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16篇)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4 19:54:47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16篇)
时间:2022-11-14 19:54:47     小编:admin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篇1

五年级科学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执教:三岔小学 刘洪明

教学内容:《测量力的大小》 背景和目标: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有小,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时候也需要知道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这一课让他们认识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适时的。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还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弹力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课有三个活动。

第一,认识弹簧测力计。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

第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科书提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提供了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

第三,制作橡皮筋测力计。这个活动是作为拓展内容来安排的,教师可以灵活处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

3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估计被测物体的重力。 教学准备:

1、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长条形硬纸板、像皮筋圈、回形针。

2、教师准备:几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课前准备)。

师:出示体育器材弹簧拉力器,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知道,这是弹簧拉力器。 师:谁想来玩一玩? 生异口同声:我想玩。

师:请一名力气小的女生上来玩。 师:弹簧有什么变化?

生齐声回答:弹簧被拉长了一点,放松后弹簧又还原了。 师:再请一名力气大的男生上来玩。 师:弹簧有什么变化?

生齐声回答:弹簧被拉得很长,放松后弹簧又还原了。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为什么呢? 生

1、女生的力气小,男生的力气大。

2、弹簧受的力小,拉得就短,弹簧受的力大,拉得就长。 生

3、松手后,没有在弹簧上用力,弹簧就还原了。

评析:本课以游戏导入,选择了学生上体育课时既熟悉又喜欢玩的的拉力器,一下就激发了学生好玩的天性,从而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本课的内容上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

二、自读静思(探究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 师:给各小组分发弹簧测力计、钩码等学具。 生:分小组玩弹簧测力计。

师:你们能从弹簧测力计上发现哪些信息?

1、我发现弹簧测力计上有: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析、挂钩。 生

2、我发现弹簧测力计能拉长,还能还原。

3、我发现在弹簧测力计上用的力大,弹簧就拉得长些,用力小,弹簧就拉得短些。

4、我能用弹簧秤称量文具盒的重量。 ......师:同学们真会玩,很聪明,发现了许多弹簧秤的秘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并板书课题《测量力的大小》。

评析:刘老师通过让学生玩弹簧秤,让学生在玩中发现了知识,收获了能力,刘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科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互读汇思(认识弹簧测力计)

师:出示幻灯片,介绍几种弹簧秤:平板式、手柄式、圆筒式、条形测力计。 生:分小组观察弹簧测力计。 师:弹簧测力计的组成有哪些? 生

1、提环、指针、刻度板。 生

2、还有挂钩。

师:虽然有这么多款式的弹簧测力计,但它们的功能都是一样的,都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师:弹簧测力计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生

1、提环用来提起要称量的物体。

2、刻度板用来显示所称量物体的重量。 生

3、指针用来指示所称量物体的重量。 生

4、挂钩用来挂起所称量的物体。

师:这几位同学都回答得非常好,希望继续发扬,其他同学要向他们学习,多动脑筋。

师:请各小组认真观察刻度板,有什么秘密?

第一小组:我们发现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1牛≈100克力。 第二小组:我们小组发现这个弹簧测力计最多能称量5N的力。

第三小组:我们小组发现这个弹簧测力计最多能称量3N的力,我们还发现这个弹簧测力计的测力范围在0——3N之间。

第四小组:我们小组有一个同学的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到0,不知怎么办? 师:同学们都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如果那个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向0,就把它调0,并演示调0的方法和过程。

师: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要注意些什么?请同学们看书P78。 生:看书。

师:分小组进行汇报。

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时应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老师用幻灯片展示出来。 生:齐读一遍。

师:用幻灯片展示不同重物的刻度,并让学生读数。 全班学生:小声读出刻度板上的读数。

师:每个小组推荐一人读出刻度板上的读数。

第一小组、第二小组...分别推荐一人读出刻度板上的读数。

评析:刘老师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部结构,学生观察得非常认真、细仔,同时又发现了个别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批向0,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全班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肯定。

四、共读深思(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师:请各个小组打开钩码盒,用钩码体验0.5N,1N,2N,3N不同力的大小。 生:分小组进行体验,每个同学都把上述不同力的大小体验一遍。 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呢? 生:讨论。

生:先估计,再测量。在测力时要慢慢提起物体,不要用力过猛,如指针已经达到最大数值还没有提起重物,应停止测量,或改用测量范围更大的测力计。

师:很好,同学们都很动脑筋。各小组先估量一个钩码的重量,再测量它的实际重量并记录。

生:估量,测量、记录。

师:你们估量的重量与实际的重量有区别吗?

生1:有区别,我们小组估量的重量与实际的重量相差了0.1牛。

生2:我们小组估量的重量与实际测得的重量也有区别,相差了0.2牛。 生3:我们小组估量的重量与实际测得的重量相差了0.4牛。 师:有误差是正常的。

师:各小组再多测量一些随身携带的物品,先估量,再测量,并记录下来。 生:分小组进行估量、测量、记录。 师:分小组进行汇报。

第一小组、第二小组......分别用投影仪进行汇报自己小组的测量结果。 师:你们的估量与实际测量的结果相比较如何? 生:我们估量的值与实际测量的值误差变小了。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棒。只要同学们在生活中经常估量与测量,我们的估量与实际测量误差会更小。 评析:刘老师先让学生体验不同力的大小,再尝试测量一个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从汇报的不统一数据中,分析出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并安排了测量自己随身带来的物品的活动,使学生对弹簧秤的使用方法更加清晰、准确。

五、拓读延思(把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向课外延伸,用于实际生活) 师:请各个小组称量你们的笔袋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生:各小组实际进行称量,并记录下来。

师:请各小组在桌子上用测力计拖笔袋,并记录下来实际用的力的大小。 生:各小组实际进行操作并记录拖笔袋时所用的力。 师:拖笔袋与提笔袋相比较,力的大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

1、因为拖笔袋时,笔袋的重量主要在桌面上,所以用的力要小一些;而提笔袋时,笔袋的重量全部在挂钩上,所以用的力要大一些。

2、因为拖笔袋时测量的是摩擦力,而提笔袋时测量的是重力,这两个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师:同学们都很动脑筋,老师很高兴,只要大家积极动手,认真动脑,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有许多发现。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

1、我知道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是什么。

2、我知道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批向0时,使用时应当调0才能使用。 生

3、我知道测力计在测量物体的重量时,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生

4、我知道估计的物体重量与实际的重量是有误差的。 生

5、我知道了在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

6、我知道一个物体的重力要比它在桌面上的摩擦力大。 ......师:每位同学回家后自己制作一个橡筋测力计。 师:需要哪些材料?

生:橡皮筋、硬纸板、曲别针。

师:明天小组长把每个同学做的橡筋测力计收起来,看谁做得既美观又实用。 评析:刘老师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弹簧测力计,体验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点评:《测量力的大小》是小学科学五年级的内容,刘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科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本节课围绕着认识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设计了“观察弹簧秤”、“玩弹簧秤”“估量与测量几种物品的重力”三个学生活动,让学生在称量练习中能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总体上,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衔接紧密,学生活动设置恰当。一是创设情境有新意。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让学生玩弹簧秤开始了新的知识的学习。二是实验用品选取恰当,有利于突破重难点。“测量几种物品的重力”活动中,测量的对象为学生的一些学习用品。这些物品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起力的单位概念。估计被测物体的重力是难点,教师选择用钩码来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得出利用钩码来估计被测物的重力大小,学生在这个活动过程激中发了思维,同时教师充分指导学生运用工具来进行科学测量。三是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整个教学设计从观察到实验操作的教学都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教师在过程中仅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中去充分动手、动脑,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很考验学生的观察、讨论以及汇报的有效性。在观察、讨论活动时,学生的配合度较高,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中很快找出恰当的方法和正确的答案。

当然,本课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过于分享自己的想法,没有注意倾听别人的答案;还有就是教师在讲解正确使用弹簧秤的操作不够细致。正确使用弹簧秤的操作除了教材上的三点,还有“测量重物时,测力计应当保持竖直”,同时应当渗透重力方向的教学。不超出量程的操作,除了估计之外,还要慢慢提起,同时教师还要进行示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地考虑了如何完成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环节,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就围绕自己的设计展开课堂教学,以自己心中的设计为主线,因而就没有放开手脚来让学生进行探究,造成了流于一定的形式,这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行改进。]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篇2

测量电阻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应用之一

隆尧县 固城中学 刘彦云

学习目标:

1、

2、知道利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会根据欧姆定律算出电阻;能用电压------电流图像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规律。

3、会设计电路图;会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学习重难点:

重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过程。 难点:探究实验的设计。 学习资料:

多媒体课件、电池、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定值电阻、导线。 学习过程: 新课探究:

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通过该题计算,你们有什么启发?)(学生回答后讨论P76小明设计的电路有什么不足,应怎样改进?) 实验原理:R=U/I 设计电路:

学生设计并板演电路图。 进行实验

① 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哪些问题。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什么状态?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是否处于最大值处,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电压表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是否接反了,是否通过“试触”进行量程的选择,是否认真检查电路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等。

② 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记下相应的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填在表格中。 ③ 断开开关,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④ 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大小及电阻的平均值并填入如表格 设计表格:

根据表格数据画出U---I图像

分析与讨论:

除了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还能获得什么信息?(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交流与评估:

完成实验后大家交流在实验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处理的?

课堂小结:(见课件) 拓展练习(课件出示)

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如果电压表损坏了,只给你一个电压不变的电源,一只电流表一个阻值已知的电阻R0开关和几根导线,你能测出未知电阻RX的阻值吗? 要求:①画出电路图

②说出测量步骤

③写出RX的最后表达式。 布置作业:

1、

2、

3、

4、阅读课文

自我评价P79

1、

2、3 百分百P54~P56

预习下一节等效电阻(结合百分百自主课堂)

板书设计:

1、实验原理:R=U/I

2、实验电路图。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篇3

《测量》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 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

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

4、

5、

6、7题。

六、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七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四、全课总结: 第四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8页例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米1米=()厘米 1米=()分米1分米=()毫米

二、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3、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4、体验1000米有多远。

第五课时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

三、

五、六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二、巩固、运用

三、全课总结

第六课时 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

2、讲故事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 (3)汇报;

4、小结: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第七课时 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第14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14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三、全课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篇4

《走进实验室》教学设计

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

王晓燕

一、课标解读

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利用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

二 、教材分析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观察和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及时间的测量是最基本的物理测量。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方法,是使用温度计、天平以及电子仪表等有刻度仪器、仪表的基础,所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学会读数十分重要,它是学生真正步入物理殿堂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良好时机。

本节《走进实验室》是本章《走进物理》的中心节。本节课先带领学生参观了实验室,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了两种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认识了国际单位制及误差。通过本节的学习,为下一节《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奠定了测量的基础,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测量对物理学的重要意义。

三、学情分析

一、知识层面

学生在小学学过长度测量,实际生活中也可能尝试过对一些物体长度的测量,但细致和严密的长度测量可能不会有很多学生经历过。

二、能力层面

初三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急进冒动,遇事常对三落四,以形象思维为主,简单的抽象思维也需要具体事例的支撑,容易产生片面性。由于日常生活的粗略性和简略性,使学生虽有一定的使用刻度尺经验,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觉察不到测量错误,漏写单位也是学生初学测量常犯的错误。尽管学生前面学习过大部分长度单位及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对于指数的科学计数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不熟练。

四、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道时间和长度的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长度。

3、知道测量有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道测量的注意事项。

4、通过观察实验室,了解观察对物理学的意义,了解收集信息的途径。

5、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五、评价设计

1、通过“模块一”中的长度的测量以及“反馈练习一” ,检测目标

1、2的达成效果。

2、通过“模块二”以及“反馈练习二”,检测目标3的达成效果。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先分小组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让组长带笔记录小组同学观察实验室的过程,并记录学生观察过程,并记录学生观察过程中提出问题。结合课本第7页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观察结果,引导学生阅读《相关链接》,了解观察的相关知识。

2、在班级找两位身高相似,但由于体形等原因容易造成视觉错误的两位同学(事先考察),分别站在讲台的左右两侧。

提问:目测,哪位同学高一些?

比较,用一人的身高去测量另一人的身高,引出原始尺(一人的高)。 找一参照物,分别与他们的身高比较,引出刻度尺(参照物)。

提问:若一人在我们教室,而另一人在遥远的美国,怎样方便地知道谁高呢? 师生共同合作讨论,确定解决方案。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展示和对四个递进式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体会长度测量的价值。 模块

一、长度的测量 一:测量的实质

1、对照课本7~8页的“想想议议”,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下列结论: (1)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大小不可靠。 (2)测量的本质就是比较。 (3)测量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单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测量的意义、本质、单位建立的重要性。

2、向学生介绍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并介绍长度单位米。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米的规定。

【设计意图】了解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米

二:体验长度标准

1、合作体验,看谁划得准:以同桌为一合作组,一同学用双掌比划出印象中的一米,然后另一同学用米尺(刻度尺已被白纸覆盖)去比较,同时修正两掌间的距离,然后角色互换。

2、教师用刻度尺已被白纸覆盖的米尺,去量指甲的长度,作迷惑状,提问:“方便吗?”引出长度的其他标准。

讨论:你所知道的长度单位,并说出它与1m的关系。 (可能的补充:微米、纳米、光年,让学生领悟科技的发展)

撕去覆盖在米尺上的白纸,露出刻度,和同学们一起体验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和它们的单位长度。

3、多媒体展示,长度单位换算关系。

引导学生学习用负指数进行长度单位关系的描述。 归纳总结:单位换算规则。

4、多媒体展示:不同物体的空间尺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各种物体的空间尺度有一个较为整体的理解,进一步丰富学生对长度的感性认识。 三:使用刻度尺

1、认识刻度尺

观察:请学生观察自带的不同类型刻度尺,找出它们与测量长度有关的相同点。 合作讨论、总结归纳:零刻度线、一次能够测量最大范围、每一大格、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并由此推出最小刻度值等概念,并让学生读出最小的刻度值。 方法渗透:从不同之处,寻找共同点,是科学思维中的常用方法。

2、使用刻度尺

学生分组实验,共同讨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步骤: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测课桌的长度,一组测量教材的宽度,同桌为一合作组要求他们分别测同一研究对象,然后总结、交流。 强调注意不要漏写单位。

练习:课本宽为16.8,课桌长约为1.2,让学生试填单位,认识其中的错误,说明单位的重要性。

提问:请大家再十分仔细地观察,课本的宽确实是16.8cm吗?实际长度是这样吗?

引导学生讨论认识长度测量需要进行估读。

3、误差

提问:对于物理课本的宽度和课桌的长度,你和你同桌的读数相同吗? 学生讨论归纳出:由于测量的人不同或使用工具的不同,对同一研究对象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引导学习阅读课本第13页,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讨论减少误差的方法。 学生再次测量课本的宽度三次,并计算平均值,减少误差。

4、组织学生随堂测量练习,要求学生用自带的刻度尺测量有关自己身边的一些长度(如铅笔、铅笔盒、课本、桌子……..)

【设计意图】强化技能训练。

四、估测,建立一个人体刻度尺

提问:如果我们手边没有刻度尺,又需要粗略地知道物体(如科学课本、课桌、教室……..)的长度时,你有什么办法吗?(提出,给出了建立人体尺度的目的)

【设计意图】有利于因地制宜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反馈练习一

1、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积累法) 2 、测量出硬币的直径、周长(滚动法等)

3 、在中国政区图上测出长江的大致长度。(以曲代直等)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学习目标

1、

2、3的达成效果。 模块二: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测量方法:观察太阳的位置,判断时间,然后利用钟表进行时间的确认。

2、学习使用停表

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并用停表测量一分钟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

3、估测,建立一个人体的时钟:

请一位同学从教室一端走向另一端,一部分同学用停表测量时间,另一部分同学用数脉搏的方法。

学生阅读“科学世界”,了解“计时工具的变迁”。

【设计意图】

通过估测时间的活动体验,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反馈练习二

用手表测量自己的脉搏跳动10次、50次、100次所用的时间。分别计算每次测量中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学习目标5的达成效果。

七、板书设计

走进实验室

1、参观实验室

2、长度的测量

3、误差

4、时间的测量

四年下测量活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篇5

《测量》教学设计

富锦市砚山镇中心小学

杨秋迪

《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量》。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感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的任务是让学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通过实际测量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创设了“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估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找实物等活动体验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设计思路:

本课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未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中,通过具体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获得关于“毫米”、“分米”的直观体验。教学中注重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通过比身高,观察直尺,估测纸条长度,测量书的厚度,判断公共汽车的长度、硬币的厚度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数学模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流程:

一、沟通情感,激发兴趣

2 师:初次见面,老师为每一位新朋友准备了一件小礼物,就放在你们的书桌中,快找一找,拿出来看看吧!(生找出直尺)

师:(出示尺子卡通图)这是把什么样的尺子呢? 生:一把直尺。 生:一把透明的格尺。

师:你们一定不知道,老师送给你们的可是一把神奇的尺子。 生:为什么说这是一把神奇的尺子呢?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自己就会找到答案。

二、观察尺子,认识毫米

师:仔细观察一下手中的尺子,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和伙伴一起说一说。

生:尺子上有一些数字,还有一些线。

师:(指着展台上的尺)这些线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吗? 生:刻度线。

生:尺子上有一些1厘米的格,格中还有一些小格。 师:谁知道1厘米中的这些小格,叫什么名字吗? 生:毫米。

师:(板书: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书知道的,书上说格尺上的一个小格就是1毫米。 师:没错,书是我们共同的老师,有了问题可以直接向书请教。(指着黑板上的“毫米”)“毫米”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还可以用字母“mm”表示。(板书:mm)

(生齐读两遍毫米)

师:(指着尺子上的小格)格尺上1格小格是1毫米,2格小格呢?6 3 格小格呢?

生:2毫米、6毫米。

师:接着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生: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的小格。

师:你发现了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把这个发现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吗?

生:1厘米=10毫米

师:(生齐读两遍。师板书:1cm=10mm)

师:现在到你的身边找一找,那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 生:这张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生:一分钱的硬币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生:这把尺子厚度大约是1毫米。

三、猜一猜,认识分米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游戏需要一样道具,就是你们学具袋中的纸条,快拿出来吧!(生从学具袋中取出纸条)

师:不能用格尺测量,猜一猜纸条有多长? 生:我猜这张纸条大约长10厘米。 生:我猜它是11厘米。

师:一诈的长、手指的宽都是我们熟悉的。估测物体长度的时候经常要请它们帮助,它们是藏在我们身上的尺子。

师:纸条究竟多长呢? 生:(经过测量)10厘米。

师:(板书:10厘米)10厘米还可以用另一个长度单位来表示,谁知道是什么?

4 生: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

师:(板书:1分米=10厘米)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感谢你们把新知识介绍给大家。它可以用字母dm表示。(板书:dm)试着在本上写一写表示分米的字母。

(生在本上试写,全班学生齐读一遍)

师:(出示米尺)谁能在这把米尺上找一找,从哪到哪之间的长是1分米。

生:从10到20之间是1分米。 生:从45到55之间是1分米。

师:你们找的明明不一样,你们怎么都说对呢? 生:因为他们找的都是10厘米,10厘米就是1分米。

师:对,像这样10厘米的一段就是1分米。和同桌一起在你们的格尺上找一找1分米吧!(生互相交流)

师:现在我们一起,找一找你身边有没有大约长1分米的物体吧。 生:这个橡皮大约长1分米。 生:我的这支铅笔大约长1分米。

师:只要你细心观察,藏在身边的一分米朋友自己就会跳出来。 师:(出示一条彩带)猜一猜它多长? 生:我猜大概是1米吧! 生:我猜可能是80厘米。

师:大家猜的不一样。请前后桌4个人为一个小组,一起想办法测量它的长度,好吗?

(生分组测量)

组1:我们把4把尺子接起来量,彩带长100厘米,就是1米。(师板 5 书:1米)

组2:我们用这个长1分米的小纸条一段一段地量,量出来正好是10分米。

师:(板书10分米)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很好,因为他们动脑筋了,用纸条来量。

师:对,只要善于动脑筋,一张普通的小纸条,同样是一把神奇的尺子。

师:你们在测量彩带长度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1米就是10分米,因为1米是100厘米,1分米是10厘米,100厘米就是10分米,1米也就是10分米。

师:(板书:1米=10分米)这么快就把新知识和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到一起了。

师:刚刚同学们就在动手做,在做中观察和思考、学习中认识了新朋友,获取了新知识。

四、情境练习,巩固新知

师:除了老师送给你的尺子以外,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尺子? 生:米尺、皮尺、卷尺、三角尺。

(课件展示不同的尺子图片,学生认读名称)

师:生活中尺子的种类很多很多,这些形形色色的尺子能方便我们的学习和劳动。

师: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一起看一段淘气的故事(课件出示:淘气的故事)

(生边看边笑) 师:你们笑什么?

6 生:淘气说错了,公共汽车不能是8厘米,应该是8米。

生:机灵狗也不能是5毫米,5毫米(比尺子)就这么点,太小了,应该是――

师:谁来帮助他?

生:机灵狗高大约是5分米。

生:一元硬币不能是2分米,那得是20厘米,不可能,应该是2毫米。 生:淘气怎么能高138米呢?太高了,应该是138厘米。

师:说一说吧,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发现并改正了淘气的错误呢?有什么奥秘吗?

生:应该根据实际来看。 师:你亲自量过它们吗? 生:没有。

师:看来奥秘还是它――神奇的尺子

师: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神奇的尺子,它在哪呢? 生:(举起格尺)这呢!

师:对,这是一把神奇的尺子,还有呢? 生:(边比边说)一诈、一指、一臂。

师:对,生活中这些藏在我们身上的尺子往往更加神奇。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神奇的尺子,只不过现在它们藏起来了,藏在小朋友的――(指)眼睛里,藏在我们的――脑子里,藏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

【评析】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活动情境,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感悟 7 数学知识。

2、加强了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通过估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想像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关注了学生学习中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关注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4、教师采用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并能机智地在总结、评价中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指导,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评价语言丰富,富有启发性。 8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篇6

课题 :冷色和暖色

一、导入新课

欣赏冷色调的图片。

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出示色环。

1、组织研究:

冷色卡中再分析偏冷和偏暖色。

举例说明对比关系。

欣赏冷色表现水的图片,淡一谈冷色给你的感受。

2、分析、交流活动:

冷色给人的感受:

清爽、宁静、安详、庄重、高雅、朴素

3、演示运用冷色表现水波纹方法:

将冷色滴洒在盆水中,(不要搅匀)趁色彩没有完全散开,将生宣纸覆盖在水面上.浸透轻拿出即可呈现自然水纹。

三、艺术实践

展示点染的方法,学生练习点染。

每人用点染的方法制作一幅风景画。

四、展示评价

组织展示作业。

给自己的画起个名字,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五、课外拓展

课后尝试用漂染的方法,制作水波纹画。

板书设计

冷色和暖色

清爽、 宁静、 安详、

庄重、 高雅、 朴素

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篇7

画作品中的形式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绘画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

绘画作品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导入 说明辩论的主题以及辩论的方法。 分好辩论组,推举主辩同学。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加入适当的音频与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重点,并可更好地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二、新授 出示作品,提出问题。

针对所出示的作品,引导学生展开辩论。

根据学生辩论的结果得出结论,引出形式美的法则。 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

正反方发言。

三、总结 对课堂辩论中各组的发言及学习的成果进行总结。

课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篇8

术可以再现生活的真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征。

2.方法与过程:(l)通过分析、评述,从不同画种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把握美术作品形象与现实生活形象的区别和联系。(2)通过师生互相讨论研究,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提高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学会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

教学重点:

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向学生讲述本课的目的是为了欣赏和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

2.老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画种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出示课题。

3.请学生谈谈感受。 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发表意见。

三、知识要点讲解 1.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形象并不等同于世界存在的一切自然物象,它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选择、提炼、概括、改造等艺术加工。

2.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要形神兼备。再现性美术作品不仅要真实生动地表现外部特征,还要表现对象的精神、性格和气质。

3.再现性美术作品强调“情”的感受和“美”的体现。任何艺术作品都要以情动人,再现性美术作品也是如此。

4.老师讲述并板书:1.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形神兼备3.“情”的感受“美”的体现 欣赏并谈感受,使学生主动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和特征,并在一开始就通过讨论营造出一种氛围。

四、分析和讨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特征及艺术效果 1.老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蒋兆和的《流民图》和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流民图》是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再现形体、质感,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该作品创作于1942年到1943年,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践踏了我国的半壁河山,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族的苦难激发了画家创作这幅中国画长卷。《开国大典》是油画,以丰富的色彩层次,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2.通过课件展示中国花鸟画和油画静物,让学生来谈体会。 学生可以就课件上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老师共同探讨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从而获得新知识。

五、学生讨论研究 要求学生把握再现性美术作品和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及再现性美术作品和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重点分析讲解使学生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解。

六、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讨论,同学们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素材进行艺术的提炼加工并融入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思想感情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而成。

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谈一谈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应具备哪些要素。 自主探索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关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搜集美术作品图片,注意区别哪些属于再现性的美术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和评述,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研究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区别及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欣赏、理解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篇9

静物写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生初步了解静物写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色彩的明暗、冷暖的表现方法,提高欣赏和分析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

(l)通过讲授、欣赏使学生了解色彩静物写生的步骤和技法。

(2)运用色彩造型的基本知识,尝试进行静物色彩写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并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

写生色彩的一般规律,单件物体的明暗、冷暖色彩的表现方法,静物画中的色调。

教学难点:

色彩写生中环境色、光源色和固有色的认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组织教学 准备教学用具和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具。

二、导入新课 向学生讲述本课的目的是为了进行静物色彩写生练习。

三、讲述色彩知识 1.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或深浅程度。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就是色彩的含灰程度或饱和程度。

3.色彩的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补色对比、同类色对比、面积对比等。(见课件中图)

4.色彩写生中影响色彩关系的几个因素: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 通过课件图片展示,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在师生讨论中加深对色彩知识的理解。 通过提问思考,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四、教师展示写生步骤或演示写生步骤 (见课件图)分五步进行:

1.用铅笔画出大形体,注意构图和空间关系。

2.用较薄的单色画出大的明暗关系。

3.从画面暗部入手,把握整个色调,这一步使画面色彩冷暖、明暗及前后关系更加明确。

4.进一步用较饱和的颜色把上述关系表现得更准确些,注意边缘线的虚实变化。

5.最后刻画亮灰面,点上物体高光,勾出梨的果蒂,调整色彩整体关系。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 通过色彩写生练习,进一步加深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体会到再现性美术作品不仅需要熟练地掌握绘画技能,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五、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观看课件中的作品并根据老师摆设的静物,进行写生练习。写生要求如下:

1.构图完整 2.造型准确 3.色调和谐统一 学生各自准备好工具,进行色彩写生练习。

六、学生优秀作品展示 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并分组讨论,谈谈认识和体会。

七、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要再现现实生活中生动、自然的形象,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还要善于观察和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

八、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尝试用写实的手法进行美术创作,作品要融入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审美情趣。(主题自拟)

知识资料:

色相:也是产生色与色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正是有了各种不同的色彩相貌特征,我们的世界才那么五彩缤纷,在诸多色相中,红、橙、黄、绿、蓝、紫是最基本的色相,以它们为基础依圆周等色相差环列,可得高纯度的色相环,在此基础上增加过渡可得十二色、二十四色等。

明度:色彩的层次感、空间感都是依靠明度来表现的。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特征,仅通过黑、白、灰的关系表现出来。任何色彩都可以还原为明度关系来思考。无彩色中,白色明度,黑色明度最低。

色彩明度的表现(见课件中图)

(1) 黑、白、灰无彩色。

(2) 同一色相加白产生由深到浅的不同明度的差别。如:蓝、浅蓝、白。

(3) 同一色相加黑产生由浅到深的明度变化。如:绿、深绿、黑。

(4) 不同色相由于反射光线的强弱产生明度的差别。如:黄、橙、红、紫、蓝、绿等依次从高到低变化。

纯度:色彩的色相感越明确,其纯度也越高。黑、白、灰没有色相倾向的无彩色的纯度为零。不同彩色所能达到的纯度是不同的,其中红色纯度,绿色纯度最低,其余色相居中。(见课件中纯度的表现图)

(1) 固有色——物体本身的颜色。(展示静物白色花瓶、红色玫瑰等)

(2) 环境色——不同环境影响下呈现的色彩。(如白色衬布对静物固有色彩的影响)

(3) 光源色——不同的光源照射对物体固有色的影响。

课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篇10

课型:

造型设计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用手、树叶等有纹理的物体初步进行印纹练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2、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手、树叶等印纹创造肌理效果,并有意识的进行画面组织。

教学难点:

纹样的创造发现和组合。

教具准备:

大白纸、水粉颜料、不同树叶、图例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边听轻音乐)。

二、导入:

1、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心来发现手上的纹理,教师用手沾上颜料,往白纸上一印,出现漂亮的手纹,导入课题:美丽的印纹(板书具有纹理的字)。

2、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白纸,让全班学生粘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上台按印。让学生体验印的乐趣,并让学生简单的表述自己手上得纹理的特征及手沾色彩、按印的感受。

3、让学生讨论并说说除了手可以引出纹理以外,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印。

三、布置作业:

分小组合作,用手、树叶、瓶盖等进行印纹练习。

要求:

1、团结合作。

2、注意卫生。

3、比比哪一组印得最美丽。

四、学生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五、展示每组作业,引导观摩,让学生谈谈观摩感受,并表达出来。

六、配乐展示教师制作的各种美丽的印纹,请同学们整理卫生,结束本课。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篇11

学习目标:

1、通过讨论分析,能准确把握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性格特点;

2、练习通过品味语言来把握人物复杂的心理与个性的鉴赏方法。

3、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尝试进行话剧表演。

学习重难点:

1、把握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性格特点;

2、通过品味语言来把握人物复杂的心理与个性的鉴赏方法。

学习方法:

朗读品味、讨论交流、表演呈现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演绎着不同的人性,于是就有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纵横交织。无数的文艺作品用丰富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的《雷雨》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一滴眼泪可以折射出人的精神世界,同样,一句话、一个动作也可以,今天我们就来探讨雷雨给我们展现出的人性世界。

--板书:雷雨

二、作者、作品简介

1、作者介绍

曹禺(1910~),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耳闻目睹了大量剥削阶级的丑闻,这对他以后创作《雷雨》及其他剧作,有很大的影响。他曾在南开中学和清华大学读书,学生时代,就喜欢戏剧,受莎士比亚等欧洲戏剧大师作品影响较大。经过多年构思,几易其稿,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其后,又写了《日出》《北京人》《胆剑篇》《王昭君》等剧本,这些剧本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

展示PPt:原名万家宝,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胆剑篇》《王昭君》,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2.有关《雷雨》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故事以封建大家庭的家长周朴园为核心,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他为了发黑心财,故意使承包的江桥出险,淹死了两千多工人。他和侍女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周萍、鲁大海),又抛弃了她。后来又结过两次婚,和第二个妻子蘩漪生了个儿子周冲。侍萍留下的孩子周萍和后母蘩漪产生了变态的恋情并发生乱伦关系,又和弟弟周冲都爱上了来周家作侍女的、侍萍再嫁后生的女儿四凤。怀上了周萍孩子的四凤得知自己和周萍是同母兄妹后冲入雷雨中,不幸触电身亡,周萍也拔枪自杀。

这是一个多幕剧,节选部分为第二幕,情节背景是:蘩漪因为周萍和四凤热恋,便通知四凤的妈妈--在一个很远的学堂里做佣人、两年才回家一次的侍萍来周家带走四凤。在周家,侍萍意外地与上了当年抛弃她的周朴园。

《雷雨》虽是曹禺在大学期间所做,但正像这部作品的名字一样,它一鸣惊人,也奠定了曹禺在戏剧界的地位。

Ppt:故事梗概(一生读);主题思想: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预示着一场社会变革的“雷雨”即将到来。

三、明确目标和思维方法:

《雷雨》是一部戏剧,戏剧的三要素是:冲突、人物、语言。

板书冲突、人物、语言

本文节选自第二幕的第一场戏,故事情节十分简单,主要讲述了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相遇以及相认的经过。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品味赏析戏剧语言来把握周朴园和鲁侍萍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探讨人性的真与伪,窥见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复杂性。

板书:周朴园与侍萍

四、问题讨论:

结合选文中相关的词句或情节,谈谈你对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

(一)学生分组讨论3分钟。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二)讨论将要结束时,提醒学生再一次明晰答案,确定后到黑板书写讨论结果。

(学生所写答案基本相同:自私、冷酷、虚伪、道貌岸然、真小人、伪君子)

(三)画出几组答案中相同的部分,选择相同答案的让其中一个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补充;选择不同答案的让该小组同学阐述理由;

(四)提示学生关注周朴园温情、多情的一面--

片段一:洋火

朴(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 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朴 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1、提问:这段对话的具体情境是,周朴园问:“三十年前你在无锡吗?”答案很明确:“是的”。按理说,回答只需两个字就很清楚了,可鲁侍萍为什么还要加上这样一句话呢?--前面我们刚刚看过钱谷融先生的评价,曹禺先生的语言是“精练”的语言。--此处会不会是曹禺先生的一处失误用?你们觉得呢?

(生1答:鲁想要向周暗示自己的真实身份。生2答:意在唤起周对往事的回忆。)(听过几位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明确):①有意识:鲁主动地以无锡引起了两人的对话,当然希望这场有关往事的谈话能持续下去,所以,有意识地提出30年前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勾起周的回忆,引发新的话题。②无意识:说话过程中鲁的思维不由自主地回到30年前的生活当中。

2、提问:那为什么不是别的生活细节,而单单提到“洋火”呢?

(生答:因为这一细节在鲁心中印象特别深刻。师追问:仅仅是鲁对此印象深刻吗?提示学生关注句中的“我们”一词。)两个都印象很深刻。因为,30年前的生活,在鲁、周心目中,记忆最深的就是他们两人一起生活的情景,也正因为这样,鲁在说话中自然地用了“我们”一词。

3、提问:这一刻,鲁的思绪回到了30年前,那周呢?(生齐答:周也一样。)从哪里看出这一点呢?(生齐答:“沉思”“沉吟”)

ppt

朴(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仆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哦,好地方。

4、提问:同学们,我们可不可以大胆地设想一下,此刻,由于“洋火”这个生活细节的触发,他们两个脑子里可能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呢?(师提示:“洋火”是什么?)看来应该是与点火、点灯有关的情景。注意,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相关信息。

(学生思考片刻,生1答:因为侍萍生孩子受了病总要关窗户,所以室内经常点灯,周在灯下照顾鲁的情景。生2答:鲁为周缝衣服的情景。)(师追问)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生2答:因为下文提到周的破衬衣。师生一道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台词“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师肯定生2的细致,并明确)我们可以想见鲁在灯下一针一线的绣那朵梅花的情景。

5、想象思考:同学们,我们想像一下:一盏油灯,红色的火焰在跳动着,一位年轻姑娘正在灯下专注地绣花。在她身边,一位年轻的父亲怀里抱着婴儿,静静地看着她……眼前这幅画面,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呢?(学生自由作答:温馨、甜美、幸福等等)

(师满含深情地)是啊,多么美好温馨的画面啊!想像得出,30年前这段生活,留给鲁、周二人的正是这样一种美好、温馨的记忆。对他们来说,无锡,正是这段美好生活的见证。

片段二:你们

鲁  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是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仍然的第二个孩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1、朗读:请大家自由朗读,要注意体会人物此时的心理。(生读)现在,我们请同学个别地朗读一下这段文字,好不好?(女生一朗读,师评)刚才的同学表现相当出色,我感觉她不是在朗读,倒像是倾吐自己的心声。

2、提问:同学们,大家觉得,对周朴园,对30年前被赶前周家那段经历,鲁侍萍内心是怎样一种感受呢?(向刚才朗读的女生1)你的感觉是--?(女生1答:恨,悔)非常好。其实你刚才动情的倾诉,已经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是的,(向全体)面对周朴园,鲁侍萍心里有着无限的怨愤。(周向女生1)因为,正是周朴园,给你带来那么大的痛苦,那么多年的痛苦。(女生1点头表示同意)

等了三十年,现在,总算有了一个机会,鲁当然要尽情地释放心中郁积的怨愤了。(向全体)于是,她声泪俱下地痛斥周这个卑鄙小人。(顿)是这样吗?(生脸上有疑惑之色)那么,她是怎样痛斥的呢?我们再来看这段话--(投影:“你们三”,突出四个“你”字。师略述相关的台词,重音突出句中的“你”。调投影:“你们四”,突出两个“你们”)哎,不对!鲁痛斥的是周朴园,怎么又变成“你们”了呢?是“你们”逼“我”离开?“我”是被“你们”赶出来的吗?(再面向全体)怎么回事?搞错了么?是因为鲁侍萍情绪激动,所以说话有些语无伦次了吗?(生议论)

再看

朴从前的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鲁  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朴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

鲁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抱走的。(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全都是“你们”,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你们”,是谁呢?(生自由答出:是周家的人)(师追问)比如说--?(生答:周家老太太)(师与学生一道明确)这“你们”,自然是包括周本人在内,可是,显然并不中是周一个人。看来,在鲁侍萍眼里,30年前那场悲剧的罪魁祸首,并不只是周朴园,还有他家的“老太太”等为代表的封建家长。(提醒学生注意“30年”前的社会现实,“光绪二十年”是1895年,是清王朝时代,鲁家,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当年将鲁侍萍赶出家门,周朴园是有着极大的苦衷的,有相当大的被迫的成分。对于他最终的绝情,鲁当然是怀着明显的怨恨的。不过,从鲁的这几个“你们”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她对周一定程度的原谅、宽恕。尤其是-- “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一句台词,听起来是如此拗口,如果不是为了有意识的强调“你们家里”,是无法解释的。大家觉得呢?(生点头表示赞同)

3、补充资料: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之外的、《雷雨》的其他语言片断中找到类似的意思。

ppt

鲁(落眼泪)凤儿,可怜的孩子,不是我不相信你,我太爱你,我生怕外人欺负了你,(沉痛地)我太不敢相信世界上的人了。你妈就是在年青的时候没有人来提醒--可怜,妈就是一步走错,就步上走错了。人的心都*不住,我并不是说人坏,我就是恨人性太软弱,太容易变了。

这是第三幕中,鲁侍萍带着四凤离开周公馆后,要求四凤发誓永远不再和周家人来往时说的话,这是鲁30年的苦难换来的生活“经验”。请大家特别注意最后一句话,不难看出,这里所谓的“太软弱,太容易变”的“靠不住”的人,指的其实就是周朴园。某种程度上,我们不妨这样说,对于周朴园,最让鲁感到不满的,与其说是周在感情方面的“绝情”,不如说是他的“软弱”,不难为爱情作抗争,不能为爱情作牺牲。(生点头表示赞同)

片断三:汗涔涔

鲁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朴(苦痛)哦!

鲁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朴 (汗涔涔地)哦。

1、提问:我们一起来看周朴园的两句台词,很简单,两个“哦”字。但我们可以感觉得出来,他此时的内心却并不平静。当鲁在叙述往事的时候,周的心理是怎样的呢?(生1答:愧疚)(投影:“汗涔涔二”,突出“苦痛”)问:为什么他心里会感到苦痛呢?(生2答:为他自己给鲁造成的伤害。)

2、提问:(投影:“汗涔涔三”,突出“汗涔涔”)(面向全体)同学们“汗涔涔”,是怎样一种情形呢?(生找出课文的注解明确)此时周为什么会冒汗,而且是“汗涔涔”呢?(顿)是因为天气热吗?(有学生小声说“不是”。师追问到底是不是,有学生说天气是很热,师生一道找到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午饭后,天气很阴沉,更郁热”的语句。问:)那么,仅仅是天气原因让周满脸冒汗吗?

(师生共同明确,主要是周内心的原因)注意,此时,周并未认出鲁侍萍,站在眼前的,只不过是一个下人的母亲,可是,即使是一个“局外人”的客观的讲述,也会让周产生如此强烈的情绪反应,感受到如此强烈的痛苦;我们可以想见,他内心的愧疚与痛苦感有多深。如果周只是一个随意玩弄女性的封建纨绔子弟,有没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心态和情绪反应呢?(生纷纷表示不可能是)

小结周朴园:刚才的讨论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周朴园的内心世界极为复杂,在他身上,这种多情与绝情、温情与冷酷、人情味与铜臭味,时时交织在一起。难怪曹遇先生会这样说--ppt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多个小工,这是他的人生;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这超越了中国传统戏剧中“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的脸谱化单一模式,表现了生活的深度和厚度。这也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夏竹《曹禺与语文教师谈〈雷雨〉》)

下面两个片段可在前面学生讲述他虚伪、自私、冷酷的特点的时候补充强调。

显然,这并不是周朴园的全部。随着剧情的推进,随着他们两个人谈话的常深入,和鲁侍萍一样,我们对周的认识越来越真切;周朴园的形象,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完整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片段四:你来干什么

朴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 不是我要来的。

朴 谁指使你来的?

鲁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1、提问:剧本中的人物语言常常有丰富的潜台词。揣摩划线语句的潜台词是什么?

这是周朴园认出了眼前这个“四凤的妈”就是梅侍萍后的一段对话。此时,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

2、朗读:请同学们揣摩人物的心理,试着将这段白朗读一遍。朗读时,可以采用同桌、邻桌间两两合作的形式。可以是一个读另一个听,也可以是两个分别“扮演”一个角色进行对话。

(学生自由朗读片刻)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表演一下好不好?(学生主动举手,确定男女同学各一人合作朗读)。

3、提问:此时,原行温情脉脉的周朴园消失得无影无踪,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明确)对,周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只考虑金钱、地位、物质利益,而把感情抛在一边。他原先的温情,良知,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是自私、冷酷。

片段五:支票

(本环节重点探讨周开支票的动机,由此窥见周复杂的内心世界)

①为自己,用钱将鲁家人打发走,封住他们的嘴,让“鲁家的人以后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免除后患。(自私、冷酷)

②为自己:真正的要弥补罪过,表达忏悔之意,求得内心的安宁。

③为侍萍:想让鲁安度余生,为她提供生活保障。(有温情、有良知)

(五)分析鲁侍萍

软弱,自尊,觉醒,坚强,鲁侍萍是一个下层劳动妇女,既善良温柔婉约,又不乏坚强。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之后,曾投水自尽,所幸获救,在接下来的上十年里,为了生计,鲁侍萍带着孩子流落他乡,尝尽了世间冷暖,终于使她逐渐坚强。三十后与周朴园不期而遇,她深刻的认识到周朴园的自私虚伪本质,拒收周朴园的钱。这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她心地的磊落及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体现了她的尊严、骨气以及对命运的抗争。

还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她对周朴园的爱与恨交织。--朴园,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

六、分组辩论:

关于这篇课文,一直有一个引发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思念是不是真心的?同学分成正方和反方。一分钟准备,请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阐释自己的理由。

学生展开辩论。

教师引导:周朴园思念的是梅侍萍而不是眼前这个年老色衰、地位卑微的鲁侍萍。

七、当堂检测

有了以上我们对人物形象的讨论和对于人物情感的辩论,下面请我们高一五班话剧团为大家再现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学生表演(课前可以稍作指导,保证表演的效果)

总结引导: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来,一千个读者,也会有一千个周朴园和鲁侍萍了。Ppt

12月11日,北京上演了“北京人艺”排演的新版《雷雨》。剧中周朴园的扮演者郑榕,此时已是73岁高龄,在此之前他扮演这个角色有400多场。当掌声响起时,郑榕自己却说,到了这次演出,我才刚刚弄明白,周朴园是怎样一个人。(CCTV – 10科教频道《人物》栏目)

连郑榕先生这样杰出的艺术家尚且这样的体会,更何况在座的我们呢?--也许,这恰恰是《雷雨》的魅力所在吧!同学们课下可以再探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将自己的理解演绎出来。

八、课堂总结:

语言是人的心声,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语言上知道一个人的个性。今天这堂课,我们围绕周与鲁的情感冲突这部分内容展开探讨。主要是选取文中几个具体的语言片断加以琢磨品味,初步领略了《雷雨》的语言魅力以及曹禺先生塑造文学典型的高超技巧。希望大家能把今天课堂上把探讨而并未终止的话题继续探究下去,相信我们都能从《雷雨》这部杰作中不断获得新的艺术享受。

惜缘

[《雷雨》(节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篇12

识 字 四

第二课时

浙江桐乡第一实验小学(314500) 叶丽

一、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是春、夏、秋、冬。春天过去了,夏天就要来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吧!(出示夏天的挂图)

师: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呢?他们由在干什么呢?

(蜘蛛在忙着结网,蚯蚓在土里造宫殿….)

师:生活中你们见过这些小动物吗?(见过)可不可以告诉我们,你是在哪里见过的呀?

二、 朗读课文:

1、 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见到过这些小动物,有一首儿歌就写了这些小动物有趣的活动。你们愿不愿意先自己读读?(愿意)如果你在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怎么办?(借助拼音,问问同桌….)

师:你们说得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那你们就先读读,读准字音,这首儿歌就在书 第97页。

2、 请生读课文:

师:请你先把书放好,谁能把儿歌读给大家听听?(请一小组的学生,一人读一行。)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他们字音读准了吗?开始吧!

三、 再读课文:

师:第一遍读,就能把字音读这么准,真棒!这回,我们再读读儿歌,拿起笔来,用括号在儿歌中画出小动物的名字。等你同桌小伙伴也画完了,就请你把你认识的小动物的名字读给他听,不认识的,你可以问问他.清楚了吗?开始吧!

(生边读边画)

师:现在请你大声地告诉我们,你画出了哪些词来?(生回答所画出的名字)一样的举手。

四、认读生字

1、认读带拼音的生词:

师:你们真棒!现在小动物们被你们从儿歌中叫出来了,那你们还认识他们的名字吗?快把书放好!看,小动物们都从儿歌中跑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认认他们的名字吧!

出示:(打乱顺序)

qing ting

蜻 蜓 ke dou

蝌 蚪

zhi zhu ma yi

蜘 蛛 蚂 蚁

qiu yin hu die

蚯 蚓 蝴 蝶

教师点生词,学生朗读。请生带读,全班跟读。

2、认读不带拼音生词:

师:小动物们都回家了,那你还认识他们吗?再仔细看看,发现什么了?(拼音没有了。)

男女生比赛读不带拼音生词。

3、认读排好顺序的生词:

师:真了不起!这回,小动物们站好了整齐的队伍,你们看,还认识他们吗?(认识)真的呀?谁认识?认识的同学请你起立!你们可真是自信的孩子啊!(齐读排好顺序的生词)

蜻蜓 蚂蚁

蝴蝶 蝌蚪

蚯蚓 蜘蛛

4、交流难认的词:

师:在这些词中,有哪个词你还有一点点不认识呢?你就请你的好朋友来帮帮你吧!

( 生说认为较难的词,另一学生帮忙读音)

师:如果你还有不认识的字,现在请你问问你的同桌,当经过你们两个人的努力,全都认识了,那就请你们坐端正吧!

5、图文结合认字:

师:我这里有小动物的名片(出示打印的“蝴蝶”、“蚯蚓”等六张名片)

师:我这里有小动物的照(出示打印的“蝴蝶”、“蚯蚓”等六张彩色图片)

做“动物找朋友”的游戏。把动物的名字与图片相对应贴在黑板上。

6、认读形声字:

师: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他们的名字,准备好了吗?

师:这回请你睁大小眼睛仔细看看了,你发现了什么吗?

(都有“虫”字旁。)从一个形声字分析入手:“蜻”,左边表示意思,右边表示读音。

师:这个“虫”字旁与这些字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昆虫)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字,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就叫做--形声字。在汉字中,有许多字都是形声字,只要我们抓住这个特点,就可以牢牢地记住这些字了。

四、 指导写字

1、 重点指导写“蚂”“蚁”

2、 出示三个书写不很规范的“蚂”字,请学生评论。

3、 范写,书空、描红、书写

[人教版 下册 识字四(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篇13

《电脑美术》

【教学目标】

1、了解画图程序编辑菜单下“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图标功能。

2、运用画图程序编辑菜单下“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功能创作设计美丽的花边。

3、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运用“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功能进行花边图案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功能创作设计美丽的花边。

【教学准备】

教师:检查电脑硬件设备,排除电脑故障,课件。

学生:教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进入电脑室,并稳定好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欣赏导入

1、欣赏花边电脑美术优秀作品

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

(相同的纹样进行有规律的重复排列,有秩序的美感。

2、生活中哪里经常用到这些图案。

三、观察感悟

1、自学教材,了解绘制方法步骤图:

方法一:

(1)用各种工具画出自己需要的花样。

(2)用“复制”和“粘贴”工具复制花样,第二个花样用“翻转”工具水平翻转。

(3)按自己需要的样式一正一反排列成一条花边。

思考:单独纹样是采用工具箱中的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

一个单独纹样如何变成一条漂亮的花边图案,它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

方法二:

(1)用各种工具画出自己需要的花样。

(2)用“复制”和“粘贴”工具复制花样。

(3)按自己需要的样式顺序排列成一条花边。

2、教师演示“复制、粘贴、翻转”操作要点。

3、欣赏学生作品

说说他们是用什么工具完成的?

4、欣赏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想想看,这些图案能用什么工具快速表现出来?

四、探究体验

作业:运用电脑中的复制和翻转功能画出漂亮的花边。

设计步骤:

(1)画一个单独纹样。

(2)复制、粘贴单独纹样。

(3)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组合。

五、作品展评

我设计的花边运用了( )方法。

漂亮的花边装饰在( )地方。

六、拓展小结

利用所学知识设计桌布、手帕、窗帘图案。

七、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有秩序地走出教室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篇14

形的魅力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

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他们归类吗?为什么?

生答:略

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

二.发展阶段:

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

生答:略

师小结: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点、线、形状、色彩等)

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

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

有规则--

无规则—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

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幅画。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

3.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篇15

《旅游节》

教学目标: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为本小组将要设计的“旅游节”定一个主题。根据主题,每个小组完成一组能够反映当地风貌的“旅游节”宣传资料。

2、增进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本地旅游资源的表现(图、文资料)。

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设计当地旅游线路图。

教学准备:调查当地旅游资源,收集当地地图以及收集相应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为本小组将要设计的“旅游节”定一个主题。增进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 引导阶段:

欣赏教师提供的各类资料。各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为本小组将要设计的旅游节确定一个主题,以反映当地风貌〈桂林山水旅游节、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厦门旅游节等〉,并交流。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旅游风景区图片、旅游线路图、宣传海报、宣传小册子等范例。让学生通过观察范例,了解各种创作手法,启发学生创作思路。

(2)学生分小组讨论本组作业的呈现方式,制定初步创作计划。

(3)学生说说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者设计当地旅游线路图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明确旅游资源就其属性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两种。自然旅游资源有山、水、森林、江河湖泊等各种自然风光。人文旅游资源有各种民俗风情、文化遗迹、工艺品等。

学生回答:旅游线路图可利用旅游图片、旅游地图绘制(图、文资料介绍)。

旅游图片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可以根据当地特色内容来表现。特色景点、标志、文字说明等内容来绘制。

(4)学生根据小组分工,进行设计旅游线路图。

提醒学生在设计之前,应注意按照既定方案进行创作。小组的风格相互协调。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旅游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

▲学生分小组,以一个城市的旅游资源和当地特色来表现。

▲引导学生说说海报上的组成部分〈特色景点、旅游图片、简易图案、文字标题等〉。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加强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根据主题,每个小组完成一组能够反映当地风貌的“旅游节”宣传资料。增进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说课外你了解的各地风景

组内交流

班内交流

二、设计

说说你们小组的设计

全班交流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旅游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

学生分小组,以一个城市的旅游资源和当地特色来表现。

引导学生说说海报上的组成部分〈

如:特色景点、旅游图片、简易图案、文字标题等。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加强个别辅导。

四、作品展示:

师生评析作业: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相互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

构图、画面表现旅游景点突出、色彩搭配合理。

五、总结

教学后记: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篇16

《舞台布景》

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舞台上的布景,感受舞台布景对于剧情的重要性。

2、分工合作,制作一个舞台布景,充分发扬团队精神,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如何制作舞台布景。

教学准备:剪刀、胶水、双面胶等制作工具,彩色纸、毛线等材料。不同类型的舞台美术图片,舞台场景设计的草图、舞台表演幕后情况的图片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欣赏各种舞台上的布景,感受舞台布景对于剧情的重要性2、分工合作,制作一个舞台布景,充分发扬团队精神,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引入:同学们,随着我们国家走向了富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每天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各种丰富多彩的舞台表演艺术,你们看过什么舞台演出?哪一场演出你印象深刻?(学生回答交流)

教师小结:各种各样的舞台表演都属于一门综合艺术,我们一般把它称为舞台美术。

2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二、感受了解。

1为什么说舞台美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它综合了哪些艺术手段与形式呢?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艺术享受?

2交流讨论,教师概括、小结舞台美术的特点与需要设计的内容,并以《报童》的舞台美术设计做进一步的图示说明。

三、学习舞台美术布景的设计。

(1)通过课件展示布景设计的有关图片,如西博会晚会、舞剧《大梦敦煌》等,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这些布景是以什么作为舞台的主要形象的?为什么?在整体的设计上还考虑了哪些因素?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总结主题形象在整体舞台美术设计中的意义及其他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如灯光、道具、天幕等。

(3)欣赏几幅舞台场景的设计草图,强调草图的基本设计要点,如要突出演出主题、选择主题表达的形象、注意舞台欣赏的视觉效果、说明性地大概画出舞台设计的基本效果等。

四、布置作业,鼓励设计。

自己选定一个课本剧或童话剧,然后用草图的方式画出舞台美术的整体设计。也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由一位同学画出集体讨论的大概设计意图。

五、学生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设计意图,展示评价。

请学生上讲台把自己小组的设计草图通过投影仪放大,然后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如创意是否新颖,主题形象如何、设计是否会得到较好的舞台效果等。

七、课堂小结,教学拓展。

①通过教学课件播放舞台演出的幕后画面,如化装、做道具、搭舞台等,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②布置学生为下一节课的设计制作准备好相应的工具和材料,并结束学习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舞台上的布景,感受舞台布景对于剧情的重要性。

2、分工合作,制作一个舞台布景,充分发扬团队精神,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几件演出的道具,如课本剧《龟兔赛跑》中的头饰、服装等,请两位学生上讲台进行角色装扮,并简单地按设计的台词与动作表演一个片段。(可以在课前对这两位同学进行一些简单的表演辅导)

2、揭示新课的学习要求:设计制作舞台剧表演的服饰与道具等,然后进行表演。

二、研究角色与道具。

1、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展开研究与讨论:从上一节课的舞台场景设计中评选出几个优胜的方案,作为小组的舞台剧目,并对剧目中的角色进行设计与讨论,如服装、头饰、道具等的制作方案。

2、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对学生好的方案与创意进行积极的肯定。

3、欣赏童话剧《大树妈妈》、课本剧《龟梯赛跑》的服装造型、布置设计、道具制作等。

三、指导制作。

1、教师出示几件设计制作的实物,如头饰、服饰、道具等,请学生观察、研究是运用了什么材质,用哪些方法制作出来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简要演示一些立体制作的要点与方法,为了节省时间,有些局部先做成半成品。上课时,教师将最关键的部分以及细小的地方,通过实物展示台进行放大演示,也可以结合一些过程图、方法示意图来说明,帮助学生掌握立体制作与局部美化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与创造。

四、布置作业,鼓励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为本组选定剧目的角色设计制作头饰和道具等,并由组内同学担任角色,自己设计台词与动作,进行化装与彩排。

五、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要适当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共同合理使用,开展积极的分工合作,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六、展示表演,交流评价。

各小组的角色化好装后上讲台前面的空地进行表演,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与奖励,如服装奖、创意奖、制作奖、道具奖、表演奖等,肯定学生积极的表现,让学生体会活动的乐趣和成功感。

七、课堂小结,教学拓展。

引导学生在课外进一步完善自己小组的设计,在班队活动等机会继续更好地开展艺术表演活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