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800字【精选三篇】

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800字【精选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21 23:51:33
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800字【精选三篇】
时间:2024-05-21 23:51:33     小编:HLL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大家参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有什么心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仅供参阅!

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如果没有一种全民共同使用、全社会通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会严重影响不同民族区域、不同语言区域的经济文化社会交流,时间长了还会淡化各民族之间的情感,割裂各民族之间的纽带。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需要。“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语言和文化认同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文化表达符号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是观察和认识世界的共同工具。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有利于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普及,有利于实现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从而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需要。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在内蒙古,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体现得更加深沉、更加厚重。正是因为这种真诚、融洽、和睦的民族关系,吸引知名的艺术家贾作光和辛沪光从北京、上海到内蒙古工作,并创作了著名的《鄂尔多斯舞》和民族交响乐《嘎达梅林》;乌兰托嘎、德德玛、美丽其格等一代又一代的蒙古族艺术家,创作推出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敖包相会》《草原晨曲》等一批草原经典歌曲;国粹京剧以及杂技进入内蒙古以后,产生了蒙派京剧和蒙派杂技;在走西口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了二人台和漫翰调这两种在晋陕蒙地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特殊艺术形式;名扬海内外的乌力格尔,通过胡尔齐的再创作,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各族群众中广为流传。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了文化自信,提升了文化软实力和文艺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一个团结奋进的内蒙古。

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当今世界的思想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愈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凸显,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民族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抓好民族文艺创作就成为民族地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近年来,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创作推出的话剧《国家的孩子》、民族情景歌舞《草原上的乌兰牧骑》、民族管弦乐《丝路草原》《北疆赞歌》、民族舞剧《骑兵》等优秀作品,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积极作用,增强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2】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认为,文艺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其一贯秉承文艺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关系。文艺应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前我国文艺工作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中国化时代化进程,实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的职责使命。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们创作推出更多高质量的文艺作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纲领。在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时指出,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要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这是新时代文艺界需要深刻认识,并全面把握的问题。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了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文学艺术的意识形态属性,通过优秀文艺作品的思想内容、道德取向、价值追求和审美判断,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激发人民群众情感共鸣,凝聚各族人民群众奋进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引领。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的指导地位,关于文艺工作、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做好团结引领工作,引导各族作家艺术家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充分发挥乌兰牧骑自身优势,把团结引导和服务管理结合起来。要深入挖掘、发现、总结乌兰牧骑文艺工作者“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鲜活事例,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发挥塑风育人作用。要用明德引领风尚,推动乌兰牧骑文艺工作者牢记文化责任和社会担当,组织动员文艺家特别是文艺名家强化舆论引领,表明立场和态度,推动形成激浊扬清、有力有效的行业自律联动机制。要创新各级乌兰牧骑工作机制和载体,延伸工作手臂,扩大组织覆盖,发挥他们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的生力军作用,共同为构建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努力奋斗。

聚焦现实题材,创作精品力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重大事件、重要历程不仅攸关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共同情感和共同命运,最能体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代民族工作主题,也为广大乌兰牧骑工作者现实题材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活水。我们要把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放在首位,按照自治区党委部署,认真策划、集中资源,聚焦重大现实题材主题以及重要时间节点抓好文艺创作,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热情讴歌党中央对我区的亲切关怀和强大支持;热情讴歌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和时代精神;热情讴歌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内蒙古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英勇斗争的恢宏史诗,以优秀的文艺作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发扬乌兰牧骑团结凝聚、亲如一家的光荣传统,以文艺为载体推动各族人民群众更加充分的交往交流交融。要完善优秀文艺作品的评价引导机制,聚焦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把是否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的思想价值标准,纳入乌兰牧骑文艺创作项目确立、文艺评奖、宣传推介等各个环节。要健全完善理论评论引导机制,构建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中华文化审美的文艺作品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切实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开展更加深入的文艺理论研究。要创新各族作家艺术家交往交流交融的体制机制,贯彻落实关于乌兰牧骑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各族作家艺术家在共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服务群众中,相互学习鉴赏、增进文化认同,奋力铸就内蒙古文艺的新高峰,汇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3】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方言是我们的文化特征。各民族语言文字、地方语言文字共同成就了中华民族文化表达的丰富性,自古以来,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书写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祖国每个地方都能成为各民族共同居住、共同学习、共同工作、共同生活的家园,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同分享发展成就,各民族共创中华文化、共享中华文化、共传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语言相通才能心意相通。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在思想上坚决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对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要旗帜鲜明、坚定政治立场。二是在行动上全面加强宣传引导,努力提高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要主动出击,向各族群众宣讲党和国家的政策,阐述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获得更好发展机会,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作为国有文化企业,更要以身作则,坚持党对影视剧创作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蕴含民族传统文化中团结进步的思想内涵,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影视剧的创作过程,创作一批具有影响力、传播力和引导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具有较强感染力并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

以影视作品展现国家形象并进行更加情感化、艺术化的对外传播,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传播的共识。中国的宏大叙事只有放置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框架里,才会产生更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才能精准承担起表述中国时代特征的历史使命,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中国价值和中国气派。

【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800字【精选三篇】】相关推荐文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800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600字【范文三篇】

202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五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最新5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