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建筑工程开题报告(四篇)

建筑工程开题报告(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06 08:21:08
建筑工程开题报告(四篇)
时间:2024-07-06 08:21:08     小编:zdfb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建筑工程开题报告篇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楼层的发展越来越高,对基础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桩基础的应用越来越高。本文以河南周口东景国际名苑的地下部分进行基础工程设计。桩基技术极为复杂,发展空间相当广阔,成为地基基础领域中一个非常活跃的、具有很强生命力分支领域,50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桩型、新的工艺、新的设计理论和新的科技成果,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的有力支柱。

本课题首先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岩土力学指标建议值和上部结构形式及上部结构重量,选取了桩基础形式――混凝土预制桩。在对天然地基的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成桩分析。根据混凝土预制桩的优缺点,结合场地地层条件,初步选取桩径,试算出桩长,并进行桩的设计计算:单桩承载力和桩的沉降计算,最后从抗剪、冲切和抗弯等三方面对承台进行了设计验算。同时对混凝土预制桩的优点、性能、桩基础施工过程、注意事项也做了论述。

桩基础(简称桩基)是一种古老的基础形式.它的力学原理正确,通过桩的形式可以充分发。

挥深部土层的承载能力,同时它又具有施工简便的特点,因此桩基不仅延续至今,而且结合现代的施工技术还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当前基础工程中一种普遍采用的重要基础形式。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海港码头、桥梁、重型工业厂房和粮仓等都广泛使用桩基,目前我国每年的用桩量达100万根以上.如何设计好桩基,使之既满足桩承载力和安全性要求,又降低成本,对我国工程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桩基的类型、施工工艺和设备、桩基理论和设计方法都有了很大的进展。

桩基深埋于地下,是个隐蔽工程.虽然桩基设计理论和施工方法已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岩土性质的多变性和现场施工的局限性,致使桩承载力的设计值与桩的实际承载能力有时还有较大的差别,在施工时桩身中也会出现各种缺陷。因此,为了保障桩基的质量,进行桩基检测就十分必要了.长期以来,桩基检测采用的是静荷载试验方法。由于它是破坏性检测,成本高,检测周期长,因此被检测的桩数目较少,难以满足基础工程的广泛需要。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无损检测技术一一桩基应力波检测应运而生,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现已成为基础工程建设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锤击沉桩;

2.静力压桩法沉桩;

3.桩的接桩方法用焊接、法兰接及硫磺胶泥锚接;

4.沉桩施工组织计划;

5. autocad制图。

四、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3]卢廷浩.土力学.河海大学出版社,20xx

[4]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主编?地基及基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

[5]段新胜.顾湘编著?桩基工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年

[6]袁聚云?李镜培,陈光敬编著?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岩土工程分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

[7]林天健?熊厚金?王利群编著?桩基础设计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8]陈仲颐?叶书麟编著?基础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

[9]周景星?王洪瑾?虞石民?李广信编著?基础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

[10]高大钊桩基础的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年

建筑工程开题报告篇二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楼层的发展越来越高,对基础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桩基础的应用越来越高。本文以河南周口东景国际名苑的地下部分进行基础工程设计。桩基技术极为复杂,发展空间相当广阔,成为地基基础领域中一个非常活跃的、具有很强生命力分支领域,50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桩型、新的工艺、新的设计理论和新的科技成果,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的有力支柱。

本课题首先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岩土力学指标建议值和上部结构形式及上部结构重量,选取了桩基础形式——混凝土预制桩。在对天然地基的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成桩分析。根据混凝土预制桩的优缺点,结合场地地层条件,初步选取桩径,试算出桩长,并进行桩的设计计算:单桩承载力和桩的沉降计算,最后从抗剪、冲切和抗弯等三方面对承台进行了设计验算。同时对混凝土预制桩的优点、性能、桩基础施工过程、注意事项也做了论述。

桩基础(简称桩基)是一种古老的基础形式.它的力学原理正确,通过桩的形式可以充分发。

挥深部土层的承载能力,同时它又具有施工简便的特点,因此桩基不仅延续至今,而且结合现代的施工技术还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当前基础工程中一种普遍采用的重要基础形式。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海港码头、桥梁、重型工业厂房和粮仓等都广泛使用桩基,目前我国每年的用桩量达100万根以上.如何设计好桩基,使之既满足桩承载力和安全性要求,又降低成本,对我国工程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桩基的类型、施工工艺和设备、桩基理论和设计方法都有了很大的进展。

桩基深埋于地下,是个隐蔽工程.虽然桩基设计理论和施工方法已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岩土性质的多变性和现场施工的局限性,致使桩承载力的设计值与桩的实际承载能力有时还有较大的差别,在施工时桩身中也会出现各种缺陷。因此,为了保障桩基的质量,进行桩基检测就十分必要了.长期以来,桩基检测采用的是静荷载试验方法。由于它是破坏性检测,成本高,检测周期长,因此被检测的桩数目较少,难以满足基础工程的广泛需要。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无损检测技术一一桩基应力波检测应运而生,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现已成为基础工程建设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锤击沉桩;

2.静力压桩法沉桩;

3.桩的接桩方法用焊接、法兰接及硫磺胶泥锚接;

4.沉桩施工组织计划;

5. autocad制图。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3]卢廷浩.土力学.河海大学出版社,20xx

[4]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主编·地基及基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

[5]段新胜.顾湘编著·桩基工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年

[6]袁聚云·李镜培,陈光敬编著·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岩土工程分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

[7]林天健·熊厚金·王利群编著·桩基础设计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8]陈仲颐·叶书麟编著·基础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

[9]周景星·王洪瑾·虞石民·李广信编著·基础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

[10]高大钊桩基础的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建筑工程开题报告篇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办公楼的发展日新月异,它的设计有很强的时代性、技术性,它与现代信息技术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此时框架的办公楼为人们提高了足够的工作空间。同时框架结构不仅承载力大、自重轻和抗震性能好,而且其造价低、材料来源广、耐火性好、构刚度大但是现在社会的的工作压力的增加,在以后的不管是办公建筑还是办公环境都必须充满人性化。本工程的体型采用单一体型中的矩形,其特特点是具有明显的主从关系和组合关系,造型统一,简洁,轮廓分明。我选择这一课题由有助于把大学四年中所学到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复习和总结,并加得以应用,提高我独立动手的能力和独立解决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还能更好的掌握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目前多层和高层建筑逐渐增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其主要形式,虽说它的钢筋及水泥用量都比较大,造价也比混合结构高,但它具有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和围护的作用,房间布置比较灵活,门窗开置的大小、形状都较为自由的特点。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充分利用其使用空间,满足了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不同要求。因此,框架结构房屋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青睐。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主梁、柱和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联系梁连接起来而形成框架体系。框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承重构件与围护构件有明确分工,建筑的内外墙处理十分灵活,应用范围很广。这种结构形式虽然出现较早,但直到钢和钢筋混凝土出现后才得以迅速发展。根据框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体系可分为横向布置、纵向布置及纵横双向布置三种。横向布置是主梁沿建筑的横向布置,楼板和连系梁沿纵向布置,具有结构横向刚度好的优点,实际采用较多。纵向布置同横向布置相反,横向刚度较差,应用较少。纵横双向布置是建筑的纵横向都布置承重框架,建筑的整体刚度好,是地震设防区采用的主要方案之一。

整个毕业设计分为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以及施工组织设计

建筑设计具体设计中,建筑图要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建筑方案,考虑到使用,美观,符合办公目的等各方面的要求。体现现代办公中的人性化要求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绘制结构图两方面。结构计算要求完成基础设计,平面框架结构设计,楼盖设计,楼梯阳台雨棚等结构的设计。本次设计中采用手算和电算两种方法,要求手算一榀框架,采用d值法和分层分析法来完成,电算采用pkpm结构计算软件。施工组织设计: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组织提高生产率,保证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图。

1、建筑设计:

1)建筑设计说明:简单阐明设计依据、建筑功能的分区、建筑等级、建筑类别、防火等级、建筑面积、建筑物的绝对高程或相对周边建筑物的相对高程,交代屋面的设计功能(上人或不上人),说明建筑施工图未表述的各类建筑做法;

2)画各层建筑平面图:应标注建筑物平面的轴线尺寸、总尺寸、门窗相对尺寸,标注各房间的名称及其使用面积,卫生间应画厕位的布置并交代其做法,画洗水池的布置等;

3)画屋面排水平面图:应标注建筑物平面的轴线尺寸,标注屋面排水组织方式,雨落管位置及大小,注明各结点做法或引出另画大样图,必要的附注;

4)画主立面图一个:应显著反映建筑物各部分尤其是门、窗的相对关系,必要的附注;

5)画主要剖面图各一~两个:必须包含一个主楼梯间的剖面,剖面图中应标注各楼层建筑标高,门、窗尺寸及门、窗与楼、地面的相对标高,可在图中标注楼地面或顶棚做法,必要时,可局部放大另画图表示;

6)其它必要的大样图:平面图或剖面图中交代的局部大样图,天沟造型、楼梯或阳台栏杆等大样。

2、结构设计(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制图):

1)结构设计说明:阐明结构类别、设计使用环境类别、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框架抗震等级、屋面活荷载、各功能用房的活荷载设计值、填充墙做法、结构材料的选用、其他结构构造措施等;

2)画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标注楼面、屋面的结构构件(框架、梁、板、柱、墙等)名称及其布置,标注楼面、地面、屋面的结构标高(建筑标高扣除装修层的厚度),在图中写必要的附注;

3)计算各屋面及楼面的面荷载:

按钢筋混凝土原理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估算屋面板、楼面板的厚度(按经济跨厚比估算)按自上而下的顺序累计屋面各结构层荷载,如,恒载=防水层荷载+结合层荷载+找平层荷载+屋板自重+顶棚荷载+??,活载=普通屋面活荷载+??;

按自上而下的顺序累计及楼面各结构层荷载,如,恒载=地砖贴面荷载+楼板自重+顶棚荷载+楼面活荷载+??,活载=普通楼面活荷载+??;

4)一根连梁、一根单梁的设计:

按钢筋混凝土原理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估算梁高h,(按常用截面高宽比定)

梁或墙上线荷载(含恒载、活载)计算:

连梁、单梁的内力计算:按结构力学的方法计算连续梁、或单梁的内力:弯矩m、剪力v、扭矩t(有的时候存在)、梁端反力ri。

按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设计梁的截面:尺寸校验,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确定,梁截面的配筋,其它构造措施的确定。

的截面、配筋、构造,表示不了的构造措施可写在结构设计说明或本图的附注中。

5)建筑大样图配筋,具体计算方法类同于梁的设计,画截面配筋图,必要时配以附注说明;

6)一榀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设计:

计算框架梁、框架柱上的荷载:梁上的竖向横载、活载,柱顶或柱间水平荷载(必要时计算水平地震作用、风荷载);

按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按教材《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确定建筑物抗震抗震设防烈

度,框架抗震等级,并按此确定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及抗震构造措施;

按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d值法或反弯点法计算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按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内力组合原则,内力进行组合,确定框架各控制截面的最不利内力组合,计算控制截面的配筋;

按教材《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综合考虑以上各款,具体确定框架的构造措施,弥补计算的欠缺,加强框架易损、易坏部位的构造。

在结构平面图中,用平法标注框架的截面配筋、构造,表示不了的构造措施可写在结构设计说明中。

7)二层楼面的楼板配筋设计:

参照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楼盖设计步骤设计:尽量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分离式配筋;

计算二层楼面各板配筋,根据楼面结构的具体条件,确定构造做法;

将板的配筋标注于图中,标注楼面的结构标高,标注板厚,在图中写必要的附注;

8)一个楼梯间(含梯段板)的设计:

选型,根据结构的具体条件,选择楼梯形式:当梯段进深不大(3m左右)时,可选做板式楼梯;当梯段进深较大(>3.9m)时,宜选做梁式楼梯。

参照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楼梯设计方法计算梯段板(含梯段梁)、平台梁、平台板,并计算平台梁或梯段梁的反力,以校验墙体或框架梁的局部承载力;

画楼梯间的结构平面布置图,画楼梯梁、梯段板、平台梁、平台板等构件的施工图,在图中写必要的附注。

3 、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编制红谷滩某办公楼的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内容为:

1)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

1、工程概况及主要分项工程的工程量。

2、主要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案(如土方基础、结构、构件安装、砖、砌体工程、脚手架工程等。包括主要周转材料机械设备的详细计划)。

3、主导工程施工设计。

4、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主要材料用量及仓库、场地、临时设施汇总。

6、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布置。

7、单位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8、画主导工程网络图

9、画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即横道图

10、画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

设计研究目标是掌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的设计过程和如何编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组织设计。

其主要特点是柱网布置灵活,论文便于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延性较好。横向侧移刚度较小。因此适用需要大空间的、层数不宜太多、房屋的高度不宜太高的建筑,其建筑特点是结构牢固,建设时间短,建筑物的墙体不承受重力荷载,为非承重墙。

设计进度要求:

第3.5周至第5周半,参加工程实习,要求另祥。

第1周周1上午布置设计任务书。

第1周周2上课,讲解设计任务书及本次设计的总体要求。具体布置建筑设计任务,讲解建筑设计的具体内容,开始建筑方案设计;

第1周周5上午9:00始,交建筑设计方案草稿;

第2周周2上午9:00始,交建筑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初稿;

第2周周5上午9:00始,交建筑图修改稿,建筑设计说明初稿;

第3周周2上午9:00始,交建筑设计说明修改稿,建筑大样初稿;

第3周周5上午9:00始,交建筑大样修改稿。

第4周周2上午9:00始,交所有建筑设计的正稿,交开题报告。

第6周周1上午9:00始,上课——结构设计课,布置设计任务及要求;

第6周周2上午9:00始,交各层楼、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初稿;

第6周周5上午9:00始,交各层楼、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修改稿,结构荷载计算书初稿;

第7周周2上午9:00始,交结构荷载计算书修改稿,框架计算书(内力、配筋)初稿;第7周周5上午9:00始,交框架计算书修改稿,二层楼面板配筋计算初稿;

第8周周2上午9:00始,交二层楼面板配筋计算修改稿,框架施工图初稿(平法示);第8周周5上午9:00始,交框架施工图修改稿,二层楼面板配筋施工图初稿;

第9周周2上午9:00始,交二层楼面板配筋施工图修改稿,结构构件(连梁、梯等)计算书(内力、配筋)初稿;

第9周周5上午9:00始,交结构构件计算书修改稿。结构设计说明初稿;

第10周周2上午9:00始,交结构设计说明修改稿,结构构件施工图初稿(平法示);第10周周5上午9:00始,交结构构件施工图修改稿,基础选型、平面布置初稿;第11周周2上午9:00始,交基础选型、平面布置修改稿,基础大样设计及基础计算初稿;

第11周周5上午9:00始,交基础设计修改稿及全部结构设计文件。

第12至第15周,参加施工设计,要求另祥。第16周答辩。

1、房屋建筑学及结构力学教材;

2、“结构设计原理”及”地基基础”教材;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及相应的教材;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及相应的教材;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及相应的教材;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相应的教材;

8、“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制图;

9、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或静力结构计算手册;

10、建筑设计资料集及结构设计资料集。

建筑工程开题报告篇四

软粘土是软弱性粘土的简称,又称软土,其特点是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渗透性差。在荷载作用下,软粘土的承载能力低,地基沉降变形大,且存在较严重的沉降差异问题。为保证工程质量,在实际工程中软粘土地基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处理。我国的软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各大江大河的入海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区,从北至南有天津塘沽、连云港、上海、宁波、温州、福州、珠海、深圳等地。内陆主要是湖沼或者山谷冲积而成,分布范围较小,不成片分布。因此,软基处理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课题。

明达工业(太仓)有限公司软基处理工程为江苏省重点项目。明达工业(太仓)有限公司新建厂区位于太仓市浮桥镇,为通港路以北,滨江路以西的地块,拟建的一期工程,占地面积为447亩,平面为长方形。本工程为工业工厂,设施包括厂房、仓库、办公楼、宿舍楼、辅助建筑物等。

该拟建场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其地貌属于冲击平原类型。场地地势平坦,场地内分布有河网密布;场区地面标高在1.52~2.93m之间。地表浅层为软弱的淤泥质土,含水量大,孔隙比大,承载力低,变形量大。如果不对其进行处理,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而且会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影响将来场区的正常运营,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对其进行处理。

对于本工程,采用预处理动力固结法进行加固处理,预处理工艺采用真空降水,强夯法又称为动力固结法,故本次预处理动力固结法即为真空降水联合低能级强夯,可简称为降水强夯法。场区软土在真空降水下,一方面使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对土体的预压加固,使软土中的部分空隙水排出,空隙减小;另一方面又降低了软土的含水量,为后续的低能量强夯创造不发生橡皮土的条件。强夯法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利用夯锤自由落下的动能在土体中转化成很大的冲击波和高应力,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压缩性,提高均匀性,改善起抵抗震动液化的能力等。

本项目为国家建设部科研攻关基金资助项目高能级强夯地基加固机理工法研究与专用机械研制(编号:04-2-016);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基金项目高能级强夯与预处理动力固结法研究(编号:2004-结-地-03)的一部分。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强夯法

强力夯实法(简称强夯法)亦名动力固结法,是一种快速加固地基的方法。这种方法是60年代末法国梅那技术公司(louis menard technique)首先开创的。它是将很重的锤一般为100~400kn)提起从高处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6~40m),以冲击荷载夯实软弱土层,使地基受冲击力和振动,土层被强制压密,从而提高地基土强度,降低土层的压缩性,改善土的振动液化条件,以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强夯法自70年代开始工程应用以来,以其机械设备简单、施工组织管理方便、加固效果显著、工程投资少等优点,很快引起世界各国工程界的注意。如今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应用范围已由最初的砂性土和碎石土发展到处理各种杂填土、湿陷性黄土、一般粘性土、软土以及工业生活垃圾等各种地基,成为常用的经济简便的地基加固方法之一。

我国于1978年首次由交通部一航局科研所进行了强夯法试验研究;1979年8月又在秦皇岛码头堆煤场细砂地基进行了试验和强夯加固施工,效果显著;同年,中国建筑科学院在河北廊坊机械化研究所宿舍工程中也进行强夯法处理可液化砂土和轻亚粘土地基的野外试验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加固效果。通过上述试验研究及实际工程应用,初步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情况的强夯工艺,在我国地基加固领域里填补了一项空白,促使了强夯法在我国的广泛应用。

强夯法的基本特征表现为:①强夯法处理后的地基可使土的压缩性明显降低,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地基土承载力;②强夯处理能使地基强度趋向均匀,有效消除不均匀沉降;③与其他夯击法相比,强夯法夯击能量大,可根据地基处理要求来确定夯点间距、夯击能量及夯击方法,特别使地基深处土体性能得到改善;④施工中必要的夯击能量可以分几遍完成强夯法施工设备简单,无需加固材料,费用低,周期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注意的是强夯法的适用范围与其土质及地质构造均有关,条件适当时可以有效加固软基。由于对强夯加固软基的机理、效果、设计计算方法与工艺措施的研究仍不全面和透彻,故强夯工程实验与观测分析是必要的。

2、真空降水

真空堆载预压法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方法,最早是瑞典皇家地质学院kjellmen于1952年提出的。国内1958年天津大学就开始进行真空排水固结的室内试验研究。在早期,由于工艺上存在问题,导致真空预压未能在工程中应用。直到80年代,交通部一航局、天津大学和南京水利科学院等单位对这项技术进行室内和现场试验研究,取得了成功经验,膜下真空度可以达到85~92kpa,并成功地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天津新港软基加固工程中。此后,真空预压法在工程中得到了推广应用。

目前,我国在抽真空设备的研制、真空预压施工工艺的改进、真空度和预压时间的控制、设计计算理论的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进步,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真空预压已作为较成熟的技术在港口、公路、铁路、能源、房屋建筑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3、真空降水联合低能级强夯法

真空降水联合低能级强夯法是采用由真空降水和低能级强夯两道工序组成的施工工艺,其中:真空降水是由改进后的真空井点对加固范围内的地基进行强排水,这种设备功率比常用轻型井点大得多,可产生较大排气量和较高的真空度,即使在渗透系数较低的粘土中,也能通过形成的新水头梯度来加快地下水的渗流;低能级强夯主要采用锤击,即通常的强夯法。通过对上述两道工序的多遍循环,可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真空降水联合低能级强夯法的特点:一是夯击前采用真空降水,可降低地下水位、减小被处理土体的含水量和饱和度等,使地基受击后,地下水位以上土体可产生较大的压缩变形,地下水位以下土体可减小土体中的超孔隙水压力;二是夯击后采用真空排水,以加快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此外,结合每遍夯击的间隔时间,可尽量避免弹簧土的形成;三是通过调整夯击力等参数,使浅层地基达到较高的密实度;四是大面积加固,对地基有一定的降水预压作用。

真空降水联合低能级强夯法的加固机理是以不完全破坏土体结构强度为前提,根据土体强度提高情况,逐步增加能量的动力固结。通过设置竖向排水和表面水层排水等主动排水法,使之在土体中形成微裂缝排水。因此,强夯能量的控制应掌握以下原则:激发土体孔压,并使土体产生微裂缝,但又不完全破坏土体结构强度,不形成橡皮土先轻后重,少击多遍,从上至下,逐步增大加固深度与范围。

4、强夯处理地基的检测

4.1静力触探试验

静力触探(cone penetration test)自1917年雅典正式以来,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静力触探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备,将一定规格的金属探头用静力压入土层中,同时用传感器或直接量测仪表测试土层对触探头的贯入阻力,以此来判断、分析、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静力触探的主要优点是连续、快速、精确;可以在现场直接测得各土层的贯入阻力指标;掌握各土层原始状态(相对于土层被扰动和应力状态改变而言)下有关物理力学的性质,这对于地基在竖向变化比较复杂,而用其他常规勘探手段不可能,能大密度取土或测试来查明土的变化;对于饱和砂土、砂质粉土以及高灵敏度软粘土层中钻探取样往往不易达到技术要求,或者无法取样的情况;用静力触探连续压入测试,则显出其独特的优越性。但是,静力触探也有不足之处:不能对土层进行直接的观测、鉴别;由于稳固的反力问题没有解决,测试深度不能超过80m;对于含碎石、砾石的土层和很密实的沙层一般不适合应用等。

4.2瑞雷波检测技术

瑞雷波(面波)检测是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在地表进行地层波速测试,瑞雷波在地面表层传播,频率不同,影响的地层深度也不同。因此,在同一地段测出一系列不同频率的波,就可得到一条频散曲线,通过频散曲线的分析、反演优化,可对地下构造进行解释。利用瑞雷波检测是基于瑞雷波的两个特性:一是在分层介质中传播时的频散特性;二是传播速度与介质物理性质的密切关联性。

4.3平板载荷试验

载荷试验是一种最古老的地基土原位测试技术,它实际上是模拟建筑物基础受荷条件的现场模拟试验。该方法是在刚性承压板上加荷,测定天然埋藏条件下地基土的变形,可测定地基土的变形模量、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及预估实体基础的沉降。对于不能用小试样试验的各种填土、含碎石的土等,最适宜于用载荷试验确定压力与沉降的关系。但载荷试验一般受荷面积较小,加荷影响深度不超过承压板边长(或直径)的2倍。试验点的数量≮3点,当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平均值作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平板载荷试验(plt)只反映承压板下1.5~2.0倍承压板直径或宽度范围内地基土强度、变形的综合性状,但它是最直接、最可靠的试验方法,其他试验手段的结果均以载荷试验的结果为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铁宏.全国重大工程项目地基处理工程实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梅国雄,徐锴,宰金珉,殷宗泽.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变形机理的探讨.岩土工程学报.2006,28(9):1168~1172

[3]胡瑞林.软粘土动力排水固结机理研究综述.工程地质学报.2005,14(1):45~49

[4]张新天,罗晓辉,高金岐,刘增田.强夯法加固软基的理论与工程应用分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19(1):55~59

[5]施建勇,雷国辉,艾英钵,卫丹,宋雄伟.关于真空预压沉降计算的研究.岩土力学.2006,27(3):365~368

[6]薛翊国,王清,涂齐亮.软弱地基处理方法选择与展望.山西建筑.2006,32(7):94~95

[7]王芝定,万建华.浅谈强夯法进行沉降量控制.西部探矿工程.2006,(10):65~66

[8]石蹈波.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分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9):98~102

[9]孟庆山,王吉利,汪稔.采用不同加固方案处理软土地基的对比研究.岩土力学.2002,23(3):375~381

[10]孔位学,陆新.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有效加固深度研究.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27(4):45~48

[11]陆新,朱松林.强夯处理地基的检测技术研究.施工技术.2005,34(5):43~45

[12]徐培红.强夯地基处理检测方法浅析.建材技术与应用.2006,(5):40~42

[13]耿光旭,赵刚.强夯地基检测的有效方法瑞雷波法.勘察科学技术.2001,(5):57~60

[14]rollins k m,jorgensen s j,ross t m moisture content for dynamic compaction of collapsible soils[j].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1998,124(8):699~708

[15]buddhima indraratna,chamari bamunawita,hadi cal modeling of vacuum preloading and field h.,2004,(41):1198~1110

1、软基处理技术的比选

软弱地基的加固处理,按其原理和作法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九类:换(填)垫层法、预压法、强夯法、振冲法、挤密桩法、砂石桩法、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托换法。适合本工程地基处理的方法有预压法、强夯法、碎(砂)石桩法、深层搅拌法等。

在同样满足地基设计要求的情况下,真空降水联合低能级强夯在造价上比其它常规软基处理方法要来的经济的多。并且真空降水联合低能级强夯具有工期短、加固效果好、工艺简单等优点。

2、方案设计

拟通过本次地基加固处理达到的目标是:

(1)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20kpa,6m以内软弱层地基承载力提高30%以上,有效加固深度6m,影响深度8m。

(2)在50kpa均布荷载作用下,长期总沉降量小于30cm,不均匀沉降控制在1以内。

(3)处理过程消除沉降量不小于70cm。

在以上加固要求下,根据规范规定进行强夯工艺参数的设计。

3、施工过程的监测数据分析

3.1地面沉降观测

布置15m15m的地面沉降测点方格网,测量强夯前、第一遍强夯后、第二遍强夯后和满夯后的地面平均沉降情况。以动态了解土体加固效果,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和参数。

3.2孔隙水压力监测

强夯时地基土体受到冲击荷载发生瞬时的压缩和挤密,孔隙减少,孔压升高,随着孔压消散,土的有效应力增加。若土体的渗透性较差时,冲击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不易消散,就会在饱和细粒土中产生较大的超孔隙水压力,对地基构成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也降低了夯击的效率。通过孔隙水压力观测,以便及时了解强夯加固效果,调整确定最大夯击能,两个夯击点之间的间距以及前后两夯击遍数之间的间隔时间,确定最佳夯击击数等施工参数。

3.3地下水位监测

对降水及强夯过程中的地下水位变化进行动态观测,了解降水效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优降水方案。

4、夯后地基的检测

强夯处理的地基,其强度是随着时间增长而逐步恢复和提高的,因此在强夯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能对地基质量进行检测。其间隔时间可根据土的性质而定,时间越长,强度增长越高,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间隔时间可取1~2周;对低饱和度的粉土和粘性土地基,可取2~4周。

在对强夯法加固后地基的检测,要求一般性工程场地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手段检测,对大型工程应进行大压板载荷试验。在检测数量方面,对于简单场地上的一般建筑物,每个建筑物地基的检测点不少于3处;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物,应增加检测点数。检测深度应不小于设计处理深度。

4.1钻孔取样及室内土工试验

4.1.1试验目的

取得土的含水量、孔隙比、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渗透系数等指标。

4.2静力触探试验

4.2.1试验目的

通过贯入阻力的变化,达到了解土层工程性质的目的。

4.2.2试验方法

试验时,用静力将探头以一定的速率压入土中,利用探头的传感器,通过仪器将探头的贯入阻力记录下来。

4.3瑞雷波(rayleigh)测试

4.3.1试验目的

通过夯前、夯后瑞雷波测试,对比前后频散曲线变化,判定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和影响深度。

4.3.2试验方法

根据检测方案和测试内容布置激震器,在震源同一侧以一定间距布置检波器以接收波,在整个场区布置多条测线,根据dz/t01701997《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检测。瑞雷波现场测试工作于夯前、夯后分别进场1次,采集数据进行前后对比,比较夯前、夯后的不同。

4.4平板载荷板试验

4.4.1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压缩模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4.2试验方法

试验时,用一定面积的承载板向地基施加竖向荷载,观察地基变形和破坏现象。本次夯后共进行3组平板载荷试验,分夯间、夯点进行,试点编号分别为(夯间)、(一遍夯点)、(二遍夯点),测点布置见附录。载荷板面积为0.7m0.7m,最大加载量按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加载,即为240kn。

载荷试验要求如下:

a.试验在夯后地面以下20~30cm处进行,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在拟试压表面用超过10mm厚的中粗砂找平。

b.加荷等级为10级,最大加荷量为2倍设计荷载。每级加荷后按间隔5min、5min、10min、10min、15min、15min,以后为每隔半小时读一次沉降,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可加下一级荷载。

c.在试验时出现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的侧向挤出或出现裂缝和隆起,沉降急剧增大,荷载~沉降曲线出现陡降段;或在某一荷载下,24h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标准;或s/b大于等于0.06(b为承压板宽度或直径),可以终止加载。满足其中一条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卸载时按三倍加载分级进行,并测读残余沉降量。

d.承载力确定可按p~s曲线上有明确的比例界线所对应的荷载值,或取s=0.01b、0.02b、0.03b所对应的荷载值。

4.5检测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检测得出强夯后的各项指标,在加固深度、地基承载力等方面验算本次地基加固处理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5、施工工艺与技术参数的优化

根据夯后的检测数据以及施工期间的检测数据,进行施工工艺以及技术参数的优化。

20xx.4.16至20xx.4.22参考资料清单

20xx.4.23至20xx.4.29文献综述,英文参考文献翻译

20xx.4.30至20xx.5.7开题报告

20xx.5.8至20xx.6.10数据图表及结果分析

20xx.6.11至20xx.6.17论文初稿

20xx.6.18至20xx.7.1论文修改稿

20xx.7.2至20xx.7.6论文答辩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