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以家乡巨变为主题征文(六篇)

以家乡巨变为主题征文(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0 19:33:27
以家乡巨变为主题征文(六篇)
时间:2023-03-10 19:33:27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以家乡巨变为篇一

我的家乡在四川,改革开放之后,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街道变了。原本坑坑洼洼的地面,变成了宽敞又干净的柏油马路,时不时还看见环卫工人在打扫,人行道上铺满了黄色和红色的地砖,中间的绿化带将马路分割成了两半,上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街道两边也立起了一根根路灯,夜晚,发出橘黄色的光。我很自然的想起了在以前的时候的街道:杂草丛生,灰尘满天,真是不堪回首!

房屋变了。在以前的时候,随处可见那低矮的平房。但是现在,设备先进的小区代替了它们,人们不再去挑水喝,一根根自来水管给予了他们方便,人们在广场里运动,享受着音乐及舞蹈,市中心耸立起了座座高楼大厦,学校里,食堂,操场,图书室,教学楼也都焕然一新。

人们也变了。在以前的时候,人们在田间劳作,一颗颗汗水滴在泥土里,炽热的阳光打湿了他们的衣裳,印证了李绅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孩子红着脸颊和小伙伴在稻草堆里打滚,农舍里飘出阵阵饭香。但是现在,人们在不是只求三餐眼看脚下,探寻的目光已越出国界射向四方,公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教室里传出书声朗朗。人们少了一分鲁莽,多了一分沉稳,少了一分冲动,多了一分智慧,虽然外表和生活环境都焕然一新,但那颗朴实,纯洁的心却依然没有动摇。

啊!我爱我美丽的家乡,更爱让家乡变得这样美丽的家乡人!

以家乡巨变为篇二

我出生在永春,后来由于学习的需要,我便与妈妈踏上遥远的路程,转学来到古老而著名的泉州古城。从此,我便深深地爱上它。

我们刚来时,把家安在泉州市区,可我的姨妈在丰州工作,我和妈妈经常去姨妈家玩。那时候的丰州一带,路面沆沆洼洼。下雨天时,坑里积水,汽车走过常把脏水溅起,喷到行人身上。过路的行人,总是紧皱眉头。后来,来了一批工人,开了几辆挖掘机,在旧路面中间挖了一条很深的沟,再铺上排水管道和水泥,路面成了又宽又直的一级公路。时常去姨妈家的妈妈露出甜甜的笑脸。

西湖公园绿树成荫,鲜花绽开。傍晚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天空中飞翔。入夜霓虹灯闪烁,灯光倒映湖里,像五彩星星一样,若隐若现,美极了。听大人说,以前西湖公园称西北洋,人迹罕至,地处荒凉。现在它既是泉州防涝排涝工程,又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家乡的美好景象使我倍受鼓舞,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各门科学文化知识,用自己的双手来建设家乡,使家乡变得更美好!

以家乡巨变为篇三

我的家乡吉利北依巍巍太行,南临滔滔黄河,有一泻千里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有黄河明珠、石化工业城之称的洛阳石化。

听爸爸说,刚参加工作时,以前的家乡只有几条坑坑洼洼的小马路,到处都是麦田和荒地,一到连绵的春夏秋雨天,泥泞的小路无处落脚,正应了爸爸的一句话:睛天人骑车,雨天车骑人。

就从我家旁边的生态园说起吧,十年前,它还是一条污水沟,两边到处堆满了垃圾,荒草丛生、乱七八糟。现在,根本就看不出原来的模样了,简直就象破茧的彩蝶一样,色彩斑斓,美不胜收,象到了人间仙境一般,让人流连忘返。

春天到了,生态园百花争艳,小草从地里探出了小脑袋;玉兰花绽开美丽的花瓣,象一只只展翅欲飞的白鸽;桃花羞红了脸,象一个个羞答答的小姑娘;柳树姑娘在风中翩翩起舞;一阵风起,樱花的粉粉花瓣随风飘落,象天女姐姐在散花;满地的迎春花金灿灿的,象铺满了一地金子;污水沟华丽蜕变,成了一条宽阔的水渠。

金桂飘香的秋天,树叶纷纷飘落,投入到大地母亲的怀抱。

我的家乡美吗?这只是一部分,还有好多好多的变化,用尽所有的形容词都无法形容家乡的美,不信你来看看吧,我一定当好家乡的小导游。

以家乡巨变为篇四

巨变中的家乡改革犹如一夜春风,瞬间刮遍了家乡的一切,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题记

有一个青山环抱、绿水环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那就是我美丽的家乡——江西。那里物华天宝,历史悠久;那里山清水秀,美不胜收;那里钟灵毓秀,人才荟萃;那里民风淳朴,民俗豪放。它,是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

听奶奶说,在她五六岁的时候,家乡是个偏僻的小村子,根本微不足道。在乡村中没有几个人的文化水平高,大家只知道干活,做事,怎样填饱肚子。房子大多都是草木房,都是用树木和稻草做的,虽然有些简陋,但是大家住得十分安心。村前村后都是一些泥泞的小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如果你在雨后的小路上走走,那你一定会觉得十分有趣,因为你每走一步,它都会留下你的脚印。

一眨眼,30年过去了,家乡的一切都变了。那些简陋的草木房都变成了千姿百态的新楼房。村民们个个都脱下了破旧的衣服;男的个个都换上了西装;女的个个都换上了礼服;让人感到神清气爽,精神饱满。各式各样的家用电器都装上了,电话,空调,小轿车……都有。村前村后的那些泥泞的小路也换上了新的面貌,个个都变成了一条条宽敞而又平整的水泥路,晴天它是一条宽敞而又平整的水泥路;雨天它还是一条宽敞而又平整的水泥路;无论你怎么走;无论车辆怎样来来往往;它都是一条宽敞而又平整的水泥路。

奶奶还说过,她小的时候,那时还是在战争时期,大家的生活都不怎样好,非常穷,很少吃上一餐白米饭,有的人家穷的连米都没有,就算有米,有菜,那放油和盐都也是非常非常少的。那是的学生放学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写作业,而是干活,做家务事,做完这些后,都已经天黑了,她(他)们就借助月亮的光写作业,大家都十分好学。

以家乡巨变为篇五

听爸爸妈妈讲,十几年前,家乡还是一片贫穷落后的黄土地。那时候,县城里的住房大多是大家自己雇人去盖的,大多是平房甚至是土坯房,能住得起楼房的人,就算得上是“大富翁”了。那时候的马路不仅非常窄,还坑坑洼洼特别难走。而且马路上行驶的都是些摩托车、三轮车、自行车,整个县城就没有几辆小汽车。手机和电视机在那个时代就是奢饰品。人们都没有公园可以去,县城中散布的臭水沟还引来无数的苍蝇和蚊子。

但好日子早晚会来临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旧房子被拆掉了,盖起了新的高楼;马路重新修建了,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路;臭水沟没有了,清澈的河水从原来的地方流过。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家具、家电也多了起来,什么电视、电脑、冰箱、空调应有尽有。交通工具也发达了,县里建起了新的公共汽车站,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辆私家车。

享受着如今舒适方便的生活,聆听着父母对过去家乡面貌的描述,我不禁感叹:家乡,这个温暖而亲切的地方,在短短的十几年里竟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家乡的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福音,使家乡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每一位家乡人都爱家乡的变化。

我爱我的家乡,愿她一直这样发展下去,愿她变的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以家乡巨变为篇六

;

我的家乡在隆回县麻塘山乡的一个小山村。这里海拔高,到处都是高山陡坡,素有“隆回的西藏”之称。

以前,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发达,人们的生活十分落后。听爸爸说,他们兄弟几个是住木板屋长大的。木板屋从大门进去是正堂屋,正堂屋的里间是厨房。那时候的厨房很小,里面只有一个小灶台和一个柜子。小灶台由于烟熏火燎,变得黑乎乎的,就算每天擦也擦不干净;柜门不知反反复复修了多少次,都已经破烂不堪了还在用。正堂屋的两边各有一扇门,里面是卧室。山区的冬天很是湿冷,所以卧室里都会放一个大火柜,天冷的时候就在火柜里放些木炭烤火。老木屋由于风吹雨打,门早已变了形,裂开了大缝,就算关好了,风还是会呼呼地刮进来,所以冬天的晚上卧室里必须要生了火才能睡觉。

斗轉星移,时间的齿轮转动到了2018年。爸爸和伯伯经过不断的努力,拆掉了老木屋,在原来的宅基地上修建了一栋小洋楼,里面的东西都焕然一新。地板亮晶晶的,墙壁雪白雪白的,结实的红砖墙上贴了瓷砖,双层玻璃窗既能把寒气挡在屋外,又能让阳光暖暖地照进来。厨房也变得宽敞明亮了,里面全是现代化厨房设备。灶台上安装了洗碗池,一打开水龙头就有自来水,再也不用提井水洗碗了。做饭也不用柴火了,因为有了煤气。另外灶台上方还装上了油烟机,避免了油烟的侵害。卧室的床也不是以前那种小小的木板床了,都换成了实木大床。以前用木炭烤火会发出难闻的气味,现在的火柜只要插上电就可以烤火了。卧室里还专门修建了浴室,里面装了热水器,洗澡变得方便极了。家里还装上了wi-fi和网络电视,和城里一样先进了。

今年五一放假,我回到老家,发现村子里的木板屋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又一栋的小洋楼,还用上了漂亮的琉璃瓦。人们在屋前种花,屋后养鸡,脸上都笑盈盈的。此外,政府的扶贫组还给我们村修通了水泥路,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呢。

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啊!这都是因为祖国日益繁荣富强,家乡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我衷心祝愿我的家乡越来越美丽,祖国一天比一天强盛!

(指导教师 刘胜勇)

【评点】

小作者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细致地写出了老家房子以及房子里的设施发生的巨大变化,凸显了如今家乡人生活质量的提高。文末以小见大,透过家乡的变化,看到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相关热词搜索:;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