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茅盾的人物事迹 茅盾的名人名言(三篇)

茅盾的人物事迹 茅盾的名人名言(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08 07:25:25
茅盾的人物事迹 茅盾的名人名言(三篇)
时间:2023-03-08 07:25:25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茅盾的人物事迹 茅盾的名人名言篇一

但他的思想比较开明,当他知道茅盾喜欢看旧小说时,并没有严厉禁止。他认为小孩子读读这些闲书,虽无大用,也可以弄通文理,所以,他又把一本石印的《后西游记》拿给茅盾看。

9岁的时候,有一次茅盾跟他的母亲一起到舅舅家去度夏。茅盾的舅舅是个中医,家里也有不少旧小说。茅盾在那里找到了《野叟曝言》,只花了三天半时间就读完了。这是清代的一部通俗小说,共一百五十四回,约一百万字,曾自称“天下第一奇书”。茅盾的舅舅知道他很短的时间就看完了《野叟曝言》,也很是吃惊。从此对他刮目相看。这种广泛的、大量的阅读,不仅提高了茅盾的文学素养,而且也在无形中培养了他的写作能力。在小学里,茅盾的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每次考试他总能得到奖品。特别是他的作文更是出名。有一年茅盾遇上了童年会考,他参加了这次隆重的考试。会考的作文题是《论富国强兵之道》,茅盾很快就写了一篇四百多字的议论文,文章的最后一句是“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主持会考的老师对茅盾的文章大加称赞,并在最后一句上加了密圈,写了如下评语:“十二岁小儿,能作此语,莫谓祖国无人也。”

进入中学后,茅盾在的指导下,更加广泛地学习了中国古典文学,他的作文水平也突飞猛进。在湖州中学读书时,他幸运地遇上了钱念劬先生。钱先生曾在日本、俄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作过外交官,通晓世界大事,学贯中西,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有一次钱先生让茅盾他们作文,却不出任何题目,他让学生们自己选题,任意写,很多学生对此作文茫然不知所措。茅盾却借鉴庄子《逍遥游》中的寓意,写了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题名《志在鸿鹄》。文中写了一只大鸟展翅高飞,在空中翱翔,嘲笑下边仰着脸看,无可奈何的猎人。这是一篇寓言,茅盾借对大鸟形象的描写,表现了自己的少年壮志。而且,文章的题目又与茅盾的名字德鸿暗暗相合,因此,茅盾也是借此自抒胸臆。这篇文章思想高远,想象丰富,形象生动。钱念劬先生很是赏识,写了如此批语:“是将来能为文者。”钱先生的预见没有错,茅盾以后果然成为着名文学家。

茅盾的人物事迹 茅盾的名人名言篇二

1896年7月4日,茅盾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

茅盾的父亲沈永锡是个清末秀才,他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外,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着作。

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

茅盾的启蒙教育开始较早。小学前便读过家塾、私塾。8岁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班学生。在这里,他不仅读到了国文、修身和算术教科书,并且对绘画发生了兴趣。

在进小学读书前,茅盾的父亲就自选《字课图识》《天文歌略》《地理歌略》为教材,还根据《史鉴节要》用文言编成一节一节的歌诀作为历史读本,让母亲亲自施教。每当母亲讲历史故事或中国古典小说时,茅盾都听得津津有味。

这些早期的熏陶,对茅盾形象思维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茅盾母亲开明、通达、关心国家大事的思想也深深浸润着茅盾幼小的心灵。所以,茅盾曾回忆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

茅盾的人物事迹 茅盾的名人名言篇三

1904至1906年,茅盾就读于立志小学。学校校址就在茅盾宅邸隔壁(原立志书院旧址),大门两旁刻着一副大字对联:“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嵌着“立志”二字。这副对联对少年茅盾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志竟成”的“校训”让他从小萌生了美好的梦想。

当年立志小学的校长是茅盾的表叔卢学溥。教国文、修身、历史的教师是茅盾父亲的好友沈听蕉。国文课本用的是《速通虚字法》和《论说入门》(谈富国强兵之道的短篇论文或史论),修身课本就是《论语》,历史教材由沈听蕉自编。

沈听蕉每周要学生写一篇作文,经常以《秦始皇汉武帝合论》之类为题。学校每月有考试,单考国文一课,写一篇文章(常常是史论),少年茅盾总是第一名。

1905年夏天,茅盾父亲因病不治身亡。父亲逝世后,母亲在灵堂内父亲遗照的两侧,写下一副楷书对联:“幼诵孔孟之言,长学声光化电,忧国忧家,斯人斯疾,奈何长才未展,死不瞑目;良人亦即良师,十年互勉互励,雹碎春红,百身莫赎,从今誓守遗言,管教双雏。”

1907至1909年,茅盾就读于乌青镇植材高等小学,校址在乌镇中市的“北宫”(现乌镇电影院地块)。茅盾在校国文成绩优异,为全校之冠。教师张之琴(子岑)曾抚其背说:“你将来是个了不得的文学家呢!好好地用功吧!”

有一次乌青镇童生会考,试题是《试论富国强兵之道》,少年茅盾以父母经常议论国家大事的话写成四百多字,最后以“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作结,深得主持人卢学溥的夸赞,作批语称:“十二岁小儿,能作此语,莫谓祖国无人也。”

那时,在一般守旧人的眼光里,小说之类被称为“闲书”,是不准孩子们看的,但茅盾竟得到明达的家长的允许;《西游记》、《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等,都是他那时爱读的书;从茅盾小学时代留存的作文中得见,他当时便流露出了忧国忧民、扶正祛邪的思想端绪。

植材高级小学教的课程除了国文、算术外,还有英文、物理、化学、音乐、图画和体操,这些课程都使他感到很新鲜。

上化学课时,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张济川老师在教室里做各种有趣的化学实验,使茅盾和他的同学们大开眼界。科学的种子在这个少年人的心田里孕育了,他的思想变得活跃起来。

一天国文课上,中过秀才的周先生教《孟子》,错把“弃甲曳兵而走”一句解释成“战败的兵丁急于逃命,扔掉盔甲,肩背相磨,仓皇逃走”。他忽然站起来问道:“先生,”他指着《孟子》,“书上注释‘兵’是‘兵器’,不是‘兵丁’。”

他这么一说,同学们也恍然大悟,应声附和。“是‘兵丁’,不是‘兵器’!你们小孩子,懂什么!我是中过秀才的。”老先生硬着头皮坚持自己的讲法。

茅盾见这位老先生硬是不认错,下了课就去问校长;徐晴梅校长是他父亲的好朋友。他听后想了一想,对茅盾说:“可能周先生说的是一种古书的解释吧?”茅盾心想:校长大概觉得不能让周老秀才在学生面前丢脸,才会这样说的吧!

小小年纪的茅盾,总是觉得坚持正确的才是最重要的。

9岁的时候,有一次茅盾跟他的母亲一起到舅舅家去度夏。茅盾的舅舅是个中医,家里也有不少旧小说。茅盾在那里找到了《野叟曝言》,只花了三天半时间就读完了。这是清代的一部通俗小说,共一百五十四回,约一百万字,曾自称“天下第一奇书”。

茅盾的舅舅知道他很短的时间就看完了《野叟曝言》,也很是吃惊。从此对他刮目相看。这种广泛的、大量的阅读,不仅提高了茅盾的文学素养,而且也在无形中培养了他的写作能力。在小学里,茅盾的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每次考试他总能得到奖品。

特别是他的作文更是出名。有一年茅盾遇上了童年会考,他参加了这次隆重的考试。会考的作文题是《论富国强兵之道》,茅盾很快就写了一篇四百多字的议论文,文章的最后一句是“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

主持会考的老师对茅盾的文章大加称赞,并在最后一句上加了密圈,写了如下评语:“十二岁小儿,能作此语,莫谓祖国无人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