势的行业(企业)的垄断熟视无睹,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体制创新过程中需要逐渐革掉的。

制度与人,孰重孰轻?就让我们换个问题来类比,在交通管理中,交规重要还是交警重要?这个问题对驾驶的人而言是十分容易回答的。交规与交警同样重要。当大家正常行驶时,共同维护交规,即保证车辆、人流的通畅。但当发生交通事故,重要路口等事件及位置、交警的灵活指挥作用就得到了体现。所以在管理中,无论是万能论还是象征论。如果脱离具体环境进行分析和讨论都是无意义的。万能与相对视环境与参照物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不积极的人在不适合的制度中,这是一个僵化,低效的状态。这个状态不应是调整为目的,推倒重来进行重建、重塑才是良策。

所以我认为当制度与人在状态中就不需要去讨论孰重孰轻,也就是当制度与人这两个词前面有形容词、状语时,研究和讨论才会脱离“先有鸡、先有蛋”的循环论中去。

标准—现状=问题

1、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体制基础。

2、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3、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

4、企业制度是对企业功能的规定、是企业的活力之源。

企业制度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我们行业的规则、条文,规矩也就是游戏规则:比如下象棋和下围棋。没有游戏规则就没办下。规矩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项羽力能扛鼎,勇冠三军,却因为过分自大、刚愎自用,最终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而越国大夫范蠡深知自我约束的重要性,在灭吴之后,并不邀功请赏,反而急流勇退,告老还乡,经商贩马,以享余年。由此可见:人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还要学会自我约束或接受来自外界的约束,才能实现双赢。不仅赢得个性的发展,更有智慧上的收获。

国不可一日无法,党不可一日无纪,家不可一日无规,企业不可一日无制度。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也称为内部劳动规则,是企业内部的“法律”。

地位。对我们企业来说,也是同样如此。好的制度能够使员工积极工作,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不好的制度能够使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降低,阻碍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和不断修改、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形成适应员工、适应企业、适应社会的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有助于企业实现科学管理,提高劳

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企业发展的可靠保证。

规章制度在我们的工作当中应该无处不有。小到个人职

责,大到公司规章,应该随处可见。特别是我们在工作中如若没有一个规范和标准的话,你的责、权、就没有办法量化,就没有你价值的体现,同样一件事,若有不同的人去做,所做的过程及结果肯定是不一样。所以说任何事都必须有一个标准,让所有的人围绕着一个标准去做,所做的过程及结果都是一样,这才是真正的管理。

为什么要讲规章制度呢?因为企业大了机会也多了,同 时,问题也多了,“人”的因素也会越来越多。用规章制度实现非人化管理,就会产生三方面的好处。首先,把智慧凝结下来。其次,解放了经营者。最后,实现规范化运作,抑制了人为因素。

从狭窄思维出发,可以认为规章制度是管职工的,但从更长远的眼光看,缺乏必要的、合理的规章制度的管理,企业是不能生存发展的。因此,规章制度既保障企业的利益,也保障职工的利益。如果从后一个观点来看问题,我们就可以支持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了。

有一个故事,说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可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实际上,轮流分粥就是七个人总结经验教训后订出的一项制度。通过此故事得出一个结论: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说不同的制度会导致不同的后果。可见一个好的规章制度不但能化解集团内部矛盾,更重要的是把集体智慧凝结下来,达到提高效益和公平、公正之目的。

等于包庇纵容违章者。最终会造成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降低效能,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进而演变成违法的问题。因此,每一个企业都要形成良好的规章制度文化,在内部控制中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作为用人单位加强劳动管理,保障职

l、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是法律、法规的延伸和具体化。

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权是法律赋予企业的用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规定,遵守劳动纪律是公民的一项义务。《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劳动者应当遵守劳动纪律。制定和实施内部劳动规章制度,是企业在其自主权限内用规范化、制度化的方法对劳动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行为,是企业行使用工自主权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规章制度也称为“企业内部法”,是相关法律、法规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延伸。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企业应当追究法律责任。职工与企业因执行规章制度发生争议,应当依法定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处理。

2、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有利于保证生产和经营的安全有

效。

企业制定规章制度主要是规范内部的生产经营和劳动

管理,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各项活动规范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经营的发展,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生产或经营的正常秩序,企业有权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职工采取某些处理措施,从而有利于保证企业有序生产或经营。

3、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有利于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企业依法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对

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如有关劳动过程中安全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社会保险待遇,员工福利,休息日,年休假,女工产假等内容。因此,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有利于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4、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有利于避免用人单位的任意行事。

企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使职工在劳动过程中有了共

同的行为规范,对于职工的劳动有了统一的衡量标准,如工资与劳动报酬的确定,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保障措施,员工培训,劳动纪律,岗位职责、职工上岗标准,职 工奖惩规定等,有利于避免用人单位对职工的不公平对待。

综上所述,企业规章制度在一个企业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简述什么是制度?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制度是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的讲,它们是为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以及其他劳动管理规定。

有统一的标准可供参考,可以自己明了自己工作需要达到的标准,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的度量,自己可以发现差距,有自我培训发展的动力和标准。

三、

如何实现制度化管理?

一个国家的管理靠法制,一个单位的管理靠制度,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但是在一个单位要真正实现制度化管理,抓好队伍建设,实现各项工作的突破,是要有一定的开创力。就如何实施好制度化管理,谈几点看法。

1、要想实现制度化管理,必须从领导班子抓起

制度,是实现制度化管理的关键,也是各项工作全面上升的关键。

2、要想实现制度化管理,必须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

制度是规则,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因此制度首先要让大家了解和认可,否则,就是一纸空文。有的单位制度制定的不少,可是单位成员却说不清楚,甚至有的制度制定时考虑不周全,在实践中无法执行;有的制度空洞无物,脱离实际情况,还有的制度自身相互矛盾,这样的制度是一点也不起作用的。要想使规章制度真正发挥作用,首先要让单位全体成员都认可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必要性,要使这些制度深入人心。

3、要实现制度化管理,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在一个单位,只有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还不够,还必须建立与这配套的相应的考核制度。考核是检验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评价规章制度是否合理可行和便于操作的方法。同时考核工作也需要规范,也要建立制度,而且必须是更具操作性和标准化。在考核的过程中绝不能走过场,流于形式,而是应该把考核细化、量化,并建立档案,使各项规章制度的考核真正落到实处,不漏过一个管理和考核对象。单位上下都认真遵守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每个人既是制度执行者,同时又是别人执行制度的监督者,使单位上下形成一个制度管理的立体网络。由于有了考核这个监督机制,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制度管理的作用,从而确保其他工作的全面进步。

4、要实现制度化管理,必须不能放松思想政治工作。 毛泽东曾经说过:“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现制度化管理,必须有一整套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保证,在制度酝酿、协商、起草和讨论过程中,我们就应注意充分听取、广泛收集单位成员的意见,集中全体成员的智慧,尊重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并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于各项工作的始终。实行严格的规章制度后,必然会有部分成员感到不适应,甚至牢骚满腹,这就需要我们有实事求是行之有效,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做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既坚持制度的标准不变,消除他们的疑虑,化解他们的不满,使他们从抵制执行制度到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同时我们也应把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使单位上下所有成员都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种必须遵守执行的制度,同时人们也把关心单位成员生活、活跃成员工作气氛当作活的思想政治来抓,使他们在工作之余能得到必要的心理慰籍,出现困难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他们就会感到无时不在的关怀,而自觉工作和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由些可见,始终坚持政治工作领先,思想工作领先的原则,是实现制度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的保证。

办公室

规章制度的意义

公司制度是公司赖以生存的体制基础。

公司制度是公司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公司制度是公司员工的行为准则。公司制度是对公司功能的规定、是公司的活力之源。

公司制度是公司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

公司制度是公司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

常言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实说的就是公司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在我们的工作当中应该无处不有。

不一样。所以说任何事都必须有一个标准,让所有的人围绕着一个标准去做,所做的过程及结果都是一样,这才是真正的管理。

章制度实现非人化管理,就会产生3方面的好处。首先,把智慧凝结下来。其次,解放了经营者。最后,实现规范化运作,抑制了人为因素。

公司的规章制度是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它的作用是规范公司所有员工的行为,维护公司经营过程的 正常秩序。它体现的是企业所有者、管理者的意志。

制度的管理,企业是不能更好更大生存发展的。因此,规章制度既保障企业的利益,也保障职工的利益。

如果从后一个观点来看问题,我们就可以支持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了。在公司实施规章制度前,还应当有一个必须的程序,也就是今天给员工培训的目的,也就是“告知”。

好,也给你记上一笔,作为对你考核的一个依据。

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实际上,轮流分粥就是七个人总结经验教训后订出的一项制度。

企业规章制度有什么作用

1、规章制度首先是应用于标准化管理。即制度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管理等。这样说起来比较空泛。比如:有着全面完善的规章制度,公司内部员工工作积极性可以得到广泛调动,因为不会出现有人干的工作少而拿到和平日经常加班的同事一样多的薪金待遇;这也是出于人力资源的考虑,员工最注重的因素——发展和公平。公平就是靠制度来体现的。

2、有些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应用于标杆管理。即制度中明确指出公司的发展目标,指出面向此标准所要做到的项目。

3、规章制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政策应对。比如发改委要求的项目基金的申报材料中,有一项就是公司政策及管理制度,必须有着非常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才可能申请到国家的项目基金支持。同理,许多项目竞标也都需企业提供本公司的规章。这是考核标准之一。

(1)保障企业合法有序地运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劳资纠纷;

(2)保障企业的运作有序化、规范化,降低企业经营运作成本。

(5)劳动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补充完善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

因此,订立一个比较完善、合法、理性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一个完善而规范的企业内部制度,可以建立健康而良好管理秩序,不仅是对企业形象的一种宣传,同时也因其中所包含员工的行为规范及员工的责权利,对规范企业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规章制度的作用

18世纪末期,英国政府决定把犯了罪的英国人统统发配到澳洲去。

一些私人船主承包了从英国往澳洲大规模运送犯人的工作。英国政府实行的办法是以上船的犯人数支付船主费用。当时那些运送犯人的船只大多是由一些很破旧的货船改装的,船上设备简陋,没有什么医疗药品,更没有医生。船主为了牟取暴利,尽可能地多装人,使得船上条件更加恶劣。一旦船只离了岸,船主按人数拿到了政府的钱,对于这些人是否能远涉重洋活着到达澳洲就不管不问了。有些船主为了降低费用,甚至故意断水断食。3年以后,英国政府发现:运往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达12%,其中最严重的一艘船上424个犯人中死了158人,死亡率高达37%。英国政府花费了大笔资金,却没达到大批移民的目的。英国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每一艘船上都派一名政府官员监督,再派名医生负责犯人的医疗—卫生,同时对犯人在船上的生活标准做了硬性规定。但是,死亡率不仅没有降下来,有的船上的监督官员和医生竟然也不明不白地死了。原来一些船主为了贪图暴利,便贿赂官员,如果官员不同流合污就把他们扔到大洋里喂鱼了。政府支出了监督费用,却照常死人。政府又采取了新办法。把船主都召集起来进行教育培训,提出改变制度: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数为准计算报酬,不论你在英国上船装多少人,到了澳洲上岸的时候清点人数后再支付报酬。

问题迎刃而解。船主主动请医生跟船,在船上准备药品,改善生活,尽可能地让每一个上船的人都健康地到达澳洲。因为在船上死掉一个人就意味着减少一份收入。自从实行上岸计数的办法以后,船上的死亡率降到了1%以下。有些运载几百人的船只,经过几个月的航行竟然没有一人死亡。这就是规章制度的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真正起到作用的规矩看来也需要实践的证明。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