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我心中的孔子作文800字(5篇)

最新我心中的孔子作文800字(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18:34:33
最新我心中的孔子作文800字(5篇)
时间:2024-03-20 18:34:33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800字篇一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就接触了这位老人的那些儒雅的思想。记得,我跟着语文老师背诵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有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时的我对孔老圣人有了一种神圣的感觉。他的许多的教育思想,在我的学习当中,还是比较适用的。另外,他讲述的许多做人的道理,至今我还是需要借鉴的。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我做人的基本标准之一。

我读了孔子的生平,对孔圣人的做人这方面是值得比较称道的。鲁昭公让他去管理仓库,他就去把这差事作的井井有条。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无论孔子做什么事,都是从一点一滴做的。其实,我们之所以把他称为“圣人”,是因为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在做人上确实是达到了人生的很高的境界。

孔老圣人不光是我的教育老师,他也是我身边生活的一位指路人。每当,我在生活上感到失意的时候,我总会想到孔子在失意的时候,仍然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最后在不起眼的事情上成功,像我这样的泛泛之辈更应当把精力投入的自己的目标上去。

在我的心目中,孔圣人不是一个神,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他对自己的弟子时那么的有礼,而他的弟子又那么的尊敬他。另外,孔老圣人甘愿屈身向路边的孩童请教问题,丝毫没有失去学者的风度,他俨然把自己看作了一位过路的老人。

孔子,不只是指的是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两千多年的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现在还影响着我所在的时代的人。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

我心目中的孔子,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又是一位人哲圣人。孔老圣人,是我从小认识的'老师,也是我的亲密的儒者。他的思想,已经扎根于我们以及身边人的心目中,让我们更有选择的去继承他的儒家的文化。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800字篇二

宽厚的臂膀承受太多不屑,额间的纵横体现历史深邃,相合的双掌表达大爱思想。“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艰难困苦,更能体现不屈不挠的坚强品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希望人人互相体谅,宽容大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思”的重要性,无“思”之学只为死学,无所益……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只有用心才可品味深刻内涵。

儒家思想的代表当推孔子,他给我们后人留下许多精神养料,从中对比思考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修养,怎能不深受启迪?如北人吃南方菱,整吞菱而食之,又信心十分地说:“我知此物,整吞不过为清火,我家乡山上到处都长着这个呢!”明为不知,却硬要掩盖面子将生于水的菱说为长在山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如果他有自知之明,还会做这么荒唐可笑的事吗?然而,古人毕竟已成为历史,现实社会中难道没有这样虚伪自高、自欺欺人之人吗?读了这篇古文,难道没有受到点滴启发?难道不应自省?

孔子作为政治家,不断游说奔波于诸国之间,试图让好战的君王转变思想,体恤百姓。虽说没有功绩,但也竭尽全力,为那个混乱动荡时代的稳定探索过。作为教育者,他则是贫苦劳作子弟的恩师,用毕生心血培养三千桃李,把他们从无知无聊的生活中引领出来。

儒学,在当代中国人心中仍占有不少份量,但儒学发展并不顺畅。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儒家不过是其中一份子,而秦始皇统一六国,焚书坑儒则给儒家灭顶之灾。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让儒家地位脱颖而出。至于明清,儒家被奉为正统思想,“四书五经”、“八股取士”,儒学成为残害中国古代书生的一把利剑,成为鲁迅先生的耙子,进步青年唾弃的对象。

然而,儒学并无过错,错于腐朽统治者和一味追逐功名利禄的读书人。儒学所提倡的仁爱思想,仍可作为当今人的思想行为准则。而孔子的因材施教,不就是现在提倡的教育观吗?

儒学是中华智慧的结晶,在不断涌动、翻腾的现代潮流中,更需要我们华夏儿女的守护。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800字篇三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历代代出过多少儒家著名学者,可最具代表性以及影响力的,非孔子莫属。而孔子所说的“仁”与“恕”为儒家理论中最最精髓的东西。

仁,什么是仁?孔子说过:“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也就是说,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安身立命,那就要努力让别人也立起来。自己想要发达,那就要让别人也发达起来。在离你最近的地方,有人碰到一些事,你帮助他一下,就是仁义的方法与秘诀了。这就是孔子对“仁”的理解。

那么,恕又是什么呢?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孔子:“老师啊,你能告诉我一句话,让我终身受益匪浅吗?”孔子回答道:“那就是‘恕’吧。”看看,这就是孔子——讲一个让人终身受益的话,只缩成一个“恕”字!圣人就是圣人,不会和你长篇大论地讲大道理。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又进一步地解释了“恕”这个字——自己不想要的,别强加给别人。

从上面的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孔子的胸襟和气度,以及他品德的高尚。的确,人就应该要有宽广的胸怀,与人处事的时候,不可以心胸狭窄,而是应该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孔子“仁”与“恕”的思想,一直流传到今天,还一直影响着我们。而我们,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也应该怀有这种宽宏大量的胸怀。小学的时候,因为什么也不懂,和一个同学玩的时候,闹了点别扭,。后来,我们才明白了,其实那些事,只要忍一忍,就可以过去的,所以,我们又一次地和好如初,但我们再也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子什么事也不放过对方了,而是学会了宽容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就是孔子,他的话,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去,而是永久的刻在了我们的心中。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800字篇四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个静静聆听人的内心与漠漠观察世界的智慧老人。说是老人,那是从我这个两千年后的人类眼里追溯回去的结果,不管从哪方面,他都足以教我、育我去领略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与根。

说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学识上的渊博,面对他高深的学问,颜渊曾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试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学问能让这位孔子最欣赏,最器重的学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当然,孔子作为一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原来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纵然孔子是诲人不倦的,但这一份"不倦"却是建立在一个学生对学问痴心向往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诚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处于那样的乱世,孔夫子以笑面对,乐观地在思考中漂泊。因此不会在铜镜前流连,不会看到头上的银丝,不会在意何时离去,智慧的光辉洗去了一切,生活因知识而富足。并非什么也没有,而是什么都知足。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一个人要达到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人无完人,只能说夫子在某一个角度,是一个完人。辉煌的文化遗产,传承千年,教育后人,这个过程是艰辛而具有意义的,它的价值体现在: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知识每个人的见解都不尽相同,却无一是不受益的。夫子的智慧不仅绚烂,并且源远流长。

孔子,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被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800字篇五

在孔子研究院,我见到了众多的孔子画像。其中有太多的画像,若不经工作人员的介绍,我还真看不出,原来那些形象迥异的画中人竟是孔子。同画的是一个人,且多是孔子当年行教时期的作品,可为什么相差甚远呢?

其中一幅画像,画得很狞厉,粗鄙。看着凶悍粗壮,双耳垂轮,二目露白,鼻露孔,嘴露齿,简直就像蛮夷,看不出有丝毫的涵养与智慧。不由轻叹:这,怎么能是孔子呢?

这就是孔子。解说的口气非常坚定,仿佛她见过孔子。她说,孔子长得就是高大健壮,面目七露,凝重威严。见她这般毋庸置疑,我也无心再争辩什么。只坚信,我心中的孔子,绝不是这样的,绝不是这般大鱼大肉,大腕喝酒所养就的庸俗模样。他身材的确高大魁梧,但在智慧和谦恭的映衬下,只会显得他更加和善,悠远,大度。

他历经沧桑,饱受风云动荡,但依然心有执著,胸怀天下,孜孜以求,诲人不倦。

孔子时刻忧系的是家国天下,挂牵的是芸芸众生,有着这样博大深远情怀的人,怎么可能会是一副粗鄙蛮野的嘴脸?就算有着某些的不完美,相信也早被那渊博的智见与宽厚的仁德给淡去了。

一直喜欢画圣吴道子所画的孔子像。在这里有见,在家也早有珍藏。他的确画出了我们心中的孔子,形神契合。老人身着一袭长衣衫,须髯飘逸,双目前视,拱手而立,愈发显得谦逊和善,那是一种风烟俱净后的淡然,那是一种千帆过尽后的宁静。

这幅画像,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地暗合了我心中的孔子模样,因此,收藏心底,永远。

以前,曾看过一个小故事,说苏东坡和佛印两个好朋友常在一起参禅悟到,一日,忽谈到彼此像什么的问题。苏东坡说佛印像是一坨牛粪,而佛印却说苏像一尊佛。可见,一个人的心境与涵养的不同,也自会导致眼界的清浊及见识的高低。由此,也不难理解孔子在众画师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迥异模样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