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再相逢 电影 再见北京纪录片(三篇)

再相逢 电影 再见北京纪录片(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2 17:30:44
再相逢 电影 再见北京纪录片(三篇)
时间:2023-03-12 17:30:44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再相逢 电影 再见北京纪录片篇一

由所有代表团共同组成的雪花“变身”成为主火炬,4组轮滑运动员在冰面之上留下“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轨迹,从运动员走过的冰雪“中国门”,到盛大焰火组成的“迎客松”造型……4日晚,北京再度为世界奉献了一场震撼而精彩的奥运会开幕式,各个环节的精心设计也处处彰显着“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题。用纯净的冰面和洁白的雪花描绘出人类一起奔赴的未来,则体现着开幕式主创团队的匠心独运。

“世界各地的观众,希望通过开幕式来了解东道主的风土人情,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因为十几年前我们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成功地展现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常宇介绍,最终导演团队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线,着重讲述未来的故事,“阐述中国对于现在世界的理解,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将它们用艺术化的手段展现出来。”

2.北京奥运再相逢,武大靖哭红了眼眶说:圆梦了!

2008年,北京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光是震撼人心的开幕式,就惊艳了全世界。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给出了「北京奥运会是所有奥运会中最好的一届奥运会」的盛赞。那首家喻户晓的《北京欢迎你》,偶尔还是会在超市听到。

口号从2008年的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的「一起向未来」。不得不感叹,北京一直在进步,以我们意想不到的速度。

3.一朵雪花,飘向鸟巢,见证了中国与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浪漫相约。

2008年,盛夏的北京奉献给世人一场气势恢宏的奥运会开幕式;4日晚上,第二十四届北京冬奥会在鸟巢拉开帷幕,奥运之火熊熊燃起,世界再次进入奥林匹克时间。

4.北京再相逢,为什么张艺谋最爱开幕式这个“点火”环节

一朵雪花,飘向鸟巢,见证了中国与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浪漫相约。2008年,盛夏的北京奉献给世人一场气势恢宏的奥运会开幕式;4日晚上,第二十四届北京冬奥会在鸟巢拉开帷幕,奥运之火熊熊燃起,世界再次进入奥林匹克时间。

2月4日的鸟巢,寒风已使气温降至零下,但现场的数万名观众,依然能感受到阵阵暖意。这是因为,北京冬奥会组委会向观众发放包含帽子、防风衣、毛毯、暖宝宝等在内的“御寒大礼包”;更因为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和有关融合、和谐、温暖的大国理念。

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说,他最喜欢的是开幕式最后的点火仪式,虽然出乎意料,却表达了“火”最初对于人类的意义:生生不息,永远传承。

再相逢 电影 再见北京纪录片篇二

2月3日,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传递来到八达岭长城,在此举行延庆赛区的起跑仪式。

天还不亮,长城已经“醒来”,静静地注视着山脚下忙忙碌碌的人们,迎接与奥林匹克之火的第二次“握手”。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长城就与奥运之火第一次“握手”。

八达岭长城火炬传递的主题是“民族之脊”。八达岭及周边这一带被誉为“历代长城博物馆”,存有战国、秦、汉、明等数个历史时期的长城遗址。今天,奥林匹克精神与东方文化再一次相遇。为了精彩呈现冬奥比赛时长城的雄姿,当地政府进行了长城整体保护和景观展示亮化工程。根据文物保护最小干预原则,坚持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理念,采取点光源铺设、龙骨灯网安装等方式,点亮了夜色中的长城,为2022年冬奥会送上了一份文明古国的悠久祝福。

9时许,火炬手们迎着朝阳起跑,40名火炬手举着飞扬的奥运之火拾级而上。

奥运冠军、乒乓球选手马龙是第一棒火炬手,他为冬奥会的中国选手加油。他说,相信北京冬奥会会让更多人喜欢上冰雪运动。另一位火炬手,北京市木樨园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北京市排球运动管理中心)运动员张家齐说,希望能为祖国多拿奖牌。

延庆民间文艺团体用精彩的舞蹈《冰雪竹马》和《请到长城来滑雪》来表达他们的欣喜。延庆区八里庄中心小学的李畅说:“火炬传递不仅宣告冬奥会即将开始,更是在践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

再相逢 电影 再见北京纪录片篇三

这一天,蕴含着世界更加相知相融的良好机缘。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曾透露,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相比,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最大的不同是:讲述角度由“我”转变为“我们”。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注重的是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则是讲全人类共有的精神和理念,讲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体现出了文化自信,一起向未来,是‘我们’一起向未来。”

这与奥林匹克格言新增加的内容“更团结”相得益彰。有评论指出,当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运动员克服疫情困扰参赛时,奥运会才能实现它最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让全世界相聚在一起”。

为了让世界再度团聚在奥林匹克旗帜下,中国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一砖一瓦,一步一个脚印,尤其面对疫情挑战,筹办工作仍稳步推进,连巴赫都不禁感叹“这几乎是一个奇迹”。

荷兰速度滑冰名将克罗尔日前表示,如果只有一个国家(地区)能(在现在这种情形下)举办冬奥会,那一定是中国,“我们应该庆幸冬奥会在这里举行”。

2022年2月4日,是今年首个农历节气日——立春日。寒冬将尽,春意萌动。象征和平、友谊、团结的奥运之火即将再次在“鸟巢”点燃,给世界带来一起向未来的希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