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实验相关报告篇一
1. 掌握蛙类双毁髓的试验方法;
2. 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标本的制作方法;
3. 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蛙类动物的某些基本活动,如神经的生物电活动、肌肉收缩等与哺乳动物相似。其离体组时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而且动物来源丰富,因此在生理实验中常用蛙类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坐骨神经标本来观察组织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等。肌肉受到一次阈上刺激而产生的一次收缩为单收缩,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时相,即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肌肉受到连续的阈上刺激时,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过程,相邻两单收缩的时相会出现融合,表现为强直收缩现象。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缩短期,称完全强直收缩,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舒张期,称不完全强直收缩。使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可以观察到腓肠肌收缩的情况。
实验动物:健康青蛙一只;
实验器材和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粗剪刀一把,组织剪一把,眼科剪一把,镊子一把,探针一根、玻璃分针2把,蛙钉4个、培养皿一个,蛙板一个、滴管一个、棉线若干),张力换能器,肌槽,刺激电极,铁架台,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微机,任氏剂。
捣毁蟾蜍脑脊髓:取蟾蜍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左手握蛙,用食指下压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前俯。中指与无名指夹其前肢,无名指与小指夹其后肢,使整个躯干做最大屈曲。把探针自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到达椎管,即将探针改变方向刺入颅腔,向各侧不断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再将探针原路退出,刺向尾侧,捻动探针使其逐渐刺入整个椎管内,完全彻底捣毁脊髓。脊髓破坏完全的标志是: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反射消失,四肢松软。
剪除躯干上部和内脏,去皮,制备下肢标本: 用粗剪刀在骶髂关节前1厘米处剪断脊柱,握住蟾蜍下肢,沿躯干两侧(避开坐骨神经)剪开腹壁。此时躯干上部及内脏即全部下垂。剪除全部躯干及内脏组织。剪去肛周皮肤;用圆头镊子夹住脊柱,注意不要碰到坐骨神经,捏住皮肤边缘,逐步向下牵拉剥离皮肤。将全部皮肤剥除后,把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洗净双手和用过的全部手术器械。
分离两下肢: 避开坐骨神经,用粗剪刀从背侧剪去骶骨,然后沿中线将脊柱剪成左右两半,再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将已分离的标本浸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取出一下肢,用蛙钉固定于蛙板上,固定时要注意,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朝上。先用玻璃分针沿脊柱侧游离坐骨神经腹腔部,然后循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纵向分离暴露坐骨神经之大腿部分直至腘窝,在分离过程中,把神经周围的结缔组织去除干净,并把神经的细小分支剪断,但要注意不要用金属器械碰触神经,也不要对神经过度牵拉。实验期间应不断滴加任氏液使神经保持湿润。
用玻璃分针游离腓肠肌,并在下面穿线,在跟腱处打结。在结扎线的下方剪断跟腱,在膝关节处把除腓肠肌外的小腿其他部分剪除。注意保持完整的腓肠肌。 用棉线在靠近脊柱的位置结扎坐骨神经,并在结扎线的上方剪断神经,用眼科剪剪断坐骨神经的全部支。从腘窝处开始剪掉大腿所有的肉,尽量把股骨刮干净,在膝关节上至少1cm处剪去上段股骨。将标本浸入任氏剂的培养皿中。
实验装置与仪器连接:
1.将标本股骨残端固定在肌槽上的小孔内;
2.将结扎腓肠肌肌腱的棉线与张力换能器连接,调节棉线的松紧,要与桌面垂直;
3.将神经置于肌槽的刺激电极上,用任氏剂保持标本湿润;
4.刺激电极插入微机上的刺激输入孔;
5.张力换能器与微机相应通道相连。
科学实验相关报告篇二
粒度分布通常是指某一粒径或某一粒径范围的颗粒在整个粉体中占多大的比例。它可用粒度分布表格、粒度分布图和函数形式表示颗粒群粒径的分布状态。颗粒的粒度、粒度分布及形状能显著影响粉末及其产品的性质和用途。例如.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与其细度有关;陶瓷原料和坯釉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影响着许多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磨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决定其质量等级等。为了掌握生产线的工作情况和产品是否合格,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时取样并对产品进行粒度分布的检验,粉碎和分级也需要测量粒度。
粒度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筛析法、沉降法、激光法、小孔通过法、吸附法等。本实验用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分布。筛析法是最简单的也是用得最早和应用最厂泛的粒度测定方法、利用筛析方法不仅可以测定粒度分布,而且通过绘制累积粒度特性曲线,还可得到累积产率50%时的平均粒度。
本实验的目的:
①了解筛析法测物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
②根据筛分析数据绘制粒度累积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筛析法是让粉体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筛析法适用约20μm~100㎜之间的粒度分布测量。如采用电成形筛(微孔筛),其筛孔尺寸可小至5μm,甚至更小。
筛孔的大小习惯上用“目”表示,其含义是每英寸()长度上筛孔的数目。也有用l㎝长度上的孔数或1㎝筛面上的孔数表示的,还有的直接用筛孔的尺寸来表示。筛分法常使用标准套筛,标准筛的筛制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筛孔为1㎜的筛子作为基筛,也可采用泰勒筛,筛孔尺寸为(200目)作为基筛。
筛析法有干法与湿法两种,测定粒度分布时,一般用干法筛分;湿法可避免很细的颗粒附着在筛孔上面堵塞筛孔。若试样含水较多,特别是颗粒较细的物料,若允许与水混合,颗粒凝聚性较强时最好使用湿法。此外,湿法不受物料温度和大气湿度的影响,还可以改善操作条件,精度比干法筛分高。所以,湿法与干法均被列为国家标准方法,用于测定水泥及生料的细度等。
筛析法除了常用的手筛分、机械筛分、湿法筛分外,还用空气喷射筛分、声筛法、淘筛法和自组筛等,其筛析结果往往采用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来表示颗粒的粒度分布。频率分布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颗粒百分含量(微分型);累积分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含量与该粒径的关系(积分型)。用表格或图形来直观表示颗粒粒径的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
筛析法使用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筛分结果受颗粒形状的影响较大,粒度分布的粒级较粗,测试下限超过38μm时,筛分时间长,也容易堵塞。筛分所测得的颗粒大小分布还决定于下列因素:筛分的持续时间、筛孔的偏差、筛子的磨损、观察和实验误差、取样误差、不同筛子和不同操作的影响等。
⑴标推筛 一套 ⑵振筛机 ⑶托盘天平 一架。⑷搪瓷盘 2个。(5)烘箱 一个。 四、实验步骤
科学实验相关报告篇三
1.掌握配制马铃薯培养基(pda)的一般方法。
2.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3.了解并掌握四类霉菌(根霉、毛霉、曲霉、青霉)的基本形态。
1、霉菌
霉菌是可产生复杂分枝的菌丝体,其菌丝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3~10μ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本实验采用毛霉、青霉,曲霉,根霉四种常见的霉菌作为菌种进行观察。
2、小室培养法
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和玻璃培养观察法三种方法,本次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
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沿琼脂边缘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1、菌种
曲霉(aspergillus sp),青霉(penicillium sp),毛霉(mucor sp)和根霉(rhizopus sp)培养48h的马铃薯琼脂(pda)斜面培养物。
2、培养基及试剂
马铃薯琼脂(pda),20%甘油(无菌),乙醇。
3、仪器及其它用品
无菌操作台,解剖刀,镊子,无菌吸管,u型玻璃棒,普通光学显微镜,擦镜纸,绸布,酒精灯,载玻片,接种针,培养皿等。
1、培养基的配制
按附录所示配方称取pda各组分,先将马铃薯去皮,切成小块称取20g煮沸
姓名系年级学号组别科目题目霉菌的形态观察
同组者:
20min,然后先用1层纱布滤去未溶解的固体,再用6层纱布过滤,将滤液体积用无菌水调至100ml,然后再加入糖及琼脂,加塞后用牛皮纸包好,准备灭菌。
2、培养基及装置的灭菌
(1)灭菌准备
准备12个平皿,在其中10个平皿皿底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滤纸片,再放一u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载玻片和三块盖玻片,盖上皿盖后再与另外2个空平皿一起用牛皮纸包好;在100ml锥形瓶中用甘油配制20%的甘油,加塞包好;最后取2ml移液管两支并用牛皮纸包好。
(2)灭菌
将上述用牛皮纸包好的仪器与试剂连同配好的pda培养基一并放入灭菌锅中110℃灭菌20~30min(由于培养基中有葡萄糖,为防止由于高温而使糖发生糊化而变质,灭菌温度不宜过高)。
3、琼脂块制备
分别取已灭菌并溶化冷却至约50℃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6~7ml注入两个灭菌空平皿中,使之凝固成薄层。在两个凝固后的平板背部用记号笔画下约1×1cm的方格,通过无菌操作,用解剖刀沿画下的方格线将其切成方形的琼脂块。(注:解剖刀使用前应先在酒精中浸泡,然后在酒精灯上灼烧,冷却后再进行切割操作)
4、接种
在无菌操作台上,先用镊子将载玻片放于u型玻璃管上,然后用解剖刀取一小块儿琼脂块,置于载玻片上,用接种环分别从斜面培养物上挑取很少量的4种菌的孢子,分别接种于培养小室中琼脂块的边缘上,用无菌镊子将盖玻片覆盖在琼脂块上。最后用移液管在培养小室中的圆滤纸上加2ml灭菌的20 %的甘油(用于保持平皿内的湿度),盖上皿盖并贴上标签,每一种菌接种两个小室(其中毛霉接种4个小室)。
5、恒温培养
将接种后的平皿正置于28℃培养箱中恒温培养7天。
6、镜检
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小室培养后的载玻片,用低倍镜即可较为清晰的观察到霉菌的菌丝体及孢子,根据所学的四种菌的基本特征对四种菌进行观察比较与区分,必要时可以采用高倍镜对菌进行观察。
通过本次实验,学会了小室培养培及马铃薯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另外,通过观察霉菌的形态并且有特别的关注不同霉菌的细节及不同之处,比如菌丝是否有隔,孢子囊形态等特征,细心比较各种霉菌细节状态的不同,掌握了霉菌的一些基本形态特征,扩展了视野。
1、黑曲霉和黑根霉在形态特征上有何区别?
①菌丝:根霉无隔有假根,曲霉无隔有足细胞。
②孢子梗:根霉位于假根上,曲霉由气生菌丝分化而来。
③孢子囊形态:根霉孢子囊表面平滑,曲霉表面不平滑,呈絮状。
2、如果要求对某放线菌或霉菌不同发育时期(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或
科学实验相关报告篇四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五、数据记录:实验中测得的原始数据和一些简单的结果尽可能用表格形式列出,并要求正确表示有效数字和单位
六、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目的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或作图表示,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计算误差或不确定度.
七、实验结果:扼要地写出实验结论
八、误差分析:当实验数据的误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求对误差进行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九、问题讨论: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可能的解释,分析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实验方法的改进提出建议,简述自己做实验的心得体会,回答实验思考题.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技能准备: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1.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种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2.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3.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4.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5.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6.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1.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4.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对运动的速度无关。
科学实验相关报告篇五
蒸馏工业酒精
1学习和认识有机化学实验知识,掌握实验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2学习和认知蒸馏的基本仪器和使用方法以及用途。
3掌握,熟悉蒸馏的操作。
纯液态物质在一定压力下具有一定沸点,一般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沸点。蒸馏就是利用不同物质沸点的差异,对液态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当液态混合物受热时,低沸点物质易挥发,首先被蒸出,而高沸点物质因不易挥发而留在蒸馏瓶中,从而使混合物分离。若要有较好的分离效果,组分的沸点差在30℃以上。
试剂:未知纯度的工业酒精,沸石。
仪器:500ml圆底烧瓶,蒸馏头,温度计,回流冷凝管,接引管,锥形瓶,橡皮管,电热套,量筒,气流烘干机,温度计套管,铁架台,循环水真空汞。
1将所有装置洗净按图装接(玻璃内壁没有杂质,且清澈透明)。
2取出圆底烧瓶,量取30ml的工业酒精,再加入1‐2颗沸石。
3先将冷凝管注满水后打开电热套的开关。
4记录第一滴流出液时和最后一滴时的温度,期间控制温度在90℃以下。
5当不再有液滴流出时,关闭电热套。待冷却后,拆下装置,测量锥形瓶中的液体体积,计算产率。
1温度计的位置是红色感应部分应与具支口的下端持平。当温度计的温度急速升高时,应该减小加热强度,不然会超过限定温度。 2酒精的沸点为78℃,实验中蒸馏温度在80-83℃。
1在蒸馏装置中,把温度计水银球插至靠近页面,测得的温度是偏高还是偏低,为什么?
答:偏高。页面上不仅有酒精蒸汽,还有水蒸气,而水蒸气的温度有
100℃,所以混合气体的温度会高于酒精的温度。
2沸石为什么能防止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为加入沸石怎么办?
答:沸石是多空物质,他可以液体内部气体导入液体表面,形成气化中心,使液体保持平稳沸腾。若忘加沸石,应先停止加热,待液体稍冷后在加入沸石。
3当加热后有流出液体来,发现为通入冷凝水,应该怎样处理?
答:这时应停止加热,使冷凝管冷却一下,在通水,再次加热继续蒸馏。之前的流出液不用作废,可以当做空气冷凝的,一样有效果。
科学实验相关报告篇六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找出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平面镜、一张白硬纸板、激光笔、量角器、几支彩笔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上图所示;
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录每次光的径迹;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5、把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科学实验相关报告篇七
实验题目:供应链啤酒游戏——物流与信息系统
组号(代号)
1、通过啤酒实验中,根据市场需求(老师每次提出的需求量),来模拟供应链上各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的订货需求变化,从而增加同学对供应链管理、牛鞭效应、库存持有成本、缺货成本及在时间滞延、资讯不足的环境下,信息沟通、人际沟通的必要性的认识。
2、分析造成零售商订货量波动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3、分析造成零售商库存量波动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4、探索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系统是如何运作?
5、认识供应链中需求变异放大原理,即“牛鞭效应”的形成过程。
6、探索“牛鞭效应”的产生原因、危害及解决办法。
每班各为一条独立的供应链,每条供应链中有一家生产商为,其为两家批发商生产啤酒,每家批发商为各自下属的四家零售商供应货物,彼此间不能越界,每家零售商每周尽可能为顾客出售所需的啤酒,并且每周都需向上一级订货,订货量根据市场需求预测而定。参加游戏的学员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只需每周做两个决定,那便是订购多少啤酒,出售啤酒,唯一的目标是使利润最大化。
由于本组零售商只有两名学员,所以设销售人员一名和库存人员兼经理一名。情人啤酒是我们的经营产品。
1、第一周由销售人员接受顾客需求订单。
2、销售库存中的啤酒(第一周期初库存为12箱),销售数量不得大于本期需求量加累计欠货量(欠货可以在以后各期归还)。
3、销售人员填写零售商情况表中的啤酒需求量a、销量b、本期欠货量c、累计欠货量d、期初库存量e。
4、接收批发商送货(零售商向批发商订货时,订货提前周期为两周,批发商欠零售商的货同样可以在以后各期归还。因此接货在第三周开始)。
5、库存人员填写零售商情况表中的本期批发商应送货量f、批发商实际送货量g、本期欠货量h、累计欠货量i、期末库存量j。
6、库存人员向批发商订货,填写零售商订货单。
7、经理填写零售商情况表中的本期订货量k、本期利润l。审核零售商情况表,结转库存。
从图中可以看出,啤酒市场需求量逐步上升,我们的订货量也逐步增加,我们每期的期末库存量也基本稳定。我们的订货量基本是高于市场需求量的,这是我们能够持续每期保持住利润的主要原因。在第10期我们对顾客的缺货量达到4件,为所有周期缺货量最高的一期。而这次我们主要的缺货原因是我们的上一级批发商在第9期没有能送达我们实际的订购量。
以上数据,特别是最后几期数据说明了,顾客和批发商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而引起了牛鞭效应,这种现象对批发商带来了经济损失,由于我们的订的货不能送达,更使我们零售商库存不能满足实际市场需求儿损失了订单,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我们的缺货,造成的损失,影响我们今后的发展。
为适应顾客需求量变换,考虑到未来顾客需求量会增大,所以我们会根据历史需求,预测需求量,而适当加大订购量,满足今后的市场需求量。批发商也同样会有像我们这样的想法,进行加量批发。这样,当顾客的需求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零售和批发等环节的实际订购量会逐步放大。这样一层层的增加,就造成了所谓的“牛鞭效应”。
为了应付市场需求量变大,作为零售商尽可能增加库存量,这就有可能造成库存积压,如果库存量大了,就不需要再增大订货量。我们不能掌握顾客的需求也不能掌握批发商的供货能力,所以只能多备货。我们需要对市场需求准确的预测,才能稳定住库存,减少牛鞭效应。
生产商离顾客比较远,需要经过批发商和零售商的传递,导致市场需求信息的扭曲程度很大,各层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偏差越来越大。各层都害怕缺货,所以都采用大库存政策,牛鞭效应就会明显。
我们这次游戏涉及的方面比较少,造成牛鞭效应的原因也比较少。特别价格变动,如果价格降低,增大库存,然后市场需求小于订货量,就会造成库存成本的增加,大大影响了利润。如果想解决牛鞭效应,需要各层信息共享,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零售商与供应商通过协商确定了订单处理的业务流程以及库存控制的相关参数,比如最低库存水平、订货点等等。实施vim工策略,大大缩短了产品的订货期以及产品的流通环节,让我们这些流通环节能够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响应,从而降低供应链的库存,减少供应链的成本,提高了供应链的绩效,有效避免了需求信息的波动,最终弱化了本次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
科学实验相关报告篇八
研究“青春”的性质。
探索“青春”分别于“懒散”溶液、“追求”溶液、“奋斗”溶液反应所生成的“物质”。
托盘天平、三只大试管、药匙、“青春”颗粒、“懒散”溶液、“追求”溶液、“奋斗”溶液。
1、用托盘天平称取三份等质量的“青春”颗粒分别用药匙置于三只大试管中。
2、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三种溶液,观察现象。
1、滴入“懒散”溶液的试管,试管中物质反应缓慢,很久才生成一种叫失败的.黑色沉淀和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滴入“追求”溶液的试管,试管中不断有气泡冒出,生成一种带香味的气体和一种叫做“坚持”的蓝色沉淀。3、滴入“奋斗”溶液的试管,试管内物质反应极快,生成一种粉色气体,剩余物质并迅速凝固生
一种叫“成功”的固体。
实验方程式:懒散+青春=失败+悔恨
追求+青春=坚持+信念
奋斗+青春=成功+美好
青春值得自己去努力奋斗,青春有梦就不怕痛,年轻的我们有梦,有理想,有追求,在青春的路上我们不会妥协不会认输。奋斗、努力、坚强、坚持是我们青春最好的良方。只有奋斗过的青春才没有遗憾,青春值得我们去奋斗。
实验时间:20xx年9月1日
20xx年9月1日刚开学的我,载着希望与梦想,载着时光的背囊,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理想,我把热血投入深海,把希望抛上云宵。在霓虹灯亮起的那一刻,所有的星星都是真的。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我宁愿跑起来被绊倒无数次,也不愿规规矩矩走一辈子,就算跌倒也要豪迈的笑。我觉得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有真正意义,别人撞了南墙才回头,而我撞了也不回头,我要跨过去。
明年芙蓉花开,同学们我们会在哪?高中三年希望我们还一起走过,青春终将散场,但唯有记忆永垂不朽,剩下的日子让这记忆更加深刻些,让这记忆更加浓烈些。我们各自匆忙,不必相视,各自远走,却要想念。今年的奋斗为了明年的一切值了,明年加油!
后记:我不会因为一片云,指着天空说没太阳,我会踮起脚尖更接近太阳。
科学实验相关报告篇九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接着步骤(3)又魔术般地使浮力再现,更令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科学实验相关报告篇十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实验中测得的原始数据和一些简单的结果尽可能用表格形式列出,并要求正确表示有效数字和单位
根据实验目的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或作图表示,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计算误差或不确定度.
扼要地写出实验结论
当实验数据的误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求对误差进行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可能的解释,分析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实验方法的改进提出建议,简述自己做实验的心得体会,回答实验思考题.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技能准备: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1.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种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2.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3.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4.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5.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6.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1.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4.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对运动的速度无关。
科学实验相关报告篇十一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刻度尺一把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4、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5、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科学实验相关报告篇十二
(1)了解萃取分液的基本原理。
(2)熟练掌握分液漏斗的选择及各项操作。
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药品:碘水、ccl4
器材:分液漏斗、100ml烧杯、带铁圈的铁架台、20ml
1、分液漏斗的选择和检验: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检查完毕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上;
2、振荡萃取:用量筒量取10 ml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再量取5 ml萃取剂ccl4加入分液漏斗,盖好玻璃塞,振荡、放气;需要重复几次振荡放气。
3、静置分层:将振荡后的分液漏斗放于铁架台上,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怀内壁;
4、分液:调整瓶塞凹槽对着瓶颈小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轻轻旋动活塞,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则分离液体;
1、分液漏斗一般选择梨形漏斗,需要查漏。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盖好盖子,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看是否漏水。
2、将溶液注入分液漏斗中,溶液总量不超过其容积的3/4;
3、振荡操作要领:右手顶住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倒置振荡;振荡过程中要放气2—3次,让分液漏斗仍保持倾斜状态,旋开旋塞,放出蒸气或产生的气体,使内外压力平衡;
4、要及时记录萃取前后的液面情况及颜色变化;振荡前,上层为黄色,下层为无色;振荡静置后,上层为无色(或淡黄色),下层为紫色;
5、萃取剂的选择
a、溶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水)大。
b、萃取剂与原溶剂(水)不互溶。
c、萃取剂与溶液不发生发应。
6、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则分离液体是为了防止上层液体混带有下层液体。
1、如果将萃取剂换成苯,实验现象是否相同?使用哪种有机溶剂做萃取剂更好些?为什么?
科学实验相关报告篇十三
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霉菌的形态特征及鉴别依据。
2、学习使用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3、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学习使用血球记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4、总结并掌握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鉴别方法。
1、霉菌定义及用途
霉菌不是真菌分类中的名词,而是丝状真菌的统称。
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与食品的关系密切,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最早利用的一种微生物,如早期进行的酱和酱油的制作等。
霉菌也可以使食品发生腐败变质或产生毒素,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2、霉菌特征
霉菌可产生分支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的多(约3—10u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镜即可观察。
3、霉菌的菌落
科学实验相关报告篇十四
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现象: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和石蜡组成。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现象: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结论: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
3.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现象: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
烛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
结论:石蜡受热会熔化,燃烧时形成炭黑。
4.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现象: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得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5.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会重新燃烧。
结论: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白烟由细小的石蜡颗粒构成,有可燃性。
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和过程后能产生许多新的物质。
蜡烛为什么能够燃烧?蜡烛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燃烧?像这样物质燃烧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科学实验相关报告篇十五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按上图组装器材。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科学实验相关报告篇十六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黑白照片上色
二,实验目的: 掌握photoshop的基本上色操作技巧,
三,实验内容(步骤和方法)及数据记录
①导入第一张图片到photoshop中。
②复制背景图层,并在背景副本上处理导入的图像。
③使用魔棒工具抠出男军装
④调整色相,饱和度
⑤如上述步骤依次抠出女装,皮肤,嘴唇,领章,五角星。再上色
四.实验总结:
1. photoshop是一款功能非常强大图像处理软件,我们在本次试验中所用到的功能只不过是其所有功能的冰山一角,要想精通photoshop还需要漫长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
2. 使用图层可以很好地保护原图像和保存我们的修改效果,一般情况下不建议直接在背景图层上直接修改图像。
3. 对图片进行色阶、曲线、色彩平衡、亮度、对比度等的调整没有具体的规范,一切以视觉上的美观为准。
4. 图像处理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
实验二
一,实验名称:建立选区
二,实验目的: 掌握photoshop的基本抠图操作技巧,
三,实验内容(步骤和方法)及数据记录
①导入第一张图片到photoshop中。
②利用魔棒工具或快速选择工具抠出各个元素
③对花朵图层复制并用变形工具(快捷键ctrl+t)对花朵进行缩小
④可加上白背景使图像更完整
科学实验相关报告篇十七
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惰性气体)在高频电场中的放电现象。辉光球外表为高强度玻璃球壳,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流加在电极上。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场,球内稀薄气体由于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辉光球工作时,在球中央的电极周围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当用手(人与大地相连)触及球时,球周围
的电场、电势分布再均匀对称,故辉光球在手指的周围处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扭曲,随手指移动起舞。这其实是分子的激发,碰撞、电离、复合的物理过程。人体为另一电极,气体在极间电场中电离、复合而发生辉光。
辉光球通电后呈静止样。当人手触摸时中间电极出现放电致球壳触摸处。五颜六色的闪电会随着手的移动而移动,球内出现放电现象。一旦手离开,闪电消失。
霓虹灯,把直径为12—15毫米的玻璃管弯成各种形状,管内充以数毫米汞柱压力的氖气或其他气体,每1米加约1000伏的电压时,依管内的充气种类,或管壁所涂的荧光物质而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多用此作为夜间的广告等。
日光灯,亦称“荧光灯”。一种利用光质发光的照明用灯。灯管用圆柱形玻璃管制成,实际上是一种低气压放电管。两端装有电极,内壁涂有钨酸镁、硅酸锌等荧光物质。制造时抽取空气,充入少量水银和氩气。广泛用于生活和工厂的照明光源。
还有一种是氙灯,氙灯是一种高辉度的光源。它的颜色成分与日光相近故可以做天然色光源、红外线、紫外线光源、闪光灯和点光源等,应用范围很广。
人体辉光,疾病辉光,爱情辉光,意识体能辉光,“人体辉光监控”。
科学实验相关报告篇十八
1、研究不同剂量的xxx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的不同。
2、研究不同的给药途径的对小白鼠作用效果的不同。
1、药物剂量的大小决定血药浓度的高低,血药浓度又决定药理效应,因此药物剂量决定药理用强弱。
2、给药途径不同,吸收速度有差别,药物反应的潜伏期和程度亦有差别,一般是腹腔大于皮下大于灌胃的药效。
mice18-22g,2只/组鼠称、xxx、1ml注射器、生理盐水、、、钠溶液
1、每组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承重、编号;
2、分别、、钠溶液(注意注射器勿搞混);
3、给药后仔细观察小鼠活动情况,并记录在表1;
4、实验结束后,对全班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分析实验结果(对本组实验结果及全班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1、表2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全班数据)p<表示与作用维持时间有显著差异。
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不同剂量的xxx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不同。
3、本组实验结果与全班实验结果对比——潜伏期。
1、了解药物剂量与作用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答:剂量-效应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关系。由于药理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在药理学研究中常用浓度-效应(曲线)关系。
在剂量-效应关系(用对数表示时为一条s型对称曲线)中,纵坐标:表示效应的强弱;横坐标:表示药物浓度(用对数表示时为一条s型)对称曲线。量效曲线说明量效关系存在以下四个规律:
1、药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产生效应。
2、在一定范围内剂量增加,效应增加。
3、效应的增加不是无限的。
4、量效曲线的对称点在50%处,对剂量的变化反应最为灵敏。
量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强弱是连续增减的量变。例如:血压的升降,平滑肌的舒缩等,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质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例如:死亡与生存、抽搐与不抽搐等,必需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从量效曲线可以看到下列几个特定的位点:
最小有效浓度(剂量)即刚能引起效应的阈浓度(或剂量)
半数有效量是能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浓度(或剂量)
如:ed50:半数有效剂量ec50:半数有效浓度tc50:半数中毒浓度td50:半数中毒剂量lc50:半数致死浓度。
ld50:半数致死剂量。
最大效能继续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即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在量效曲线上,产生最大效应水平的高低。
极量是治疗量的最大限度,即出现疗效的最大剂量,药典为剧毒药规定了极量。
最小致死量指因严重中毒而开始出现死亡的剂量最小中毒量超过极量开始出现中毒症状的剂量。
有效量/治疗量比最小有效量大,对机体产生明显效应,并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药物效应强度/效价是指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治疗指数td50/ed50或tc50/ec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是药物的安全性指标。比值愈大愈安全。但由于td与ed两条量曲线的首尾可能重叠,即在没能获得充分疗效剂量时可能已有少数病人中毒,因此这一安全指标并不可靠。
安全范围以ed50~td50之间的距离表示,比值越大越安全,是一较好的安全性指标。药物的最大效能与效应强度含义完全不同,二者并不平行。以上各项指标的确定可以知道临床用药。
2、本实验属于哪种药物反应类型?
答: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镇静催眠及抗惊厥作用。
mice18-22g,2只/组鼠称、xxx、1ml注射器、生理盐水、小鼠灌胃针、2%ni可刹米
1、每组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承重、编号;
2、灌胃、皮下、腹腔给予2%ni可刹米(给药后立即放入另一个备用带盖鼠笼,防止惊厥小鼠窜出;注意按顺序给药);
3、给药后注意记录给药时间并仔细观察小鼠反应;
4、记录给药后立即开始计时,记录小白鼠惊厥出现的时间(潜伏期);
5、结果比较用三种不同给药途径给予药物小鼠反应程度以及潜伏期时间的差异。对全班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分析实验结果(对本组实验结果及全班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p>,故差异显著。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不同的给药途径ni可刹米的对小白鼠作用效果不同。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有何影响?
答:给药途径不同,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时间和剂量都不同,药物作用时间也不同。例如:口服给药由于首过效应和吸收等因素,血药浓度曲线有较长的吸收期;而经脉注射的血药浓度曲线没有吸收期,药物瞬间达到最大浓度,且起效快。
1、在进行实验之前,要对小白鼠进行称重,然后进行分组进行实验以使实验结果更为可靠。
2、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吵闹以免惊扰小白鼠,影响实验结果。
3、数据统计时注意剔除可疑数据。若全班实验结果数据量不够,或差异性太大则将两个班或本部京江学院的结果合在一起统计。
科学实验相关报告篇十九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光的折射
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1、按上图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4、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科学实验相关报告篇二十
1. 熟悉vfp集成开发环境;
2. 项目管理器的使用;
3. 常用命令的使用;
1. 在硬盘上新建一个以自己学号命名的文件夹,并将此文件夹设置为默认目录.要使此设置关闭vfp系统后再进入vfp系统时仍然有效该如何保存?
2. 设置日期格式为年月日格式,年份四位数显示和两位数显示如何设置,以短划线”-”作为日期分隔符,要使以上设置关闭vfp系统后再进入vfp系统时失效该如何保存?
3. 如何将现在小数点后只保留2位改成保留更多的位数?
4. 定制工具栏操作:如何将调色板工具栏里的红色添加到常用工具栏里?
5. 在默认目录下建立“学生成绩管理”项目文件和“学生成绩”数据库.分别在项目中建立数据库和不在项目中建立数据库,比较他们的区别;
6. 观察上述第5题的操作过程中命令窗口中出现的命令,并指出各命令的作用;
7. 退出vfp系统的命令是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退出vfp系统?
科学实验相关报告篇二十一
声光控制路灯设计
本次设计的小组成员有徐海龙、秦应昌,在思考、设计、焊制、调试阶段,我们一直共同努力。此次我们组需要设计的电路是声光控制路灯电路,在此电路中,我们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使电路能根据声音和光线的作用自动发光,并且自动熄灭。在白天强光照射时,电路中灯泡不发光;而晚上无灯光或被遮光,并且有声响时灯泡发光,且延续约10秒后熄灭。
此电路图的设计主要是基于用声光控延时开关代替住宅小区的楼道上的开关,只有在天黑以后,当有人走过楼梯通道,发出脚步声或其它声音时,楼道灯会自动点亮,提供照明,当人们进入家门或走出公寓,楼道灯延时几分钟后会自动熄灭。在白天,即使有声音,楼道灯也不会亮,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声光控延时开关不仅适用于住宅区的楼道,而且也适用于工厂、办公楼、教学楼等公共场所,用途非常广泛。
课题分析它主要由3部分组成:话筒,光敏电阻,555延时。能够通过调节电阻和电容的大小来改变灯亮的时间长短,如果,时间过长就应该减小电阻或电容的值,反之,则增大。光敏电阻和话筒的高度也会使灯的时间受到影响。声光控节电开关,在白天或光线较亮时,555触发器呈关闭状态,灯不亮;夜间或光线较暗时,555触发器呈预备工作状态,当有人经过该开关附近时,脚步声、说话声、拍手声等都能开启节电开关。灯亮后经过10秒左右的延时节电开关自动关闭,灯灭。该开关扩展型适用于楼道、走廊、洗涮间、厕所等公共场合,能节电并延长灯泡使用寿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电路是采用分分离元件的声控延时电路,其电路原理图如下图所示方框原理图说明:
;设计一个声光控制开关,用声音和光照同时控制,当光线很暗的时候有声音触发就打开开关(控制一个6v/100ma小灯泡负载),开关延迟时间在10秒左右。当光线较强的时候声控不起作用。
方案一:
本方案中mic捕捉到声音信号时,产生出交流信号经过q1的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放大,然后经过c3的隔直耦合电容给q2的基极一个偏置电压使q2导通,q2导通前555触发器2脚电压等于vcc等于5v当q2导通后2脚电压低于1/3vcc使555触发器进入工作状态led亮当t=rc时555通过7,6脚放电完毕led自动熄灭。光控是通过光敏电阻和100k电阻串联分压控制4脚电位来实现当有光时光敏电阻阻值约为20k使4脚电压很小555触发器处于关闭状态led不会亮,当没光时光敏电阻阻值约为150k这时4脚处于高电位555处于预备工作状态当声音出发信号到达后led灯亮并通过555达成延时熄灭。不采用此方案的原因:
由于方案一中有2个三极管增大了电路的复杂程度,使参数的计算、元件封装和焊接等的难度大大增加所以不采用方案一。
元器件选择;驻极体话筒;光敏电阻;晶体管;定时器555;发光二极管;电阻、电容器、二极管若干,三极管。
当mic获得声音信号后转换成电信号通过放大电路放大。为了获得比较高的灵敏度则放大倍数应该尽量大所以q1选取9014。光控电路中光敏电阻的阻值范围为20—150k所以选比较大的分压电阻使在有光时555触发器因4脚为第电平而处于关闭状态,无光时4脚高电平555能够工作。因为延时时间约为10秒,而延时时间由时间常数rc决定所以取r9=100k,c3=100u。
工作原理:
电路有声音信号输入时,mic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经由三极管q1等元件构成的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放大后送如555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入端2脚,使2脚电位低于1/3vcc从而使触发器进入暂稳态输出高电平led亮,2脚原来的电位是由r7(100k)和r10(68k)的电阻串联分压提供的两电阻阻值比约为3:2使2脚电压略大于1/3vcc触发器不工作,而声音信号经放大后的交流触发信号到来时刚好能使2脚电位低于1/3vcc。led亮后随着电容c3(100u)的充电当uc>2/3vcc时,电容c3开始迅速放电,当放电完成时触发器回到稳定状态led熄灭。
封装时摆放元器件也是十分重要的,将原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有利于整体版面的美观大方,各个元件之间既不能紧凑在一起,又不能离得太远了,因为在一起会给焊接带来很多麻烦,离得太远又耗费导线,导线应该沿着电路板的边缘铺设,避免交叉。
调试时会出现一下几种问题:
1.无光条件下输入声音信号led不亮。
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太小,声控电路部分对声音信号的灵敏度比较低。解决这个问题要仔细计算提高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
2.无光条件下不输入声音信号led仍然会亮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r7与r10构成的2脚分压偏置中r10的阻值过小使2脚电压始终小于1/3vcc触发器一直处于暂稳态无论有无声音信号led都会亮。所以应适当调整增大r10的阻值。
3.有光输入声音信号led亮
这是由于与光敏电阻串联的分压电阻r5太小使有光条件下光敏电阻仍能分到较高的电压使555触发器能够工作。解决这个问题要适当增加r5的阻值。
本电路的优点是电路的结构和原理简单,易于操作制作。缺点在于电路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敏度等不是很好,同时电路的应用范围存在局限性无法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工程意义不大。
电路的改进可以加入一些能提高稳定性、灵敏度的电路如交流整流、稳压等电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
科学实验相关报告篇二十二
今天老师给我们开了演示实验,让我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在这节课里老师给我们演示了好多实验。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锥体上滚。当我看到这个实验时,眼看着一个椎体从低处滚到高处并且不会在滚回来,感觉好神奇。这个设备是两根钢管由低到高的固定在一个板子上,低的那边间距小,高的那端间距大,一个锥体架在两杆中间,将椎体移到钢管低的那一端之后,锥体就自动的滚到高处去了。
这个实验一开始让我看的目瞪口呆,还以为有什么奇怪的东西呢 。但是经过仔细分析发现这其实只是一个错觉。这个轨道一头高一头低,椎就会从低的一端滚向高的一头好像是重心在向上滚,但分析一下就会知道真相不是这样的,如果是那样的话就违背了能量定理。首先这是一个椎而不是一个圆柱体,其次这不是一个斜面而是两条轨道,而且轨道是成八字形状摆开的,并且高处张得开。这样的设计会使椎处于高处时重心降低,而在低处时由于轨道变窄使的重心升高且高于在高处时的,这样看来这个实验就变成重心有高处向低处走的正常现象了,也就没有违背能量定理了。
通过椎体上滚这个实验说明了在重力场中的任何物体都具有从势能高的地方向势能低的地方运动的趋势。从这个实验中我想到了如果能把这个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们就能节约很多能源。建筑工地可以用来运东西,医院里可以用来运伤员,游乐园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想到有些东西表面上的东西可以把我们蒙蔽到 ,但是我们如果认真的去对待就很容易把他们识破,我们不能总相信自己的眼睛。
1 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规律运动。
2 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换。
本实验的核心在于刚体在重力场中的平衡问题,而自由运动的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总是平衡在重力势能极小的位置。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重力场中势能极小值状态,重力的作用总是使它往势能减小的方向运动。本实验演示锥体在斜双杠上自由滚动的现象,巧妙地利用锥体的形状,将支撑点在锥体轴线方向上的移动(横向)对锥体质心的影响同斜双杠的倾斜(纵向)对锥体质心的影响结合起来,当横向作用占主导时,甚至表现为出人意料的反常运动,即锥体会自动滚向斜双杠较高的一端,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看平衡(锥体质心保持水平)时锥体的位置,aa1端较高,但aa1处两横杆向外测倾斜,较高的支撑有使锥体质心向上移的趋势,而支撑点较宽又使锥体因其中间粗两端细而使质心有向下移动的趋势,两种趋势互相抵消可使锥体在图4所示任何位置都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此时使aa1稍变宽或使bb1稍变窄,会使锥体在aa1端比在bb1端时质心位置更低,它将总往aa1(高端)滚动,从b端向a端看,如图2所示。
aa1端处于高宽端,bb1端处于低窄端,若支撑点遇锥面相切位置如图2所示,则当锥体滚动时,质心在水平面内运动,锥体处于平衡状态。设bb1端固定,aa1端宽度一定,只调节其高度,则aa1端下降,将会出现由平衡状态上滚的现象。aa1端至多下降到bb1端所在水平面上,不过此时滚动虽明显,但“往上”不明显。故本实验装置高低宽窄布局要适度,使aa1端比平衡位置略低,锥体能自动滚动即可
1 锥体放在最低端
2 锥体应该放平
3 手放开时要轻轻的放,不要让锥体掉在地上
科学实验相关报告篇二十三
[实验目的]:硫酸铜大晶体的制作 [实验用品]:
用品:滤纸,细线。 药品:硫酸铜。 [实验步骤]:
【1】选用纯净胆矾在洁净的烧杯里制作饱和溶液:在50ml的烧杯里盛30ml水,水温:45°c,将硫酸铜加入水中,以玻璃棒不断搅拌,当所加入的硫酸铜完全溶解时,再重复相同的动作,至无法再溶解为止。
【2】过滤:为防止晶体在长成过程中因杂质而受到影响,用滤纸将上述饱和溶液趁热过滤,滤液流入一洗净并用热水加温过的50ml烧杯里。
【3】等待晶种:将过滤好的饱和溶液(注意硫酸铜溶液中不能有硫酸铜固体)在50ml小烧杯里静置、室温下自然冷却,经一夜,烧杯底出现小晶体。从结晶出来的晶体中选择一块晶形比较好的硫酸铜晶体,作为晶种。
【4】晶体生长:用200ml的烧杯按照【1】、【2】的步骤制作更多的饱和溶液(为了节约、注意步骤【3】剩余的溶液要一并使用)。拣取一颗晶形比较完整的晶体,用细线系住,悬挂在盛饱和硫酸铜溶液的烧杯里(注意:晶核不能碰到烧杯壁或者烧杯底),并加盖,静置在阴凉、灰尘少的地方,等待晶核长大。待晶体不再长大时,取出,测量尺寸。
【5】大晶体的长成:根据晶体的大小,选用合适体积的烧杯,重复【4】的步骤,使晶体长大。烧杯分别根据需要取用体积为500ml、900ml、1000ml的,后因烧杯体积不够大,临时用了体积大约3000ml的玻璃水槽,但水槽深度不够,又找不到合适的玻璃仪器,所以有几天没有做实验。另外因为没有及时清理掉玻璃水槽底的小晶体,大晶体又碰底了,于是粘着了一些小晶体在大晶体上。悬着大晶体的棉线靠近溶液表面的位置也长出了一些小晶体,因为几天没有实验、没有及时清除,导致也长到了大晶体上。后来买到了3000 ml的烧杯,于是将在水槽里培养过的晶体表面附生的一些小晶体溶解掉,放在3000 ml的大烧杯里培养。经过几次实验,大晶体上溶解掉小晶体后留下的
小缺口逐渐长齐了。现在换了5000ml的烧杯继续在培养。
蓝矾晶体制作实验过程记录:
(第1页)
实验过程记录:
(第2页)
实验过程记录:
(第3页)
科学实验相关报告篇二十四
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
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1、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
2、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
实验仪器:真空干燥器,比重瓶(2—4个);分析天平;烧杯。实验原料:金刚砂。
1、将比重瓶洗净编号,放入烘箱中于110℃下烘干冷却备用。
2、用电子天平称量每个比重瓶的质量m0。
3、每次测定所需试样的题记约占比重瓶容量的1/3,所以应预先用四分法缩分待测试样。
4、取300ml的浸液(实际实验中为去离子水)倒入烧杯中,再将烧杯放进真空干燥器内预先脱气。浸液的密度可以查表得知。
5、在已干燥的比重瓶(m0),装入约为比重瓶容量1/3的粉体试样,精确称量比重瓶和试样的的质量ms。
6、将预先脱气的去离子水注入有试样的的比重瓶内,到容器容量的2/3处为止,放入真空干燥器内。启动真空泵,抽气约20—30min时暂停抽气。
7、从真空干燥器中取出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并在电子天平上称其质量msl。
8、洗净该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称其质量为ml。
9、重复操作5、6、7、8测下一组数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