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奶奶作文初一篇一
记忆中的奶奶本应是享清福的年纪,却还是勤俭持家,连一根针以不肯放过。记得有一次,我的裤子破了个大洞。我早就想买新的了,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放过?我哭着闹着,非要奶奶帮我买一条新的裤子。可是奶奶却摇摇头,摸着我的头说:“这裤子补补还能穿,干嘛非要花那冤枉钱?乖!等你长大了,奶奶再给你买一条新的,比这个更漂亮!好不好?”没等奶奶说完,我的眼泪就再也忍不住了,不就是十几块钱的事吗!不买就不买,哼!
为此,我跟奶奶生了一上午的闷气。可当奶奶把补好的裤子拿给我,眼里满是慈爱的笑时,我又哭了。不是为了我的新裤子泡汤了,而是因为,我发现我错了,错得太笨,太顽固了,我在我跟奶奶的亲情上,划下了一道抹不去的伤痕。看在我眼里,疼在我心里。奶奶有白内障,眼睛不好,做什么事手都会发抖。看着缝补得完美无瑕的裤子,我能想象奶奶坐在床边,眯起双眼,看了好半天才敢下一针的情景。这个洞,得缝多少针啊?针针都像扎在我心上,一下一下地疼。
记忆中的奶奶做什么事都认真刻苦。奶奶不识字,小时候的我玩心大起,决定教奶奶认字。我先教的是奶奶自己的名字。可是奶奶年纪大了,做什么事都很难,更别说学习了。教了半天,看着奶奶半懂不懂的样子,我彻底放弃了。无奈地爬上床,关灯睡觉。
半夜,我起床上洗手间,看到从奶奶房里透出的一丝暗暗的光,我不禁好奇地走过去看。映入眼帘的是一台亮着的台灯,昏暗的灯光下,奶奶趴在桌上,灯光映着她那丝丝银发。她颤抖的手抓着笔,在纸上慢慢地写着什么。我再仔细看了看,哦,原来奶奶一笔一画写的正是自己的名字,纸上密密麻麻的。我的心又震了一下,想不到看似对文字已经没救的奶奶,居然也能写出自己的名字,歪歪斜斜的,却找不到一处错的地方。我含泪回到自己房间,不忍打扰正沉浸在文字中的奶奶……
奶奶,千言万语道不出我对您的思念与感激。谢谢您,是您用补好的`裤子让我懂得了勤俭;是您用写满了字的纸教会我坚持不懈。奶奶,虽然您在遥远的另一边,但是您那高瘦的身影,丝丝缕缕的银发,带笑的眼睛,颤抖的手,早已印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奶奶作文初一篇二
每个人的脑海中,都有一条承载记忆的小船。在这条小船上,我经常回忆幼年时的我,回忆起奶奶的严厉与付出。
幼年时的我对于“奶奶”这个称呼感到“厌烦”。但是长大以后,当我离开故乡,却发现我对那个事事都管着我的亲人,竟是那样的留恋与不舍。
记忆中的奶奶将自己毕生的精力花在我们身上,将自己所有的爱与温暖给予我们,她总是把自己的身体置之度外。记得有一次,奶奶得了重病,医生嘱咐她好好休息。那时,父母在外地打工,我们几个孩子年纪还小。午饭只能靠爷爷搞定,但是爷爷不会做饭,只好买零食给我们吃。早已习惯了吃奶奶做的饭的我,当时不懂事,跑到奶奶床前对她说:“奶奶,晚上你起来给我们做饭,好不好啊?我不想吃零食。”奶奶点了点头,并用低微而沙哑的声音回答我:“好。”我还记得,当时奶奶的脸很苍白,像是与谁进行了一番斗争一样。到了晚上六点,这是奶奶平常做晚饭的时间(她一向很守时),我跑到厨房,看到奶奶仍像平常一样做饭,不过速度慢了一些,还时不时的咳嗽。我站在窗外偷偷地看她做饭,忽然发现她头上冒出了一根又一根银丝,身体似乎也比以前差了。我还看到了她那饱经风霜的手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那是我以前从未发现过的痕迹……
奶奶不仅为他人付出得多,对我们的慈爱也是少不了的。小时候,我因一件小事怕被家人责备而躲起来,那一次,家人找了我很久,最终在衣柜中找到了我。至今我还记得,当时我躲在衣柜里,心中有些许不安与恐惧。从缝隙中,我看见门缓缓地打开了。接着,奶奶走了进来,她的眼圈红红的,显然哭过。她仔细找了起来,最后将充满希望的目光投向柜子这边,满头大汗的她,轻轻走了过来,伸出手想打开柜子,但又犹豫了一下,因为她不知道等待她的是什么,她的眼神充满着未知与不知所措,可她依然鼓起勇气打开了柜子。看见我的那一秒,她哭了,抱着我哭了很久。在打开柜子的那一瞬间,我才发现:外表严厉的奶奶心灵竟是如此脆弱。
幼年记忆中的奶奶辛苦了一辈子,她不求子女物质上的回报,家人的健康与幸福就是对她最大的回报。即使面对再大的风雨,她也会微笑着面对。奶奶是指引我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的一缕阳光,在我饥寒交迫的时候,这缕阳光能温暖我年幼的内心。
奶奶给予我的每一分关心,每一丝温暖,我都无法忘怀。
奶奶作文初一篇三
每个星期天我都会回老家,为什么呢?哦,因为有个人在等我,她就是我的奶奶,她粗灰的手上长满了老茧,脸上布满了皱纹,走起路来慢悠悠的。
那天,我回到老家,奶奶牵着我的手说:“二孩儿,你长高了。”奶奶的白发被风撩乱了。“咱们去牛厂好吗?那儿的牛很大,也有鲜牛奶喝”奶奶和颜悦色地说。可是我还有一大堆作业没做,不能和奶奶一起去牛厂,看到奶奶的灰心的表情,我心里难受极了。
那上一个星期,我为了和奶奶多待一会儿,放学之后我就坐着公交车回到了老家。那时,奶奶在为我最喜欢吃的绿色植物插木棍,让它往木棍上长。奶奶拿起木棍,往地上一插,再次使劲一插,一个木棍就插好了,我看见了,心想:“这也太简单了吧!”便专门找了根长竹竿往地上插,手一划,竹竿上的刺扎到了我肥嘟嘟的小手上,看见奶奶这么认真,为了不耽误奶奶,我只好忍住痛,默默地站在一旁,静静地观看。在回家的路上,奶奶气喘吁吁,这时我才发现,奶奶老了!
小学的时候,我在老家上学,只要奶奶买来饼干什么的,她总是让我吃,自己不舍得吃,我让她吃吧,她却常常这样回答:“我们都老了,吃了没用,你吃吧,吃了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有了本事,再给奶奶买好东西吃啊”。吃饭前,她总是先问我想吃什么饭,自己吃什么都行。
现在我长大了,来到了城市,来到了最好的中学与最好的班集体,我还是蛮幸福的。可是奶奶与爷爷一起在老家,爷爷的脾气不好,奶奶做错一些小事,常常回受到爷爷的训斥,俩人在家过着孤独的生活,他们把我拉扯大,我却丢下了他们,想到这里,眼里不禁潸然泪下。
奶奶永远那么慈祥,总是笑脸迎人;奶奶永远那么亲切,让我倍感温暖;奶奶厨艺总是那么好,菜饭里充满了爱的味道;奶奶十分勤快,一切家务都不在话下;奶奶心灵手巧针针线线缝缝补补。这就是我的奶奶!
奶奶作文初一篇四
静坐桌前,偶然想起父亲的肩,爷爷的背,唯独奶奶,没有在我的记忆中留下温度。
记忆中,奶奶似乎比别家的奶奶老些,花白如雪的发,脸上深浅不一的皱纹,最重要的是。
奶奶,这个词并不陌生,但记忆中的奶奶总在咳嗽,有痰有血,而且每每咳嗽时脸都会涨得通红,似乎很难受的样子。可那时的我不懂替奶奶分担,也无法分担,所以便习惯了奶奶的咳嗽。那咳嗽从我记事起到某天医生严肃的告诉父亲,:“老人家的肺部已千疮百孔,仅剩最后一点的完整,让她最后一点时间享享福吧!”
医生的话无疑是一针麻醉剂,麻醉了我的思维,我不知道下一分钟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只知道很少听见奶奶的咳嗽,奶奶床前的氧气机很少关着;奶奶的衣服总比我们穿的多,却仍旧瑟瑟发抖;奶奶总喜欢看着我看不到的远方。
奶奶从没抱过我,也许是因为她的手总要随时准备拍拍胸口;也许怕她不定时的咳嗽声吓着我;亦或许她与我与生俱来有着某种隔阂。但我知道,她是爱我的,深深爱着我的。
时常看到与我一般大的孩子与奶奶一同去菜场买菜,奶奶总会把她们抱在怀中,而我,只能被奶奶牵着手,她的手很粗糙,也是某种病所致,至于什么病,父亲终究不肯告诉我。她的力气不大也不小,不会弄疼我,却也不会让我走丢,虽然这样也挺幸福的,但看到那些在奶奶怀里撒娇的伙伴时,总希望投入奶奶的怀抱感受奶奶怀抱的温度。
放学归家,奶奶们总在门前等待自己的孙儿,一看到孙儿们朝自己跑来赶忙蹲下,把自己的心头肉抱在怀里,狠狠的亲一亲脸颊,道一句:“我的小乖乖,想死奶奶咯!”而奶奶总是在我兴奋得奔来时转过身,不紧不慢的朝屋里走,喃喃地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奶奶也许早就知道自己的余生是一个或长或短的期限,自己会在某一天离开,所以总会藏些好吃的等我回家时神神叨叨的塞给我,偶尔欢欢喜喜的看着我愣愣的笑,笑里有我这个年龄看不懂的欣慰与感伤,半明半昧,无从猜测。
有一天,我问奶奶,为什么不抱我。奶奶先是愣了愣,然后笑了笑,却不言语,一切的一切似乎都藏在那深深浅浅的纹路里了,不曾被发现,也不会被发现,一切也许只有她知道。
偶然想起奶奶,突然问自己,为什么不主动抱抱奶奶呢?若待时光流逝,故人不在时,恐怕只剩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哀了吧。
嗯,这次回家一定要抱抱我的奶奶。
奶奶作文初一篇五
我的奶奶是一个留着齐耳的短发,中等身材,看起来胖乎乎的和蔼可亲的老人,也是个既严厉又让人敬佩的人,她很乐于助人,善解人意,奶奶的笑容很慈祥。她特别疼爱我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总是能感受奶奶那浓浓的爱意。
每当我放学回家的时候,都能看见奶奶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远远的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我的肚子就不由自主地咕噜咕噜的叫了起来,奶奶端着那美味的菜肴,亲切地对我说:“肯定肚子饿了吧,快去洗手来吃饭吧。”“多吃点!还有要多吃青菜!”“呵呵!还是奶奶最了解我了。”我拿起碗筷,‘狼吞虎咽’吃了起来,还是奶奶做的菜最好吃了。
有时我受委屈的时候,或者是给爸爸批评上完‘行政课’的时候,她就会拉上我的手,摸着我的头把我带进她的房间,给我分析为什么会给爸爸批评,给我说做人的道理,让我知道要及时改正错误。还有弟弟妹妹伤心时她会给予适当的安慰与鼓励,会带他们出去散步、逗乐,让他们忘记委屈。她的这些做法让伤心、哭泣的我们多了一份力量。
当然,在和蔼的背后还有严厉,奶奶是一个很有原则性的人,该玩就玩的痛快、该学就要认真的学习。当我们犯错误、做错事的时候,她也会惩罚我们,而且还会骂我们,我知道她是为了我们的将来着想,有时骂得不是很好听但是我都是听着,心里想着:“她是我的奶奶,我要尊重她!”所以,要是不想听到那些话,就得做好每一件事,努力达到最好,呵呵!
奶奶也很会处理人际关系,在家楼下的花园里,往往可以看到奶奶和她的一些老朋友在聊天,有时候还会送礼物或者到他们家里去坐坐,喝喝茶。奶奶还很愿意帮助别人,记得有一次在公园里,有一个小男孩和家人走散了,奶奶知道了就带着他们去找,最后终于在一个花丛下找到了,小男孩的家人很感谢奶奶,还特地到家里做客呢!
奶奶她是我的精神支柱是我的生活引导者,不管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她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奶奶对我的关怀我永远不会忘却,我会好好地珍惜奶奶对我的疼爱,我会好好孝敬她,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奶奶苦心的付出!
感谢您,我亲爱的奶奶!
奶奶作文初一篇六
我的奶奶已经年近九十,头戴着一顶深褐色的手织毛线帽,帽子上历经岁月沧桑的破洞里,露出几缕花白的头发;脸和脖颈上有着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许老人斑;穿了不知多久的棉袄灰不灰,黄不黄——看着就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如果把她混在一群老人堆里,也没有谁能一眼辨别出她。但就是这样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不仅不拄拐杖,而且还能挑着八十多斤的担子去集市上卖东西!
奶奶人生的前半段,也是历经坎坷。
奶奶是江苏南京人。在她六岁那年,侵华日寇在淞沪会战后来到了她的家乡附近。她的妈妈当时在一个日军事务所里担任厨师,一次午饭后她妈妈偶然听到日军在参谋长的“不扩大”方针以及战地指挥官“进攻南京”的计划,听他们最终选择了后者,便找了借口回家带上奶奶和奶奶的弟弟逃出了南京城,躲过了一劫。而我奶奶的爸爸因为在外工作,联系不上,所以早上上班前见的那一面,便是最后一面了。
两日后,日军下达攻占南京的正式命令。
十日后,日军攻入南京城……
我是通过与奶奶的电话了解到上述情况的。
但奶奶说到这儿,忽然停了下来。我当然知道为什么,那是一种亲人离散,家园被毁,而自己除了逃亡别无他法的无奈。我不知该说些什么来安抚她,于是也陷入了沉默。后来还是奶奶引出了话题:“接着我就逃到了安徽的仙踪镇(今属于马鞍山市)。”我感到很诧异,不仅是因为南京到马鞍山直线距离有六十多公里,更重要的是她平时还是一个唠唠叨叨,总喜欢把话说全的人,怎么这次却概括得如此简练?
我向她深究,这才知道那时她整天就是没日没夜地走,尽管又困又饿,腿还像拧了发条一样在动,但大脑已经彻底没有感觉了,只有吃东西时还有点精神,其余时候就像个只会走路的机器,连眼睛也只是盯着脚下的路,转也不转。不过,凭她现在还能在集市上巧舌如簧地推销自己卖的商品,我便想象出,生活是如何逼迫当年只有六岁的女孩,敲开沿途人家的门,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时期,千方百计地说服别人施舍给她一点东西吃……
来到马鞍山定居后,最大的问题就是生存,由于弟弟还小,她就被当作大人一样和妈妈一起做小生意,后来也帮街坊挑水,换取生活用品。这扁担一拿起就是七十年!这也就是为什么奶奶现在还能挑着八十多斤的担子,每天早上一路小跑地去集市叫卖的原因。甚至在她这个年纪连熟人驾驶员都不敢载她了,她依然想办法去百里之外的地方进货。其实她并不缺吃穿,相反,子女孝顺,生活富足。
奶奶如此闲不住,只是因为她年轻时受的苦太多,多到她已经无法清闲地生活了。
奶奶作文初一篇七
奶奶是一个爱旅行的人,她常说一句很经典的话:人这一生,一定要有一样东西在路上,要么灵魂,要么足迹。我一直没搞懂这句话的意思,但它并不影响我和奶奶一起去旅游,毕竟旅游终归是件快乐的事。
这次暑假,我和奶奶坐动车去重庆旅游,全程1500多公里,整整要坐15个小时。在车上坐久了,外面都是一成不变的楼房,一点意思都没有。我忍不住跟奶奶抱怨:“这么慢,什么时候才到啊?”奶奶笑笑,说:“傻孩子,这算快的哩!以前要坐上好久呢。”
“哦?”这句话引来了我的兴趣,“快跟我说说。”
奶奶回顾了一下,说:“我之前出去旅游都是坐火车,那时还没有动车呢。以前,火车可没有这么快。就比如我们现在要去的地方吧,至少坐上个几天几夜。我还坐过绿皮火车呢。”
“绿皮火车?快跟我说说!”我一下子来了兴致。
“起初绿皮火车的窗户是可以由乘客自由打开的。你可以伸出头去吹着小风。在那个年代,火车是烧煤的,外面有很多烟,雾霾更高。然后吹到脸上的,有可能是灰尘黑烟。后来的车子都是密封的了,不允许伸出去,也避免了向外抛物,砸伤铁路工人。火车发出的‘哐当哐当’的噪音堪比钻地机。”奶奶一点也没有忆苦思甜的感觉,反倒很是怀念啊。
我越听越入迷,顿时脑补了一幅这样的画面:“拥挤的车厢内,车发出的巨大噪音让人睡也睡不着。这列火车好像就是一只绿色毛毛虫,缓慢的爬。窗外全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农田和垃圾,车上的人吃完东西,图个方便,就直丢在了外面。哎呦喂,那场面惨不忍睹……”
想到那个场景,我赶紧叫停:“奶奶,这哪里是车啊,简直就是恐怖片。”
“你这孩子,我不说,你怎么了解奶奶的过去啊?反正现在也无聊,刚好给你讲讲。”奶奶苦笑着点了点我的鼻子。
奶奶看着我这张苦瓜脸,说:“其实,当时的火车也没那么慢。那是因为要换车头,火车不能180°转弯,所以,到站的时候要把前面的倒到后面去,后面倒到前面来。因为要换很多次,所以时间很长。”
我听了,差点没把嘴里的白开水吐出来:“什么,这么麻烦啊!”
奶奶越说越来劲:“那都过去了。近几年,中国高铁飞速发展,你看,我们坐的这个‘和谐号’,有两个车头呢,解决了掉头的问题,时速可以到200公里。车内整洁有序,洗手间、开水间、餐厅,应有尽有,跟以前比,真是天差地别!”
我若有所思:是啊,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奶奶的旅行不再那么辛苦了,她在有生之年一定可以走更多的地方,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