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重阳节作文结尾篇一
村子里的二大爷去世了(去世的缘由就说来话长了,总之一言难尽了),这不仅仅是对于他们那些亲人来说无法接受,就对我来说也像是个晴天霹雳。去世的前一天晚上我还去他家里玩,他还给我找椅子坐,可是第二天的凌晨竟然去世了。
我俩家关系特别好,已经是祖祖辈辈关系好了。农活时总是会去帮忙一起弄,二大爷是个老实的人,不怎么爱说话,一辈子做的活比的上别人八辈子做的,从来没有闲过,很慈祥,淳朴的那种农民,脸晒得很黑,但是确实那么慈祥……每天都会在自己家里的房角站着和其他老人唠唠嗑,晒晒太阳。我每次回家都会大老远就开始打招呼,虽不是亲大爷但关系比得上亲大爷。巧手的二大娘每每做了好吃的,周围的邻居都会去他家里吃,即使吃光了,也从来不会抱怨什么。因此和周围的人家都很好。他家是唯一一家有坑的人,大冬天吃过晚饭,周围的邻居们都会去他家玩儿,一坐坐一屋的人,男的女的,老得少的,如果去得晚了,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人们喝着茶水,有说有笑,虽说有说有笑但是二大爷不怎么爱说话,总是笑呵呵的往坑的一角一坐听着大家说笑,爸妈是那的“常客”,关系那就不用说了。习惯了这样,所以我每次回家不喜欢出门,但是都会去他家里玩儿一玩儿。
我是和二大爷的俩个孙女关系好,怎么说呢,她们小我5、6岁,辈分上我是姑姑,尽管不是同龄,但我每次放假一回家,只要她们听说了,你都不用想,到家不一会他俩就来找我玩儿了,一进我家大门,就听俩位嘻嘻哈哈的,我连看都不用看,用脚指头想想就知道谁来了。我是姑姑,所以有什么事她们都会跟我说,学习上遇到难题,也都会来找我。开学时,我若是没开学,她们都会让我去送她们,毕竟还是有经验的人。说什么她们也都听,我也喜欢管管闲事,所以她们逛街买衣服之类的也都会把我拉去。
去世的前一天,他家里闹了矛盾,因为关系比较好,所以妈妈肯定要去安慰老人,我也很担心大晚上坐不住就跑到他家跟着看看。现在回想那时老人家一句话都没说,只是自己在那坐在一边,低着头抽着烟。当时也没有注意他,我只是将两个孙女拉到另一间屋,给她们讲道理,要她们懂事,懂得安慰爷爷奶奶……第二天天还黑着,就被焦急的敲门声吵醒了,接着就是电话声。我当时睡的迷迷糊糊,听到这腾的坐起来,妈妈爸爸已经猜到了出事了,抓紧穿好衣服跑出去了,我拉开灯才凌晨4点多,觉是肯定睡不着了,我找出厚厚的衣服,披上也跟着跑出去了,来到他家已经堆了一屋子的人,我挤进去看到二大爷躺在床上,当时心里咯噔一下,有些呆住了。这时跟我关系最好的青儿(小孙女),挤出屋子看到我也来了,站在我面前“姑……可怎么办啊?怎么会这样?”一边说一边大哭一边急的跺脚,她哭的我心都乱了,我一把拉过她来,抱住了她……我不知道该跟他说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说,因为我心里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泪已经控制不住了。
这俩天,心里怪怪的,总觉得像是梦一样,总觉得二大爷还在家里忙着包玉米棒子呢,可是已经阴阳两隔了。
入殓那天,我竟在棺材面前转了一下午,他们裝裹棺材,我就帮着那些爷爷奶奶们,老人们知道我在外上学不懂这些家里的风俗习惯,我问东问西,她们耐心的给我讲,年轻一些的婶婶叔叔们,就笑我“这孩子怎么这么关注这个啊?”但都没阻止我,我也不觉得怎么样,更没有觉得恐惧什么,好多人竟不敢靠上前。入殓时,看到那些亲人们哭得声嘶力竭,自己早已经泣不成声了。老爸是管事的人,所以他没有闲暇的时间,当时他忙着手里的活,爸爸的泪拼命往外飙,说飙一点也不夸张,周围的人都指着我爸爸议论纷纷,其实我知道爸爸的心甚至比我们女孩子还要心软。这几天人们心里都很沉重,爸爸回到家也总是看着电视就走神,唉声叹气,他们所谓的哥们之情,我不懂得。只知道这么一个大好人,竟然去世了让人心疼。
刚刚我又出去看了看,还没到他家门口呢,就看到俩个孩子了,眼睛肿得像核桃,嗓子已经沙哑了,问了问我什么时候开学,我极力控制着自己的眼泪,怕又惹得她们伤心,聊了一会,我也问了问他们什么时候去上学,我就“跑”掉了。实在是受不了……
一生乐于助人,这位伟大的父亲说他像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一点不假。一位老实,淳朴的人,看似一生平平淡淡,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是当他不在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多少的人在偷偷哭泣,在不舍,在伤心……这应该就是平凡的伟大吧!
至今去回想,仍然觉得那么个大活人就突然消失了,不相信,不相信,觉得他现在还在墙角那儿站着和别人聊天。人生就是这个样子吗?如梦如幻,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今天你还在说说笑笑,明天又将如何,竟然让人这样的琢磨不透,这样的突然,真的无法接受。想想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莫名的少了一个人,这是多么伤感的一幕。
善良的人啊,你的好大家都在心里铭记着。你死去的代价会有人来偿还,安息吧!
活着的人啊,为了活着的人坚强起来,忘记伤痛,化悲痛、气愤为力量吧!
重阳节作文结尾篇二
九月初九重阳节到了,又可以去登高了,凤凰山真热闹啊!重阳节清晨,妈妈叫醒了还在沉睡的我,说外婆打电话叫我和她去登高。
我兴奋穿上衣服,来到了外婆家,和她一起上山。我们从北外那边随着人流往上爬,好不容易爬到了一个小山坡,把我累得气喘吁吁,外婆也和我一样。我们休息了一会就又开始爬了起来!后来我们终于来到了凤凰山的公墓。这里是登山人的第一站。
只见这里已是人山人海,歇气的随便找个地方就坐下,没地方坐的人干脆就站着喘粗气;小贩们使劲地吆喝着;那些继续往上登的人只好在人林中穿来穿去,寻求着上山的路。外婆和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坐的地方,休息了大约半个钟头,我们就准备下山了。可这时要下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还有不少人正蜂拥着往山上爬。我正要从一个地方开始下了,外婆却说:这里下去不好。你看,人这么多,那一年就有一个人被挤下山去摔死了,太危险了。我们走过去再下。结果来到另一个下山的地方,她还是说人太多,又继续走,继续走
就这样走了几个地方都没下成山,最后来到了一条小路,只好就从那里下去了。哎!终于要下山了,把我的脚都走疼了。原来还没有结束,没想到这小路上山的人也这么多,一个一个的从山下往山上爬,我们这些下山的人也不好下,人太多,路又太窄,真可谓上山难,下山也难啊!下完山后,山下还有很么多人在往山上走。登山的人真是太多了!
每年这天,我们达州人总是倾巢出动,说是纪念当年登高远送清官元稹,实是亲近大自然踏青玩耍。
这次登山虽挤虽累却又爽又好玩!还让我明白了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两个成语的真正含意。
重阳节作文结尾篇三
重阳节这天恰逢周日,我们一家陪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起去参加市里举办的离退人员书画展,路上正巧碰上邻居高伯和徐伯也正前往文化馆去观看展会。远远地就见两位老人一边轻快地走着,一边还在激烈地讨论着什么,直到女儿跑到两位老人面前向他们问好时,两位老人才停下正在讨论的话题。
“徐伯、高伯节日快乐啊。”我们由衷地向两位老人送上节日的祝福。两位老人似乎在家门口以外的地方遇见邻居的我们很是意外和高兴,惊喜中忙不迭地抢着回应道:“呵呵,节日快乐啊,呵呵,节日快乐!” 两位老人像小孩子似的,因为抢着回答声音听起来象重音,以至于惹得身边的'女儿咯咯咯不禁笑出了声,老人见状也慈祥地跟着笑了起来,一边摸着女儿的头自我解嘲般地说着:“呵呵,小家伙笑爷爷老了,抢着说话不着路了吧?呵呵。” 女儿连忙调皮又善解人意地解释道:“不是的,是这路上地方大,爷爷说话有回音。” 听了女儿的解释,我们大家一起开心地笑了起来。
“你看你们这多好啊,星期天、过个节可以一家人聚在一起,退休后儿孙绕膝,摸得着、看得到。” 邻居高伯羡慕地说道。
“是啊,这才是真实的天伦之乐,你说这时代发展了,交通也便利了,生活也富裕了,一家人在一起的光景倒成了让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徐伯这时也颇有些伤感地附和着高伯说道。
“高伯、徐伯现在不比过去,网络、交通都发达,外面的孩子回来看你们或你们去他们那里都很方便,您还随时可以通过电脑视频或手机见个面、通个话。”我赶忙安慰两位老人说道。
徐伯和高伯是儿女亲家,退休前都在政府部门工作,高伯的女儿和徐伯的儿子现在都在郑州一家外企工作,也许是平时工作太忙,加上孩子上学,尽管郑州离我们这座小城也就是两个半小时的路程,但很少见他们能逢周末或短假回来。老人没退休前,自己各有各的事,倒也不觉着怎样,退休后,时间多了,日子闲了,孩子们不在身边就觉得心里没了着落。正当我在心里分析着这两位老人伤感的原因时,只听高伯又说道:“闺女,你说现在这电脑、网络、手机的广泛使用,是好还是不好?自从有了手机和网络,朋友少了面对面的交往、亲人少了心与心的沟通,整天不是电话联系,就是网络视频,人与人之间都变生分了,我看不太好!”高伯看似在问我,又像是自问自答,还没等我想好该怎样回答他,徐伯又接着说道:“是啊,如今年轻人写点东西用电脑、读书看报用电脑、买个东西用电脑、上班办公用电脑、聊个天用电脑,甚至下棋打牌也用电脑。整天趴在电脑前,到最后就连最简单的字,提笔都忘了怎么写。前几天,我在儿子那住着,已经是研究生学历的儿子和媳妇陪我一起看中国汉字读写大会电视节目时,我顺便问了问电视上读的那些字,他们能写上来和写对几个时,两人一起傻眼笑着摇头说写不了,然后又说现在都是网络时代了,上网就什么都会写了。我对他俩说:网络会写,能代表你俩会写?我看这些年轻人对网络的过分依赖,临了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文化和汉字都要失传了。”徐伯感慨万分地说着。
听着两位老人的话,我一时竞真不知该怎样评价如今这个网络时代,带给人类和这个世界的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也许,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每一个时期都有一个时期鲜明的、足以代表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标志性事务,正如现在的“网络”一样,也许在很多方面网络可以提供给我们现在生活中很多快捷便利、丰富的信息来源、高效的工作效率、集约化的事务管理,从一方面上讲它拓展了人们观看世界的视野,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人与人的亲疏度上、思想上的沟通交流上、在亲情的表达中,确实也让现代人丢失了很多、忽略了很多人类基本具备的情感,再严重点说懒惰了现代人很多应该表达的情感行为。
譬如现代人给老人买件衣服,图省事上淘宝,再也没有象过去那样带着老人一起去逛逛街,进商店让老人亲自试一试的温馨和亲切感;再比如年轻的家长辅导孩子学习,家长会不会都上百度问“度娘“,搜出来答案让孩子自己看,缺少了与孩子一起思考、一起交流、指导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的热情和能力,同时也让现在的孩子觉着家长的辅导就是电脑的辅导,离开了电脑,是万事皆不成的;现代人看书看电子书,现代人看电影直接上各类网络影视城;现代人学习进行远程网络教育;现代人交流,对于远隔重洋的朋友通过视频相会,对于近在咫尺的同事也是网上、手机微信聊天,等等。由于过多的、习惯性地依赖于网络,现代人动手、动笔、动脑的能力也在逐渐降低;生活的热情和激情也随着“宅”一字的经典总结,在很多年轻人身上在慢慢减损;人与人之间过去那种温馨的对弈品茶之境、结伴出游之情越来越少,甚至在现代人看来,这种正常的人类行为,如今简直就是一种人、财、物的浪费,现代人的群居情感世界出现了“空巢”,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出现了心的空格。
想到这些,自己作为这个天天和网络密切相关的现代人中的一员,真不知该如何回答两老人论世发出的这种质疑,这让我突然很能理解孔子在那篇《两小儿辩日》之论中对自己才疏学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由衷感慨和坦白直言 。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无论社会怎样进步,无论科技水平怎样提高,无论网络给了我们多么方便快捷的帮助,都是为人类更好地生存而服务的,而人最终还是社会的人,很多时候都需要在社会中互帮互助、群策群力;需要通过真实的声音来传递心与心的沟通;需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倾诉生活的烦忧;需要通过人与人在生活中的彼此嘘寒问暖来体现人类关怀和血浓于水的亲情情感,最终让人类生活的更幸福、更满足。
偶听两老人论世,也让自己突然捡拾回很久以来缺失在网络的快捷中、职业的忙碌中、生活的繁琐中,那些最真实、最朴实的情感;也让自己幡然顿悟出许久以来似曾远离又未曾深忧过的、那些关于能够给人温暖、让人幸福的各类传统情感交流方式的延续和传承的珍贵!
重阳节作文结尾篇四
在民间,在重九登高、饮菊花酒、佩带茱萸等习俗。习俗由来已久,由此也产生了泳重阳节的诗篇,许多名篇传诵至今。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重阳席上赋白菊》中写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如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歌抒发诗人的情感,记载了古代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风俗。有的诗篇至今流传不衰,成为千古佳作。
关于“重阳节”习俗的来历,有多种传说。据传,汉初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残害后,侍候戚夫的宫女环环也被赶出宫,嫁樵夫为妻,居住在乡间。日久,她与姐妹们叙述宫内之事时传出:“每年九月九日,上至皇后、妃子、宰相太臣,下至侍众辇夫、宫女都要佩戴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九九重阳”求长寿。乡亲们听了信以为真,纷纷效仿去做,渐渐传遍全国城乡,称谓“重阳节”。
又传,东汉年间,汝南有个人叫桓景,醉心仙道。后来,听说终南山有位仙人叫黄长房,可降妖除魔。于是便弃家,背上行装朝终南山走去,历尽千辛万苦,矢志不移,终于拜在黄长房名下演习法信,历时三年之久。一天,黄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将有大灾大难,你得赶回去。”同时嘱咐道:“先让你们全家老少,肩膀上都披戴茱萸,然后走到附近最高外,饮菊花酒,大难可除。”桓景听后火速跑回家中,于九月九日那天按黄长房所说的去做。天黑一家人平平安安回到家中,一看鸡狗牛羊都死了。次日,桓景回到终南山向黄长房诉说情况。黄长房说:今后每年九月九日,必登高处,披戴茱萸、饮菊花酒。
旧时,重阳节食俗,兴用发面卷枣、粟子或肥肉蒸糕一说,糕谐音高,有的人家蒸九层糕,象座宝塔,上边用面食捏只羊,寓意重阳(羊)。饮菊花酒、插茱萸,这些习俗早已不复存在。民谚说:九月九阴,一冬温:九月九晴,一冬凌。九九可预测气温变化。
重阳节作文结尾篇五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节作文结尾篇六
尊敬老人、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在今年的重阳节之际,我们全家决定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于是,在重阳节的前一天晚上,我和爸爸来到了建湖县最大的超市——大润发,选购了一些像麦片、牛奶、冰糖燕窝……的营养品,做好重阳节回老家的准备。
重阳节(10月5号)那天一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乘坐公共汽车来到了老家——钟庄马渡。到了爷爷家,我看见了爷爷,高兴的喊了声:“爷爷好!”。我边说边将我们买的礼品递给爷爷,说道:“爷爷,这些礼品让你补补身体,祝你健康长寿!”
爷爷那慈祥的脸上带着微笑,生气地说:“谁让你们花钱买这些东西,我的身体硬朗着呢,乱花钱!”他边说,边用手摸着我的头,高兴地说着“我家陆昱长高了,呵呵!”。
下午,我看见爷爷在自家门前水泥场上摘黄豆夹,便回家拿了两个板凳,一个递给爷爷,还有一个留给我。我对爷爷说:“爷爷,我来帮你摘黄豆”。爷爷笑说着:“陆昱不错,挺懂事的!”我一边帮爷爷摘黄豆夹,一边向爷爷汇报我的学习情况,以及我们学校的新鲜事。爷爷也告诉我老家发生的一些事……
水泥场上不时传来我和爷爷的说笑声……爷爷越说越有精神,越说越年轻……
拥有这样一个美好、快乐的重阳佳节,是我们家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