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五篇)

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6 16:17:34
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五篇)
时间:2023-03-16 16:17:34     小编:zdfb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篇一

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张向前飞得更远。

2、在活动中体验距离的远近与多种相关因素有关。(如:纸的外形、纸的轻重、投掷的力量等)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1、牛皮筋、毛线、夹子、罐子、沙包、飞镖、飞盘、透明胶、剪刀等。

2、相同质地的纸人手一张。

3、幼儿用记录单人手一张,教师用记录单一张。

一、以问题导入活动,引起幼儿设想。

1、“你们每人有一张纸(折成飞机),你会用什么办法让这张纸离开你飞得很远?”

2、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想出不同让纸飞得更远的方法。老师对幼儿想出的办法给予了肯定。)

3、你们的办法不错,不过用一些比较硬的材料时,飞的时候要找一个空地方,小心砸到小朋友的身上。

二、幼儿第一次实验操作。

1、“等一会就请你用这些办法去试一试,而且还要把实验的情况记录在这张记录卡上。”

2、介绍记录卡,并引导幼儿思考“远近”的记录方法。

“远近”怎样记录呢?(画一条线,远的就画长一点,近的就画短一点。画圆圈,如果是远的圆圈就画多一点,如果是近的圆圈就画少一点。还可以画点子,点子多的就是远的,少的就是近的。……)

3、实验并记录。

4、讨论:为什么用了一样的方法,却有的小朋友的纸飞得远,有的飞得近呢?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操作。

1、出示几种物品,“其实要想让纸飞得更远,还可以用上一些工具,老师这儿就有一些物品,你可以用它来帮帮纸的忙,让纸飞得更远。”

2、大家站在同一条线上,第二次尝试。

谁的纸跑得远?怎么能记录他的纸跑到了这个位置?

你用的什么方法?这种方法怎么会让纸跑得比其它纸远呢?

把你刚才使用的方法记录下来。

能不能再想办法让纸跑得比这个位置更远?

3、幼儿自由尝试,并记录。

4、互相讲述自己的记录卡。

5、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录进行思考:你发现怎样可以让纸飞得更远?

继续尝试,探索让纸飞得更远的方法。

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篇二

1、让幼儿在玩棒的过程种尝试用“三角撑”的方法架起筷子。

2、初步引导幼儿用统计的方法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1、一次性筷子若干、台布5块。

2、统计表5张。

1、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筷子,看谁玩的方法多,方法好。

(幼儿自由玩筷子,教师参与)

2、提问:刚才你是怎样玩筷子的,用了哪些方法?(幼儿讲述)

1、导语:小朋友玩筷子的方法可真多,现在请你们猜一猜,如果不用任何东西帮助,筷子能够站起来吗?(幼儿自由讨论)

那你们就去试一试,然后把你尝试的方法和结果记录在这张表格的第一次操作格里。

2、幼儿尝试、操作,并记录。

3、分组汇报。

导语:你们让筷子站起来了吗?用了几根筷子?

1、教师启发幼儿用三根筷子互搭竖棒,要求不用任何支撑物,把筷子竖起来。

师:请你们试着用三根筷子架起来的方法,让它们站起来,并把这次的结果记录在表格的第二次操作格里。

2、幼儿操作,教师参与。

1、展示五组记录表,(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幼儿分组汇报。

2、小结,引出其生活用途。

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篇三

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篇四

1、通过实验纸吸收水会张开,让幼儿了解"睡莲花开"的原因。

2、乐于参与活动,养成仔细观察和探索的.习惯。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每组一盆水,若干剪刀和质地不同的纸(蜡光纸·白纸.牛皮纸.报纸等)

1、导入:引导幼儿观察桌面材料你看到了什么?(激发幼儿兴趣,导入活动内容)

2、教师示范折"睡莲"。

a、把正方形纸对折三次

b、将角对边折.

c、再剪去多余部分,将花瓣向花心折。

3、幼儿分组折纸,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将折好的"睡莲"放入水中:

a、请幼儿认真观察"睡莲"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b、"睡莲"为什么会开花?

c、为什么不同质地的纸开花的速度不一样。

d、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纸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内有细小的毛细管,纸遇到水后,水沿着纸的毛细管上升,使纤维膨胀,于是,原来向里折叠的"花瓣"就张开了。不同质地纸,其吸水性不同,因而"花瓣"张开的速度也不同。

5.活动结束,请幼儿们收拾材料。

忽略了经验准备。活动的准备包括了教具、学具以及经验的准备,它可以为整个活动做好铺垫的作用,在活动开展之前,我准备了不同的三种纸张(复印纸、报纸、广告纸)做的睡莲花、以及记录纸和睡莲花的图片,在活动的进行中,孩子们把“睡莲花”当成了“荷花”,把复印纸说成了彩纸,可以说出现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还给整个活动带来了不好的效果。同时我还发现中班孩子的折纸能力比较弱,睡莲花折的不太平整,这也可能对实验的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经过讨论后我们把“区别睡莲花和荷花”、“认识三种纸张”、“折纸的练习”这些知识点放在了活动之前的准备环节上。

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篇五

1、让幼儿知道蝴蝶、蜻蜓、蜜蜂的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它们都是昆虫。

2、使幼儿了解这些昆虫和人们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1、各种昆虫的挂图一张。

2、操作卡片“各种昆虫”。

一、组织幼儿去野外观察并捕捉树上、花上、地上的昆虫。

你捉到了什么?怎样捉到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主要特征及习性

1、(出示挂图)

图上有什么?它们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子的?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

(蜜蜂、蜻蜒、七星瓢虫等,它们生活在不同的场所:花上、地上、树上,吃花蜜、蔬菜等)

2、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共同名称叫什么?

(有头、胸、腹二部分,二对翅膀、三对足等。都叫昆虫。)

3、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为什么是昆虫?

(螳螂、蚊子、蟑螂、蟋蟀、知了等)

三、帮助幼儿分辨益虫、害虫。

1、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2、昆虫里哪些是害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3、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

(教师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蝴蝶,蝴蝶在幼虫时嫩菜叶等有害处,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可观赏等益处。)

4、幼儿操作:每人一张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红笔一支,请儿用"o"划出益虫,"x"划出害虫来。

5、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昆虫?

(保护益虫,不随便捕捉、弄死。看到蚊子、苍蝇把它们打死,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积聚等等。)

有爱心的小安妮因为喜欢昆虫,而去收集死去的昆虫和蜕下的皮,给昆虫自由的生活空间,甚至在梦中,自己都变成昆虫,感受当昆虫的乐趣,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出对昆虫的喜爱。为了让孩子了解昆虫,课前让孩子们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中来。

1、注意学法的指导。紧扣 “爱”字,突出重点。在课堂上,以“爱”字贯穿全篇课文,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突出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在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渗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课文的2——5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围绕重点句展开叙述的,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写作特点来学习。在第二课时教学3——5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围绕课后问题“安妮很喜欢昆虫,她是怎样做的?”展开学习。首先,我让学生勾画出3——5自然段中能概括写安妮怎样做的句子;然后,具体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她是怎样喜欢收集昆虫的;最后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习后面的内容。

2、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指导写作,我抓住第二自然段先概括在具体的写法,让孩子们在自读自悟的基础能够进行仿写,通过检查可以证实大部分孩子学会这一写法。课文的2——5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围绕重点句展开叙述的,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写作特点来学习。整篇文章都是围绕我喜欢昆虫来写,但每个自然段写一个方面。

小百科: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