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一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十一篇)

最新一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十一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5 19:56:36
最新一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十一篇)
时间:2023-03-15 19:56:36     小编:zdfb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一

1、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会生字、指导写字

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小组合作

课件 生字卡片

三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 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一、图文对照,学习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你从第四段中知道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上下都要出头,左边是“ ”。

迎:半包围结构,里面的“ ”不要多写一撇。书空。

龟:共7笔,上边是“ ”,下边是“ ”不是“电”。书空。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是“ ”也不是“ ”,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4、运用测试及书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四、总结课堂。

板书设计:

34、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问鲤鱼阿姨 错把乌龟当妈妈 找到妈妈(青蛙)

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 长出后腿 长出前腿 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长长的尾巴

一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二

1.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结合课文认识汉字12个。认识部首“目”字旁。描摹和临写4个左右结构的字“眼”、“睛”、“肚”、“胆”。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以小组合作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节。能根据课文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或者看图,照例句的样子说一句完整的话。

3.通过课文学习知道青蛙的生长过程,增长知识。

1.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结合课文认识汉字12个。认识部首“目”字旁。

2.能根据课文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或者看图,照例句的样子说一句完整的话。

一、猜谜语,揭课题

1.猜谜语:“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住在池塘里。”这是什么?

2.板书:小蝌蚪完成板书:找妈妈(学生齐读课题)

3.质疑。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根据提示记住课文内容。交流并板书:小蝌蚪长着(),(),甩着()。

2.自学生字。

(1)师提学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宇音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

(3)小组合作读课后的生字、词语。交流自己的识字好办法。

3.游戏巩固生字词语。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叫号游戏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指句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按标点停顿。想想,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分别遇见了谁?(交流板书)

2.分节学习课文。

(1)交流并出示第二小节。

(2)交流并出示第三小节。

(3)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学习最后一节课文。指出青蛙妈妈高兴的语气。

3.再读课文,指导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根据回答出示生长过程图)。

4.分角色朗读全文。

5.指导背诵最后两节。

四、复习生字,积累词语

1.猜字谜。

2.给部首妈妈找孩子。

3.认识部首目字旁和月字旁。

学生交流:“目”字旁的字一般与眼睛有关。“月”字旁的字一散与身体有关:

4.给词语找朋友。

5.指导书写。眼、睛、肚、胆

一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三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蝌蚪一群灰色乌龟宽嘴巴鼓眼睛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1.导读第1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2)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快活地游来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生读蝌蚪的话)

(5)(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请学生当小蝌蚪来练习)

(6)交换,学生念鲤鱼妈妈,教师念小蝌蚪。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7)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

2.导读第3自然段

(1)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

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3.导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宽嘴巴大眼睛(鼓)绿衣裳(披)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4.齐读第5自然段。

(1)小蝌蚪象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昵?(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小青蛙以后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5.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有什么样子干什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群鹅

有一群小鸡

有一只猴子

一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四

1、认识“灰、迎、追”三个字,会写“么、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4、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1、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一:直接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让我们随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图文结合,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读一读,用笔画出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

2、引读。

3、是啊,小蝌蚪游得多快活啊,你能不能快活地读一读这段。指导朗读。

三、读文感悟,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于是,它们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是怎么找的?它遇到了谁?请小朋友快速地朗读第二至六自然段,找一找。

1、学生自读、汇报。

2、品读第二段

多媒体出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小蝌蚪的外形变化。

教学“迎”字,看多媒体动画,理解“迎上去”

同桌两人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读。

表演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4、自读第四、五段。说说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蝌蚪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子?

5、出示青蛙的话,用“已经”说话。

四、总结全文

1、多媒体展示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变化过程。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

六、拓展

续编课文:小青蛙捉害虫

一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五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这是一篇童话,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六幅图分别与第1—6幅图对应(六幅图用投影)。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我注意了下面几点:

1、针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中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素质。在学完每幅图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粘贴纸粘贴出与这幅图有关的小动物粘贴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3、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发展他们的基本素质。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插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

2. 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粘贴纸、幻灯片、头饰

一、检查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二、用谜语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1.师:圆圆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启发法)

2.引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青蛙是什么样的?

(2)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3)这篇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师: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三、结合学习课文。

1. 找一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图的投影)

(1)师:这群小蝌蚪在班干什么?(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提问法)

(2)师:小蝌蚪的脑袋什么样?身子什么样?尾巴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提问法)

(3)师: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内容。

(4)师:指导学生用粘贴纸粘贴出游动的小蝌蚪的粘贴画,并让仔细观察。(指导观察法)

2.操作投影出现第二幅图。

(1)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读小蝌蚪,女生读鲤鱼妈妈,教师读旁白。

(2)师: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有什么变化?他们遇到了谁?(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遇到了鲤鱼妈妈)(启发法)

(3)师:小蝌蚪问了什么?鲤鱼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己读)

(4)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引出板书:变→长出两 条后脚。

找→鲤鱼

(5)师 :看投影,小蝌蚪见到鲤鱼的时候心情怎样?(学生发挥回答)

(6)指导学生用粘贴纸长出后退的小蝌蚪和鲤鱼的粘贴画。

(7)师: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找妈妈。(激趣法)

3.投影打出第三副图。

(1)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名男生读乌龟,找一名女生读小蝌蚪,教师读旁白。

(2)师:过了几年,小蝌蚪又有了什么变化?他们又看见了谁?(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了一只乌龟)(启发法)

(3)师:小蝌蚪叫了什么?乌龟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4)通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引出板书:(长出两条前腿,乌龟)

(5)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内容,粘贴出长着四条腿,小尾巴的小蝌蚪和乌龟粘贴画。

(6)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他们又照着乌龟的话去找妈妈(激趣法)

4.操作投影,出现第四副图。

(1)教师范读第四、五自然段。

(2)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变成了什么样?他们又遇到了谁?(根据投影回答)(小蝌蚪尾巴变短了,他们遇到了一只青蛙)(提问法)

(3)师:小蝌蚪叫了什么?青蛙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4)通过读第四、五自然段,从而引出板书:(尾巴变短了,青蛙)

(5)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学生粘贴出青蛙的粘贴画。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要求边读边思考。

(1)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天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

(2)通过读最后一自然段引出板书:(尾巴不见了)

四、巩固知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的过程。

(1)找同学,根据自己的粘贴画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比一比看谁讲的有趣(激趣法)

(2)带上头饰,将这个童话演出来(表演法)

五、总结全文

学生总结(自由发挥)

师: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还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一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六

《小蝌蚪找妈妈》是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它通过小蝌蚪找妈妈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的说明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课文内容比较简短,先写了小蝌蚪的样子,然后通过鲤鱼妈妈、乌龟的介绍等一步一步的写出了青蛙的特点及其与小蝌蚪的区别。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教学这篇课文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确定了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

1、教学要求:

(1)、观察插图,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朗读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懂得本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是直观性,针对课文内容,根据直观性原则,我采用演示法教学,边讲读课文边在黑板上画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以及鲤鱼、乌龟、青蛙的图画,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训练学生读的能力和写的能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在本课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懂得本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讲读法,充分发挥不同形式读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理清作者思路,突破重点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演示法教学,把小蝌蚪变化的句子用幻灯机展示出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印象,起到巩固的目的。

1、揭示课题:

我抓住低年级小朋友好奇的特点,先创设一个场景:给大家带来几位朋友——小蝌蚪,可是它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大家一起帮它找妈妈,从而引出课题。这样,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读课文:首先,教师范读课文,同时让大家思考: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课文第一段具体描写了小蝌蚪的样子。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小蝌蚪的特点认真去读,加深印象。

第二段第五段是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通过鲤鱼、乌龟的回答,了解青蛙是什么样子,以及蝌蚪和青蛙的区别。在教学时,我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体会小蝌蚪找妈妈时的心情。小蝌蚪找妈妈时遇到鲤鱼、乌龟、青蛙时用的三个词语不同,都含有“游”,但表示蝌蚪游的方向和位置不一样,让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如何准确使用词语。随着事情的发展,小蝌蚪也在不断的变化,它了解的妈妈的特点也越来越多,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而它自己这时候也已经变成了青蛙。一边让学生朗读课文一边画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以及鲤鱼、乌龟、青蛙的样子,学生在朗读和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和青蛙的特点,懂得了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和表演,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总结全文:

通过本课的回顾,达到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

4、提出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从书本知识转化到社会知识,让学生保护青蛙、爱护益虫,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

一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七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语言优美、画面形象、情节生动,很适合低年级同学的口味、全文贯穿两条线:一是“找”,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协助下找到了自身的妈妈,二是“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的变化、根据教学要求,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⑴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⑵通过图文结合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二)能力目标:

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借助学文,培养同学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德育目标:让同学知道青蛙是捕获害虫的能手,教育同学从小维护有益动物、

一、变──变序教学,突出对比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点: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依照“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的层次来布置段落内容、因为这点,以往大多教师均从指导同学学法入手,依照故事发展布置教学、为了突出全文的重点,我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来处置,目的是直奔主题,理清线索,掌握重点,让同学对全文知识有更清的理解、变序法流程体现在:

1、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习第一自然段)

2、青蛙妈妈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习第四然段)

3、小蝌蚪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

(找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4、小蝌蚪是在谁的协助下找到了妈妈?

(指导对话朗读)

变序处置,我认为有三点好处:

对比鲜明:让同学通过对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征,找出不同点,从而自觉生疑: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重点突出:鲤鱼妈妈和乌龟协助小蝌蚪这一内容仅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点内容,放置在最后教学,使全文重点得到突出、

线索鲜明:一篇文章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教师处置教材的工作就是去枝删叶的过程,突出主干,以便让同学更清楚地看到全文的线索、

二、趣──以趣促智,调动情感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对于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缺乏主动意识,只有充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变知识的传授为娱乐体验,寓教于乐,才干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自身就是一篇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如何突出趣味性又不失知识性,科学有效地处置好两者的关系,我做了以下的设计:

1、儿歌朗读扮演、

小蝌蚪长成青蛙时,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变化,为了让同学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在课文的学习中,我布置了儿歌朗读扮演、(自编内容)

生:我是一只小蝌蚪,我要去找妈妈啦!

师:不好!

生:(接)怪事发生了、

师:(惊奇地)怎么了?

生:啥时长出后腿啦,接着长出前腿啦!

身子天天在变化,我已长成青蛙啦!(呱呱呱)

2、谜语引入课题、

利用儿童喜欢猜谜语的特点,我引用了两则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小蝌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通过谜语的引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导入课题的作用: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身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一同去找妈妈、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3、自述介绍、

在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中,为了让同学对青蛙的特征有更为鲜明的印象,我设计了角色扮演自述的环节: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就是青蛙妈妈,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吗?目的是引导同学练习用“鼓着”“披着”“露着”三个词语说话,活用词语、同时活跃课堂气氛、由于问题的设计让同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的主体性,参与性一定会大大增强、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论述自身的特征)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身手可大啦!我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我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保护关心我、(论述自身的身手)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员三千多种、我是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我的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三、演──以演悟理,形象生动

“游过去”“追上去”“迎上去”三个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摒弃了教师仅仅从字义上区别理解的方法,利用小朋友们善于观察,善于模仿的天性,设计了以下环节的教学:

1、找一找:找出课文中三个动词所在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2、看一看:通过播放软件,让同学从观察中初步体会三个动词表示的不同方向、

3、贴一贴:教师制作几个箭头,让同学根据看到的画面,通过箭头的不同摆贴来释义、

如:“迎上去”表示为:

“追上去”表示为:

“游过去”表示为:

4、演一演:理解词语的目的是应用词语,为了让同学深刻体会“迎上去”一词的意义,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当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会怎样?(师生扮演)演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所看到的情景说一句话,要求用上“迎上去”一词、

如:江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主动迎上去,说:“江老师,您好,欢迎您!”

通过演一演,说一说,同学们体会到“迎”指的是两者方向相对,而且带有主动热情的意思、课文中小蝌蚪迎上去的目的是找听妈妈的下落,所以读起来也要特别有礼貌、

四、引──巧妙过渡,浑然一体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同学顺利地从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转向另一知识点,我巧妙地设计了如下过渡语:

同学们,这篇课文不但语言优美,画面更加生动,下面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池塘里的小蝌蚪、(播放软件)

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他们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什么、这不,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身的妈妈,原来就是一保可爱的大青蛙、(贴出青蛙图)

课文中青蛙妈妈说:小朋友,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是什么时候长成青蛙的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他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

小蝌蚪,你们找到妈妈,多亏了谁的协助啊?(引出二、三自然段内容)

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维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平安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保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五、板──画龙点睛,提纲挈领

这篇课文的板书,我试图把“文字”与“图片”结合起来,突出趣味性,体现板书的“美”、

六、读──读中悟情,积淀语感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文,就是为了掌握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既积累语言,积淀语感、于永正说过:掌握自行车、汽车等代步的工具的的方法就是首先拥有、车子可以买,语文呢?语文得靠读、背、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读训练范文、文中有三段对话,教学时指导同学体会对话的语气,从中学习交际,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

指导小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朗读,应强调读出礼貌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乌龟的对话时,应读出急切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妈妈的对话时,应读出高兴,愉悦的语气,体会母子相逢激动的局面、

一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八

这篇课文不但语言优美,而且画面生动,教师引导学生首先掌握本课生字;然后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弄清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从小保护有益动物。

一、基础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通过学生课文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2、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1、学习生字词

2、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

蝌蚪、青蛙头饰

一、趣味导课

1、猜谜语:身子像个小逗点,摇着一根小尾巴,长大吃虫叫“呱呱”。(蝌蚪)(教师出示幻灯片1-2张)

2、谈话引入

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为什么它要去找妈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它的妈妈吧!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温馨提示:

(1)自读课文,发现不认识的生字圈起来。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教师课件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检查识字效果。(教师出示幻灯片第3张)

三、精读领悟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看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么样?(教师出示幻灯片第4张)

(2)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教师出示幻灯片第5张)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教师出示阅读提示: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

(2)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教师出示幻灯片第6张)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1)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教师出示幻灯片第7-8张)

(2)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师:假如你现在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吗?(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3、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教师提问: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请你们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教师把学生学习的情况用相机拍出来展示讨论情况。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4、学习课文2~5段(教师出示幻灯片第9-12张)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

①学习第2段

(1)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2)为什么要“迎上去”?看课件(教师出示幻灯片第9张)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3)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4)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习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1)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表现出怎样的心情?(急切)

(2)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3)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4)看课件(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0张)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1-12张)

(1)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2)教师引读课件12中的句子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3)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4)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过去”呢?生自由说。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3-14张)

教师小结:

(1)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2)作者用词准确,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向他学习,这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准确形象又生动。我们也要向小蝌蚪学习,只有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3)教师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四、演演画面(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5-20张)

教师请学生上台看课件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其他同学读课件中的句子配音。

(1)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读指名学生演小蝌蚪的的样子?(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5-张)

(2)同学们读得不错,小朋友表演不错,下面谁能到前面,把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选出角色演员,配戴好头饰,提醒演员“迎上去”的'蝌蚪和鲤鱼阿姨各自该站在什么位置,该向什么方向游)(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6张)

(3)教师引导:小蝌蚪的身体在渐渐长大,它又去找妈妈,我们来看一看,乌龟是怎样说的?(过程同上,情景表演时提示演员“追上去”的蝌蚪和乌龟该站在什么位置,各自向什么方向游。)(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7张)

(4)教师引语:在鲤鱼阿姨和乌龟的帮助下,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下面来看第四自然段,听老师读这一自然段,请同学根据老师的朗读上台表演。(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8-20张范读)

教师小结: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妈妈,该多高兴啊!如果你是小蝌蚪,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把它找到妈妈后高兴的心情表达出来。

五、分角色朗读: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小蝌蚪和妈妈的对话。

六、拓展延伸

教师指导学生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话。(教师出示幻灯片第21张引导)

七、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教师出示幻灯片第22张)

八、课后作业(教师出示幻灯片第23张)

1、回家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给爸爸妈妈讲演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变→青蛙

大脑袋→长了两→长了两→尾巴→不见

黑灰的身子条后腿条前腿变短尾巴

长尾巴↓↓↓

找妈妈→鲤鱼→乌龟→大青蛙→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在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当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但自己感觉也有成功的地方,就上我能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以读为本,课堂上充满了朗朗书声。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预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孩子们通过自已的朗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都会兴奋不已,这种自我激励的效用是无限的。在获得成功发现的同时,孩子们往往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读出感情是朗读要求中的难点,而要读出“情”必须先悟出情,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在朗读指导中,我不拿自已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已去理解,去感悟,去体会读。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有许多对话,如:当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时,乌龟笑着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孩子们在读时出现了不同的争议。有的孩子认为应读得慢一点,因为他认为乌龟是个慢性子,说话肯定速度很慢的。有的孩子认为乌龟是一种温和的动物,说话时亲切一些,语气要和蔼一些,温柔可亲一些。有的孩子认为这儿乌龟是笑着说的,他觉得小蝌蚪居然会把自己当成了他们的妈妈,有点好笑,但乌龟也肯定没有嘲笑小蝌蚪的意思。这些读书体验都反映了孩子们对文本的不同理解,而且也都是可以成立的,有什么比独特的情感体验更宝贵的呢!

教师正视孩子们水平的差异,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多一些欣赏的目光,少一些苛刻的指责,教师让学生在个性展示读中表演情景故事。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别读,分角色朗读,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都会令孩子兴致盎然.

总之,教师只有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才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相信,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用心去引导,孩子们一定会喜欢阅读。

一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九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理解这一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说说学学第三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指导朗读第三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习理解四、五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四、五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要多问多想)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6.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一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十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把各段连起来,理解课文内容。

3、从的过程当中,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当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5、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对农作物有好处,是我们捉害虫的好帮手。

懂得应保护青蛙,并能向他人宣传保护青蛙的道理。

1、“小蝌蚪、长出前腿的蝌蚪、长出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蝌蚪、青蛙”小图片。

2、幻灯片。

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从的过程当中,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当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二)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三)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当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引出课题。

1、一只青蛙在茂密的水草中产下了许多卵,卵一天天地长大,长出来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小蝌蚪)

对: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

2、学生自己设教学目标。

问:从课题你知道什么?

学课文你想知道什么?

3、师归纳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和小蝌蚪找它们的妈妈去。通过学习,我们要知道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在找的过程当中它的形体有什么变化。学习把各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同学们还要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思考:

1、小蝌蚪找了几次才找到妈妈?

2、它们都找到了谁?

读后学生回答:小蝌蚪找了三次才找到妈妈。它们找到了:鲤鱼、乌龟、青蛙。过渡: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段)请你们用最快的速度在自然段前标出序号。

(三)看图逐段学习理解。

1、观察第一幅图,说图意。

这幅图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这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玩。)

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小蝌蚪长的什么样?

贴出小蝌蚪的图片。

板书:大、黑、长长

它们在水里怎么游呀?

快活、高兴。

你觉得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我觉得小蝌蚪长得很可爱。)

(3)指导朗读。

小蝌蚪长得这么可爱,在水里那么快乐活泼,我们读这一段就应该读出它们可爱、活泼的语气来。

试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可爱的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它们都在想:我们的妈妈在哪?要跟妈妈学点本领那该多好啊!于是它们下决心找到妈妈,它们是怎样找妈妈的呢?找妈妈的过程当中它们自己有什么变化?我们学习第2自然段。

3、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学习方法:读,想,说。

想:

1、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2、小蝌蚪看见谁?告诉了它们什么?

说:

什么样的小蝌蚪?看见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小声读第2自然段。

贴出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图。

(3)投影:

①看清小蝌蚪长出的两条后腿在什么位置。

②迎上去:面对面过去。

③观察小蝌蚪,迎上去时是什么心情?(着急的心情)

④我们读小蝌蚪说的话就应该读出它们着急的心情。

指名读、女生读。

⑤我们再观察鲤鱼妈妈回答它们的话是什么语气?(和蔼、可亲)那么我们就用和蔼的语气来读鲤鱼妈妈说的话。分小组分角色试读,请两组分角色朗读。

⑥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们是先读再想这两步来理解内容,最后说出了这段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第3自然段。

4、学习第3自然段。

(1)小声读第3自然段。

边读、边想。

(2)看投影,观察小蝌蚪前腿的位置。

贴出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的图。

演示:追上去。

(3)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什么心情?(高兴。)他们怎么叫的?谁试着读一读。

(4)乌龟是小蝌蚪的妈妈吗?那为什么叫它妈妈?

(5)乌龟怎样回答小蝌蚪的?(笑着说。)

(6)有语气地读第3自然段。

(7)这段主要讲什么?

(又长出了两条前腿的小蝌蚪,错以乌龟为妈妈,从乌龟的话中,小蝌蚪又知道了它妈妈长得什么样。)

过渡:小蝌蚪知道妈妈长得什么样,他们又继续往前找,这回找到妈妈没有?我们学习第4自然段。

5、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小声读这段,并找出问题的答案。

(2)指名汇报。

(尾巴变短的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妈妈。)

小蝌蚪终于找到了青蛙妈妈,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从它的话里,你们知道了什么?

做书后练习题2。(投影)

填空: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

(3)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

这段主要写什么?

(尾巴变短的小蝌蚪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过渡:妈妈见到自己的孩子,又会怎样呢?我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贴青蛙图。

指图问:我们现在应该叫它们什么呢?

(小青蛙)

追问:小青蛙怎样到了荷叶上?用了哪些动词?

(蹬、跳、蹦)

这三个动词用的非常恰当,生动、具体写出了青蛙具有跳跃的本领。

小蝌蚪找到了妈妈,他们要做些什么呢?

(跟妈妈一起捉害虫。)

青蛙一天捉70个害虫,一个月捉2100个,一年捉15000个害虫,所以人们都称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向小蝌蚪学习什么?

(做事不灰心,坚持到底,直到取得成功。)

(四)朗读全文。

朗读这篇课文,我们应该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总结:你们看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当中,它们开始是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不久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最后尾巴不见了,就变成了青蛙。通过学习,我们还知道了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我们一定要保护他们。今后我们做事,一定要像小蝌蚪那样:遇到困难,不灰心,直到取得成功。

一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十一

1、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蝌、蚪、池、脑、袋、甩、鲤、龟”等9个生字,理解词意、

3、能正确朗读第一段,说说蝌蚪的形态特点,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

一、激趣揭题、

1、出示课件,认识“蝌蚪”,说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2、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什么?

师:青蛙在水中产卵,小蝌蚪从卵里出来,慢慢地变成了青蛙、因为小蝌蚪没有看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妈妈在哪里,所以小蝌蚪要去找妈妈、补充课题后齐读、

(1)小朋友,我们已经观察过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谁能说说它是怎样的?

(2)揭题:小蝌蚪找妈妈、学习“蝌、蚪”,怎么记住它?

(3)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

他们是怎么找妈妈的?他们找到妈妈了吗?

二、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听录音,思考: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

2、听完后汇报、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观察课文插图)

学习生字“鲤”,怎么记?

学习生字“龟”,共几笔,第七笔是什么?

小蝌蚪的妈妈是大青蛙、(观察课文插图4)

3、跟录音轻读课文,给每幅图找出相应的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第一幅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2、课文是怎么介绍这幅图的呢?指名读第一段并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讨论:

⑴、知道了蝌蚪生活在池塘里、你从课文的哪句话看出,指名读一读、

⑵、知道小蝌蚪长着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

学习生字“脑、袋、甩”、[比较:脑——胸袋——裳甩——用]

自由读读写蝌蚪样子的句子,想想“大、黑、长”三个词分别写出了什么?(大小、颜色、长短)

4、朗读指导、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读出对小蝌蚪的喜欢和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四、作业指导、

课后第四题:回答问题、

小蝌蚪游来游去、

1、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五、巩固练习、

指导书写:重点“脑、袋、甩”、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