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各地填报志愿截止时间 各地志愿填报时间段篇一
一个人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关键时刻所作的选择。虽然人的一生中充满了各种选择,但关键时刻只有几步,高考填报志愿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年在对大一新生的咨询中,最让我感觉不安的现象就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对所学专业完全没有兴趣甚至是反感而产生许多心理问题。有的人4年下来多门功课不及格以至于大学毕业时既没有学位证书也没有毕业证书,拿到的只是一张肄业证;极端的同学会在大一时故意让自己门门功课不及格,以让学校开除自己好回去重考大学;有的虽然强迫自己努力学习,但因为实在没有兴趣,学习成绩很一般,找工作时遇到种种新问题;另有极少同学则因为发展成心理疾病而不得不休学或退学……
其实,对有条件上大学的中国青少年而言,大学本可以成为享受学习、体验人生幸福感的开端,但结果,却因为专业选择上的错误,不仅没能体验幸福感,反而成为另一个痛苦的开端,这真是人生的大浪费。
二、热门专业并不一定等于幸福
在中国,由于资源缺乏,能够上大学的青少年有限,高考就成为现有条件下相对公平的一种选拔制度。但是,毋庸讳言,这种不考虑个体差异的教育模式所导致的最糟糕的副产品之一就是: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受到严重腐蚀,体验幸福感的能力受到严重挫伤。如果上大学后能够学习自己所喜欢的专业,那么中学期间的损失就能够得到补偿,中学生活倒也不失为一种磨炼青少年意志的机会。但是,填报志愿时的一些误区,使学生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眼前的4年,还包括将来择业以及关乎人生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现在的父母大多倾向于要孩子选择热门专业,他们认为社会上最流行的专业就是好专业,就能够保证孩子日后就业和生活的稳定。做父母的关心孩子是很自然的,但是,且不说热门专业是否一定意味着好工作和好前程,难道有社会认可的好工作就一定会有好的人生吗?一个人如果从事着他没有兴趣的学习和工作,即使物质回报再丰厚,在世俗眼光中他的前程再远大,他也难以体验到真正的幸福感。所以,热门专业并不一定就等于幸福。
大家都知道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件事有兴趣,能够接触、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幸福。因为有兴趣和能力,就会去认真做,把事情做好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通常一个人的兴趣所在就是他的优势潜能所在,因此,发展兴趣的机会成本往往最低。所以,对那些早早表现出明确兴趣甚至能力的孩子,父母应该给予应有的尊重和支持。我在学校的咨询中发现,不少学生的天赋在父母的强制下被浪费。按照父母意愿报考的专业,成为他们生活中无边苦恼的根源,而他们消极怠工的学习态度,每学期都会有的不及格又会转换为他们父母的无尽烦恼……这样的恶性循环实在是早该停止了。
三、切勿把家长的面子与孩子的专业挂钩
很多父母把自己的面子和理想置于孩子的利益之上,这类父母最容易强制孩子认可自己看重的专业。如果孩子的兴趣与父母的愿望一致,当然很好;如果不一致,孩子受伤的概率就很高。从大学的咨询情况看,这类学生中产生心理疾病和退学、休学的可能性也最大。有的父母可能认为,现在的机会很多,即使当前违背孩子志趣作出了错误的选择,以后在选择职业时还可以加以弥补。且不说这样的设想是否容易操作,只说,仅仅是为了父母而让孩子浪费并且苦恼4年甚至更多的时间,这个代价是否太大了?
父母们都坚信自己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如果家长们能够听到那么多大学生因为不喜欢而发出的质问也许就不会那么自信了:“上大学仅仅是为了有好工作吗?”“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活着。”“我不知道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如果不是怕父母伤心,我早就选择了死亡。”……
任何专业都有其存在的道理,选择志愿时视野要开阔一些,不要仅仅以社会潮流为标准,因为报考时热门的专业到毕业时未必还那么热门。另外,因为热门,报的人就一定很多,这就增加了孩子毕业时找工作的难度。因此,对那些尚未表现出明显兴趣的孩子应综合分析其学习成绩、性格特点,避开那些会给孩子的学习造成太大难度的学科。
如果我们的父母能具备上述这些理念,就有可能在帮孩子“因材施报(志愿)”中对现行教育制度下未能做到的“因材施教”作出补偿,这样就可以把高考制度中的损失降到最低。
四、考生应珍惜和有效利用自主选择的机会
考生要抱着这样的信念去选择,那就是:要让大学成为自己享受学习并体验生活幸福感的开端。如果说高考制度是青少年不得不适应的环境,那么,填报大学志愿则是可以进行自主选择的第一次机会。能否珍惜并且有效利用这个机会,意义重大。
但是也要注意,不论一个高考生选择自己做主填报志愿还是选择让父母替自己填报志愿,都要准备承担相应的结果。如果你的确很了解自己,有非常明确的兴趣甚至爱好,你的选择当然就比较容易,你只需要坚持自己并且说服父母。如果你只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或者什么都不是很清楚,那么,参考父母的意见就非常重要,他们的人生阅历、他们对孩子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都可以成为你报考志愿时非常重要的资源。如果你盲目逆反,所付出的代价会很大。人对自己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那种很早就知道自己的兴趣、志向所在的幸运者是少数,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是在试错排错中发现自己的。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选择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专业也一样。学习时的辛苦就不用说,如果你的兴趣很偏,那么将来找工作时的困难也要考虑到;如果违背自己的兴趣,单纯以潮流为标准,那么就要准备将来有一天会因为自己过的不是想要的生活而苦恼。选择就是衡量得失后的取舍,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拥有一个只得不失的选择,对此,我们也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各地填报志愿截止时间 各地志愿填报时间段篇二
高考成绩公布之后,紧接着就是填报志愿,各地在时间上也有不同安排。
北京市将于6月27日至7月1日填报本科志愿,高招录取工作定在7月初至7月底。
江苏省分两个阶段填报志愿,第一阶段:6月28日至7月2日,填报本科院校专业组志愿;第二阶段:7月27日至28日,填报专科批次院校专业组志愿。
湖北省填报志愿也分两次,第一次网上集中填报志愿时间为6月29日8:00至7月2日17:00。其中:本科提前批填报志愿的截止时间为6月30日17:00;高职高专提前批、本科普通批、艺术本专科批、体育本专科批、技能高考本专科批填报志愿的截止时间为7月2日17:00。
第二次集中填报志愿时间为8月8日8:00至8月11日17:00,填报高职高专普通批志愿。
甘肃省填报志愿时间为:第一次填报6月25日20:00至6月27日20:00;第二次填报8月6日20:00至8月8日14:00。
陕西省填报志愿分3个阶段进行:提前批次、单设本科批次、本科一批、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含专科)志愿在6月24日12:00至6月27日12:00填报;本科二批志愿在本科一批录取结束后填报;高职(专科)志愿在本科二批录取结束后填报。
此外,贵州省规定,6月底考生填好志愿,7月份开始高考录取。山西省在成绩公布后,随之展开考生志愿填报和录取工作,预计8月底结束。
各地填报志愿截止时间 各地志愿填报时间段篇三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都让家长和学生头痛,因为要考虑的因素太多,总是左右为难,举棋不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2年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高考成绩公布之后,紧接着就是填报志愿,各地在时间上也有不同安排。
北京市将于6月27日至7月1日填报本科志愿,高招录取工作定在7月初至7月底。
江苏省分两个阶段填报志愿,第一阶段:6月28日至7月2日,填报本科院校专业组志愿;第二阶段:7月27日至28日,填报专科批次院校专业组志愿。
湖北省填报志愿也分两次,第一次网上集中填报志愿时间为6月29日8:00至7月2日17:00。其中:本科提前批填报志愿的截止时间为6月30日17:00;高职高专提前批、本科普通批、艺术本专科批、体育本专科批、技能高考本专科批填报志愿的截止时间为7月2日17:00。
第二次集中填报志愿时间为8月8日8:00至8月11日17:00,填报高职高专普通批志愿。
甘肃省填报志愿时间为:第一次填报6月25日20:00至6月27日20:00;第二次填报8月6日20:00至8月8日14:00。
陕西省填报志愿分3个阶段进行:提前批次、单设本科批次、本科一批、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含专科)志愿在6月24日12:00至6月27日12:00填报;本科二批志愿在本科一批录取结束后填报;高职(专科)志愿在本科二批录取结束后填报。
此外,贵州省规定,6月底考生填好志愿,7月份开始高考录取。山西省在成绩公布后,随之展开考生志愿填报和录取工作,预计8月底结束。
一、不要让大学成为另一个痛苦的开端
一个人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关键时刻所作的选择。虽然人的一生中充满了各种选择,但关键时刻只有几步,高考填报志愿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年在对大一新生的咨询中,最让我感觉不安的现象就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对所学专业完全没有兴趣甚至是反感而产生许多心理问题。有的人4年下来多门功课不及格以至于大学毕业时既没有学位证书也没有毕业证书,拿到的只是一张肄业证;极端的同学会在大一时故意让自己门门功课不及格,以让学校开除自己好回去重考大学;有的虽然强迫自己努力学习,但因为实在没有兴趣,学习成绩很一般,找工作时遇到种种新问题;另有极少同学则因为发展成心理疾病而不得不休学或退学……
其实,对有条件上大学的中国青少年而言,大学本可以成为享受学习、体验人生幸福感的开端,但结果,却因为专业选择上的错误,不仅没能体验幸福感,反而成为另一个痛苦的开端,这真是人生的大浪费。
二、热门专业并不一定等于幸福
在中国,由于资源缺乏,能够上大学的青少年有限,高考就成为现有条件下相对公平的一种选拔制度。但是,毋庸讳言,这种不考虑个体差异的教育模式所导致的最糟糕的副产品之一就是: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受到严重腐蚀,体验幸福感的能力受到严重挫伤。如果上大学后能够学习自己所喜欢的专业,那么中学期间的损失就能够得到补偿,中学生活倒也不失为一种磨炼青少年意志的机会。但是,填报志愿时的一些误区,使学生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眼前的4年,还包括将来择业以及关乎人生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现在的父母大多倾向于要孩子选择热门专业,他们认为社会上最流行的专业就是好专业,就能够保证孩子日后就业和生活的稳定。做父母的关心孩子是很自然的,但是,且不说热门专业是否一定意味着好工作和好前程,难道有社会认可的好工作就一定会有好的人生吗?一个人如果从事着他没有兴趣的学习和工作,即使物质回报再丰厚,在世俗眼光中他的前程再远大,他也难以体验到真正的幸福感。所以,热门专业并不一定就等于幸福。
大家都知道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件事有兴趣,能够接触、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幸福。因为有兴趣和能力,就会去认真做,把事情做好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通常一个人的兴趣所在就是他的优势潜能所在,因此,发展兴趣的机会成本往往最低。所以,对那些早早表现出明确兴趣甚至能力的孩子,父母应该给予应有的尊重和支持。我在学校的咨询中发现,不少学生的天赋在父母的强制下被浪费。按照父母意愿报考的专业,成为他们生活中无边苦恼的根源,而他们消极怠工的学习态度,每学期都会有的不及格又会转换为他们父母的无尽烦恼……这样的恶性循环实在是早该停止了。
三、切勿把家长的面子与孩子的专业挂钩
很多父母把自己的面子和理想置于孩子的利益之上,这类父母最容易强制孩子认可自己看重的专业。如果孩子的兴趣与父母的愿望一致,当然很好;如果不一致,孩子受伤的概率就很高。从大学的咨询情况看,这类学生中产生心理疾病和退学、休学的可能性也最大。有的父母可能认为,现在的机会很多,即使当前违背孩子志趣作出了错误的选择,以后在选择职业时还可以加以弥补。且不说这样的设想是否容易操作,只说,仅仅是为了父母而让孩子浪费并且苦恼4年甚至更多的时间,这个代价是否太大了?
父母们都坚信自己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如果家长们能够听到那么多大学生因为不喜欢而发出的质问也许就不会那么自信了:“上大学仅仅是为了有好工作吗?”“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活着。”“我不知道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如果不是怕父母伤心,我早就选择了死亡。”……
任何专业都有其存在的道理,选择志愿时视野要开阔一些,不要仅仅以社会潮流为标准,因为报考时热门的专业到毕业时未必还那么热门。另外,因为热门,报的人就一定很多,这就增加了孩子毕业时找工作的难度。因此,对那些尚未表现出明显兴趣的孩子应综合分析其学习成绩、性格特点,避开那些会给孩子的学习造成太大难度的学科。
如果我们的父母能具备上述这些理念,就有可能在帮孩子“因材施报(志愿)”中对现行教育制度下未能做到的“因材施教”作出补偿,这样就可以把高考制度中的损失降到最低。
四、考生应珍惜和有效利用自主选择的机会
考生要抱着这样的信念去选择,那就是:要让大学成为自己享受学习并体验生活幸福感的开端。如果说高考制度是青少年不得不适应的环境,那么,填报大学志愿则是可以进行自主选择的第一次机会。能否珍惜并且有效利用这个机会,意义重大。
但是也要注意,不论一个高考生选择自己做主填报志愿还是选择让父母替自己填报志愿,都要准备承担相应的结果。如果你的确很了解自己,有非常明确的兴趣甚至爱好,你的选择当然就比较容易,你只需要坚持自己并且说服父母。如果你只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或者什么都不是很清楚,那么,参考父母的意见就非常重要,他们的人生阅历、他们对孩子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都可以成为你报考志愿时非常重要的资源。如果你盲目逆反,所付出的代价会很大。人对自己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那种很早就知道自己的兴趣、志向所在的幸运者是少数,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是在试错排错中发现自己的。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选择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专业也一样。学习时的辛苦就不用说,如果你的兴趣很偏,那么将来找工作时的困难也要考虑到;如果违背自己的兴趣,单纯以潮流为标准,那么就要准备将来有一天会因为自己过的不是想要的生活而苦恼。选择就是衡量得失后的取舍,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拥有一个只得不失的选择,对此,我们也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误区之一: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案例a一个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女生,读到大三时,坚决要求退学,其父母忧心忡忡地找到张贵良咨询。原来,这个女生的姐姐计算机系毕业后去了外企,收入很高,其父母于是认为学习计算机这样的热门专业会有前途,便让小女儿也报考了计算机专业。女孩喜欢文学艺术,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但父母却认为学文没有出路。结果,在大学里女孩尽管学习非常刻苦,却越来越吃力,作业无法完成,勉强维持及格,于是,她再也不想继续学下去了。
点评:高考选择专业时,很多考生和家长首先考虑的是专业的就业前景,那些在市场上畅销而且工作环境好、收入高的专业自然就成了大家争相报考的热门专业。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若一味追求热门,而不考虑考生自身的兴趣能力,即使上了热门专业,也有可能因为缺乏兴趣或是不具备能力而灰心丧气,甚至会被激烈的竞争淘汰出局。而且,热门专业往往是根据社会需求变化而变化,今天的热门专业4年之后就有可能成了冷门,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所以,选择专业不能只盯着眼前的热门,更重要的是考虑将来的发展。
张贵良建议考生选择热门专业时要考虑两个因素:(1)几年以后,这个专业的市场需求形势如何?(2)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个专业并具备学习该专业的能力?
误区之二:一门心思奔名校
案例b北京某著名学府电子工程系一男生在大三时提出退学,理由是对专业没有兴趣,无法继续学习。这个男孩中学就读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这所中学的学生如果上不了那所著名学府就会觉得很没面子,因此,这个男孩认准了要上这所大学。第一年高考,他没能被录取,虽然他的考分完全可以上一个重点大学,但他还是复读了一年,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这个男孩非常喜欢建筑,但是,以他的成绩恐怕进不了这所大学的建筑系,他只好学了电子工程。可进去之后才发现自己根本就不喜欢这个专业,越来越学不下去,就想退学去上一个专门的建筑院校。职业能力测试的结果也表明这个男孩的艺术想象和空间思维能力确实非常强。
点评:名牌大学不仅代表着一种荣誉,而且其学习环境、学习条件确实是一般院校难以比拟的,更何况其毕业生无论是找工作还是继续深造,都比普通院校的毕业生有优势。
奔名校没有错,但是如果为了上名校而走上极端,放弃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专业,屈就于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专业,就有些得不偿失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就会在竞争激烈的名校里惨遭淘汰。特别是仅仅考虑上名校更有“面子”就更不明智了。其实,一个人究竟能否成才,关键还在自己,学校的牌子只是外在因素。
张贵良建议考生,如果一定要上名校,但又上不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最好就选择那些和自己喜欢专业相近或相关的专业,这样,日后可以通过读研究生等途径改变专业。
误区之三:父母老师一手包办
案例c北京一女孩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后进入银行工作,虽然这是社会上公认的好工作,但这个女孩对工作却极度厌烦,每天都闷闷不乐,和父母的关系也非常紧张。这是因为当初高考时,都在银行工作的父母考虑到自己的工作背景认为女儿也该在银行工作,而且女孩子比较适合学金融,便做主替女儿填报了金融专业。这个女孩参加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的结果显示,她对社会和管理方面的工作有很高的兴趣和能力,不喜欢机械的、事务性的工作。
点评:高考时,考生由于复习紧张,常常把报志愿的事交给父母,父母也乐于凭自己的人生阅历替孩子做决定。如果父母只是从自己的意愿出发,把自己的兴趣当成孩子的兴趣,不考虑孩子的特点、兴趣、能力和个性,他们作出的选择有可能耽误了孩子的前途。
在此提醒考生,高考是人生的重要关口,甚至影响一生的方向,一定要自己做决定,这样将来不会后悔。家长可以给孩子提建议,但不可大包大揽,更不要强行为孩子作出选择。
误区之四:错误理解兴趣
案例d北京某高校一女孩高考时是自己根据兴趣报考了计算机专业,可是进入大学时间不长就想换专业,她对计算机专业已经没有了一点兴趣。后来,进行职业选择咨询时,张贵良发现,她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一是缘于喜欢玩计算机游戏,二是中学时她很喜欢数学老师,于是就喜欢数学。可能力倾向测试显示她的数学能力弱,语言能力却很强。她自己也承认,虽然中学喜欢数学,但成绩一般,而口才非常好,在外面一公司兼职任销售经理。
点评:兴趣是人们选择专业和职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但不应该是惟一因素。
第一,中学生的兴趣有很多是表层的、不稳定的,像上面那个女孩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该老师所教学科的现象非常普遍,还有一些因为社会流行的某种时尚而引起兴趣,所以,报志愿时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对某个学科的兴趣是持久的还是暂时的,是表面的还是深层的。
第二,兴趣和能力有时候并不一致,对某类工作有兴趣并不一定就有从事这类工作的能力,比如,有人很喜欢音乐,可却没有音乐天赋,再努力也成不了音乐家。如果只有兴趣没有能力的话,就会很受打击,慢慢地也就没有兴趣了。因此,考生选择专业时在兴趣比较浓厚的情况下,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如何。
2022年多地填报志愿时间出炉相关文章:
★
2022年河南高考志愿填报时间最新出炉
★2022年高考填报志愿具体时间附相关知识
★2022甘肃省填报志愿时间确定最新
★2022年河南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公布含相关事项
★2022年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及填报指南
★2022年浙江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安排
★2022北京填报高考志愿时间最新公布
★高考2022年志愿填报时间安排附相关资料
★2022浙江高考志愿填报具体安排
★2022年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