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画的说课稿(11篇)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画的说课稿(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8 07:48:47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画的说课稿(11篇)
时间:2023-03-18 07:48:47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画的说课稿篇一

根据教材的特点,其字里行间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审美资源。因此,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我把引导学生审美作为重点,把这节语文课上成一堂美的欣赏课。“让诗教永驻语文课堂”,这就是我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我的想法是:

1、落实“读”——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

2、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为学生创设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氛围,让他们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丰富情感,陶冶情操。

●教学目标

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置教学目标:

1、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读通、读顺、读美课文,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感悟到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培养语感。

3、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祖国的美好河山。

●教学重点

通过落实“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美”。

●教学方法

我主要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整堂课中,力求做到:

(课件显示:过程——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参与;

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

疑难——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探究;

朗读——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评价;

诗歌——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感悟。)

1、读出诗歌的形,披文入境发现美(课件显示)

“读出形”即让学生通过读,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描绘的形象,发现诗歌的美。这个环节通过3步来实施:

●“猜谜激趣,读题质疑”;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观画说景,感自然美”。

上课一开始,我用了一首优美的关于“画”的谜语诗。(课件演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样,紧紧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课学习、探究。

接着,让学生通过三次自读(课件显示:一读,自主解决课题质疑;二读,自主合作学习生字;三读,合作探究新的质疑),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

利用课件“活化”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课件演示:车窗外不断变换的美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再结合诗歌中的语言描写,让学生在头脑中唤起诗歌描绘的形象,读出诗歌的“形”。

这个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初步读懂诗歌。

2、读出诗歌的情,情理交融欣赏美

“读出情”即引导学生读出语言蕴涵的情感,由发现美进而到欣赏美,提高了审美的层次。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突破口,让学生主动走向教材。

●首先,让学生“尽情品读,赏自然美”。即引导学生品读诗歌中写景的六个句子。(课件演示)通过对比读、指名读、评价读、挑战读、示范读、配乐读等方式,(课件出示:品读:对比读、自主读、指名读、评价读、挑战读、示范读、配乐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物,获得美的享受。

●紧接着,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内化文本,说自然美”。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猜猜看,流动的画中还会有什么美景?二年级学生的生活感受毕竟有限,我用课件出示田野、果园图,(课件出示:田野、果园图)指导他们模仿课文的句子进行描绘,让“大家都来说流动的画”。为学生创设说话的情境,进行口语训练。

●“略读课文,悟人文美”。通过“三读三说”学习诗歌的第二小节,(出示课件:三读三说——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分角色读,说说没读懂什么;集体读,说自己的感想。)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感悟到诗歌中蕴藏的人文美,懂得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祖国的美好山河。此时,学生的理解已经层层深入,能明确地领悟到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蕴美了。

3、读出诗歌的神,导之以行创造美

这个环节里,我再次借助多媒体,通过两个方面和学生一起来感受、学习,引导学生读出语言包含的精髓和言外之意,达到审美的更高境界。

●“广泛阅读,拓展知识”。(出示课件:模拟网站)我试着让学生自主上网,广泛阅读课外资料,更多地了解祖国的壮美山河。通过泛读拓展,“读出神”。

●“感官阅读,延伸情感”。让学生通过课件“饱览祖国美丽河山”,(课件演示:一张中国地图,图上演示从长沙出发的铁轨图,链接著名风景点的美景)又一次让学生从感官上来“阅读“祖国的画,延伸情感。从课内知识自然地拓展到课外生活,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祖国的爱,来创造美!

在迷人的风景中,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戛然而止,“课已尽而意无穷”。

总之,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自主完成对诗歌的探究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力求在诗歌的教学上有所创新,“让诗教永驻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画的说课稿篇二

《画》是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有一幅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直观形象,认识事物比较表面)和他们的实际(对这首诗,他们是比较熟悉的,大部分学生都会背了。)依据年段训练的重点,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汉字,认识2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认识11个生字和 2个偏旁,会写4个汉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本课我打算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11个生字,2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1、认识11个生字和 2个偏旁。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丰富,因而古诗的教学,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情境,“诗情画意”地教古诗,“诗情画意”地学古诗。课文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我打算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老师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1 画)

(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来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

2、(出示课件)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说话)(随机板书:山 水 花 鸟)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一)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景色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二)识字

1、 你们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不认识的借助拼音来练习读。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

(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去认识更多的汉字。)

3、(课件) 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同桌合作认读生字。

4、 交流识字方法。(认识2个新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5、 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小老师领读(注意区分平翘舌、前后鼻音:“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声”是后鼻音,“春”是前鼻音。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6、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随机认识2个偏旁。(齐读,开火车读)

7、 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三、读诗想象,体会感情

(一)朗读

1、 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你们顺利过关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二)感悟

1、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简单地说出诗意,发现问题并质疑。)

2、 结合图,说说你是怎样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的。

(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哪一句。)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明白诗的谜底是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画,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4、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诗的韵律)

(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拇指教育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三)背诵

给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背诵。

(四)表演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

如:远远地看画中的山,念第一句;贴近画侧耳听,念第二句;想象春天过去了,夏天也过去了,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但这画中的花儿还是开着的,念第三句;到画前驱赶鸟儿,念第四句。

先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齐表演。

(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四、巩固字词,课外延伸 (课件)

1、找朋友游戏: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卡片上的词说一两句话。(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

2、读句子,找生字。

3、猜谜语。(月亮、熊猫)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一起认识了11个生字和2个偏旁,朗读并背诵了课文,有些小朋友还进行了表演,还有些小朋友没有展示自己读书呢,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

六、作业

(1)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

(2)请教家长,或者看书、上网等方法查找谜语,开展猜谜语竞赛活动。

山 有色

水 无声

花 还在

鸟 不惊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画的说课稿篇三

1、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

2、使学生在质疑解读中理解文章的蕴意;

3、帮助学生在想、述、读、演、议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设计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到着急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教师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例如:课文开始,教师抓住"满意"来理解"端详"的含义,"好的"这个语言的语气;课文中间抓住"着急"来体会"画弄脏了"的不同感受;课文最后抓住"克服困难的喜悦"来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学生在体会人物感情的基础上,析词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向学生渗透文章的表达方式。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为了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评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且激发学生对于读文的兴趣。让学生想读课文、爱读课文。充分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朗读,在交流、评价中理解朗读的方法,依据学生独特的感悟,读出自己的课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时,孩子们可能会说出高兴、自豪、满意、激动、兴奋等多种感受,再让学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心情。在朗读爸爸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话,你会怎样说?可能孩子们会怀着沉稳、高兴、兴奋等多种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详一词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坏事变好事的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例如: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读出不同的课文。这样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教师基本功有待加强,特别在教师的语言上,提问应该更加准确,引导应该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师还应该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化底蕴,这样可提高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究,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深度训练。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画的说课稿篇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看画识字真有趣》是一年级第一单元识字(一)中的看图识字课。本课所在的单元以集中识字为教学重点。本单元的识字内容是在学习汉语拼音之后,所识的字大多是独体字。这些字不是作汉字的部首,就是作合体字的部件。为此,在这一单元,我要扎扎实实教好汉字的笔画、笔顺,要认真指导写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图学会日、月、水、火、鸟、马、虫、鱼、8个象形字和两个新笔画,教学生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掌握基本的按笔画识字方法。

学生刚学完汉语拼音,急切需要接触汉字及一年级学生好动,集中注意力时间不长的特点,在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游戏的环节,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努力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兴趣,使学生热爱语文课学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通过观看画面,对照生字,找出图和字的相似点,引出象形字的特点。通过组词、说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看画识字真有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一)第二课。本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儿歌,第二部分是会认字和会写字的书写内容。儿歌分别写了红日、月牙、河水、火苗、鸟儿、小虫、马儿。此外,文中还印有一些图和有关象形字。教材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能借助图与字的关系帮助识字。在老师和学生范写、书空、描红、仿写的过程中,掌握生字的笔顺笔画,能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 根据本课的特点,让学生在认识事物的同时认字,让学生在感受美好的景色,感受美好的生活的同时,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通过多种游戏、猜字方法,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识字欲望,使学生主动识字,乐于识字,从而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实现本课识字教学的目标。

围绕单元训练目标,强化识字训练。.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日、月、水、火、鸟、马、虫、鱼、这八个字的演变过程。启发学生思维,掌握象形字的识字方法。充分利用本课的图画,帮助学生了解字意,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使学生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加强词语积累的训练,利用组词、说句子、猜字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注重字的笔顺训练,在学生自学生字跟随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范写和学生的书空、描红、仿写等,帮助学生掌握字的笔顺规则。

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一种识字方法是什么?

2.除了这种识字方法,你还有什么好的识字方法?

3.今天这节课老师教你们在来学习一种新的识字方法。

4. 导入新课。课件出示(看画识字真有趣)

板书:(1)学生跟师书空写。(2)学生齐读。

1.打开书46页看图。

2.出示课件:出示日、月、水、火、鸟、马、虫、鱼、的象、形字及相应的画面让学生观察说一说。

师:古代人真聪明,他们看见这些东西,就模仿这些东西的形状创造出文字了。这些都是古代的象形字,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为了方便书写,就把弯曲的笔画写直了,逐渐变成了现在的汉字。现在的很多汉字都是由它们演变而来的,多奇妙呀!下面我们一起来通过看图学习这些有趣的汉字吧!

(1)学习日看图.(告诉学生看着图学习字,这是古文字是古代人模仿太阳的形状造的字,叫象形文字。后来慢慢的演变为古代一种字体小篆,再后来又变为现在的汉字楷书。)

(2)学习月 看图.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3)学习水看图.学生用水字组词和选词说话。

(4)学习火

看图.学生猜谜语;(人们做饭离不开它,冬天取暖离不开它,它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难。是火。)(思考:火能给人们带来那些灾难和好处?

(5)学习鸟看图.思考:你们都见过什么鸟?

(6)学习马看图.观察图.

(7)学习虫看图.思考: 谁最爱吃虫子?

(8)学习鱼看图. 小鱼的家在哪里?

3.出示生字卡片. (1)全班齐读 (2)开火车读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短文。(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合作识字,读短文。)

2.检查合作学习生字掌握情况(出示12个生字)

(1)指名读 (2)两人合作猜字游戏 (3)同桌合作猜字游戏(4)练习连线(5)师生合作猜字游戏

3.抽查读文

(1)指名读 (2)男女生赛读 (3)师生合作读 (4)小组赛读

4.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或课文告诉了你什么?

1.学生观察书中上是几笔写成的?

2.观察上在田字格中占什么位置。

3.指名上讲台书写。

4.评一评。

5.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同学们,模仿事物的形状发明创造字,这是古代人造字的一种方法,他们还用了很多方法发明了很多字,同样又好记又有趣,这些字正在以后的学习中等着和我们见面呢!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画的说课稿篇五

《我的画》是鲁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作者以画画、送画为由,寥寥几笔,便描写了一幅色彩艳丽而又充满人文情感的“秋景画”,并把自己热爱生活、赞美秋天的情感真实地表达了出来。其中,优美而富童真的语言,适合学生阅读积累;贴近生活的内容,有利于调动已有经验,激发情感。另外,本课还有要求学生认识的11个生字,要求会写的9个生字,这些生字,大多是学生生活中的常用字,从造字法来说,大多是形声字。所以,本文难易适度,文质兼美,适合此年龄段的学生学习。

《课标》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学目标的综合落实和各种能力的综合提高,其中包括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机整合,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的有机整合、教学各环节之间的密切融合,以及课堂教学与生活经验的融会贯通等。

依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学形式必须在“趣”上做文章,以“趣”激学,以“趣”促学。但形式的“趣”一定要建立在充实、合适和富有实效的内容之上,所以,本节课把多种教学目标和有趣的活动、游戏相融合,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我把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分为三类来处理:第一类是与文中描写景物有关的,比如“苹果、梨子、枫树、桂”,这几个字基本都是常见字,可以与画对应起来学习;第二类是可以作为指导识字方法范例的,比如“桂、毯”,这样的字要引导学生重点识记;还有一类生字是意思比较抽象,二年级学生不易理解的,比如“却”,这类字就要设计巧妙的方法使之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在说话练习中理解它的意思。根据小学生的遗忘规律,本节课还采用了“小组合作识字、找字贴字游戏”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反复巩固记忆。当然,还有一些生字,不是教材中要求认识的,这类生字,我想通过引导学生在读书中随文认识即可。

对于文中像“一抹金黄”、“秋天的地毯”这类关键词语,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引导学生把这些词放到句中,放到生活中,放到图画中来理解,从而落实课标中倡导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借助图画阅读”等要求。

根据课标要求、本文特点及学生情况,本课学习目标我从以下几方面定位:

1.认识生字;理解“秋天的地毯” 、“一抹金黄”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3.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什么把“课前谈话”单列一项,原因有二:第一,我们都知道,一说“上课”,学生就进入了严肃、拘谨的状态,学习起来就“有板有眼”了。如果重视了课前的这段热身,就能很快和学生打成一片,扫除情感障碍,为“无痕教学”打下基础。第二,课前谈话不仅是在“谈话”,更重要的是利用与学生原生态的对话情景,进行难点的突破,“却”字的教学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导入环节,我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想象:如果把秋天变成一幅画,画里都可以画些什么?跟随学生的回答,我随机板画“苹果树”、“枫树”、“梨树”、“桂花”,并板贴生字卡片识记“苹果”、“梨子”、“枫树”、“桂”几个生字词。在此过程中,我还随机引导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扩展训练。如:桂花是什么颜色?“金色、黄色”还可以换成什么词?“桂”和哪个字长得很像?这样导入是综合学生、文本及教学目标等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本文的题目叫《我的画》,主体内容也是描写一幅美丽的秋景画。所以,让孩子联系生活、共同描绘心中的图画,符合本文的特点,更是孩子们喜欢的。而且,画面的创设让孩子很快走入秋天,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其次,字画结合,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让他们愿意学习汉字。再次,在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换词练习和字形比较,有利于丰富学生词汇,巩固识字方法,可谓是一举多得。

我们都知道“温故而知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这些至理名言需要和实际的学习实践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慢慢体会它的妙处。比如,在布置读书任务时,我引导学生回顾阅读中认识生字的方法并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学生多读书,就是这个目的。而接下来运用“争夺第几段冠军”的形式鼓励全体学生自愿站立把课文读通,主要考虑了三个方面:一是体现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核心理念。二是利用小孩子不服输的心理,培养自信心。三是给孩子一点“宽容”,让他们在“滥竽充数”中读熟课文,学会合作。

关于“识字”教学,是我长期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经常看到,通常的识字教学一般是在通读课文之后,运用一些能激发兴趣的手段进行集中识字。这样做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识记,也能及时地扫清阅读障碍,为后面更好地学习课文打下基础。但我觉得,这种识字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阅读教学彼此独立的,所以在复习课上我经常用到。而初学新课时,我是将识字、学文、生活、经验等很多学习因素有机结合,有时由一个字的学习联系到某句话的理解,有时又由某段话的朗读联系到一个字的识记,字不离文,文不离字。除此之外,还在不同的环节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孩子多次巩固本课的生字,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复现”。这样做,既符合学生的认字规律,又体现了识字教学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当我们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之后,就应该走进那些经典的句段,在语言文字的涵咏中感悟、体验。因此,在这个环节,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多个角度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丰富体验,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好动。他们乐于表现自己,更乐于在动手实践中获得新知或是成功的快乐。所以,我请一名同学走下座位,动脑筋贴“毯”字,自选粉笔画草坪,这些都充分迎合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因此,一人动,大家动。这个孩子在想“秋天的地毯怎么画”,其他同学能马上联系课文找到“草坪”这段话;这个孩子画完草坪,其他同学又马上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孩子的眼、耳、口、手、脑得到了全方位运用,而且生生互动,集体合作,所以他们思维灵活,兴致勃勃。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绿色的地毯”有多美,“一抹金黄”有多美,大自然的变化有多美,我设计了一个“想像说话”的练习。夏天是绿色的地毯,秋天是----的地毯,冬天是----的地毯,到了春天,就变成----的地毯。当学生描绘这些的时候,他的眼前一定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也感受到大自然的绮丽变化。当然,这是“假看”,接着又来了“真看”——通过评析修改草坪图来感受绿草带黄的情趣。这就是体验,一种思维体验、视觉体验、心灵体验。在这种体验中,教者、学者、听者都与文本进行了深度对话,达到了心理共鸣,在此基础上的朗读效果便不言而喻。

这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参与的都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或活动,即使要思考问题,也是能引起他们探究欲望的问题,比如,大自然里的地毯怎么画?一年四季草坪的颜色怎样变化?而在“玩”中,他们却认了字、解了词、读了文、学了法,还懂得了细心观察生活。这一些,都是在不自觉中实现的。而整个教学流程,由“字”到“文”的学习过渡自然,“语文”与“美术”的融合衔接紧密,这正是我们所提倡的“在无痕实施中综合提升”。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选段落有感情地练读,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提示卡背诵法”引导学生背诵积累,有效降低了积累难度。在学习“小朋友”这段时,我还引导孩子们感受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对学生进行了人文熏陶,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当然,我们现在执教的只是一课时,不可能把文本资源开发的点滴不漏或尽善尽美。大家可以看到,在最后“品文积累,情感熏陶”这一环节,有的段落我进行了着重性的朗读指导,有的则进行了背诵积累,还有的一笔带过,甚至有的没有提到。正所谓“有舍才有得”,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怎样取舍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当然,语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就一篇主体课文的教学目标,我们至少也得两课时完成。比如这篇课文的“写字”目标,我就安排在第二课时来进行。

最后,我想用16个字概括我的这节课,这也是我长期以来致力追求的教学理想:综合构思、无痕实施、对话推进、全面提升。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画的说课稿篇六

《画》是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是:

1、认识文中“远、色、近、听”等11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这首谜语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谜底是画)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重点是认字,练习朗读。

2、难点是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揭开谜底。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识写分流”的识字教学新理念,我在教学本课生字时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通过反复读课文,再让学生圈出生字。现在的识字不是像过去那样孤立地一个个学习生字,而是把生字直接放到课文里去识记。当生字与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识字难度就大大降低,这不是抽象的识记,而是一种有意义、有趣味的识记,孩子们通过反复阅读,不知不觉中就把生字记住了。然后,我把要认识的生字做成卡片,让学生抽读卡片,同桌互读等。再用“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已认识的生字,这样,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通过观察图画,用课件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再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等,(例如,把耳朵贴在画上听水流的声音和小鸟打招呼等。)通过多种方法理解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

《一》、谜语导入。

我由已学过的儿歌谜语《猜一猜》引出课题《画》。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放映出山水画,或直接观察课文中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内容,由远到近,说说图画上有什么。(图画上有山、水、花、鸟)

2、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圈出生字,通过同桌互读,抽读卡片等学习生字,教师指导、正音,然后再通过玩“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生字。

《三》、再读古诗,引导质疑,揭开谜底。

1、逐句讲解诗句与画面的关系。(课件)

(1)、出示“远看山有色”。老师描绘:远远看去,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那么山是什么颜色呢?(青色)

(2)、出示“近听水无声”。同学们把耳朵贴在书本上听听,能听到水流的声音吗?为什么?(不能,因为是画中的水,不是生活中流着的水。)

(3)、出示“春去花还在”。春天过去了,可花怎么还在开放呢?(因为是画上的花)

(4)、出示“人来鸟不惊”。请小朋友们和小鸟打招呼吧,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哇!”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因为是画上的鸟,不是真的小鸟。)

2、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呢?(画—一幅山水画)

3、指导朗读及背诵。

出示课件:“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 画 有色 无声 开放 不动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画的说课稿篇七

《画》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字与拼音(四)中最后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编者将这首诗安排在拼音单元教学内容完成之时,可能正是考虑到学生通过之前一个月左右对声母、韵母及特殊拼音规则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拼读能力和较强的拼读兴趣,借机巧设一首绘景美、韵味足、字面浅的五言谜语诗,让学生既能“现学现卖”尝试独立拼读识字,感受其中乐趣,又能在自己标准的普通话诵读中去感受诗句美。另外本文识、写字考虑到了拼音知识点的点拨、强化,无形中对拼音单元的学习进行了反馈。

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我为本课拟订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2.随文识字5个,会写4个字。

3.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4.生通过师点拨个别字词、图文对照感悟诗情、品读诗韵,在自己的美读去享受诗与画中鸟语花香、山水相衬之美。

1.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

2.会认5个字,会写4个字

1.读准诗句中“山有色”一词

2.掌握“去”、“来”的笔顺及关键笔画

3.学会通过读好诗句中的反义词读出诗句的美感、韵味。

1.创设“赛诗会”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启发式、点拨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自主拼音识字、实践情感美读诗,在学诗的过程中去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让学生通过“圈”找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识字。用五星勾出翘舌音帮助正音。通过师渗透“远近”这组反义词,尝试找出其他几组反义词。然后尝试透过图文对照理解诗意、感悟诗画美,自悟读诗韵律感。

一、激趣开场、创设情境

创设“赛诗会”情境,从学生表演、诵读已学过的诗带动一股爱诗热情,教师借机参与其中吟诵《画》引出本诗的教学。

二、自主识字、尝试读诗

学生自渎《画》,用“圈”的方式找出生字并用拼一拼的办法认识它。学生尝试读诗,师正音,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字音的检测,激发学生赛读兴趣,让他们都愿意读好、多读。师点拨画五星标注翘舌音的办法强化普通话对字音的讲究。生从读通一句逐渐训练读通全诗。

三、点拨字词、自悟韵律

组织“赛诗会”在学生评,老师评的过程中随文识字、自渎诗、互比较、自悟读本诗节奏与韵律

四、图文对照、读出美感

图文对照,感受画中的诗,诗中的画,领会几对反义词的意义,体会山水花鸟相衬的美,从而自发的美读古诗。

五、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通过翻滚列车、邮差寄信、画中藏宝等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巩固随文识字效果

六、静心观察、乐中书写

在学生在音乐中赏字、陶冶情操、静心学写字

七、拓展训练、模拟作诗

出示三幅山水画,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用上反义词仿写一两句诗。

通过学生反复地拼读,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学生通过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朗读,齐读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够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无形地识字,再通过多种形式读诗及趣味游戏方法巩固生字。通过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读反义词,理解反义词,进而达到自己尝试读出韵律感、节奏感,读出自己从诗、画中体会到的真情实感。在音乐中陶冶诗情,让学生不仅喜欢读诗,还愿意写好诗中的字。

本诗的教学我主要以读为主要教学活动,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各种不同的目标引领下让“读”贯穿学习始终。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予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只需借机点拨关键点,让学生能自信、自学、自渎、自赏、自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要给学生一个较为开放的学习空间,使他们自主学习显现出来的个性能得以张扬。

板书:

远山有色

近水无声

去花还在

来鸟不惊

习题设计:出示三幅山水画,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用上反义词仿写一两句诗。这个设计从课本出发,激发学生创作诗句的兴趣并且渗透反义词的用法。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画的说课稿篇八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一)、抓主线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该如何下手?通过考虑,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习完生字词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词语,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接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从表演者的表情中去体会,读出玲玲的"满意";在爸爸催促玲玲快去睡觉时,就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怎么催促自己时的语气来读爸爸的话;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字词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画的说课稿篇九

《画》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部分第一课的内容,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

1、知识与能力:

读:能够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认: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认识11个生字。

理解:理解: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学生反复地拼读,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学生通过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朗读,齐读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够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⑵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无形地识字,再通过齐读,开火车读,男女读等方法巩固生字。

⑶通过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读反义词,理解反义词,再记住它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反复朗读,了解古诗内容,懂得这首古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感悟”、“体验”,都是以读为本,读是语文教学重要手段。读的实践越多,自然感悟越深,体验也越深。“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读得多了自然就见其义。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接触的字词量极少,这首古诗的意思非常浅显,只要他们反复地读,都能够理解其义。

读准、读好、读懂、读背。

1、读准:

初读古诗,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这一点非常重要,假如学生连字音也读不准,哪来读的感悟。这里我安排了各种读法,由于学生已经学了所有的汉语拼音,能够独立地拼读音节,所以我先让学生自己拼读,再同桌互读,接着指名读(2~3名),然后分小组读,最后齐读。通过各种不同的训练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读好,有些基础比较弱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虽然这首古诗只有20个字,但是里面的字比较难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难区分,比如说“色”读成“shè”,“近”读成“jìng”,还有“听”、“声”、“春”、“惊”。“近听水无声。”这一句特别难读,学生容易把“近听”这两个字都读成后鼻音。我把这些字着重让学生练读,分开读,连起来读,放在诗句里读,直到学生读好为止。在这一教学环节,一定要沉着,不能浮躁。

2、读好:

怎样读好,读出古诗的韵味?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朗读起来琅琅上口。为了使学生读出味儿来,读出感觉来,我设计了两个环节:①让学生听读,我范读,学生听;②标上停顿记号“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划两条的地方声音延得长一点,划一条的地方声音延得稍微短一些。然后反复练读,采用自由读,个别读,男女读,小组读,配乐读多种形式,最后熟读成诵。

3、读懂:

我这里所说的“懂”,并不是说要说出每个字词的意思。根据一年级的特点,我只要求学生初步知道这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水无声”、“花还在”描写的就是这幅画。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再反复读。读好后,我例举诗中的一组反义词“远──近”,通过采用各种形式反复地读,让学生们理解什么是反义词,然后到书中找出其他两组反义词。

4、读背:

学生通过不同方式不断的练读,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能背出了,还不会背的学生,让他们课后再读,要求人人会背。

通过读准、读好、读懂、读背这四部曲的层层深入,完成了读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识写分流”的识字教学新理念。我在教学本课生字时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通过前面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再让学生圈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字,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所有的字。现在的识字不是像过去那样孤立地一个个学习生字,而是把生字直接放到课文里去识记。当生字与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识字难度就大大降低,这不是抽象的识记,而是一种有意义、有趣味的识记,孩子们通过反复阅读,不知不觉间就把生字记住了。

然后我把要求掌握的生字拿出来,反复练读,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男女读,读的时候及时正音。然后把拼音擦了,再练读。接着我安排了一个送信的游戏,“丁零零,丁零零,邮递员阿姨来送信……”拿到信的小朋友大声朗读,读对了,大家一起跟读,读错了,让其他人送信。学生们在学中玩,个个兴趣盎然。这些都是巩固识字效果的方法,让生字不断再现,不断重复,反复强化。在教学中创造各种再现重认的机会,尤其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把已经学过的生字进行温习巩固。

本节课要学生会写两个生字“人”、“火”。写字时,首先还是要规范写字姿势,这是他们入学时就反复强调的。写字姿势不正确,事虽小,但危害不小。我在写字前要求学生背“写字姿势很重要,身体做正书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学好知识身体健。”这样耳提面命,时间久了,印象也就自然深刻了。其次要着重强调写字的笔顺,要求学生一定要严格按照笔顺来写。最后要求写好每一笔,摆好每个字的结构。每课书后面都有“描一描,写一写。”我在教学这两个生字时,自己先在黑板上示范,然后让学生书空,书笔画,再描一描,最后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写一写,让学生在课内完成。

语文教学是一门永恒的艺术,需要不断探索。我这样设计肯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指教。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画的说课稿篇十

《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低年级阅读教学是母语教育起步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她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因此我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力争让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人。

《课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衡量语文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志。语文中的阅读教学要以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真钻研文本,诵读文本,触摸语言,达到“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在读中体悟语言之精妙,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全身心地沉浸在语言环境中,“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唯其意”,从而知其味,得其趣,悟其神。并树立“生活即语文”的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我还主体地位于学生,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抓住父亲的话联系实际进行的重点品悟,少讲精读,读中感悟,课中明理,情感熏陶,感悟人生。

“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了给学生的“点金术”授人以渔。我着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精读领悟,讨论理解及运用,读、思、议、说、悟的方法学习。这样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我认为一年级识字教学应该让学生先认字,然后在认识字的基础上学会写字。因此,我将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重在引导学生熟读古诗,理解古诗诗意,认识11个生字,而将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作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时,我采取以下步骤:

首先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再借助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在学习生字这一环节中,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分组读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胶片给学生学习和记忆生字的方法。第三个环节是诵读古诗,理解诗意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由于学生年龄小,课堂上不时地乱动、坐不住,而我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紧紧停留在表面,缺乏实效性和趣味性。

2.由于时间的限制,对个别学困生关注不够,他们参与还不够积极、主动。

3.课上对学生的即时性评价,仅停留在口头褒扬阶段,实效性不强:

4.时间把握欠妥当,前松后紧,使得后面的教学草草了事,自己也临时对预设的教案进行了调整,连板书设计也未能按计划完成。

5.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唱读的纠正:

1.认真学习《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合理的三维目标,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并突破重、难点。

2.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具、学具的准备,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备好课为上好课奠定基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3.用新颖、灵活的教法来指导学生轻松、愉快的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变学会为会学、变不爱学为爱学、乐学。

4.教学中尽最大努力关注学困生,对他们多提问、多鼓励。要进行分层教学、分类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5.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真正做到师评、生评、生生互评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6.每上完一节课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和心得体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反思中不断完善,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有所提高。

7.多和带同头课的老师交流,并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他们的丰富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8.业余时间多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专著,用新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不断地充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形式和目前的工作。

总之,自己教龄短,缺乏经验,还请各位老师在评课时,给我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帮助我今后努力改进,更好、更快地成长。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画的说课稿篇十一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武汉市硚口区古南学校的付凌,下面,我对鄂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6课《画满画儿的圆月亮》进行说课,题目是:读进美好的童话世界,读出个性的童趣体验。

首先,是对教材内容作简要分析,(课件:)本单元是以“快乐的想象”为话题组织材料。《画满画儿的圆月亮》是一篇文笔优美、充满童趣,极具想象力的童话故事。通过熊先生帮助小松鼠实现在“圆月亮上”画画的愿望,描绘出了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从中可以体会出对兴趣的执着、合作的愉快、创造的成就。

我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出发,在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分析学生实际情况之后,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8个生字,会认5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引导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学会朋友间相互欣赏与支持。

本课重点:

1、学会8个生字,会认5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件)

本课难点:

通过读文,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引导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学会朋友间相互欣赏与支持。

我的教学思路是:

让学生通过阅读浅近的童话,对感兴趣的人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展开想象,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结合这篇童话故事的特点和低年段学生学习的需求,我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如:多形式,充分朗读;重感悟、体验,关注学生阅读期待;尊重学生个性反应,演绎童话;抓住关键词句,创设情境品析人物。根据以上教学思路,我精心的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这五个环节是:

一、师生对话,激趣激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品析人物,情趣体验

四、联系生活,拓展创美

五、自主探究,趣味识写

第一个环节:师生对话、激趣激疑

一开课我就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一幅极具想象力的美妙的画面——深蓝的天空中一轮圆月挂在森林上空。(课件),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紧接着,我让学生走进这个情景,想象一下:“月亮像什么”,进行说话,激活了学生生活体验、激发了学生学文兴趣。在师生对话中,我又例举诗人李白的一句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让学生知道李白小时候认为圆月就象“白玉盘”,为后文的学习做了铺垫。课题的引出也是极具想象的画面,(课件)我让学生读题后进行质疑,从而营造了强烈的阅读期待。这真是:未读先有情啊!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通课文是低段阅读教学重要的过程,是感受、体验文本的前提和手段,必须扎实落实。我采用了这样的层次帮助学生读通课文: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然后让学生自由练读难读的字、词、句,用多媒体设计了“谁能让月亮出现在夜空”的情趣识字,从而扫清了阅读障碍;最后,我让学生带着读题时的疑问,再读课文,并相机指导读文,将课文读通,达到初步整体感知的目的。

第三个环节:品析人物,情趣体验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我采用了这样三种教学方法:

1、自主选择,交流互动。

我让学生从 “小松鼠”、“熊先生”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然后默读课文相关内容,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读完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样做不仅帮助学生从文中两个主要人物入手切入,整体把握了课文,同时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抓住了学生读课文时的初步体验和感受,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2、品词析句,体悟人物。

在学生对喜爱的人物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在文中找重点词、句、段的方法深入文本,开展扎实的语言文字学习。

比如,在品析小松鼠这个角色中,

我抓住表现小松鼠特点的词句开展教学。如:在教学1——4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围绕小松鼠“爱画画”,抓住“…在…在…还在”这个句式及“发愣”、“伤心”等词进行品读,去感受小松鼠很爱画画,有丰富的想象力等特点。

在教学第七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小松鼠画呀画呀,画了一大串满是画儿的圆月亮。”抓住“画呀画呀”、“一大串”、“满是”这几个词让学生谈读的体会和独特理解,通过老师的评价语言呈现:是呀小松鼠画得多认真呀,瞧他画得真快乐,看他画得还真多呢,让学生读出个人的理解。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小松鼠还会画些什么?”并仿照第二句用“有……有……还有……”说一句话。在这个读、说、想象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小松鼠在生活中爱美,体会到发现美、表现美的乐趣。

在品析熊先生这个角色时

我带领学生抓住熊先生的语言、行为,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味熊先生的心灵之美。

我首先创设情景,移情体验。当学生读到熊先生安慰小松鼠的句子“瞧吧,我有一大堆圆月亮呢,给你画画吧!”时,我创设了对话情境引读,扮演角色合作读,在读中让学生体会到熊先生关心的语气,感悟到熊先生的热心和爱心。

紧接着,我又让学生实境感受,变“话”为“画”。在第六段的教学中,“又白润又光洁”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同时又是理解为什么拿瓷盘当月亮的关键。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首先让学生真实地触摸瓷盘实物,去感受瓷盘的白润和光洁,有了真切感受后,再读“又白润又光洁”就显得格外有感情了。然后通过我做月亮升空的动作,再现比喻句中表现的画面,变“话”为“画”,呈现了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让学生依托文本体验童话情趣。

进行角色扮演是深受低年级学生欢迎的一种活动形式,在课堂上,我很好地采用了此方法,让孩子们快乐地、创造性地演绎童话。文中的“忙碌”一词能很好体现熊先生对小伙伴的支持、欣赏。我抓住“忙碌”一词,以“熊先生忙些什么?”来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进行想象表演。在这过程中展开师生、生生对话:“熊先生,小松鼠开画展,你为什么这么忙呀?”“小松鼠,此时此刻你想对熊先生说些什么?”通过看似轻松随意,实则精心设计的对话,让学生一下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特点、升华情感体验。

我使用的第三种教学方法是角色体验,赏美议美。

对文章10-14自然段的教学,我借助多媒体呈现的美丽画面和音乐,让学生带上头饰,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动物,来到美丽的森林画廊。在互动交流、对话中完成文本的学习。在交流中我用“课文是怎样写的?”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用“你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你看到的画?”和“你看过画展后有什么想法?”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第四个教学环节:联系生活,拓展创美

有这样一句话“教育即生活”。我们的语文学习也要尽可能地将课文中美好的童话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让学生学会去关注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小松鼠和它的小伙伴们现在都能在圆月亮上画漂亮的画儿,你们想在“月亮”上画画吗?想画些什么?和小伙伴们说一说,画一画,我们也来办一个“画满画儿的圆月亮的画展”吧。教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我想画一个~”“我想画~”,“让我也来试一试”,兴奋的孩子们小脸胀得红红的,小手快乐地飞舞着,这何尝不是充满着童趣的场所,这何尝不是张扬个性的天地。此时的我,也不由自主地融入到这美好的童心世界里,被我的学生们感染着、感动着。最后,我用“读完全文,你有什么收获?”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整体总结,让学生在感悟发言中对文本形成完整的认识,从而升华了主题。

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自主探究,趣味识写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我是以这样的层次来开展写字教学的。首先,让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对文中“图、够、报”等六个生字进行识记,巩固技能。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吮吸的动作记住“吸”字,激发了识记生字的兴趣,提高了记字效果。接着,我设计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直观地区别“极、吸”这两个字。最后,通过老师的范写,指导学生书写,在指导过程中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以上是我如何教学这一课的全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童真和文本的童趣,相互交融,使学生读进了美好的童话世界,读出了个性的童趣体验。还请各位评委和老师对我的说课提出宝贵的意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