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基层财政工作总结 财政工作总结(7篇)

最新基层财政工作总结 财政工作总结(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6 21:17:23
最新基层财政工作总结 财政工作总结(7篇)
时间:2024-07-16 21:17:23     小编:zdfb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基层财政工作总结 财政工作总结篇一

签发人:梁彩云

广安市广安区财政局

关于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的报告

区政府:

今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重心,认真履行财政职能,多方培植财源,狠抓增收节支,推进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财政工作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成效

1、狠抓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截止6月30日,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101万元,为年初预算25448万元的75.1%,同比增长25.68%,为全年工作目标任务25895万元的73.76%,实现了财政收入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一般预算支出完成57903万元,为执行预算80751万元的71.7%。

2、强化预算约束,保证重点支出

一是积极筹措、合理调度资金,保证全区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工 1 资的按月发放。1-6月,发放在职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11429万元,无欠发财政应保工资现象发生。二是保证重点工程资金及时到位。筹集并拨付城乡环境整治资金180万元、统筹城乡发展资金1540万元。其他重点工程资金也得到了有效保证。三是围绕“工业强区”战略目标,继续加大产业经济扶持力度,今年来,区财政累计已拨付前锋工业集中区发展资金10103万元,保证了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壮大工业企业、增加财政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3、完善制度建设,促进财政改革

一是理顺了机构改革后乡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对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后的财政供养人员进行全面清理和掌握,对乡镇事业单位的经费管理模式进行了统一和规范。二是深入推进区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规范财政收支管理;强化财政票据监管,规范财务收支行为。三是完善我区差旅费管理办法。结合我区实际,代区政府拟稿了新的《广安区行政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4、强化财政监督,加大监管力度

为保证财政监督检查扎实有效,拟发了2009年财政监督工作要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法制工作要点、执法纠风工作要点等,制定了2009年财政监督工作计划安排意见。开展了对税务部门2008年度以来减免税情况的全面清理检查。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自查,为迎接上级检查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实施再生资源增值退税审核填报的前期准备工作,重点加强对粮食直补、家电下乡、石油价格补贴、就业培训等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通过检 2 查,进一步规范了财政财务管理,严肃了财经纪律。

5、加强会计管理,重视会计教育

一是开展专项检查,对全区所有乡镇(街道)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及《会计法》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二是年审2008年度会计账簿450册,更换新账簿600余册。三是组织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13人,组织会计专业技术考试报名42人,组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报名44人。

6、规范政府采购,节支效果明显

一是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照“价格更低、效率更高、质量更优、服务更好”的要求,1-6月共组织采购59批次,累计完成政府采购预算1792万元,实际采购1562万元,节约资金230万元,综合节约率12.8%。二是继续努力探索“网上直采”办法,对汽车、办公自动化设备、农用物资等标准订制商品通过四川政府采购网进行网上直采,缩短了采购周期,提高了采购效率,降低了采购成本。

7、加大“三农”支出,实现支农惠农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年初纳入预算的切块资金达4029万元,比上年增长102%,为稳定我区农业生产,促进我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二是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争取上级对我区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已向省上申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该项目如能顺利实施,将有力地促进我区枣山乡的经济发展,使东西环线蔬菜经济圈更上一个台阶。三是大力支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农业园区的发展。今年以来,已拨付农业园区建设 3 资金1540万元,整合项目17个,打捆作用资金5000多万元,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5000余亩,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四是加快“三农”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已完成农村户用沼气建设1900口,完善渠系配套工程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3万人,贫困村扶贫建设等项目也进展顺利。五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完成并验收2008年大龙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截至目前,2009年观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基本完成。六是完成粮食直补综合直补5973万元及退耕还林补助资金3742万元。七是认真做好“家电下乡”试点工作,对农民在定点销售网点购买补贴类家电后,经申报给予家电销售价格13%的补贴资金,1-6月,全区农户购买家电下乡产品26282台,购买金额达6779.7万元,累计发放补贴金额370万元;认真开展汽车、摩托车下乡活动,销售微型客车11辆,摩托车51辆,销售金额65.9万元,累计发放补贴6.59万元,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8、构建民生财政,社会保障到位

一是加强基金专户管理,共征收基金15300万元。二是扎实开展城乡最低保障和医疗补助工作,累计发放城镇居民低保金2014.7万元,累计保障127726人次;累计发放农村居民低保金1443.3万元,累计保障239718人次;城镇医疗救助支出181.0万元,累计救助986人次;农村医疗救助支出395.5万元,累计救助1720人次。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民切实受益,参加新农合居民945335人,比去年年底增加21813人,区财政按政策配套资金850.8万元全部到位;1—6月享受门诊166124人次,补偿金额为304.9万元,享受住院补偿24169人次,补偿金额为2820.9万元;四是狠抓公共卫生工作。社区 4 卫生覆盖23万人,继续加大疾病防治防疫经费投入;建设完成35个村卫生站;投入105万元,用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五是重视老年群体,1—6月五保供养金支出697.4万元。六是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全区聘用公益性岗位900名,1—6月发放岗位及社保补贴206.82万元;对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政府采购中心的培训招标实施了有效监督,1—6月创业培训结业137人,其中“4050”为79人。七是积极构建公共住房保障体系。通过进一步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我区第一批新建经济适用住房70套5000余平方米、廉租住房124套6342平方米主体工程均已完工,其水电气等配套设施也即将完成,今年第二批共900套廉租住房、100套经济适用住房也正在报建之中。八是做好残疾就业保障工作。社会福利救助中心、儿童福利院的改扩建基本完成。区级国资部门调剂房屋1600平方(占地3.5亩),向上争取资金270万元,现改扩建面积2100平方、设臵床位87张并购臵衣拒等生活用品;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加大对残疾人的扶持力度,推进贫困残疾人就业再就业工作,与此同时,完成代扣代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准备工作。

9、盘活国有资产,做好资金融通

一是处臵我区闲臵资产6批次,资产变现470万元。二是区城投公司为区政府融资贷款2600万元,并已做好再融资1.5亿的前期准备工作;三是利用城投公司融资资金为洪州大道延伸段和滨江路右岸护坡工程拨款900万元,给区国土局拨款用于洪州大道延伸段建设拆迁款300万元;同时,为解决乡镇小城镇建设无证地和拆迁资金问题,为井河等10个乡镇发放贷款金额1348万元;为解决花桥中学修建校 5 区资金难问题,向花桥中学发 放贷款金额200万元。

10、规范投资管理,加强投资评审

一是草拟完善财政性资金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办法,规范资金拨付使用程序,推行基本建设资金由国库集中支付,全面实行追踪问效管理,强化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按照相关规定,对我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开展了概(预)算控制价评审工作,1-6月,共完成评审项目120个,送审金额18352.57万元,减审金额3036.05万元,审减比例为16.54%。通过加强工程项目的评审管理,节约了政府投资,降低了工程造价,规范了投资管理,对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12、严管非税收入,管好专项资金

一是继续加大对非税收入资金的监管力度,督促各单位按规定及时入缴国库。二是做好统计分析报表工作,促进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三是以“防乱治乱”和“堵漏增收”为目标,配合区纪委监察局和物价等部门对有关单位进行检查,严管非税收入。四是管好各类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建设,继续大力支持襄渝铁路二线建设,加强专项资金监督管理,保证专款专用,保障征地拆迁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为兰渝铁路建设设计征地拆迁的相关实现做好准备工作,开设资金专户,建立财务制度,筹集好配套资金,严把审核关口。五是管好用好房改资金,督促乡镇建立住房公积金缴存制度,将我区房改资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严格审查审批,严格按程序拨付资金,加强对房改资金的监管。

13、坚持科学发展,争创勤廉双优

6 一是积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局确定了“践行科学发展,提升理财能力,构建民生财政”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主题,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全局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当前制约财政工作科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为奋起“三次创业”、推动广安超常规跨越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二是重视学习,制定了局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强化学习重点,严格学习纪律;在日常工作中,重视组织全局职工学习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三是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开展争创勤廉双优表率活动。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廉洁意识,完善廉洁措施,做好廉政监督,落实局领导干部党风廉政责任制,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学习王瑛同志先进事迹,把学习王瑛与深化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相结合,提升干部职工争创勤廉双优意识。四是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争创“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称号,扎实推进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局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形成了良好的精神文明风貌。五是狠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制定了严密的实施方案,实现门前“五包”、城镇环境创“七好”,增强了职工讲卫生,爱劳动,爱护环境的意识。六是加大惠民工作投入。在及时拨付全区惠民工程资金的同时,我局挤出局机关经费,积极开展支持联系贫困户扶贫济困,帮助他们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并且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等惠民行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深入基层调研,创新工作方法。为探寻非税收入征管新方法、检查验收涉农投资项目、化解乡镇债务等情况,我局领导率相关业务 7 股室人员深入基层参与调研,根据调研情况,经研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及措施,以推动财政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强化考核,逗硬奖惩。对财政收入完成情况实行按月通报、按季考核,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以此促进任务完成;对本局各股室将全年财政工作目标按月分解到各股室和责任人,实行年终目标考核,逗硬奖惩,保证各项工作按期完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全区财政工作虽然情况良好,一般预算收入保持了稳定增长,财政收入总量继续扩大,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收入结构不尽合理。由于我区经济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加之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的比重大,工业基础薄弱,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支撑财政的二、三产业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二是财政税收收入增长乏力,后续财源仍然不足。缺乏骨干税源支撑,税收增长乏力财政收入结构仍不合理,造成可用财力较低,财政资金调度十分困难。三是支出压力大,收支矛盾突出。公务员津补贴、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及其他各项刚性支出增长较快。人员性支出大幅增加;同时,需大量资金用于前锋集中工业区建设、奎阁大桥建设、城乡环境整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归还债务等重点工程,造成支出压力大。四是由于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调整,增收难度加大。完成全年财税收入任务压力巨大。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扶持产业发展,夯实财源基础

区财政将继续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 8 的导向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全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财政增收基础。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引进和集聚社会资金,综合运用政策手段,加大对能源经济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资金扶持力度,推进资源整合和技术升级,提高能源优势的利用效率,挖掘财源建设新亮点。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和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村建设下功夫,打捆安排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不断培植含税财源。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促进服务业发展,突出扶持商贸、旅游等重点,提升服务业发展规模和质量水平。加大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城市建设投入,切实增强全区经济发展的后劲。

(二)强化收入征管,提高保障能力

一是要强化税收收入征管。继续贯彻落实“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税收征管工作方针,加强财政财务监督,加大对税收的征管力度,继续清理各项减免税政策,开辟和增加新的税收增长点,规范税收秩序,努力做到应收尽收,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二是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管,特别要对天然气、煤炭、房地产等重点行业的管理,重点在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等主体税种上做文章,切实改善我区财政收入低下的状况;三是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征管。在继续加大现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同时,强化资源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充分发挥其在组织收入、做大财政“蛋糕”中的作用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作用,促进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 9 用。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确保各项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和财政专户;四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分析研究上级财政扶持政策倾向,上报科学合理的项目,力争上级给予立项扶持,增加地方可用财力,从而提高地方财政保障能力。

(三)推进财政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进一步落实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公务员津补贴的规范工作,努力筹集资金确保公务员津补贴兑现;按照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积极稳妥地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启动公务卡的消费改革。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消费的调研和其他准备工作,逐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消费改革工作。深化政府采购改革,不断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拓宽政府采购范围,提高采购效益。

(四)严格预算约束,厉行勤俭节约

强化预算约束,年初部门预算和乡镇预算一经审议通过,非特殊情况中途一律不予追加。要全面压缩会议、培训、招待等费用开支,确保上述支出实现零增长。力争将刚性支出增加带来的财力差口降到最小化。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工资制度和津补贴政策,集中财力奋起“三次创业”。

(五)加强财政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坚持依法理财,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预算法》、《政府采购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形成依法监督,构建规范的、法制的财政监督机制。通过前移财政监督关口,对各单位 10 财务收支执行情况、专项资金和财政预算追加使用情况实行跟踪问效,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监管,确保财政性资金专款专用,防止资金流失和浪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依法打击擅自处臵国有资产的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完善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强化监管制约措施,加大对挤占、克扣、截留、挪用惠农补贴资金的查处力度,确保各项惠农补贴资金按规定的发放方式及时足额发放到户。继续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的资金管理,严把工程预决(结)算的审查(批)工作,切实做好项目资金管理。

(六)稳妥推进重点工作,全力做好民生工程

继续加强领导,增添工作措施,大力保障医疗卫生支出,足额配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医疗体系,缓解城乡居民就医困难。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积极筹措资金,保障全区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加强经济适用房和城镇廉租房建设,切实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支持发展家庭加工业、特色产业和绿色农产品,切实提高农民致富能力。

(七)强化中心工作,树立财政部门良好形象

切实贯彻区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工作要求,紧紧抓住区财政局列入广安区八个重点打造的学习实践活动示范点之一的契机,立足本局实际,通过精心组织,按照“规定动作到位,自选动作创新”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争创“勤廉双优表率”,抓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力争将我局学习实践活动搞出特色、11 搞出成效。同时,积极投入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中,充分发挥财政的支持保障作用,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要求细化落实到各个环节,在全区财政系统营造出“争当文明人,争做文明事”的良好氛围,为我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做出贡献。

二○○九年六月三十日

主题词:半年工作 总结 打算 报告 广安市广安区财政局办公室 2009年6月30日 印(共印14份)

基层财政工作总结 财政工作总结篇二

福清市财政局2013年财政工作总结

2013年,全市财政部门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着力在进的工作基调,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积极服务“项目建设年”的实施和“三城”同创、“四大工程”建设,推进福清海港新城开放开发。

一、着眼长远、以财生财,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着力稳定经济增长。一是出台促进工业稳定增长系列政策,采取新增用电量奖励、参展费补助、政府优先采购等措施,鼓励企业多生产。二是实施工业企业、外贸流通性企业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即征即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扩大生产、技术改造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等。三是安排1000万元,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通过和金融机构共建风险资金池,分担贷款风险,帮助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四是推动出口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实行出口增量贴息、外贸专项补助等政策,支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五是采取财政奖励办法,扶持企业做好用工服务,缓解企业用工短缺难题。

促进产业调整提升。一是实施扩大内需财税政策,市财政统筹预算内基建投资、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和国投公司债券等各类资金,有效带动民间资本,支持综合交通体系、工业区、港口、保障性住房以及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为扩大消费需求创造条件,努力完善商贸流通服务设施,及时拨付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3288万元。二是切实将促进三维对接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细化促进总部经济发展财税措施,积极推动招商引资。三是继续实施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切实减轻企业税负,积极促进服务业发展。出台财税奖励政策,促进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提升发展。四是设立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并统筹海域使用金,促进海洋产业集聚发展。五是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推动旅游业发展。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一是支持科技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将科技支出预算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从1.5%提高到2%,全面落实鼓励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的财税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支出434万元,支持企业实施专利战略、争创品牌。三是出台高层次人才、驻融央企人才奖励办法,实行优惠财税政策,支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从财政体制、收入返还、资金投入等方面,重点支持融侨、江阴、元洪、出口加工区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承载功能,促进园区经济稳步发展。筹集2.5亿元,推进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开发建设。出台优惠的财税政策,促进海峡商品交易中心发展。继续对小城镇试点镇新增地方级收入实行全留,加快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基础配套、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

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大农村税改转移支付补助力度,保障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需要。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制度,提高政策性渔业保险财政补贴水平。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支持设施农业、现代渔业和水产业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百十一”工程,推进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

二、依法依规、有效聚财,狠抓财政增收节支工作

对内挖掘增收潜力。一是强化征管保增收。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密切跟踪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税种的发展变化,加强税源监控、税收征管工作,确保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平稳较快增长,全力稳固存量财源。二是协调运作保增收。落实优惠财税政策,及时兑现奖励资金,促进工业企业缴纳土地使用税、房产税,以及外出经营和外地来融建筑企业在我市缴纳税收;协调解决福州下移企业税收归属,促进属地管征,确保我市既得财力。三是挖掘潜力保增收。建立健全城区范围内私房租赁税收委托代征机制,加大小税源的征管力度,促进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同时,切实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推进镇街非税收入全面纳入预算管理,充分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

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将厉行节约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紧密结合,推进厉行节约财政财务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公务接待费预警机制、加强因公出国(境)经费控制、加强公车控购管理等措施,严格控制“三公经费”,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有限的财力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向上积极争取支持。实时关注上级政策走向,及时向上级反映我市财政困难、区域发展等工作情况,在市领导的亲力亲为带动下,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上级政策和资金的争取力度,收到了较好成效。尤其是上级对我市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新增长区域、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建设等方面的补助资金呈现较大增长。

三、

改善民生、合理用财,民生事业得到有力保障

促进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等政策,提高城市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并实现城乡统一;推进校安工程建设,支持教育薄弱校和中小学、幼儿园扩容改造,实施营养改善和校车安全工程;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实施范围,完善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助学金制度;为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费提供作业本。提高公办学校缺编代课教师代课金补助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水平从年人均260元提高到30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政府补助标准从年人均25元提高到30元;继续落实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和“三核一补”政策;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等得到加强。

不断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就业服务,加大就业困难群体扶持力度,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全市。继续实施被征地用海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完善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水平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保障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及时下达中央专项资金,并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支持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完善政法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基层政法部门业务办案和业务装备保障力度,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人口和计生投入保障机制,提高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补助标准和独生子女父母、“二女结扎”户一次性奖励金标准。

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大龙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饮用水源保护投入,完善重点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支持生态公益林保护和造林绿化,推进“四绿”工程。加大环境卫生保洁力度,建立城乡垃圾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整合饮用水源保护、家园清洁行动、矿山“青山挂白”治理、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等专项资金,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四、注重绩效、科学理财,财政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加强预算管理。继续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建立健全机构编制与经费预算衔接机制,完善行政开支定员定额和实物费用定额标准体系。建立健全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有机结合的机制。推行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对10家预算单位、35个项目实行绩效监控试点,实行绩效目标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启动公务卡制度改革,将市本级10家预算单位纳入改革试点。着力盘活存量资金。制定出台《福清市财政专项资金清理规范工作实施意见》,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力度,逐步建立起“立项科学、管理规范、注重绩效”的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制定部门预算支出指标调整标准,清理、压缩结余结转资金,加大结余资金统筹调剂使用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完善政府投融资机制。研究规范和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逐步构建功能明确、职责落实、运作规范的投融资体系。公开发行国投公司债券,募集资金10亿元;采用ppp模式引入央企、民营企业投资城区开发建设,通过bt方式引入民资投向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将政府性债务纳入财政基础性、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范畴,强化对政府性债务规模、结构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动态监测和风险评估。建立政府性债务偿债机制,将债务本息列入预算管理,维护我市良好债务信誉,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基层财政工作总结 财政工作总结篇三

*市财政局**1*年工作总结及

**11年工作要点

**1*年工作总结

**1*年,全市财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在项目”的总体要求,突出“充分开放、融入成渝,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发展路径,以支持打造“一区两带四基地”为载体,积极服务“两个着力”,继续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全力保障各项重点支出,积极促进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认真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财政收入预算方面。落实《关于推进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大税源财源培植力度,严格依法征管。全市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为目标任务的11*.**%,比上年增长**.*%,实现了财政持续增收。全市税收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亿元,比上年增长**.**%;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同比提高了*.*个百分点,进一步提高了收入质量。

(二)财政支出预算方面。通过争取上级支持、优化支

出结构、有效调度资金,积极突破资金瓶颈。全年争取到位上级财政补助资金**.*亿元,较上年增长1*.**%。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1亿元,较上年增长1*.**%。各级财政努力做好资金统筹平衡,促进重大项目顺利实施;积极落实民生政策,全市民生支出达到**.1亿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

二、推进经济发展成效明显

(一)推进重大项目实施。积极争取中央、省级扩大内需资金,努力筹措地方配套资金,加快资金拨付和执行进度,强化资金监督管理,保证扩大内需项目顺利实施。做好*.1*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工作,完善债券资金“借、管、用、还”等管理办法;促进政府投融资平台规范运作,市级五大平台协议融资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亿元。围绕百威英博啤酒、浙粤节能产业园、现代商用车生产基地、玉柴发动机制造基地、城南工业集中发展区、九曲河综合整治、毗河供水工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积极搞好保障工作。完成市级重点项目土地成本测算,建立市级重点项目台账管理办法,完善市级财政投资评审机制。

(二)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工业主导、三化联动”,落实财政扶持政策,强力推进壮大“1+*+1”产业。按照“两化互动”要求,支持重大园区项目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强力推进园区经济发展。安排市级专项资金****万元支持一、二、三产业发展。通过支持提高担保机构能力,深化“五方联动+信用管理”机制,积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帮助和服务。按照“调结构、抓改造、建机制、强责任”的要求,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加大招商引资经费投入,为实施“双桥头堡”战略、多区域合作和参展西博会做好经费保障。按时下达惠农助农补贴资金,及时兑付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财政补贴资金,促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

(三)推进城市基础建设。支持统筹推进以“一城三区”为载体的中心城市建设,通过业主代建、回购等方式引进华西集团、中国城建、重庆建工等大型企业,快速推进了九曲河综合整治、城南新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资金评审和审批程序,保障了被征地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和项目的顺利推进。安排财政资金1.**亿元兑付历年工程欠款。市级政府性投资项目基本实现了预算控制价的全面评审,共评审项目***个,评审投资总额**.**亿元,审减投资*.**亿元。继续做好全国污染源普查和土壤污染调查工作,推动工业、城乡污染治理和大江大河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推进“生态*”建设。

(四)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争取上级财政支农资金*.**亿元,推进支农资金整合;深化实施“拨改投”,市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与省农业担保公司实现合作,担保责任贷款余额达到1*.1*亿元。增强农村整体发展能力,投入

省级财政资金1.*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各级财政资金*.**亿元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以现代畜牧业带动现代种植业,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取得突破。加快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万元,发放财政保费补贴资金****.** 万元。按时下达粮食直补资金*1**万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万元、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万元。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创新财政支持金融服务“三农”机制,扶贫互助基金质押贷款试点工作取得进展。

三、推进社会事业民生持续改善

全面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全市共到位“九项民生工程”资金**.**亿元,实际拨付财政资金**.**亿元,项目资金实际到位**.**亿元。加强储备粮油管理,石油改革、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向家庭经济困难对象发放临时价格补贴等民生政策全面落实。

(一)推进教育事业优化发展。拨付各级财政资金**1**.**万元实施教育助学工程。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落实城市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就学政策;继续落实中

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步免除学费政策;推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做好教育“两基”迎国检各项准备工作。

(二)推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拨付各级财政资金*****.1*万元实施社会保障工程。完善城乡养老保障体系,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安排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1万元,城乡低保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人均补差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1元和**元。拨付各级财政资金****.**万元,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就业培训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等就业促进工作。拨付各级财政资金****1.**万元实施百姓安居工程,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三)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拨付各级财政资金*****.**万元实施医疗卫生工程。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和综合改革。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加快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拨付各级财政资金***1.**万元用于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顺利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利用沙特政府贷款建设新区医院项目,启动了*市人民医院向奥地利政府贷款1***万欧元的设备采购项目。

(四)推进科技、文化和计生事业发展。安排各级财政资金****.**万元实施文化体育工程。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推进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及“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支持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农村文化工程投入;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继续做好计生“三结合”工作;把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完善计生经费保障机制;继续支持实施农村家庭计生“三项制度”;落实第六次人口普查经费预算。开展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

(五)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救灾应急保障机制,为救灾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做好维稳及防邪等经费保障,建立特殊疑难信访个案救助制度。做好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相关工作。锁定了*师范校截止**1*年*月**日的债务,拨付资金****万元支持学校化解债务。完善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实施了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

四、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

(一)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查的市级部门预算单位扩大到1**个,支出安排重点突出了“保民生”、“保运转”需要,调整了全额人员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计提基数,提高了单位运行经费保障水平。严格执行年初预算和资金审批例会制度,强化预算执行监管。在1*个市级预算单位推行了公务卡改革试点。在**个市直部门(单位)开展

了支出绩效评价。

(二)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拟制了政府性工程资金平衡办法,对市级重点项目实行了台账管理。启动了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和农村义务教育其他债务清理化解工作。进一步加强外债项目和外债资金管理,不断完善中央专项贷款债务偿债准备金制度。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信息系统和债务管理机制。

(三)完善政府融资平台管理。按照《*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融资管理办法》等规定,督促各融资平台公司按照“谁使用、谁偿还”的原则建立了融资资金“借、管、用、还”机制,防范金融风险;开展了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清理及公司清理规范工作,积极规范了公司运行、融资行为、信贷管理和公司监管。

(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中央、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政策措施,继续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推行市级机务公务员津补贴上卡直发;做好公共卫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前期工作,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五)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等各项改革。继续深化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管理改革。启动了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大平台”运行。通过非税系统缴入财政专户的资金达到*1.*亿元,较上年增长*1.*1%。逐步完善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

资产台账管理。

五、财政监管不断加强

(一)认真开展财政专项检查。认真组织扩大内需、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监督检查,开展家电下乡财政补贴资金专项检查、治理建设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检查、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检查,继续抓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全省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加强地方金融机构监管,联合市银监局对雁江区农村合作银行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实施了联合检查。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实施社会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治理,启动金融企业“小金库”清理试点工作。完成了财政资金存款政策、银行贷款、政府性兜底贷款等情况清理。

(二)切实推进建立监管长效机制。认真落实省财政厅《关于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拟制实施了贯彻意见,着力形成监督工作长效机制。开通了《*财政会计网》,试行会计人员网上继续教育,着力拓展会计信息覆盖范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政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完善人大代表联系制度,承办人大、政协建议、提案*件,实现了办结率和满意率两个1**%。

在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同时,根据《*市打造一区两带四基地融入成渝加快发展规划》及相关要求,结合经济形势分析和国家政策研判,通过大量基础工作,完成了全市

财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11年财政工作要点

**11年是“十二五”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两个开局”之年,全市财政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省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及市委二届十三次、十四次全会精神,突出“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的着力重点和“产业发展年”工作主题,继续深化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抓好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强财政科学管理,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为推进全市“两个着力”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一)狠抓增收节支,确保完成财政收支目标任务。 围绕**11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的目标任务,和“收入安排实事求是、积极稳妥,支出安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预算安排原则,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一是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在严格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基础上,依法加强收入征管,确保应收尽收。二是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格落实厉行节约相关规定,实现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等三项经费预算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三是确保收支平衡。继续推行“零基预算”,加强重点项目支出管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加强结余资金管理,健全偿债准

备金制度,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二)落实积极政策,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围绕“产业发展年”工作主题,突出“工业主导、三化联动”,着力推动产业加速发展,培育税源可持续增长的内在动能。一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支持“1+*+1”主导产业加速发展,推进重点企业发展不断上台阶,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力度,按照“两化互动”要求继续支持产业园区建设。二是推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落实扶持政策,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会展基地建设。三是推进提质发展现代农业。支持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推进现代农业、畜牧业基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扩面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四是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五是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落实稳定物价各项政策,认真做好家电下乡等消费促进工作。

(三)强化要素保障,积极推进投资拉动项目建设。 围绕**11年投资拉动项目建设目标任务,积极强化要素保障,优化投资结构,增强政府投资力度。一是争取上级更大支持。建立健全对上、对内、对下的信息联络和共享机制,围绕国省政策导向和重点,争取上级在政策倾斜、项目安排、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更大的支持。二是增大融资能力。在清理规范工作基础上,不断增强各投融资平台“造血”功能。深化实施“拨改投”,不断夯实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

三是激活民间投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引导民间资金投入产业发展、民生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强资金整合。统筹安排上级项目资金、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提高资金整体效益。

(四)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民生和社会事业。 围绕重大民生工程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建设管理创新,不断扩大公共支出规模,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一是加大教育投入。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启动学前教育发展项目,加快农村校舍改造,落实好各项助学政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二是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三是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支持就业和再就业。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增加城乡低保财政补助。四是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城市棚户区及农村危房改造。五是加大文化、体育、广播和计划生育投入。

(五)深化管理改革,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围绕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绩效。一是完善财政体制。深化扩权强县试点改革,加快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

机制。加强财政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建设,着力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运行质量。二是完善预算管理。推进健全政府预算体系。推进实现彻底的零基预算。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提升财政投资评审的作用。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三是完善基础管理。完善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全面推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统计报告制度。完善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体系。加强项目库建设和项目预算滚动管理。强化基层财政监督管理。加强财政监督检查,严肃财经纪律。

(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深入开展局机关“创先争优”、“我为*发展献计献策”及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活动,切实加强部门自身建设,深化机关效能和惩防体系,提高执行力、创造力和防腐拒变能力。按照政治坚定、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创新型团队、实干型集体和廉洁型班子。

基层财政工作总结 财政工作总结篇四

2011年度财政工作总结

**县财政局

2011年,全县财政部门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工作发展思路和县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财政预算方案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财政工作任务。

一、积极组织收入,确保均衡入库

财政收入均衡入库是“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促发展”前提条件。2011年,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犹存的情况下,财政部门围绕财政收入目标,调结构、抓发展、查税源、加措施、促征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大力支持电力、建材、药化、绿色食品加工等重点企业生产经营,不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有力促进了财政增收。二是全面进行税源调查,加大税收征管和稽查力度,做到了应收尽收。三是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通过明确任务、以票控费、账户管理、监督检查等措施,预计全年可实现非税收入 万元。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 万元,为年度预算 万元的 %,较上年 万元增加 万元,同比增长 %。其中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万元,为年度预算 万元的 %,较上年 万元增加 万元,同比增长 %。

二、强化支出管理,防范财政风险

在支出管理上,根据《 县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办法》、《 县财政资金调度管理办法》和《 县财政专项资金县级报账制管理办法》规定,遵循“先急后缓、确保必需、兼顾一般”的原则,合理调度财政资金,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序运行,保障了资金及时调度,有效防范和化解了财政风险。

三、推进财政改革,服务经济发展

所有财政性资金通过国库直达终端用户,国库集中收付在政策和法制轨道上健康运行。财政部门根据财政预算(草案)编制总预算,按照“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合理配置财政资源,完成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政府非税收入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非税收入、罚没收入、土地出让金收入征缴以及专户管理率、纳入预算管理数额同比大幅度增长,为财政收入均衡入库作出了积极贡献。政府采购紧紧围绕“扩大规模,健全制度,理顺机制,促进规范,发挥功能、加强监管”的目标开展工作,加快了规范化管理进程。

四、强化服务意识,规范财政管理

1、强化专项资金监督管理。为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 县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和《 县财政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国债、扶贫、惠农补贴、社会保障、扩大内需、地方政府债券项目等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各项资金在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予以公开,广泛接受

社会监督。在监督检查上,更新监督理念,突出监督重点,规范检查程序,建立了全方位的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有效防范了财政风险。

2、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县社会保障工作紧扣“保障民生促稳定”主题,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就业创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低收入群体、优抚对象保障水平和生活补助标准大幅提高,城乡医疗救助能力以及抵御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大力实施创业培训和特别职业技能培训,拓宽了城乡居民就业创业门路;积极组织社会保险费征收,使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不断提高;积极争取资金建设廉租房和公租房,缓解了城镇住房难的问题。

3、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财政部门以“服务三农”为指导思想,在政策公开、资金透明、程序到位的前提下,兑付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 万元;兑付 “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和“汽车摩托车下乡”三项财政补贴资金 万元,有效刺激了农村消费市场,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4、农村综改工作平稳运行。一是不断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安排“以钱养事”资金 万元,较上年 万元增加 万元,为农村综合改革平稳运行提供了经费保障。

二是认真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按程序申报的财政奖补项目 个,涉及 个行政村,审批并拨付奖补资金 万元,推动了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细化乡镇财经所工作目标责任制,为实现乡镇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四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推进村务公开,健全村级管理制度,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5、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为支持企业发展,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完成了总投资 万元的 项目区和 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在项目实施方面,完成了 项目;完成了总投资 万元的 项目和投资 万元的** 项目,为全县脱贫奔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6、国有资产管理井然有序。一是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要求,实行信息软件动态管理,及时审核办理县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划拨、报损报批手续。二是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收入及资产处置收入纳入非税收入专户进行管理,规范了资产管理、资产处置及收入管理程序。三是为保证国有资产安全运营,切实抓好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处理工作,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并保值增值。

7、会计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为加强会计从业资格管理,规范会计人员从业行为,组织了110人参加全省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为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对全县700余名会计人员进行了后续教育。

五、倾情帮贫扶困,促进科学发展

根据县“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安排,局机关多次组织干部职工57人次,深入****村所有农户访贫问苦,了解社情民意。在前三年已经投入数百万元解决村民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问题的基础上,今年再度筹措资金***万元,用于拓宽硬化村级道路、民居改造、“一改三建”、人畜饮水等农村公益性项目建设。为促进村级产业发展,组织帮扶村干部、致富能人外出考察学习,确定了尖椒生产、生猪科学养殖、经济林发展等产业发展项目,为村级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努力创先争优,促进队伍建设

一年来,财政部门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开展“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的“三万”活动,干部职工受到锻炼,机关作风得到转变;通过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回头看”,过去存在的问题得到全面整改;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进了机关三个文明建设,顺利通过了州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公室组织的省级文明单位验收。

二0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基层财政工作总结 财政工作总结篇五

2010年工作总结

预算审核中心 孔红金

2010年,是部门预算改革继续深化的一年。一年来,审核中心围绕部门预算工作的特点,坚持零基预算、综合预算的改革方向,在去年集中培训、集中编报的基础上,对2011年部门预算全部实行网上在线编报,较好地完成了2011年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现将部门预算审核审核中心2010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2009年的主要工作

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是整个财政管理体系的源头,部门预算编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财政管理工作的成败。为了编制出科学化、精细化的部门预算,我们在总结往年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有益的尝试。

㈠、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及时了解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做得更为科学,更为合理,我们经常与其他业务科室沟通,了解2010年部门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及时疏理,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提交局领导,为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流程、相关政策口径的调整提出了多条积极建议,为2011年部门预算编制政策的制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 ㈡、认真组织好2011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

1、明确2011年各部门预算单位的财政供给政策 为适应机关机构改革的要求,我们按照改革后的机构设置,重新设定了2011年部门预算单位名单。对部分部门预算单位今年收费许可的变化及单位性质的变更,我们根据相关批复,调整了部分预算单位财政供给口径,印制了丹阳市部门预算单位财政供给政策表,供各职能科室初审使用。在2011年部门预算编制动员大会前,拟定了2011年部门预算收支定额,以政府办的名义发文,对2011年部门预算单位的收支定额进行了规范。

2、打造高质量的部门预算编审软件

根据省厅的要求,结合丹阳的实际需要,我们对2011年的预算编审软件系统进行了改造,新增了项目库管理模块,增设了项目资金查询和汇总对比功能,按“零基预算”、“综合预算”的要求,将部门2011年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了预算管理,按先非税、后预算内的原则统筹安排2011年的部门预算。同时,调整了2011年的部门预算表式、表样,特别是对软件系统内的公式设置进行了多次测试,在保证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才通过审查交付使用,为2011年的部门预算编审提供了技术支撑。

3、及早准备,精心布置2011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 因机构改革的原因,2011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布置较

2 迟,但准备工作却提前展开。今年,我们对养老、医疗、住房公积金的计提基数进行了调整,分别出台了三个文件进行规范,解决了多年来预算编制与实际征收差额较大的矛盾。起草拟定了《关于编制2011年市直部门预算的通知》、《关于明确2011年部门预算收支定额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并确定其他表式表样、财政供给政策、计算公式、编报说明等,机构改革一结束,我们及时于9月28日召开了部门预算编制动员大会,为全年工作争取了主动。

4、按“二上二下”的要求,组织实施2011年的部门预算编制工作

尽管去年的部门预算采取集中编报的方式,但单位主体不明、重视程度不够、年初预算编制不到位的情况仍然存在,为了尽快改变这一局面,我们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在动员大会上就进行了培训,要求各单位尽快报送编制资料交职能科室审核。“十一”长假一结束,我们就完成了编制网络的架设,二百多个编制单位利用十五天时间完成了2011年的部门预算的“一上”工作,部门预算的在线编报取得了开门红。

5、科学合理地安排2011年的部门预算审核

部门预算“一上”申报结束后,对“一上”的数据审核工作面广量大,加之今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较去年推迟了半个月,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不影响部门预算审核的质量,3 按时完成2011年部门预算审核工作,中心人员进行了分工,明确工作职责,规定时间要求。对审核中发现的各类问题,认真记录,能解决的现场解决,难以判断的,及时向领导汇报,再根据领导的指示予以处理。现此项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6、按精细化的要求,做好2011年的部门预算项目资金的审核工作

部门预算中的项目资金受资金供给、部门工作需求的影响,同基本支出相比,具有项目安排和资金需求的不确定性,审核难度较大。今年我们对2011年项目资金申报进行了规范。在部门预算动员大会上,我按规范化的要求,对2011年项目资金的申报作了讲解,并专门设计了项目资金申报表,建立了项目资金管理库,使得项目资金的审核有据可查,项目资金的安排更加合理,进一步提升了部门预算的编审质量。

㈢、做好2010年部门预算调整的审核工作

1、改革了单位预算结账模式,保证单位当年的预算指标到位。以往单位基本情况发生变化所引起的预算调整一年结算一次,存在预算指标跨年度问题,就会导致单位相互挤占指标。今年我们实行按季结算、年底结清的模式,保证单位当年增减指标当年到位,消除了挤占指标用款的现象。特别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指标的调整,都及时

4 到位,保证了部门预算的顺利实施。

2、对单位的指标调整认真审核。对人员经费的指标增减严格按照人事部门提供的依据审核,对非税指标的调整该替换指标的一律进行替换,既节省了预算内资金,又防止单位少报收入,挤占预算经费的漏洞。同时,本着方便基层、方便单位的宗旨,对符合调整要求的,及时办理,从不拖拉,尽快办好有关调整手续,使经费指标及时到位,有力地支持了部门预算单位的工作。

二、2011年主要工作目标

2010年,我们按时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在工作中和思想上,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缺乏开拓创新的意识。我们的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离真正的综合预算、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部门预算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缺位等等问题。总之,对自己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认真回顾,既要看到成绩,也要发现不足。看到成绩,就要总结经验、保持信心;发现不足,更要找出差距、自加压力。因此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将针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推进综合预算的改革,提升部门预算的编制质量。2012年部门预算的编制,我们要在2011年部门预算编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预算内、外资金安排的统筹措

5 施,推进综合预算的深化。

2、进一步巩固在线编报的成果,实行“二上”、“二下”的科学编报流程。2010年部门预算编制的“一上”申报经过八年的努力,全部实行了网上在线编报,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们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编制流程,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平台,改进软件配置,实现真正的“二上”、“二下”的科学流程。

3、开展部门预算调查工作,进一步掌握核实单位的基本信息情况和部门预算专项资金的执行情况,为进一步提高部门预算的编制质量作好调查研究,特别是做好单位非税收入和项目资金的调查工作,了解各单位的非税收入规模,了解项目资金申报的依据、项目实施进度、所需资金金额,提出初审意见供领导参考。

4、继续做好部门预算的审核工作。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2011年的部门预算及中途调整的各项指标,按规定的口径、程序逐笔审核,力争减少误差,提高审核质量。

5、积极参与局机关布置的各项中心工作,按时完成上级财政条线部门下达的各项调查、上报工作。

基层财政工作总结 财政工作总结篇六

2006年财政工作总结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广大财政财务干部扎实工作,开拓创新,财政财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呈现出了财政收入增速较快,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公共财政体系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所提高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拓宽财源,财政收入实现高速增长

2006年,区财政加强与国税、地税等有关部门的配合,抓好财源建设与征收管理,在培育财源增长后劲的基础上,确保应收尽收,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平稳高速增长。2006年我区财政收入累计完成641305万元,同比增加180574万元,增长39.19%,增收额度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增收额度超过了200

3、200

4、2005年三年财政增收额度的总和。2006年财政收入比2002年翻了一番,并在一年内同时跨越了50亿元和60亿元两个台阶。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房产税仍是我区财政收入的主体,2006年共入库564733万元,同比增加161627万元,增长 40.10%,拉动财政收入增长35个百分点。金融业、现代服务业对我区收入的贡献较为明显,2006年金融业对我区税收的贡献达到136783万元,占财政收入总额的21.33%。

二、优化结构,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2006年,区财政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体系,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2006年财政支出预计完成 551276万元,同比增加128538万元,增长30.4%。

(一)广泛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城市建设和改造步伐 2006年在加大预算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积极拓宽资金来源范围,形成了市局专款、土地出让金、融资、区财政预算投入等多渠道的筹资模式。2006年共筹集各类经济建设类资金461517万元,重点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整治项目。投入140000万元用于市政道路建设,推动了德内大街改造、党校东侧道路中侧改造、西绒线胡同市政道路改造等一系列工程的顺利推进,完善了我区“八横八纵”城市路网体系,改善了区域交通状况;妥善安排奥运专项资金,支持奥运筹办工作和月坛体育馆等奥运测试馆及周边道路建设。

大力支持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区域环境质量。投入64696万元,专项用于8个“城中村”整治项目;投入30992万元,支持市区重点环境整治项目,开展了月坛公园周边整治、烟袋斜街房屋修缮改造及什刹海环境综合整治、西单北大街及延长线整治、重点大街架空线入地、永定河引水渠整治等工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积极支持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17000万元用于解危排险工程,完成了16处属于危房的筒子楼、简易楼、中式楼直管公房的搬迁工作,积极支持 “一户一水表”、“一户一电表”、“平改坡”等项目,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 在确保党政机关正常运转的基础上,继续以公共财政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支持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教育、科学、卫生等投入均达到法定增长要求。教育投入97125万元,大力支持基础教育和特色教育的开展,着力改善教育基础设施环境,支持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安排科学经费5760万元,支持西城区信息化建设,推动了德胜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大力支持区域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安排卫生支出9330万元,加大对社区卫生的投入,社区卫生经费由2005年人均13元增长到2006年人均25元,积极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设备标准化配置政策,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的开展。落实“科技强警、从优待警”政策,安排公检法司支出30344万元,提高了政法系统技术装备水平。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投入社会保障类经费96572万元,积极落实市区关于就业和再就业、抚恤、救济、社会保障等各项政策,完善区域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社保资金的管理,会同劳动等部门完善了就业和再就业、公费医疗等资金的管理,确保社会保障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安全运行。

(三)落实产业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006年,我区继续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创新型城区的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投入125722万元,重点用于改善“金融街”区域环境,落实市区金融产业的财税政策,为把金融街打造成国家级金融管理中心奠定基础。大力支持德胜科技园区建设,投入1451万元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财税优惠政策。统筹使用科技经费,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落实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完善企业担保体系,搭建企业融资平台,推动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将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纳入西城区商业结构调整资金支持范围。

三、开拓创新,财政改革不断深化

(一)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深化

按照科学、规范的原则,进一步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强化部门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责任。进一步完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按照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对部分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进行了调整,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2007年的部门预算编制中,将基本建设和城市环境整治项目纳入项目支出管理,对部门盲目申报项目、挤占资金和扩大资金规模的行为进行约束。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与北京市财政局一起对西城公安分局车辆购置和北京市第二医院病房楼改造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 2006年,我区共实现了全区135个单位9732人的工资统发,本年度累计发放资金53562万元。财政直接支付的政府采购资金规模达到1743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3%。抓好细节管理,研究和解决新问题,财政授权支付改革试点运行平稳。结合我区预算管理的特点,对授权支付试点单位结余额度提出“两步走”的结转模式,共注销额度11笔,涉及资金94.5万元;结转额度23笔,涉及资金1776.5万元。加强对国库整体运行风险的研究,初步建立国库内控制度,建立起国库部门内部、财政各科室之间、财政与预算单位、清算银行、国库行之间相互制约的机制,强化了财政资金的风险控制,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继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功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便捷性和可操作性。

(三)政府采购管理日益规范

加强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在公开招标项目中引入公证机制,通过公证对政府采购活动的全过程,特别是采购决策过程进行法律监督,推进政府采购的法制化进程;按照《西城区定点供应商监督考核办法》,强化对定点供应商的管理,每月对定点供应商报送报表情况进行考核,并定期将考核情况进行公布;加强政府采购基础工作,完善政府采购立项表单和“手机短信”功能,细化政府采购档案的管理,建立政府采购合同台账登记制度。不断扩大政府采购的规模和范围,2006年完成政府采购预算42502万元,完成市财政下达全年政府采购任务35000万元的121.4%,节约资金2108万元,节约率4.96%。

(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稳步推进

政府收支分类是财政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关系到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是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2006年,按照财政部、市财政局有关要求,认真开展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试点工作,完成了新旧科目对照、部门预算模拟编制、部门预算模拟执行等各阶段的工作,为2007年正式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强化监管,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加强财政财务监督。2006年,围绕财政管理和财政改革工作,从强化财政监督工作基础、规范监督检查行为入手,针对财政改革的热点、重点、难点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全年共开展监督检查、监督调查和绩效监督项目13个,涉及被查单位26家,有效提高了区属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开展内部监督,围绕资金拨付中账户管理的风险,开展了银行账户管理的调查,为建立健全财政部门内部约束机制提供了参考。积极开展绩效监督,对金融街街道和月坛街道信息化项目资金投向和使用情况进行绩效监督,对绩效指标的制定、绩效监督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加强会计监管,认真落实新企业会计准则及各项财务制度,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帮助单位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强化资产管理。为摸清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家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按照全市的部署,我区于2006年8月开展了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在清查中,我区将资产清查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财务管理、推进财政重点工作相结合,确保了清查工作的实效。此次纳入清查范围的单位共369个。经过初步汇总,以2006年7月31日为基准日,我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共计774240万元,事业单位改制成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资产共计127248万元。此外,截止到基准日,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各基本建设专户上共有44个在建项目,累计投资133097万元,预计60%的投资可以形成固定资产。据此我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可达981346万元。通过此次清查,为今后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备标准,统筹使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建立政府实物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有机衔接的运行机制奠定了基础。

加强债务监管。完善了债务管理制度体系,出台了《西城区偿债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债务规模的监控,定期向人大、政府报送政府债务运行情况;强化债务的风险控制,探索合理的债务结构和举债形式,尝试使用外国政府低息贷款;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政府融资成本,面对年内国家两次上调贷款基准利率,积极调整政府债务还款期限。截止到2006年底,我区政府直接负债规模360000万元;或有负债218000万元,比2005年年底减少了117900万元,降幅达到35.09%。

五、创新形式,强化财政基础工作 稳步推进财政法制化建设。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不断规范依法行政行为,推进财政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对财政现行行政执法依据进行了初步梳理,明确了各项行政执法的执法主体、执法依据和具体执法职权。加强法制教育宣传,结合实际工作,开展了奥运立法征集、《保密法》宣传、《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暂行办法》等学习活动,增强了全体干部的法律意识,提高了财政的依法理财水平。

大力加强金财工程建设。2006年“金财工程”建设稳步推进,通过建立科学的系统运行维护体系,开展业务系统基线数据整理工作,不断优化和完善财政一体化系统,使系统在运行稳定性、操作易用性、数据准确性等方面大大加强。开展全区财务软件统一升级工作,加强对预算单位软、硬件设备的服务,2006年,由专业公司为各预算单位上门进行计算机、财务软件维护共计1700余次,有效保障各项财政财务事项顺利进行。财政一体化系统全面推广应用,为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做好党风廉政各项牵头工作,不断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扎实做好政府采购领域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构建惩治和预防的长效机制。二是完善区域财会人员教育培训机制,将教育培训与落实各项财政工作、宣传新企业会计准则等相结合,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诚信建设,提高财会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全年共组织会计人员培训1967人次。三是强化财政干部队伍建设。2006年以学习宣传《公务员法》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财政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机制,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活动,使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全年共组织各种财政知识、廉政教育、法律知识、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以及心理调适等各类培训586人次。

基层财政工作总结 财政工作总结篇七

2005年财政工作总结

2005年是“十五”时期的最后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城区财政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年初确定的重点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积极组织收入,稳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夯实财政基础工作,积极履行财政监督管理职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全局干部职工齐心协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财政收支工作进展顺利,超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 2005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围绕“经济强区、文化兴区、环境优区”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努力优化投资环境。认真落实《关于促进税源发展和鼓励吸引资金的试行办法》和《关于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涵养税源,支持了金融业、房地产等支柱产业和德胜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区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为西城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会同国税、地税等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税收监管,做到应收尽收,提前50天完成了预算收入任务。2005年我区财政收入完成460731万元,同比增加73057万元,增长 18.84%,我区财政支出预计完成422738万元,同比增加93376

1 万元,增长 28.35%。

二、广泛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按照北京市区域功能定位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2005年我区经济建设类投入达300857万元,有力地保障了我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排危抢险”项目、“城中村”整治、功能街区建设、标准租私房腾退等工作的顺利完成;公厕改造、绿地增建、道路修护等城市维护项目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城市面貌和功能街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加大了土地出让金返还工作力度,实施了项目动态管理,全年共取得土地出让金返还17.27亿元,大大缓解了我区建设资金的压力。

三、合理安排资金,保障各项事业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不断完善公共财政职能。

第一,保障了政府机关和公检法部门履行职能的资金需要。落实政府“科技强警和从优待警”政策,加强对公安经费的保障工作,增加了执法装备投入,保证了政府行政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等公共职能的实现。

第二,加大了对教育、卫生、科学、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教育经费依法达到“三个增长”,改善了教育和科研基础环境;加大投入,支持公共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了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科技经费、科普经费、计划生育

2 经费达到了法定增长目标。积极支持各项文体事业的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

第三,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了对抚恤和社会救济、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的投入。积极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程、社会救助事业、社会福利事业等,贯彻落实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针对社会特殊群体建立了特困人员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切实保障了城市困难群体的利益,完善了社会发展的“稳定机制”。

第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

配合区发改委做好我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重组工作,先后向西拓担保公司投入750万元,使用国家开发银行政府软贷款额度,为西拓担保公司注入2亿元注册资本金软贷款,搭建起统一的企业融资平台。

根据市财政局《北京市商业流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北京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拨付商业流通发展资金587万元、中小企业发展资金342万元,有力地支持了连锁商业、老字号企业的发展,发挥了财政资金在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中的导向作用。

安排资金,帮助区属国有企业解决了部分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了企业和谐发展。

四、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资金管理

3 1.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更加科学合理

继续完善了《西城区预算执行管理办法(试行)》和预算定额标准,加强项目申报管理,在2006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中,启用了基础数据库系统、预算项目管理系统和预算编审系统。

落实市财政局《关于完善市与区县分税制财政改革管理体制有关预算管理的通知》和北京市第五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制发了《关于调整区街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重新核定了街道的收入基数;根据街道支出范围,细化并重新核定了基本支出。新的区街财政体制,既优化了激励调节机制,又兼顾街道财力均衡,进一步规范了区财政对街道转移支付制度,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城市基层管理财政保障机制。

加强对政府债务的监督和管理,细化或有负债风险内涵,启动了财政或有负债“红,黄,蓝”债务预警机制, 建立了定性分析指标体系,使财政对或有负债的管理更加科学有效。落实《财政部关于规范地方财政担保行为的通知》(财金[2005]7号)文件精神,密切关注贷款项目进展情况,督促贷款单位按时归还贷款,及时解除财政担保责任,使政府或有负债总额从2004年末的50.21亿元下降为33.76亿元,缩减额度累计达16.45亿元,缩减幅度达32.76%,提前超额完成年初缩减5-8亿元的计划。

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西城区国库单一账户

4 体系初步建立,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正式启用并逐步完善。

在2004年改革的基础上,2005年人员工资国库统一支付规模进一步扩大,实现了135个预算单位9505人的人员工资、离退休经费财政统一发放,累计统发金额44995.98万元,形成了“预算单位申报、人事部门核定人员和工资、财政核拨经费、银行代发到人、及时足额到位”的统发模式。

按照市财政局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市拨专款直接支付工作。按照我局制定的《西城区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授权支付试点实施方案》和《西城区授权支付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选取财政局、统计局、残联、体育局、检察院五家单位进行了国库授权支付试点,开设了单位授权支付零余额账户,积累了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宝贵经验。

3.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涵盖了货物、工程、服务三大类别,特别是警用物资、环卫专业车辆等专业性较强的设备也纳入到政府采购范畴当中。政府采购规模继续快速增长,2005年实际完成政府采购金额为38827.95万元,较2004年同期同比增长17.77%。合同金额35301.66万元,资金节约率为9.08%,直接支付率达到57.59%。

2005年,政府采购资金(除10万元以下询价)纳入了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管理,实现了通过政府采购零余额账户将资金直接支付到供应商,由国库银行进行清算。同时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5 职责,使政府采购国库直接支付流程更加清晰易行。

进一步完善了政府采购制度。制定了《2005年教委系统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完善了协议供货采购制度。在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的前提下,采取简化工作程序、多种采购方式相结合等措施,提高了政府采购效率。

加强了对定点供应商管理,制发了《西城区政府采购定点供应商监督检查考核办法(试行)》。定期召开供应商和预算单位座谈会,及时了解采购单位、供货商对政府采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政府采购的管理水平。

4.“金财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2005年,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所有系统进行了全面整合,启动了财政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完成了工资统发、预算指标管理、用款计划、国库集中支付(直接、授权)等9个子系统建设,实现了平台用户一体化、对外服务一体化、财政资源一体化、oa业务一体化、流程数据一体化,“金财工程”一期建设圆满通过验收。

五、加强财政监督,推进依法行政

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不断规范财政依法行政行为,推进财政工作的法制化进程。进一步完善《西城区财政局行政许可事项规范》,制发了《西城区财政局关于修订行政许可事项规范的通知》,制定了《西城区财政局法制宣传培训办法》,建立了财政依法行政的制度体系;圆满完成了“四五”普法验收工作;针

6 对不同层面开展了《财政违法处罚处分条例》的学习和宣传,并在工作中做好落实,全面提升了财政依法行政和依法理财的水平和能力。

有效开展了财政监督,强化资金监管。完善大额资金检查工作,制定了大额资金管理制度示范文本。围绕财政改革的热点、重点、难点开展监督检查工作。2005年先后开展了市追加专项检查的延伸检查、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政府融资利息管理检查、区教育经费管理及使用检查、区公费医疗经费管理及使用检查等重点检查项目。结合我区《关于清理整顿机关津贴补贴奖金,规范公务员收入工作中严格执行工资政策的通知》的有关精神,开展了针对全区“小金库”的重点抽查、清理商业保险专项检查等检查工作,有效地纠正了各种违反财政、财务管理制度的错误行为。

六、按时保质完成了2005年西城区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

2005年我局共接到区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16件,由我局主办5件,协办11件,需报请区人大常委会十三次会议审议的1件。我们自始至终坚持一把手亲自批办制度,召开了提案议案交办会,从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高度对议案提案工作提出了办理要求,主动协调,按时保质完成了全部提案议案办理和答复工作。

七、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7 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干实事、求实效”为指导原则,全体党员干部经过了集中学习、分析评议和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的工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广泛听取了党员群众的意见,查找思想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建立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制定了整改措施并逐条进行了落实,努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做到先进性教育和财政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得到了区委督导组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干部群众和预算单位的广泛好评。

八、加强财政、财务干部队伍建设

落实“以才强财”的发展思路,努力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道德高尚的财政干部队伍。一是加强干部队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以培养干部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各层面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政治理论知识、财政业务知识、英语、电子政务、廉政知识、法律知识等多方面;二是认真落实北京市和西城区纪检监察会议精神,在全局干部中开展廉政教育活动,牢固树立“廉正勤勉,理财奉公”的财政理念,对党员干部加强“慎权、淡利、重责”教育,不断提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

建立了财会人员信息库,对2033名财会人员开展了继续教育工作,贯彻落实《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了财务人员的理财水平。

在干部队伍的管理上,围绕财政工作的特点制定了干部队伍

8 建设《西城区财政局“十一五”时期人才发展规划》,加大了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和考察力度,建立了一套从培养到任用的干部管理机制。修订了《西城区财政局综合考评暂行办法》,不断完善考核工作机制,为干部任用、奖励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形成了“建制度、强监督、严考核”的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