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乌合之众读后感300字(3篇)

2023年乌合之众读后感300字(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18:18:56
2023年乌合之众读后感300字(3篇)
时间:2024-03-20 18:18:56     小编:zdfb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乌合之众读后感300字篇一

那是一本完成于一个世纪以前的书,他给了我们不同的看待群体、或者我们称之为“人民群众”的视角。且不评论对错,姑且择其一二作为记录。

人民群众不是历史的缔造者,但几乎每次社会进步和变革都离不开人民群众。

从小,我们接受的哲学教育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一定会有很多人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可是,那些每天起早贪黑种地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叔叔大伯阿妈们是如何推进社会文明发展的?lebon通过大量历史事件,论述了往往是社会精英发现了新的规律、创造了新的事物、表达了新的观点。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或通过精英阶层的宣传,这些新的事物、观念,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并最终植根于人民的大脑中。因此,社会的进步是靠精英推动的,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的接受者,当然,有时候,仅靠精英阶层无法推动社会变革,所以,他们就想到了发动广大工农阶级来推动文明的发展。因此,当一个社会岌岌可危的时候,谁获得了人民群众,谁就可以站在新秩序的金字塔顶,群众往往最擅长落井下石的各路招数。

每一个群体,都是不理性的,甚至是弱智的。

在18___年的法国人眼里至少在lebon看来,攻占巴士底狱的动乱,并不像我们在历史书上看到的那样是一伟大的革命,太多人在这个革命中失去了生命,太多原本普普通通的市井之士变成了残暴无比的杀手,而,他们原本都是善良的。一个无所事事的屠夫,仅仅是因为好奇随着人流走向巴士底狱。当人们抓住狱长并将他围在中间折磨时,没有人会想过他与一个看守果园的农民大伯没什么两样,没有人会不同意将他处死,如果有人敢说不处死他,那么这个人多半也会挂掉。在反抗中,狱长踢到了一个人。瞬间就有人提议,由这个被踢到的人割断狱长的喉咙,并在瞬间获得所有人的认可。于是,被踢到的人,割下了狱长的头颅。被踢到的人,正是那个好奇的屠夫。而,就算在后来,他也未曾有丝毫悔意,因为他做了一件大家都认为应该做的光荣的事情。不要试图用理性来解释群体的行为,因为,从他们组成群体的那一刻起,个体就已变得极其感性,毫无大脑,彼时的大脑空无一物。有句话,“不要和sb争辩,因为他们会把你拉低到同一水平线,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呵呵,修改一下,“不要和sb呆在一起,不然你也会变成sb”。群体的智力水平并不取决于其中具有较高智力水平的个体,而取决于水平更低的那一大群人。这个有点像水桶理论啊。那,智力水平都高的人聚在一起,是不是就很理性了?看看各国议会里对骂甚至操起桌椅打架的现象,我们大概就能自己得出结论。所以,加入任何群体都是一种危险的行为。

对群体性质影响力最大的是种族/种群,制度、艺术等都只不过是群体性质的外在表现,只有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种族的潜意识发生变化才会带来本质的社会变化,否则,变革只不过是换一件衣服穿而已。

种族的意识,是如此的根深蒂固,它的修正和改良是那么的漫长,如同人们对宗教的认识一样,如果将信教的人归类为一个种群,在2000多年前一个木匠成为圣人之后,不管经历过多少场宗教变革,人们依然在信奉着他,核心的内容未曾有任何本质的改变。更要命的是,任何一个人,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包括让人敬仰的院士、严谨的科学家,都不能幸免,因为,同样的他/她也处于某个种族之中,他/她的观点必然也带着某个种族的印记,只有那个名字叫做没有人的人可以做到绝对的客观和唯物。因此,只有时间才是最最强大的(正如唯有它可以治愈各种感情创伤一样),唯有时间的流逝带来的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意识改良的量变,最终引起的质变导致的非暴力变革才是有意义的,也是代价最小的,否则,革命没有任何意义,只不过是推翻现有然后由另外一群人重新再建立起同样秩序的过程,因为,种群对秩序要求的口味并没有变。

什么决定了历史呢?

个人、声望、天时、地利、衰落、宿命、周期、幻象,还是重蹈覆辙。。。

19世纪的本书作者提出了一种解释:民族性格使然。

不同民族性格影响了不同的文明发展。

群体的性格使得群体所在的社会成为现在的样子。

个人的智商就算再高,也抵不过群体的力量,群体才是掌握权力的实体。

屌丝群体是强大的,要想影响、改变群体,要有力量,不仅是智商,更要有声望、魅力。

树立理想,或者让别人以为树立了理想,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摘抄:

1.p182如果整个国家真的呈现这种状态,那么个人就会向外拓展,去寻求自己失去的力量。公民麻木不仁和绝望,政府各部门随之必然也会如此。个人没有了主动性、创新性,缺少导向精神,这就迫使政府开始承担起一切;政府要指导所有事物的发展,囊括一切,保护一切。最终的结果是国家成了万能的上帝。而历史告诉我们,这样的上帝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大包大揽一切。因此这样的国家不可能变得强大,必将破灭。

2.尤其是某些民族,他们的政府表面上看是宽容的,许可公民可以干很多事情。其实,这只是它们给民众的一个幻象。。。任何文明都有衰落期,这是无法逃脱的,而这种情况就是文明衰落的先兆。

3.能创造也能毁灭,这是时间的特点。谁也逃脱不了这样的宿命,不管是神明还是常人。不管多么伟大的文明,当它达到鼎盛时期,或者复杂到不能再复杂了便会停止下来。衰落开始时,就像一个人一样,风华正茂之后便是老年期的降临。

这是一个必然要经历的时期。一个种族的衰弱有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支撑种族生存的理想基石率先坍塌下来。与理想同时衰弱的还包括:由它激发而滋生的宗教、政治和社会结构。

……这个种族的才智会随着古老理想的丧失而完全消失。种族散乱成一群独立自处的个人,他们一个个重新回到原始的野蛮状态,即一群乌合之众。这群没有未来的人,根本上缺乏统一性,有的只是乌合之众的一时特性。这些人只能随遇而安,因为它的文明变得不再稳定。群体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使得野蛮风气更加盛行。文明也许仍然呈现绚烂的外表,因为它毕竟经过了历史的考验,其实它已经空空无物,成了一座没有根基的大厦。只要再来一次风暴,必倒无疑。

对所有民族而言,追求理想可以使它从野蛮状态走到文明状态。然后,一旦这个理想变得落后,失去优秀的品质时,就会使走向衰落甚至灭亡。这是一个生命循环的过程,是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须要经历的。

乌合之众读后感300字篇二

很久以前就特别好奇为何那些肤浅的理论总能够深植人心,然后观察到那些洗脑手段多种多样却大体相似,在狂热的气氛下,革命宗教传销企业文化及社会运动都极其相似,在大量的书籍中,影响比较深刻的有《乌合之众》,一本大众心理研究的典范,码头工人所写的群众运动圣经《狂热分子》,慕容雪村潜入传销内部后所写的《中国,少了一位药》,仅以此文通过对比革命与传销的异同点揭开那些狂热背后不为人所理解的真相。

【背景】革命与传销都是一小群别有用心的人唆使大众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有强烈的集体意识,领袖故意夸大其辞,营造出悲惨的现实世界,再宣扬采取极端的手段可以达到一个乌托邦的理想社会,包含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如财富地位平等自由等,用多种手段夸大现实与理想的反差。

【群体】多数人天生就有从众的习性,《社会性动物》有详细的描述,群体轻信盲目躁动,没有理性和判断力,固执,对某种思想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全盘否定,在革命群体中可以看到他们对改变现状的渴望,有成就感的人会把世界看成一个友好的世界,而失意者则乐于看到世界急促改变,在世界上没有多余的选择的话,逼上梁山也是理所当然,而传销群体中,愚昧横行,自欺欺人,他们对世界并无恶意,但在财富的巨大吸引力及多重洗脑面前,理性的防线逐渐崩溃,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及相对糟糕的生活环境是大众为虎作伥的主要因素,轻信固执则是他们所共有的外在表现。纳粹的刽子手在屠杀犹太人时也没有丝毫忏悔,因为他们都认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神圣的,绝对正确的,而强烈的情感因素则是所有群体持久的推动力。

【领袖】在一个团体中阶级的金字塔形成必然存在,而最高阶的领袖可能来自于底层群体,然而却能够洞悉大众心理,迎合大众口味,用一些特别肤浅的口号标语控制人心,他们营造个人英雄色彩,塑造神圣光环,可以对群众发起激动人心的演说,也可以对高层管理者进行调动,但他们往往会比较专权,也会积极给大众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来笼络人心。

【手段】在这里可以看见小部分人奴役大众思想不择手段,他们要求成员绝对忠诚而不鼓励独自思考,不允许有质疑和反对的声音,成员无条件服从,强调纪律,有鲜明的荣辱观,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乌合之众》中所描述的断言重复感染是领袖惯用的手段,《狂热分子》中所描述的为了向群体阐述一件事,必须夸大某些事实而又忽略某些事实,强调一个二元论的世界,非黑即白,营造真空环境,封闭消息,再通过演讲中符合大众心理的说辞及夸大其辞的感情渲染而迎得群体的拥护,在革命中可以看见那些振奋人心的演说激起群众狂热的激情,空洞的说辞经不起推理却可以深植人心,象征荣誉的徽章及旗帜都是愚蠢的虚荣心作祟,在传销中随处可见的蛊惑人心中,领袖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但严格的等级中互相催眠却发挥着巨大的力量,愚蠢不是天生的,而是互相制造的,他们互相监控,互相揭发,这在历史中也随处可见,从最初的武则天时代的请君入瓮到后来红卫兵的破四旧。

【乌托邦】在传销中人们永远沉醉在乌托邦的幻想中却遥不可及,当希望的泡沫破碎时产生面对现实后巨大的失望,而革命中历史的车轮一直轮回,如果通过暴力革命成功后的后果,是极权不断被替换,如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所提出的,群众的欣喜若狂过后又需要面对新的秩序的建立,有通往另外一条奴役之路,而乌托邦只是为群体勾勒出的未来永不可及,就如威廉古德温所描述的人们流血漂橹为了自由冲出城堡,而外面的世界却更一无是处。

乌合之众读后感300字篇三

这两天在家闲来无事翻了几页《浮生六记》,读到“浪游记快”这一章时突然看到这段话,简直就是《乌合之众》中观点的古代版:“佃人皆散处如列星,一呼俱集,称业户曰“产主”,唯唯听命,朴诚可爱。而激之非义,则野横过于狼虎;幸一言公平,率然拜服。风雨晦明,恍同太古。”

其中对散如列星的群众评价为:唯唯听命、朴诚可爱。如同勒庞所讲:“群体对观念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彻底拒绝,产生的情绪只能是狂暴且极端的。”

在沈复的口中便是:如果你说的公平,那么他们“率然拜服”;如果你说的不对,那么“野横过于狼虎”。

最终连总结都是一致的:

勒庞认为:“无意识的动机几乎完全支配着群体的行为,群体在这个方面与原始人极为相像。”

沈复则更简单:“风雨晦明,恍同太古。”

勒庞是1894年以后写下的《乌合之众》;沈复是1808年左右写的《浮生六记》,只差了几十年……与勒庞不同的是,沈复既不是社会学家也不是心理学家,仅是一介文人,觉悟就这么高了……感叹一下。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