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3篇)

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8 12:51:48
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3篇)
时间:2023-03-18 12:51:48     小编:zdfb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怎样写计划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计划应该怎么制定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篇一

认真贯彻执行学校教研计划,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使思品课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在一起,真正成为做好学生德育的有力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教育理论水平,探索思品课的教学规律。

1、探讨多媒体网络教学在思品课的应用。

2、如何在思品课中渗透环保教育。

1、加强理论学习,以《小学德育》等杂志及素质教育有关的理论资料为主要学习内容,按照不同年级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强化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

2、加强思德课的备课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上好每节思德课。

3、保证每班每周一节思德课教学,使思品课发挥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4、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试验,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把复杂的东西变为简单,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把时间和空间放大或缩小,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促进教学改革。

5、结合少先队活动,渗透环保教育,把书本内容变为指导学生行动的指南,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提供有力帮助。

6、开展观摩教学活动,力求每年级推一节优秀课例,提高全校思品课的教学质量。

九月份:制定教研计划,确定本学期工作任务及方向。

十月份:学习思品科的理论文章,做好具体备课工作。

十一月份:集体备课,推选二至三位教师上思品课。

十二、一月份:推选一个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秀思品课例,作全校的示范课。课后做好经验总结工作。

教研组长:

成员:各班班主任

云山小学思品课教研组xxx年九月

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篇二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思想、锤炼学生的品格、磨练学生的意志、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念,是为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奠定基础一门道德教育课程。

四年级是一个较特殊的年级,是高段的起始点,是学生的新一个适应期。学生在这个年纪段里,身心各方面的变化都是比较大的,从听老师的话到有自己的想法,这个阶段里的孩子,其逆反心理已经初露端倪,其懵懂的道德观、价值观、学习观正在产生着变化,让其思想会产生矛盾、摩擦。这个年纪段里的学生,对其思想教育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具有特殊意义。鉴于此点,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四年级共有学生22名,其中男生8名,女生14名。从学生身心发展方面来说:大部分同学的思想精神面貌,还是显得朝气蓬勃的;小部分同学,显得有些畏首畏尾,性格内向,不自信,不敢大胆和别人交往。学生大部分能够懂得应有的礼貌、礼节,极小部分同学对于思想道德问题,不太重视,还需要加强训练。

1、能够养成以诚待人、礼貌待人的习惯。

2、知道家乡的不同风俗习俗,能够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3、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体会家乡人民的性格特点。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环境意识。

5、明白集体荣誉是关乎班级里的每个人荣誉的事,要努力做好集体的每一件事,为集体争荣誉。

6、了解珍惜劳动成果的意义,明白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7、懂得讲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8、理解团结合作、与人交流的重要性。

9、要积极参加家乡各种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10、学会热爱祖国,明白家乡的巨大变化是和祖国的富强分不开的。

教学重点:礼貌待人篇、尊敬师长篇、集体荣誉篇

教学难点:信用篇、公益篇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2、把教学内容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课堂融入到生活中去。

3、每次授课前,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入主题。

4、课内运用主体活动(心理游戏、角色扮演、分组讨论、自我训练等形式),让学生在玩之中学懂、理解、掌握知识。

5、授课时,尽量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主体能动意识,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自觉接受、实施。

1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1

2第二课我的家乡风光好1

3第三课家乡的四季变化1

4第四课家乡物产知多少1

5第五课民居与饮食1

6—7第六课家乡的方言2

8第七课多彩的民间艺术1

9——10第八课家乡民俗探秘2

11第九课他们是家乡人的骄傲

12第十课家乡的发展变化1

13第十一课让家乡环境更美好1

14第十二课家乡的明天什么样1

15第十二课《祖国的巨大变化》1

16—17复习2

18期末测试1

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篇三

以“让学生快乐地学,让老师幸福地教”的乐学吴江打造为愿景,以六力并举的快乐校园建设为抓手,以转型为主线,发挥“研究、指导、管理、服务”职能。立足课堂,积极探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途径。立足教师发展,努力变革教研方式,推进“三微”精致教研。以科研为引领,探索小学品德课程与综合实践整合的有效策略,深入推进品德学科建设。

(一)立足课堂,寻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最优化

1、以课标为纲领,加强学习提升。继续做好《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学习,尤其是要针对课标中重新修订、修改的内容,教师要进行深入学习、仔细体会,把握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性质、基本理念,了解基本的教学方式、评价要求,并努力将课标要求体现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2、以质量为目标,规范教学行为。品德学科以兼课教师为主,教师要向“每节课要质量”,根据学生基础和实际,设定明确的课时教学目标,有效开发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多元、合理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主体性,提高活动参与度。要积极开展多主体、多形式的教学评价活动,使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保持。

3、以研究为途径,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的过程应该同时也是研究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发现、研究、改进,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方式。首先要研究教材。其次要研究学生。再次要研究教学方法。

4、以建模为抓手,优化教学方式。根据教育局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要特征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要求,本学期将围绕“实践体验式教学模式”“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这两个教学模式进行实践与研究,细化操作流程、优化策略,以期不断完善、更趋合理。

(二)尝试“三微”,追求学科教研精致化

1、微型课的探索与改进。微型课是教育局提出的新的课堂教学研究形式,并在第四届a级课评比中进行了全区推广。本学期,我们将将在联片教研活动中尝试微型课的探索与研究工作。

2、微教研的尝试与研究。微教研是以微主题、微组织、微片段为基本特征的教研活动,微教研还是一种网络教研方式,本学期,我们借助区教育局云教研平台的建设,将给老师们创设交流、反思、探讨的空间。

3、微课程的建构与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传统教学观,要求做到“既见树木更见森林”,要求变学科意识为课程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师自身特长,尝试微课程的建构。

(三)着眼发展,索求学科效益的最大化

1、推进评价改革,发展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更是教学的归宿。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品德学科是以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为目的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推广“以学论教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制度,让“以学论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大家要认真把好品德学科教学的质量关,按时、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2、借助课题引领,发展学科。本着科研先导、引领的原则,本学期将继续做好品德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要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及时总结,定期形成课题,在发展学科的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

九月

1、小学品德学科中心组暨课例研究活动

2、省级评优课活动备赛、观摩

3、制定好联片活动计划

十月

1、小学品德学科第二届“同一节课”结对研讨暨微型课研究活动

2、小学品德学科课题组活动

十一月

1、苏州市小学品德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

2、小学品德学科教师培训暨学科研究中心活动

3、联片活动(微课)

十二月

1、苏州市课改展示小学品德学科观摩活动

2、小学品德学科核心组成员个人发展论坛

一月

第四届基本功比赛校级选拔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