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制作年历》教学反思总结篇一
本课教学设计,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年月日知识,又进行了知识的拓宽,并与手工劳动、美术、语文(诗词)等学科融合,让学生在综合化的学习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我也能制作年历!)。由此可见,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受益是多方面的。
在设计中,我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其中的“数学”的东西是不是太少了?因为它毕竟是数学课,而不是手工课或美术课。
为了手工和美术等的东西不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首先,我把第一步“布局设计”放在课前。课前,我就让学生搜集材料,通过讨论交流,自主选择和确定年历的主题。然后,我又大胆放手让进行布局设计,并把要画的画、要填写的诗词等进行先期处理。其次,对于第三步“完善加工”,有些同学课堂上来不及完成,我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不折不扣地高质量完成,还通过评比,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收获,体验制作的成功体验。
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数学”上来,以重点完成第二步“制作年历”。具体如下:开始,我通过安排一定时间的复习,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也为下一步制作年历打下了基础。
在制作过程中,我注意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重点进行一月份和二月份的表格填写。因为一月份是一年的开始,既要注意与上一年衔接好,又要注意如何把一个月的天数填到为星期为周期的表格中;二月份的既要注意与一月份的衔接,又要注意它是29天,而不是28天。
通过两个月的填写,学生会在其中逐步熟练,并会慢慢体会到一些规律性,以后的填写就容易多了。以后,我开始由慢到快,但注意每月的月尾进行一次核对,以防发生连琐性错误。
在填写过程中,我总是注意让学生不断总结注意点,循序渐进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比如在一、二月份填写完成后,让学生总结注意点,在填写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原来上下两排的数字之间正好相差7;前一个月的最后一周多余了几天,后一个月的第一周就要空出几天,这才是正确的衔接;如果前一个月没有多余的天数,是后一个月从第一格填写起;我把一些重要的日子、爸爸妈妈和我的生日都用红笔进行了标注,这样看起来比较醒目明了……)
这堂课下课后,我把学生制作的年历挂满了教室,让大家欣赏、交流和评比,又把这些好消息告诉家长,许多家长也很感兴趣。一天,一个学生兴冲冲地跑过来告诉我:“老师,我爸爸说,今天我家不买挂历,说我的挂历制作得够水平,准备挂在客厅里呢!”这对学生来说,可是最大最大的表扬和鼓励了。
《制作年历》教学反思总结篇二
矛盾。新课程强调“经历、体验、探索”这些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而制作年历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调查,讨论与制作,展示与交流,运用(教学用书语)。 5位老师都把调查放在课前,讨论与制作作为本节课的重心,但最后完成制作的只有部分班级的部分学生,至于后面的展示与交流及运用更是难有时间提及。
其中a老师的课主要环节是:从生日、节日引入,展示收集的年历,并欣赏与交流,重点研究20xx年1月的月历,讨论制作年历需要注意的地方,老师提供一张16k纸设计好版面的备用纸,最后小组合作制作。学生制作时间有近20分钟,但多数学生不喜欢老师设计的版面,小组合作也无头绪,因而学生到最后还是未能完成。b老师的课主要环节是:从推算老师的生日入手,到制作20xx年年历,展示收集的年历,讨论共同点,确定制作方案:式样、分工、制作步骤、备注,交流与修改方案,讨论制作过程体现得最为充分,但真正用于制作的时间只有10分钟,当然最后是完不成制作的。c老师的课主要环节是:复习年月日的知识,介绍自带的年历特点与作用,集中制作1月份的月历,通过每月1日星期几的提示,小组成员每人填写其中的几月月历,最后组合成年历,相互交流作品。
几节课下来,我对于过程与结果的矛盾充满疑惑,象a老师那样对于制作方案与小组合作指导过粗,虽然制作时间充分,但制作效果不佳;象b老师那样让学生经历了讨论制作方案与交流修改方案的过程,但留给学生制作的时间实在过少;象c老师那样统一全班的制作式样,提供每月1日是星期几,学生大都完成年历制作,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足够重视?究竟是书本的编写有问题,这个内容难以在一节课中完成,还是我们的教学设计有问题?怎样才能既要过程又要结果呢?
2. 数学与非数学成分的混淆。d老师在课堂引入中介绍自己带来的年历时,夸赞了画面的精美,之后学生在介绍自己年历的特点时,由于突出介绍了年历的画面以及月历之外的诸如广告、诗词这些内容,每人介绍时间相对变长,涉及年历中的数学因素相对变淡,偏离了预期的目标。a老师对小组合作的分工没有具体指导,在学生制作年历时都先着手年历的美工,忙得不亦乐乎,最后完成年历填写的少之又少,当然是偏离了制作的主旨。e老师在让学生观察1月月历时,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变成了思维训练课,数学味浓,但明显偏离了老师的预设,老师希望的是从结构、编写特点方面来考虑,为制作填写月历做准备。
3. 究竟要不要小组合作。因为书本插图中突出了小组活动,施教老师无一例外的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方式。c老师对于2月份的月历填写进行了全班具体指导,后面几个月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是小组成员先独立填写其中的几个月,教师对每月1日是星期几作了提示,最后小组成员共同对年历进行美工制作。这里的小组活动,成员间其实是没有分工区别的。b老师在让学生小组讨论制作方案的时候考虑了分工,老师同样对每月1日是星期几作了提示,有的组2人负责填写,1人负责美工,1人负责传递与统筹,有的组只有1人负责填写,那么这样的分工是不是合理?比如负责美工的学生他在这节课里在数学方面又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对于上面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在思考,数学实践活动课到底该怎样上?同样是活动,它应该有别于体育活动、生活劳动、美术制作,它还是应该突出在“数学”这两字上。
那么在制作年历的过程中,数学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 设计版面。比如一张代表一年的,就要考虑每行几个月和行数问题。一张代表两个月的,那要考虑这两月的版面安排和制作的张数。
2. 设计月历表格。比如通常是6行7列,第一行要顺次填写星期日到星期六。下面5行顺次填写日子。
3. 填写月历表格。难点是确定每月1日是星期几,关键是知道每月1日和前一月最后一天的相邻关系,或者通过每月天数除以7的余数,了解本月1日是星期几加这个余数,就表示后一个月1日是星期几,我个人认为这里是要花力气的地方。再者是明确填写的这个月共几天,这就涉及到每月有几天的复习,关键是学生能采取有效的办法进行自我提醒。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在执教三下年级《制作年历》时,在教学策略上作了一些调整,做了适当的取舍,以求达到过程与结果的和谐统一。
1. 对于课本第一环节:“你见过什么样的年历?”采用提取学生收集的有代表性的年历制成幻灯片欣赏的方式处理,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至于各种年历的名称如挂历、台历、万年历、书历、日历本,那是非数学性的,不强调。
2. 对于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年历特点环节,我用“请你从数学的角度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年历特点?”这句话,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数学性上来,避开对广告画面之类的关注。年历特点的介绍,也是对制作式样、制作步骤的孕伏。
3. 师生讨论制作步骤,采用边汇报边板书整理的方式。①确定式样;②绘制月历表格;③填写每月日历;④组合成完整年历;⑤后期美工。
4. 教师提供半成品的月历表格。因为学生设计版面、绘制月历空表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提供半成品,既达到了学生思考制作步骤之目的,又节省了学生绘空表格的时间。
5. 在每月1日是星期几上,花费浓重笔墨,从前一月最后一日的顺延,到周期问题的介入,让学生关注闰年、平年、大小月知识的运用,并能想出相应对策。
6. 具体填写每月表格上,采取独立填写的要求,人人能有运用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实践的机会,感受填写时用心、细心与耐心的必要性,小组合作形式改为填写后的互助互帮上,重点是协助老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这样一节课,既有学生对制作步骤的思考,又有重难点的突破,确保了运用年月日知识正确填写年历之目的,学生能在课内基本完成年历制作。至于“你知道哪些重要的日子?把它标出来。”和“你们的年历还能做什么?”以及后期美工的问题,不能在这节课中完成。我想在短短40分钟内,要想达到多个点是不现实的,可以通过课外作业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年份制作年历。课外作业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自由组合,年历可以在式样美工方面得到加强,还可以采用交流评比的方式进行反馈。这样安排的前提是学生掌握年历的正确填写方法,这就是本节课40分钟内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制作年历》教学反思总结篇三
《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活动做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真正要上一节活动课了,感觉还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一节课上完,感觉还是颇多的。
通过制作年历的实践活动,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这节课的活动,学生知道了年历的结构,会看年历,而且初步掌握了制作年历的方法;在制作年历的活动中充分利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这节课密切联系生活,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通过实践活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这节课上完,我发现孩子们是爱上活动课的,下课后学生们围着做好的作品评价哪个月份做的最好,从前黑板往下取时,他们不让取,一起动手又移在后黑板上,我还以为过了这个新鲜劲过两天取下来就可以了,谁知后来要开家长会了,后黑要贴小报了,孩子们又将做好的年历贴到的南墙上。这足以说明孩子们是喜欢上活动课的,这样的活动课以后我们要多上。
虽然这节活动课上的比较顺利,但我也感到有好多不足:
1.在备课时想着把这节课设计成邵钦老师那样的课,但我的能力还没达到这个水平,所以整个设计还是落入老套,没有创新,还要加强学习,争取教学设计有所突破。
2.虽然关键的环节如:观察年历的特点、制作年历的步骤、年历的制作、年历的欣赏和评价是让学生自己探究了,但总感觉放的不开,有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感觉。
3.我的教学语言还比较贫乏,尤其鼓励性语言少,还要加强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
《制作年历》教学反思总结篇四
1、实验教师汪老师执教了一节三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制作年历》,这节课是在学生充分掌握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年历的特点,了解年历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年历,通过提供一些精美形象的动画图片,让学生猜测是一年中的哪一个值得纪念的节日,从而进行有关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际作用,体会到有价值的数学。
2、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制作年历的方法单一化、重复化、思维不够灵活,学生用同一的模式推算、制作太过于机械化,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不利。
3、当学生将xxxx年的年历做好后,利用年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缺乏,学生做好年历后没有充分应用手中的年历进行交流、讨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谈一谈本人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问题,揭示活动的内容:
今年是20xx年,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生日月日是星期几吗?现在有谁能说一说明年你的生日是星期几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怎样制作xxxx年的年历。(结合学生的生日引入,学生感觉自然、亲切、贴近生活,兴趣盎然可能有的学生会根据余数的规律推算出自己的生日是星期几,但大部分的学生是困惑的,适时向学生说明学习目标,揭示课题
《制作年历》教学反思总结篇五
1、实验教师汪老师执教了一节三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制作年历》,这节课是在学生充分掌握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年历的特点,了解年历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年历,通过提供一些精美形象的动画图片,让学生猜测是一年中的哪一个值得纪念的节日,从而进行有关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际作用,体会到有价值的数学。
2、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制作年历的方法单一化、重复化、思维不够灵活,学生用同一的模式推算、制作太过于机械化,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不利。
3、当学生将20xx年的年历做好后,利用年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缺乏,学生做好年历后没有充分应用手中的年历进行交流、讨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谈一谈本人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今年是20xx年,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生日×月×日是星期几吗?现在有谁能说一说明年你的生日是星期几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怎样制作20xx年的年历。(结合学生的生日引入,学生感觉自然、亲切、贴近生活,兴趣盎然可能有的学生会根据余数的规律推算出自己的生日是星期几,但大部分的学生是困惑的,适时向学生说明学习目标,揭示课题——《制作年历》实践活动课)
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手中的20xx年的年历,互相说一说年历上你观察到了什么?
2、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说说年历的特征。(重点让学生了解年历的排列规律,即月历中7天为一个周期,如:本月第一个星期三是4号,让学生好快地发现以后的星期三分别是11号、18号等)
3、制作一份年历,你还能说一说需要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1、将全班学生分成12个小组,每组根据提供的信息做一个月份的月历,完成后将本组制作的月历按顺序贴到黑板上,全班再进行评价。
2、每组提供活动的信息资源表:
提供的信息:如6月9日是星期二,完成本月的月历制作。
再如10月17日是星期×,完成本月的月历制作。
1、通过小组协作,完成月历,再全班合作,完成年历,引导学生观察制成后的20xx年的年历,检查年历制作的是否正确,美观。
2、请全班同学分别到黑板的年历跟前,将自己的生日用水彩笔圈起来,并点名说一说自己的生日是明年×月×日星期几。
3、出示有代表意义的节日动画图片,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值得纪念的节日?在这一天的日子里,你最想说点什么吗?(结合有意义的日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植树节要注意环保;国庆节激起爱国热忱等)
4、课后将每月过生日的人数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
《制作年历》教学反思总结篇六
上课开始,为学生设置了要做一张20xx年的年历卡片需要知道哪些知识?让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成功的转化成了学习目标。使学生目标明确,有了学习方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自发地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在认大学小月的问题上通过询问每一年都有这样的规律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这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发现知识的过程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数学知识,而且达到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师恰当运用合作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自学、帮学、和相互交流。促使生生互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建构起更深层次的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电脑等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先学后教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环环相扣,式教学尽然有序。
本节课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来进行。在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无论是研究问题的提出,信息的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都需要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因为"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年、月、日的资料,分析、处理信息,从而透过现象去分析本质去发现规律,在方法上、过程上与科学研究很相似,连情感体验也很相似。遇到障碍时的苦思冥想,有了进展时的喜悦,结论概括的逐步完整性,都很像科学家有过的经历。这为孩子们以后的学习与科学研究迈出了可喜一步。在这节课中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能乐此不疲去发现,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到的不仅是年、月、日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年、月、日的知识是有限的,但从获得年、月、日知识的方法中受到的启发确是无穷的。正如有人说"学到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如何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