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留学的选择篇一
身边的朋友不断劝他:“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回去呢?”每次,小铎都笑着岔开话去,避而不谈。其实,谁也不知道他内心的挣扎。
“回去,怎么对得起家人的期待?”与小伟一样,小铎也从小地方拿着全奖来到香港,带着全村人的羡慕与期待。那时,他是怎样的信心满满。
“这张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无论怎样都要拿下。”他对自己说。在那段时间里,他找过香港的中介,挂靠某家公司,办下临时身份证。这笔中介费不菲,他兼职赚的钱全都填了进去。
幸运的是,2010年夏天,在毕业1年后,小铎终于在香港找到了一份全职工作。
与小伟、小铎同一届入读香港中文大学的中国大陆学生,共有250名。至今,回内地发展的,仅十余位。“他们大多觉得这边工作不好,正好家里也有资源,也就回去了。”小伟说。(记者:高逸平)
留学的选择篇二
今年2月,tom向加拿大移民局递交了“移民申请”。一年后,结果就会下来,“希望一切都顺利”。
但其实,毕业之时,tom打算回国发展:“可以多陪我妈,她工作太累了,我想她能轻松点。”大洋彼岸的妈妈,也没有掩饰对孩子的思念,“她也很明确地表示,想让我回去,陪在身边。”
本来意见一致,是再好不过。可让tom抉择两难的是,相恋5年的女朋友sandy,却想留在加拿大,“她想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
这两头,如何取舍?
纠结近半个月后,tom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先找一份符合移民范围的工作,满一年后便可申请技术移民。等申请下来,就和sandy一起在加拿大做生意,帮妈妈的纺织品外销到这里,我们再做内销。”
之所以这样选择,tom说,“等自己做生意后,利用进货的时间,可以回去做一段时间,陪妈妈了。”
没有顺从妈妈的意愿回国,其实tom一直心存愧疚。去年回家时,他用自己赚的钱,为妈妈买了一台iphone:“我教会老妈怎么用微信,以后就可以用这个联络。”现在,tom的手机里,每天都有妈妈发来的微信。
在这之前,妈妈还不怎么会打字,而现在“速度跟我差不多”。tom知道,为了能与儿子交流,练打字成了妈妈每天的必修课。
留学的选择篇三
12年前,带着对美国的兴奋与向往,jenny从北京毕业前往美国南加州。那时,选择赴美读博深造的原因,很简单——“新的技术,发展条件和实验条件”。
5年博士,太遥远,去时jenny还未想过毕业后,是留还是走。但没想到,这一呆便是12年。
这12年里,“孤单的感觉一直都有。”孤单,似乎成了一种抹不去的习惯,走在大街上时、工作烦恼时、生病时、一个人窝在家里时……
但即便孤单,没有归属感,她还是决定“继续留在美国”。也许,在美国呆久了,不知道回去是否还能适应。起码,“在这边,只要有能力就行,简单地做事就可以。”
现在,jenny唯一的牵绊,便是家中的母亲。
博三的一天凌晨3点,jenny接到一通家中打来的电话:“爸爸不行了,跟爸爸说最后几句吧。”jenny一惊,之前从没有人告诉过她关于爸爸的病情。
心里慌乱的她,忙准备收拾行李回家,但却被妈妈制止:“回来也赶不及了,安心读书,拿到学位。”jenny还是尝试着去办签证,“可那时正是‘911’过后,签证非常困难。”完成学业,成了家人的最大期待,也成了她坚持下去的动力来源。
整整5年时间,jenny才走出父亲去世的阴影。尽管,在9年后的现在,她能开口复述当时。但语气里,却透露出难以平复的情绪起伏:话语一下子变得迟缓,甚至有点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