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表(十二篇)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表(十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5 14:04:26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表(十二篇)
时间:2023-03-15 14:04:26     小编:zd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表篇一

这次培训的主题是学科素养专业培训,旨在学习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七认真工作方略,切实提高教学七认真工作效率;如何提炼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撰写课题方案等。来自省内各地的知名教研员、优秀教师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讲座,涵盖了教学建议、语音教学、语篇教学、语言的输入与输出、论文的写作、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省著名特级教师、南京市玄武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沈峰老师的讲座——优化小学英语教学的起点——基于课程标准。沈老师讲得内容不深奥,非常接近日常教学,并以自己的课堂设计作为例子与我们一同探讨。讲座一开始沈老师就说,首先和大家分享“认真”二字。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但是,沈老师也补充了一句,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她说“世界上最怕盲目认真”,她说盲目认真的教师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1.宽容,宽容学生;2.欣赏;3.等待,教育是慢的艺术。4.真心与学生对话。其次,沈老师还指出了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如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2,如何实施好自己的教学目标。而在这些问题中还表现出一些具体的问题:1.师生交流不自然;2.课堂教学区域性模式化。最后,沈老师还提出三个“优化”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优化情境—让学生乐学;优化策略—让学生会学;

3,优化过程—让学生学会。

总之,短短3天的培训时间,使我进一步自己的努力方向,我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钻研符合自己学生的英语教学法,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在教学中通过自身的素养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心底里信服老师。同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努力实践、开拓创新,积极将本次培训所学的经验及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育水平。同时,在这里还要感谢学校领导能给我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实践、勇于开拓,争取做一个有理想、懂研究、会教书的合格的教师,为我校的小学英语教育事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表篇二

幼儿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教育机构。幼儿园的管理看似简单,实质上存在很多的难点与盲点。幼儿园管理内容,按照幼儿教育的任务、内容、工作范围和工作规律,主要包括目标管理、计划管理、教养业务管理、幼教科研管理、行政事务工作管理、规章制度管理、工作质量管理、保教队伍管理和园长自身建设以及幼儿园工作评价等。这些基本内容是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它们既相对独立地存在,又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与相互融合中有机地构成幼儿园管理系统。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管理质量就存在于这个集合体的有机结合之中。

最近在幼儿园中实习,亲身社于幼儿园这样的一个机构中,体会到了幼儿园这个的团体的特殊性,对幼儿园的管理也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对于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一些自己的想法。

首先是幼儿园外部环境的管理。幼儿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弱,身心还处于明显的未成熟阶段,幼儿身体各部分的器官比较娇嫩,神经系统比较脆弱,运动水平比较低,动作的协调性差,所以走路摔倒、弄伤自己是常有的事。那么幼儿园就应该尽量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所以外部环境的布置方面应该尽量注意。一般在幼儿活动的场地尽量铺置软垫。我就经常看到一些幼儿在水泥地上摔交,往往头上马上就会红肿。

还有就是幼儿的

活动器械方面,在选择的时候一般幼儿园都会注意选择适合幼儿活动的器材,但是有一点在管理工作中应该注意的是器材的更新。由于幼儿的使用率高,而且往往幼儿不像成人会比较小心的使用所以器材的损坏率会比较高。在我现在所在的幼儿园中我就发现幼儿每天都会使用的小隧道是用铁丝构架成的,包住铁丝的布都没破了可缺没有人来维修更换,这就非常危险了。当然作为老师我觉得就应该时刻注意到活动器械的使用和更换,提醒院方更换。当然,我认为也可以多多鼓励老师能够自我制作一些可以活动的器材,这样成本又低,因为本身就是废物利用,即使被幼儿损坏了也可以再制作。同时也能开发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参与制作。

现在幼儿园一般都是两个老师带一个班级。每个老师半天班,这样看来似乎老师并不是很辛苦,因为还有半天是可以休息的,可事实并非如此。首先,虽说是半日班,但一个老师在带班的同时,另一个老师也在班中,而且经常还需要协助因为幼儿比较多,一个老师往往照顾不到的,特别是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孩子经常会离开老师的视线范围内,所以一定要有两个老师同时在。还有就是老师主要的时间都用来了制造教具方面,同时还有很多的笔头工作要写。针对这几点我有几点看法。

幼儿园的是个整体,每个班级都不是独立的。我觉得班级之间应该实现共享。

(1)教案的共享

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已经采用电脑输入的方法进行教案的编写,这样可以方便查找和存放。同时我觉得可以通过电脑将每个教师的

教案做成共享文档,这样每个教师的电脑都是联机的,教师就可以参考不同老师的教案,同时可以改进,把教案设计的更好,这样提高了效率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

(2)教材的共享

要自己制作一套教具是一件很非时间的事,这一点经过实习我是深有体会。设计,画画,涂色,裁剪都是非常费时的,而且有时甚至是要为班级中的幼儿每人画一副。这是非常费时的一件事。那么如果好的教学课我们就可以进行教具方面的共享,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也节约了资源。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现在适合幼儿学习的教材有很多,特别是现在经过二期课改之后,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更是面面俱到,但同时也要注意适当的为每个幼儿添置统一的教材可以同时使用。

而且现在不同的幼儿园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那么根据自身的不同,幼儿园就应该购置不同的教材。

教师对经常加班持否定态度。教师们认为加班有很多不利因素。有一份这样的统计。认为加班不利于休息与健康者占总人数的100%,认为加班不利于学习和进修者占总人数的88.8%,认为加班容易引起心理疲劳者占总人数的87.8%,认为加班不利于照料家人者占总人数的84.7%,认为加班不利于休闲者占总人数的67.9%,认为加班容易使日常工作懈怠者占总人数的37.8%。经常让教师加班是搞疲劳战术,还容易侵犯教师的某些权利,如休息、学习等。

每个老师都有早班和晚班。早班的老师都要求很早到教师迎接幼儿的到来,不过很多时候,来的特别早的幼儿很少,而且通常是父母有事急着把宝宝送到幼儿园,但幼儿都会集中在一定的时间里来

幼儿园,所以我觉得可以适合安排教师到园的时间,不用过度的早。同时教师越是早到教师,保育老师就更加早了,往往在冬天的时候天都没有亮就已经出门了。这显然是太辛苦了,影响教师一天的工作状态。可以在院中开始一个教师,专门接受到的特别早的幼儿,有教师轮流值班。在教师里可以设置一些区域游戏的玩具。同时这样也会有一个混龄的效果,提供幼儿的社会沟通能力。教育幼儿大的哥哥姐姐应该帮助弟弟妹妹。同样对于晚回家的幼儿来说也应该安排这样的一个教室,有教师轮流值班等待家长来接幼儿。这样早班的教师不用很早到,晚班的教室也不会很晚走。

同时针对现在普遍上班族都是下班晚的特点,大批的幼儿来接的时间都比较晚,所以幼儿园可以开设一些兴趣班放在不同的时间,有这方面的教师执教。这样既可以方便家长也可以让幼儿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培养某一方面的特色。当然同时也可以给教师带来一点格外的收入,也遵守了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让有特长的教师有所发挥。

针对现状,笔者就如何解决教师加班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首先,要按照国家的规定,切实实行5天工作制。应要求并激励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批评并及时纠正拖沓的工作作风。其次,要逐步调整并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给教师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和自由活动的空间。第三,要尽量减少来自各方面的检查和评估。要沉下心,扎扎实实地练好“内功”,有效地提高办园水平。要适当安排抽查工作,多一些长远打算,少一些短期行为。第四,要切实安排好教师的休息时间。要使她们有时间读书和思考,能够发挥出更高的积极性,以利于创造性地开拓工作的新局面。最后,要加强法制观念。安排加班,必须符合教师自愿的原则,并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累计加班时间用于休假,不能马虎。

作为教师会面临各种各样检查和评估。有时候是有点过度了,并不是检查和评估不需要。是因为过多的检查和评估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花费了教师的一些时间来应付各种形式上的工作。给教师多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样也可以给教师多点创作的空间。

膳食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保证幼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健康发展。为幼儿提供的膳食是否合理,幼儿是否喜欢吃,家长的反应如何,孩子的实际发展状况好不好,是评价幼儿园膳食工作好坏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幼儿园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幼儿园的膳食工作必须靠全体人员共同协作,才能做好。

1.保健医合理计划膳食,与食堂工作人员共同制定营养平衡的食谱。

保健医制定食谱时,力求营养素搭配合理、均衡,品种多样化,保证幼儿能够从每日的膳食中得到符合标准的各种营养素。食堂工作人员参与食谱的制定,可以保证食谱便于操作,易于烹制。比如说幼儿早上和午睡起来的点心,应该丰富多样,不要贪图简单。每天的重复幼儿往往会腻烦,造成浪费。牛奶搭配饼干,那么饼干的种类可以每天更换。下午的点心

2.保健医、炊事员坚持深入班级

实地观察幼儿的进食情况,并及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教师要及时反馈意见。

炊事员除了按照食谱精心制作膳食外,还定期深入班级,实地观察幼儿的进餐情况,直观感受幼儿是否喜欢吃自己做的食物。要听取教师的及时反映的意见,对于幼儿普遍不能接受不喜欢吃的食物进行调整。很多时候食堂的工作者是不知道幼儿进食的过程的,所以教师和炊事员一定不能脱节。

比如说幼儿在刚刚午睡起来后对于甜食的摄取不是很多。有时候幼儿园为幼儿准备的甜羹太甜了,使幼儿有反胃的感觉,出现吃不下,呕吐的现在。教师应该及时反馈,注意甜羹的搭配。

3.保教人员密切配合,规范各环节的工作。

幼儿进餐过程中都会有教师和保育老师的陪同。幼儿都有个体差异,显然有的吃的慢,有的吃的快。教师就应该注意幼儿座位的搭配。可以让吃的快的幼儿和吃的慢的幼儿做;对双方都有一个作用,让汤勺拿的好的幼儿和还不太会拿的幼儿一起坐。

班级保教人员在膳食工作中,努力营造良好的进餐氛围。对幼儿进行不催、不急、不说,掌握幼儿的进餐量、进餐速度、进餐的特殊性幼儿对哪种食物过敏,拒绝哪种食物,吃中药的幼儿有哪些禁忌等)。保教人员要针对所掌握的情况,对个别儿童进行个别教育与照顾。

当然在冬天的时候,食物很容易凉了,进食应该快一点,有些幼儿拿汤勺不熟练,吃饭不专心,很容易拖拖拉拉我们也应该进行正面的引导。同时对于幼儿进食的环境我们也应该注意。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是让幼儿在过道上进食的,那么就应该注意过道往往是通风的。冬天很容易让饭菜都凉了,而且幼儿也容易受凉。

通过几次见习和现在的实习,发现很多幼儿园门卫的管理制度有点乱。有时候会有种感觉幼儿园可以随便进出,这对幼儿的安全来说存在着隐患。作为门卫应该注意进出的人员,防止幼儿被他人接走,同时幼儿园的门卫制度不严,外来人员容易趁人不备,溜进幼儿园,造成损失。

同时作为教师也应该采取各种有利措施。应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加强安全方面的知识学习,为儿童创设安全、良好的生活环境。加强有关知识的学习,重视对儿童的保护,时刻把儿童的安危放在心上。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培养、训练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加强幼儿的体能训练,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表篇三

一天早晨,张海川被妈妈送到幼儿园。“早上好,张海川!”我迎上去和他打招呼,令我诧异的是他在抹眼泪。“怎么了,有不开心的事情?”我话还没说完,张海川“哇”的大哭起来:“妈妈早但来接我,早点来。”我诧异转向他的母亲,他妈妈说:“不只怎么搞的,这几天都不肯上幼儿园,以前可不不这样啊”。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班是我新接的一个班级,老师告诉过我几个好孩子的名字,其中有他,说他是个好孩子。连续几天的观察证实了这一点,老师不需要提醒他什么,小朋友面前我也没少表扬他,这样的好孩子居然不想上幼儿园!问题究竟出在那里呢?

你看他每次吃完点就端正地坐在椅子上,不吵不闹,知道上课了还那么神气;上课时,小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举手发言也特别积极:玩玩具、做游戏时也特别懂事,和小朋又们很友好相处;游戏结束了,会把东西摆放的整整齐齐。因此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成了小朋友学习的榜样。“张海川真棒!”“老师喜欢张海川!”这样的话每天都会重复。久而久之,在老师的表扬下,孩子的脸上没有了以往的笑容,而是多了一份严肃,一份认真,以及好孩子这个称号带给他的压抑。

孩子的自我评价标准主要来自成人。幼儿园中,老师具有绝对权威,每一次的表扬对孩子来说都是对他行为的一个强化。而现在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多局限于“神气”“动作真快”之类的语言上,孩子也想当然地认为只有坐神气、听话才是好孩子。为此不得不控制自己的行为,以达到孩子的标准,在老师单调的表扬声中,孩子整天处于紧张状态,被老师冠予的高帽子成了他的紧箍咒,他怎么还能快乐起来呢?

好孩子不只是乖孩子,我想我们应该改一改“看谁最安静!”“看谁动作快!”“看谁最神气!”诸类的评价口号了!少给好孩子戴“高帽子”!

一向主动自信的王一文,突然变的退缩起来,即使自己很熟悉的问题,回答起来也结结巴巴的,活动区游戏时,看着其他小朋友玩的热火朝天,他却躲的远远的。原来,一文最近胃不舒服,不断的倒气。一文是“打嗝”大王,小朋友的取笑,伤了一文自尊心,使他远离伙伴,封闭自己,产生了胆怯、自卑的不良心态。

为帮助这个孩子找回自信,我采取了如下方法:

首先亲近他,消除他的心理压力。我比以前更多地抚摸他,亲近他对他微笑,使他觉得老师欣赏他,喜欢他。其次,调整同伴关系,树立一文的威信,为了使同伴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爱护,我组织了“小朋友生病了,我们该怎么办”主题谈话。教育幼儿换位体谅他人的痛苦,并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对一文的点滴进步,及时的在集体面前肯定表扬,并利用他善讲故事的优点,经常让一文在大家面前讲,使一文在同伴的赞扬和教师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这样,一文的朋友逐渐多了,他的性格变的活泼、开朗自信起来了。

看来,要为孩子找回自信,首先要找到根源,才能因材施教。

一天,正值中午班,大部分幼儿都已经进入甜甜的梦乡。忽然听见有两个小朋友正在说悄悄话,于是我轻轻走到他们的床边,听他们在说些什么。

“我告诉你,今天囡囡非要用她拿的西瓜霜换我带的药,但是她吃了我的药却说没有西瓜霜好吃,又苦又涩。”

听到这里,我心一震:药怎么可以随便换着吃?我马上叫醒囡囡小朋友问事情的原由,囡囡吞吞吐吐地告诉我“我看到秀秀小朋友带的药是黄颜色和蓝颜色合起来的,非常好看,我就用西瓜霜跟她换了,可是吃到嘴里又苦又涩,吞进肚里里也很难受。”我把那个颜色漂亮药片拿来一看,原来是红霉素片。吃多了会恶心呕吐。幸亏囡囡只吃了一粒,我忙给她喝了几杯开水,照顾他睡下了。

起床后我教育幼儿,药千万随便换着吃,如果哪个小朋友有病需要中午吃药,一定要把带来的药交给老师保管。

“悄悄话”引起我的思考:幼儿教师的责任重大,我们每时每刻都要留心观察每个孩子的每个细小的动作、语言和表情的变化,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母亲般的爱与关怀撒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表篇四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教养员要灵活而机智的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系统教育。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作业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

从幼儿的能力来看,既是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养员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们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当幼儿做不到教养员的有些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并且对教养员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养员了。

当我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阿姨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眼睛不要东张西望;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的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

有一次,当我和幼儿下课一起走的时候,一个幼儿突然伸手到我的衣袋里。这是不礼貌的行为,我就马上很严肃地告诉这个小朋友:“不要随便把手神到别人的口袋里。”幼儿喜欢模仿成年人的行为,特别是喜欢模仿跟他们接近并为他们所喜欢的人的行为。我常常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幼儿。比如,坐的时候注意姿势端正,搬东椅子用完后要放回原来的地方,答应幼儿的诺言绝对实现。

因势利导,个别教育与经常教育相结合。

幼儿的性格特点各有不同,他们各有各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也往往不一样。有一个特别胆小的幼儿,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这个幼儿,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上作业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作业薄;吃点心的饿时候,让他来分碗筷。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他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

接着,我还训练他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一次我讲“小白兔”的故事,提问全班的幼儿:“小白兔是什么颜色?”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提问之后我就有意识这样说:“阿姨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看看谁最近以来比过去勇敢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那个曾经胆小的幼儿,他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表篇五

女儿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是老师心目中比较听话的孩子之一。老师非常喜欢她,她经常请我和妻子向其他家长传授经验。我们也乐此不疲。和大部分家长一样,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后来发生在女儿身上的一件事,让我开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

那是伊伊上小班的时候,一天回到家里,外婆心疼地告诉我,伊伊在幼儿园尿裤子了,穿了一天的湿裤子,等她去接的时候,裤子都半干了。我问伊伊为什么不报告老师要上厕所呢?伊伊告诉我们,她本来想举手报告老师,可是老师说过,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听讲,不能到处乱跑,她实在憋不住就尿在裤子里了。“那可以请老师帮你换条裤子呀。”妻子说。伊伊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她说她才不要让老师和小朋友知道。因为老师说,听话的孩子,老师组织上厕所时一定要去。结果她忘记了。从这件事上,我们还了解到,如果不是在老师提醒上厕所的时段,伊伊通常都不敢把自己的生理需求及时告诉老师。后来,我们发现伊伊不怎么爱喝水了,无论我们怎么劝说,伊伊就是不肯多喝一滴水。夏天喝水少很容易生病,没多久,伊伊就生了一场病。即使在病中,她也不怎么多喝水。妻子和幼儿园的老师劝说了好多次,伊伊才开始正常喝水。

通过这件事,我和妻子意识到之前对伊伊的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把“听话”当成了教育孩子的捷径。比如,我们常常会以“听话”作为标准来赞扬和奖励孩子。长期这么做,就会让孩子认为“只有听爸爸妈妈的话,他们才爱我”。于是,孩子就会用“听话”来换取爸爸妈妈的爱,这又会进一步强化孩子的“听话”。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孩子慢慢缺乏主见、不敢表达自己的正当要求。

对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主要来自他们心目中具有权威的大人,这种要求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和能力。作为大人,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如果为了自己省事和省心,仅用“听话”来要求孩子,那么孩子为了达到大人的要求,会下意识地讨好大人,比如在幼儿园的时候,当有困难的时候,就会不敢轻易惊动老师;当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不敢麻烦老师;当不开心的时候,更不会直接向老师倾诉。长此以往,势必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做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会受到影响,还容易养成惯于看人脸色的消极行为,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和妻子决定有意识地引导伊伊学会正确面对大人的要求,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正当需求,不让孩子再伤在所谓的“听话”上。随后发生的一件事,让我们觉得机会来了。一个周六,我和妻子打算先带伊伊去商场买衣服,然后再去看儿童剧《白雪公主》;伊伊则想先看儿童剧,再去买衣服。妻子故意说道:“伊伊是个听话的孩子,这件事爸爸妈妈说了算。”伊伊很不开心,但是没再说什么。我悄悄问伊伊,为什么她想先去看儿童剧?伊伊告诉我,每次妈妈带她去买衣服,总是逛好久,回家的路上她经常睡着了。可她不想看《白雪公主》的时候也睡着。我动员她把想法告诉妈妈。伊伊摆摆手,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说:“算了,你们说了算。”我听了很心疼孩子,真没想到她看似听话的背后,竟然有这么多的无奈。我继续鼓动她,要是不想睡着,就一定跟妈妈说。我还保证,如果妈妈觉得她说得有道理,一定会同意她的要求的。最后白雪公主占了上风,伊伊去找妈妈了。妻子认真地倾听了伊伊的话后,决定同意她的提议。那天伊伊看得非常高兴,回家的路上小嘴叽里呱啦说个不停。我趁机说:“多亏你跟妈妈说先来看儿童剧了,要不你睡着了,多可惜!”妻子也附和说:“伊伊是个大孩子了,可以告诉我们她的想法了。以后我们也要多听听伊伊的意见呢!”第二天我送伊伊去幼儿园时,特意当着伊伊的面向老师提起这件事,由衷地表扬她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们尽可能给伊伊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平等地对待她,让她多表达自己的意见,鼓励她敢于说“不”。同时,还引导她认识到,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说的话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大人们也会经常犯错。如果大人做得不对、提出的要求不合理,孩子完全可以向大人提出来。为了让伊伊在幼儿园也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还经常陪她玩模拟幼儿园的游戏。先是伊伊当幼儿园老师,我们做小朋友,让她给我们不断提出要求。如果她提出的要求不妥,我们就会举手告诉她。接下来我们又互换角色,让伊伊做小朋友,我当老师。当我提出的要求比较过分时,她就会和妈妈一起举手表示抗议。因为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伊伊逐渐敢于对大人的决定提出反对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她说得有道理,我们就会认真地照她的想法去做;即使她说错了,我们也不轻易否定她,而是把发现错误的机会和改正的空间留给她。

“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是大部分中国家长秉持的教育观念。在国内的教育体制下,听话的孩子也往往会更多地得到老师的喜欢和青睐。但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一个实验:对2~5岁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跟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在儿童期有反抗倾向的人中,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儿童期没有反抗倾向的人中,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74%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作为家长,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是在“引导”和“培养”孩子,其实是在伤害孩子,这一点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表篇六

尊敬的园长们:

当一名幼儿园园长在外人看来似乎是一件挺简单的事。事实上,每一位园长心里都很清楚:只想得过且过,当园长并不特别困难,但是,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园长,有谁又敢轻言容易呢?

幼儿园工作之所以称其难,难就难在:

其一、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组织规模虽然小,但其职能要求却一个也不会少。有职能要求却没有人员配备,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园长被要求成万能人物,身兼多职,既要会规划,又要会执行;即要懂教学、会领导、能管理、善协调,又要能识人、用人、激励人;即要擅长于招生宣传(幼儿园营销),又要能与各色人等的家长打交道;同时,还要与方方面面的部门去沟通。何等奇才也!这就是当今园长们所面对的现实和挑战!

其二、幼儿园的定位不清。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在传统体制中,幼儿园是社会公共福利机构,它根本不会有生存压力,只要一门心思做好保教工作也就万事大吉了;现在面对市场环境,不但民办幼教机构要接受市场的考验,公办园也要面对竞争带来的压力。幼儿教育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幼儿园即便走向市场,但它的社会公益性质并没有改变。这就为民办幼儿园的定性带来两难选择(当然,部分公办幼儿园所面对的压力可能较少,它们相对来说有一定的经费来源)。目前,幼儿园依靠政府的补贴和民间的慈善捐赠还难以维持,因此,它需要社会资金的支持,而资本的性质决定了它一定会追求经济回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幼儿园需要经营的性质,但是,政府和社会心理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另一方面,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幼儿园的举办者绝口不提营利,而投入却是需要经济回报的,这给介于其中的职业园长们带来双重压力:

1、有些事不得不做却不好提;有些事不得不提却又怕难以兑现。

2、举办方要合理回报(合情合理,但法律界线模糊)与家长们要质量、要服务之间的成本矛盾。这就需要一个职业园长必须具有高度的平衡艺术。

其三、幼儿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由于对民办幼儿园定性不清的原因所带来的法律法规对其不明确的界定,以及社会大众对它的矛盾心理,造成了一些幼教管理专家学者们不敢轻易介入幼儿园经营问题的研究,因此,人们只能用过去福利性质幼儿园的管理方法来面对今天早已面向市场环境的幼儿园,这给园长们的管理工作带来不少的困惑。

《幼儿园经营管理取胜之道——打造中国职业园长》一书的两位作者认为,应该拿出面对现实的勇气,这也许会受到一些人的指责,但视而不见或采取鸵鸟政策毕竟不是建设性的态度,我们要面对幼教行业所面临的现实,所以也就有了《幼儿园经营管理取胜之道——打造中国职业园长》一书的问世。如果本书能为园长们解除一些管理困惑,笔者也就感到无比欣慰。

本书面对管理实践,吸取现代管理科学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对人类工作动机和现代管理沟通手段等基础科学的吸收,结合幼教管理的特点,进行充分的融合,力求原理的透彻、方法的务实有效,使读者既能够认清管理的原理,又可以借鉴其中的实用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从而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其四、缺乏实用有效的管理技能训练。大多数园长都是学幼教出身,对管理比较陌生,而管理是实践性极强的与人打交道的艺术,对它的掌握不仅需要对管理知识有深刻的了解,更需要在这些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充分的训练和实践。比如,管理沟通,它不但要对人的动机、性格、思维模式、利益关系有充分的把握,更要在把握的基础上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并能有效地对外表情达意,从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而人的思维惯性用语习惯常常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一再犯错,特别是在掌握批评艺术、激励下属、招生时与家长的谈话艺术(专业上称之为营销话术)时,如果缺少专业人士的指导与训练,让园长们独自在错误中蹒跚前行,这会让他们走太多的弯路,付出太高的管理代价。

那么,面对机遇,园长们该如何应对挑战呢?

第一、要认清现实、调整心态、把握趋势。幼儿园依靠社会力量办学的趋势在中国已经无可逆转,难以回避(当然,当社会高度富裕之后,幼儿园对纯粹的经营资本的需求可能会相对减弱)。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坦然地面对呢?家长从社会福利的分享者转变为今天的教育消费者,他们既已付出,当然希望能获得良好的服务质量和教育成果的回报,这样的要求无可厚非,园长可以借助这些来自教育消费者的市场压力,从新整合教育资源,转变教职工的思想认识,提升教育价值观,从而使“尊重孩子、服务家长”的现代幼儿园管理理念深入人心,为实际管理工作扫除教职工的心理障碍,为建立全新的幼儿园文化打下心理基础;同时,也为幼儿园的发展和最终提高幼儿园的竞争力指明了方向。

第二、要为园长个人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创造机会,触发园长提升自身能力的内在动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竞争的压力可以促使园长们从一个全新角度来审视自己的工作,冲破固有思维框架的束缚,为自己的工作找到新的着力点。如有的园长通过管理沟通训练和换位思考训练后,招生宣传工作变得容易为家长所接受;与教职工的沟通与交流变得顺畅起来,教职工们更愿意敞开心扉,与园长分享自己的得失体会;与家人、亲友、社会关系也得到较好的改善。通过管理策略的学习与训练,增强了应变和把握趋势的能力,为幼儿园的竞争提供全新思路,使压力真正变成动力和能力,升华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同时,也为办好现代幼儿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谈起幼儿园的经营,有些人总是讳莫如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他们看来经营就是做买卖、就是营利、就是唯利是图。而幼儿园是神圣的教育事业,孩子们是家庭、社会、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这些怎么可以与铜臭味联系在一起呢?如果经营只是这些含义,那么,我们将如何理解“经营一个国家”、“经营一个城市”、“经营一份事业”、“经营一份感情”、“经营人生”这些提法的实际含义呢?

当前,幼儿园管理的最大误区之一就是不能正确地看待“经营”,将管理孤立化,结果造成幼儿园管理理念的严重混乱,给园长们带来重重的困扰,使幼儿园的发展或者因循守旧不敢越雷池一步,或者索性将幼儿园当成一门买卖来做。

因此,我们应当为“经营”正名,为管理寻找生命之源,否则,幼儿园的持续健康发展将成为名符其实的大空话。

所谓的经营是对一份事业的长远打算;是将组织的有限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用;是充分地发挥组织成员的能力和智慧,让这一份事业永续发展。

如果一个组织没有人愿意为它的发展深谋远虑;没有人愿意为它去用心经营,这样的组织也就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何谈发展?或者去用心经营了,但却将它变成完全的商业行为,纯商业行为的做法是无法逃过家长雪亮眼睛的,最终只能被家长遗弃,这样的幼儿园也只能是关门大吉。

1、幼儿园“经营”的是一份事业,是一份利国、利民、利己的事业。既可满足家长的需求,又能减轻了国家的负担。但是,如果仅仅利国、利民不能适当“利已”的话,社会力量就会没有办学动力;如果仅仅利已而不能利国、利民,则必然为社会所淘汰。因此,我们不必担心幼儿园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家长和社会有一双火眼金睛去“选择”幼儿园,淘汰幼儿园,这就是市场的力量;况且,政府还具有强大的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管理调控力量,来引导幼教行业的健康发展。

2、“经营”得很优秀的幼儿园可以为社区持续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进而带动和提升社区的幼教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家长对幼教服务的需求。

3、“经营”得很优秀的幼儿园可以为教职工提供一份稳定的职业保障,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4、“经营”得很优秀的园所可以为幼儿园的发展积累资金,为幼儿园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优质幼儿园的存在为家长的教育消费需求提供了现实的满足途径,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5、“经营”是管理的灵魂。离开“经营”来奢谈管理就象期望一个没有思想的白痴能有优秀行为表现一样令人可笑,因为人的行为总是受到思想的支配,同理,组织的行为也同样受到理念的驱驶,没有“经营”幼儿园的思想和长远打算,只是就事论事地谈管理,由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状态的幼儿园其发展前景是可想而知的。

人们常常把科学管理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划等号,事实上规章制度只是管理的一个方面,管理涵盖了组织活动的所有方面和不同层次,如,组织的发展规划、组织的文化建设、组织的架构设计、流程设计以及具体的管理,如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安全管理、后勤管理、班级管理等。当然,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会以制度的形式出现,园长——作为幼儿园管理的总设计师,更应该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明白制度制定的理由以及制度所要传达的管理含义,即制度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将制度的内在含义准确地传递给广大的教职工,让教职工明白为什么要制定这一制度,使制度真正发挥其作用,而不仅仅是惩治教职工的罚款手段,更不能因为制度的缺陷而使其走向教职工的对立面,进而激化幼儿园的内部矛盾,使幼儿园的管理产生重重阻力。

由于在现实中,有些园长对管理理解的片面性,导致了许多幼儿园滥用规章制度的现象。在一些园长眼里,管理制度是万金油,顺理成章地变成了“规定”。在与许多园长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发现,她们是这样管理幼儿园的:开学初,除了制定一套教学计划外,园里还会修改或出台一些新的规章制度,这样,幼儿园就开始运转起来了,每当幼儿园在运转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后,她们会吸取教训及时修改和完善幼儿园的管理制度;之后,再运行;再出现问题,再次修改,如此循环反复,日复一日,称之为科学管理。

是的,完善制度的行为本身并没有错,问题是这种仅仅依靠制度的做法会出现以下问题:

首先,制度永远落在问题的后面。不断的亡羊补牢只能是事后补救,但是,幼儿园能够承受得起这么多“亡羊”的代价吗?当然不能。

其次,制度可以涵盖幼儿园的一切行为和事件吗?这种单向思维的结果,只能将制度引向管理的死胡同。

最后,这种千疮百孔的“补丁式”制度能够保证各项制度相互之间的有效衔接吗?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有很多重大的问题和事故都是在外人看来是极不应该发生的,可是,却在幼儿园发生了,园长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无处说:如果这些发生的事件都是在制度范围之内的话,园长至少可以找到责任人,如果问题出在制度衔接上时,园长却连责任在谁都无法确定,更何谈追究责任了,剩下的只能是园长自己难堪!虽然表面看来,制度已经如此完善却要承担这般的结果,令园长叫苦不叠。

那么,该如何完善幼儿园的`管理呢?

1、制度制定的预见性原则

当然,很多园长会说,谁不希望在制定制度时考虑得周全一些呢?问题是如何能够让制度有预见性。那么,让我们来寻找一些增加预见性的方法吧!

·与其他园长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园的制度问题进行交流,不同的幼儿园总是会碰到不同的问题,这样相互间的交流,可增加你对该类制度的使用广度和深度的了解,使其他园的教训成为自己的间接经验。

·参阅国内外的幼教管理制度的权威范本,以开阔视野。

·虚心向幼教管理专家请教。

·倾听教职工的真实想法;同时,应包括私下的会谈了解,以获取园长们真正想了解的信息。

·向法律界的朋友特别是律师朋友请教。

·尽力挖掘家长中可能存在着教育管理资源。

2、管理制度的系统性原则

解决管理制度支离破碎的问题,使制度都能够有机地衔接起来,具体内容参见“管理平台的建设”。

3、让制度后面的思想和精神充分显现出来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教职工对家长咨询的答复:“我也没办法,这是幼儿园的规定”;礼貌一点的说法是:“实在对不起,这是幼儿园的规定,我们不能违反,请您谅解”。话说得虽好,但如果你是家长,当你听到幼儿园的教职工总是这么答复你的提问时,你会有何想法呢?经常可以看到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冲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升级的。

让制度的内在思想,或者说制度所要追求的价值取向充分显现出来,使教职工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没有体现价值观的制度如同一个没有头脑的人一样,如果让一个个“没有头脑”的教职工去与家长打交道能获得家长的信任吗?因此,每当我们听到一些幼儿园教职工总是把“规定”两个字挂在嘴边时,我们就知道这所幼儿园是没有思想的,即使幼儿园装修得再高档,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所没有竞争力的幼儿园(详细内容请见“幼儿园的文化建设”部分)。

4、学会两条腿走路,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并举

制度是规范,文化是引导;制度是基础,文化是升华,只有将教职工的行为从不该干什么引向我要干什么(即要我这样干,变为我要这样干),些时,幼儿园的管理才算真正开始起步。

5、认识制度的隐性成本问题

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制度的过度也会带来过高的管理成本(当然,安全制度的管理成本则有其另外的考量标准),因此,把握好制度的“度”,是园长们所面临的又一挑战。

6、园长要学会接纳不完美

这个问题也许超出了管理界限,但是,作为一个园长经常要面对这一困惑,所以,我们也一并提及。管理的第一层安全带是制度、第二层安全带是文化,即便拥有了双保险,管理也总会出现管理科学本身无能为力的时候,这就是园长的职业风险。明白了这一点,当你面对无法避免的问题时,这一道个人压力安全阀就会自动开启,保护你的心理安全,帮助你及时渡过事业危机。

很显然,一个组织的规模越小(例如幼儿园)其领导者对该组织的影响就会越大,并会逐渐影响该组织的文化,最终形成了这一组织的独特个性。

在幼儿园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会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但是,这种特色无论其如何丰富多彩,都离不开这样两种倾向,即人本导向和目标导向。这两种导向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1、文化氛围比较宽松,同事之间的关系较为融洽,教职工对幼儿园比较信任和有归属感。

2、园长容易为教职工所信任、理解和支持。

3、教职工能够感觉到集体的温馨,同事之间能比较开诚布公,以诚相待,形成了幼儿园的凝聚力。

1、目标不明确、责任不清晰,缺少积极向上的进取氛围。

2、难以按时完成相应的工作指标。

3、服务意识比较淡薄。

4、工作协调的时间成本较高。

5、幼儿园的发展目标比较模糊。

1、目标与职责明确。

2、幼儿园的目标任务比较能够按计划实施和完成。

3、工作协调的时间成本较低。

4、对家长的反应比较快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

1、文化氛围比较紧张,人们之间的信任和理解较少。

2、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比较斤斤计较,个人和小集体的利益看得较重,不能顾全大局。

3、幼儿园的高压政策容易形成与教职工之间的对立,幼儿园的凝聚力较弱,人员流动较大。

4、频繁的评价会对教职工造成过分压力,而影响教职工的心理健康,严重的会造成难以协调的人际冲突,反而阻碍了目标的实现。

我们应如何实现人本导向与目标导向的平衡呢?作为园长,应首先对自己的领导风格进行准确评估,看看自己的风格倾向,再进行相应调整。

1、要敢于承担责任。幼儿园和任何其它的社会组织一样,并非是一个可以逃避工作责任的安乐窝,它必定有自己特殊的历史使命和管理目标,否则,幼儿园也就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和基础。对员工的体恤和关怀是组织的义务和责任,但是,这并不能成为过分迁就人性中消极的不作为心态的理由,允许幼儿园的无效存在,是园长对幼儿及家长、教职工、幼儿园举办方都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当幼儿园由于达不到社会的预期要求而无法在社会中立足时,教职工也就随之一起失去了立足之地了。

2、制定明确的幼儿园发展规划、阶段性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时限,并将这些目标和时限作为一个指标对外公布以督促自己去实现目标。

3、配备互补型助手。提拔一位业务能力强的目标导向者作为副园长或教学主任,形成一个互补性强的工作团队,并充分授权给对方,园长则发挥其协调人的优势,这样的组合在实际运作中是非常有效的。

4、在磨合中完善自我。这样的团队组合要求园长必须自觉自愿地在团队的磨合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在公开和正式的场合一定要给予助手言论上的支持,避免越级指挥。

5、事先与助手进行沟通,统一认识,让助手的声音与幼儿园的价值观一致,避免造成教职工思想的混乱。在关键和重要问题上,在对内(教职工)的沟通、对外(家长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前应实行严格的预演制度。

1、尊重教职工的心理需求。幼儿园的任何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全体教职工的勤奋付出、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而人又具有丰富情感和精神需求的,教职工身处工作场所并不仅仅是为了一份工资收入,他们同时也强烈期望获得他人的尊重、理解,领导的赏识、信任和重用。如果全然不顾教职工的这些心理需求,而一味只盯着目标不放,以至于伤害了他们自尊的话,教职工们就会采取不配合、不支持的态度;或者表面上配合与支持,实则出工不出力,做事不用心;或者当领导者在场时工作就认真,领导走后就应付了事。这些问题虽然表现在教职工身上,但其根源却常常是由于领导者的行为不当引起的。

2、理解、关心教职工。有些园长总认为一个职场中的成年人一定是理智的,如果真是这样认为的话,那说明该园长的管理思想还相当天真。教职工在幼儿园应该是理智的和教职工在幼儿园确实是理智的完全是两码事,抱有这种认识的园长常常会对教职工大喊大叫:“你怎么可以这样呢?”“你怎么可以那样呢?”“这样的行为真不可思议”。事实上,真正不可思议的是园长自身的行为,在中国文化中,“面子”有时比一个人的生命还重要,园长触犯了人类的“逆鳞”,坏了他(她)人的“面子”,而她们不坏你的事才怪呢?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幼儿园园长,如果连中国人最基本的心理和民族文化特征都不明白,还有资格当园长吗?不懂得尊重、关心理解他人,只咬着目标不放的人,常常是欲速而不达。

3、不断完善计划和目标。计划和目标只是对未来状况的某种假设,因此,它在实施过程中必定会与实际状况有不相吻合之处,这就决定了计划和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调整和修正,因此,保持一定的弹性是有必要的,也是客观的态度。同时,由于人的个性差异和认识差异等,也会形成人们各自不同的行为方式,对于这些方式与方式之间的不同也是应该为领导者所理解。凡此种种,都要求领导者对下属拥有宽容和理解他人之心,将心比心,体恤下属的难处。

4、建立互补性强的工作团队。提拔一位业务能力强,人本导向者作为副园长或教学主任,形成一个互补性强的工作团队,并充分授权给对方,园长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计划性优势,这位副园长或教学主任就成了管理的纽带和制度的缓冲空间,这样的组合在实际运作中也会非常有效。

5、支持助手的工作。这样的团队组合要求园长自觉自愿地在团队的磨合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在公开和正式的场合一定要给予助手言论上的支持,避免越级指挥。

6、搞好沟通、协调工作。事先与助手进行沟通,统一认识,让助手的声音与幼儿园的价值观一致,避免造成幼儿园思想的混乱。在关键和重要问题上,在对内(教职工)沟通、对外(家长和相关竞争)沟通前一定要实行严格的预演制度。

当然,把握人本导向与目标导向的平衡是管理工作中的高难度动作,不论是领导者,还是管理者,他们都不得不面对这一现实问题。领导艺术与管理科学的平衡难以量化,把握起来就比较困难,但管理实践又迫切需要这一平衡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史(指公司管理史)已走过百年,而管理学界对领导艺术与管理科学之间的比重把握还是莫衷一是,争吵不休,究其原因也在于此。

同时,不论科学的管理方法多么完善也无法否定领导艺术的价值,mba教育可以培养出无数的高级管理者,但却难以培养出真正的企业家,其原因也在于此。

虽然,要把握好人本导向与目标导向的分寸,是有相当难度的,所以,优秀的领导者永远是社会的稀缺资源。但是,当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时,我们已经提高了对这一问题的警觉性;同时,上面的经验与方法也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参考,这样,当我们在面对上述问题时,也就有了基本的方向。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表篇七

在我们许多教育工作者与家长心目中,幼儿的好奇心被当作一种令人厌恶的行为而遭到指责、约束、冷漠或讥笑。这与他们对幼儿好奇心的发展特点、重要价值以及如何诱发幼儿好奇心的模糊认识有关。另一方面,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冲突有关:一是应然观念与实然观念的冲突。后者是教师在多年教学经验过程中获得的缄默性知识,具有强势作用。在教师的缄默性知识中.幼儿的好奇心应当以遵循教师的教学思路或设计为前提,一旦超越这个界限,幼儿好奇心将招致冷落与压制。二是教育的工具性与育人性的冲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是从事教育的工具,幼儿是工具下的奴隶,当幼儿的好奇心与教师要求一致时,好奇心就得到支持,相反就遭到训斥。因此,有必要引导教师梳理其缄默性知识中的盲点,觉察自己教育观念中的误区,引导教师自觉转变观念,扮演好幼儿学习的支持者的角色。

动机涉及到人类行为的基本源泉、动力和原因,反映人类行为的主动性特征。从个体动机的自发性与目的性看,动机有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之分。外在动机由活动之外的目标或奖赏引起,如幼儿对学习活动本身不感兴趣,但是为了赢得父母老师的表扬与奖励而进行学习。内在动机则是“一种不依赖外在报偿便能促成某种行为的东西”。布鲁纳主张在教学中应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使幼儿在学习实践中感到愉快。在他看来,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即是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对于幼儿来说,一旦面临新奇的、神秘的、自相矛盾的事物,就会产生三种形式的探究行为:感官探究、动作探究、言语探究。正是通过这些探究行为,幼儿有选择性地了解周围事物,并积累大量生活经验。教师应当创设满足幼儿好奇心的环境条件,把幼儿的好奇心引向强烈的智力活动。这些探究行为如果能够得到不断的强化与满足,还会逐步内化为个体良好的心理品质。

学习是由经验或者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持久变化及其获得这种变化的过程。学习是知情交融的过程。研究学习过程本身离不开对教学过程的探讨。教学活动虽然以传递认知信息为中介,却离不开教学活动中教师、幼儿以及认知信息中的情感因素。这可以从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以及西方教育思想中窥见一斑。如春秋时期的孔子对于治学三种境界的见解,就把好学、乐学作为学习活动的理想境界。明代王守仁认为学习中的愉快情绪体验对于儿童来讲,犹如时雨春风对于花草树木之生长一样重要。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也指出:“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法国教育家卢梭指出“好奇心只要有很好的引导,就能成为孩子寻求知识的动力”。“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这是所有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十分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学习本身应该包括认知与情感两个方面,提出了智能与情感协调发展的“全人”学习理论。近年来,心理科学界也出现了强调动机、情感与认知相互作用的“热认知”思潮,把好奇心作为学习中的主要情绪与动机。好奇心作为一种内在动机,它既具有认知性特征,能够引发幼儿的探索行为,又具有情感性特征,可以使幼儿从探索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幼儿在其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来的观察、提问、操作、选择性坚持、积极情绪等有助于幼儿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好奇心对幼儿发展和教育教学的重要价值。

好奇心是创造性人材的重要特征已是不争的事实。爱因斯坦认为他之所以取得成功,原因在于他具有狂热的好奇心。创造性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已经成为学者们的共识。人类最初的好奇心来自于婴儿的探究反射。观察发现,婴儿一旦发现新奇事物,就会用手触摸,用舌头品尝。到了幼儿期,好奇心更加强烈和明显,他们通过感官、动作、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好奇,这种好奇最初是情景性的,如果受到鼓励与强化,就会变成认知与情感的结合。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好奇心对于幼儿之发展,具有莫大作用,幼儿凡对于一切新的东西就产生出好奇心,一好奇就要与新东西相接近”。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表篇八

学前儿童做好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准备,是幼儿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研究表明,儿童在未来的学校生活中成功与否取决于其生理、心理和智力等方面的因素。联合国有关资料提出:“儿童要为入学作准备,学校要为儿童作准备。”因此,幼儿园和小学如何“为儿童作准备”,是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产生学习与生活环境的转换,更存在着教师角色、同伴关系、行为规范和社会期望等因素的极大变化。仔细研究与思考这些变化,对于我们“为儿童作准备”,解决好幼小衔接问题,会很有帮助。

首先,学习与生活环境的变化。在幼儿园,活动室布置得五彩缤纷,桌椅可以移动,游戏材料丰富多样,有各种活动区、各类图书、玩具,可供儿童自主游戏、观察、娱乐,活动的空间较大。而在小学,教室布置比较单调,密密麻麻地排满了桌椅,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主的学习环境转换成学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

其次,同伴关系的改变。儿童进入小学,在幼儿园里熟悉的小伙伴很少有机会在同一个班级,他们得面对陌生的新伙伴。而且他们在幼儿园游戏中的平行协作的同伴关系在小学的学习中增加了竞争的因素。

第三,行为规范的新要求。幼儿园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孩子们可以自由活泼、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而在小学,基本的学习和活动形式是上课。对儿童的学习行为和日常生活行为有了新的规范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地听讲,思维要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作业要按时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等等。

第四,教师角色的转换。在幼儿园,教师像母亲一样照顾幼儿的饮食、睡眠、冷暖、卫生等,与幼儿有相当多的个别交流。在小学,教师固然也会去照顾儿童的生活,与他们个别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班级管理上。

第五,对儿童的学习期望的变化。在幼儿园,孩子也要学习,但对他们的学业知识与技能还没有严格的任务要求。进入小学以后,学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他们须完成的,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的学习量大幅度增加,在质的方面也有一系列硬性的、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教师和家长又往往以学生学科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并对其提出期望。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发生了突变,而孩子自身并未形成适应这种突变的机制,这就造成儿童初入小学时的不适应,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等。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不是让孩子去适应学校,而应该是学校去适应孩子。

首先,幼儿园与小学要多方面联系与沟通,互相了解对方的教育教学特点,互相借鉴先进的经验与方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减缓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两个学段间的坡度。

第二,幼儿园要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适应性与学习适应性教育,而不是在大班临毕业前作一些突击性的训练,或作一些诸如改变课桌摆放形式,延长课时等浅表性的工作。要促进幼儿在入学前作好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的坚持性。如训练孩子如何坚持做完每一件事,如何听明白别人讲话,如何向别人提问和与别人讨论问题。注重思维与能力的训练,不搞知识的超前教育。

第三,小学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学习与借鉴学前教育重视环境创设、重视自由游戏、帮助孩子积累各种各样感性经验的做法。教学中要善于将游戏引入课堂,注重形象、直观,把孩子的兴趣引导到主动学习中去。小学教师要研究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两个学段间的突变时期,尽可能地减缓坡度。例如关爱每位学生,尊重理解他们学习、生活上的个性化要求,尽可能地与每位学生交流和沟通,增强亲和力。在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的要求上切忌简单急躁,要循序渐进,自然养成,对孩子多些理解与宽容。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表篇九

如果把“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这句话与教育工作相对应,那么,教科研就是教育的科技,成果推广之后,就可以转化为教育的生产力。因此说,教科研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富有实效的教科研活动就是促进幼儿园持续发展、保证良好运转的内驱力,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手段之一,幼儿园应注重加强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以促进园所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幼儿园在教研方面开展的还不够理想。主要有三方面表现。一是研究课题过多。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驻大中城市的中等以上规模的园所,由于这些园所教师学历层次较高,班额合适,办学质量尚可,很适宜做课题,因此,常被各级各类部门选为实验基地,也由此,这些园就承担了不同机构的大大小小的课题,但因为课题过多,教师精力顾不上,因此出现课题研究浮浅,走过场的情况,使幼儿园成为一个课题服务机构,一个数据采集地。二是课题推广不够。这种现象很普遍,这些园每年都有专门进行的园级研究课题,研究内容适当,研究效果也较好,但常常是研究结束就结束了,没有及时地推广,将成果转化到更大范围,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造成“连年教研,研而无果”的局面。三是无研究课题。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边远地区的小幼儿园。她们人少、孩子少,信息缺乏,与当地教育部门联系不多,缺乏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与当前的发展相差越来越远,幼儿园也就谈不上持续发展。

那么,何谓富有实效的教科研活动呢?笔者认为,有效的教科研活动,应是园本化的教研,即有一个明确的办学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根据幼儿园现有的条件、师资队伍素质,从本园的“最近发展区”中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扎实、细致的研究,然后把研究、探索出来的优秀、成功的教研成果,经过推广做法,明确要求,将其转化为本班、本园的特色,形成一种工作常规。当教研成果得到有效积累,最终也就形成鲜明的办园特色。这个过程,或快或慢,但毕竟是幼儿园教师自己研究的成果,正像“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不同”一样,每个幼儿园的硬件条件、资金投入、师资素质、能力基础各不相同,这也就决定了每个幼儿园的发展速度不同,园领导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情况,在教研过程中既不急功近利,也不能听之任之,要按照既定目标,以适合本园节奏的速度前进。最终形成的这个办园特色,由于是全体教职员工亲自参与、共同研究培植出来的,因此这种教研活动更持久、更具生命力。在这个过程中,她们的素质和技能更加专业化,工作作风更加统一,团队更具凝聚力,幼儿园的办学水平也因此而不断提高。通过这种有效的教科研活动,幼儿园才能持续发展。

在开展教科研活动中,应特别注意恰当选题、扎实研究、积极推广、形成常规四环节:

教研需要我们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去做、去发现、去探索,要有一种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作风。这就要求园领导避免追风,贪大和贪多的心理,不能让众多课题冲昏头脑,仅仅满足于成为一个子课题的承担单位,而要从幼儿园实际出发,以促进、提高和改变幼儿园现有工作状况为目的,在幼儿园的“最近发展区”中进行选择,使课题研究能为我所用,助我成长,从而做个名副其实的研究基地。因此,选题要有一定代表性、广泛性和应用性。适宜的选题可从发挥本园的特色方面入手,如园内喜爱并擅长美工的教师较多,则可利用这一优势,开展有关幼儿美术方面的教研,如:幼儿听故事绘制连环画的研究、如何引导幼儿认识和运用色彩?如何解读幼儿的绘画作品等,这样做可变优势为强项。也可选取弱项,如园内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太理想,那么全园就围绕如何提高语言领域教学开展教研,教师从这一主题中选择小的课题。如:如何创设让幼儿敢说、乐说的环境?如何仿编、创编诗歌?新授故事的技巧等,这样可变弱势为优势。这种根据教学需要和幼儿园实际情况产生的教研课题,教师有兴趣做,成果又极具推广,对促进幼儿园工作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有了课题,就要在工作中实施。园领导在指导教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后,就要运用多种形式如组织学习、相互观摩、听课、阶段性交流等来保证计划的实施,同时要注意给教研老师一定的特权,如在时间上、物质上给以必要的保证,在教学安排上可有一定的自主权等,以便让老师在一日活动的有限时间内能够进行扎实的教学研究,而不只是流于形式。如我区机关幼儿园为保证级部每月两次的集体教研时间,特别安排富余教师在教研时间代班,使老师们能专心研究讨论。特别强调的是,要让老师落实课题内容,园领导首先要投入很大的精力,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研究,共同讨论,引领研究方向。否则火车头一松懈,列车是无法跑动起来的。

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经过一定的深入研究后,每个子课题都会产生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在园级交流,会让每个教师在这一领域内受到启发和借鉴。将教研成果收集整理,适宜年龄段教学的,就在级部推广,属于教育技能的,就在全园推广,属于个别教育的,就在特殊情况下应用。只有大力推广,才能真正体现出研究成果的价值,才会让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有成就感,使她们的自我价值得到满足,也才能使她们以更饱满的劲头投入新一轮的教研。否则,教研就是一朵无果的丽花,不论经历了什么,开得多么鲜艳,最终什么都不会留下。推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不仅让老师们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不能只学会成果的形式,而要理解成果的内涵,只有理解了内涵,才能在工作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推广是一种软性要求,也就是受众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接受,而接受和采纳了多少,每个人又各不相同。园领导要注重教育老师善于学习、认可他人的成果,善于“踩着前人的肩膀”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这也是继续学习的一种表现。同时,为真正使好的成果转化到工作中,达到提高办学质量的目的,从管理角度讲,就需要一些硬性要求,如纳入规章制度,形成工作常规,建立新的工作流程等,这样通过管理手段来保证教研成果的落实,才能将成果真正像“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一样,转化到我们的教育工作中,转化成每位教师的方法、技能。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表篇十

假期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即将要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了。可是对于假期有些玩疯的孩子来说假期结束后,多数会出现抵触幼儿园的情况。宝爸宝妈们现在就行动起来,提前做些准备工作来应对这个挑战吧。

1、假期生活总是会打破规律,饮食、作息、活动内容都和平时生活不同,孩子也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很多孩子到了假期尾声一时难以从过节的氛围中缓过来,比较懒散。

2、一般节假日过后送孩子再次入园,很多孩子会出现哭闹、拒绝上幼儿园的现象。

3、开始重新幼儿园生活,有的孩子可能在最初几天会有身体不适,不睡午觉等现象。

4、假期中除了有好吃、好玩的,最重要的是爸爸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较集中,对于有些粘人的宝宝来说可不想马上去有约束的幼儿园,抵触情绪较大。

1、如果一家人在外旅行,假期的最后2天不要安排激烈的游玩活动。最好是休闲、安静的活动,为接下来各项调整措施做个基础。

2、恢复正常作息时间很关键。假期的打乱了孩子在家里、幼儿园,建立起来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所以,现在就从从调整入睡、起床时间开始,当然也包括午睡这一项,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3、恢复饮食习惯。很多父母平时很忙碌,在假期的时候要么是亲自下厨给孩子做很多好吃的饭菜,要么就是外出游玩时吃很多好的,没有规律性。现在也要开始恢复正常的饮食习惯了,否则很容易造成正餐时间吃不下饭或者身体不适,难以正常入园。

4、很多孩子在假期过程中尝到了“电子宝宝”的乐趣,手机、ipad中的小游戏、动画片,接触过于频繁,产生依赖。宝爸宝妈要注意了需要控制时间,同时介入其它玩具游戏来转移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5、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假期的尾声,宝爸宝妈要尝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如和孩子一起谈论关于幼儿园里好玩的事情、孩子之前在幼儿园的优秀表现、里面有什么好玩的玩具、和认识的幼儿园小朋友电话联系一下等等,多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减少孩子排斥幼儿园的情绪。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表篇十一

幼儿教师,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幼儿教师,一群充满爱心,多才多艺,永远年轻的人。虽然他们是平凡的,但更是高尚的;是温柔的,但更是坚强的;是纯真的,但更是智慧的。

曾有人呼唤:幼儿园需要男教师,幼儿园需要注入阳刚之气。也曾有人说“中国缺乏两种男幼师,一种是高水平的能够独当一面的管理型人才,一种是高度专业化的专家型教师”。总之,现在的社会对男幼师的呼声越来越高,因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当然离不开男性的参与。

去年暑假,教育局要给铁路幼儿园从农村中小学音幼专业的教师里面选拔8名教师。一名音乐教育专业的男教师在农村的中小学呆了九年,而他在这次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中脱颖而出,那个人就是我。在这里我要衷心的感谢教育局给了我这次机会。

踏入幼儿园近一年以来,有喜有忧,但我很欣慰,因为我接触到了一群活泼、充满纯真可爱的孩子们。来幼儿园工作刚开始有点不习惯,因为都是女同事,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和两个学期的工作,现在适应了。看到孩子们我会感到非常快乐,尤其是孩子们用崇拜的眼神看着自己、围着自己笑时,我感到非常满足。

刚进入幼儿园让很多家长也感到新鲜,不少家长对其也比较期待。“我的孩子以前说话嗲嗲的,现在有一位男教师任教后,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声音响亮了很多,而且也更加勇敢了,我觉得孩子班上有一位男教师,很幸运,挺好的。”虽然家长这样说,但对于我来说心里既高兴也觉得这好像是一种挑战,因为长期以来,幼儿教育是女性一统天下。而今幼儿园男教师的现象已经成为事实,所以说幼儿园男教师这个职业同样重要同样有价值。也许存在就是合理,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既然选择了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朝着专业化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读懂孩子,诠释自我,人生的价值在于能为社会做点什么?幼儿教育是充满爱心和希望的事业,它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需要爱的智慧和教育的技巧。

我会朝着职业园长的愿景目标努力奋斗,从名师的角度来塑造自己的专业素养及专业技能,做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不过,面对一些压力当然离不开更多的人文关怀、尊重、认可、和关爱。总之我会做事先做人,不因“物稀为贵”而骄横,不以“持才受宠”而偏颇,更不为“世俗偏见”而羁绊。轻装上阵,脚踏实地,勤学习、真实践、会创造、乐奉献,在幼教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在这里我也呼吁有更多的男教师来从事这份光荣的职业,和我一起努力在幼教事业中干出男教师的一片天。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表篇十二

时间转瞬即逝,昨日还在牙牙学语的小宝宝,今天就要背着小书包开始幼儿园的独立生活了。作为妈妈是不是有几分不舍,有几分牵挂。可是更重要的是帮助宝宝提前做好准备,顺利度过入园的适应期。尤其是一下这些规矩,一定要在宝宝入园前教给小家伙们哦!

在幼儿园,不服从老师的分配,也不管园里的纪律,见到喜欢玩的、喜欢吃的,上来就抢,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在“排队守秩序”一课上败下阵来的。

在家庭环境中受“独我意识”熏陶,家长一味让孩子优先,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在集体环境中不容易交到朋友,团队协作上也容易一意孤行。

专家建议家长给孩子立下规矩,要求他们时时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一家人吃饭时先到者先动筷,后来者只有“没菜吃”;早起上厕所、洗漱也是先到先得,让孩子尝尝“憋尿”等待的滋味……小小的惩罚能帮助孩子形成“先来后到”的习惯,还能避免自私,形成平等交往的观念。

我们常常看到,年幼的孩子为了得到自己心爱的玩具、衣服,除了哭闹,就是对大人拳打脚踢;大人不小心破坏了他的东西,觉得“孩子没关系,不用道歉”;因此当孩子们犯错了,也会轻易原谅他们。

专家指出,家长对犯错的孩子过于“宽容”,会让孩子觉得“做错事没什么,反正都会原谅我”,孩子没有了约束,难免会为所欲为,犯更多更严重的错误。其实,学龄前的孩子已经开始懂事理了,要趁此时教育他“无论是谁,做了错事就要道歉,这样才能被大家喜欢。”与此同时,父母犯错了,也不能碍于大人面子而不跟孩子道歉。只有以身作则的父母,才能教出懂礼貌的好孩子。

采用暴力行为和言语恐吓,强制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比如把泡泡糖黏在同学的凳子上、用玩具蛇吓唬女同学、抢夺他人的玩具、说粗话打架等等,这类行为一定不可取。

早教师邓明建议: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粗俗言行,父母应该在第一时间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告诉他“这是不好的行为,要挨批评。”其次,大人要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如果要达到目的,有没有其他改进的措施?当孩子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大人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举一反三教给孩子处理同类型的事件,加深他对“粗野行为”的理解,学会正确应对的方式。

邓明认为,之所以将杜绝粗野行为作为学龄前孩子必学的首要规矩,是因为这是成长期的孩子在没有遇到指引前,为解决问题都会产生的原始意识。如果帮助孩子树立这一规矩,他就会不断地调整对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态。等他成人后也会用这套模式去对待周围的人,变得更加理性、为他人着想。

同样是四岁的孩子,有些吃饭、穿衣、整理书包都依赖大人,而有些孩子已经开始照顾弟弟妹妹。有些家长总是以为:孩子还小,生活自理能力差点没关系,他大一点自然会学会。当孩子今天说自己上厕所,明天要妈妈帮忙时,大人并未在意;孩子主动要求报的兴趣班,去了不到一星期就耍赖不好玩,大人也并不劝阻。儿童心理研究者陈颜认为,父母的态度,将纵容孩子习惯性地将分内的事情当“甩手掌柜”。

专家专家陈颜建议,当孩子两三岁时,就可以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个观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自己做的决定要承担后果。当孩子出现情绪波动和退却心理,父母应该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并克服。长此以往,孩子会学习理清“分内事”和“分外事”,会主动接受“分内事”,这是培养孩子责任心、耐性的良好时机。

“我们的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辈,就怕孩子吃苦头。四五岁了还要抱在身上,出趟门几个大人包里不是吃的就是玩的,这会让孩子的概念和思维混淆,他会认为‘服务’是他应该享受的。”陈颜认为,针对容易退却、做事虎头蛇尾、爱推脱责任的孩子,一定要加强他们“自己事自己动手”的意识,这对他们今后的职场竞争非常有帮助。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