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家庭的日记篇一
大家应该都还记得我跟大家讲过我家养着馋宝宝吧,那我就不用给大家介绍了吧!而这几天过我们带来趣味的就是它—馋宝宝。
前几天它们经常传来cicicici的声音,而这几天它们好安静,怎么回事,我上前去看了一下,啊!原来如此,为什么,是因为:它们都要准备做茧了,呵呵我还记得我们三年级的时候科学王老师对我们说过馋宝宝的丝可以做成衣服,可惜我没有真正见过这茧是什么样子的,这次我可以大饱眼福了,我既可以看到馋宝宝是怎么从那么长长的一条,变成一个椭圆形的茧,还可以看到馋茧的样子。
到了第二天,我便看到了奶奶用稻草扎着,发在盒子里,一只馋宝宝已经变成了茧。一周以后馋宝宝已经全部变成茧了。
“chi chi chi ”。这又是什么声音,啊!一只馋宝宝已经变成飞蛾了,它乖乖的在那待着,我也静静地观察着它,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只有这一种馋宝宝了,你知道这只馋宝宝意味着它要为我产卵!为自己繁殖后代。
一只小小的馋宝宝给了我十分多的乐趣,我喜欢馋宝宝,你喜欢吗?
家庭的日记篇二
春节渐近,寒冷的空气里,到处充溢着一个温暖的词:回家。是的,回家。身在异乡的游子们,多少个不眠之夜,泪撒枕边,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那颗心,也终于要在这个时刻,尘埃落定,踏上回家的路了。
然而,你一想到,每年这时候的春运高峰,车站的人山人海,你拥我挤,长龙般买票的队伍,要回家的兴奋里,也许会增添些许的焦躁。又或,细细盘点一番,这一年忙到头,没有多少收获,没有挣到多少钱,于是,有些苦涩的心,又添上一丝懊恼和愧疚。你是多么想,带着满满的喜悦,满满的收获,衣锦还乡地回去过年啊。可是,生活的无奈,无法让梦想圆满,承诺兑现。但,无论怎样,你还是选择了回家,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回家的路。因为,一年365个日子,只有过年,才是回家最最充足的理由,只有过年,故乡,亲人的怀抱,才能安抚忙碌疲惫了一年的心。
记得弟弟那年在千里之外的青岛读大学。第一次远离家,18岁的弟弟想家的心情可想而知。为了买上票,他和同学半夜去火车站排队。买的却是站票。三天三夜站在那儿,动弹不得,那怕是变换下站的姿势,都没有顶点多余的空间。那种难受痛苦的滋味,真不知弟弟怎么捱过的。但后来弟弟却告诉我,这样的艰辛回家的旅途,却充满了让他温暖一生的感动。原来,火车走到半途,弟弟所在的那节车厢着火了。旅客被依次分流到别的车厢。奇怪的是,没有抱怨谩骂的拥挤,更没有挤伤人的事故发生。所有的人在那一刻,是那么彼此理解,宽容,友好。他们自发地谦让,慢行,车厢里自始至终传递着一句暖人心的话:慢点,当心。
弟弟又告诉我,车厢里很多有才有艺的人,他们用说笑,讲故事,唱歌来驱散大家的寂寞和疲乏。一阵阵笑声而过,人也就精神了许多。当然,有人熬不住了,就会有坐着的人让你去他们的座位上休息。
我还听过一个朋友谈及他回老家的一次温暖旅程。一位面露愁苦神色的民工,打开车窗,欲寻死。被几双手拉住腿,拖下来了。民工之后又两次趁人不备,欲开窗跳车,复又被人拉住。后来,大家得知,黑心的包工头欠了他大半年的工钱,他觉得无颜回家见正等着他拿钱回去过年的妻儿老小。一路上,越想,越觉得人情薄凉,活着没意思……民工痛哭着述说他要债的心酸事,大家都对他充满了同情,纷纷给他捐款,捐物,对他说了许多开导鼓励的话。他又一次落泪了。却是感动的泪。
后来的行程,他的脸上再没看见愁苦之色,而是一脸灿烂的微笑,为大家打开水,跑前跑后地服务。
是啊,让我们微笑着,踏上回家的路吧。无论我们的心里有多少烦恼,悲伤,无论回家的路是多么艰难疲惫,都让我们少一些抱怨和焦躁,多些微笑和理解。在他人需要之时,伸出你的友善之手,帮一把同行的人,那么,温暖的阳光就会洒满我们的旅途,照耀我们一路,早日回家。
家庭的日记篇三
一个干部,工作几十年,调动几个单位,搬几次家是常有的事。然而,到了晚年忆起此事,余味十足,感慨万千。搬家随着人的变迁,生活质量好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初到工作岗位,是在20世纪50年代。刚出学堂门的小伙子,哪里还有家,几个人住一间房,就感到不错,无忧无愁,追求是上进,要做的是工作。当时,对“家”的概念说不清、道不明。
随着工作上了轨道和年龄的增长,好像成熟了许多,看到别人有了家,亲亲热热过日子,和和美美来生活,真有点羡慕,梦想也要有个家。直到20世纪60年代,我与老伴结婚,组织上分配我一间房,这才开始有了门户。对外说成了“家”,实际上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是“公家”的,怎么算有家呢?!真正算上有了家,还是我老伴生下第一个孩子。那时,我在县里工作,因受条件限制,公家没房住,只好到街上租了两间,一家三口,单起炉灶。三年困难时期,形势有变,我老伴下放到农村任教,于是有了第一次搬家,从城里搬到乡下去,虽没有什么东西,但也有不少零散日用品,一辆板车足够了。农村学校缺乏教师,对我老伴的到来非常热情,学校安排两间房,作为安身之地。我老伴是从农村出来的,她利用课余时间,在校附近挖了几双地种上蔬菜,还养几只鸡,除鱼、肉要买外,其余都能自给自足。这样一干就是七八年。
第二次搬家,是1971年由农村往城里搬。当时我在地区工作,老伴由于组织上照顾,也从农村调到城里任教,并分配我一套一室一厅一厨共卫(与另一家供用)房子,心中十分高兴,尤其离老伴工作单位近,相当方便。我的工作较忙,常要出差,家里的事几乎都要她顶着,再加上要管教几个孩子念书,忙得不亦乐乎。那时,我俩工资都不高,小孩又多,一切都要置,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一家能在一起生活,也就苦中有乐了。过了四、五年,几个孩子都长大了,房子很拥挤,实在不方便。经过申请组织上在地区老干所那里分配我一套二室一厅一厨的楼房,面积有60多平方米。当时有许多像我这样的干部还没分到,而我能有幸得到,感到十分满意。于是,我们有了第三次搬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形势好,经济建设上得快,我们也得了一些实惠,多年梦想购置一台电视机也如愿以偿了,虽然是黑白的,当时来说就算可以了。有时晚上,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节目,其乐融融的情景,历历在目。
地区撤销之后,我又回到贵池工作,过了几年,工作单位又分配我一套三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新楼房,建筑面积达90平方米,这又有了第四次搬家。不久,经过房改,我们买下了这一套,公房变成私家,这是一个大转折,人们对房子更加珍惜和爱护,相继增添了一些电器家伙,也购置了一些新家具,住得很舒心,看着很称心。至此,我和老伴已到退休年龄,心想有了这样“安乐窝”,欢度晚年就可以了。事情往往不是随人所愿。清楚地记得那时1998年,我的住地卖给浙江开发商了。我们辛辛苦苦经营的“安乐窝”就要撤掉,心里很痛,但也无法,只好按有关规定把我们的房产与开发商房产置换,中间找差价。我们要了一个中套90多平方米,坐落在市中心秋浦花园。于是,我们又有了第五次搬家。
20xx年新楼房落成,新房子客厅大、卧室小,以往做的一些木器家具都摆不上,只好统统送给乡下亲戚,全部换上新的,又都铺上了地板。因为经过几次搬家、几次装潢,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所以这次装潢安排较合理,装的很大方、实用。
一路走来,几次搬家,房子越搬越大,质量越搬越高,环境越搬越好,生活越搬越舒适。转眼间,变化可大呀!
家庭的日记篇四
年头到年尾,个人表现怎样,我家紧跟时代步伐,效仿企事业单位,也举行了一次“年终评奖”。
第一项:节俭持家奖。此奖非爸爸莫属。简要事迹如下:
一、爸爸是烟盲、酒盲、超市盲、麻将盲。
二、爸爸在饮食方面特节俭,主张“吃饱不饿,喝饱不渴即可”。爸爸一日三餐吃什么都行,从不挑食,而且“吃吗吗香”。至于喝嘛,无论夏天多么炎热,爸爸从来没买过饮料喝,从来没买过雪糕吃;渴了,就喝白开水。
三、爸爸是节水高手——很久才洗一次头。妈妈说他,他还强词夺理:“我几十年都这样过来了,头发没少一根。同志们啊,如果咱们一家三口,人人像我这样,一年下来能节约多少水费呀!”
四、据妈妈“申诉”,结婚十几年来,爸爸从未给妈妈买过衣服或礼物,更不用说请妈妈到咖啡馆喝咖啡、到舞厅跳舞啦。
为迎合爸爸节俭的作风,家庭会议一致决定,此奖项取消物质奖励,只授予“节俭大王”的光荣称号。
第二项:劳动模范奖。颁给“家庭总理”——妈妈。在我家,洗衣服、做饭、洗碗、擦玻璃、冲厕所。大部分家务活都由妈妈承担,即使“三八”节也不例外。所以获此大奖,妈妈当之无愧。至于奖金嘛,鉴于妈妈平时所做的贡献,我家“国库”里的银子,妈妈可以随便动用。
爸爸、妈妈都获奖了,我该得什么奖?由于考试不佳。最后没办法,为了照顾情绪,只好增设一个“下次争取奖”。至于奖金嘛,也只好下次争取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