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观《辛亥革命》有感500字 观《辛亥革命》有感1500字(10篇)

观《辛亥革命》有感500字 观《辛亥革命》有感1500字(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4 18:23:29
观《辛亥革命》有感500字 观《辛亥革命》有感1500字(10篇)
时间:2023-03-14 18:23:29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观《辛亥革命》有感500字 观《辛亥革命》有感1500字篇一

博物馆有四层,包括地下层,分为五个展厅,从清末新政讲到临时政府的建立再到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博物馆内容很全面,有些文物是我从来没见过,有些事件也是我第一次听说,很多在历史教科书上粗线条的知识可能两三页就能讲完,可是博物馆不一样,它可以用很大一个展厅,有图有文有实物地展示,很细致,令人印象深刻。

在我看来,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必然的。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让中华民族活在列强掠夺下,摇摇欲坠。当我走到一号展厅,看见石柱上刻的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时,我内心是一阵刺痛。《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刻得那么醒目,在谴责清政府的无能的同时更多的是警示后人勿忘国耻,发愤图强、振兴中华。一百多年年过去了,这种震撼还能在我们后人心中产生,更何况是活在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呢?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戊戌变法没有根本挽救中国被瓜分的命运,但是他们的思想却引起了社会的舆论,甚至激起了另一种更为激进的思想的产生--革命派思想,要革命,要共和,要民主、要自由。这些革命派正是辛亥革命的主力,他们在文化舆论,革命抗争中双管齐下发动一系列让清政府惶恐的活动。兴中会的成立,同盟会提出比较系统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再到“三民主义”的提出,民主共和开始迎接了希望的曙光。

在三四号展厅,我见证了封建帝制是怎样覆灭以及武昌起义是怎样爆发。在这两个展厅,我内心是复杂的。历史虽说是历史,已经过去,可是看到那些蜡像老照片,我似乎有点感同身受。从初中教科书就学过,这些历史是如何发展,可是等真正见到实物的时候就是另一种荣辱共存的感觉了。黄兴率领的“黄花岗起义”告诉我革命烈士用献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孙中山的呕心沥血让我明白武昌起义一定能够胜利。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势力,使中国反动势力在政治上乱了阵脚。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也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现在的生活更加珍惜,对以前为革命而奔波的伟人们更加敬仰,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让我学习历史,了解历史。

观《辛亥革命》有感500字 观《辛亥革命》有感1500字篇二

观看主旋律影片,很多人都是抱着“数星星”的态度去的。我不敢说自己没有这样的心态,但至少我在影片中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每个人对于革命的那种坚定的信念以及他们为了各自的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畏精神。

纵观革命历史,为了战争,为了正义,为了胜利,被逼死,被迫害死,为了守口如瓶被就地杀害的英雄人物有千千万,还有那数不清的无名烈士。一次辛亥革命就能如此震撼我,更别说那8年多的抗日战争了。

有时候我经常在想,那时候的他们胸腔内到底活跃着怎样的一颗跳动的心,何以让他们如此激情澎湃,斗志昂扬,无惧无畏。那鞭子底下抽的,枪口对准的,刀子劈下去的可是活生生的肉体啊!他们面对这疼痛,这死亡为何能如此淡然?他们都风华正茂啊!

是信任,信念,还是信仰?我相信这是对孙中山的信任,对黄兴的信任,更是对奋战在沙场上的无数名革命人的信任;是坚定的信念让他们选择守口如瓶,选择坚持革命,选择放弃生命来扞卫自己的信仰。

无论是当初即将要做父亲的林觉民,还是义气凛然的秋瑾,还是那长眠于黄花岗的烈士们,包括那使节之女唐曼柔都选择坚持自己的信仰,尽管他们知道前方的路到处是枪眼,是炮弹,但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

我相信他们曾经一定也挣扎过,畏惧过,但是最终他们选择了前进,选择了牺牲,选择无愧于心。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对于生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做这样的选择更是无法想象的。如果此时我们身陷战乱之中,是选择保命逃避﹑舍家弃国,还是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如果此刻枪口对准着我们,是将组织的机密合盘托出,还是紧闭双唇誓死不言?我不知道,也不敢说。

当今社会是安定的﹑和谐的,但有时候也是让人心寒的。温州动车事件,政府让人心寒;广州小悦悦事件,路人让人心寒。是国家不够强大,政府太腐败,还是很多人内心的本质已经开始被腐蚀?个人的利益真的已经超过了内心的良知了吗?100年前的他们为了国为了家可以战死在杀场,而现在呢?是可以为了尽早通车而无视鲜活的生命,还是可以眼看着车轮一次次轧过一个小生命而无动于衷?

《辛亥革命》中,一位华侨卖了祖屋,集资给孙中山用于革命,他说:“家都没有了,还要什么祖屋!”那么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如果联最基本的尊重生命﹑保护生命都做不到,那还如何发展经济,创建和谐,将如何得到人民的信任?如果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那还如何保卫国家,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安稳的立足之地?

或许我们已经做不到像100年前的他们那样大义凛然,无私奉献。但我们依然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信任,依然需要为了目标勇往直前的那份坚定的信念,依然需要一个民族的伟大信仰。现在的我们已不必为了革命而牺牲自己,也不必为了革命而受皮肉之苦,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找回最初的那份斗志,那份勇敢。

观《辛亥革命》有感500字 观《辛亥革命》有感1500字篇三

今天,我看了一部对中小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辛亥革命》。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孙中山带领众多起义者,经过重重困难,最后打败清王朝建立新政权的事情。

这里面我佩服的革命英雄非常多,如黄兴、孙中山、林觉民等。都是让人竖大拇指的英雄好汉。

黄兴,不畏不惧,英勇果断。在打烂一根手指时,毫不犹豫的切下了自己的手指。在敌人的猛烈炮击下,英勇的带着起义军冲锋陷阵,在广州起义失败后,顽强的伏击敌人,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一切为了革命。

孙文,能说会道,能说多种语言。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遭受别人的歧视和侮辱,但从不放弃。在四大银行面前他是英雄,他用他的真理说服了所有的人。又用自己的信念和信仰成功的评上了大总理,让王后退下了王朝,开创了新政权。

林觉民,我觉得虽不及前两位,但还是要说说,他才是真正的临危不惧,信仰、信念。高高至上,无人能比。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清索我命,我诛大清心”。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被震撼了,感动了,在死亡面前能说这样的话,不是英雄是什么!当然他牺牲了,但是他在我心里永远活着,我相信他在全国人民心里活着!

革命是为了给天下的孩子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革命是让社会进步的理念从此深入人心,革命,革命——辛亥革命。

观《辛亥革命》有感500字 观《辛亥革命》有感1500字篇四

今天是10月9日,这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因为就在100年前的今天,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伟大祖国复兴而抛头颅,洒热血。在这个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我观赏了《辛亥革命》这部影片,心中不禁对那些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充满了敬意。

《辛亥革命》这部影片,记录了那一段早已被世人所淡忘的历史:同盟会发起了一场为清王朝覆灭打下了坚实基础的战役——广州起义。虽然,这次起义牺牲了无数的革命战士,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场战斗还是给清政府迎头痛击,也奏响了清政府灭亡的乐章。

在影片的开始部分,我真正地体会到了革命者的坚定信念:为了革命,献出一切。我想,也正是因为每一位革命者心中都有这样一个信念,才使得我们有了现在这个安定美好的生活环境。

我们现在安定的生活,全都是来自于革命先烈们的付出。先烈们付出了许多:时间、精力、金钱、家庭,甚至是他们那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生命。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珍惜现在的时光呢?我想,革命先辈们用他们的宝贵生命换来的,是为了后人过上美好的生活。可是现在的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事呢?社会治安不安定;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市民们随地吐痰,说脏话;社会上也没有了那种互帮互助的情景……

请问:谁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谁又知道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是什么呢?难道非要再来一次那种血与火的革命,才能重新唤醒埋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那股正气呢?我想这是谁也不愿意再看到的。

我曾经读到过一遍文章,我把它收藏在我的空间里。这篇文章记录了让我感到非常心酸的一些事情:一个富二代开车差点撞到一位年迈的老人,还对老人大骂:“老东西,挡什么挡。”那位被骂的老人低声说了一句:“年轻人,当年我开苏制t—34坦克时也没有你这么冲。”听了这句话,不知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每当我想起这句话,心中总会涌起一丝愤怒。一位革命前辈被一个堕落的富二代骂了声“老东西”,你认为一个只知道贪图享乐的富二代,有资格骂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吗?答案当然是没有资格。

还是出自同一篇文章,一幢政府大楼造价3000万人民币,而就在距政府大楼仅8公里的一个小山村,一间用泥浆垒起的小屋,仿佛风一吹就会倒塌,就是学生们的教室,看上去令人感到心里非常难过。我倒想请问一下,为什么政府舍得花高价来建造一座只能看但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大楼呢?为什么就不肯节约出一小部分钱,为祖国的花朵建一所可以遮风挡雨的坚固校舍呢?

所有的中国人啊,我们要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定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请不要让幸福成为你们最终“丧命”的地方!

观《辛亥革命》有感500字 观《辛亥革命》有感1500字篇五

21世纪的新中国,正如法国皇帝拿破仑所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旦醒来全世界都会感到震惊的。”如今,这头雄狮真的苏醒过来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效益日益提高,军事能力不断进步。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中国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

可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繁荣富强的祖国,是无数前辈们改造的。他们是功德无量的“基石”,将“层层高楼”稳扎稳打地托上苍穹。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影——《辛亥革命》,感慨万千。电影主要讲述了孙中山先生带领同盟会会员黄兴、徐宗汉等人决心废除帝治,救治民族的坚定信念,坚决推翻腐败清政府和废除帝王朝的革命斗争。让我观看之后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第一次广州起义由于众寡悬殊,同盟会成员功败垂成,阵亡七十二名,惨不忍睹,血流成河,火光映天,尸横遍野。我不禁为这些革命烈士的牺牲泣不成声,更增添了对他们的尊敬。

身残志不残,战败志不垮。同盟会成员败了一次又一次,直到阳夏保卫战,战士们浴血奋战,临危不惧,在危急时刻听从了元帅黄兴的指挥,从容不迫地将清兵逼退,保卫了大半江山。而此时,同盟会总理孙中山也未偷闲,在国外凭自己的机智过人,能言善辩,终于说服了外国银行向清政府借款之事,使革命又前进了一大步。当身处在大洋彼岸的总理听说历时四十余日的阳夏保卫战,革命军将士阵亡四千余人,为全国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代价的故事,忍不住泪流满面,他握紧了双拳。我想,此时孙总理一定在暗下决心,要完成革命吧!

阳夏保卫战中,涌现出许多感天动地的故事。在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一个小战士要牺牲自己去向敌方投手榴弹。大元帅硬是不让他去,坚决要自己去。几个士兵一起上前,坚决不让元帅冒险。小战士冲上前一把夺回手榴弹,深情地望了望战友,义无反顾地与敌人同归于尽,为战斗的胜利杀开一条血路。多么伟大的壮举!一个人宁愿牺牲自己来保全集体的事迹,是会百世流芳,千古流传的,为我们的英雄战士骄傲!为他自豪!

同盟会惊天动地、家喻户晓的英勇故事,迫使末代皇帝溥仪在大臣袁世凯的施压下宣布退位。辛亥革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临时大总统,受人爱戴的孙中山先生也于1911年辞去职务,毅然决然、心甘情愿地让与说服清帝退位的袁世凯做民国大总统。辛亥革命结束了!

“革命不是伤人性命,也不仅是改变百姓生活,更是改变新中国的命运。”中山总理经常这样对战士们说。我认为,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是为了改变命运;革命是许多烈士用生命的代价,换取存活之人生活的美好。辛亥革命虽然没能完全使新中国诞生,但是废除了封建制和许多陋习,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直到现在,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仍然受到广大人民的赞成,并不断发扬光大。

辛亥革命,打响了新中国诞生的第一枪。想想前辈们用生命换来的今天的幸福,我们祖国未来的栋梁便没有理由不刻苦读书,发奋图强,卓越发展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不仅是孙先生个人的思想理念,更是全国青少年共同奋斗的坚定决心!

观《辛亥革命》有感500字 观《辛亥革命》有感1500字篇六

以前,辛亥革命这个名词总是在历史书中看到或是在新闻中听到。至于对它的了解也只是从书中得知而已。辛亥革命这个名词在我脑中很平面,没有立体、鲜活的感觉。但是《辛亥革命》这部影片不似其他任何一部主旋律电影,它兼顾了艺术的欣赏性和历史的客观性鲜活的展现了辛亥革命这段历史。

《辛亥革命》中有一句孙中山说的话让我记忆犹新:“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变命运,为天下人谋取幸福;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着的人更好的活着”。回顾历史,1911年前后,那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政权摇摇欲坠,人民深受压迫。革命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改变命运,更好的生活;对于孙中山等一批革命家来说是历史赋予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他们要为天下人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

《黄花岗烈士序》中写道:“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而含悲,风云因而变色。”林觉民、方声洞、喻培伦等七十二烈士为了革命一个一个倒下,我不禁想问:为什么要革命呢?牺牲了那么多性命的革命是不是太激进了?看了《辛亥革命》才对革命者的选择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其实,孙中山等一批革命家也不想这样。只是1911年清政府的改革方案太令人失望了,说是要让大清帝国变成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但朝廷在组织内阁的时候过半数都是皇族和满人。让人看不到一点儿清政府推行宪政的诚意。所以孙中山等人要革命。只有革命才能改变命运,才能为天下人谋取永久的幸福。

以前,我一直想不明白孙中山为什么要将临时大总统让位于袁世凯,使得他复辟帝制,窃取革命果实。但我在《辛亥革命》中找到了答案。因为孙中山希望中华民国这个共和体制的政体可以完整,所以他承诺将临时大总统之位让给令清帝退位的人。虽然说孙中山不该让位于一个满脑子封建思想的军阀,但看了《辛亥革命》之后,我理解了孙中山此举的无奈。但孙中山这样做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的生活境遇,但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此后发生的两次帝制复辟都没能成功。

看完了这部慷慨激昂的《辛亥革命》,我学习了许多历史。最重要的是:辛亥革命揭示了一个真理:历史的潮流浩浩汤汤,不可阻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

观《辛亥革命》有感500字 观《辛亥革命》有感1500字篇七

一百年前的满清,是一个目光短浅,用傲慢掩饰自私落弱的虚伪官员,对外奉承,对内进行种种残酷压迫,官吏肆意搜刮民财,帝国主义在我国土地上蛮横霸道,对中国的能源,经济,文化进行侵略,水生火热的同胞们无以聊生,国将不国,又何惧牺牲!

广大人民为了挽救清朝这一现状,发动了多次起义;一些有主见,有良知的官员也组织了改革。可这些都由于国内腐败官员,国外各国列强的阻止以失败告终。但他们并未放弃,他们压抑自己最大的能力,保护国家,推翻清朝的统治。

时势成就英雄,总有勇士牺牲。1907年7月15日凌晨,年仅32岁的秋瑾就义,写下绝命词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拜伦歌。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慷慨赴死。临行前,她说:“我的死是为了全大清的孩子。”她希望今后的孩子能不被封建思想束缚,拥有一片自由广阔的天地;她希望,今后的中国能真正的富强起来,不用受人歧视,受人侮辱。

《辛亥革命》以此为始拉开序幕,1911年4月27日至1912年2月12日,孙中山辞任临时大总统,围绕武昌起义的历史画卷。孙中山先生发动的革命前后有十一次,公元1911年10月10日,发动武昌起义,赐予不仅为中国证据开创新里程碑,也替中华民族翻开新页。

对于当时的艰苦岁月,如今的我么似乎有些生在福中不知福了。高科技,新产品,如今生活越来越好,便有不少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荒废学业。你可知道,如今的生活是我们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那鲜红的热血换来的;你可明白,现在我们唯有努力学习,提高水平,中国才可在世界立足,不然,100年前的悲剧依然会在我们身上重演。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观《辛亥革命》有感500字 观《辛亥革命》有感1500字篇八

几天前,我上网观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电影,尽管很令我震撼,但我并没有真正看懂这部影片。

经过几天对“辛亥革命”这段历史的了解和对影片内容的琢磨,我虽没有多么伟大,多么深刻的感受,但从中懂得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二十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通过革命推翻阻碍中国发展的封建王朝清政府,结束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辛亥革命整个过程。影片生动地刻画了孙中山、黄兴、徐宗汉、秋瑾、黎元洪、袁世凯等历史人物。

也许是我因为对段历史还不够深刻地理解吧,尽管情节十分令我震撼,可我并没有多大的感悟,但影片中的一句话让我感慨万千——“他是个无私的人!”

“他是个无私的人!”正是因为孙中山的无私,他才能引领革命的步伐,才能拥有革命派等人的信服和支持。正是他的无私,感染了同盟会的众人,最终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100年前是这样,如今的社会上不也是一样吗?被大家信服的人,不都是无私的人吗?又有哪个吝啬小气只为自己着想的人真正能成功呢?

往小里说,班级中那些尽职尽责,被老师称赞,让同学信服的班干部们不都是无私的人吗?他们永远在为班级着想,牺牲自己宝贵的学习时间。往大里说,历史上各朝各代有流名千秋的官吏,哪一个不是清官?他们大都一贫如洗,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财富都奉献给了人民。他们都是无私的人。

也许这部影片让我得出这种结论并不是编导者拍摄影片的本意,但我相信这种感受必会让我个人受益匪浅。

观《辛亥革命》有感500字 观《辛亥革命》有感1500字篇九

20××年夏天,我观看了影片《辛亥革命》。学过中国近代史的我,对这段历史已经不陌生。但看过这部影片后,虽然正值夏日,但心中的浮躁却被一扫而光,心中却多了些思考:究竟什么是革命?

中国本是一个泱泱大国,但在清政府的统治下,国家开始变得日益衰落。昔日的光辉也被封建制度所掩盖。一次次侵掠,一份份条约,已成了清政府统治下的家常便饭。这时,朝廷腐败无能,腐朽不堪;官僚们揽财纳贿,无心朝政;百姓痛不欲生,愚昧无知,中国一副萧条凄凉之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革命一触即发,清政府危在旦夕。

电影开头讲述的是革命志士秋瑾上刑场的场景,为了能让天下的孩子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她毅然决然决定革命,也成为了中国为第一个为革命献身的伟大母亲。这部影片中还介绍了许多英雄,烈士,革命志士。他们当中,有些才华横溢,有的家境优越,有的新婚燕尔,但他们有对革命的信仰,对祖国的热爱,对民主的渴望和不畏牺牲的精神。印象最深的就是广州起义失败后尸横遍野的山坡:清政府为了维护皇权,镇压百姓,竟将参与起义的八十多位同盟会会员枪杀,为了毁尸灭迹,又残忍地将它们抛入海中。革命志士冒死在海滩收拣烈士尸体时,那一天正好下着大雨,天色阴沉。在那个泥浆遍地的地方,没有应有的美丽,没有应有的生机,只有尸横遍地,只有狂风呼号。一具具尸体上都沾满了泥浆,令人痛心不已。最后,一位女同盟会会员发现了曾与自己战斗过的男英雄躺在冷冰冰的泥浆中时,竟一把推开了照相师,一个箭步来到他的遗体前,将他抱在怀里。当时仿佛已没有了生与死,只留下了人性的温暖和革命必胜的决心。

广州起义后,武昌起义随即爆发。它的爆发只源于军官与士兵偶然的口角,满心怒火的士兵当晚就攻占了总督府。不久,许多城市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管辖,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可见,在清政府的统治下的中国,阶级矛盾是如此之大,人们多想过一个平等,无皇权,民主自由的生活!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隆隆炮响声中成立了。建立了民主共和的国家,清政府迫于压力,宣布退位。

这段轰轰烈烈的历史就结束于清帝退位,而革命的结果也正是像秋瑾一样的革命志士们用鲜血换来的。细细想想现在的生活,就觉得历史其实离我们并不远。然而历史带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一个国家要想不受列强的欺凌,侵略,就要自己强大起来,从而避免历史重演。

写到这里,我的眼前又浮现出秋瑾和革命志士的身影,这时看看书桌前鲜艳的五星红旗,顿时理解了“革命”的含义:革命,就是在任何一个地方,在任何一个时候,在任何一个人的心里,永远,永远都不再惧怕列强,都不再有封建皇权,使全国之人无一贫者,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东方!

观《辛亥革命》有感500字 观《辛亥革命》有感1500字篇十

“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开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

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为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

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牺牲价值,竟让我在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

寒假的一个难得机会,我和同学来到了电影院一起看了这场电影《辛亥革命》,秋瑾头戴枷锁,脚锁铁链从容不迫地一步步走向刑场。电影就以秋瑾就义为起点,以广州起义,孙先生海外游说募捐善款,黄克强内领武昌起义,晚清政府内忧外患,各省独立解放,孙先生就职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等为主线战争情感事件一一俱全,让人有梦回过去的感觉,又不乏感人至深之境。

一百年前的那一夜,广州起义的第一声枪声,划破了黑夜的长空,它引起了全国各地各部起义军的积极响应,拉开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的序幕,吹响了中国人民崛起反抗的号角,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早已生活在和平新时代,付强新中国的我们,又一次呈现在大荧幕上,回顾那段时历史装歌,重温那段革命沧桑,不禁使我感慨万千。

在这期间无数战士为之浴血,千万英雄为革命献身,正是有了这些爱国,救国的勇士才促进了辛亥革命的成功,是他们用汗水和鲜血,为我们铺设了前进的道路,为我们设定了共和国的基础!那么,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战士,愿为了革命而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呢?黄克强战败的一番话曾激起我分入的深思,他说:“这只手,我还要留着它拿枪!”这句话深入理解可发现,黄克强是为革命而战,为了遇难的兄弟而战,为天下人民而战!

孙中山先生是我中华民族伟大的革命家,没有孙先生中国将沉沦黑暗世界无止境,铲除满清野蛮之愚昧统治,还中华一个朗朗乾坤,所有国人都要感谢孙先生,是他将中华从三百年黑暗时代唤醒,至使今天的中国人能堂堂正正的做人,不再屈膝不再留着屈辱的辫子头。

看完《辛亥革命》我倍受鼓舞,作为一名在新时代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我深知还要不断的磨练自己,懂得团队精神,学会创新,努力前行才能取得成功的精髓得到学习的目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