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向新的征程出发作文篇一
在那战火纷飞的时期,中国,不是富裕的秦朝,也不是闻名世界的唐朝,而是一个正在受欺辱的国家!曾经的辉煌也已不再继续了。但一位位愿为国牺牲的烈士们,用一双双流淌着鲜血的双手,为我们重新托起了一片片和平的土地。
历史,是要用来纪念,而绝不是用来享受的!总有那么一些人,为祖国发展,为祖国的强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解决了当时七亿人口的吃喝问题;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因放射性物质而患绝症;中国铁路先驱——詹天佑,翻山越岭让中国南北天堑变通途,他们一个又一个地投身到祖国的建设发展当中,身处在这样和平环境里的我们,虽然只是一名小学生,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虽然现在我们还无法解决国家大事,但我们依旧可以去为未来做一些大胆的创想,并用我们自身的努力让它变成现实,因为新时代就应该要有新梦想、新起点、新方向!记得我去过的深圳,那里高楼树立,景象繁华,全是一派现代都市化,可谁能想到,在改革开放前,那只是一个小小的渔村呢!我们的创想,我们的梦,谁敢说它是维娜斯残缺的双臂,抑或梵高的抽象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呢?说不定它就是哥德巴赫猜想呢!
时代发展迅速,作为祖国的下一代,我们更需要好好学习,来回报祖国,为走向新时代作出一份贡献!
向新的征程出发作文篇二
坏事的到来都会带来一个新起点,你会选择那条早已破败不堪的旧路,还是开启那条剪断杂枝的新路。如果你弃新选旧,还请你记住:青春年华,不可辜负。错误犯一次就够了;新的起点,不要让它再次满身伤痕。
——题记
起点是什么?是一朵花开始绽放?一棵树开始生长?一支笔开始写字?还是一本书开始翻页?运动会时,站满人群的终点对面是充满朝气蓬勃的起点。那坏成绩来临后,起点是不是早已离我很远,远到一望无际,想追却来不及。
窗前,月光中,书桌前,满眼充满悔恨,无奈,愤怒,最初闪亮亮的星星早已不在眼内,留下的只是苦涩的泪珠。我低头看着手中不断被揉搓的低分试卷,思考着妈妈的话,最后,它们汇集成了两个十分普通的字——起点。时间回到一个小时前,玩着手机的我被满脸怒气的妈妈提起来,“啪”一张低分试卷落在床上,从窗户外飘进来的风将它吹起波动,我的心也随之颤抖。短短几秒的沉默,我却犹如度过整个世纪般漫长。想好理由的我动了动干起皮的嘴唇,想将这寂静打破。“啪”声音响彻天际,我的脸变得微红,火辣辣得疼,眼泪开始争先恐后的跑出来,我抬起头,对上的是妈妈那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也许累了,也许缓下来了,妈妈的怒色渐渐减小,这时,耳边才传来妈妈那“久违”的声音。“想想吧,选择一条路,旧路新路随你挑。但是这次的选择是你能选择起点这条道路唯一的机会,错失便不会再有了,自己选!”说罢“啪!”再次陷入一片寂静。
起点,多简单的一个词,但我却没能理解。旧路还是新路,即中途还是起点。起点,是一个开始,也就是去砍断周围的杂枝,让内心天使般的自己在坏习惯与好习惯间带着好习惯一直向前,不顾往日的恶魔。我似乎明白了,在人生的道路上,原本从一个起点出发,勇敢向前,却在中途被周围的障碍阻挡,没事,把障碍清除,把自己整顿好,让中途成为一个崭新的起点,再次英勇奔跑。坏成绩总会来,但来临后的学习定要走向那个美丽的起点,改掉自己的毛病,不再想之前怎样,只想现在的起点,通往人生的起点该怎么走。
翻过旧篇,开始自己的新征程!
早上,太阳从山后面慢慢出来,一束调皮的小阳光跑到了充满檀香的书桌上,照在了那张满是解析的低分试卷上……
向新的征程出发作文篇三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推进,交通和通讯工具日益便捷,工作在乡村、安家在市区的“走读”村干部并不少见。其中,部分“走读”村干部因厌倦基层生活艰苦,向往城市灯红酒绿,出现了迟到早退、擅自离岗、不按规定值班或上级不找就不去上班等负面现象。
“走读”背后是“走神”。“干部像候鸟,白天寻不见,晚上难找寻。”这是群众调侃“走读”村干部不作为的话语。可部分村干部不以为然,认为“走读”是人之常情。殊不知“走读”背后是思想观念的“走神”,是理想信念“开了差”。“欲事立,须是心立。”只有把理想信念摆在突出位置,加强自律,一日三省其身,炼就抵御风浪考验的“金刚不坏之身”,才能有担起民生诉求的“宽肩膀”和“硬腰背”,在日常工作让群众信得过、能放心,在关键时刻让群众靠得住、能安心。
作风从来“系”群众。村干部“走读”关乎作风形象,更关乎党群鱼水之情、干群血肉联系。试想,“走读”村干部远离乡村,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却不能第一时间赶来,会延误处理进度;平日里,老百姓有个这事那情,到村委会寻求解决却老找不着人。这样的“闭门羹”吃多了,就形成了恶劣的固化印象,就“走”低了工作效率,“走”差了工作作风。其实,为官一隅,不论官职大小,想的都应该是造福一方,守护万千民众身边幸福的基层首要事,只有通过村干部实打实的“坐镇”,才能让党员干部亲民务实的好作风持续吹拂到基层,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基层政治生态。党和政府在农村的“触角”灵通,才能持续巩固执政的群众基础。“吃亏”书记李连成、三涧溪村女支书高淑贞……几十年的光阴,他们都用扎实的工作作风说明了,只有沉下心走进群众中去,在与群众同甘共苦,才能获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了解最清晰的民间诉求,感悟最深刻的百姓情义,为干好本职工作、服务好人民群众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最是“扎根”得民心。作为党和政府的“一线形象代言人”,村干部必须有民本情怀,牢记“人民至上”的分量。一切为了人民,不断造福人民,归根结底是要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根植人民。村干部只有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解决好,把上级的惠民政策和布置的任务不打折扣地落实到基层大地,才能让群众愿意跟党走、主动跟党走、永远跟党走。建立健全干部管理考核制度,建立立体化的监督体系,严格问责制度,采取明察暗访、电话突击、实地检查、钉钉打卡等方式,给村干部头顶架上“高压线”,让村干部牢记“扎根”规则,不能走更不敢走。同时,加强对村干部的人文关怀,积极改善工作机制环境,在人情需求和根本原则之间、在为民服务和家庭责任之间,寻找适当的平衡,营造良好的“扎根”土壤,让村干部能有更饱满的激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
一言以蔽之,村干部要牢记,莫让群众成为特殊的“留守儿童”,只有心心在一处、念念在一职,扎根在乡村里,才能让百姓心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