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议论文(3篇)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议论文(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8 12:50:17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议论文(3篇)
时间:2023-03-18 12:50:17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议论文篇一

明明白白写着:

“不准乱踏草坪!”

可他还在草坪上走来走去,

问他为什么,

他回头一笑:“这样好玩!”

谁说没有规则?

明明白白写着:

“不能在公共场所吸烟!”

可他还在快乐地吸着烟,

问他为什么?

他满不在乎:“别人也这样做。”

谁说没有规则?

明明白白写着:

“行车靠右!”

可他还在左边行车,

问他为什么?

他不好意思:“这样方便快捷。”

谁说没有规则?

明明白白写着:

“不能带宠物入内!”

可他还将小狗带进里面,

问他为什么?

他瞪起眼睛:“那你给我看着!”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议论文篇二

自从爱因斯坦《相对论》问世以来,人们总是在讨论超光速的种种假设。我没有看过《相对论》,但我知道一种说法,那就是当人类在超光速中穿梭,就会实现时光倒流。不要笑我没有文化,我严重的质疑:第一,为什么就一定要以光速为参照?第二,依据是什么?第三、光速就是我们的极限速度吗?我觉得人类的意念和思维却是无限极速的。

看似我在讨论无关的话题,其实不然。因为有了“时光倒流“的遐想,便有了人们”“穿越时空”的念头。材料里说了两个“宁愿”,一个是英国历史学家汤固比坦言宁愿回到公园一世纪的新疆,一个是居里夫人的外甥女说宁愿生在未来世纪。

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至少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与其仰望过去、畅想未来,还不如踏踏实实的活在现在,正如居里夫人说的“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我想居里夫人在科学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无疑和她的这一思想有关。

人类不能没有联想,但如果联想过于好高骛远,而忽视了现实,那么这样的人生注定是痛苦而纠结的。对于现实,人类只有两条路选择,要么改变它,要么适应它。人类也得遵循自然界的法则:那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听起来是很残酷,或者有人会说没有人性,但这个真理就是现实告诉我们的,是通过无数次天真和跌倒得到的,自己都靠不住,还能靠谁?

公元一世纪,中国正处于西汉末年和东汉初年,王莽篡位,群雄逐起,分裂初现,战争频繁,即使后来东汉平定了匈奴等少数民族,统一了xxx,对外有四周之路,四海通商,但是我们不是那个时代的人,怎么能判断活在那时候就一定幸福?

而未来的未来,我们只能去想象。人的习惯思维,得不到的都是美好的,拥有的都是不值钱的。其实得到和失去都是成比例的,世界本身就处在不平衡中的一种平衡。与其抱怨自己生不逢时,不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人关爱起,从身边的学问知识学习起,感恩你拥有的一切。

就像雷锋叔叔,被遗忘了多年,今年突然号召我们学习雷锋,其实,雷锋我不敢说很了解。他的生活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复原,现在人们知道的不过是道听途说而已,至少是盲人摸象吧。要学习楷模其实身边比比皆是,比如杭州司机吴斌叔叔,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没有忘记自己的值得道德和使命,耗尽最后一点力量,让乘客处于安全状态,当之无愧就是英雄。再比如山东一个招商局的局长,为了扩大招商,不惜把自己推在媒体的风口,参加一个海选的唱歌节目,我在想,一个官员,能把自己暴露在大众之下,至少是有胆识的,有平民意识的,也是一个不怕监督的官员,为什么大家不向他学习,反而风言风语的呢?

再说,我们也不一定要学习别人,做好自己,读书的好好读书,教书的好好教书,军人好好保家卫国,当官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考试就好好考,考不上也不见得人生就没有了乐趣,很多时候考试只不过是对自己十二年读书的一次练兵而已,人的能力有很多,高考不是唯一的标准。但我们既来之,则安之吧。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命运,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彩。与其临岸观水,不如下海弄潮!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议论文篇三

魏征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后任宰相之职,为唐朝贞观名相。话说玄武门之变以后,唐太宗李世民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

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由此可见,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唐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伤心欲绝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唐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

【求解驿站】指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愚昧不明。明,清楚;暗,昏暗,糊涂。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